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读傅雷家书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
“若是澄心净耳听,万籁俱静也是韵。”一沓沓书信带着牵挂与希望远飘洋外,将思念娓娓道来。身处异国他乡,傅聪对父亲的教诲,对母亲的挂念也是格外的感激,那时的他已从少年走向青年,何尝不知道父母的爱之深切呢?
手捧一封书信,他仿佛看到了父亲写信的样子。头发恍白,长时间因写文章而身体虚弱,但一拿起笔和信纸,他就精神抖擞,仿佛焕发了光彩。刚劲有力的笔迹为他所熟悉,他不禁潸然泪下,泪水晕染了字迹。
信中,父亲常以商量的口吻来向他指正音乐上的不足,告诉他接人待物的方法,教导他做人的道理。词藻并非华丽,都是面对面的家常话,可他深知这些话犹如明灯一样,为他点亮了前途之光。
而母亲的文笔确实更加细腻柔和,字里行间中将对儿子的爱流露出来,如清泉一般沁人心脾。是温柔的语句让他回忆起儿时的温暖,是深刻的教导让他终生受益。爱,有时并不是溢于言表,却如同一个无形的盾牌,坚守着内心。
一封家书,串通了异乡两国的'心,连接了浓浓的亲情。家书内容多以谆谆教导为主,教导孩子以做人为主,以做艺术家为次。谈文学,谈音乐,谈做人成了他们一家无形的家风。家风虽为严厉,可这促使傅聪的茁壮成长。
以情思拖于纸墨,以书信落款,伟大的爱飘洋渡海,终以无限感慨与思念画上句号哦,让游子不生孤独与寂寞之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
和父母一起生活了很久,和家人书信往来,感受不到距离带来的淡淡的哀愁和甜蜜。我很向往这种感觉,所以看了这本书《傅雷家书》。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深有感触:“说到不完整……你说的完美,其实完美根本不存在。整个生命,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谈不上完美。我们一生的追求,历史上很多代人的追求,无非是尽善尽美,却永远无法追求,因为人的理想和幻想是无穷无尽的,……”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镜子,碎成很多块,其中一个想找剩下的来重建原来的镜子。一路上,它因为棱角而慢慢翻滚,从而享受着一路上的美食。当它煞费苦心地找到所有的碎片,“第二次绕”的时候,它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圈,飞快地滚动,一路上的风景瞬间就过去了。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只是我们目前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方面的相对完整。而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可能会失去很多。
傅雷的教子以严格著称。我以为他们父子关系不是很好,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他的想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傅聪出国留学时,他与父亲的联系只能依靠信件,所以父子之间的感情是在一系列信件中透露出来的。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音乐的内涵,交换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母子交流时不需要嘘寒问暖,但是他们之间的默契是不可替代的。
翻看完之后再回头看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在艺术上的造诣之深,傅雷对于理解艺术,尤其是音乐,有自己的见解。这让我觉得在文学上有很大成就的人,在艺术领域的研究也更高,也许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一样的。不同的优秀文学作品读完会有不同的心理效应;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都会带来类似的结果。优美的散文,在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带来愉悦;沉重的小说像哀婉的交响乐一样给人以震撼。幽默的小品文会带来歌剧般的优雅场面和之后无尽的思考。仔细看完这个《傅雷家书》,感觉像是一部剧,给人很好的氛围和回味的空间。
《傅雷家书》整本书都是一个很有说服力,读起来很友好的父亲。对儿子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父亲特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能和父亲交流几封家书,会是什么样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与家人失散分离之际,发出了“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在我看来,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深情更是比什么都要珍贵!《傅雷家书》就是一本包含父母对孩子厚重情感的书。
傅雷是一个十分精益求精的人,他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从傅聪的行为举止、礼貌规范到学习方法、计划等都有要求和教导,还告诉儿子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起先,我读到这些,心里不免有些厌烦:怎么这个都要管?这个还用说吗?怎么这么啰嗦……后来,我才惊觉,傅雷在家书里写的这些琐碎的小事,不就是平时父母教导我的吗?哦,因为我平时对我父母就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所以才会读《傅雷家书》感到厌烦的。从前,我以为就我的父母管得宽,哪想到名人的父母也是如此。“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我的父母没有傅雷那样伟大,但他们对我的那颗心一点也没有少。我不应该埋怨父母,为什么没有把我培养成一个像傅聪那样优秀的人,而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平时,我没有端正我的态度,我没有认真听他们的教导,我不赞同他们的意见,甚至觉得他们就是不够爱我!这样的我,怎么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
在很多时候,傅雷和傅聪就像一对认识了很多年的挚友,他们一起谈天说地,比如关于艺术方面;傅聪可以大胆告诉父亲自己感情的事,傅聪也会给他许多建议和劝导……这样的相处模式让我十分羡慕,也不禁思考为什么我和我的父母做不到这样呢?印象中,我的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特别是小时候,那种如冬天里的寒冰一般的'感觉令我害怕,所以,那时候我就没有跟父亲有多亲密。可是现在,不知是父亲年纪越来越大了,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多了些慈祥,他会跟我多说说话,会对我多笑笑,有时也会夸赞我。但在学习紧张的我看来,他只是换种方式督促我,他对我的好,反而让我倍感压力。但这就是我跟父亲做不了朋友的理由吗?我好像也没有多关心他,也没有多理解他,我从没尝试过跟他吐露心声……我没有迈出这第一步,怎么就好像知道了结局呢?为什么我自己把所有的可能斩断了,还要指责父亲不好相处呢?我应该反思,我应该行动!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是傅雷对儿子的深切期盼。我刚看到的时候,心里自嘲道:我孤独了,最多只能欣赏一下赤子创造的世界。所以,我与赤子的差距到底在哪呢?他们说,赤子指刚出生的婴儿,后比喻热爱祖国的人。赤子之心呢?以下是傅雷的见解“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而赤子孤独了,指心里平静下来了,可以清楚认识自己了,就可以取得伟大成就了。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若要剔除杂念,保持自我,不轻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实在不是一件易事。但我想,我们可以尽全力去努力,去坚持,去奋斗……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4
语文教材中选有傅雷家书的两封书信我读后感,受颇深。
傅雷,是我国罗曼罗兰富二代等作家文章的当代翻译界第一人。他培育了世界一流的钢琴家傅聪。傅雷家书是他及其夫人和儿子傅聪傅敏的书信摘篇,这些家书凝聚着傅聪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在付聪消沉苦闷时,父母教育孩子如何正确面对生活的感情创伤战胜挫折。“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是他对儿子的劝慰又何尝不是给我们启迪呢?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而我们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不过分的在意为之焦急,也不能轻视,蔑之,不应风暴而消沉努力报警远方,我们必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把儿子的信是为珍贵的礼物,他在儿子成功时满怀星星激情洋溢的勉励激励儿子保持千危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高境界,确对待成功,“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就会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命之河,绵绵不断,有时平,无波澜,有时间有涌进但从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总是在向远方奔腾。人生有幸与不幸,但我们平静面对惊喜时,则是我们又跨出一大步时,宠辱不惊,为着我们更远的目标而奋斗,我们就是中国的接班人。
傅雷家书中给我们的启示有太多太多,他不仅是至于我们个人也给我们在家庭教育放有了启发。现今许多家长为了所谓的“为了孩子好”每天忙于工作,之间却忽略了孩子们真正想要的不过是父母的关爱。有多少留守儿童,或者几乎等于同于留守儿童的孩子因为极度缺少家庭父母的关爱,还荒废了,毁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我现在只想呼吁各位家长,何时放下工作,放下手机,放下麻酱,给你们的孩子真正的关爱与呵护?!傅雷家书将让我受益终生。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5
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书》,信中强调的是一个父亲对自已儿子的告诫: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已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到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荣辱感,有艺术有人格的尊严。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和严格的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傅雷把教育儿子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都是永恒的、不变的。
我的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精力和心血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地在生活中,我不经意的看见父亲头上的几根白发。
我的父亲在我心中,您永远是伟大而成功的,我会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考验,从现在努力,一定要创造自已更成功的人生道路。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6
20xx年5月,我有幸读到一本好书,真的是一本好书:《傅雷家书》。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家信。它是一位慈父,一位慈母对儿女的谆谆教导,它通过一封封家书,象是一次次珍贵的谈心,在艺术上,在生活上,在思想上,在情感上为傅雷指引了方向。
《傅雷家书》所记述的,是傅雷和傅聪这一对父子,1954年到1966年这12年间的书信。1954年,傅聪出国进行深造,甚至被迫流离至伦敦。父亲一方面表达了对国外游子的无尽思念,一方面与傅聪倾心长谈,与他探讨艺术上,生活上,情感上,思想上的任何问题,教导儿子提高个人文化修养,成为一位“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母亲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傅聪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在书中,我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傅雷将自己的译著和傅聪沟通交流,他把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出来,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实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与父母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位严肃的父亲,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的生活有规律,人生就是优美的弧线。对待儿子,他谦虚诚恳地说:“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他鼓励傅聪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傅聪“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鼎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得这些也是我生活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对父子的家书,使我看到了,那一代人对文化的传承,对艺术的追求,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与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虽然大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一代人对生活,对工作,对人生的态度依然可以影响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中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许多人表现出的浮躁,追求利益,缺失信仰。生命要有一种态度才有意义。“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我信仰这句话,我也始终这么认为。这也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这种态度,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它鼓舞人心,使你身处逆境也能迎着阳光微笑。
一本好书,会叫你忍不住想要读它,这本书,我想我会反复读它。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7
这本书是傅雷及夫人在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血地培养这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傅雷夫妇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
傅雷从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而真诚,是做人必须从小培养。这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语重心长。
文中:“爸爸的心老跟你在一起,为你的成功而高兴,为你的烦恼而烦恼,为你的缺点操心!勇敢些,孩子!再勇敢些,克服大大小小的毛病,努力前进!”或“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这短短的几十个字让我感到些许的震撼,这样似乎是在唠叨一样的句子,也会一五一十地写在书信里,写给远在万里的儿子,而傅聪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学习,用行动尊重理解他们。
一本好书,就像一首扣人心弦的乐曲,波动人心,一本好书,犹如雨后划过天空的一道彩虹清新自然,一本好书,仿佛一台盛况空前的联欢晚会,绚丽多彩......
人生的道路还有很长很长,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所看到的,更要去了解、去探究、去挖掘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在我看来,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在不断学习和深造的过程,要把握当下,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学习时间,虽然很苦,但是书本上的知识绝对不足以让我们开阔眼界,有时间的时候,还是应该多读课外书,去充实自己。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更有乐趣,人生才能更有意义。
自己走进书本,主动去探索知识,让未知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财富。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8
记得上一次去书店买书刚进去没有几分钟就被一本橘黄色的书吸引了眼球坐在椅子上仔细翻阅才发现这本书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傅雷家书》是傅雷为儿子傅聪的家乡,那是远在国外的儿子看到书信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看着看着,我便决然将它从书店买下。回到家长,我简直爱不释手,仅仅花了三天时间就全部读完了。
这部由数百个家信组成的家书,仔细描述了傅聪出国留学到演奏成名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动并陶醉于父母亲对于儿子的教育,其中,傅雷将父爱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在痛爱孩子的同时,又不忘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标准且合格的家长,初读此书时,书中都是亲切的话语,使我十分感动。
读完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想了很多,我懂得了傅雷对于儿子的期盼,也懂了异地他乡是多么的思乡!
傅雷的教育,热烈又恬静,深刻又朴素,温柔又高傲,微妙又率直,也许这便是傅雷的魅力吧。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9
《傅雷家书》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的爱。
傅雷写给儿子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对傅聪的爱,整整一本书信写下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对儿子的期盼与思念。
傅雷呢,可以说是一位严父,傅聪从小就被傅雷严格的管教着,但是从出发点来说,他只是希望子女成才。事实上父亲的严厉对傅聪今后的成功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傅聪在出国学习的那段日子里,傅雷以写信的方式与傅聪交流,让他有一种父母与他天涯若比邻之感。傅雷说他和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父子之间的关系能好成这样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傅雷在儿子的教育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将大儿子傅聪培养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钢琴家,在傅聪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后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在生活中也时常给儿子谈心,为他排忧解难,教给他宝贵的人生,这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合格,优秀,成功的父母。
金庸也曾这样评价过这本书:“这是一本中国君子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成为中国君子的一本书。”我想这也就是这本书为何到现在还如此畅销的原因吧!
他告诫儿子: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越留着丝围巾,把手常常插在口袋或衣裤袋这都是不礼貌的行为。他教育儿子要懂得尊重他人,要注意个人礼仪,由此可见傅雷先生是一个谨慎、注意细节的.人,令人肃然起敬。
傅雷是一位好的翻译家,但他更是一位好的父亲,他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也在不断提高。高尚的父亲培养出成功的儿子,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爱。
浓浓的舔犊之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0
父母的心始终念着孩子,孩子从小的一颦一笑一直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他们渴望孩子能时刻相伴左右,但又希望孩子能在国外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大的发展。面对这样的矛盾,他们的内心是复杂的。
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可谓呕心沥血,让我佩服。有人说,傅雷对儿子是“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看了一封又一封书信,确实如此。这样用心,让人潸然泪下。
书信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这种感情,拨动着我心中的涟漪,让我不时想起爸妈对我的爱。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特殊的书,他不是跟市面上的大多数书籍一样,《傅雷家书》收录的是一位父亲对于教育子女的语言,总的来说,就是一封封的信构建自己对于子女的'谆谆教诲,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
《傅雷家书》中傅雷没有用华丽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的总告。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真诚的心来和自己的儿子进行心灵的交流。
每一位父亲对于教育自己的子女都会很用心,而傅雷更是对于儿子在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傅雷对于孩子的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看出了傅雷与儿子之间的友好关系。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1
《傅雷家书》这本书是傅雷写给自己孩子的信为主要内容的一本书。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对孩子的关心与嘱咐,从而突出傅雷作为父亲的伟大形象。这本书值得注意的地方有很多,但我还是觉得书中大部分细节都来自于傅雷告诉自己孩子该如何一个人生活。
对于《傅雷家书》,这本书我最喜欢傅雷对儿子读书求学的一些建议,人这一生过得很快,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懂得珍惜时间,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安然无恙的情况下去求知,去学习。人们常说一生不停的学习,其实这句话很真实,真热爱学习的人,他对新知的渴望与解疑后的开朗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
同时,作者傅雷也告诉自己的孩子,艺术的重要性,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艺术,去体会它的.美,去喜欢艺术。而且这本书一提到艺术大部分都举一些艺术家的例子,比如贝多芬莫扎特,肖邦与舒伯特等等。作者举这些例子,还是为了让孩子结合他们的人生经历,多一分感受,多一分经验。然后傅雷又重点提了一下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无论做什么事情态度是最主要的。态度要端正,大家都会来让你做事,因为你一直有这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所以大家都愿意让你去做。
勤学好问也是一种传统美德,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发问,从而来解开自己很多,对自己来说的疑惑,还有助于自身的进步,所以傅雷真是十分用心,把学习方面该注意的地方都提到了,说明傅雷对儿子期望很大,希望他变得更加优秀。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2
听我的语文老师说过《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在寒假中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傅雷夫妇的'教育理念真的很棒,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父爱就是一本书,一本饱含生活哲理的书!(袁裕钧)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3
不经意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只为远在海外的儿子学业有成,健康快乐;只为年迈的双亲放下牵挂,安度晚年。
每一封信都饱含着深深的父子之情。儿子在钢琴前轻敲琴键,将自己所有的青春激情倾注在每一个饱满圆润的音符中,他时而有学术上的疑惑,时而想念远隔万里的故园,他便提笔拟一封家书给父母,或是拿起昔日父亲的家书再仔细研读一遍,以便从父辈的经验教训中汲取营养。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中常常抬眼,望向窗外,看看邮箱中是否有新到的信件,若是几星期都不见来信,他们便整宿整宿睡不安宁。
傅雷常常将傅聪作为一个讨论艺术、交流音乐的对手。来往信件中常看到父子二人积极发表自己对某个音乐家的看法以及钢琴演奏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两人教育背景不同,年龄也有差距,所以有时看法不尽相同,在双方的交流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东西方文化相交融,傅雷激发出傅聪青年人的感想,让自己也得到了新鲜养料,更让儿子取得了进步。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不要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的确,傅雷除关心儿子的学业外,还十分重视教导儿子的做人,他多次在信中提到要多给旧时的朋友写信,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薄情,傅雷告诉儿子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一道理的人很少,你千万不要让人误会,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对于父亲而言,无论儿子是否长大成人,是否早已名满天下,他终究还是一个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指点和关心,多点“唠叨”“说教”至少可以使他少走些弯路啊。
在傅雷严格的教育下,傅聪不仅蜚声乐坛,而且自我反省能力也十分强,傅聪在信中多次给父亲详细介绍自己参加比赛的多个细节,谈到自己对其他选手的褒与贬,也有对自己比赛的看法。期间他刻苦勤学,美妙的琴声博得了大多数人的赞誉,但傅聪并不过分骄傲,相反,他总对自己的比赛或演出效果不很满意,在家书中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并与父亲商讨方法加以改正。
事业上巨大的成功并没有使傅聪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和赞美,都没有减少他对艺术的谦卑,繁忙工作中的他,并没有许久不给父母写信,依旧详细地给父母介绍自己的近况,把父母当作最为信赖的人,这些便是他对父母的最好回报,是给予他们爱的回赠。
即使在傅雷被错划为“右派”之后,他也与海外的儿子保持通讯关系。悠悠岁月,茫茫大海,家书将遥隔万里身处两地的父子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一份家书,承载着浓浓的父子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8-17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0-18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0-18
读傅雷家书有感01-04
《傅雷家书》语文教案06-14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7-19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19
傅雷家书语文教案01-14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9-07
语文《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