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父与子》有感通用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父与子》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父与子》有感1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无比的感动。
一位年轻的父亲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发生后,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冲向他七岁儿子那已经变成废墟的学校,他的儿子被埋在里面。他不顾旁人的劝阻,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寻找他的儿子。他挖了整整38个小时,居然就出了他的儿子和他儿子的同学!
这位伟大的父亲,在大家都劝他放弃时,他却依然坚定救儿子的信念!他不是神,他只是个救子心切的父亲!一群危在旦夕的孩子,就在他的'坚持和执着下,回到了父母的怀抱。他坚守对儿子的承诺,不见到儿子就绝不放弃。但事实上,这并不是稀奇的事,换作任何一位父亲都会坚持下去的,因为他爱孩子,想要救孩子,这是一种无法撼动的父爱!是人最原始的本能!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楼下的一家人。这家的孩子成绩不太好,楼下总是传来他婆婆的责骂声,他的妈妈总是早出晚归。但他的父亲队他却不同,他的父亲很仔细,总是在他睡觉前为他检查作业,总是问他早餐想吃什么,总会在他做作业是递上一杯牛奶。他经常抱怨作业多,作业难,他的父亲总会坐在他旁边,悉心指导,仔细回答。年年如此,日日如此,我想,他是幸福的,能够有这样一个不以成绩为重,深深爱着他的父亲,那是一件多幸福的事!
父亲做的爱的举动太多,可能是肚你的一个承诺,一分坚守,也可能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
读《父与子》有感2
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我的感触极深。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一所学校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许多孩子埋在废墟中,还没有被救出来,阿曼达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父亲赶到学校,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整整挖了38小时,终于从废墟中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同学。
读完文章,泪水早以模糊了我的双眼。多么伟大的父亲啊!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呢?是信念,是承诺,是爱!要是没有这位伟大的父亲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爱的动力,哪有那么多的生命获得新生呢?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又何尝不是受到父母关爱呢?
爱无处不在!有一天晚上,我在卧室里做作业,可我就在做最后一点点数学作业的一道思维训练题的时候给难住了,我冥思苦想了一会儿,但实在是太难了,还是做不出来。于是我便拿着书跑到爸爸那里,我看见爸爸正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剧《西安事变》,便忧郁了一会儿:到底是去问呢,还是去不问呢?想着想着,爸爸想神仙似的一下子猜透了我的心思,说:“儿子,你站在那里干什么,是不是遇到难题了?走,去卧室,我给你讲讲!”我想到:这可是爸爸最喜欢看的电视剧啊,每天必看呀!今天怎么就……想着想着,爸爸就说了一句:“走啊,发什么愣呀?”爸爸把电视机关了,同我走进卧室的书桌,耐心地给我讲了这道难题。“先换单位,再仔细看看,这不就是盈亏问题吗?知道怎么求盈亏问题中的物体总量吗?”“盈加亏的和除以两册分配数的差”“哦,对!……”讲着讲着,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不知过了多久,我才把这道难题给“消化”掉了,也吸取了其中的营养。
在我的记忆中还有一次。由于我吃中午饭吃晚了,所以就匆匆忙忙地赶到学校,走到学校不远处的时候,“老师您好!”,这熟悉的声音传入我的耳膜,再看看自己的胸前,红领巾没戴,队徽也没戴,心里想到:完了,这下完了,该怎么进去呢?翻墙?”然而,这种念头很快就被打消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也像是米老鼠踩转轮,一直安定不下来。本来就像烦躁的心情,现在就更暴躁了。正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也匆匆忙忙地想这边赶来!“是爸爸!是爸爸!这下有救了!”爸爸把红领巾给我带来了,我高兴得像要飞了起来,刚才的烦恼就像被大雨给冲洗了一下,烟消云散了。也像是迷了路的孩子找着了娘一样,欢喜地流下了眼泪。这时,一股暖流传遍了我的全身,热泪禁不住地往下流。我看着爸爸,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唯一的`话——“爸爸,您真是我的好爸爸!”脱口而出,因为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了。爸爸只是微笑着说:“快去上学,要迟到了!”我恩了一声,就向学校跑去……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父母的爱,是亲切的话语;父母的爱,是热情的鼓励;父母的爱,也是严格的要求。
读《父与子》有感3
这天晚上,我在灯光下一口气看完了整本《父与子》。《父与子》它是一本漫画书,故事非常地好笑,又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你看了一定会深受感动。
文章讲述了一对父子,父亲善良、有趣,儿子十分顽皮但又十分聪明,在儿子不听话时,父亲常常会拿出一根树枝打儿子,但更多的时候父亲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子,父子俩过着平凡而幸福的日子。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漫画是《夏季旅行中的故事》,故事里讲父子俩坐着一根树枝,跟着海上的路牌,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一座小岛,一上岛他们的肚子就饿得咕咕叫了,可是岛上连果子也没有,他们只能呆呆地坐在木桩上。
突然,一个巨大的木箱出现在眼前,父子俩欣喜若狂,马上去打开箱子,本以为里面有好吃的,可是里面只有一架钢琴,没有什么办法,他们只能弹起了自创的.《饥饿奏鸣曲》,就在这时,从远处飞来了一只大鸟,父亲马上想法抓住了鸟,于是父子俩终于美美地吃上了一顿。过了几天,他们想家了,可是又没办法回去,怎么办?他们想到了用漂浮瓶,可是这个办法也失败了,父子俩毫不气馁,互相鼓励,终于得救了,平安地回到了家里。到了家,父子俩美美地吃上了一顿猪肉,把肚子撑得像地球。《父与子》,一本感天动地父子情的好书。
读了这本书,我肯定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也十分得爱我,也会因为我犯了错误而打我几下,但这依然表达着父亲对我的关心与教导。小时候我以为打我的爸爸是最坏的人,现在读了《父与子》这本书,我才明白了真正的道理,爸爸也和妈妈一样爱着我,其实呀,并不坏,是个有爱心的人,我们也应该学会关心爸爸,报答他,是吗?
读《父与子》有感4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的是洛杉矶大地震的时候,一位父亲不顾他人的劝阻,在废墟中寻找自己的儿子,进过三十八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儿子,还救了十四的小孩子。
我从这篇文章中体会到了这位父亲无私的爱,这位父亲不吃不喝挖了三十八个小时,就是为了救出自己的孩子。我相信全天下的父亲都可以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
父亲不但非常的伟大,我相信全天下的母亲也是一样的。我给你们说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在二零零八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消防队员在搜救的时候,发现了一片废墟下有生命迹象,他们就开始救援,挖出一片空地以后,发现有一个小婴儿在吃妈妈的'母乳,后来才发现这个婴儿有生命迹象,可是那位妈妈已经没有了生命。
由此可见,这位妈妈是都么是多么的伟大,即使自己没了生命,也要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活着。我相信不仅这位妈妈伟大,全天下的母亲也都是伟大的。
在我们的生活里爸爸和妈妈也是一样的伟大,妈妈把我们生下来,爸爸和妈妈把我们辛辛苦苦的养大。他们什么也不图,就为了我们能够永永远远的健康、平安、幸福。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爱自己的爸爸和妈妈,更应该在自己长大以后,爸爸和妈妈便老以后照顾他们。
读《父与子》有感5
《父与子》是一部一个字也没有的连环画,它是德国的卜劳恩漫画大师的代表作。我家里就一直珍藏着一本《父与子全集》,它可是我的最爱,每逢有空的时候,我都会拿出来看,尽管我已看过十多遍了。
我非常喜欢那位大胡子爸爸,我猜想他一定是世界上最幽默、最爱孩子的父亲。我也很喜欢那位儿子,他调皮捣蛋,但聪明可爱。读《父与子》,我常常心情很好,妈妈问我是什么原因而快乐,我推荐她也看看《父与子》,她也快乐了。《父与子》一书能将快乐的情绪传染给好多人呢!
故事中的父亲特别爱自己的儿子。有人会说:那是一种溺爱。我觉得不是的,在我眼中,这是一种奇特的爱,可能还有人会说世界上不可能有这种爱。不是的',《父与子》就是作者卜劳恩与爱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作者就是这样爱着孩子的。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快乐,但作者的境遇让我愤怒。卜劳恩非常憎恨纳粹,在那些恐怖的岁月中,他不但用尖刻的漫画进行讽刺,还到处宣传,以至于纳粹对他恨之入骨。1944年3月,他竟然被指控犯“反国家”而被判了死刑,4月6日,在开庭前夕自杀了。就这样,一代幽默大师被万恶的法西斯无情地扼杀了!对此,我感到深深的愤怒!
读《父与子》有感6
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去救埋在废墟底下的儿子;一位年仅七岁的儿子在绝境的情况下临危不惧,鼓励同学。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境遇中,把脱险的机会让给别人。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绝境中互相信赖,互相依靠。这种种举动就是因为一个珍贵的东西支撑着他们,那就是——爱。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个故事讲了一位父亲在一场地震后,不顾一切的挖掘废墟,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任何劝阻,历经艰辛,经过长达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父子团聚。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感到故事中的儿子——阿曼达是一位幸运的孩子,因为他有一位爱他的父亲。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这位父亲看到废墟后便绝望地离开了,那他的儿子,还有十四个小孩的'命运将会怎样?如果阿曼达在废墟下非常害怕、恐惧,认为没有还生的希望,说不定他们早饿死于废墟之中了。
父亲在救儿子时历经千辛万苦,即使他双眼布满血丝,即使他的衣服破烂不堪,即使他失去生命,他也不会放弃。人们常常赞扬母爱是无私的,难道父爱不是伟大无私的吗?
这位父亲遵守诺言,决不放弃的精神,和儿子那种临危不惧,先人后己的精神会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读《父与子》有感7
我已经五年级了,读过很多课文,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
文章主要讲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个孩子和他的同学被困在教室的废墟里,他的父亲不顾他人的劝阻,坚持不懈地用自己的双手在这废墟中挖掘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传奇故事。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位父亲为了儿子坚持不懈的精神深受我感动,也令我思想回到了从前,想到了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
以前,我看到别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弹起琴来特别动听。我便要求妈妈带我去学电子琴。刚开始学的时候,我非常认真,每一次去学电子琴的时候都是全神贯注地听老师教我们弹琴,什么指法呀,五线谱呀,对我来说都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但是,当我学了两三个月的时候,老师布置给我的作业越来越多,几乎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或许是因为我学什么都是朝三暮四,或许是因为老师布置给我的作业太多,我渐渐地发现我以前对电子琴的痴迷和热度一下消得无影无踪了。于是,我便经常有了拖欠作业的情况。终于有一天,我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不去学电子琴了。妈妈也不想违背我的意愿,无奈地同意了我的决定,所以我只考了个业余三级。现在,望着摆在我房间里的电子琴,我的心里很愧疚,这可是爸爸妈妈从柳州花了一千五百多元辛辛苦苦买回来的呀!想起我从前还去过美术班、羽毛球班、象棋班、围棋班、篮球班等,可有一点造诣的却只有围棋。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像《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那样坚持不懈的精神!想到这里,我的内心感到一丝愧疚。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文中父亲给我的启示是:做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才会成功。
读《父与子》有感8
《 父与子》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漫画家埃·奥·卜劳恩(E·O·Plaune)的作品。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儿子活泼可爱。虽然这本书没有一个文字,但是从这本书里,我们依旧能感受得到那总温馨快乐的感觉。
故事的剧情是从父与子平淡的生活到他们继承了二百万马克和一座宫殿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变了,但他们还是那样朴实不追求名利。再后来他们在驾船旅行时,迷失了方向,在一个孤岛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了鲁滨逊的船,海盗的宝藏,又被人救了回去。虽然故事情节十分惊险但父子俩那种朴实的个性一直陪伴他们到漫画的结尾。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父与子在生活中的那种融洽的情感,文中的父亲没有英俊的外表;没有健壮的身躯;没有稳定的工作。但他却有善良、幽默的内心,使人一眼就喜欢上了他。从他的.每个举动中,我们都能感受出他很爱自己的儿子。文中的儿子没有聪明的头脑;没有乖巧的性格;没有渊博的知识。但他却有调皮、淘气的性格。他还有一点儿小聪明,却常常坏事。他和我们一样有纯真的童年,无暇的幻想。唯独不同的就是,他有巨大的范围让他玩耍,而我们却只有一小块地方玩耍。
他们是一对快乐的父子,一对幽默的父子,一对淘气的父子。他们就像是一对铁哥们,一对好朋友。其实,不仅在漫画中有这样的父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父子哦!
读《父与子》有感9
这几天,我看了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的《父与子》。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漫画,虽然没有文字的描述,但那一幅幅小巧精湛、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画面,幽默而又生动,温馨而又感人,令多少人忍俊不禁,令多少人感慨万分,令多少人深思动容。
我喜欢那个儿子的调皮、机灵、天真无邪,喜欢爸爸的开朗、宽容、充满童趣。尤其是爸爸能用慧眼,发现小孩的闪光点,善于利用孩子的思维解决大人的实际问题,是多么值得敬佩。
在《汽车出了故障》一篇中,父亲带着儿子去兜风。没开多久,老爷车出了故障。父亲急忙下车,一看,原来是发动机坏了。他东修修,西修修,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儿子再也等不及了。突然,他猛地跳下车,飞速跑回家。当他踩着滑板车一闪而过时,父亲茅塞顿开,也学着儿子一样,一只脚用力地蹬着地,老爷车竟飞奔起来。呵呵,多有趣的画面呀!作者虽然用了夸张的手法,但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遇到困难,用儿童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大人的问题,可能就会比较简单、快捷、方便!
前不久,我在《意林》中读过一篇文章:一位家长让孩子拖地。由于地脏,又不想弯腰,那个孩子别出心裁地拿出玩具遥控车,在车头绑上一块抹布。他轻松地按着按钮,指挥着汽车工作。这是多么惊人的想法呀!原是一件要把人累得腰酸背痛的“苦力活”,在这个孩子的创意中,竟是如此的轻松,如此的.惬意!看来,我们不必要把事情看得太复杂,只要换一种思考方式,就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有一次,我们去上海看病。乘坐10号线地铁的时候,竟然人满为患,座无虚席,乘了几站,我已是腿脚麻木,头昏呼呼的。我看了看爸爸,无意间目光落在他的右手上。啊,拉杆箱!又方又硬的拉杆箱,不正是一个绝好的“座位”吗?我如获至宝,立刻从爸爸的手中接过拉杆箱,坐了下来,顿时浑身轻松,似乎觉得腿不麻了,也不累了。爸爸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你真会动脑筋,不错!”
瞧,稍稍换一下思考方式,就变得又方便又完美。如果你遇到了复杂的问题,那你也可以试着用儿童的思维来解决吧,说不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万事都简单了,都如你所愿了呢!
读《父与子》有感10
父与子的爱,像一束阳光洒在春日里;父与子的爱,像一阵微风徐徐吹进彼此的心里;父与子的爱,又像是一颗种子在大地里生根发芽……在父亲眼里,儿子是纯真可爱的,在儿子心里,父亲是幽默的学者。
这一天,父与子,又在寻找天真烂漫的乐趣了……
晚餐后的快乐时光,是和谐而又美好的时刻。父亲带着儿子一路欣赏美景,欢声笑语,悠闲地散步。突然,儿子拉住了父亲的手,另一只手指着前面一棵刚栽不久的小树,撒娇道:“爸爸,我想量身高!”父亲被儿子暖暖的撒娇声融化了,欣然应允。这是一颗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小树,新生的力量如同儿子一般朝气蓬勃。儿子跑到小树旁边,蹦蹦跳跳地靠着小树,昂首挺胸地站直了,说:“爸爸,我站好啦!”父亲赶紧用手比划起来,从口袋里掏出卷尺,认真地量了一下,开心地说:“哇!一米高啦!”儿子开心地连蹦带跳,拍着手说:”爸爸,你帮我做个记号吧!我想和小树比一比谁长得快!”父亲拿可爱的`儿子没办法,也带着童心答应了。父亲在小树旁边找到了一颗钉子,然后猫着腰蹲下来,用小砖头对准钉子,当当当地敲了几下,两人约好了,明年这时候再来和小树比赛!
父与子又拉着手继续前行……
不知不觉,春天过去了,夏天走远了,秋天溜走啦,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冬天大雪飞扬,这时的大地披上了银装素裹,像晶莹剔透的水晶王国,整个世界,显得格外安静,而那颗小树只有一个可爱的雪人陪伴着它……
新的一年开始了,又一年的春天来啦!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父与子又来到了这一棵小树旁,饶有兴趣地比起了身高。“天啊!”儿子目瞪口呆地叫了起来:“爸爸,钉子不见了!”父亲也惊奇地发现:“哈哈,钉子也长高了!”儿子尖叫道:“爸爸,难道我变矮了吗?”爸爸摸了摸嘴角的胡子,抚摸了下儿子的头,哈哈笑道:“傻儿子,不是你变矮了,而是小树也在拼命长大!”儿子睁大了眼睛,若有所思。“你看,小树没有任何庇佑,它要经历日晒雨淋,大自然给它什么它就只能接受。为了更好地抵抗一切伤害,它必须坚强地快点长大保护自己,而且,万事万物不会一成不变的,所以爸爸希望你也能学习小树,坚强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儿子恍然大悟:“哦哦,爸爸,我懂了!我会努力地,一定向小树学习!”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小树的影子变得更长了,而宽阔的道路上,留下了父与子长长地、充满浓浓爱意的背影继续前行……
读《父与子》有感11
想读懂屠格涅夫的作品《父与子》,必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本书成书于1860年初,是俄国最痛苦混乱的时候。在1854年,俄罗斯帝国由于战败开始了农奴制改革,短短时间内改变了数百年来俄罗斯旧有的社会结构。改革的好处不会很快见到,但是改革的动乱会立即投射到社会当中。旧社会经济结构的崩坏,自然而然会带来思想结构的迷惘。
但凡社会进步之际,必是新旧思想碰撞之时。我想作者屠格涅夫本身就是其中即将没落的贵族知识分子,他肯定知道旧有的一切已经维持不住了,但他又觉得新的事态只能变得更糟糕。因此他塑造了一个巴扎罗夫。书中的巴扎罗夫是一位新兴的平民知识分子,他激烈地否定现存制度同时蔑视贵族阶级;帕维尔是一位没落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享受生活、追求解放,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好。在书中此二人屡次交锋,巴扎罗夫以他特有的简洁、粗鲁的话语、咄咄逼人地对帕维尔进行强有力的反击,以毋庸置疑的精神优势压倒了对手。年轻的巴扎罗夫决不屈从权威,具有自主的人格和评判标准,这对一位青年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年轻人可以偏颇或极端,但不能没有自己的见解。我们现在的教育更像是给孙行者加紧固圈,培养出来的年轻人有专业技能但却没思想认识。
书名“父”与“子”除了引申的新旧两派,同时也实指父子两代,这一层的交锋比引申意更为深远。无论何时何地,父辈与子辈的冲突可以说是亘古不变,而能正常与子辈沟通交流的父辈可以用“寥寥无几”来形容。自古以来,父辈就是规矩与权威,让父辈站在与子辈平等的位置上交流是不可能的!让父辈把子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与尊重更是想都别想!父辈或者如帕维尔一样:希望子辈无条件的传承父辈的思想,强制与专横;或者如尼古拉一样:尝试学习子辈的思想观念,尝试与子辈沟通却无果;或者如巴扎罗夫的父母一样:父辈没有能力,把优秀的子辈奉为神灵,拉家常可以,实质精神层面的沟通没有。
我想这也是一种社会形态,父辈与子辈本来就不是如朋辈一样建立在互信尊重的基础上,孩子从出生就一直依赖父母直至成年,有的人成年后还是一直依赖父母,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武志红不就把我们的国家称为“巨婴国”吗?依附的基础必然导致不公的沟通。所以想要谈谈思想吗,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吧,不要希寄于父辈的理解与支持了。
读《父与子》有感12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使我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
本文记述了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坚定地在废墟中挖儿子并最终救出儿子的故事。歌颂了执着崇高而又伟大的父爱。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高尔基曾说过的话:“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没错,父亲就是一句简单的承诺,时时刻刻印在父亲心中。这个承诺让父亲永不放弃。父亲就是那不畏艰险的挖掘,那满是灰尘的脸,那布满血丝的眼睛,那血迹斑斑的手。或许我们不曾注意到它的存在,可是它总会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向我们伸出援手。
这篇课文使我想起前些年某个地方地震时。一位母亲拯救儿子的故事。当天大地震后,抢救人员在一所房子的废墟下挖出了一位母亲的尸体,可就当抢救人员要走时,一声婴儿的'哭泣声让他们又回来了,原来那位母亲双腿跪地上,硬是用双手撑住了几吨重因地震倒塌下的废墟,因为他的下面是他的儿子。尔后,抢救人员发现这个婴儿只受了一点皮外伤,是这场地震中受伤最轻的人。抢救人员还发现,那个婴儿的身上还有一个手机,上面还有未发完的短信:“宝贝,对不起不能陪你了,再见!”
如今,因洛杉矶地震带来的伤害已被渐渐淡忘,但这样的奇迹却没有被忘却。记住吧,这个奇迹的名字叫做“父亲”。
读《父与子》有感13
读《父与子》有感:是“福”还是“祸?” 今年寒假,我读到了一本既有意义,又带给我乐趣的好书。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要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道理。你们读过吗?那就是《父与子》。
这本书的内容很多都和家庭生活有关系,也包括了一些社会现象。但无论生活如何变化,父与子还是那样善良乐观。 我对其中一篇故事印象深刻,父亲和儿子拎着香喷喷的烧鸡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阵大风吹过,烧鸡飞上了别人家屋顶的烟囱,父亲和儿子就拼命追啊追,直到后来一所小屋旁,他们透过窗户看到小屋里六个人穿的衣衫褴褛,正围在锅边惊讶的看着一只从天而降的美味,他们放弃了要回烧鸡的念头,尤其当看到四个孩子欢呼雀跃的等待着烧鸡向她们“走来”时,父亲和儿子默默的面带笑容离开了。 本来对父亲和儿子看做一件祸事,却给穷人家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与惊喜!而善良的父亲和儿子面对“要”还是“不要”的抉择,果断的选择了给穷人家送去一份温暖和快乐,寥寥几笔的漫画却让人很易读懂,也更能体现出父与子的善良、乐观。不用言传,只需意会。这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
《父与子》系列漫画出于德国漫画大师之手,虽然跨越国界,但是它的意义却超越语言。任何人都能通过简单的图画去体会生活的意义!
读《父与子》有感14
我读的《父与子》是一本字很少的漫画书,它讲述的是一对父子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包括他们如何相处、如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我觉得这对父子有时候聪明玲俐。有一次,父亲带儿子去兜风,可是,没开多远,车坏了,父亲仔细地检查了车底,可就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于是,父亲又检查了几遍。过了几个钟头,儿子等得不耐烦了,呼地一下跳下了车,打开后备箱,拿出了一辆油轮车,玩了起来。父亲见此情景,突然有了灵感,他双手握紧方向盘,一只脚站在车上,另一只脚站在地上,和儿子一起玩了起来。
阅读这本书,每个人都会感到有些好玩。书里的爸爸是一个光头,很疼爱自已的孩子,经常保护儿子,教会儿子很多生活中的'大道理。书里的儿子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他能独立思考,同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请教父亲。书中的父亲和儿子之间有过不愉快,互相捉弄对方,但最后他们都友好相处了。
读了这本书,我想到生活中我和爸爸也会有些不开心,我应该尽量让爸爸开心,多为别人想一下,多给别人鼓励,多帮助别人。
别人快乐,我就快乐!
读《父与子》有感15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书,那就是著名的漫画书《父与子》,这本书上不仅有形象生动的漫画,还有幽默搞笑的文字语言,读了以后让我受益匪浅。
文章主要讲了一个父亲带着儿子去理发,可到了理发店在剪头发的时候,儿子害怕极了,除了哭还闹个不停。无奈之下,父亲只好哄着儿子,给他讲笑话。可孩子还是哭个不停,于是父亲就让孩子把头转过来看自己表演,只见父亲一会儿用头顶着帽子跳舞,一会儿又表演倒立,那肥胖的肚子加上笨拙的表演,终于逗得儿子哈哈大笑,连正在理发的师傅也不时地回过头来看这个爱搞笑的父亲。
最终头发理好了,可父亲一看儿子的发型就吓了一跳。原本要求是前面留一些,后面的剃掉,现在却搞反了变成后面留了一簇,前面都给剃掉了。因为原本理发师和孩子都是朝同一方向的,可儿子为了看表演把头给转了过来,可理发师也开了小差把前面的当后脑理了,于是全理光也就闹出了笑话。
读了这篇文章以及者看了幽默夸张的图片,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画中的.父与子是多么的滑稽搞笑,正因为父与子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关爰,引起了德国民众的强烈好评,那个画画的人也成为了德国著名的漫画家。
【读《父与子》有感】相关文章:
读《父与子》有感02-21
读父与子有感08-17
读父与子漫画有感07-26
父与子教学反思02-26
读《父与子》有感(15篇)03-24
读《父与子》有感15篇02-21
读《父与子》有感(合集15篇)04-15
(精华)读《父与子》有感14篇11-16
读《父与子》有感(通用15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