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精选22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1
《把时间当做朋友》的核心是要和时间交朋友,用拟人的方式来看,必须要想清楚自己是怎么的人?为什么时间愿意和我交朋友?
首先,观察自己的现在生活的时间节奏,不要去刻意去调整你的节奏,根据你自己的生活状态来微调。拿我自己来说,以前我是10点上班,5点起来,我会选择跑步读书做饭一些列,然后10点上班,后来换了工作,变成9点上班,我可能还是5点起,但我少了的1个小时,我可以选择把看书或者跑步调整到晚上。我遇到过一些人和我说,因为看了鸡汤文,要尝试早起,除非你是真心要达成这一心愿,否则我劝你不要作。几十年养成的7点起,非要改成5点醒来,这个时间差是需要你一整天的不精神来缓解的,可能会得不偿失。人的生活节奏都是从小时候养成的,有人睁眼10分钟可以洗漱完毕出门,有人1个小时都磨蹭不完,每个人跟着自己的生活节奏,找到最优化的时间安排便很好。
其次,自己的时间是时间,别人的时间也是时间。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过,一个迟到的`同学进来,这是会停顿下来耽误假设1分钟,而事实上耽误的是一整个班级四五十个的一分钟,加起来就有将近四五十分钟,累积起来耽误的时间便是很客观的。还有一个最常见的例子,两个人约吃饭,总避免不了有迟到的一方,这是双方的心态显的很重要。等待的人,可以焦灼抱怨,也可以闲情自己找些其他的地方先逛逛;而迟到的人,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过失没有尊重对方时间的一种表现,如果你知道会迟到,请提前通知对方或者早些出门。每个人的时间都该被尊重。
再来,时间具有不可回头性,所以放弃“要是当初我....那么,我现在....”这样的思想。世界上没有如果,时间更不会重新来。如果你一味感叹时光的流失,那么你将连现在的时光一起付诸于水。无论你做什么,一切都不晚。30岁开始学画画,不晚;40岁,开始创业,不晚;50岁开始环游世界,不晚。一切都还不晚,因为你的生命还没完。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2
《把时间当做朋友》作者李笑来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心智力量是把抽象的`目标赋予实际的意义,才能有更多的动力,策略加重复。
为何学生老问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或者做一些事情有没有用处呢?因为他们觉得时间投入成本太大,需要确定付诸时间精力后是否能有收获,可以理解,可一旦掂量太久,意志力便会一直消耗,最后即使做出了选择,那么后期的执行力便会打折扣。
李笑来说,有时候纯粹地去做一件事情,比前瞻后顾更能感受其中的乐趣。《东吴相对论》中有一期是讲:“出格的李叔福”,李叔福是成功的,一部分原因是他的决定了便做,也就是无惧过程的各种困难。有时候保持一种“钝感力”,无论事业或生活,都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不断验证了这个观点。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3
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成功从来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依然不是。基于比较的成功观,是伤人的、害人的。
事实上,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目标。
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不能接受现实,一切成长都是虚妄。
很多道理都非常简单,却至关重要。
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人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却又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那个版本之中。改变自己,就意味着属于自己的那个版本的世界将会随之而变,其中也包括时间的属性。开启自己的'心智,让自己能够用最可能准确的方式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和行动,那么自己的时间就会拥有不同的质量,进而整个生活都必然因此焕然一新。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和观念,因为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被灌输的观念,越是错的,越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愈发顽固,直到最后,它在不知不觉之间蒙蔽一个人,使其失去心智成长能力。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我们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然而我们思考的方式和结果往往受上一次思考的方式和结果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下一步思考的方式和结果。我们甚至可以思考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是否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
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划分为两部分:自己知道的与自己不知道的。每个人都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把自己划分为两部分,别人知道的和别人不知道的。
弄清楚“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暂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仅凭自己的心智就意识到“自己不知道的”和“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你的存在。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尽管你用你的大脑思考,好像它也在指导你的行为,但是你要明白,你的大脑不应该成为你的主宰,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分清主仆很重要。
维克多·弗兰克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运用心智获得解放,不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翻身做大脑的主人。
无论正向还是反向,心智一旦开启,就会不断自我积累,自我过滤,直至根深蒂固。一个人的心智是他的知识和经验的总和,也包括他的思考方式和思考模式。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4
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自己是没有拖延症的。因为心中所想之事全都赋予实践,我还暗喜自己是执行力极强的人。
直到读了此书的某一页,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是用自己喜欢的事当做借口,避免自己有时间去做当下该做的事。这本书与其说是讲“如何管理时间”,不如说是聊“如何打开心智”。心智这话题看似很抽象,其实不然。打开它就像是给自己推开了一扇窗,看到的更远了。
有几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想要与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做得好才会有爱好。”
年幼的家长都喜欢给孩子们先选一个爱好,殊不知很多孩子到了十几岁,产生了叛逆情绪,再也无法坚持下去。家长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其实他们从未考虑过,孩子真的喜欢这个“爱好”吗?还是说,这只是家长的夙愿而已。要知道,“做得好”跟“爱好”其实是这样的关系:孩子们觉得自己擅长一件事,这才会爱上它。
第二,“坚持和努力比换方法更重要。”
同样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即使失败,也是有大大的收获。若是失去了耐心,不停地尝试新的方法和路径,那么即使当下的这条路是正确的,你也没有时间去完成它,这样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第三,“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无论此刻的处境再悲惨,插翅难飞当前的困境,那么至少你可以选择:积极地面对或消极地面对。没有任何一个人有权力或能力能干涉到你的这个选择。从这种层面上,你一直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力。
第四,“怀旧是一种错觉。”
当年的种种美好,其实我们真正的都记得吗?非也。回忆里的画面,已经被我们的感觉所侵蚀,我们加油添醋地给过去加上装饰。就如同那句话,其实我们喜欢的不是当时的那一个人,而是恋上了“喜欢”那种感觉。
第五,“提高时间使用率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同时做两间事儿。”
书中提到的一边跑步一边听某个教程的音频。作者建议,费脑的和不费脑的两件事可以同时进行。我尝试过了,洗碗和晨练的时候收听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吴晓波频道》(推荐下载喜马拉雅app,可以下载了离线收听),受益匪浅。尤其是腾讯的那期主题听得我相当激动。人家一个企业能坐拥十几亿用户,那绝对不是偶然。管理层的夺目连环邮件,游戏开放部门的内部奖金竞赛……吴老师讲地跟武侠片一样,一环紧扣一坏。
第六,“标出事情的重要性。”
我时常觉得,什么事情都很重要,于是把自己塞的'满满,干劲十足的做完之后,才发现人已被掏空,身体已不堪负荷。事实上,最重要的事情只是少数,要学会只把重中之重写入“日程表”。别人能提醒你的事情也不必算入其中。把小事做到及格,把大事做到满意,适当地给自己减分,这或许是给了“完美主义”的我们一个不错的建议。
从这本书里,我还学到了一点:制作时间表。记录自己每天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记录做一件事情用了多久时间,慢慢的回看自己一周的内容,或者两周的内容,就会发现,因为要记录,我会有意提高做事的效率,会发现自己这两周的变化。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5
今年四月份参加成都的关于坪山区骨干教师培养的培训,会上培训的老师推荐了一批书,其中就有这么一本。其实在老师推荐书目的当堂我就买了这本书,而只到半年后才开启。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示,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变,却无法还原”。(122页)书中很多观点我很认同,所以决定一一列出来。
一、提早学习,终有一天会用上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学编程,学盲打,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而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很顺利的用上了。
作者这样写到:
“当有机会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人们常常会问‘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呢?’其实,在尚未学习之前,对提问者来说答案只能是‘不知道’——尽管很多书籍中都已经花费大量的篇幅去论述‘为什么要学习(某项技能)’。而‘不知道’那东西(对自己)有什么用”,恰恰是一部分人(更多一些)决定不学的原因,同时,它也是另一部分人(更少一些)决定去学的原因。“
”为了表述方便,让我们把‘因为不知道那东西有什么用而决定学习的人’称为‘甲’,把因为不知道那东西有什么用而拒绝学习的人称为‘乙’“。
在更多的时候,甲更可能想都没有想过”学这东西有什么用“。他从来都不问用途,只是自顾自学去了。许多年后,他自然而然地找了这项技能用处,享受了其已有技能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于是,这个既有经验成为他心智的一部分。当遇到新的学习机会时,他会自然而然地采取同样策略——管它有什么用呢,学呗,学了总有用处。他也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并相信"技不压身"的道理。
乙当然永远不会知道这东西对他有什么用,因为他从未拥有过这项技能,更不可能有机会亲身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凭自己的经验能够得到的结论只是:”我没学也没什么“。……最终,当他再次面临同样的'机会时,他还会与过去一样,作出同样的选择。
在学习生涯中,我当了很多次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读研究生的经历。我的导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人,常常强调读研究生时要学会怎么写论文。当时的我一心想去中小学做老师,心想着论文写得再好,课题做得再好又怎么样呢。从而对于写论文和做课题的事情,敷衍了事。现在发现没有好好学习本领,在中小学中同样要写论文,做课题。更讽刺的是现在花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去实践。以为没有用的知识,也许就在不远处等着你用。
二、交换才是硬道理
书籍中指出,速成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想拿到“想要的……”,则需要与我们已经有的东西去交换。
书中这样说:偶尔会有一些"我要的"无法用现在”我有的“换得,却又是必须、必要,甚至不可或缺的,这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用什么样的手段再积累一些”我有的“,从而有足够的资本换取那些”暂时换不到但极其想要的“——或努力勤奋,或投机取巧。
其实对于某些事情,我们用”时间、努力、勤奋“来换取,对于亲情、友情、爱情又何尝不是去换呢?以真心换真心,以友善换友善……无一例外。
三、预留充足的时间
文章中提到: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由于对事件的熟悉程序不同,会使人我们没有留更多的时间给”意外“,给不可预知的事情。
这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犯的错误。看来不是我没有留够,而是我根本就不知道某些事件大概会花费多长的时间,因为我们对某些事件的不熟悉,很难判断做这些事情所需要的时间。因而当再次面对这些的事情,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提前完成工作。不要把期限压到要上交任务的最后期限去完成。
四、单位时间内做有效的事情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番茄工作法“。例如,你需要专注于这件事情2小时,即120分钟,那你就可以把当天的任务分解成6块,每一块用20分钟去完成,再把20分钟当作专注的基本时间单位,在每个时间单位过后休息5分钟,想办法犒劳一下自己。
在本书中作者还”事件日志“,除了自己经历的事件之外一概不记,而且尽量不记感受,只记录事件本身。即一种基于结果的记录。同时他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该日志是基于过程的记录,他把每一天完成事件和所花的时间都记录下来。
这些方法都”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应该学习这种方法,感觉自己好多计划都无法完成,很多时候并没有利用零碎的时间高效工作。
五、兴趣怎样来的
”这些人其实并不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几乎没有人会喜欢做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尽量回避自己的短处“
”兴趣并不是很重要,至少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对于一个人来说,某件事情只要能做好,并且做到比大多数人好,他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
”根据孩子的情况,选出孩子最可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这很可能已经是极其耗时费力的了),然后绞尽脑汁让孩子学得会、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谁都好——兴趣就自然出现了“
这样的三段话真是刷新了我的认识,但是回顾来看一看,又很有道理。如果不是很厌恶现在手头的事情,尽量把它做好,就会喜欢这些活。
六、方法与努力
一位从45岁开始学习英语,一年后成为高级翻译的教授——钟道隆学习英语的故事。书中这样写到:”从1980年1月31日到1983年2月我调离沈阳为止,3年内写了一柜子的听写记录,用去了圆珠笔芯一把,听坏电子管收音机9部,半导体收录机3部,单放机4部,翻坏词典2本“
看了这些数据我还能说什么呢?有的人说用词根记忆法好,有的人用听写,但是无论哪种方法,都有一个前提是努力。”方法虽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七、小知识
除了对以上的六点认识以外,在本书中还有一些小知识也让我耳目一新。比如”双盲实验“:有的药物也许并没有效果,只是心里疗法的功效;”谁主张,谁举证“:提出观点的人,要自己来证明观点正确,而不是让旁人反证;在倾听别人讲话时,多用”那你的意思是不是……呢“,去回顾别人的讲话内容,有利于自己的倾听效果。
再次引用前面的那句话”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变,却无法还原”。但是,有时候轻轻留下的痕迹也许会不容易看见,而积累总会让后面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不一样。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6
作者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从而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一步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阅读本书后,书中有许多观点让我受益。
1、平时为什么会出现时间恐慌?因为我们既勤奋、又懒惰。
2、无论你面临多少纠缠不清的问题,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3、倾听能力的强弱,几乎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为绝大部分时间里,任何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依赖于听某些人的话,或者,反过来,依赖于某些人听他的话。
上面三句话最让我受益的是关于倾听,就如《最初与最终的自由》引言里一段话:倾听是有艺术的。要真能倾听,必须舍弃或放下所有的偏见、预设和日常活动。当你的心处于接纳的状态,就能轻松了解事物;当你真心关注事物时,你就是在倾听。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听东西时都心怀抗拒。我们被偏见遮蔽了,不管是宗教、灵性上的偏见,还是心理学、科学上的`偏见;我们也常被日常生活中的忧虑、欲望和恐惧所遮蔽。我们听东西时,就带着这些屏障。因此我们真正听到的,是自己的噪声、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别人所讲的。
细细阅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你总会找到许多自己意想不到的惊喜。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7
我记得是通过得到app听说过李笑来,20xx年因为一股比特币的浪潮了解到他原来是中国的比特币首富,最后又是通过得到app和他的几本书进一步了解了他的思想。
在我脑海里,一想到得到app,我下意识的就会把这个软件和罗振宇以及李笑来他们联系起来,首先我对得到这个app的客户体验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提升思维认知,提高心智,学习知识。而李笑来就充当了这样的导师,以他最擅长的方面,去提升体验者的思维认知能力。而通过他的这本《把时间当作朋友》让我更深度的寻找到了三个闪光点。
在时间的陪伴中,更好的管理好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人是高级动物,高级动物之所以可以叫做高级动物,是因为我们可以去支配我们的大脑,而不会被大脑所支配。以时间举例子,我们每天因计划做的许多事情,在其实施之前和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许多变故,有些变故是客观因素,有些因素是主观因素,能够更好的管理自己,那么一定需要克服主观因素,最常见的主观因素莫过于拖延和懒惰,拖延是最可怕的慢性病,我们每天在不知不觉中就会陷入拖延的圈子,最后发现目标没有达成,比如:我本来这个寒期是要写10篇读书笔记的,但是开学的时候我算了一下,只写了五篇。这里面就存在着拖延和方法问题。在反思以后,我决定,以后每看完一本好书,必须立刻马上及时的写出读书笔记!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做真正的独立性思考。不轻易盲从大流,自己思考。什么叫独立性思考?可以从每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中得到,接到了领导的一个任务时,是直接干还是先想一想这件事的目的和意义是干什么?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大脑是闲置还是使用?这是个问题。我发现了,独立性思考本身不会让你成为一个很牛的人,但是因为有大多数人压根没想过思考用脑子这回事,所以当你能独立思考以后,一定会成为正常人,做的事情也一定是正常的事情这就可以了。
培养自己几个终生受益的好习惯。这本书中李笑来以他自己的经历来分享了如何记录和时间交朋友的经历,能养成几个好习惯,受益终生,但是这个过程一定需要克服自身思想的困难,比如懒惰和拖延。等熬过一段时期,好习惯就真的自然的成为了习惯,这些好习惯的建立会一点点拉开自己和从前自己的差距,迈向未来更好的自己。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8
《把时间当做朋友》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作者通过自身经历的案例讲述管理时间的方法,这些管理时间的思路和方法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工作中。
书中讲到,每个人都有惰性,这是人性的劣根。我们的员工也确实是这样,但有的人能够克服惰性,有的人却只能浪费时间,这就是思想意识的差距。每个人只有克服了惰性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综合修理厂近几年来一直规定员工下午提前半个点上班,也就是每天多工作的这半个点使我们在人员大量减少的情况下保持了去年同期的产值收入,这就是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增加的效益。这是在我们硬性规定的情况下大家每天多工作半个点,还有一部分员工会自觉地中午、晚上加班,完成更多的工作,那就是更懂得了时间管理的意义。
每个人每天上班的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有的人能完成很多的工作,有的人却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完,这就是效率的问题。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我们车间也有那么一些人,每天都看着很忙,但却总遭到客户抱怨车修得太慢,这些人不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做事没有效率。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引导这些员工学会管理时间,和时间要效益。
这本书中所有管理时间的方法中,我认为“事件-时间日志”是最直观最可行的,通过每天记录自己做不同事情花费的时间,让自己更精确的感知时间,调整时间,确定合理的工作量,避免浪费时间。
时间都是规划出来的,只有充分利用时间,时间才会成为我们的朋友,为我们带来效益。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9
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懂得应该如何有效地倾听。从某种意义上讲,交流的有效与否往往更取决于听者而非说者,反过来说,失败的交流往往源自听者的疏忽。
原则一: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原则二: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
原则三: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者理解。
心智成长是自己的事情,是一个人的奥德赛。这不过是一个选择。是要做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苏格拉底?是甘愿享受虚假的欢乐,还是用长期的痛苦换取哪怕片刻的真正的幸福?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大抵上就是因为他选择了沧桑的正道、体会了磨难,才肯为那“道”付出如此的代价吧?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准确地说,是大量时间的投入。
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种表现:为某人某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再确定它们是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稳步执行。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10
这个暑假,我在图书馆意外发现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名字叫《把时间当做朋友》。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教我们是如何学会管理时间,合理运用时间,把时间当朋友的方法,以及一些有用的时间小故事。
一开始我觉得这本书很枯燥乏味,根本看不懂,就在我想要停止阅读的时候,一句话突然映入我眼帘,深深的吸引了我: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呢?书上说:“最可怕的不是效率不高,而是干脆做错了事。如果做的事情是错误的,效率越高,结果越糟。相反,如果做的`事是正确的,效率低一点点也没关系,因为做一点是一点,多收获一点,多进步一点,动力就会更强一点,进而更容易持续地做下去。怎样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只有一个:看他是否现实。”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练字。一开始,我只想快点完成任务,所以急匆匆,胡乱写一通,这样的字当然不好看,字迹潦草,书面邋遢,总是遭到老师批评,罚我重写,往往得不偿失。这大概就是,朝着错误的方向做事,效率越高,结果越糟吧!
知道了这个道理,回到家,我不急不慢重新拿出格子纸,静下心,慢慢的写起字来。一笔一划,一字一字,先临摹,再仿写,这次我没有把它当任务,而是把练字这件事当成朋友,把它当成正确的事,我们一起与时间散步。没想到,越是不在意,时间过得越快,爸爸妈妈看到我改头换面的字迹,都惊叹不已,感叹我像变了一个人。
这本书不仅让我学会了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事,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切消极行为都来自于否定现实,逃避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可能脚踏实地,避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认清现实,正确对待,总有一天会成功。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11
这个寒假期间,品读了《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这是一本不同于其他时间管理类书籍的书,它讲述的是怎么和时间做朋友,不是把握它而是和它做朋友。
虽然只看了一点,但是感触还是有的。比如:“老师,这种方法真的有用吗?”我想这是很多人都问过的问题,也包括我在内。大家把时间的投入当做是一种投资,在没有确定一定有用的前提下,都不会轻易尝试。但是有没有效果只有尝试之后才会有结果不是吗?因为不确定是否有结果,所以就处于观望的状态,不投入精力,那么有用的方法也无用了。相较于方法而言,坚持和努力才是重点。人们都说笨鸟先飞,即使是笨方法,只要你持之以恒也是强过那些只注重技巧方法,而忽略行动的人。
所以,投入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这样的结果。学习,随时随地的学习,了解各种学科知识都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事。有的人也许会说,学那些有什么用,说不定以后都用不上。日后的事,有谁知道,谁也不能为你打包票。但你抓住现在的时间多学点东西,以后万一要是用到了,那么对你而言意义重大啊!所以,不要用这些根本不要用这些不可预知的事做借口,而是去做,去行动,总会有不同寻常的结果的。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这样的`经历不是吗?那各种各样行业的创始人,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难道是已经知道自己干这一行会成功,才选择的吗?他们只是在当时,在自己的兴趣驱动下去做了而已。然后坚持,然后才成功的。
不要抱怨,不要观望,白白让时间流逝。利用起来去做吧!你现在做的,以后会是你强大的后盾。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12
相信有不少人会像我一样,做事总爱拖拖拉拉,多数情况下这也没有什么坏处;比如把家务推迟几天再做或者做的过程中磨磨蹭蹭个几十分钟;但是在工作上,拖上几个小时或是几天,等到临时抱佛脚时再完成,整个工作的质量就无法保证;有时拖延症也会给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例如那些肥胖者或是患有糖尿病的人虽然不断地告诉自己:“从明天起我将遵循正确的饮食方式”,却也只是嘴上这样说说而从不实践。
拖延症就成了不少朋友们的一个困扰,直到有朋友向我推荐了《把时间当朋友》这本书。读完以后,很自然的就对号入座了,因为里面说到了一些我们不愿意承认却又是在每个人身上都会看到的陋习。正因为说出了每个人的心声,很容易让你虚心的去接受他说的建议,比如说对懒惰的根源、对时间的管理还有关于人生职业的规划。
当人们不想或是不愿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找各种借口掩饰,当我们意识到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时候,又会懊悔自己的懒惰,却往往又不付出与实际行动,结果就在不断的重复轮回,这里面可能有缺乏对时间的管理原因。其实真正要管理不是时间,而是自己。是的,很多时候,由于我们的头脑太过活跃,容易受其他事情的干扰,而无法集中精力去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从而浪费了很多时间。但只有专注聚集,才能真正有效率地完成手头的事情。而专注力,自制力,不受外界干扰,是需要我们去管理自己的。
然而专注力和自制力,只有通过实践锻炼才能够真正获得,也只有依靠惯性和反复的自我控制训练,我们的神经才有可能得到完全的.控制。实际上,我们可以先给自己确定工作目标(可以是自己不喜欢的或原本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再制定计划,但不要难度太大,自己很难做到的,这样会挫伤你的积极性;也不能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这样不利于毅力的锻炼,达到目标完成计划了,如果自己觉得很满意,就自己给自己奖励,不断的磨练,从而开发自己的意志力、自控力等。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13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是李笑所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的开始就有阅读说明,告诉读者,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作者写到"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不值得读。如果您拿到本书,只是想随便翻翻,那我劝您算了罢,因为那么做没什么意义。"
我个人比较喜欢读有深度的和书,需要让人思考的能够引起人的深思,继而提升自己的思想。所以拿到这本书后,就开始逐字逐句的读。这本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更好的和时间当朋友的方法,这里选取几个和大家分享。
在第三管理的第五个小点中,作者提到了并行串行的问题,其实指的就是把两个任务并行做,作者李笑给出建议是,将一个非机械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完成。比如:在跑步的时候听英语,在写的时候听音乐,在等班车的时候看书等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且可以收获更好的效果。我认为,这种高效率的时间观念是很多人包括当代大学生很容易忽视的好方法。
在第三管理中,作者还给出了将时间做出预算和记录开销的建议。即将每天要做的事情做列表,这样就可以明确一天的任务,继而更好的做出一天的时间分配和规划。在一天结束时,再记录今天时间的开销,比如:早上9点到11点,图书馆看书;下午点到点,拜访朋友。这样的记录使自己可以明确时间到底用在了哪里,为自己以后更好的管理时间做铺垫。
在第五思考中,作者给出很多思考的方法,并且对逻辑方法给出了他自己的建议,如:对立论证、相关命题、因果关系等,都是对思维很好的训练。
以上是我在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感觉到有所启发的感触。时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作为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更应该知道时间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很好的珍惜时间、利用时间。最后用书中一句话结束这篇,"无论是谁,都最终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几乎注定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14
自从工作以来,我延续了上学时读书的习惯,每个月都会去图书馆借两三本书看。读书可以让我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和睿智的伟大的人谈话,可以了解我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去到的远方,也让我对现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找到了答案。就在最近,我读了一本李笑来写的《把时间当做朋友》。
这本书主要是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它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所谓的心智,其实就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这与传统教育体制下,我们从小被要求做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不一样的,心智体现在计划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良好的习惯和耐心等方面,而耐心,在作者看来,是让人成功的核心素质之一,没有耐心,失败了却不愿意花时间总结经验、反复尝试,那么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远。
我们80后这一代,生长在改革开放、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比起先辈们少吃了很多苦,但是一旦离开了象牙塔,我们迅速被大众所普遍认可的房子、车子、地位、权利,这些成功的代名词所包围,而现实的残酷却让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渐渐迷失了自己,只是一味的强调努力、奋斗,却很少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究竟是什么。
而一切的问题本源在于时间,心智弱的人把时间当做敌人,心智发达的人却把时间当做朋友,他准备得更早,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然后一步一步的计划,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加倍努力,因为他早就看到了那种结果,加倍努力只是一种自然而然养成的习惯,而成功也会越来越近。正如我最喜欢的泰戈尔的诗句:The best does not come alone, it comes with the company of the all.最好的永远不会单独而来,它会伴随着其他的惊喜接踵而至。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15
在去年的圣诞节时分,我的领导送了我们组每人一本《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当时被我束之高阁,今天拿出来看了看,真的是一本好书,从作者的字里行间都能看的出作者的博学和文字的厚重感,差点就错过了这么好的书。
文章以困境开始,举了一个特殊的例子,比如时间不够。这之后你会因为最后期限的到来产生慌乱,但这是你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在过程中你会发现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真正出现问题的是我们自己。只有学会积累,才能让时间成为自己的朋友,没有什么东西是一蹴而就的。
当困境清晰之后,我们恍然醒悟,我们要解决我们的困境,就要找到方法,而有时我们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我们知道什么或者不知道什么,没有办法完全控制自己的大脑,这时我们需要解放我们的“心智”,翻身做我们大脑的主人。
心智是什么,它不同于智商,它是我们以往所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不管你是出于偶然还是具有目的性的学习一些目前你用不到的知识,但是说不定将来在某个地方这些知识就会被运用,给你的生活带来便利或者快捷,所以想要真正成为时间的主人,不要放弃学习知识的机会,不管目前他对你来说是否有用。
虽然这是我们都知道的道理,多学总比少学好,但是现实往往是很现实的,现代的人,包括我自己,往往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浮躁,可能将很多事情的成败归于这个词,显得有些不是很恰当,但是快速发展的社会,真的让我们越来越希望快速成功。但事实往往是:不要妄想任何事情的速成,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跨过时间的障碍提前被完成的`。
如果你不能快速的速成,这就是个死循环,但好在你还有一个技能——交换,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一个人学完所有的知识,所以你可以用你已有的换取你没有的,在想获得任何一件东西的同时,请记住:我要什么(这是我的目标),然后想想我有什么,如果你没有,或者你有的不足以换取你要的东西,那么就努力让自己拥有的更多,然后再交换。
今天读了书的短短一部分,觉得收获太多!这本书会慢慢读,细细读,反复读。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16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管理自己的时间,只有当自己的心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会渐渐领悟一些关于时间的奥秘。李笑来老师这本书正是通过引导心智的成长来进一步管理时间。
假如问我这本书,读后最大的感想是什么。我头一个冒出来的不是如何管理时间而是想起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他们有着不用常人的坚持与耐性,他们不问自己将会干什么?他们也没有过多寻求捷径,他们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迈向目标。他们或许包括众人熟知的俞敏洪、李阳等人。俞敏洪曾告诉过媒体,他那时也并不知道自己未来能干什么,只是一门心思苦读,后来考上托福,因为没有钱留学。又继续呆在国内,而这时他却萌发了一个好点子,帮助那些想考托福的人培训,而后,他通过非同常人的刻苦努力创造了现在的新东方。我们都曾熟知俞敏洪学习英语的故事,可我们却不敢相信自己也能刻苦像他一样,所以永远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任何人的成功都绝不是偶然,有人不仅有自己的用心,还有常人无法忍受的繁琐。台湾著名人物李敖,他几乎对某一个话题都能有出自己的独到理解。在一次读者会上,他向读者们分享了他的读书方法。他的读书不但是读,更是把书支离碎片,看到好的东西有用的信息就剪下来放在夹子里,他有几千个夹子,每个夹子都是不同的分类,例如“宗教”,他会再细分到几十个夹子,为了更好寻找到夹子里的内容,每一个他都用英文编了号。他说自己读书通常会买两本书,因为正反两面可能都得剪下来。他说自己每当碰到一方面的题材后,找找相关的夹子,自己灵感就会涌现。这的确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读书方法,可是假如没有这样的日积月累,李敖先生有怎能妙语连连?
应当认真对待现在的所学,或许现在看起来是那么无用,可未来谁也说不准。李笑来老师在书里一直说明自己现在是多么感谢自己小学学过的计算机编程,大学曾学过的统计学,而刚参加工作的销售这份职业。正是有着这些的无形之间的帮助,他能到现在这么顺利。或许得感慨,现在所抱怨的,所折腾的,在未来总会帮你一把,我们谁都不能预知未来到底是怎么样,好好做好当下,学会积累知识与技能。
积累,积累,年轻人想象的辉煌都是一点一点琐碎凑成的,自己不曾认真努力,那么又怎会有大的进步呢?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17
很久没有读过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市场上有很多这种类型的书。如果看多了总是要为自己列一个时间清单。但是因为看太多的书,根本不会给自己列一个时间表。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计划者。每次我开始一项工作或一件事,我都会想很多。
后来,世界变化太快,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意外,最后发现自己的计划总是不知不觉中被打断,所以放弃了很多长远的计划。读了三分之一的作文,不说茅塞顿开,却也有些豁然开朗。
有些是非常实用的,甚至有些是我们不想承认的坏习惯,但我们可以在每个人身上看到。
作者的观点是要我们提高我们的心智水平,当然这里的心智不是指智商。
作者认为每个人的心理起点都是固定的,只有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才能提高和拓展自己的心智水平。
用我们的大脑来控制我们的大脑,惰性是天生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降低我们的惰性。很多人失败是因为他们没有耐心,急于求成,内心浮躁,盲目。
此外,整篇论文都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人们相信,学习一项或一项技能可以为自己打开另一片天空的大门。相信每一个人都是为了自己往更高的方向而努力学习,没有什么,是他们办不到的。
时间管理不是一种技巧,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说,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人生管理。
就我个人而言,我已经下定决心要更有效地管理我的时间,因为我总是有很多事情要做:阅读,上网,做运动,练习音乐,社交……有时我兴致勃勃地制定了许多计划,然后不到一两个星期就把它们抛在脑后。
不甘承认自己不是个男人的同时,我安慰自己,我应该更好地对待自己。而这些心理过程在作者的案例中清晰可见。
在本书中,我认为最值得我们直接实践的是:
一是明确自己的目标,其实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时间管理的内容,而是时间和我们的生活可以分开吗?
其次是记录所花费的时间,以及“事件-时间”日志,我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当我在自己的时间里看到这一点时,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情况都会发生变化,从那以后,我对那段时间有了更多的意识。
关于睡眠、锻炼、准备等最常见的建议。有时候,光说不做,毫无意义,而有些事情,一旦做了,不仅有乐趣,而且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18
你是否对自己目前的生活不够满意,想要改变自己改善生活?
或者你是否想让自己的人生,活的更加丰富和从容?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对人生有点小理想,小追求,那么我强烈推荐你读一下《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种被时间追着走的紧迫感,我不想过单调的生活,不想我的生活被柴米油盐所环绕,我希望自己有些理想,有些追求,我希望自己在终老的时候能对自己说,这辈子,我过得还不算辜负。
无论是在上学时还是工作后,我的想法很多,但却没有一个能够实践下来,坚持到底,取得一定的小成就。
与此同时,我又常常诚惶诚恐,似乎脑中总有一根弦绷着,如果长时间不学习,不读书,心中就会充满了罪恶感。
空闲时间刷微博,看电视,聊微信,这些过后,总是要在内心里谴责自己一番。
直到在今年的四月份开始,阴差阳错的开始了写作,并一直坚持到了现在,我才明白,以前的时间真是格外显得浪费和虚度了。
无论是谁,都最终在某一个时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几乎注定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
看了《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确实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对过往的.生活感到有些后悔和遗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过去的生活也并非一无是处。
至少那些看过的书,研究过的事物,也慢慢促进了我心智的培养,让我得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找到自己。
而这本书,也让我学会不再带着罪恶感的去“享受”生活,和谐的与时间共处。
我很幸运在我每天忙碌的生活和坚持写作中读到了这本书,让我获益良多。学到了很多关于成功、心智等的一系列促进我思考,开阔眼界的知识。
最最重要的是,当我每天焦虑于时间不够用的时候,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从容的面对时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与时间做朋友。
我不想追赶时间,也不想被时间所追赶,因为无论你怎样对待时间,时间都是一样的,不增也不减。
我只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人生活的更加充实、有内容、有深度、有生命力。
在我人生终老的时候,对自己说:
嗨,你不曾辜负时光。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19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的由来是源于上一本《MacTalk-人生元编程》中池老师给推荐的,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养成读书,锻炼,跑步,学习,冥想等自律的习惯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好我们仅有的那一点儿时间,因此这本书被我列我转变过程中必须要拜读的一本。
先来说说初识这本书的感觉:类似于通俗心理学的读物,记录作者在15年的教书生涯中对人性的思考,并通过一些经典心理学家的著作来证实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结论--心智的成熟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本书虽然叫做《把时间当做朋友》但实际上跟时间管理没有半毛钱关系,作者没有写那么多形而上的东西,比如:教你怎么制定时间计划,怎么利用时间高效的实施计划;
常言道“底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里的底层基础就是我们的心智,心智的成熟度直接影响到计划的可实施度,进而影响到这件事物的完成度,各种各样的事物构成了我们的一生,所以本书的宗旨就是通过认识心智,开启心智,开拓心智,磨砺心智,最终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样相辅相成,彼此相互促进,从而成就你的一生。
01、认知心智
作者通过在新东方教书期间的所见所闻并结合自身的一些心得体会,重新定义了心智,即:一个人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去处理抽象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不能简单归类为情商,也不能归类为智商,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集合。作者用了大量的例证来说明心智受基因的影响甚微,而受后天的环境影响巨大;
02、开启心智
开启心智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学会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也就是自知),在接受一些知识和讯息的时候要有主观辨识能力,在遇到难题和问题的时候要有主观能动性。里面有一个观点我特别的赞同,作者提到的“别人知道你自己不知道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当你的行为已经造成别人不满时,你是不知道的,这样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我的亲身经历:我之前有个同事吃饭特别的慢,每次我们一起吃饭的几个人在吃完饭以后还要等着他在那里慢慢悠悠的细品,这就是他不自知了。当然每个人都可能有灯下黑的地方,不是在这个地方就是在那个地方,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
03、开拓心智
我的理解是自律,在了解到认识心智和开启心智的重要性以后,就要循序渐进加强知识的获取力度,并从中抽取充足的养分供给心智来茁壮成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
所有人获取知识的最为基础的手段就是“体验”,比“体验”更加有效的手段是“试错”,作为一个程序员,我们在入行初期就被人传授六字真经“动手,动手,动手”,只有在动手的过程中才能体验代码的美感,感受调试bug的快感,这就是程序员入门的箴言。
04、磨砺心智
我的理解是沉住气,如同西天取经一样,当唐僧收服了四个徒儿以后才是真正考验的时刻,要经历重重险阻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这个过程我们一定要不断的汲取,汲取,再汲取,磨砺,磨砺,再磨砺。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20
从未读过一次时间管理的书籍,与本人见识尚浅,眼界较窄,紧迫感不那么强,等等原因吧!看这本书是受罗胖子强烈推荐,看完这本书,心灵从被冲击,震撼,到洗礼,又有些惶恐不安,最后将这本书视为时间视角的经典制作,可以让我的大脑又进化了一步,给我的大脑带来启发,过去不可以改变,现在及未来还有机会,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内心,在读完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体验了一下,我不被大脑控制,我应该控制我的大脑,感觉是有些痛苦的,我不想让大脑说,我读书已经累了,我应该休息会,我却坚持继续阅读,没有让它休息。
我想生活中,做这样的尝试,也许就足够改变你的生活习惯,让你掌控生活的节奏,可能也是人们常说的如鱼得水般的感觉吧! 笑来老师对时间的解读,真的的匠心之作,有一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在腾讯读书至今,读过了许多作品,我的大脑也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在渐渐长大,逐步地吸收营养,积累,沉淀,可能有了阶梯式的进步,也碰到灵光乍现的时刻,一点一点的扩充大脑知识库存,不知道什么是有用的,学一些,可能以后会用到吧! 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赢得时间的准备,变得更有耐心,心智更加的成熟,都需要行动,立刻行动,稍等一下,不要那么感兴,做重大决定时,可以拖延一下,不妨多花些时间准备一下,磨刀不误砍柴工,可能让你有了些拖拉的借口,此时,你要警惕,大脑可能对你发起了攻击,惰性要来了,你要控制大脑,坚持。人真的是神奇的动物,如何衡量度,真的很难,经验,确实很宝贵。
在与时间做伴的旅途中,你并不孤独,愿践行之!
一直有句话说“时间就是金钱”,简单而深刻,我们的时间在每天的生活中渐渐流逝,或者将时间过得充实,或者让其淡淡而过,这本书可以说是对平日里无所事事的人的一个打击,通过作者本人对时间的管理,从心智成长的角度讲述了时间管理师成功的关键所在,更让人印象深刻。
在文中,作者主要是通过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事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心智的开启是从意识到可以自律开始的,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则是克服懒惰的过程,只有心智好的人才能把时间当作朋友。因此便要求我们必须在把握好每一分中的时间上来得到最大的启发,而对时间的利用不见的'是要如何的多作为,而是更多地感受,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了解“推迟满足感”的重要性,同时,它也是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只有拥有不断地追求,才能获得更大的动力区追逐。
一个人不能过分的苛求自己,同时也不能过分的放纵自己,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应该定有一定的短期目标,并为其努力。或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犯错,甚至偶尔感受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须知,我们一生做的事,大多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这是必经的过程,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新的认识和新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学习的同时,往往也是心智得到锻炼的过程。为了获取通行证,我们能做的就是消灭我们可能的错误。所以,反复的次数越多,错误存在的可能性就越少,而最终达到目的的可能便越大。
然而,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努力往往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的运气,而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因此,我们便不得不努力地推迟自己那些自以为是的满足感,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专心的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在幸运降临的时候才能将其抓住,从而开始自己的成功之旅。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21
我是一个读书并不多的人,虽然以前也常有读书的渴望与冲动,但是每每拿起一本书时,似乎总被生活中其他认为更为重要的杂七杂八的事情打断。以致于这么多年读的书不少,但记得的不多,或者说读“真正”的好书很少。这是公司奖励的书,放那也是放着,想想读来总会有好处,于是试着闲时打开读一读。这一读完全打破了我原有的认知,这是一本颇有深度的好书,对于我以后的生活或工作都很有启发。
这是一篇关于时间的书籍,或许我认为更是一篇关于生活方式、关于自律、关于人生意义的书籍。时间,我们每个人都太熟悉不过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我们每个人都在失去,每个人对时间有不同的感知和思索,于是也有了不同的人生。时间,从你出生的时候就开始倒计时了,我们做各种规划,从出生到死亡,每件事情事无巨细,读书学习、爬山运动、工作生活,我们希望最大化的利用时间,我们每个人终极一生,都是为了这短暂的人生变得的更光鲜一些。
我们时常感到孤独,感到生活就是一团糟,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对现状不满,有自己想要的日子。我们认为自己不够成熟、不够理性、不够知识、不够努力、不够富裕,反正就是不够,于是,奋起直追,要和时间赛跑,恨不得向所有的人都大声宣布,今天起,我要努力了,紧接着,我们制定着各种计划,读书、跑步、爬山锻炼、努力工作等等,我们恨不得把时间规划精确到每分每秒,让全世界都看出自己努力的样子,似乎这样我们就能活出我们想要的日子一样。然而,如果生活真能如规划一样精彩,未来也必将精彩无限,但是太多的人只是在规划时间,却没有规划人生,或者说没有管理自己。他们习惯性规划,却永远只有三分钟热度,生活完全过成了和规划相反的状态。他们知道努力了才会有收获,锻炼了才会有健康,但希望永远止步于行动,奋斗永远止步于借口,于是,规划了最想要的日子却活出了最不想要的样子,可见,管理时间似乎可行,但管理自己才是最终目的,自律的人生才会更精彩。
自律的人往往都有各自精彩的人生。或许一年两年你看不到,但是三年五年你一定会看得到。我们每个人都曾想过,五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从现在开始看书、如果从现在开始爬山锻炼、如果从现在开始努力工作,是不是三五年后的自己可以收益巨大,我们很多人都是期望得到好的结果才付出努力,诸不知这样颠倒了因果顺序,即便是我们清楚的知道努力以后会有好的结果,当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时候,懦弱的人总能找到退缩的借口。其实,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明白滴水穿石的道理,但是为什么同样的`人在同样的条件下若干年后会显示出巨大的差别呢?是时间不一样多吗?显然不是,是两个人的成长轨迹不一样,或者说是两个人管理自己的能力不一样。这个世界永远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了努力与奋斗,就会收获精彩。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一种经历,多少年前的一次偷懒,往往都会变成你今后人生的坑,每一次偷得懒都要加倍的还回去,这一点在我现今的工作过程中尤为明显,于是,我警告自己,永远不要和时间偷奸耍滑,你偷过懒,老天总会帮你记着。
努力需要一个过程,优秀的人生也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忍得住苦难才能收获精彩的人生,给优秀一个缓冲的时间。我们每个人选择不了起点,因为那是从娘胎里就决定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成长的轨迹,可以选择努力,可以选择奋斗,可以多读几本书,可以多去外面看看风景,让人生更丰富一点,永远相信未来的日子。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习惯去比较,拿自己的弱势去比较别人的强势,诸如父母、财富、工作和智慧,于是生活充满了不满,妒忌蒙蔽了双眼,甚至于藐视努力的意义,或者学习的意义,而没有想过这是自己不努力的借口,起点就是起点,不努力,你永远在这个你不满意的起点,走一步,好一点。
时间,一秒一秒的流过,不曾停歇。日子,一天一天的走过,不曾往返。年龄,一年一年的增长,难再年少。未来的每一天,都要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锻炼,用汗水让自己健康;读书,用知识让自己充实;工作,用努力让自己体面。放下自己的偏见,放下自己的懒惰,放下自己借口,与时间做朋友,打造精彩的人生。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22
上上周,偶然在简书上看到一篇时间管理的文章,里面分享了一本书叫《把时间当做朋友》。一看书名,以为又是什么心灵鸡汤类的成功学分享。
直到听完一个书友分享这本书,才知道这是一本“另类的”工具书,是“韭菜理论”李笑来根据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具有实践作用的书,不仅不鸡汤,甚至有点“丧”。
看完以后你会被现实打击,更会认清现实。然后,如果你有强烈的意愿改变,可以脚踏实地去做,去实践那些方法,而不是沉浸在鸡汤成功学的虚幻里觉得自己能够成为超人,成为那只风口上飞起来的猪。
我们经常面临的一个困境是:没时间了!“没时间了”,是“时间恐慌症”患者脑子里唯一反复闪现的一句话。因为所有的任务都有一个最后期限。而且,因为时间的不可逆性和永远向前,这个最后期限会给人造成巨大的压力。
巨大的压力,极度的恐慌,使“患者”身上综合了一切矛盾:他们既勤奋又懒惰,既聪明又愚蠢,既勇敢有懦弱,既满怀希望又分分秒秒面临绝望,既充满自信又随时随地体会自卑......
自评:
这一段话真是写进了我的心里,最近自己就是这个状态,觉得时间怎么都不够用,每天安排满满,掐着秒表一个一个完成todolist上的事项,完不成就倍感压力,非要熬到晚上甚至半夜,否则就是无穷的焦虑。
看起来很勤奋,但是很少考虑效率和方法这些事。也陷入了绝望、自卑、怀疑、自信的恶心循环里,前一秒还自信满满,后一秒就因为一些小事而自卑到极点,倍感折磨。
看了这段话我深知,不能再用这种表面上的勤奋掩盖自己的迷茫和焦虑了。而生活中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容,他们优雅,他们善于化解各种压力,安静地去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并总能有所成就。他们甚至可以达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自评:
真的很羡慕这些人,也很想成为这类人。但是心里有另一个声音在说,这肯定是有钱人,有钱人才有资格从容优雅,不在乎外人的眼光。可是,这种状态真的只是有钱人的标配吗?是不是可以通过练习,提高自己处理多重任务的效率,不慌有余地做好每件事,从而做到从容呢。真相是: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就是你的敌人。
自评:
这句话真是醍醐灌顶,难怪有人会说这本书重塑了他的时间观。是的.,焦虑的缘起就是积累不够,底子薄,越想快弱点暴露的越多,就越是完不成,压力山大,最后造成焦虑。
好比最开始写公众号,前一周真是绞尽脑汁把肚子里的东西都用上了,积累的词汇、句子甚至平时摘录的金句都用光了。再往后写感觉被榨干,没有灵感,没有念头,无从写起。只能主动去找各种文档、视频资料学习,记录,再提炼知识点,用在新的创作中。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慢慢地写了1个多月,通过主动输入再到主动输出,一切正在慢慢往好的轨道上前进。
想起了蔡康永说的一段话: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是哦,傻傻的坚持看起来愚蠢,但是在这个什么都求快的时代,也许慢下来,先想后做,才是真正的快呢!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04-23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06-19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09-30
《暗时间》读书笔记04-02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04-05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04-03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范文04-06
《时间简史》的读书笔记范文04-12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15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