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读后感

时间:2024-07-15 04:22: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流浪地球》读后感汇编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流浪地球》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流浪地球》读后感汇编15篇

《流浪地球》读后感1

  说实话,我是学渣。评论里面各种物理学霸的科普其实我都不是很懂,虽然有些是高中物理知识。

  小说很精彩,但我更喜欢电影的版本。

  作为一个物理白痴,我只有以下这些感想:

  1.如果我们当下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但这种优越的生活条件是建立在后代子孙痛苦之上的.,我想我们这一代人也不会觉得高兴。本书的男主提到,当他听到那首赞颂太阳的歌时,想到将来他的第一百代子孙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星球,感动到流眼泪,即便第一百代子孙的福祉是建立在前九十九代子孙的痛苦之上的。

  2.在看到电影里莫斯向全球宣布“流浪地球”计划宣告失败时,里面有的人用枪自杀;有的人则稍微幸福一些,能跟家人相拥,度过最后的时光。我则握着我的爱人,试图记住他脸庞上的每一根毛发,每一条皱纹。虽然这只是电影,虽然还没有到世界末日,但影片结束时我由衷地感到幸福,能握着自己爱人的手,而且大家都还活着。真是太好了。

  因为我是又感性,又矫情,物理又不好的人,所以在我看来,整部戏的内核就是在表达家人的重要性。

  如果问我死前我最想做什么事?我想应该就是这件了——再好好看你一眼。

《流浪地球》读后感2

  在国内的科幻小说界中,我想刘慈欣应该算是很有名的的。特别是他的作品——《流浪地球》还被改编成电影。《科幻世界》对他的评语是:宇宙送给我们一个刘慈欣,刘慈欣送给我们无数宇宙。他的其中一部短篇作品《带上她的眼睛》也被选入中学课本,但要说我最喜爱的一篇却绝不是以上两篇,尽管以上两篇也很优秀,但最能触动我心的'还是《朝闻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篇文章完美的体现了人类对于真理的渴求,令我最为震撼的时刻就是他们义无反顾走上真理祭坛的那一刻,那样壮观的场面甚至超越了之后他们变成无数火球升上天空的时刻。还有那无尽的宇宙的一隅,连排险者都无法知晓的问题——“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连方琳尽力也无法扭转的,文文对于宇宙的渴求和早已被决定的命运。全文的最后,作为母亲的方林只能又重复了一遍那话:“不知道,我怎么知道呢?”。对啊,我们无法了解的的确太多了,但人类的未来还有着无限长的路呢。

《流浪地球》读后感3

  今天看完了刘慈欣的《流浪地球》。知道这本书还是因为前阵子大火的同名电影。电影我没看过,但刘老师的《三体》之前有看过,确实是脑洞大开。这次正好出差时再机场看到这本书,于是买来看看。

  《流浪地球》里有几个短篇故事组成,流浪地球是其中的一篇。故事依然超现实主义,读完了让人有种“哇,还可以这样操作!”的.感叹!

  比如地球两极之间的通道,完全依靠地心引力来做动力,实现两地之间的通行。简直不要太方便。可是,这个“南极庭院工程”充满了危险,于是,一艘“落日六号”的飞船就被困在了地壳中,形成了另一个故事。

  书中人们对宇宙、外太空的探索特别热情。当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前往地心、宇宙遨游、冷冻睡眠、电磁战争...像是一个个未来大片的感觉。不过,总觉得有莫名的熟悉感,不知道是不是在哪个电影里曾经看到过类似的情节。

  有的小故事之间有关联性,看一遍可能还理不清,多读几次会有不一样的领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

《流浪地球》读后感4

  看完《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后,真的是震撼人心,不管是剧情上还是特效上,都展现了中国的强大。

  从20xx年,太阳即将爆炸,于是人类开始了长达17年的“流浪地球”计划,帮助地球逃出太阳系。但由于木星引力的`影响,地球将会与木星发生碰撞,众人团结一心,经过不断的努力,将木星引爆,并借助爆炸的冲击波逃离了木星的引力之外。

  在地球撞向木星的最后15分钟,人们仍在不停尝试着寻找着解决的方法。他们并没有失去信心,坐以待毙,而是团结一心,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他们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全人类!

  希望与坚持是共存的。就像走在漆黑的巷道里,只有坚持下来,走到最后,才能看到光明。同样,如果在困难面前退缩了,那又怎能看到希望呢?只有奋不顾身的走下去,希望才会给你带来喜悦,带来光明。

  最后,希望大家抽空去看看这部电影吧!

《流浪地球》读后感5

  今天,我看了一本已改编为电影的科幻小说,名为《流浪地球》。它讲述了一个从太空技术的视角探讨地球未来的多种可能性,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把地球当成交通工具,向宇宙深处航行、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流浪地球》所讲述的未来,是生存环境非常严酷的未来;在种种有关与地球未来的设想中,“流浪的地球”是其中的一种可能的设想。但是,《流浪的地球》也对未来保持着开放的态度,让更多青少年读者和科学家们来提供答案。

  对于《流浪的地球》这本书,我比较推荐“超新星际元”和“流浪地球”两段。因为“超新星纪元”写出了人世间的善与恶;“流浪地球”写出了地球人民面对危难时众志成城和就算只剩一丝希望也不放弃的精神。

  “超新星纪元”讲的是一颗直径为太阳的23倍、质量为太阳的67倍的恒星爆炸于离太阳系很远的宇宙中,但因为爆炸后产生的`能量过大,那庞大的能量进入到太阳系,并对地球造成了伤害,令整个地球上13岁以上的人在它到来的几天后会死亡,届时,整个世界就只有13岁的和13岁以下的人了。

  这本书给了我面对挫折时那源源不断地勇气,也告诉了我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流浪地球》读后感6

  我们就退一万步说:人类将自豪地死去,因为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

  被这句话感动,一直相信这是人类面对浩劫时最大的骄傲。就像那5000名科学家一样,即使真的死去,依然像雕像一样站立!

  想起电影《绝世天劫》里的一段台词,我想这不是大刘笔下人类的傲慢,而是文明层面上,生而为人的尊严。

  “我今晚不是以美国总统的身份向各位发言,我也不是一个国家的元首,而是人类的一员,人类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圣经上说这是世界末日,万物毁灭。不过这是地球历上人类首次有能力避免遭到毁灭,我要让大家知道,我们已经尽一切努力避免这场浩劫,人类追求的知识结晶,对科学的`苦心钻研,冒险飞向太空的努力,现代科技的成果和想象力,甚至来自战争的经验,都为这场生死战提供利器,在多灾多难的历史上,人类曾经犯过多少错,人类曾经受过多少苦难,经过这么多年。只有一种情操,能让人类继续存在下去,那就是勇气,全世界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十四名勇士身上,他们将飞向太空。让全球的人类目睹你们的英雄事迹,愿上帝保佑,祝你们好运。”

《流浪地球》读后感7

  对于自己来说,一直排斥科幻小说,也许是自己脑洞不够大开,也许是因为自己物理一直没有学好,亦或是因为自己胆小,不敢去看地球如何而来,地球将如何不复存在,想想都害怕,小时候,村里死个人,我都能吓得得去“收魂”。要不是因为拍成电影,也不会去看《流浪地球》这本书,《三体》早就在书架上两年了,但是迟迟没有去打开,因为脑海里无法构想,让自己会看的很痛苦。

  在这本书里人性的东西我没有看出多少,或许是自己才疏学浅,看不懂不能怪,比较赞同选择希望,任何时候都应该选择希望的,有了希望才有活下去的勇气。个人比较好奇的是,经历那几个时代,吃饭问题怎么解决,不知道电影里有木有解决。

  但是这不妨碍好评如潮,最起码电影给国人争脸了,虽然我也没去看电影。懵懂的'我,对外太空的知识知之甚少,也就不去探索了,了解一些皮毛而已。

《流浪地球》读后感8

  大刘的这篇短篇小说真的是挺短的,没用多长时间就看完了,因为是改编成了最近热门的电影,才有兴来读。说实话,看大刘的短篇小说并不会引起太多的趣味与深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完了三体这部既趣味十足又引人深思的长篇小说后,再去看他的短篇小说,衬托得就会具有明显的差异,似乎带着对读三体时的感知只会带来失望吧。

  尽管是一篇很短篇的小说,大刘也加入了对于人性的思考这一部分元素,最让人映像深刻的应该就是:因为人类天性对于别人的不信任,那种歇斯底里的'报复欲,而将拯救地球的那五千多人无情的冻死在冰面上,讽刺的是痛恨并处死这五千人的其他所有人,确因为他们而都活了下来。这也应该是整部小说最精彩的一部分吧,重要的转折点。也许其他所有都是次要的,都是为了突出人性而做出的必要叙述,这才是一部小说的正真价值吧。

《流浪地球》读后感9

  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将地球家园推离太阳系轨道,往半人马星系去,历时2500年,100代人。这时,人们会发现,除了生存和生命本身,其余对功名利禄,出人头地的追求都无甚意味,职位和金钱都不再值得耗费思虑,就连爱情都无价值,亲情也可以随意舍弃。人生价值的排列仅仅在于去往逃生道路上,那条长长队列的先后。

  而人类的可悲在于对生命的'感悟,并不能致死地而后得只有在悬崖勒住马辔,看见碎石自马蹄处坠入无尽不见底的深渊的那一刻,那一刹,才能突然体会到生命的分量,才能在人生的圆饼图上,把它从一轮新月瞬间标注成了一个圆盘。

  但还好。生活,生命的意义会在炼狱时顿悟,也会在天堂里发现。

  看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如置身隔绝凡尘的世外桃源,亦会豁然开朗,看向远方。亦会不再拘泥那些看似重值千鼎,实则轻如鸿毛的尘事,而是着眼人类不过短短几十年的寿命本身。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道生活,无顾功名,大概与此无异。

《流浪地球》读后感10

  电影很棒,却并不棒在电影本身,而在于其背后社会意义,开创性且完成得还不错,便成就了票房奇迹。

  但我始终认为,文艺作品的社会意义不该高于其艺术价值。

  很多人并不这样觉得,觉得一定要有深刻意义要影响社会到什么程度才能堪称伟大堪称经典。但是这样的标准本身就太过于功利性,文艺作品给人带来的力量不是标语性,更不是一步到位的'。文艺作品是给人以灵魂上的共振,再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意识形态的。甚至很多时候,文学作品是滞后性的,是在思想萌发之后才有相应的作品产生。所以,一昧追求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籍能有多大影响力,是我一直不认同的评价标准。

  因此,电影并不让我觉得符合高票房的期望。

  而电影过后反观原著本身,却让我惊喜。深度比电影高出几个等级,篇幅虽然短小精悍,但好像比起三体在文学叙述上的流畅性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文中很多地方对人类依然是一针见血,集体无意识下的愤怒被讽刺得淋漓尽致。地球派真的是错的吗?无法被证实。

  但世上只能存在一个真理。

  很值得一看的大刘作品,推荐。

《流浪地球》读后感11

  《流浪地球》是科幻作家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把地球当作交通工具,向宇宙深处航行、寻找新家园的故事。航行的路上危机四伏,人类为了能在2500年后抵达新家园,开始了争分夺秒的战斗。

  整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男主爸爸说的一段话:我们必须怀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怀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

  今年我们过了一个不平凡的寒假,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打破了往日热闹的过年氛围。疫情之下,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我们全家虽然呆在家里,仍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变化,尽管有些不安,但是每天看到电视里的新闻报道,让我知道很多人默默的支持着武汉。人们捐款捐物,三万多名医护人员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武汉救助病患,科学家们奋战在科研一线,研制抗病毒疫苗。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怀有希望,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让武汉不再“流浪”,大家一起加油!

《流浪地球》读后感12

  看过电影后再看小说,感觉不完全一样,还是说说电影《流浪地球》观影体验:越来越喜欢吴京塑造的每个角色!整部电影看完哭了三次,朵朵发自内心的求援,对希望做出了最好的理解,唤醒了那些为了与家人最后短暂相聚而撤离的救援队伍,诠释了希望的意义;在一切都是程序控制、测算精准的分析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前,感叹在危急时刻只有中国人勇敢的站出来拯救世界、拯救地球。在最怕死的人身上看到了对生的渴望和对全人类的贡献;在经历了17年领航出征任务,已经办完交接手续的最后一天,刘户口的爸爸选择了牺牲自己冲向木星、点燃木星、带全人类回家的时刻泪流满面……我们的地球是需要每个人去爱护和保护的,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教养,在灾难面前只有我们的祖国才能真正的保护我们!看了流浪地球为我们自己的科幻电影有了这么大的突破而开心,更为了那些让我们可以在这和平发展的时代里实现梦想的人而自豪,为我们可以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庆幸,中国雄起,中国威武,中国最棒!!!

《流浪地球》读后感13

  我常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读书,大概理由有三:消遣,寻找共鸣,了解异域文化。消遣可以说是最大的诉求,或许说很遗憾就算已经是成年人,阅读小说还是停留在读情节,于是就有了第二个理由的支撑,寻找共鸣。这本小说的人物,哪个我最喜欢?哪个更像我?我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性格缺陷,我要怎么变更好?当然对于读异域文学,了解他们的文化也是一个大的出发点。大致相当于行万里路,这对于一个囿于繁琐生活,房贷,工作压力的人,是一个很好的解脱。

  那读科幻小说是为了什么呢?我不太确定。之前看过刘老师的三体,看得太快有一些趋于表面,看这本流浪地球虽然跟最近的口碑有关,但也是让我沉浸其中。恢宏,想象力,学术词汇,人类的未来,最重要的希望。我觉得这本书传递的最大的价值观是人要有希望,或者理想。全本书「希望」 这个字眼闪现了人性的光辉。但对于书中主人公的人格,形象,我还是无法体会到一个丰满的形象。或许这不是关键吧,对于科幻小说。

《流浪地球》读后感14

  从《三体》知道大刘,看了一点点,篇幅过长还在阅读过程中,同是雨果奖的《北京折叠》也看到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现今世界的解读。只有简单涉猎科幻的经验看完了《流浪地球》。

  大刘的想象力很是值得称赞,虽没三体精妙,但却能有人之不能想,带着地球一起流浪,厉害。只是在这流浪途中,似乎没有了人情味。宏大叙事和全局观念虽在其中,但大刘因为这更大的灾难而放弃了生活中的最基本感情:夫妻之情。当妻子面对丈夫的出轨没有丝毫波澜时,让人不解。在我的理解下,地球流浪是个常年累月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在这长久的生活中,即便是大灾难情感这样的东西还是不会消失,不会不珍惜。也或许是大刘的短篇,没有空间去展开这样的.情节。不,应该就是在这样的描述中,他不抱有这样的家庭观念,心中因为有了所谓的全局观念就舍弃了小情怀(但却是不朽的情感)。但他也描述了其中主人公的爱情、后代……

  对于瞬间美好的描述(泡沫的绚烂),以及对地球的渴想,都是很能引起情感共鸣的。

《流浪地球》读后感15

  得知电影要上映,搜索到小说看了一遍,气势很恢宏,人物形象不够丰满,这是我的初次感觉。

  今天,看了电影,前面的铺垫很长,故事也完全改变了,其实一开始我是失望的,但后面慢慢渐入佳境,到了韩朵朵通过广播,要求增援那一段,我居然哭了。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虽然故事情节老套,但画面唯美深邃,苍凉悲壮,在3D的效果下,也令人动容。

  回来后,又看了一遍小说,觉得修改故事也很正常,小说中的原故事确实不适合搬上大银幕,用上这个故事,虽然是老酒,也算用了个新瓶。只是不知道大刘对于这个改编是否满意?

  再说句题外话,得知这篇小说是《三体》之前的作品,我不禁在里面寻找它的影子。当我在大屏幕上看到大刘的.名字时,我甚至为他感到骄傲,那么多年的坚守,最后的成名,是多么的不易!可是,一个心中有着整个宇宙的人,应该不觉得写小说和成名是最重要的吧?他的世界应该不只有赚钱和买房吧!但是,他肯定是愿意让更多的人看到他的书的。

  硬科幻,我无法企及的领域。我甚至已深深觉得能将自己写的小说搬上大银幕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而这小说,不是小情小爱,而是———硬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