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史记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史记有感 篇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让人牢记历史,书籍让人奋发图强,书籍让人得以借鉴。
《史记》——记录了中国的历史。
当我在书店里看到它时,如获至宝。既然是《史记》,肯定记录了历史吧!这对我的语文、历史等学科或许有所帮助吧!
——于是我买下了它。
每天,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解到千百年前发生的事,对历史更加感兴趣了。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史记》一共130篇,50多万字,记载了上自中国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史记》中有许多传世名句,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远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读完《史记》后,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历史更有感兴趣,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美妙的语言。
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多的看法,学会借鉴历史,更加努力地学习!
《史记》能让你变得更伟大、更有知识、更有力量。拥有它,中国历史在你掌中……
读史记有感 篇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汉将李广,戎马倥偬,守边一生。千百年来,人们称颂你讷口少言,恂恂如常人,但天下仰慕,下自成蹊;人们讶异于你夜来引弓,裂石没镞,及居右北平,竟独力射猛兽;人们敬佩你骁勇善战,身先士卒,匈奴避之数岁,亦送号曰“飞将军”。但是,李将军沙场扬名,却终身有功而未得一爵,落得自刎于世,让人深深扼腕——“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也会深感仕途坎坷,伴君如虎。景帝年间,晁错削藩,七国叛乱,梁王抵抗吴楚,授你以将印。为了大汉,你私接军印,当时你的心意已不可考,但斩关夺旗,平定叛乱,屡建战功,也是你一己之力独挽狂澜。结果呢?中央与地方诸侯的争夺严酷,你非外戚,又参与其中,景帝自然不悦,封侯之事也只能轮与他人。
如果我是你,我怕不能总是轻兵深入,简阵驻扎。行军艰险,只是为了便利安营驻扎,简化文书簿册,却忽视军吏考绩,编制队列,恐怕也总会让兵士置身险境之中。你自视甚高,又自恃神勇,多次掷己身陷于敌阵,运气好,自然斩将立功,但运气不佳,轻则增兵相救,重则兵败被俘。脱离了大军的.你,大军也常不知你所之,故弗从,埋下隐患。那年出雁门击匈奴,你又孤身入敌阵,结果呢?阵破生致,被胡人得,虽历经险巇,终得至汉,却所失亡多,罪至当斩啊!这,如何又能让你封侯拜相?如果我是你,我将明白,战争,并不是只有个人英雄啊。
如果我是你,我会从长计议,摒弃戾气,忍辱负重,静待时机,卷土重来。那年兵败,你赎为庶人,田间饮酒误了时辰,还至霸陵已是城门紧闭。小吏呵止,轻蔑嘲道:“原来是故李将军?今天现将军也不得夜行,何况你这过气之人?”。你夜宿亭下,埋下仇恨。后来你拜为右北平太守,假意延请霸陵尉,至军而杀之。仇得一报,又何以服人?你尝为陇西守,羌人造反,你诱敌招降,本是有功,却因激愤凶残,一日之内,欺瞒战俘,坑杀八百。战乱已平,但人心难返;你一生戎马,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却在花甲之年,战前失道,你独自承担战败之罪,却是因终不能复对刀笔小吏,不堪受辱,引刀自刭。你丢下一班弟兄,却也永远失去了征战封侯的机会。
落魄封侯事,李广方嗟老。如果我是你,我不知是否会更早心灰,解甲归田,毕竟功名如粪土,利禄过眼烟;如果我是你,我不知是否依旧征战沙场,抵御外敌,毕竟中原故土,已经不能经受铁蹄的践踏,以我一人不侯,换江山如故;如果我是你,我不知是否该宅心仁厚,或委屈求全,毕竟战场残酷,官场狡诈,出征的万户,扬名的几人?我只想,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跨马引弓,面朝大漠,怒视塞外,心里永远是那个夜半惊弦,裂石没镞的青年,不曾再想,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读史记有感 篇3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当我一翻开这本书便再也放不下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让我回味着华夏文明的精华,相信你也一定会被吸引的。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蕴儒学经典,历史著作,诸子百家著作,形成了完整的文化思想脉络。“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因美色而丢了性命;“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赢政心机复杂;“荆轲刺秦,图穷匕现”中的荆轲并未完成燕国太子丹的任务被赢政杀死;项羽自刎乌江,一代能将竟落得如此下场。这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仿佛让我进入了那个纷乱的时期,华丽的词藻让我不禁对司马迁这位奇才肃然起敬。
之前虽也听王老师讲过也接触过一些关于《史记》的片断,但是仍然被震撼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太多太多,不仅仅是一些家喻户晓的故事,就连刺客的身世也是那么动人。说到刺客,我的心里就会出现一个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没错,他就是荆轲,当年那个奉燕国太子燕丹之命前去刺杀秦始皇嬴政而离奇死亡的荆轲。他的倔强与孤僻的性格让我十分好奇,便仔仔细细研究了一番,结果才知道到了他的身世是那么奇特与悲惨。我欣赏他,欣赏他的重情义,欣赏他的才华更欣赏他的略谋,尽管失败了,但是我仍然欣赏他,他的一切都让我为之震撼。
国学经典,华夏之明,书虽然已经看完了,但我相信历史不会完,还有许许多多的谜没有解开,这本书展现了国学的精粹,希望有更多人去了解国学,热爱国学。
读史记有感 篇4
第一次接触《史记》的时候,也就是大人们一直在说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直到到了高中,才能够系统的学习这么一本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书,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份荣耀。我们将在这里传承祖先的文化,并发扬光大,做到“以史为鉴”才能做一个有底蕴的中国人。
司马迁遭受宫刑,忍辱负重写下《史记》。这件事自小就被运用到作文中,这屡见不鲜的事例背后却是司马迁不忍言说的痛苦啊!他“就极刑而无愠色”为人们所不解,结合他的身世来看,他的父亲就是一位史官,原本像成为一个像张骞那样的使节的司马迁,因为其父临终前的遗命,他选择了去创作《史记》,虽然他“为主上所戏弄”“为世俗所轻”,但他并不在意,因为他想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不愿“轻于鸿毛”,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活下去,不仅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更是为了“偿前辱之债”使自己“终于泰山”,虽然当时的人们无法理解司马迁,毕竟他没有按照当时人们以节为重的想法以死明志,但他忍受一时的隐忍,换了来的却是世人的节,以及一部旷世的经典巨著。
书中记录了众多的对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人,上至帝王,下至刺客,写了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这一共一百三十片文章,向人们讲述了“天人之际”和“古今之变”。
第一次接触屈原的时候就是在学习《离骚》的时候,从《离骚》中不难看出他对国家的希望,“何不改此度”到“吾导夫先路”,无不体现了他想为国家引领改革的政治思想。司马迁看出了他的心思,虽然司马迁与屈原所走的路不一样,司马迁选择了忍辱负重,而屈原则以死明志,但他们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死的。屈原遭受小人的诬陷,被流放,最终自己的国家灭亡了,他不愿意在这污浊的世界,被腐蚀的官场,不愿与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同流合污,毅然决然选择了自投汨罗江而死,以死明志,世上没有人不认为屈原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也为中国历史上的文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给了文人“以死明志”的办法,成为了士人保全操行的办法。
书中不仅有着像屈原这样的忠臣之后,也有这一些不平凡的士人。诸如书中的刺客就是如此,《刺客列传》中着重描写荆轲刺秦王的片段,文章交代了这件事的起因,中间引荐,谋划的过程,最后失败的壮烈,无不跃然纸上,在读起来的时候,也会感到一丝悲怆。当然,荆轲失败了,但究其原因,却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说是荆轲练剑不精,有人说是秦舞阳的怯懦,也有人质疑太子丹的感性??这都没有错,这正事司马迁所写史记的魅力。
魏无忌是战国时期的一位非常有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位列战国四公子之首,因为他的存在“诸侯不敢谋魏十余年”,但最后却落到一个“竟病酒而卒”的下场,这又是什么缘故呢?从《魏公子列传》中不难看出,他不顾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亲自去拜访一个“监者”,他是一个非常看重贤才的人,而在侯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试探他的时候,他可以说是一直都保持着谦逊的态度,这种态度并不是伪装的,而这正是魏公子自己礼贤下士的一种思想。当侯生与朱亥在市场中谈话的时候,就以现在人的想法也很难想象一个衣冠华丽的人会在菜市场中间等一个普通的人,况且侯生与朱亥“久立”,而公子颜色不曾有一点变化,正是因为公子这种愿意自降身份来接纳贤才的态度引得“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不得不说,如此贤德的人手下的门客也是有所才干的,侯生预测到公子一定会归返,提前定下了计谋,计划了窃符救赵这一妙计,并已死明志;朱亥更是觉得公子的赏识除了性命无以为报,在听说这一计策后,毫不犹豫的前行,最终不愿被秦国收买而自杀而死。门客的表现何尝不是因为公子的赏识,公子平日待他们可谓是没有等级,而且“下士”,正是这样的一位魏公子手下才会有着这么一群“士为知己者死”的士,他们正是因为公子的知遇之恩而做到已死明志的。公子也有偶尔骄傲的时候,但都被门客所劝说,并且及时的改正。在魏国国君安釐王因国家危机请他回去时,他一开始不愿归,在门客分析其中的关系之后归国。魏公子如此懂得赏识
人才的人,他自己也是十分的有才,在回国不久后联合五国军队打退秦军,并且收集军法,编成著作《魏公子兵法》。可以如此有才的一个人,却因为秦国使的反间计,使安釐王对他有所怀疑,去除他的兵权,最终他饮酒作乐四年,最后病死。不得不说这位连刘邦都十分称赞的人物死的十分的戏剧性,魏公子不仅自己有才华,而且他还礼贤下士,门客也有才华,这就固然会引起君王的怀疑,因为他个人实力超重没事,门客实力超重也没事,但这两者合在一起,便能在世间带来一定的影响,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导致他的哥哥最终怀疑他,去除他的兵权。也许就算秦国不使反间计,安釐王最后也一定会对他有所顾忌。所以这样一位贤才的公子与其说死在了君王手上,不如说他死在了他自己的贤能上。
《史记》中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读完《史记》,不由地对司马迁产生了莫大的尊敬,如果不是他忍辱苟活于世,写完这旷世巨作,那么前人的实际估计会失传一部分,我们也未必能看见如此精美的故事,也就无法从历史中学到我们所匮乏的东西了。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受到的宫刑,不要说写书了,就连在世上行走都会觉得耻辱,司马迁却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了好多年,并完成了这部巨作,成为一代大家,重于泰山!
读史记有感 篇5
我们既然不能相伴到老,就让我在这里为你祝福!她很谦逊对人也很和善,记忆中她的勤劳,拖着年迈的身体用廉价的`劳动力换取我的书学费,花甲之年依然辛苦劳作供我念书上学付之不寻常的艰辛,可惜我资质愚钝有负她的期望。后来父亲被妻子劝到楼下散心时,母亲开始断断续续地哭诉,我从中探寻到了缘由。
所有送行的人都穿着白衣服,因为他们认为荆轲一去很难回来。他们来到易水边,太子丹为荆轲送行。
荆轲为了燕国不被秦灭亡,为了燕国人民不被杀害,毅然向西进发;为了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不惜牺牲自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边的树落下了一片树叶,落入水中,随水去了没有再回来。
荆轲自知大事不能成功,就倚在柱子上大笑,说:“我今天之所以刺杀你没有成功,是想要活捉你。”荆轲身中八剑,血流如注,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以勇者的形象站立在秦王面前。
《史记》不仅反映了西汉武帝以前社会风貌,而且以雄浑刚健的语言描述了许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塑造了无数历史人物。给我带来了精神享受,让我感受到了庄严的美。
读史记有感 篇6
战国时的易水河边,荆轲怀藏利刃,口中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义无反顾地踏上救国之路。
同为战国同是水边,一代名士屈原含恨而逝。他一生忠于楚国,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投江自尽,只留下那一段段千古诗篇供后人凭吊。
秦统治残暴,民不聊生。少有大志的项羽,以举鼎之力振臂高呼,为楚国聚集了十万雄兵,一举灭了秦国。为了楚国的复兴,他披荆斩棘,浴血沙场,获得了“西楚霸王”的称号。尽管最后败给了刘邦,但是依旧给后人留下了一段霸王别姬的千古佳话。
唐代诗人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利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大唐朝廷,他有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尚人格。潇洒狂放的表面之下,是一颗拳拳报国之心,是一颗希望朝廷清明、国家繁荣的爱国之心。
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叫杜甫。他以天才少年的身份独闯长安,直到天宝十四年的冬天,他写下了那句著名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史之乱后杜甫官至左拾遗,事事为国家着想,却为皇上所不喜,最终一路颠沛流离地死去。到死的最后一刻,他挂念的不是自己的不幸,而是国家的富强!
尽管我年纪尚小,但是我把这些故事牢牢记在心里,不断用荆轲的义无反顾、屈原的可歌可泣、项羽的盖世霸气、李白的狂放不羁、杜甫的忧国忧民来勉励自己。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我们炎黄子孙共同跳动的脉搏。
作为学生,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把自己的基础夯实再夯实,把祖国的未来抗在肩上举得更高走得更远。一个少年的我或许只能发出萤火之光,但是我们有无数个爱国奋进的少年,手拉手汇聚起来,定能胜过璀璨的银河。
读史记有感 篇7
夜晚,我从书架上取出一本精装的书――《史记故事》。这本书其实早就买了,只是我看着太厚就懒得翻阅,自从学习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之后,这本书就经常出现在我的书桌上,读着读着,我渐渐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
翻开书籍,如同乘上了一列时空快车,穿越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各个朝代,目睹了各个王朝的兴亡盛衰。在这列时空快车上,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汉朝这一站,最敬佩的人仍然是这本书的作者司马迁。
在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中,经受了风霜艰辛。有一次,由于司马迁替李陵辩护,说了一些对汉武帝不利的真实言论,竟然被关入监狱。后来司马迁忍辱负重,终于写成了这部历史名著。
司马迁为了他所追求的事业,他无私地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合上书,我陷入了沉思,想想自己遇到一点儿挫折就打退堂鼓,比起司马迁来真是相差太远了。就拿上周做奥数题来说吧,老师放学前布置了几道稍有难度的'数学题,说是让我们回去挑战挑战,我一到家就拿笔做了起来,可是有一道题我左思右想还是想不出,于是我便放弃了。谁知第二天,其他很多同学都做出来了,其实我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做出来。我想,司马迁在那样的环境中仍然能坚持写书,我的学习条件这么好,还有什么条件不认真学习呢?
感谢司马迁给我们人类留下了这部史学巨著!感谢司马迁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
读史记有感 篇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古词,往往可以瞬间让人们的思想穿越至浩瀚的历史长河,浊浪排空激起漫天飞舞的历史点滴,化作夜空中璀璨的繁星,一眨一眨中明暗间移,但是总和后世之人保持者一定的距离,遥远而又神秘。
《史记》,一部人物纪传体的史书,开创了我国史学的先河,如今读起来,声情并茂,朗朗上口。说它很远,终遥不可及;说它很近,却随手可摘。说它厚重,却是无韵之离骚;说它通俗,却是史家之经典。从盘古开天到武帝北伐,一段神秘悠远的时空,一个英雄倍出的年代,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一曲荡气回肠的挽歌,就在太史公的笔锋落处一一展现,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舞台缓缓拉开了大幕,一时间:你方唱罢我登场,将相英名万古扬,嬉笑怒骂风云变,生旦净末化书香。
读史记,首先感受的是司马迁的"智".你看,他是生活在汉武帝的年代,古人的考古难道比我们还要精准吗?开篇三皇武帝,结语北击匈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大汉崛起,蛮夷振慌,天开地合,纵贯古今。上古那一段毫无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他笔下鲜活了,连黄帝的后宫,司马迁都了如指掌------"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禹的人品他也清楚------"禹为人民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人可亲,其言可信",是天书托梦,还是神仙传授就不得而知了。或许太史公曾神游于那一片蛮荒之地,穿行于未辟鸿蒙之初,其神秘感往往让读者心驰神往。"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技能,其实想象往往包括假设与推理,太史公把这一人类特有的技能发挥到了极致,越千年之推理,断前世之假设,点点滴滴汇聚成他脑海中的宇宙,在本无星光的夜空里中挥洒出银河的灿烂,可是一种超凡的智慧。
其次感受的是司马迁的"情".2-3千年之前,人类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想喜欢读历史的人初衷一定是一种探寻的激情驱动着读者。是呀,上千年的距离,他们的情感,品格,风范,于今有异乎?太史公此时即化为一位心理学家,探究历史人物的心理,把扣历史人物的脉搏。天空中飘来一丝云,云知道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夜色里升起一轮月,月晓得那天那景那人那语。似乎一切的蛛丝马迹都被司马迁牢牢抓住。高祖(刘邦)曰"将相宁有种乎?大丈夫当如此!"籍(项羽)曰"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吾可取而代之。"有了语言,人物就有了心理,他们的言语似乎记录在天空里,又被司马迁抄在《史记》中。千千万万个人物就有千千万万个心理,司马迁以一人心度万人心的壮举,可称一奇。"天似穹庐,笼盖四涯",千年的星空,他揣摩出了每一颗星星的形状,给予了他们不同的灵魂,可是一种强大的情商?
"智"与"情"难道说就代表了司马迁和《史记》的全部吗?不知读者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其实无论是司马迁还是《史记》本身,我个人认为,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背后,贯穿始终的就是一个"诲"字,诲"字才是司马迁最想表达的,也是司马迁最想留下的。在我看来他就是通过满怀心智和热情地抒发扼腕叹息之"悔"来表达谆谆教导后人之"诲".人之悔,史之诲,悔过世事诲英雄。煮酒论英雄,哪位历史人物能够坦然一笑,敢说一句"今生无悔"呢?又有那段历史是一段完美的进程,所以"悔"是常态。人往往最乐此不疲的'就是修饰自己,很多的人都说过"今生无悔",其实连他自己都不信。然后又有谁真正做到无悔?嬴政应当有悔,悔不该举国之力劳民伤财,身死之后江山短命;项羽应当有悔,悔不该鸿门宴上心慈手软,终酿乌江杀身之祸;韩信应当有悔,悔不该自立齐王功高盖主,惨遭吕后高墙屠戮;李广应当有悔,悔不该一意孤行兵败雁门,削职为民壮志难遂……是"悔"织就了历史的脉络,更是"悔"启发了千年的思索。此时的司马迁已慨然打开了心中的"虫洞",将一个大大的"悔"字抛向了后世千秋,在后世英雄的内心,树立起一座无形的地标,只可惜很多人在顺境中每每忘记参照。数百年后,有文人慨叹:"嗟夫!前车之鉴,后车之覆矣,后人甚哀之。然则,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之!"教诲之深,痛彻心扉。不知道这些话,会戳到多少人的痛点,可往往就是"痛",才是真正的苦药良方。"悔"有多痛,"诲"就有多深。因为很容易有"悔",所以我们才要更加珍惜,才要时刻省视自己,从而避免犯类似的错误。司马迁本人有悔吗?也应有!少不经事,心直口快,不讲策略,直言抗命,为重臣申辩的结果是身遭腐刑。悔呀!狱中著史,唯有用信念冲淡悔恨,是壮举也是一种救赎,更是一种自诲。历史就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知荣辱。"有人说回头能看到多远的历史,就能向前走多远的路。读历史,我们往往将自己的境遇与书中的境遇来比较,相互借鉴,每每受益匪浅,读历史还有一大乐趣便是以无悔结局揣测有悔之事实,对史实进行各种的假想,已达到读者无悔之心态,极妙!
深夜里,我常常仰望星空,闭上眼睛,侧耳倾听,幽暗深邃的夜空中时时划过阵阵回响,时而如人声鼎沸,时而如烈马嘶鸣。我知道这些都是遥远的绝响,是时空的绝唱,他们曾经主宰着世界,曾经在世间划过灿烂的惊鸿,又像流星一样远去,消失在昨夜的星空。那些已看不到的辉煌,只有你静心之时才能感知他们的存在,依然是那样绚丽。我有种感觉,他们并不曾远去,似乎就在苍穹中注视着我们,审视着时间的一幕幕悲欢离合,也和我们一起延续着不朽的生命。
读史记有感 篇9
《史记》是我国文化的灿烂瑰宝,它的作者是古代文学家司马迁。《史记》中有许许多多的经典故事,每看一个都会有不同感受,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了。
周幽王残暴无道,丧尽天良。可他独独喜爱宫中的一位女子——褒姒。为了让她开心,周幽王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把军国大事当儿戏,点亮烽火,迫使全部将士匆匆赶来,就为了博褒姒一笑!可长期以往,将士们渐渐对他失去了信任,到战争真正来临的时候,将士们已经完全不相信周幽王了,全都不愿前往,最后被匈奴杀得片甲不留。看到这儿,我十分气愤,周幽王为一代君主,却只知道吃喝玩乐,残害百姓。我们可不能学他,做人必须诚实,不能欺骗,玩弄别人,不然终究会自尝恶果。
另一个让我回味的,就是聂政以身报仲子。聂政与严仲子交上了好朋友,为了讨伐侠累,他只身来到韩国,在众目睽睽之下刺死了侠累,最后自毁容貌而死。这段故事感人不已,聂政侠肝义胆,是一位了不起的烈士,而言仲子独具慧眼,善于识人用人,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可与赞扬!
《史记》中还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如:文武双全的伍子胥,聪明机智的晏子,善用兵计的孙武等等。在他们的'身上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哦!
总之,这本书给我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明白了许多深刻的道理,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印象,所以,我十分喜欢这本书,书中的人物会带领你走入他们的世界!
读史记有感 篇10
司马迁是一位汉代的传奇人物。他虽然地位不高,曾被处以宫刑,但他喜爱历史,身在牢中仍子承父业,编写史书。今天,我就读完了他的著作《史记》。
刚一翻开《史记》,我就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有《荆轲刺秦王》、《武王伐纣》、《完璧归赵》等等。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负荆请罪》。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升了官,而廉颇不服气,扬言要侮辱一下他。
而蔺相如听说此事,故意躲着廉颇。一次他出门碰上廉颇,立刻掉头回去了。他的门客都不高兴了,而蔺相如说:“尽管秦王那么厉害,我还敢斥责他,我虽无多大能耐,但会单单只怕他么?我只是考虑到,秦国不打赵国,关键是我们俩在,我如果和他关系不好了,秦国就会来攻打赵国了。”
此事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听说后十分羞愧,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而蔺相如却原谅了他,从此,他们成了朋友。
我看完后,真佩服蔺相如宽广的胸怀。这令我想起了去年的一件事:那次我刚买了一支玩具驳壳枪,回家后拆开包装就下楼向伙伴们炫耀,说它打得多准,性能多好。一位小伙伴说:“拿来试试。”我便递给了他,可他没抓稳,枪掉了,后面的撞针摔坏了,掉了下来。我捡起来发现撞针已经从枪上断了下来,便和他发生了不小的矛盾。俩个人的关系便不好了。事后想想,也不就是一把玩具枪吗,要是我当时像蔺相如原谅廉颇一样原谅了他,我们还是好朋友呀!
我还要学习蔺相如大公无私一心向着集体的'精神。我是语文课代表,有一次下课,我照例要去老师的办公室搬作业本,可我因为想赶快把作业做完,忙着写作业没去,最后到快打铃时才去,冲到半路,上课铃声响了,害的全班的作业本都没能及时发到手。
读了《史记》中蔺相如的事,我知道了一个人要心胸宽广,一心想着大家,才能做好一个人,尽到该尽的职务,这就是《史记》里《负荆请罪》给我的感受。
读史记有感 篇11
《史记》是一部史书经典,记载了我国从黄帝到汉朝三千多年历史的变迁,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最让我欣赏的,就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让千古传诵的友谊。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二人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时却拿很多钱。鲍叔牙对此毫不计较,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因为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重。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结果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成熟,你别介意。”管仲曾经三次做官,但三次被罢免,鲍叔牙不认为是管仲无能,而认为管仲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打仗,却临阵脱逃,鲍叔牙没有嘲笑管仲贪生怕死,认为管仲是牵挂家中年迈的母亲。
后来二人都从政了。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公子纠在争夺王位中失败,别的大臣都自杀殉节,管仲却甘愿被囚受辱。鲍叔牙没有耻笑管仲没有气节,他知道管仲是为了图谋大业而舍弃一时的名声。最终鲍叔牙说服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自己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管鲍齐心协力,成就了齐桓公的春秋霸业。“管鲍之交”也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
从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中,我明白了友谊的真正含义。超越富贵贫贱,超越得意失意,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扶持,这样的友谊才能万古常青。
【读史记有感】相关文章:
读《史记》有感04-10
读《少年读史记》有感01-02
读《史记》有感(15篇)08-02
读史记有感11篇09-19
读《史记》有感15篇04-13
读《史记》心得体会04-06
史记的读书心得02-20
史记读书心得02-23
《史记》读书心得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