- 相关推荐
《心若菩提》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若菩提》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若菩提》读后感1
《心若菩提》一书讲的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为超级有钱人的故事,我相信这对于很多人都是有吸引力的。赚钱是个正常爱好,孔子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但事实情况是,大部分人到了中年,仍然是一事无成,生活艰难,用孔子的话就是“耻也”。知“耻”而后勇,便是觉悟,人生最终,不过是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改变自己而已。只有改变自己,才可能赚到更多需要的钱。
自知很可贵,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劣,才能清醒地去做出对自己有利的改变。一个人的成功,在自己有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很多人的成功,不是能力可以,而是占了天时、地利或人和中的其中一项。比如前几年炒房赚钱的,是运用天时;在北上广深炒房比在其它城市要赚的钱多,这是地利。天时和地利只是在特殊时空中才能出现,生活中更多赚钱的例子,是靠人和。提前得到一些消息,然后赚取中间的差价。生活中很多事情,“人和”的辅助下,处理的效率也会快一些。很多人便把“经营关系”放在了首位,很多人都在想办法拓展和维护好的关系,却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没有能力的关系,经不起考验。有能力的关系都会出现人走茶凉的情况,更何况没有能力的人,却强行攀附关系,最终不过是鸡飞蛋打,竹篮打水。所以,为人第一要紧事,便是重视自己能力的培养。
能力从哪里获得?家庭排第一,一是传承,二是打磨。曹德旺的父亲是曹河仁,福建福清人,福清是全国著名侨乡,自古以来就有年轻人远渡重洋学习打工经商的习惯。也就是说,曹德旺自小便在一个经商事例浓厚、经商典型众多的村里出生,自小便会听到和见到赚钱养家的相关故事。曹德旺的家族在高山镇算是望族,曾祖父是福清的首富,曹德旺小时候经常到曾祖父的墓地一带玩,墓地很大,那个长眠在里面的人,神秘却非常有影响力。所以虽然家业到爷爷辈衰微破落,但在曹德旺的心里,家族里曾经出现过的大人物,对他无疑是一种正向的启蒙。平凡的人都会有关注同姓宗族的名人,以获得名人之后的小小安慰,那个从未见过面的曾祖父,对于贫穷家庭里的曹德旺,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心力。这便是传承,文化浸润,家风传承。
曹德旺的父亲年轻时跟着舅公到了日本,但舅公没有把父亲放在自己的店里,而是介绍到一家布店里当学徒。学徒第一年,父亲做的是煮饭、煮茶、挑水、倒马桶、倒尿壶,吃的则是剩饭剩菜。到晚上,布店老板要求父亲对着镜子不断练习走路、微笑、鞠躬、口型。第二年,布店老板安排父亲做货郎,挑着担子边走边叫卖;第三年回到店里学习站柜台,接待客人及进货出货。一个曾经是大户人家的孩子,在家庭破落后,不耍脾气,不怨天地,踏实勤恳,虚心上进,光这一点,就淘汰了很多人。飞黄腾达,只是时机问题。
没过多久,曹德旺的父亲将破落的家业再次辉煌,这就是自己的能力,后来成为上海永安百货公司股东。但是,天时不巧,赶上国家内战(1947年),曹德旺父亲本打算将所有家产从上海运回老家,结果货船在海上遭遇风暴,沉没了。接下来6个要吃要喝的孩子,曹德旺的母亲是地主的千金,现在也只得当掉了最后的首饰,买了十几亩地,种些红薯、花生、青菜什么的,6个孩子长身体,地里的收成根本不够口粮。由俭入奢易,则奢入俭难。一个好的母亲,将会影响三代。这个艰难的时期,千金出身的曹德旺母亲在艰难生活面前,给孩子们精神上不断传输丰富的营养。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家里一尘不染,孩子热热闹闹,微笑常驻脸上。曹德旺小时候读书便不是很优秀,相反还十分调皮,经常闯祸挨打,过后母亲都会沟通说理疏导。童年里有长辈陪伴的温暖,是很多人一生的力量。
曾祖父的神秘印象,父亲的.辉煌经历,母亲的温言细雨,村里的经典案例,让曹德旺从小便有了商业的良好启蒙,赚钱的意识比其它人要敏锐。现在很多成年的人,走上社会多年,都没有赚钱的意识,更不谈赚钱的眼光。曹德旺在十几岁时,已经展现出他对数字的敏感;15岁开始跟父亲一起正式开启了生意经历。骑车进货30公斤,往返100公里,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后来曹德旺父亲改做水果生意,曹德旺每天凌晨2点起床,冬天顶着寒风,夏日冒着酷暑,这些对于曹德旺意志的打磨,起到了很好的加强。能吃苦,肯钻研,有人带,有人帮,这就是传承。一个人的能力靠自己成长,但如果家里的上一辈刚好有经验,下一辈人只要愿意去接受并实践,相当于比同龄人多出了几十年的职业经验。这种领先的职业优势,会助力他在同龄人更快脱颖而出,更敏锐地抓住机会。后期的曹德旺,比同龄人更容易领会到商业机会,开始了他的独立商业生涯。第一次创业,几个回合,便很顺利地赚到了3000元,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上百万。
曹德旺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家族文化熏陶,整合家庭经验传承,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能力,这种能力,让他在生意场上有过人的敏锐,让他一次次能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后转战于汽车玻璃,虎啸山谷,龙翔九天,成为商界的传奇人物。而让曹德旺长盛不衰的最终原因,则是过人的品德。处低时不悲,不记个人得失,专心做事,友善对人;处高时不傲,专注优化品质,注重合作信誉,关心供应利益,留心员工福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勇者无惧,仁者无敌。
《心若菩提》读后感2
书中曹德旺顺着当时的国家政策一路发展,但关键的时候又有自己的主张或者说经营决策。按着常规发展,却又不固守常规,突破思维、出奇制胜,也就是守正出奇。合上书,这本书影响我最深的:
一、行比言更让你成长。
水库工程的工地上着火后,他没有选择吵着要赔偿(言),而是选择了帮忙修车渡过工地难关(行),他是唯一跳出暂时的环境看这件事的人。见“祸不单行”章节
二、做生意的智慧。
1、对待闽侯人的态度。详见“移师宏路”章节:闽侯人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想先把合同拿到,然后通过送礼的什么的走关系再来修改合同。没想到碰到了曹德旺他这么个软硬不吃的人,闽侯人只好拖着。
后来所有的土方完工以后,曹德旺还是按市场行情付给了闽侯人。从此以后,闽侯人也跟定了他。闽侯人的事,也给了曹德旺他一个教训。从那以后,他总是叮嘱下属,签订合同时,甲乙双方是平等的,双方要相互尊重。你不要骗我,企图从中牟取暴利,我也不欺负你,充分尊重你的劳动,一定要弄清对方的成本。
这条不成文的规矩,一直延续到现在。福耀玻璃的供应商不论大小,都乐于和福耀做生意的原因,其中就有一条:和福耀做生意,虽然赚得不多,但总是有赚,而且付款及时。
2、对待日本ASAHI的印尼玻璃厂
详见“赢在尊重供应商”章节
日本ASAHI在印尼的仓库太小,加上印尼的气候湿度大,玻璃不宜存放,又恰逢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它们产的浮法玻璃几乎卖不出去。当时整个浮法玻璃市场非常疲软,曹德旺以当时中国市场的现价、没有趁机要求降价,承诺印尼ASAHI的日本总经理每个月采购一船4000吨占80~90%当时福耀用量的玻璃。
曹德旺给出了三个原因:
当时只能靠外购,而那时国内只有两家企业为他的公司供货,一个健康的印尼ASAHI是他们所希望的,以此来减少国内那两家供货商未来停止供货的风险。
其次从产业链的理论上讲,上下游企业,是有买卖关系,但也是分工不同,绝对不是各自孤立地存在的。要想福耀公司健康发展,不仅是需要福耀自己产品客户端用户的繁荣,更需要我们产品供应商的发达。
再次集中向印尼ASAHI采购,比原来分开几家,供应商嫌用量太少,作用更好。表面上看是福耀用这个方法帮助了印尼ASAHI,实际上也是在保护福耀自己。
后来经济回暖,浮法玻璃又供不应求,价格也是隔夜就涨。但印尼ASAHI一年内不仅按时发货,而且绝口没提涨价的事儿。
PS:想起了20xx年雷军联系夏普
3、对待东北浮法玻璃恶性降价的做法
详见“市场力量”章节
曹德旺在收购之前就对通辽、双辽玻璃厂评估调研并针对以下问题给予解决。
首先,企业高负债而且缺乏经营能力。
地方政府用划拨土地作高价估值,作为自有资本,其他的向银行贷款。银行迫于政府压力,不得不挤牙膏似地提供大部分的贷款。钱不够,又鼓动企业的工人集资。工厂建成后没钱买材料,就向供应商赊账。供应商为了做生意,同时可以把低质量的滞销材料卖出去,自然愿意赊一部分的账。还不够时,就去找下游的经销商预收货款,经销商则以此获得远低于市场价格的'玻璃产品。这样的高负债,使企业沦为债奴,并失去议价的能力。
其次,办企业的动机不是逐利而是安排人。
调研时发现职工超编达12倍,这些人进工厂,并不是厂长愿意的:他们知道每增加一个人,工资就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因为是国企企业,必须服从上级领导的意志。上级为了稳定社会解决就业人员,就得安排好他们。国有企业的员工,身份虽然比公务员低,但比普通市民、农民高,且可享受退休和公费医疗。因此工资虽然低一些,干不干活又一个样,有机会时还有可能升迁成为公务员···所以即使工厂效益不好,他们也都愿意待在国企里不动,甚至还要花几万元去冒险投资换取入厂机会。
工厂的管理者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深知只要能够混过一天就算一天,赚钱也好,不赚钱也罢,都不会影响到他的职位,更何况,高负债与流动资金短缺是不争的事实,他们自然也更愿意以“市场过剩,赚不到钱”为借口。
还有,经销商的素质有待提高。现在的玻璃经销商多是小市民或农民,他们的要求不高,也不懂经营与成本核算,他们实际是在放高利贷,产品是抵押物。当目标年化利率达到他们心中的30或40%时,他们就争先恐后地抛货,根本不看市场,不计成本。因此,市场一片乱象。
因此福耀战略上让同行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空自己的仓库。同行他们要求不高,只要能弄到发工资的钱即可,过一个舒服的冬季。
与此同时福耀采取冬季停售并积极囤货,开春后由于市场少了福耀这两个厂的货源,福耀借此机会正好可以规范市场秩序。
三、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敬胜怠就是勤勤恳恳战胜懈怠,义胜欲就是正道战胜欲望。虽知阳刚的显要,但仍能坚守阴雌的柔静心态。
后记:
最近是看了曹德旺被采访的视频后,才找来这本书看的,本书更多是作者个人对以往的一个梳理。而通过视频,比较感兴趣的是他慈善的亲力亲为和对08年金融危机的成功预测。作者:Jacky
《心若菩提》读后感3
春节期间,唯一规律的就是读完了这一周的有书共读--《心若菩提》,这是我国著名企业家、“玻璃大王”、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的自传,书中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他的玻璃王国的创建史。合上书本,我突然觉得,他是一个带着使命而来的人,他所做的一切早已不是成就自己,而是服务社会,强大祖国。而他写的这本书,又仿佛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老人,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殷殷的嘱托、如谆谆的教诲,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盘托出。很有幸,在这一周时间里,认识了这位76岁的老者,了解了他如何用大爱创建企业,回馈社会。
曹德旺是福建省福清县高山镇人,1946年出生在上海,父亲原在上海做生意,是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股东之一,后因政局不稳从上海举家迁回福建老家,后家道中落。曹德旺因顽皮小学没有上完就辍学了,之后一步步凭着自己的.勤劳、智慧、坚韧,创建了福耀玻璃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汽车玻璃供应商,曹德旺在20xx年评为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永安全球企业家大奖”。最让人佩服的是他从1983年起,至20xx年已累计捐款120多亿,成为中国首善。
虽然曹德旺的传奇人生已不能用成功二个字来简单概括,但还是用“成功“作为脉络,理一理这篇文章:
成功与基因:始终觉得,一个人的成功,或者说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包括升官、发财、有名有利,是与基因有很大的关系。曹德旺的曾祖父曹公旺曾是福清的首富;曹德旺的父亲曹河仁是上海商界大佬,母亲陈惠珍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曹德旺的哥哥曹德淦是福建省副省长。无论是曹德旺,亦或是身边人的例子,基因对一个人的人生影响极大,基因里带的,谁都夺不走,一个人被机缘巧合耽误的人生,基因会让ta步入正轨;反之亦然。
成功与学习:曹德旺小学没有念完就辍学了,但他从来没有停止学习,自学会计财务学知识、自学MBA课程和哲学,从经商的经历中、从参观美国工业博物馆中、从历史中、从新闻资讯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特别佩服他在20xx年就预测到20xx年可能会有经济危机,积极通过压缩投资、回笼资金、提升管理进行提前自救,成功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成功与信仰:从本书的名字《心若菩提》,就可以了解曹德旺是一个虔诚佛教信徒,据说曹德旺的办公室常年摆放一部《金刚经》,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有贪念、戒骄戒躁,曹德旺也曾在看了弘一法师的自传后,一心皈依佛门,但一位高僧告诉他“有福报、无佛缘”,才打消了出家的念头。但心中的信仰,始终指引着他“利他”和“至善“的处世态度。他说:上天给你的财富自有定数。钱对你们来说是钱,对我来说我是在减肥,是在消除赘肉;像他这样的捐款,属于“财施”,是有钱人应该做的事儿,功德最小,只能算“小善”;做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富豪捐几十个亿,工薪族捐几千块,是一样的,因为你已经尽力了,都是做慈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就好。给人以笑容,展示同情心,待人和善,明白众生平等,慈悲为怀,也是一种慈善。
几段书摘:
1.曹德旺的母亲说: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也没有人为你解决;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志气;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
2.信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信任,不仅对自己要有自信,对他人也要有信任,这叫互信。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信,那肯定会一事无成。
3.人,不一定要多伟大,才值得学习。也许,从我们身边走过的随便一个人,他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我们在国外,代表的就是中国,一个人要有人格,一个国家同样需要有国格。
5.我希望全体员工眼下要抓好三件事:第一、要戒骄戒躁,树立整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正确对待成绩和个人的贡献,这是福耀公司保持长盛不衰的首要条件。第二、要尊重劳动,注意修养,提高素质。公司食堂餐桌上被扔掉的馒头和被掏了心的包子皮, 说明公司里存在浪费粮食、践踏他人劳动的行为,且在公司没有得到有效制止,这是福耀人的耻辱。我希望员工们不要忘记,在中国这块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许多同胞吃不饱。第三、遵纪守法,共同奋斗,创建先进企业文化。
6.人与物,其形其神,殊途同归。大千世界,神乎奇乎。
7.有福者,必须先有量,福是从气量中求。
8.天道酬勤,更是天道酬仁。我在其中领略了无常之真谛,体悟到祖宗“谋求发展、兼济天下”的真实意义与价值。
小成靠智、大成靠德。有幸,我们这个时代有个曹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