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读书笔记

时间:2024-06-21 16:34:19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大学生读书笔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读书笔记

大学生读书笔记1

  第一卷:群体心理

  第一章:群体的一般特征

  群体的首要特征:自觉的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来的首要特征。

  心理群体:一个由异质成分组成的暂时现象。

  注:群体心理难以精确描述,因为组织构成以及刺激因素的性质和强弱不同,导致群体心理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不同。(一个人终其一生性格保持不变的事情,只有在小说里才能看到)

  本书研究的阶段:已经达到完全组织化阶段的群体。

  勒庞认为:

  无意识现象不但在有机体的生活中,而且在智力活动中,都发挥着一种完全压倒性的作用。

  无意识构成种族的先天秉性,比如说本能和情感。有意识--教育的结果以及遗传条件。

  群体中,有意识的才智被削弱,无意识的品质占上风。

  群体只有很普通的品质,累加在一起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

  群体新特点产生的原因:

  1.群体是无名氏,不必承担责任。

  2.传染的现象。

  3.易于接受暗示。

  群体智力低于孤立个人。

  (群体固然是犯罪全体,然而它也常常是英雄主义的群体。取决于环境)

  第2章: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冲动--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

  易变--可以先后被最矛盾的情感所激发,没有能力作任何长远的打算或思考。

  急躁--所有的群体无疑总是急躁而冲动的,但程度却大不相同。

  易受暗示--群体用形象来思维,而形象本身又会引起与它毫无逻辑的一系列形象。

  轻信--很少对主客观加以区分,在暗示和相互传染的推动下,一个人编造的奇迹立刻会被所有人接受。

  注:革命群体中,英雄的真实生平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伟人在大众神话中呈现什么形象。打动群体心灵的是神话中的英雄,而不是当时的真实英雄。

  夸张:因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

  单纯:

  偏执和专横:是一切类型的群体的共性,但是其强度各有不同。

  保守:群体的多变只会影响表面的事情,其实他们对一切有可能改变自身生活基本状态的新事物有着根深蒂固的无意识恐惧。

  群体的道德: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也能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

  第3章: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观念:给群体提供具有绝对的、毫不妥协的和简单明了的形式时,才能产生有效的影响。

  (只有世代相传的观念才能对孤立的个人产生足够的影响,变成他的行为动机)

  理性:群体推理的特点,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情普遍化。

  (群体没有推理能力、批判精神,不能辨别真伪或者对任何事形成正确的判断)

  想象力:群体想象力强大而活跃,并且敏感。群体用形象思维,被形象打动、吸引或者吓住,成为他们的行为动机。

  (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第4章: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群体信仰--宗教感情(偏执和妄想是宗教感情的必然伴侣)

  群众不管需要别的什么,他们首先需要一个上帝。

  一切政治、神学或社会信条,要想在群众中扎根,都必须采取宗教的形式--能够把危险的讨论排除在外的形式。即便有可能使群众接受无神论,这种信念也会表现出宗教情感中所有的偏执狂,它很快就会表现为一种崇拜。

  历史上的大事件只有在群众的灵魂想让它们发生时,它们才有可能发生。

  第二卷: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1章: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随着长期准备工作的延续,它们能够成为实际说服群体的资源。如暴乱,罢工

  间接因素:使群体接受某些信念,并且使其再也难以接受别的信念。

  (以下皆为间接因素,具有普遍性,是群体一切信念和意念的基础)

  种族:下文中详细解释

  传统:代表着过去的观念、欲望和感情。是种族综合作用的产物。

  (脱离传统,民族气质和文明都不可能存在)

  (建立某种传统机构,当它有益的成果已变得破败不堪时,努力摧毁这种传统。)

  时间:群体的意见和信念是由时间装备起来的。

  政治和社会制度:各种制度是观念习俗感情的产物,不会随着法典的改写而被改写

  (制度与一个民族的伟大和另一个民族的衰败是不相干的,制度无所谓好坏的)

  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变他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他天生的热情,而且有时--只要进行不良引导即可--害处远大于好处。

  (掌握一些排不上用场的知识,是让人造反的不二法门)

  第2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形象、词语和套话:最不明确的词语,有时反而影响最大。

  (词语的含义是不断变动的)

  幻觉:群众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幻想。

  经验:几乎是能够让真理在群众心中牢固生根、让过于危险的幻想归于破灭的有效手段。

  理性:尽管存在着理性,文明的动力仍然是各种感情--譬如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爱。

  第3章: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群体领袖:就人类的群体而言,所谓的头领,有时不过是个小头目或煽风点火的人。

  (在那些神经有毛病、好兴奋的、半癫狂的即处在疯子边缘的人中间,尤其容易产生这种人物。)

  (芸芸众生总是愿意听从意志坚强的人)

  (在人类所能支配的一切力量中,信仰的力量最为惊人)

  (在群体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愿望)

  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

  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证据和证明看上去越贫乏,它就越有威力。

  得到断言的事情不断重复才在头脑中生根,并且这种方式最终能够使人把它当做得到证实的真理接受下来。

  各种观念、感情、情绪和信念,在群众中都具有和微生物一样的强大的传染力。

  名望:在现实中,名望是某个人、某本著作或某种观念对我们头脑的支配力。

  (先天的名望和后天的名望)

  (名望的特点就是阻止我们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让我们的判断力彻底麻木。)

  (名望并不是完全以个人的权势、军事业绩或宗教敬畏为基础。它可以有较为平庸的来源,其力量也相当可观。)

  第4章: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

  牢固的信念:建立普遍信念道路可谓困难重重,不过一旦它站稳了脚跟,它便会具有不可征服的力量。

  (重要而持久的信仰和短暂而易变的意见)

  (一场革命的开始,其实就是一种信念的末日)

  (普遍的信仰具有催眠作用)

  (因为这些普遍信念,每个时代的人都是在一个由相似传统、意见和习惯组成的基本环境中成长,他们不能摆脱这些的桎梏。)

  (在不知不觉中支配着人们头脑的暴政,是唯一的暴政,因为你无法同它作战。)

  群众意见的多变:群众意见的变化有时不过是表面现象,它们总是受到某些种族一时的影响。

  (一切与民族的普遍信念和情感相悖的东西,都没有持久力,逆流不久便回到主河道。)

  群众意见多变的原因

  原因1:普遍信仰的衰落

  原因2:群众势力在增长

  原因3:报业的发展

  (不存在任何引导意见的力量,再加上普遍信仰的毁灭,其最终结果就是对一切秩序都存在着极端分歧的信念。)

  第三卷: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1章:群体的分类

  异质性群体:种族的因素,使不同的异质性群体几乎完全不同。

  (种族精神的强大,群体的次要性格相比之下并不十分重要。)

  (无名称的群体和有名称的群体)

  同质性群体:派别,身份团体,阶级

  第2章: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群体犯罪的动机是一种强烈的暗示,参与这种犯罪的个人事后坚信他们的行为是在履行责任。

  (这种事在法律上可以视为犯罪,从心理上却不是犯罪。)

  (群体的行为是无意识的,他们坚信自己见负责重要使命。)

  (群体的势力不断增长,政府的权利在它面前节节败退。)

  第3章: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这类群体也表现出易受暗示和缺乏推理能力的特点,在群众领袖的影响之下,也主要受无意识情绪的支配。

  (无论组成陪审团的是什么人,他们的判决总是一样。)

  (陪审团守着感情因素极强烈的影响,很少被证据打动,也深受名望的影响。)

  第四章:选民群体

  他们表现出极少的推理能力,没有批判精神,轻信、易怒并且头脑简单。

  说服选民群体的方法:享有名望,最离谱的哄骗手段,异想天开的许诺。

  (社会问题上,由于未知的因素数量众多,从本质上说人们的无知没有什么两样。)

  (各种制度和政府对一个民族的生活只能产生很小的影响。民族主要是受其种族的秉性支配)

  第5章:议会

  议会中也可以看到群体的一般特征,但也有一些独特的表现。

  意见的简单化

  易受暗示,又有很明确的界限

  表决代表极少数人的意见

  政治领袖的名望只属于他们个人,与头衔或名声无关

  离谱的大话永远对领袖有利

  情绪激昂的议会,无意识现象

  (上述特点。并非经常出现,只是在特定的某些时刻出现)

  (议会的两种危险:不可避免的财政浪费,对个人自由不断增加的限制)

  随着古老理想的丧失,这个种族的才华也完全消失了。它仅仅是一群独立的个人,因而回了自己的原始状态--即一群乌合之众。

大学生读书笔记2

  冬日看海?首先这个题目就带给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冬天的海不结冰吗?说冬日看海是不是就是写冬天去看结了厚厚的冰的海面啊!或者是真的有不结冰的大海?——后来我知道了完全是因为自己太缺乏自然常识了才有这么可笑的疑问。但当时的我,脑子里确实深深地划上了这一个又一个问号。

  文章里肯定有答案。于是,我细细地读起来。

  读完第一自然段,我就对文中那位“头发花白”、“眼睛发亮”的来自大西北小镇里的小学老师充满了亲切感。那是源于自己也是一名小镇里的小学老师。因为对文字的敏感,我觉出了他应该就是本文的主角。而且,身份的认同感,让我觉得发生在这个小镇老师身上的故事一定都是我所熟悉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读到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突然醒悟——哦,冬日看海人就是指他了!

  看电灯?!不是看海吗?我脑子里那一大堆问题没解决呢,而此时的文章却像是一位老练的魔术师故意卖开了关子。我耐心看下去。这位小镇老师“看电灯”的渴望和经历是我所不熟悉的。我的学生们当然更不曾有这样的渴望和经历了!然而,我却感动了。他在没有通电的村子里对学生们提电,这姑且算作是他对文本教学的尊重;然而,当学生不断的追问时,他却生出了“惭愧”!这惭愧仅仅是因为自己没见过电吗?不是的。从“他很惭愧,身为人师,却眼界狭隘,连真的电灯都没见过!”这个句子里我可以读到这种“惭愧”是“为人师”的惭愧!他要见电灯,他要告诉他的学生们电灯究竟什么样!文中“那只电灯泡,后来成了他课堂上极珍贵的教具”这句话,就让我的这一认识得到了验证!从他“为人师的惭愧”中我读到的是一个小镇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对文本知识的尊重和对学生认知的尊重,仍然是今天的老师们追求的目标。小镇老师的形象在我的心里闪亮起来!

  所以,对于文章后面描写他再次因为学生对大海认知的渴望而决定实施“冬日去看海”这一壮举的内容,我读得很平静。不是因为情节上的雷同,而是因为“看电灯”这一节实在是像电灯一样亮在了我的心里!但是,这部分描写中倒有一个句子荡起我的情感涟漪:“他总是耐心地向学生们形容。然而,他的经验并不能超过学生……于是他决心亲自来看看大海”——从“耐心地形容”里,我明白作为一个教师,他是可以有很多间接渠道认知大海的;然而,他仍然介意“经验并不能超过学生”。我想这是除了“尊重知识,尊生”外促使他去看大海的又一个心理动机!那就是我们都熟知的一个理念:“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难怪也曾做过教师的作者会在和这位教师的对比中,自愧不如。连我也突然间联想到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继续教育学习,不就是为了往“桶”里多添些“水”吗?一时间我敬仰起了这个不曾谋面也不可能谋面的同行!

  但是直至读完全文,除了感动于我的这个敬业的同行外,那些关于冬日看海的疑问却还是没有解决。文中说,“他为什么不是在暑假时而是在寒假时跑来看海?那原因很简单:冬日看海是可以省很多钱也省很多事的!并且,他两眼闪着异样的光,对我自豪地宣布:冬日的大海,别有一番雄奇的景象。”——怎么就省钱省事呢?还说“原因很简单”哪,我百思都还是不解。

  于是我走出文本,查阅资料。首先查查原文。哦,与原文一对照,我知道了此处的海指的是大名鼎鼎的北戴河。我又查北戴河简介,得知北戴河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大海冬季不结冰。天啊,“大海冬季一般不结冰”这样的常识我竟然不知道!我也有了“为人师的惭愧”!我搜了几张冬日北戴河的图片,可美了!正如文中小镇老师的感受:“冬日的大海,别有一番雄奇的景象。”这么美的冬日海景,我也没亲眼见过一次啊!估计我的学生和此文中的小镇孩子一样也没有见过吧!还好,我们的教育环境发展了。学生们都能便捷地享受到网络资源了。所以,我打算好好地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冬日大海的美。诚然,“教孩子们认识大海”是教学的需要,但“冬日亲自去看大海”却是一个教师的自发需要。不是每个老师都能产生这样的需要。我佩服了这位小镇老师的敬业精神达到的`境界!

  至于冬日去看海的原因,我想,也许是因为一放寒假,他就迫不及待了吧。或者是因为冬日是旅游淡季才让他觉得“省钱省事”?再或者……无从考证,只得胡乱寻思一通。

  情感落到文末这句话上:“每一个最平凡的小人物,只要以敬业精神,点燃执着追求的火把,都能使自己的人生闪烁出童话般美丽的灵光!”——小人物?对,你看,“来自大西北小镇里的小学老师”、“若干年前连电灯都没见过”、“省钱省事”、“身上没剩多少钱”、“坐着硬座回那遥远的地方”……这些字眼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经济上捉襟见肘而又没见过大世面的小人物的形象。就是如此平凡的人,却让县教育局局长羡慕,让大作家敬佩之余为他写下文章,让广大读者为之感动!这一切不正源于这个小人物的敬业和追求吗?

  读罢全文,我不禁神思:这位西北高原小镇的同行在冬日看海后,又实现了哪些“丰富多彩”的追求呢?

  成语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急待。”又如:他迫不及待地推开门,走进屋去。

  成语大名鼎鼎:大名鼎鼎[dà míng dǐng dǐng],意指鼎鼎,盛大貌。“大名鼎鼎”形容人的名气声望很大。语或出《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源]《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黄胖姑心上很晓得这个说头的来历,而且同他也有往来;因为想赚贾大少爷的钱,只得装作不知。又假意说道:“大爷你既有这样门路,那是顶近便没有了。为甚麽不去找找他呢?”那贾大少爷道:“动身的时候,原问过老人家,老人家道:『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所以我来问你,到底他如今怎麽样?”[典故]“鼎”是古代用来烹煮食物的金属器具,也是古代礼仪中的重器。夏禹时,以九州贡金铸成九鼎,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鼎”因此引申有分量极重之意,“鼎鼎”,即是形容盛大的样子。晚清小说《官场现形记》中有一段话:“老人家道:『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指这个人名气如此之大,京城里没有人不晓得的,就是用“鼎鼎”来形容一个人的盛名。後来“大名鼎鼎”就被用来形容人的名气声望很大。

大学生读书笔记3

  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而物流渗透到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之中,所以物流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大热点。通过阅读《物流系统工程》, 重点分析了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等内容。

  现代物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各环节统一起来,以信息管理为基础融合生产商、中间商、消费者三方为一体,通过合理的采购、仓储、包装、运输、销售、配送等功能活动,平衡物资供需之间存在的时间、空间、数量、品种、价格等方面的矛盾,高效运作社会生产的各环节,提高物资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现代物流学最为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认为上述现代物流的各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这个有机整体就是物流系统。因而,系统性是现代物流最基本的特性,尤其是在物流系统的规划、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效益悖反现象,只有充分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才能寻求物流系统总体效益的最佳化。这正是物流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 本书的内容知识系统、完整,作为操作性课程的教材,主要侧重了对物流系统工程中系统评价分析、系统模型、系统仿真及优化技术、系统决策等应用性知识的分析和阐述;各章中均明确提出“学习目标”、“关键

  概念”和“分析思考”,章节中结合模型列举了相应的算例,以帮助学习物流的同学 强化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阅读,我感觉以物流成本控制及意义和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作为重点。

  首先:物流成本控制及意义。

  物流成本控制是指运用预算的方法,设定成本费用标准,将实际物流成本(费用)与预算标准做比较,发现并纠正不利差异,提高经济效益。物流成本控制在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考核各部门业绩,巩固经济责任制。建立物流责任成本控制制度,把企业的物流运营过程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单位,把物流成本控制的指标与业绩考核紧密联系,促使各责任中心尽其职责,共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费用水平而努力。其次,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物流活动占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通过物流成本控制,找出产生不利差异的因素,并消除这些因素,这样可以节约大量不增值的资源,用于其他增值活动。第三,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整个市场竞争中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和一体化,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物流成本直接影响产品成本,良好的物流成本控制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许多问题:

  (一)我国迄今为止尚没有完善的统一物流核算标准,也没有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框架。企业不同,物流成本的计算标准也不同,各企业所计算出的成本就缺乏相互对比的基础;企业内部计算物流成本的标准时常改变,缺乏统一明确的会计成本核算标准和整理方法,因此,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不完全的,进而影响了物流合理化的发展。 (二)物流成本管理还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看,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按职能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将物流系统诸环节隔离分解,没有单独核算物流成本的会计科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导致一些物流费用无法计量与控制,造成物流成本信息失真,从而形成“经济的黑色大陆”和“物流冰山”。

  (三)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厂商把经营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物流管理比较粗放。为了寻求更多的效益,目前很多商家都十分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想方设法从这两个环节中找利润,却往往对物流中潜在的利润视而不见。企业也没有设置和配备正规的负责物流会计的机构和人员,有的公司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委之他人(物流专业人员或销售、生产部门)

  (四)力量分散。许多企业很难同时在生产、采购、运输、仓储上达到规模经济,也没有建立起多批次、小批量物流系统,没有注意到机构之间的壁垒。如支店之间的壁垒已成为降低成本的障碍,同时造成资源闲置。

  最后: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一)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首先要从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入手,从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有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观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

  (二)优化内部作业流程,降低短驳储存费用

  由于产品出厂流程设置的原因,公司有大量的固体产品出厂前需要中转储存,减少短驳总量和控制二次短驳是销供公司和事业部的共同目标。在减少短驳总量方面,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相关产品扩大了自有仓库的存储量,或者利用闲置的设备仓库加以储存,大大减少了产品短驳量。在控制二次短驳方面,一是严格按流向安排储存仓位,如走铁路的,一律安排在铁路仓库,走水路的安排在内河仓库。二是能够直驳的一律直驳,如内河运输的产品,按惯例需

  先短驳入库再装船,现都改为直接短驳装船。

  (三)合理布库减少原料周转倒运次数,提高库存保管效率 结合生产工艺流程布局,合理安排各工序消耗原燃料的存储库,选择最优布库方案,减少原燃料周转倒运次数,严禁非特殊原因的二次、三次倒运。在保证物资供应及时性前提下减少设备备件等辅材的库存点,推行库存管理abc分类管理法,搞好库存物品种类的重点管理和库房安排,提高保管效率。

  (四)加强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合理组织生产

  确定物流管理组织内各单位职责范围,明确物流组织中采购、仓储、运输、计划、生产相互间的分工协作关系,通过每日生产早调会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合理组织生产。目前八钢所属矿山资源不能满足产能需要,需外购原料,而外购原料品位、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遇原料涨价、资源匮乏原供应地供量不足时,会新增原料来源地。制造管理部作为公司生产、技术组织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原料来源,了解各方来料情况,积极做好前期实验,为指导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并根据实验效果做出决策,制定下一步采购运输计划,防止采购大量质次价高原料入库,减少损失浪费。

  (五)加强采购入库物资的计量、质量管理

  原燃料的使用并不是简单地采购就能直接投入到企业的生产,而必须经过长途运输、必要存储后才能到达生产一线。为保证原燃料在整个流动过程中数量、质量稳定,企业非常重视计量及质量检化验管理,增加了相关的计量、质检管理手段,制定奖惩制度,对弄虚作假者予以严惩,对检化验指标违反合同的坚决予以拒付,以确保企业不受损失。篇三:大学生3000字读书笔记

大学生读书笔记4

  读一本好书,能够影响一个人一辈子。读了《飘》这本书,的确令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全书无论是华美流畅的语言描述,还是个性鲜活的人物塑造,都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真不愧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女主人公的感情观,令我感受颇深。

  思佳丽,这一在美国动荡年代所诞生的出色的人物,她的优秀个性散发出无穷的光芒。她勇敢坚强,乐观向上,对生活顽强抗争,从不屈服。她处事雷厉风行,精明能干。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她对感情的执著。她所拥有的天使般的脸蛋和魔鬼般的身材——用修饰中国古代美女的话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使得多少青年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而她对这些毫不在乎。她对感情疯狂的执著。可是出于无奈,她分别嫁给了两个自我不喜欢的`人。当再一次见到她钟爱的艾希礼时,依然像少年般疯狂地爱着他。不顾一切的向他倾诉钟情。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女子对感情忠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以《孔雀东南飞》为例,一对男女要表现对爱的忠贞就要结为连理枝,他们的感情是与婚姻紧密相连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转移。”当他们的感情遭受别人的破坏时,为了表现对爱的执著,他们仅有“自挂东南枝”了。然而思佳丽却不一样,在她的感情观中,感情与婚姻是能够分离的,或者说是一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分离。她不在乎彼此都有的婚姻,抛开一切大胆的去爱艾希礼,争取自我的幸福,她并未将感情套上礼义、道德的枷锁,他的感情永远是自由奔放的。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吧。爱的本质是不因表达方式

  的变更而变化的。

  思佳丽的大半生又是为爱所迷惑的。因为迷惑而做了很多错事。直到最终她才发现,原先她一向钟爱的艾希礼并不爱他,也不曾像她所想的那般优秀,其实她爱的并不是艾希礼,而是自我内心的一个完美形象。

  从思佳丽的三次婚姻中我们能够看出,人就是不珍惜眼前得到的,总是想追求更好的,喜欢追求虚无缥缈的感情,最终的一切都会随风而逝。最终的结局是,得不到还会失去心中本保留的完美。

大学生读书笔记5

  学无止境,每个人都应该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学习又是为了什么呢?除了才智以为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需要不断得到发扬和提升。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善良的人虚怀若谷、不骄不躁、与人为善、深明大义、胸怀宽广、道德高尚。要真正做一个善的人,并不只是满嘴的仁义道德,而是从内心深处到外在的善,一个成功的人,应该是一个重义轻利的仁德之人。

  引言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大都缺乏道德观念,因此我认为德育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可以给人们学习道德提供一个很好的素材。

  正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我们都已不陌生,大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至善,如:"上善若水",所谓至善就是要容纳一切,只求给与不求回报,在达到一定境界是不浮躁、平心静气的思考问题,才会有所收获。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而现在的教育大多仅局限于格物、至知,教育注重知识的获得,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分数为评判指标就是其外显现象,无视"意诚正心",之后的修身就更不必谈了。在我看来,现代大学生有两大弊病:一是功利化。二是道德败坏。人们追名逐利,比如讨好权利较大的老师,或者如当时的动机不纯。而无益于自身的事却不会浪费时间。功

  利化的时代吧大学引向了功利化的方向,外界对人才的评判也无暇顾及道德方面的问题。有人说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现代大学生道德的缺失的确让人大跌眼镜,投毒案、泼硫酸等等这些因道德缺失而造成的悲剧不一而足。 "皆自明也"强调了人首先要自己弘扬光明的品德,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古人都相信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因此呼吁人们加以弘扬。"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品德高尚的人不会满足与目前的道德状况,而会不断准求更高的境界,每天都是自己更新到的,达到"日日新"。

  "止于至善",那么究竟怎样才达到至善呢?黄鸟知道该栖息在何处,而作为人,又怎样才算达到至善呢,在发扬美德时保持谨慎,做国君要仁爱,所谓"仁者无敌",仁这一儒家思想之所以受到君王的重视不无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王之所以能使民众拥护,成为民众的榜样,是因为君王能尊重贤人、亲近亲人,使百姓得到恩惠。作为臣子要恭敬,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臣子在办事或者言语上不可僭越。做子女的要孝顺,做父母要慈爱,在于他人交往是要讲信用,所有这些概括起来无非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做好本分的事。而如何达到到的完善的境界呢?这就如同学习,首先是态度,态度决定了是否主动钻研学习,然后还要有一种学无止境的思想,促使自己不断进行钻研以提升自己的水平。 知本。孔子以审理案子为例,做到"大畏民志"便是知本,在我看来,此处所说的知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尽本分,审理案件的人的本分就是公平公正,是人满意,能扬善除恶,第二层含义是要知道事情本来的样子,使真相大白。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首先得知道自己的本分,其次在追寻学问是要穷尽其根本,直至完全弄明白为止。

  "格物"的目的是"至知"。而至知的前提是格物,何谓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接触食物而彻底穷尽他的道理,至知就是获得知识。在格物的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前人所得的现成答案,要用自己所得的只是在对食物进行探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坚持。最终会"至知"。学习不要仅局限于书本,在书本教授的知识的掌握上要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直至没有一点疑惑,这就算是获得知识了。要通过已不断的探索以求突破原有知识的局限性。对知识的追求是不能停歇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科学技术及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认识又该与时俱进,才不至于让知识变成死水,而是变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清泉。

  诚意。使自身的意念真实、诚恳,做到表里如一,作者以恶恶臭、好好色为例,说明我们要达到的至善的境界应该是真的善,是从内心深处出发的一种情感,而不只是为了自欺欺人而在别人表现出来善的行为。真正的"诚意"就是即便在别人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保持高盛的品德,做高尚的事,这就是所谓的慎独,我认为慎独在一方面也体现了了自己内心世界的"慎",显然,自己的内心想法不可能被人知道,但也不要是自己心生邪念,并且内心的不善终会被自己出卖,他会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是虚假的行为所掩盖不了的。只有真正的善才能让别人信服,得到别人的尊敬,而自身的.到的也可

  以是自己心胸宽广,得到人格的提升。所以说要使自己由内而外的善,成为真正的君子。

  修身。修身的关键和前提是正心、在我看来就是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有博大的胸怀

  能够忍天下难忍之事,以一颗平淡的心去看待一切事物。我认为首先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自己的的事看得很轻,并平淡的接受。其次是胸怀宽广,对天下的人和事都是一视同仁,看待这一切都始终不温不怒。就像是上帝,他能原谅他做错事的孩子,不管世上的人对他如何褒贬,他都平淡接受。

  二、专注,心无杂念

  无论做任何事,哪怕是一件小事,都应该庆祝自身全部的精力去做好。如果心中有什么坏想,那么会使人寝食难安,做不好事情。

  这两点之间是有联系的,只有有一颗博大的胸怀才能使自己的心如宁静的湖水,波澜不惊,最多只能化作涟漪开成美丽的花,然后消失。这样静得下来才能做好该做的事。就如读书人,如果有杂念、浮躁,那么还能把书读好吗?三心二意只能一事无成。真正能做到心远地自偏,就是真正的专注了。即使是在读书,也要端正读书的动机,现代社会功利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有些人在做事时总以功利为先,若是在读书过程中急于想获得什么。那么最终可能一无所获,无所求的阅读完一本书却能让你身心得到陶冶,知识得到提升。

  齐家。欲齐家者先修身。修身的终极目标我想应该是行中庸之道,不偏激,看待问题总是客观的,不以自身的喜恶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当中有先入为主的思维过程,而没有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所有事物都有好坏,并不是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认识事物就要撇开个人的偏见和喜好,想认识新食物一样去认识它们。 人们总喜欢以自身已有的想法去了解事物,殊不知这会阻碍我们能确认事物,

  始终保持中立的立场。同样的胸怀宽广,承认自己厌恶的东西也有优点,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同样也一分为二,公平公正地去对待事情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就是做到了先修身再齐家。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此观点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治理国家之前必须要管理好家庭。二是治理国家就要向管理家庭一样。

  古代的宗法制决定了君王 家庭内必然会发生抢夺皇位的事情,而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后又分封诸侯,让皇亲国戚的系统更加的庞大,如何才能使整个黄组家庭有条不紊并且和睦的生活,这也是对君王的考验。君王只有把这个庞大复杂的关系管理好,让每个人都能各司其职,才能让全力发挥作用,吧过加v机李浩。君王的作风必然会影响天下臣民,臣民也像君王一样把自己的小家庭管理好,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治理国家在某些层面上和管理国家是 同一个道理,教人们孝顺父母,这跟侍奉君王是一样的,古代都称父母官,把君王像父母一般侍奉,使人懂得感恩。尊敬兄长就像释放比自己年长的人,爱民众就像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其实治理国家就是在齐"大家"。

  治国平天下。此章在整本书中占得篇幅最多,大多篇幅都在讲信义、仁爱、善。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如何做一个能平天下的国君。

  国君 应以身作则,养成推己及人的习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事不要强加于人,以百姓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他们。而且在为人处世及尊老爱幼等方面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成为百姓的表率。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的天下,而如何做才算是得民心呢?想百姓所想、使百姓各得其所,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生存,有生存必须的土地,其次君主征收的税款应在百姓的承受范围之内。巧立名目的征税,各种苛捐杂税会让百姓反感甚至引起起义。

  君王自身不一定有巨大的才能,但他应该会用人才,而这里所讲的人才,他不一定有过人的本领,但是一定是仁德之人。若是有本领全是道德败坏的人,那么就不算是人才了。仁德之人能容忍别人的强大,没有私心。真心诚意。而君王对人才应重用,对小人要重罚,此谓亲贤臣,远离小人。

  "重义轻利,一个国家的君王若只重利,那么必定欺压百姓,钱财乃身外之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财的获得要适可而止,而不是让自己变得富足而使百姓穷苦。所以一个国君应重道义、轻利益。国君如此,臣民亦会如此。

  我所认为的中国未来教育走向:从小我们所售的教育教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教师注重的知识分数。我们往往被分数衡量者好坏。

  中小学的教育应该真正注重前面发展,不知用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在开展丰富的活动,然后再期末成绩中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折算然后加分,高考的最终成绩也应该加入平时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最后的分数。在选择专业方面应该配备专业的指导人员,以帮助学生选择符合自身条件以及意愿的专业。教育的内容应结合生活实际,与生活息息相关。

  高校培养人才应更多的选择校企结合的方式,现在的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式有些脱离社会需要,以至于出现公司缺人、就业难的情况。

大学生读书笔记6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时代背景

  冰心作为五四时代的著名诗人,她的诗名是和《繁星》、《春水》连在一起的。《繁星》共164首,《春水》182首,主要发表于1922年的《》上,小诗均无单独标题,只按序号编排。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分别由和新潮社出版。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冰心的小说和散文已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众多的赞誉,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个文坛新秀具有诗人的天份。而她自己立意做诗,还是因为受到了《晨报副刊》的记者孙伏园的鼓励。他把冰心一篇饶有诗趣的杂感,分行放在诗栏里,使冰心受到极大鼓舞,决心打开自己心中文栏与诗栏的界线,专门做起了诗人,用诗的形式探索人生。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这时她偶然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译的的《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命名为《繁星》。

  当时的许多评论家也认为,冰心受了泰戈尔的影响。但也许说她在泰戈尔的启示下,发现了自己的诗才更准确些,真正的源头还在于她自己那些“零碎的思想”。

  郑振铎的看法更全面一些,他认为,除了泰戈尔以外,冰心还受到了古典诗词上绝句、小令的影响。冰心10岁的时候就读了《论语》、唐诗,“发疯似的爱了诗”,看诗韵,学对对联,还在课外做了两首七绝,执拗地送给先生“改削改削”,深厚的诗词功底是她成功地创作小诗的原因之一。另外当年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流传极广,对冰心的影响也不少。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灵光闪动的汇合,里面包含着她对生命真谛的认识和理解,包含着丰硕的哲理。捕捉灵感的闪光,凝成短诗,这就是《繁星》和《春水》。

  作者生平

  冰心,原名谢婉莹,祖籍。从小喜欢读书识字,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小说,这为她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1918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协和女子大学。“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加这一反帝反封建爱国民主运动,开始了以社会、家庭、妇女为主题的“问题小说”创作。1919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font>两个家庭),第一次用“冰心”笔名。1923年,第一本诗集《繁星》出版,它是中国小诗最初之作,也是影响最大之作。同年又出版第一个散文小说集《超人》,第二个诗集《春水》。在美国留学期间,写了二十九篇通讯集《寄小读者》。1926年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抗日战争期间,以“男士”为笔名,写了一组以妇女为题材的散文,结集为《关于女人》。1946年赴日,1951年回国后,一面热情参加各种,一面继续从事创作。先后出版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除创作外,还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

  早期的冰心受出身和家庭的教养及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的影响,把“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在“爱”的思想指导下,其作品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人类爱。文笔清新秀丽,委婉柔美,但题材较狭隘,时代气息不够强烈。建国后,冰心散文创作呈现了新的思想风貌,歌颂劳动人民,歌颂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祖国,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如《印度之行》、《樱花颂》等。在风格上既保持了过去委婉含蓄,清新优美的特点又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呈现出明朗欢快的基调。

  成语随时随地:①指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如: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否者皆陈言也。”又如:有人向他建议:多招募民间,分散在宁波、镇海、定海附近,随时随地以小队水陆分扰乱人。——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

  成语三言两语:三言两语[sān yán liǎng yǔ],意指三两句话就说完了。形容言语简短。语或出宋·〈望江南·家山好〉词。[源]宋·吴潜〈望江南·家山好〉词(据《全宋词·吴潜》引)家山好,不是撰虚名。世上盛衰常倚伏,天家日月也亏盈。退步是前程。且恁地,卷索了收绳。六宇五胡生口面,三言两语费颜情。赢得鬓星星。[典故]“三言两语”,形容言语简短。这句成语在文献中,较早出现在宋代吴潜所写的〈望江南·家山好〉词中,其中有一句说“六宇五胡生口面,三言两语费颜情”,这阙词的大意是这样的:还是故乡好,不必去赚取虚名。因为世上的道理,盛衰常相倚伏。盛势中存有衰势的徵兆,人生不会永远得意。就是历代君王的命运也是如此。所以一个人要知道退让,其实就是为了前程。姑且就这麽地回转田园,不问世事。过去面对那些外来异族人的是非口舌,即使是极简短的三言两语,也让我颇费精神,所以弄得我头发都斑白了。後来“三言两语”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形容言语简短。如《红楼梦·第六七回》:“怪不的前日我们在店里彷彷佛佛也听见人吵嚷,说有一个道士,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又说一阵风刮了去了。”用的也是这个意思。

大学生读书笔记7

  《童年》、《我的大学》和《在人间》是苏联宏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有名的三部自传体小说,通过对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和命运的描写,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我们上一代人的成长。

  书中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人们互相埋怨,对骂,三天两头的打架,甚至于去杀人。为了上大学,来到了喀山,最终因种种因素,高尔基没有上成大学,而是在那里上“社会大学〞。在这期间,他曾当过搬运工、面包师助手、小店店员。在刚来到喀山时,他遇到了小偷和许很多多千姿百态的人。有的人嘲讽高尔基看书的“愚蠢行为〞,有的人欣赏高尔基渴望获得学问的精神,这些赞同高尔基获得学问的人是理智的,因为他们坚信只有才智才能崛起,不受这种压迫。高尔基经人介绍,认识了藏有许多书的小店老板潘科夫。以后,他白天销售货物,到了晚上刻苦读书,并最终走向了革命的路。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高尔基生活在那么艰辛的条件下,经受了诸多磨难,从事了许多辛苦的'工作,然而他却布满了对学问的渴望。后来,他在潘科夫的店铺里一边做工,一边埋头苦读,不顾一群愚昧的人的嘲讽,仍旧读书。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环境中,吃得饱,穿得暖,也有许多书看。我们生活的环境比高尔基要好许多,再不好好读书,上不了大学,那就很说不过去。我们肯定要好好读书,用功学习,超越高尔基。

  只有学问才能使人进步,只有读书才简单猎取学问。没有了学问,人们就会像一堆废物一样。没有了学问,人们也不会进展科技,建立一个现代的文明的世界。

大学生读书笔记8

  战争的用意是使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为打到这个目的,必然要而使敌人无力反抗。而使敌人无力反抗就必须要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这里的军事力量应该包括军队和敌人的,即意志力。因为战事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以其必须在感情的质量范围须之内。因此战争的精神力量不应该忽视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在一些关系生死的殊死的斗争中。使敌人无力反抗一定要摧垮其国家和人发的抵抗意志,在理论上最少是这样的,其表面的特征可以是签订和约,要求苟合。这些特征至少佐证敌人目前公司目前承认了失败,以后怎么样那是以后的事了。

  在概念上分析,使敌人无力反抗会使斗争趋向于无以为继极端,然而在现实中必须也完全有必要对其检视。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不会为纯粹的逻辑而获得意志力。战争是饱含偶然性的,这也是因为精神力量即意志力促进作用在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们在战争尤其是在激烈的战争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任何的疏忽都会导致战争进程的变化(内战相对于战争发生前的预测的)。这也是偶然性。

  在任何时候不能忘掉,战争是外交政策以另外的一种手段一种的延续。因此政治目的始终存在于战争的始末。也许战争演化过程的进程对政治原来的政治目的有影响,甚至较大的影响。但是我们通常认为这种影响一般不会同时指出根本影响原来的政治目的或是影响的好处极为有限。需要说明的是,在两方敌对感情和意图不强或是力量相对称时,政治目的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全左右战争的进程。即使在一般条件下,或多或少政治目的也不会极大的影响战争的进程,或是严格控制其资产规模,或是无忌的放大其规模(即使没有目的什么真正的敌视意图和目的)。通常情况下是严格控制其规模。

  战争是政治的这是战争的固有属性。政治即便要比战争理智精明的多。而战争本身往往是充满偶然性的,暴力的。其中人的感情人长是关键的因素。

  在现实中消灭敌人的军队和意志力一般来说要考虑自己的消耗,要考虑自身是否会被敌人消灭,还有当敌人的防御强于进攻时产生的间歇,这样战争也不会向极端发展。综上考虑战争自身的顾虑和客观的`情况可能会使由于进程充满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好像使我们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义。实事也暗示在很多情况下真正的战争(即是两方的真实的撕打)并没有发生。应该认为战争中进行的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真正的战争进行的所有的准备,包括军事动员,物资运输,军队的调整集结。二是真正的战争,真正的撕打。可以知道在两方的力量相差悬殊时,当一方认识到对方的军事力量远远超出自己的力量时,就自动的放弃顽抗。这也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战争经济模式已经开始了。

  这种不确定性并不与战争的目的即使敌人无力矛盾。因为当一方不为消来敌人做准备或决心不进行决占而对方抱有积极的目的时刻消灭对手时候,这一方在战争中必然会政治局面处于不利的局面,因为他在战争中在没有判定出对方不进行的的情况下做出了消极决战不决战的决心,仍处这样在战争中他必然处于慌乱并且不能集中力量,限度使用力量。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以使敌人无力反抗,除掉敌人军事力量,目的敌人的意志力这个战争目的虽然不是每次战争都要达到的摧垮,但是它自战争一开始概略就存在于所有的军事行动中所,只是由于政治或其它原因缓和或是遏制了。

大学生读书笔记9

  《做最好的自己》——光看名字都觉得很励志,读起来让人不由产生一种自我确定的力气。李开复先生是个胜利的人士,他不仅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卡梅隆大学,而且曾在当今IT界最有名的三家公司(微软、苹果、谷歌)的工作过。除此之外,他曾主持建立微软亚洲讨论院并出任首任院长,目前是创新工场的董事长兼CEO,是当今IT行业炙手可热的顶尖人才之一。

  整本书以“胜利同心圆〞为核心绽开,用自身以及身边的例子向广阔青少年讲解并描述在成长过程中怎么样做最好的自己。按书中的话来说,“胜利同心圆〞就是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以主动、同理心、自信、自省、士气、胸怀六种重要的人生看法作为同心圆的其次层,再以追寻抱负、发觉爱好、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沟通、合作沟等六种行为方式构成同心圆的最外一环的胜利组合体。

  在“胜利同心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价值观。对于价值观,李开复教师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的确,诚信是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它是人际交往的基石。假如丢失了诚信,又何来的胜利之说?纵观当今世上赫赫出名的胜利人士,哪一个不是靠诚信为本赢得顾客的信任?像海尔公司当年检验出冰箱不合格,董事长便砸了那批次全部的冰箱,那是良心的发觉,那也是诚信的表达。

  我觉得其次个重点是自我定位。自我认识特别重要,假如你连自己都无法认清,还怎么去认识别人,认识世界呢?许多人毕业会就怀着“我想当CEO〞、“我不甘愿做个打工族〞等宏大抱负进入公司,当期望与事实大相径庭后,他们就开头埋怨,认为自己的人生枯燥乏味不公正,甚至认为现实世界没能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力量。可是真是这样么?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理论力量弱,社会阅历少,有力量担当公司CEO么?结果要么就是你被下台了,要么就是公司垮了。这明显就是自我定位错乱,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长短处。胜利,就是在每一步前进中,找到合适自己的目的,一步一步踏实地走,那些实现你理想的盼望总会有的。

  李开复先生用确定的语气向我们传达:“每个人都有胜利的时机〞、“多元化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要想获得胜利就要首先‘做最好的自己’〞、“一个没有良好价值观、没有正确看法的同学,即便进了名牌大学,他的胜利概率也肯定是零。而一个优秀、努力、自觉的同学,即使进了一般高校,这个概率也不会低于80%。〞这些话仿佛让不是重点大学的同学看到了将来的盼望。然而,我在想,毕竟什么才是胜利?你有权选择、有权打算你想做什么,你可以跟随自己的心做什么,但我们最终是不是还得靠社会和群众的反映和评价来衡量自己做得究竟算不算胜利?还是我们认为自己尽力了,问心无愧了,做到自己想要的了就是胜利了?

大学生读书笔记10

  费孝通先生在序言里就直接说了,他写《乡土中国》的目的就是介绍“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民风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并且他从实际出发,介绍了乡土社会人们的我们生活、知道、人情、礼俗血缘、道德等的特点,让读者从实际中理解了乡土人们的内心世界。

  费老在第一章就提出了乡下人的“土气”,乡下人向土地讨生活,和土地分不开,以农为生的人们,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也就是论语说的“生于斯,死于斯”。社会性并且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在城中绝对看不到这样的清晰可见现象,这个是“土气”特色,也是一种习俗。

  接下来费老又讲了文字下乡,他说文字只是表示传情达意的工具,讲究文法、艺术,但是在面对面的乡土中是没有必要的,有着空间和时间上的阻隔,在乡土社会中,他们有着自己的“行话”有着“无言胜似有言”效果,纯朴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客家社会的本质。并且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

  费老也讲到了差序格局在中西方的对比中,西洋的格局是社会团体,就像捆火柴一样绑在一起,而中国则是家庭,就好比丢了一块石头挨在水里,荡出一层一层的弧形,具有伸缩的能力,有着“人情冷热、攀关系、讲交情”的特点,而西洋的就是权力风险问题,作者说人何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

  作者还讲了家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的内容,我觉得这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所导致的,我们的奉行的是儒家文化,讲的是“和气、礼治”,人情世俗的常态。

  最后作者还讲到到了血缘与地缘、欲望和需要、名实的分离,血缘是自居社会的基础,而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名实之间的距离跟着社会变迁速率而提高,但是在乡土社会中均变迁的速率中都是很慢的。

  分野这本书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叙述,很容易让读者了解,并且也举了许多事例,很贴近人们的生活,容易接受。

大学生读书笔记11

  这本书封面就有这么一段话:沙漏的意义在于记录时间,所以最简单的沙砾,却包含宇宙鸿蒙的博大精深。就让这些有如沙砾般短小的故事,为你点亮一盏心灯,让前行的路充满光明。这本书就是以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让你去领悟浩渺春秋的人生大义。

  读完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卷一中的“谁比较幸福”。这就导出了幸福这个话题。这也让我想起了看过的许多人关于对幸福的看法和做法。

  为天下人谋幸福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出身于富贵家庭。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涨时,为推翻封建统治而投身革命。他家有爱妻幼子,个人小家庭很幸福。但是,为了推翻封建统治,为了国家繁荣昌盛,民族振兴,他毅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不幸在攻打总督署时中弹受伤而被捕。

  林觉民在起义前就做好了牺牲的充分准备。在攻打总督署的前三天夜里,他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父亲的,一封是给妻子的。给父亲的信这样写道:“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通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幸福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革命者的高尚情怀。把为天下人谋幸福看作最大的幸福。为此,他乐于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大学生读书笔记12

  今天,我深入探讨了卡勒德·胡赛尼的杰作《追风筝的人》。这部作品深深打动了我,使我反思自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成长、救赎和友谊的内涵。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以阿富汗为背景,描绘了两个少年友谊与成长的故事。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从小一起长大,他们是如同兄弟般的存在。然而,当哈桑为了捍卫阿米尔而犯错时,阿米尔却选择了背叛他的朋友。这种背叛不仅让哈桑痛苦,也使阿米尔的心中充满了悔恨与自责。

  这部小说让我深深反思了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在朋友犯错时,我是否会选择挺身而出?我是否也曾经因为恐惧、自私或其他原因而背叛过自己的朋友?《追风筝的人》使我明白了,成长的过程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接纳,更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理解和接纳。我们不能因为恐惧、自私或其他原因而背叛自己的良知和友情。

  这部小说还让我深入思考了救赎的主题。阿米尔在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后,他决定赎回过去的罪行。尽管这个过程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但他最终还是勇敢地面对了自己的过去,救赎了自己的心灵。这种救赎不仅让他得到了内心的平静,也让他找到了生活的'新的方向和意义。

  通过阅读《追风筝的人》,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成长与救赎的意义。我们都可能会犯错,但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面对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才能真正地救赎自己。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阿米尔一样,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过去,勇敢地赎回自己的罪行,勇敢地走向未来。

  总的来说,《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充满深度和内涵的作品。它让我反思自我,理解成长与救赎的真谛。我相信这部作品将会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大学生读书笔记13

  “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统。”

  于是,读完《傅雷家书》后,我深受启发,内心涌起了一股强烈的冲动,希望能够将傅雷先生的思想整理并深化于自己的心灵之中。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写下这篇文字,希望通过文字的表达,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所得,洞悉内心的真正感悟。

  先生千里传书的情景,穿越十余载光阴,远距万水千山,不仅仅是对亲子的嘱托关怀,文字间流露的感情,更凝聚着对祖国、对民族的满腔热血,凝结其中的个人魅力,深深触动每一个人的心灵。

  于现在而言,那位先生所属的时代早已远离了人们的思维范围,时间拉开了距离,使得对那个时代的客观评判变得模糊不清。然而,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个年代带来的伤痛火花,它们点亮着我们的神经,尽管已经过去很久,但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造成的精神刑罚和身心的痛苦仍然时不时地浮现在时代的表面。因此,对于一位热爱真理、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坚定正直、真诚率直的先生来说,他最终选择净身出世的方式,以表达他的真心,寻求思想上的解脱,我对此表示理解,并深深感叹。

  他的生活被压榨得面目全非,身心备受折磨,但是他依然坚持妥协和坚持,希望看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国家兴起。他一辈子都在坚守,即使别人认为他是个固执的狂热分子,但他从未放弃过。他对人生的思考深入,对音乐艺术有独特的见解和进取心,对传统优秀文化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的思想锐利促使他永远保持一颗纯净的童心,积极乐观地化解时代的伤痛,开拓着生命的广度。

  尽管先生过于偏执的性格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但是这丝毫无法掩盖他金子般清亮的品格。他拥有太多值得称颂的品质,将这些与他独特高雅的艺术见解和谦卑乐观、孜孜不倦的`生活态度相融合,使那些形容词看起来脆弱而贫乏,无法完全描述他的魅力。在无法言说完美的个性美中,我最为感动的是先生对艺术的独特见解以及他谦逊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些让一个对美学初识者和迷惘的人,在迷茫中找到了坚定的自信。

  在对艺术品味的追求中,我们主张将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平衡感性的流动与理性的坚持。我们致力于在东方的超脱、恬静和中庸之美与西方的热情、活泼和开明之风中找到适度的平衡点。然而,最关键的是为生命的艺术注入真挚的心灵和情感,因为“艺术的真正魅力来自于纯洁的内心”。

  在许多困扰现代人的问题上,先生通过他的洞察力为我们提供了答案。无论是对名利的取舍,面对艰难的磨砺,还是追寻生活的哲理,探究艺术的本质,或者是培养个人性情的锤炼,先生的见解都像一束明亮的火炬,为我们驱散黑暗,照亮星月之路。

  所以,对于这位在纷扰的时代中独具清明思想的伟大人物,除了深深地怀念,我还充满敬佩之情。

大学生读书笔记14

  在许多的科学书里,我最喜欢《昆虫记》。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之作,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以多个名称闻名,包括《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这本书既是一部文学巨著,又是一本科学百科全书。它将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融合在一起,通过关注人性与虫性的互动,以昆虫为媒介反观社会人生。《昆虫记》用精美的文字展现了昆虫世界,带给读者知识、趣味、美感和思考的享受。我们在选择原著时,坚持忠实于法文的整体风格和表达特色,让全世界的读者第一次领略昆虫们日常生活习性及其独特特征的描述。法布尔花费了毕生的时间和精力,详细观察昆虫的生活、为生存和繁衍种族而进行的斗争,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记录在笔记中,最终编写成书。《昆虫记》共有十卷,每卷包含若干章节,深入而精确地描述了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苍蝇等一种或多种昆虫的生活。

  我从法布尔的著作中感受到他对昆虫的深深热爱和细致观察。通过他的文字,我看到昆虫是迷人而有情感的.生物,它们是大自然的伙伴,也是人类的朋友,而不是令人厌恶的存在。在法布尔的书中,昆虫扮演着主角,演绎着大自然的精彩故事。它们的行为举止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和情感。法布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要写完十卷《昆虫记》是何等困难,这不仅需要耐心与毅力,还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法布尔他却做到了,他观察某种昆虫,一观察就是几个小时,几天,或更长的时间,这还不够说明他的耐心与毅力吗?他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用一生的时间写完《昆虫记》,他的这种可贵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只有用心去品味这本书的精华,才能对他所研究的昆虫有更深一层次的认识。

大学生读书笔记15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感触很大: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诚信天下,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做一个融会贯通,创新实践,跨领域融合,三商兼高,沟通合作,热爱工作,积极乐观者。

  融会贯通者: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做过的才能真正掌握。创新实践者: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有用的创新。跨领域融合者:重要的不是深度的解析。而是跨领域的合成。三商兼高者:你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贡献了什么。沟通合作者:只会思考而不会表达的.人与不会思考的人没什么两样。热爱工作者: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你就会在一生中享受每一天。积极乐观者:半杯水是半满还是半空。主要看你是在倒水入杯还是出杯。

  作为一名学生,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能让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总结上个学期,确实还有很多的不如意,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学习。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能让自己在某一小方面松懈。在学习上,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工作上,我应是个积极主动的人;在生活上,我必须乐观热情……做一个坚守诚信、正直的人,培养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坚信: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坚信: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辛辛苦苦奋斗了十年,很不容易地走到了今天,走进了大学,猛然间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脚下的路还有很远很远。今天的社会竞争不言而喻,就这样停止,一切都会从你的身边消失,仅仅只能做个对社会无用,对家庭无用,对自己都无用的无用之人。心里明白,也对自己说过一万遍:加油!要奋不顾身地向前走!

  一路向前也应有人的指点,李开复博士的话总能告诉我些东西,可能平时会一时忘记,我却提醒自己经常去看看,经常去想想,希望能让道路更加平坦。

  李开复博士说:要从诚信谈起!要从优秀到卓越!要做到成功、自信、快乐!我读到了勿以恶小而为之;诺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从记事开始,我就被告知,细节决定成败,平时的一举一动最能看清一个人,时时都不能松懈,积极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最好,却一定要努力做更好,不能做到完美,却一定要努力去接近完美!要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要相信自己,努力去拼,努力去博,不畏惧,只是勇敢向前!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只说只想却不做,一切都没用,没有一点意义,行动永远比语言有效果。我也将时时刻刻告诉自己,不做语言上的巨人,更不做行动上的矮子。

【大学生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大学生读书笔记04-17

读书笔记06-19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我与地坛读书笔记05-12

英语读书笔记03-16

伤逝读书笔记03-27

大学读书笔记03-30

(精选)简爱读书笔记07-09

童年读书笔记06-23

英文读书笔记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