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3-07-21 11:54:41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荐】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荐】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

  今年,我担任四年级品社课,在工作中我爱岗敬业,努力奋斗,是勤恳的一年也是收获最大的一年。工作中我始终以认真、严谨的的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一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了,现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来结束本期的教育工作

  一、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业务,认真备课、准备学案,积极参加课程培训。另外还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读了一些教育专家的理论著作。从中吸收营养、这就使我在短期内有较明显的提高。

  我一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以身作则,团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信做人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一直致力于教会同学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

  二、作为任课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以一颗平常的心态诚恳的对待工作

  在工作态度上,能够忠于职守,踏踏实实工作,从不计较人个得失,一切服从领导安排,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学校做贡献。

  总之,在一学期来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本人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和提高,但是也有不足和困惑,在很多方面本人做的还不够好。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更讲究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2

  这一学期,本人承担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我主要实施的措施有: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

  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我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1、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3、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4、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

  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5、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6、个案分析。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这个学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的印象,对社会常识、科技知识方面的知识有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对一些社会问题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要求学生上课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社会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教师从来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围绕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大大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社会这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

  二、用品德与社会的视眼来给学生做拓展训练,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使课本上的知识得到有效的补充。

  平时上课的时候明确要求学生当堂作好课堂笔记,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划记好,加深印象。

  三、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家大事精心准备课外阅读资料,并开展相应的活动。

  通过阅读与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曾经的灾难与屈辱,让学生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与现实资料直接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如针对于《不能忘记的历史》与学生一起搜集“回看历史振我中华”的演讲资料,举办演讲比赛;在汶川大地震时期,与学生一起收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来阅读,并抒发自己的感想。学生从民族的大灾难中学会了珍惜生命,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力量!社会知识只有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才具有更深的感染力,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如还可以设计更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对于个别学习兴趣缺乏的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他逐渐对社会学科产生兴趣;另外学生对于社会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纵观得失,觉得社会学科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并着眼于更开放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图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更感兴趣,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3

  本学科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要求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标准,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学科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与社会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

  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在教学《社会生活中的民主》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在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又适当帮助学生归类,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规则有一个总体认识,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

  本学期,我担任了五年级五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下来,我和我的学生都收获不少。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和教学目标。

  本学科开设的目的我想应该是,让学生们明白,从他们出生就是一个社会人,社会即学校,学校即社会的道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一个具有爱心,责任心,以及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在这本教材中,融合和了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等很多百科的知识。比如,我们为什么叫"炎黄子孙"。讲了炎帝和黄帝的历史和功绩,使我和我的学生从中学到了很多。更因为我们了解了我们的"根"!

  在教学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了我们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造纸术的流程甚至是在当时卖纸的价钱。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节课。

  二、让品德课回归生活,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

  在课程中,我们还学到了抗日战争。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将近出生在21世纪,所以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并没有我们这代人了解的更加透彻和深刻。所以在给学生们讲清楚抗日战争的故事后,再结合电视剧《李小龙传奇》开展了讨论。讨论李小龙为什么要学武术,为什么要在战胜对手后大声的说出,"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这些话。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和孩子们一起展开了平等又而激烈的讨论。丛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了国家的强大,我们才能够跟好的过上幸福的生活!在这节课后同学们都被李小龙的这种爱国精神震撼了,都表示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争取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为孩子们将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打好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做人的原则等等。使他们将来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丛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真正的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析辨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动情用理,辨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断改进,以后一定会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5

  20xx学年度五年级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标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 本人承担了五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1、激活教学新观念。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5、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6、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一、成绩与经验。

  本学期,能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特点备好课,适时恰当运用电教媒体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灵活多样、注重双基的教学环节和课堂作业,培养学生能力,巩固所学知识;认真耐心细致地辅导学困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让他们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成绩。

  二、改进与展望。

  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沿着教育改革的轨迹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工作。首先是认真搞好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活动,赋予《品德与社会》课堂新生命;其次是深入学生生活,走进小朋友,建立师生“零”距离之关系;最后是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加强学生作业评价,用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为学生的一切而努力,为教育的发展而奋斗。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学期我承担了三年级三班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上课时我能够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才能 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能够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平。

  当然,教学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2、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3、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在今后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我要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4、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6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2人,大部分学生头脑聪明灵活,求知欲强,好问个为什么,模仿性强,对品德与社会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品德与社会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对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

  2、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3、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在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又适当帮助学生归类,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规则有一个总体认识,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不耍赖皮。

  4、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教学中,有时候没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个别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实践习惯。

  4、学生学习情况两极分化严重,有少数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

  1、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

  2、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式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具,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7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一、班级基本情况

  五二班的学生基本懂礼貌,知道善恶美丑。但是,现在处于青春期萌芽,对有些事情懵懵懂懂,需要老师的引导。比如发生矛盾时,如何处理与父母、同学的关系;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

  二、主要成绩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

  (一)学生逐渐养成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二)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提升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三、具体做法

  (一)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二)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三)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教研组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五)学习龙华新区提倡的文明礼仪三字歌,并举行朗诵比赛。

  (六)要求学生上课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社会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我从来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围绕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大大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社会这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

  四、存在问题

  (一)教育渠道上,重课堂,轻课外

  目前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是辅课,每周只有一两节课,只是在课堂内从事教学,对课堂外学生的表现没有关注和监督。但学生的思想品德更多的是从课堂以外的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课堂以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才是真正的课堂。

  (二)教学形式上,重说教,轻体验

  思想品德课所采用的方法是老师讲解为主,学生互动太少。老师讲的很多,能不能说到小孩子的心里,每个人听了之后的感受是什么,能不能和日常经历的事情产生共鸣,能不能适合现实的需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就不一定。有些课讲的比较生硬,学生不但不会接受,还会引起反感。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没有主动的内心体验过程。

  五、改进措施

  (一)新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二)重视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三)教师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五)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

  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六)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家大事精心准备课外阅读资料,并开展相应的活动

  通过阅读与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曾经的灾难与屈辱,让学生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与现实资料直接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社会知识只有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才具有更深的感染力,更深刻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如还可以设计更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对于个别学习兴趣缺乏的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他逐渐对社会学科产生兴趣;另外学生对于社会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下学期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8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开始逐步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学科,多年来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想搞好品德教学,首先教师要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新的教学理念更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去贯彻。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情绪,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

  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我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得出“悟理、激情、导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特殊规律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1、悟理。

  悟理即领悟真理,要求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并内化为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明确观点,初步能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从教学实践正反两方面看来,需要注意四点:

  第一,要有教育性。教育本文来源:性即思想性,这是本门学科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增强教育效果。

  第二,要有科学性。趣味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否则为趣味而趣味,投学生不健康的所好是一种低级庸俗的表现。

  第三,要有针对性。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论是设疑、解疑,还是引用材料都应从学生思想实际,知识经验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若脱离学生的实际,不仅无助于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也难以开拓学生思维,师生双边活动难以进行。教学上“启而不发”,教师唱独角戏,往往是由此而产生的'。

  第四,要有趣味性。要有趣味性。教学中的趣味性,既是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要求,也是“愉快教学”的手段和目标的需要。因此,教师的设疑和语言表达以及引用教材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的趣味性,既是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要求,也是“愉快教学”的手段和目标的需要。因此,教师的设疑和语言表达以及引用教材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达此教育目标,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若个干问题逐层推进。即把矛盾作为一根红线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形成激疑——求疑——解疑的过程。悟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抓好了有利于为导行奠定扎实的基础。

  2、激情。

  激情指的是激发情感。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孔夫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心情振奋,心扉敞开,内驱力启动,学习动机必然易于确立。同时,少年儿童具有好奇心,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特点。用“愉快教育”手段撞击童心,必然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学伊始,应精心设计,创设童心情境,展开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情境因人、因教材特点而异,形式多种多样。小品、讲故事、直观演示、教师有声有色的讲述、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电教手段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形式。是学生萌发学习兴趣,内驱力启动的必备前提和基础。

  3、导行。

  导行就是在悟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道德行为。这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愉快教育”不仅要求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从乐学中求发展,而且通过学生自己勤学获得真理,享受成功的欢乐。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课后检查,深化导行。根据每堂课讲授的道德观点。提高相应的行为要求。经过一两周,在一堂品德与社会课讲新内容之前的几分钟组织汇报,做对的给予肯定,不足之处再提出要求,教师适当做好记录,作为评定成绩的一项依据。

  第二,运用观点,辨析是非。品德与社会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理或观念。在悟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现实思想、行为或社会生活中“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议论,运用刚学过的道德观点来进行辨析,分清是非、美丑、善恶。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要那样做。以此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第三,客观评价,巩固成果。学业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和课后检查督促上,而且还应体现在考核评价上。

  要完成学生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我认为不能只依靠《品德与社会》课,更不能只依靠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所有教师的任务,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师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在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指导的地位,学生在校学习,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主要是向教师学习,所以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教师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9

  本学年本人承担了六年级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质。小学语文课件,小学语文试卷,小学数学试卷,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另外,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本学年,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实验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0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一学期来,我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创新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一、让品德与社会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在教学《社会生活中的民主》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在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又适当帮助学生归类,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规则有一个总体认识,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

  二、明确课程标准,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学科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尝尝苦滋味)、双赢观(我们的国粹)、依存观(我们的地球村)、分享观(拥有好心情)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校本教材《生活中的快乐》和《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1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为了更好地搞好《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五年级共有学生10名,参加考试的10名,总分830分,均分83分,最高95分,最低63分,及格率100%

  二、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激情上来,让学生通过调查,交流,查资料等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规律、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四、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存在问题及原因:由于是新教学,所以在教学中也没什么经验可参考。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断改进,以后一定会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五、一学期来,通过讲解、交流、调查、看课件等多种形式,学生认识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了与人交往,了解了许多明星成长的经历。了解了很多历史名人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认识了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达到了预期目标。

  六、改进措施,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的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以后,我会注意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的。情绪不断高涨。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2

  本学期任教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所教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级体。但是还存在着所有独生子女共同的特点—自私,无论做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对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以了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生。大部分学生聪明活泼,积极进取,通过学习生活的锻炼,他们已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了班级的力量,各个班的成绩有所提高,相差也不大。

  通过课堂活动,大多数学生对品德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品德素养得到相当的提升,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是非辨别能力,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及生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成绩,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具体措施

  (一)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掌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协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上课时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身的世界动身,用自身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身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身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在教育教学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做一个维护环境的好小朋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沛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身边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四)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只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五)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才干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沛的理论指导,才干防止以往满堂灌的错误。(六)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身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七)能够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十)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十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十二)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十三)作好与家长的沟通。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一起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示,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十四)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注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身边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总之,本学期我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努力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通过这一学期的工作,班上46名学生,不论是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学习能力上,或者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继往,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3

  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本人承担了五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

  1、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如:《我们的民主生活》,就是通过几个相关专题、活动得合作体验,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实验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的摸索,我和学生虽有了收获,同时也看到了自己教师这门新课程时,缺乏深度性、灵活性。要想教好这门课程,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4

  本学期来,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杜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实践,在白然生活中观察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目标达成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行为与习惯目标:

  (1)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特别关注水资源的利用问题,确定本学期的环保主题:节水,爱水、节水,创建节水班级,节水校园;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结合班级节水这一环保主题,办一期节水小报,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5

  本学期来,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杜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实践,在白然生活中观察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目标达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学习了利用规则调整关系。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3、初步了解了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了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4、了解了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了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珍爱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贡仟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质。

  6、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了解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9、学会了看交通图;学会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发现交通中的问题并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

  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荐】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工作总结07-15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5-16

社会品德教学工作总结07-14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2-09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总结02-21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5-08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04-28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07-04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01-30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03-3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荐】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荐】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

  今年,我担任四年级品社课,在工作中我爱岗敬业,努力奋斗,是勤恳的一年也是收获最大的一年。工作中我始终以认真、严谨的的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一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了,现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来结束本期的教育工作

  一、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业务,认真备课、准备学案,积极参加课程培训。另外还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读了一些教育专家的理论著作。从中吸收营养、这就使我在短期内有较明显的提高。

  我一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以身作则,团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信做人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一直致力于教会同学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

  二、作为任课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以一颗平常的心态诚恳的对待工作

  在工作态度上,能够忠于职守,踏踏实实工作,从不计较人个得失,一切服从领导安排,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学校做贡献。

  总之,在一学期来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本人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和提高,但是也有不足和困惑,在很多方面本人做的还不够好。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更讲究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2

  这一学期,本人承担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我主要实施的措施有: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

  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我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1、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3、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4、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

  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5、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6、个案分析。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这个学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的印象,对社会常识、科技知识方面的知识有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对一些社会问题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要求学生上课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社会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教师从来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围绕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大大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社会这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

  二、用品德与社会的视眼来给学生做拓展训练,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使课本上的知识得到有效的补充。

  平时上课的时候明确要求学生当堂作好课堂笔记,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划记好,加深印象。

  三、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家大事精心准备课外阅读资料,并开展相应的活动。

  通过阅读与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曾经的灾难与屈辱,让学生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与现实资料直接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如针对于《不能忘记的历史》与学生一起搜集“回看历史振我中华”的演讲资料,举办演讲比赛;在汶川大地震时期,与学生一起收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来阅读,并抒发自己的感想。学生从民族的大灾难中学会了珍惜生命,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力量!社会知识只有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才具有更深的感染力,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如还可以设计更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对于个别学习兴趣缺乏的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他逐渐对社会学科产生兴趣;另外学生对于社会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纵观得失,觉得社会学科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并着眼于更开放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图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更感兴趣,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3

  本学科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要求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标准,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学科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与社会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

  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在教学《社会生活中的民主》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在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又适当帮助学生归类,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规则有一个总体认识,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

  本学期,我担任了五年级五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下来,我和我的学生都收获不少。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和教学目标。

  本学科开设的目的我想应该是,让学生们明白,从他们出生就是一个社会人,社会即学校,学校即社会的道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一个具有爱心,责任心,以及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在这本教材中,融合和了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等很多百科的知识。比如,我们为什么叫"炎黄子孙"。讲了炎帝和黄帝的历史和功绩,使我和我的学生从中学到了很多。更因为我们了解了我们的"根"!

  在教学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了我们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造纸术的流程甚至是在当时卖纸的价钱。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节课。

  二、让品德课回归生活,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

  在课程中,我们还学到了抗日战争。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将近出生在21世纪,所以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并没有我们这代人了解的更加透彻和深刻。所以在给学生们讲清楚抗日战争的故事后,再结合电视剧《李小龙传奇》开展了讨论。讨论李小龙为什么要学武术,为什么要在战胜对手后大声的说出,"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这些话。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和孩子们一起展开了平等又而激烈的讨论。丛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了国家的强大,我们才能够跟好的过上幸福的生活!在这节课后同学们都被李小龙的这种爱国精神震撼了,都表示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争取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为孩子们将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打好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做人的原则等等。使他们将来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丛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真正的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析辨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动情用理,辨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断改进,以后一定会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5

  20xx学年度五年级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标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 本人承担了五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1、激活教学新观念。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5、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6、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一、成绩与经验。

  本学期,能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特点备好课,适时恰当运用电教媒体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灵活多样、注重双基的教学环节和课堂作业,培养学生能力,巩固所学知识;认真耐心细致地辅导学困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让他们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成绩。

  二、改进与展望。

  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沿着教育改革的轨迹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工作。首先是认真搞好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活动,赋予《品德与社会》课堂新生命;其次是深入学生生活,走进小朋友,建立师生“零”距离之关系;最后是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加强学生作业评价,用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为学生的一切而努力,为教育的发展而奋斗。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学期我承担了三年级三班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上课时我能够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才能 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能够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平。

  当然,教学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2、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3、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在今后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我要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4、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6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2人,大部分学生头脑聪明灵活,求知欲强,好问个为什么,模仿性强,对品德与社会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品德与社会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对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

  2、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3、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在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又适当帮助学生归类,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规则有一个总体认识,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不耍赖皮。

  4、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教学中,有时候没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个别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实践习惯。

  4、学生学习情况两极分化严重,有少数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

  1、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

  2、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式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具,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7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一、班级基本情况

  五二班的学生基本懂礼貌,知道善恶美丑。但是,现在处于青春期萌芽,对有些事情懵懵懂懂,需要老师的引导。比如发生矛盾时,如何处理与父母、同学的关系;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

  二、主要成绩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

  (一)学生逐渐养成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二)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提升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三、具体做法

  (一)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二)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三)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教研组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五)学习龙华新区提倡的文明礼仪三字歌,并举行朗诵比赛。

  (六)要求学生上课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社会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我从来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围绕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大大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社会这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

  四、存在问题

  (一)教育渠道上,重课堂,轻课外

  目前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是辅课,每周只有一两节课,只是在课堂内从事教学,对课堂外学生的表现没有关注和监督。但学生的思想品德更多的是从课堂以外的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课堂以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才是真正的课堂。

  (二)教学形式上,重说教,轻体验

  思想品德课所采用的方法是老师讲解为主,学生互动太少。老师讲的很多,能不能说到小孩子的心里,每个人听了之后的感受是什么,能不能和日常经历的事情产生共鸣,能不能适合现实的需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就不一定。有些课讲的比较生硬,学生不但不会接受,还会引起反感。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没有主动的内心体验过程。

  五、改进措施

  (一)新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二)重视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三)教师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五)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

  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六)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家大事精心准备课外阅读资料,并开展相应的活动

  通过阅读与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曾经的灾难与屈辱,让学生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与现实资料直接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社会知识只有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才具有更深的感染力,更深刻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如还可以设计更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对于个别学习兴趣缺乏的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他逐渐对社会学科产生兴趣;另外学生对于社会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下学期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8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开始逐步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学科,多年来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想搞好品德教学,首先教师要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新的教学理念更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去贯彻。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情绪,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

  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我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得出“悟理、激情、导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特殊规律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1、悟理。

  悟理即领悟真理,要求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并内化为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明确观点,初步能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从教学实践正反两方面看来,需要注意四点:

  第一,要有教育性。教育本文来源:性即思想性,这是本门学科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增强教育效果。

  第二,要有科学性。趣味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否则为趣味而趣味,投学生不健康的所好是一种低级庸俗的表现。

  第三,要有针对性。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论是设疑、解疑,还是引用材料都应从学生思想实际,知识经验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若脱离学生的实际,不仅无助于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也难以开拓学生思维,师生双边活动难以进行。教学上“启而不发”,教师唱独角戏,往往是由此而产生的'。

  第四,要有趣味性。要有趣味性。教学中的趣味性,既是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要求,也是“愉快教学”的手段和目标的需要。因此,教师的设疑和语言表达以及引用教材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的趣味性,既是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要求,也是“愉快教学”的手段和目标的需要。因此,教师的设疑和语言表达以及引用教材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达此教育目标,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若个干问题逐层推进。即把矛盾作为一根红线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形成激疑——求疑——解疑的过程。悟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抓好了有利于为导行奠定扎实的基础。

  2、激情。

  激情指的是激发情感。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孔夫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心情振奋,心扉敞开,内驱力启动,学习动机必然易于确立。同时,少年儿童具有好奇心,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特点。用“愉快教育”手段撞击童心,必然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学伊始,应精心设计,创设童心情境,展开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情境因人、因教材特点而异,形式多种多样。小品、讲故事、直观演示、教师有声有色的讲述、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电教手段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形式。是学生萌发学习兴趣,内驱力启动的必备前提和基础。

  3、导行。

  导行就是在悟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道德行为。这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愉快教育”不仅要求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从乐学中求发展,而且通过学生自己勤学获得真理,享受成功的欢乐。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课后检查,深化导行。根据每堂课讲授的道德观点。提高相应的行为要求。经过一两周,在一堂品德与社会课讲新内容之前的几分钟组织汇报,做对的给予肯定,不足之处再提出要求,教师适当做好记录,作为评定成绩的一项依据。

  第二,运用观点,辨析是非。品德与社会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理或观念。在悟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现实思想、行为或社会生活中“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议论,运用刚学过的道德观点来进行辨析,分清是非、美丑、善恶。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要那样做。以此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第三,客观评价,巩固成果。学业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和课后检查督促上,而且还应体现在考核评价上。

  要完成学生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我认为不能只依靠《品德与社会》课,更不能只依靠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所有教师的任务,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师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在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指导的地位,学生在校学习,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主要是向教师学习,所以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教师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9

  本学年本人承担了六年级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质。小学语文课件,小学语文试卷,小学数学试卷,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另外,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本学年,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实验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0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一学期来,我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创新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一、让品德与社会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在教学《社会生活中的民主》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在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又适当帮助学生归类,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规则有一个总体认识,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

  二、明确课程标准,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学科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尝尝苦滋味)、双赢观(我们的国粹)、依存观(我们的地球村)、分享观(拥有好心情)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校本教材《生活中的快乐》和《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1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为了更好地搞好《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五年级共有学生10名,参加考试的10名,总分830分,均分83分,最高95分,最低63分,及格率100%

  二、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激情上来,让学生通过调查,交流,查资料等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规律、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四、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存在问题及原因:由于是新教学,所以在教学中也没什么经验可参考。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断改进,以后一定会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五、一学期来,通过讲解、交流、调查、看课件等多种形式,学生认识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了与人交往,了解了许多明星成长的经历。了解了很多历史名人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认识了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达到了预期目标。

  六、改进措施,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的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以后,我会注意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的。情绪不断高涨。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2

  本学期任教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所教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级体。但是还存在着所有独生子女共同的特点—自私,无论做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对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以了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生。大部分学生聪明活泼,积极进取,通过学习生活的锻炼,他们已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了班级的力量,各个班的成绩有所提高,相差也不大。

  通过课堂活动,大多数学生对品德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品德素养得到相当的提升,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是非辨别能力,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及生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成绩,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具体措施

  (一)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掌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协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上课时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身的世界动身,用自身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身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身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在教育教学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做一个维护环境的好小朋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沛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身边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四)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只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五)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才干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沛的理论指导,才干防止以往满堂灌的错误。(六)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身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七)能够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十)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十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十二)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十三)作好与家长的沟通。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一起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示,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十四)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注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身边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总之,本学期我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努力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通过这一学期的工作,班上46名学生,不论是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学习能力上,或者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继往,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3

  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本人承担了五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

  1、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如:《我们的民主生活》,就是通过几个相关专题、活动得合作体验,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实验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的摸索,我和学生虽有了收获,同时也看到了自己教师这门新课程时,缺乏深度性、灵活性。要想教好这门课程,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4

  本学期来,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杜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实践,在白然生活中观察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目标达成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行为与习惯目标:

  (1)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特别关注水资源的利用问题,确定本学期的环保主题:节水,爱水、节水,创建节水班级,节水校园;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结合班级节水这一环保主题,办一期节水小报,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5

  本学期来,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杜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实践,在白然生活中观察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目标达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学习了利用规则调整关系。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3、初步了解了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了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4、了解了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了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珍爱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贡仟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质。

  6、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了解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9、学会了看交通图;学会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发现交通中的问题并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

  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