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读后感

时间:2024-09-02 03:32: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价值》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价值》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价值》读后感

《价值》读后感1

  20xx年对于法律界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0xx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于北京隆重召开,此次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全国上下迎来了法治的春天,社会各层也进一步对依法治国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学习了《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这一本书,并深受触动。也许《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这一本书,会给我国依法治国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路径。

  一、对《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的理解与认识

  《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是英国学者彼得·斯坦和约翰·香德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作品。在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上层建筑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正如作者所说,“本书的中心更侧重于讨论当今法律在我们的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于是本书在立足于对西方社会的法律运作的情况的考察基础上,引用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学者的理论,同时贯穿以大量的案例,剖析出法律价值在社会运行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在各种基本价值相互冲突的情况下该如何对之加以权衡的问题。

  纵观西方法律价值观与其社会发展的演变轨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六个阶段:古代正义论法律价值观、神学正义论法律价值观、古典自然法的法律价值观、功利主义法律价值观、实证法的法律价值观、多元法律价值观。无论是在何种社会下,法律都会不断地向其追求的目标靠近,使其更加合乎理性。

  为了得到普遍的尊重和遵守,法律要求社会成员的道德信仰具有最低限度的一致性。德夫林勋爵指出:“‘一致性’并不是说无一例外的一致同意。它是指人民普遍准备容忍法律的结果。”一致性的获得则有赖于法律对价值的追求。法律的根基在于人民观念的普遍一致,人们有发表自己看法的自由,并不要求人们的看法都一样。这种一致性使得法律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才能在社会历史的变革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在《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一书中,将西方社会的核心法律价值归为秩序、公平、个人自由三大法律价值。“这三个基本价值都不可缺少,且三者之间的平衡十分微妙。人们都希望法律能够保障社会秩序,但人们同时还希望法律能促进公平。另外人们还希望,法律保护自己不受过分热心的政府和对政府百依百顺的立法机构的妨碍。”这一段话体现了人们对于三大法律价值的追求,他们希望法律能够维持社会的秩序,同时又希望这部法律能兼顾公平,带给他们身为个体的自由,这样一来,三大法律价值的平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西方社会的三大法律价值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康德曾经把价值概念归结为道德,直到以文德尔班、李凯尔特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兴起后,才把价值概念扩大到文化现象。富勒认为:法律和道德之间具有本质的联系,法律必须符合道德,至少在某些方面是这样。戈尔丁则进一步说:一个法律体系存在于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法律至少应当包含有这些道德原则所提供的最起码的内容。

  因此,掌握西方社会的文化、历史、政治形态、经济形势、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会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的法律价值。

  二、对“个体自由”法律价值的.理解

  个体自由作为西方社会三大法律价值之一,在个人自由方面得到了突出体现。自由作为人类根深蒂固的一种情感要求,成为包括法律在内的一系列社会规则的核心。西方的法律是社会的、反思的法律,它以人为本,是围绕组成社会的人的权利展开。“社会的法律”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成果是最终发展出系统的人权规则。

  尼采认为:“生命本身就是权力意志,一种想要征服、掌控、克服、支配的原始冲动和欲望,它是无法用理性去把握的。”博格森也认为:“生命即绵延,能够完全把握生命本质的是直觉而不是理性。”现代代哲学一般认为,“生命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结合,人应当是完整的人。”在此种理论的推动下,西方社会倾向于给予个体更多的自由,而不是以理性对其加以束缚,充分保证了个体权利义务的实现。西方的“自由”、“平等”、“权利”、“契约”等即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从西方社会的总体发展来看,个人权利是逐步加强的。近代以来,对个人地位给予了法律上的充分保障与重视,诸如契约自由、天赋人权、私权神圣等一系列原则的确立,使个人权利和自由得到极大张扬。因此,尽管有中世纪的中断,西方还是最终生长出人权法律体系。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说:“为了得到自由,我们才是法律的臣仆。”自由是一种制度性事实,也是一种价值理想。在充分赋予个体自由时,西方社会也认识到,自由并非没有界限——“任何基本自由都不是绝对的,因为这些自由在特殊场合可能会相互冲突,所以它们的要求必须加以调整,以使之成为一个一致连贯的自由体制。”因此,社会个体是自由的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个体是自由的行动者。西方社会法律在个人自由方面给予了个体较大的自由,自由行动者可以摆脱限制和束缚,自由决定去做或不做的事情,并可以在法律的保障下不受他人对自身自由的限制。

  另一方面,自由需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自由是相对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若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实施了法律所禁止实行的行为,那么不仅行为主体不自由,还将面临因违法犯罪遭受审判的风险。自由需要合理合法,自由是理性人按照其真实意愿所作出的最恰当的选择。作为个人的理性选择,不能必然导致个人自由之前能够和谐运作,因为利己的同时可能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这种自由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

  所以,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的个体自由,是一种在不损害他人利益情况下做出自由选择的权利,合理合法,才是法律保护的自由。

  三、《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对我国依法治国的启发

  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推动了西方法律的完善和发展,同时给予了公民高度的自由权。同时,我们应认识到西方社会法律模式的形成原因与过程,以便为我国依法治国提供更好的借鉴。

  社会与国家的分离是造就西方以社会为主导的法律模式的强劲推动力。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社会与国家就是两分的,社会早于国家而存在,在国家产生以后,社会独立于国家而存在,西方的社会主导模式造就了西方的法律即“社会的法律”。相比而言,中国传统社会长期以来强调的是以家族、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个人始终是以“义务主体”的身份出现的,这种“家国一家”的统治思想使中国形成了“国家的法律”这样一种法律模式。

  我国目前面临的是一个逐步走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形势,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法律同质化的要求。法律同质化表面上是法律条文和规范的修改与协调,而在深层次上缺少对不同社会的法律价值观念的转变与协调。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目前,我国法律对于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方面的“秩序、公平和个体自由”中的“秩序”这一法律价值方面做得较好,能够通过法律保护社会公共秩序,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发展。然而,在“公平”与“个体自由”方面仍不够完善。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期待中国会在法律层面会更好地实施公平,减少行政对司法的干预,实现司法独立;同时给予个体更多的自由,实行“个人优先、社会优先、市场优先”的三优先原则,减少政府对个体自由的干预,给予个体处分财产等权利更多自由的空间并保障其处分的效力。

  我很佩服西方的法学家们,他们用衡平的智慧,用反思与批判的精神,用谨慎与踏实的态度,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发展法学学术的前沿。正是有了西方法学家们的努力与探索,才使西方的法律变得如此健全与发达。中国法律在吸收西方法律精神后,我相信中国法治的明天会更美好!

《价值》读后感2

  前段时间读完张磊写的《价值》,较多感想不知道如何梳理。最近微博上有些名人介绍了其对该书的读后感,其中一位重点介绍了其中的关于长期主义的三个投资哲学的感想。我也想试着谈谈我自己的浅浅的理解,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了解张磊的背景是有一次我于百度搜索关于投资“如何做时间的朋友”,搜索首推高瓴资本的CEO张磊先生。他被很多大咖赞誉有加,包括高毅资产的CEO。后来从微博上看了关于张磊的视频采访剪辑,算进一步了解到其投资的辉煌业绩和投资经历。据说在腾讯上收益几百倍而且是重仓,具体投资腾讯和京东的业绩在此不细说。

  所看视频一开始就是,京东和美团创始人晚上约着吃饭,却一直等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磊。这样的吃饭自然不是简单的吃饭,聊生意和规划是常事,但是叫上投资者就比较奇怪了。接着之后视频中介绍,当年那位在刘强东不断通宵在京东困境时拉投资时,无数人拒绝后最终投资的人,居然就是张磊。再后来就是介绍其拉投资以及投资科技企业、传统企业的粗略过程。

  言归正传,借来《价值》一书开始拜读。该书开篇就是坚持长期主义,警惕短期的声誉和价值。其后阐述其静态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思想。从中可以领略其中一二的价值投资创新之路。该书中间,作者对关于投资者自己的自律和修养也有见解和阐述,重点表明自己坚持的价值投资者的三个哲学。

  首先介绍其中的第一个,就是“守正用奇”。微博大咖有的认为,是指其投资的企业及创始人人品要正,讲诚信,有品牌,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是一个角度,有一定道理。然而书中作者所说是投资者自身,守正,意味着投资者要自律,品格要正。有道德要求,遵守规则适应规则,“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的理解,具体例子但不等同,就是不要投机倒把,翻云覆雨,比如收割韭菜。作者认为从投资原则上坚持不受市场情绪左右,遵循理性科学抉择流程,正确认识企业的内生收益和外部风险。感觉这点很关键,可惜作者没有详细介绍。用奇,意味着思考方式。“打破客观规律的客观简单呈现,不仅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仅仅是按照合理的机制和程序一成不变的思考。决策方式上不仅仅研究初始的确定条件是怎样,而且研究不同时间的关键变量,根据市场的增量信息作出应变和创新。总结下来就是,做人做事要“守正”,经得起各种各样的诱惑,思考决策要”用奇“,最终找到自己的投资空间。纵观作者的核心目标是重仓中国,重仓未来。关于用奇,我的理解就是,巴菲特的投资之路由于地域时代之差基本不可重现,不能简单去学。而是乘中华民族复兴之势,参与改革创新、产业变革之路,在投资中做一些靠谱的事情,助推优秀企业,加速创新,提升效率。正如文中所说,不断挑战自我,开拓新的未知新世界。

  第二个哲学思维称作“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文中说到,投资市场中,面对各行各业各种优秀企业特点,找到自己感兴趣能做好的地方,加深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解,深度参与其中的项目。这一条我理解基本延续上一条的思路。就是抵制住各种诱惑,不在一时得失,独立思考,投资前后都要持有足够的耐心。投资项目前长期思考长期跟踪长期关注对象。一旦投资后,形成重仓,就不遗余力的支持参与其中,根据自己的思考,整合投资对象所需相关的资源,对其战略和创新赋能。这种方式有别于市场上频繁出手的投资人,不会频繁的去赶风口,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会受金钱驱动和左右,热衷于赚快钱。在千万创业项目中,化繁为简去芜存精,找到自己的“那一瓢”。“这一瓢”,必须要有深度,有最大的价值蕴含。文中说到,“要找到最优价值的投资机会,用超长期的资本对企业做最大化的投资”。这一点,结合作者早期第一笔资金重仓腾讯的行为不难理解。难理解的.是如何做到投资自信并坚持下来。作者认为,“只要企业能在适应的环境中以适合自身组织的形式予以表达,持续创造价值,就是最好的投资机会”,而不管企业所处什么行业什么阶段。关于这点我也不是很理解,结合其投资的海螺水泥、格力电器、凯莱英,其他阅读者可能有更好的理解。如果是寻找最好的投资机会,那么水泥行业与医疗行业比总有一个相对较好的?

  另外关于第二个哲学思维,作者认为始终要坚持研究一流的投资机会,把瞄准作为主要的活动,而不是频繁“扣动扳机”。对于刚才我的比较行业选择问题,作者后文解释道,“如果只看一个行业,其他通通不考虑,也会影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如果能看懂这个行业的变化,有能力找到投资的逻辑,就买入并长期持有。但是如果只是风口,或者别人在其能力范围内做的很好的项目,就不要盲目追逐。”这里关于风口,我的理解是如果去跟风,则只能“喝汤”,找不到自己的空间。如果有好的投资逻辑,又是能够长期创造价值的企业,那么这样投资效率是最高的,因为长期没有间断,出错概率比较小。如此的投资思维,也许能做到“但取一瓢”的人并不多见,反过来为投资客户不断寻找投资机会进行风格切换的行为很常见。

  第三个哲学思维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字面理解,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为人们到下面赏花摘果,自然形成一条小路。有大咖认为,作者是注重长期投资,如果企业不断创造内在价值,社会价值,不用鼓吹自己的投资标的,那么自然这个投资会收获成果。这一角度不难理解。然而,文中详细说明的是关于投资的理念、心态和研究问题。“对于投资人来说,不要在意短期创造的社会声誉和价值,而应在意的是长期创造了多少价值。沉醉于一时的成功、放任高调的宣传通常是非常危险的。”我的理解是,在这方面投资者要保持内心的宁静,研究一如既往,关注长期创造价值。反观某些公募基金经理,高调宣传业绩,今年好明年坏,沉于公众的毁誉当中,没有时间或好心态去搞独立研究,结果就是走上人买我买的平庸之路。“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在行业里就会形成好的口碑,有共同理念的人终究会与我们合作。”

  心态方面,“要回归投资的本心。对于投资人来说,关键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坚持要找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我的理解是,作者与巴菲特有同样愿景,不希望被人说成是敛财的贪婪的人。而是能在某些行业通过投资、合作,实实在在做事的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试想,作者最初的本金是耶鲁基金,如果单纯的为了赚钱,那最终会可能落入被国人诋毁的“买办阶级”。

  情绪方面,“要找到投资的幸福感”。“对于能从投资行为本身获得幸福感的优秀投资者来说,赚取投资收益与其说是拼命完成任务,不如说是水到渠成,下自成蹊。”纵观股市,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并不多见。

  行为方面,要对投资的过程进行自省和反思。“无论对个人、公司,还是针对具体的交易和项目,时刻反省自己的处境,不固守一时的成绩尤为重要。” “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成功了,往往开始走下坡路;一家公司如果认为自己躺下都能赚钱,往往会舍本逐末,追求缥缈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高瓴资本并没有因为投资腾讯成功而停止。一个接一个地投资京东、滴滴、百度、美团。甚至传统产业,百丽,蓝月亮,公牛电器等。不仅仅二手市场,还参与一级市场,支持西湖大学建学。高瓴内部研究的项目,经常反省交流意见。丰富思路,提高深度和广度。如此不断进取,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以致现在达到近五千亿的规模。作为小散户,我想我们在投资中或买股票中,经常反思买股票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值得研究的或者靠谱的投资逻辑,不在乎一时的涨跌,坚持自己的初心,抱着战胜理财的合理预期,我想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一种“下自成蹊”吧。

  总结下来,张磊循着价值投资的创新之路,“将投资这项难以确定的事情变成了一项‘功到必成’的事业,变成逻辑上的智识和拆解,数字里的洞见和哲学”。其投资思想重点专注创新变化,被证明了自有一番天地,突破了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传统价值思路。循着张磊投资哲学,跟随了解其投资逻辑,甚至抄其投资作业。我想不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投资成果,但是能帮助优秀的企业缓解融资的困扰,哪怕是一点点,也算是大概率的创造点社会的价值吧!

《《价值》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价值》读后感】相关文章: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04-09

信任的价值作文05-10

有关价值的名言02-22

价值读后感04-28

时间的价值读后感03-06

生命的价值读后感03-15

《生命的价值》读后感03-23

《价值》读书笔记02-28

以价值为话题的作文05-08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价值》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价值》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价值》读后感

《价值》读后感1

  20xx年对于法律界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0xx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于北京隆重召开,此次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全国上下迎来了法治的春天,社会各层也进一步对依法治国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学习了《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这一本书,并深受触动。也许《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这一本书,会给我国依法治国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路径。

  一、对《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的理解与认识

  《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是英国学者彼得·斯坦和约翰·香德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作品。在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上层建筑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正如作者所说,“本书的中心更侧重于讨论当今法律在我们的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于是本书在立足于对西方社会的法律运作的情况的考察基础上,引用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学者的理论,同时贯穿以大量的案例,剖析出法律价值在社会运行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在各种基本价值相互冲突的情况下该如何对之加以权衡的问题。

  纵观西方法律价值观与其社会发展的演变轨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六个阶段:古代正义论法律价值观、神学正义论法律价值观、古典自然法的法律价值观、功利主义法律价值观、实证法的法律价值观、多元法律价值观。无论是在何种社会下,法律都会不断地向其追求的目标靠近,使其更加合乎理性。

  为了得到普遍的尊重和遵守,法律要求社会成员的道德信仰具有最低限度的一致性。德夫林勋爵指出:“‘一致性’并不是说无一例外的一致同意。它是指人民普遍准备容忍法律的结果。”一致性的获得则有赖于法律对价值的追求。法律的根基在于人民观念的普遍一致,人们有发表自己看法的自由,并不要求人们的看法都一样。这种一致性使得法律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才能在社会历史的变革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在《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一书中,将西方社会的核心法律价值归为秩序、公平、个人自由三大法律价值。“这三个基本价值都不可缺少,且三者之间的平衡十分微妙。人们都希望法律能够保障社会秩序,但人们同时还希望法律能促进公平。另外人们还希望,法律保护自己不受过分热心的政府和对政府百依百顺的立法机构的妨碍。”这一段话体现了人们对于三大法律价值的追求,他们希望法律能够维持社会的秩序,同时又希望这部法律能兼顾公平,带给他们身为个体的自由,这样一来,三大法律价值的平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西方社会的三大法律价值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康德曾经把价值概念归结为道德,直到以文德尔班、李凯尔特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兴起后,才把价值概念扩大到文化现象。富勒认为:法律和道德之间具有本质的联系,法律必须符合道德,至少在某些方面是这样。戈尔丁则进一步说:一个法律体系存在于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法律至少应当包含有这些道德原则所提供的最起码的内容。

  因此,掌握西方社会的文化、历史、政治形态、经济形势、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会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的法律价值。

  二、对“个体自由”法律价值的.理解

  个体自由作为西方社会三大法律价值之一,在个人自由方面得到了突出体现。自由作为人类根深蒂固的一种情感要求,成为包括法律在内的一系列社会规则的核心。西方的法律是社会的、反思的法律,它以人为本,是围绕组成社会的人的权利展开。“社会的法律”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成果是最终发展出系统的人权规则。

  尼采认为:“生命本身就是权力意志,一种想要征服、掌控、克服、支配的原始冲动和欲望,它是无法用理性去把握的。”博格森也认为:“生命即绵延,能够完全把握生命本质的是直觉而不是理性。”现代代哲学一般认为,“生命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结合,人应当是完整的人。”在此种理论的推动下,西方社会倾向于给予个体更多的自由,而不是以理性对其加以束缚,充分保证了个体权利义务的实现。西方的“自由”、“平等”、“权利”、“契约”等即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从西方社会的总体发展来看,个人权利是逐步加强的。近代以来,对个人地位给予了法律上的充分保障与重视,诸如契约自由、天赋人权、私权神圣等一系列原则的确立,使个人权利和自由得到极大张扬。因此,尽管有中世纪的中断,西方还是最终生长出人权法律体系。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说:“为了得到自由,我们才是法律的臣仆。”自由是一种制度性事实,也是一种价值理想。在充分赋予个体自由时,西方社会也认识到,自由并非没有界限——“任何基本自由都不是绝对的,因为这些自由在特殊场合可能会相互冲突,所以它们的要求必须加以调整,以使之成为一个一致连贯的自由体制。”因此,社会个体是自由的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个体是自由的行动者。西方社会法律在个人自由方面给予了个体较大的自由,自由行动者可以摆脱限制和束缚,自由决定去做或不做的事情,并可以在法律的保障下不受他人对自身自由的限制。

  另一方面,自由需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自由是相对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若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实施了法律所禁止实行的行为,那么不仅行为主体不自由,还将面临因违法犯罪遭受审判的风险。自由需要合理合法,自由是理性人按照其真实意愿所作出的最恰当的选择。作为个人的理性选择,不能必然导致个人自由之前能够和谐运作,因为利己的同时可能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这种自由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

  所以,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的个体自由,是一种在不损害他人利益情况下做出自由选择的权利,合理合法,才是法律保护的自由。

  三、《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对我国依法治国的启发

  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推动了西方法律的完善和发展,同时给予了公民高度的自由权。同时,我们应认识到西方社会法律模式的形成原因与过程,以便为我国依法治国提供更好的借鉴。

  社会与国家的分离是造就西方以社会为主导的法律模式的强劲推动力。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社会与国家就是两分的,社会早于国家而存在,在国家产生以后,社会独立于国家而存在,西方的社会主导模式造就了西方的法律即“社会的法律”。相比而言,中国传统社会长期以来强调的是以家族、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个人始终是以“义务主体”的身份出现的,这种“家国一家”的统治思想使中国形成了“国家的法律”这样一种法律模式。

  我国目前面临的是一个逐步走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形势,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法律同质化的要求。法律同质化表面上是法律条文和规范的修改与协调,而在深层次上缺少对不同社会的法律价值观念的转变与协调。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目前,我国法律对于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方面的“秩序、公平和个体自由”中的“秩序”这一法律价值方面做得较好,能够通过法律保护社会公共秩序,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发展。然而,在“公平”与“个体自由”方面仍不够完善。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期待中国会在法律层面会更好地实施公平,减少行政对司法的干预,实现司法独立;同时给予个体更多的自由,实行“个人优先、社会优先、市场优先”的三优先原则,减少政府对个体自由的干预,给予个体处分财产等权利更多自由的空间并保障其处分的效力。

  我很佩服西方的法学家们,他们用衡平的智慧,用反思与批判的精神,用谨慎与踏实的态度,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发展法学学术的前沿。正是有了西方法学家们的努力与探索,才使西方的法律变得如此健全与发达。中国法律在吸收西方法律精神后,我相信中国法治的明天会更美好!

《价值》读后感2

  前段时间读完张磊写的《价值》,较多感想不知道如何梳理。最近微博上有些名人介绍了其对该书的读后感,其中一位重点介绍了其中的关于长期主义的三个投资哲学的感想。我也想试着谈谈我自己的浅浅的理解,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了解张磊的背景是有一次我于百度搜索关于投资“如何做时间的朋友”,搜索首推高瓴资本的CEO张磊先生。他被很多大咖赞誉有加,包括高毅资产的CEO。后来从微博上看了关于张磊的视频采访剪辑,算进一步了解到其投资的辉煌业绩和投资经历。据说在腾讯上收益几百倍而且是重仓,具体投资腾讯和京东的业绩在此不细说。

  所看视频一开始就是,京东和美团创始人晚上约着吃饭,却一直等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磊。这样的吃饭自然不是简单的吃饭,聊生意和规划是常事,但是叫上投资者就比较奇怪了。接着之后视频中介绍,当年那位在刘强东不断通宵在京东困境时拉投资时,无数人拒绝后最终投资的人,居然就是张磊。再后来就是介绍其拉投资以及投资科技企业、传统企业的粗略过程。

  言归正传,借来《价值》一书开始拜读。该书开篇就是坚持长期主义,警惕短期的声誉和价值。其后阐述其静态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思想。从中可以领略其中一二的价值投资创新之路。该书中间,作者对关于投资者自己的自律和修养也有见解和阐述,重点表明自己坚持的价值投资者的三个哲学。

  首先介绍其中的第一个,就是“守正用奇”。微博大咖有的认为,是指其投资的企业及创始人人品要正,讲诚信,有品牌,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是一个角度,有一定道理。然而书中作者所说是投资者自身,守正,意味着投资者要自律,品格要正。有道德要求,遵守规则适应规则,“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的理解,具体例子但不等同,就是不要投机倒把,翻云覆雨,比如收割韭菜。作者认为从投资原则上坚持不受市场情绪左右,遵循理性科学抉择流程,正确认识企业的内生收益和外部风险。感觉这点很关键,可惜作者没有详细介绍。用奇,意味着思考方式。“打破客观规律的客观简单呈现,不仅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仅仅是按照合理的机制和程序一成不变的思考。决策方式上不仅仅研究初始的确定条件是怎样,而且研究不同时间的关键变量,根据市场的增量信息作出应变和创新。总结下来就是,做人做事要“守正”,经得起各种各样的诱惑,思考决策要”用奇“,最终找到自己的投资空间。纵观作者的核心目标是重仓中国,重仓未来。关于用奇,我的理解就是,巴菲特的投资之路由于地域时代之差基本不可重现,不能简单去学。而是乘中华民族复兴之势,参与改革创新、产业变革之路,在投资中做一些靠谱的事情,助推优秀企业,加速创新,提升效率。正如文中所说,不断挑战自我,开拓新的未知新世界。

  第二个哲学思维称作“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文中说到,投资市场中,面对各行各业各种优秀企业特点,找到自己感兴趣能做好的地方,加深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解,深度参与其中的项目。这一条我理解基本延续上一条的思路。就是抵制住各种诱惑,不在一时得失,独立思考,投资前后都要持有足够的耐心。投资项目前长期思考长期跟踪长期关注对象。一旦投资后,形成重仓,就不遗余力的支持参与其中,根据自己的思考,整合投资对象所需相关的资源,对其战略和创新赋能。这种方式有别于市场上频繁出手的投资人,不会频繁的去赶风口,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会受金钱驱动和左右,热衷于赚快钱。在千万创业项目中,化繁为简去芜存精,找到自己的“那一瓢”。“这一瓢”,必须要有深度,有最大的价值蕴含。文中说到,“要找到最优价值的投资机会,用超长期的资本对企业做最大化的投资”。这一点,结合作者早期第一笔资金重仓腾讯的行为不难理解。难理解的.是如何做到投资自信并坚持下来。作者认为,“只要企业能在适应的环境中以适合自身组织的形式予以表达,持续创造价值,就是最好的投资机会”,而不管企业所处什么行业什么阶段。关于这点我也不是很理解,结合其投资的海螺水泥、格力电器、凯莱英,其他阅读者可能有更好的理解。如果是寻找最好的投资机会,那么水泥行业与医疗行业比总有一个相对较好的?

  另外关于第二个哲学思维,作者认为始终要坚持研究一流的投资机会,把瞄准作为主要的活动,而不是频繁“扣动扳机”。对于刚才我的比较行业选择问题,作者后文解释道,“如果只看一个行业,其他通通不考虑,也会影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如果能看懂这个行业的变化,有能力找到投资的逻辑,就买入并长期持有。但是如果只是风口,或者别人在其能力范围内做的很好的项目,就不要盲目追逐。”这里关于风口,我的理解是如果去跟风,则只能“喝汤”,找不到自己的空间。如果有好的投资逻辑,又是能够长期创造价值的企业,那么这样投资效率是最高的,因为长期没有间断,出错概率比较小。如此的投资思维,也许能做到“但取一瓢”的人并不多见,反过来为投资客户不断寻找投资机会进行风格切换的行为很常见。

  第三个哲学思维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字面理解,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为人们到下面赏花摘果,自然形成一条小路。有大咖认为,作者是注重长期投资,如果企业不断创造内在价值,社会价值,不用鼓吹自己的投资标的,那么自然这个投资会收获成果。这一角度不难理解。然而,文中详细说明的是关于投资的理念、心态和研究问题。“对于投资人来说,不要在意短期创造的社会声誉和价值,而应在意的是长期创造了多少价值。沉醉于一时的成功、放任高调的宣传通常是非常危险的。”我的理解是,在这方面投资者要保持内心的宁静,研究一如既往,关注长期创造价值。反观某些公募基金经理,高调宣传业绩,今年好明年坏,沉于公众的毁誉当中,没有时间或好心态去搞独立研究,结果就是走上人买我买的平庸之路。“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在行业里就会形成好的口碑,有共同理念的人终究会与我们合作。”

  心态方面,“要回归投资的本心。对于投资人来说,关键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坚持要找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我的理解是,作者与巴菲特有同样愿景,不希望被人说成是敛财的贪婪的人。而是能在某些行业通过投资、合作,实实在在做事的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试想,作者最初的本金是耶鲁基金,如果单纯的为了赚钱,那最终会可能落入被国人诋毁的“买办阶级”。

  情绪方面,“要找到投资的幸福感”。“对于能从投资行为本身获得幸福感的优秀投资者来说,赚取投资收益与其说是拼命完成任务,不如说是水到渠成,下自成蹊。”纵观股市,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并不多见。

  行为方面,要对投资的过程进行自省和反思。“无论对个人、公司,还是针对具体的交易和项目,时刻反省自己的处境,不固守一时的成绩尤为重要。” “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成功了,往往开始走下坡路;一家公司如果认为自己躺下都能赚钱,往往会舍本逐末,追求缥缈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高瓴资本并没有因为投资腾讯成功而停止。一个接一个地投资京东、滴滴、百度、美团。甚至传统产业,百丽,蓝月亮,公牛电器等。不仅仅二手市场,还参与一级市场,支持西湖大学建学。高瓴内部研究的项目,经常反省交流意见。丰富思路,提高深度和广度。如此不断进取,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以致现在达到近五千亿的规模。作为小散户,我想我们在投资中或买股票中,经常反思买股票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值得研究的或者靠谱的投资逻辑,不在乎一时的涨跌,坚持自己的初心,抱着战胜理财的合理预期,我想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一种“下自成蹊”吧。

  总结下来,张磊循着价值投资的创新之路,“将投资这项难以确定的事情变成了一项‘功到必成’的事业,变成逻辑上的智识和拆解,数字里的洞见和哲学”。其投资思想重点专注创新变化,被证明了自有一番天地,突破了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传统价值思路。循着张磊投资哲学,跟随了解其投资逻辑,甚至抄其投资作业。我想不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投资成果,但是能帮助优秀的企业缓解融资的困扰,哪怕是一点点,也算是大概率的创造点社会的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