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广播稿

时间:2022-04-29 10:03:10 广播稿 我要投稿

心理广播稿

  在广播站锻炼的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广播前一般都会提前准备好广播稿,广播稿写得优秀才会有更好的节目效果,那要怎么写好广播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广播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广播稿

心理广播稿1

  高中的半期考已经结束了,考后特别要注意心理调适,尤其不要因为考得不理想而灰心失望、焦虑失常。心理咨询师建议,同学们不妨在成绩出来前,稍微地放松一下。放松的方式有:可以出去小树林中散散步,可以与同学聚会聊聊天,可以听一些你喜欢的音乐、可以读一些你喜欢的书,还可以与老师或者父母谈谈心,这些都是有利于“积极休息”的方式去放松身心。让愉快、轻松的氛围冲淡烦恼,使身心得到放松。

  同学们,在你们适当的放松之后,接下来就要调整好你的学习心态,以便使自己能够有好的状态进行学习,那么怎样调整好心态呢?

  一是使自己有好的心态:。以成功者过去的经验看,对于同一档次的同学来说,谁能保持好的心态,谁就能考出好成绩。那么什么是好心态呢?那就是——平常心。在平时学习中以平常心对待,不急不躁,平平静静地学习。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二是不要沉迷幻想。在学习中不要老是有很多的想法,诸如:我学习成绩不能进步怎么办,将来怎么参加高考,怎么能考好等等,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样在担心中学习,就如带着锁链跳舞。集中精力学习,相信,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

  三是在紧凑的学习当中,坚持每天散步或适当的轻微运动,尽量少一些过于剧烈的运动。如足球、篮球等都属于剧烈运动。因为剧烈的运动,会使你很长时间才能平静下来,同时,剧烈运动容易使身体疲劳,从而影响了学习。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心理广播稿2

  同学们:

  大家好!

  又是一年一度的五月,大三又陷入了对将来工作无法预料的茫然之中。这期广播稿院心协为大三献上了一份大餐——《大三在校学生该如何面对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先是个心理问题,其次才是能力问题。近几年来,在高年级大学生出现一种极为普遍的心理现象:进入大三后,同学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谈论毕业后的选择。是考研、出国还是找工作?除极少数同学目标明确外,大多数同学对毕业选择感到茫然。奇怪的是,同学们开始渐渐逃避谈论这些话题,就像逃避瘟疫一样。每当有人不经谈起这个话题,或不由自主想到毕业后的去留,心里就会出现紧张、焦虑、忧郁、恐惧。我们把这种心理成为“就业恐惧”。经认真调查和深入沟通,就业压力分别来自于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

  一、心态: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很多学校的就业部门、老师、大四学生或多或少都在谈论这些影响,再加上网络上、报纸上等等到处都是这些新闻,让很多学弟学妹们也都有一种就业“寒冬”来临的感觉,所以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感到特别担忧。

  二、对自身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很多大三的学生朋友对自身的认识还是非常不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想做什么?不知道自己以后愿意从事什么职业;以后自己凭什么核心能力求职、发展等等?其实这些早就要搞清楚的,如果自己想去哪里都不知道,那肯定是哪里都去不了的。要抓紧时间先弄清楚自己啊。

  三、对专业的认识很模糊:这个问题其实不应该出现在这个阶段。这应该是大一的时候就要解决的事情,拖到现在都还没有解决。现在有很多这样的大三在校学生。其中有一个学生的案例是这样的。通信工程专业,自己不知道以后出去可以做什么工作,他的爸爸可以将他弄到一个移动公司上班,但他又不清楚移动公司要干啥。大家请注意,他对于自己的专业根本就不懂,完全不知道他的专业培养的是什么人才。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啊,大三了,就要毕业了,还不知道学这个专业是能做什么。怎么办?那就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老师、朋友、同学、网络进行调查,写一份关于通信工程专业的调查报告。尽快搞明白自己毕业后可以做什么?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当然,这只是就业路上的一步而己。

  四、缺少执行力:很多大三的学生通过很多的渠道知道现在的压力,知道自己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锻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还满怀信心的做了很多计划。仅仅是计划,很少人能够排除万难贯彻下去,真正按计划执行并适时调整。所以,我们建议这些同学多与身边的朋友交流,大家互相监督鼓励。提高执行力,不要老是空想。

  五、没自信、不坚持: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特质,现在很多大三的学生都愿意到社会上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或是兼职,但是这样的机会也不是人人都能把握的。所以很多人遇到一些失败后,选择放弃。从而就一直没有与社会有太多的接触,没有太多经验,也为以后的求职设了一些障碍。

  当然也有很多的对自己充满自信,坚持不懈的人,他们经常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事务,让自己积累人脉、经验等等,在毕业求职时增添一些砝码。参与社会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活动,一定要好好利用。很多学生就是利用这样的机会解决工作问题的。在这个时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或是阻碍,但是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有好的结果。

  六、不积极开拓视野、了解环境:经常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针对学长的校园招聘会,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看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企业或是自己感兴趣的岗位的招聘情况,对比一下自身的差距,可能的话还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与招聘官员聊一聊,掌握一些一线信息,让自己接下来的努力是有方向的。

  七、当然还有一些要提前准备考研的';或是有一些是要出国求学的,这些又另当别论了,不管时事如何变化,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办,所以,不要怨天尤人,努力做好现在的自己是最重要的。加油!因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和总结了一些方法送给大家。

  大学生要转变毕业观念,调适毕业心态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存在着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其他群体要低,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毕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特别是挫折心理,对大学生毕业影响最大。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要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加强自我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培养,以平常心面对毕业形势,冷静地做出选择;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保持良好心境;要排除诸如不满、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毕业"一锤定终生"的陈旧毕业观念,建立新型的毕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毕业观。

  应届毕业生面对毕业形势,回避的应对方式虽然可以缓和焦虑程度,但作为一种消极的方式因为没有真正解决毕业问题,长此以往是要付出较大代价的,焦虑源并不会因此自动消失,反而会对本人纠缠不休,不定期还会出现,所以必须随时戒备。如果我们一味地自怨自悔,只能继续滋生失望的心理,戕杀自信心;如果我们反复玩味挫折,咀嚼挫折带来的痛苦,只能使自己更加心灰意冷,举步不前。面对全新的社会环境和严峻的毕业形势,心理挫折不可避免,但因噎废食,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徘徊在失败的阴影中的做法不可取。 大学生要进行心理调适,克服焦虑心理,关键是要转变毕业的思想观念。应届毕业生要打破传统的事事求稳、事事求顺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的观念。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竞争就要伴随自己一生。应届毕业生求职过程就是竞争过程,即使你得到了比较理想的职业,如果缺乏竞争意识,不再继续努力,也会失去这个工作。有竞争就会有风险,确立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焦虑心理就会得到缓解。面对毕业焦虑,进行理性思考是基础,根据情况的变化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是关键。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走出毕业后可能遇到的心理困境,每个毕业生应该提前做好几方面的准备:

  1、认真对待角色转变。从走出校园的那一刻起,你就不再是一个“孩子”了,所以你不能再像孩子那样任性、为所欲为,戒掉对他人的依赖性吧。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你要从心理上尽快成熟起来,学会独立思考,并且尽可能在经济上独立起来。

  2、准确为自己定位。认清自己是一件困难的事,但你必须努力去做。因为只有了解自己后,你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以一种理性的态度为自己规划未来——这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3、做好吃苦的准备。不管你之前的路走得多么一帆风顺,这一刻起,请你做好吃苦的准备,因为生活的路,总是以曲折的姿势向前延伸的。每个人在前行的路上,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一点你不用怀疑,你能做的,就是从信念上战胜自己,然后迎难而上。

  4、不要指望一步登天。欲速则不达,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个成功都是一个一个脚步走过来的,所以,初入社会的你,请放弃那些一步登天的幻想。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5、告诉自己:永不放弃。涉世之初,你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包括工作能力的提升、人际关系的改善等等;你要面对的东西也很多,包括生活的压力、职场的竞争等等。不管怎样,请你学会告诉自己,永不放弃。因为,再坚持一下,希望就会在下一个拐角出现。

心理广播稿3

  主题:说说心理健康的知识

  甲:大家好,又和大家见面了。心理健康和我们联系精密,现在一起了解一下吧!

  丙: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因此也使我们的身心存在了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谈谈有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请听《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乙: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甲:(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乙:(2)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反应,当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丙:(3)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甲:(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乙:(5)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丙:(6)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甲:请同学们在听了之后结合上面的标准进行自我测试,不好的方面我们要努力改正,好的方面我们要坚持!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情!

  乙: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衷心地祝愿:“金色童年”红领巾广播站能成为你的良师益友,愿它能带走你所有的烦恼,为你带去无尽的欢乐;愿它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伴随你度过金色的童年。为了使它办得更好,也真诚地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表示衷心的感谢。红领巾广播站——我们大家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它吧!接着说说我们必备的小学生守则。

  一、 会唱国歌、队歌,升国旗时肃立,敬队礼规范。

  二、会用礼貌用语,尊敬师长懂礼貌,友爱同学,不欺负弱小。

  三、遵守学校纪律,按时到校,不无故缺席,有事请假。

  四、热爱科学,认真学习,开动脑筋,主动寻找答案。

  五、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认真做好预复习。

  六、诚实勇敢,不说谎话,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

  七、坚持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热爱劳动,服装整洁。

  八、遵守活动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给老弱病残让座。

  九、节约用水,爱惜粮食,爱护花木,保护环境,热心公益活动。

  十、合理使用零花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

  丙:本期播音员感谢大家的收听,同学们,下次再见!

心理广播稿4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早会课广播我们要讲的是心理健康话题。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单纯地追求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不仅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而且会诱发多种疾病。现代社会由于运转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局面的不断加剧,人们的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特别是对处于人生特殊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生理的、认识的、情感的、社会的多方面的现实问题,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压力,因而必然承担剧烈的心理冲突。大量事实证明,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良好学习成绩的取得,而且还能使小学生正确地面临困难和挫折,对各种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那么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自尊自爱。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他们能通过自己与先进人物及周围人物的对比来认识自己、解剖自己;他们不但能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还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与性格,并据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因而他们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他们既不好高鹜远,狂亡自大、目空一切,也不亡自菲薄、自轻自贱、忧郁颓废,人际交往中他们既自尊自爱,又尊重他人。

  二、能正视现实,勇于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的人能和客观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能正视困难与挫折,勇于面对现实,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而不逃避,推卸责任;他们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迷于虚无缥缈的幻想,思想和行动总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为社会所接纳;他们凭理智办事,能听从一切合理的建议与意见。

  三、乐于交往,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少年,总是喜欢与人交往,以寻找知音,建立友情,保持合谐的人际关系。交往中,他以尊敬的、信任的、谦让的、诚恳的态度待人,*结友爱、助人为乐,而不是自私自利、猜疑、孤敖。他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参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学习。

  四、情绪稳定,性格开朗。

  人的情绪与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相联系,但人的需要总有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这就要求人们善于排除心理障碍,能够控制、稳定自己的情绪。要养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性格开朗,目光远大,心境愉快,才能胜不骄,败不馁。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人则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情绪起伏波动,喜怒无常。希望同学们能按上述四个标准对照检验自己,要求自己,以愉悦的心境,饱满的情绪,自尊自爱,善待自己,诚恳、谦让,团结互助,面对困难提高忍耐、受挫力,坚定信念,百折不回,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昂扬的斗志面对生活的挑战。

心理广播稿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又到了我们红领巾广播站播出的时间了,很高兴与再次您相会。今天的红领巾广播站将给喜爱我们的听众,带来一份惊喜!是的,今天,我们送给大家两则小故事,通过这两则故事传递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希望同学们能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第一则故事:“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

  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解读: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第二则故事:“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篱笆。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篱笆的洞,这些篱笆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解读: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我(或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心理广播稿6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面临着生理上、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同学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很多同学幻想着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受人尊重的人。而实际上很多同学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和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面向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智商较弱的学生开办的职业先修中学才刚刚起步。对智商较弱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研究尚未成熟,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推广性。

  2、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同学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很多同学天天买零食吃,礼尚往来,互相攀比的风气非常严重。但在这些同学中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轻视劳动,平时的值日生工作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相当普遍。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就心理知识传授而言,主要实质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适当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这种课上传授的不是心理科学的系统知识体系,而是将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更自觉的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

  3、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同学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师姐上,同时也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特点。愿意与知心朋友谈心,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这些同学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其实,这些同学和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但只会抱怨父母师长不理解自己。

  4、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年龄的增大,成人意识的产生,同学们心理日趋成熟,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个别同学还会发生顶撞师长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识十分强烈,但同时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在经济上生活上都有依赖性。有的同学真正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

  5、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中学生充满热情和激情,但情感又容易受外界影响发生冲动和波动。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难及时用理智加以控制。

  课堂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科德育作用,课堂教学教育中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社会、语文、科学等课,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突出其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这是我校在近年来及今后德育工作和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开拓发展方向。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提倡全员德育的切入口。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结合新课改标准,学科渗透德育,应该作为德育工作实效性体现的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全员德育的理念,在全体教师的培训学习会上积极提倡和灌输这一理念,同时经常性向全体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培训等讲座。促进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稳步发展。

  6、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大多同学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但由于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的'坚持己见,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说面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立还不强。

  7、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同学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对各种信息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还不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狭隘,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同学们的心灵,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8、成材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大部分同学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但在学习过程中,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也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正确认识这些矛盾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同学自我认识和改进,也有利于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心理广播稿7

  期中考试过后,不少同学只是看看考卷分数就了事,也不分析自己考试情况。看到分数高,成绩好,有的心里美滋滋的,很满足;有的沾沾自喜,心花恕放;有的则趾高气扬,非常得意。孰不知,一个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分数再高,成绩再好,也只是一个小胜。我们还要走出很远,我们还要不断成长成熟,走向人生成功,取得大胜。

  我们的先贤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智者,智慧,才能也。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要对自己有一个真正的了解,才能不断前进,进步,所以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我们做到这一点。

  自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达到明的程度更不容易。我们的同学要了解自己,就要从一件件小事入手。比如,期中考试或者月考结束了,考的好与不好,胜与败都是平常事。就是考得好,分数高,也是小胜一桩,不要自鸣得意;考差了的同学也不是一无是处,同样有自己的长处与优势,无需悲观失望。考得好的.同学并不是十全十美,在分数高,成绩好的后面,取得小胜的同学还可以发现自己在学科方面的不足与弱点,还可以看到自己的短处与劣势。所以不要盲目骄傲与自满。

  新时代的中学生,仅仅知道自己姓什么名谁,读了几年书,学历如何,得了多少分,在班上排第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看到自己的短处与弱点,知道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与不足,与优秀同学的差距,特别是未来竞争中自己的地位如何。

  德,道德,德行之谓也。德是一种境界,德是一种追求;德也是一种力量,是一种震慑邪恶,净化环境,纯洁思维,吸纳知识的动力。德能使自己内功强劲,不断成长进步,走向成熟,取得人生的成功,无往而不胜。所以,大胜靠德。一个人的人生成功是与他的德行养成成正比的。一个学生要健康成长,必须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必须把自己的道德修养搞得扎扎实实。

  朱熹说:"义,天理之所宜"。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可有两种意思:一是从小处理解情谊,恩谊,人要有情有意,不能忘恩负义。二是从大处讲,是"正义",是"人之正路,是天理之所容"。要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扶危济困。而不能损人利已,巧取豪夺,伤天害理。

  德,是总说,是高度浓缩之点晴,是品行的精髓。细化起来,有行事的品德,做人的道德,社会的公德。各行各业也都有其道德规范,道德遵循,而这些职业道德,都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师有师德,医有医德,官有官德,商有商德,但万变不离其宗。

  大胜靠德,一定要以德润身。中国人民的优秀道德。一直传承至今,中华美德光芒四射。尤其在今天,人们更重视从小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高尚品德。青少年学生便要从小做起,多学习,多涵养,以优秀的文化,公认的美德去 润身,充实自己,健康茁壮地成长,稳稳立于不败之地。

心理广播稿8

  “关注心灵,关注健康。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心灵的声音。”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这里是由我校心理咨询室和校广播台联合推出的“知心姐姐”栏目。今天我们的栏目是想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心理健康的常识。有的同学不清楚什么是心理健康。其实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

  一般常态心理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

  轻度失调心理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进行自我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比如邢老师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心理功能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正常;适应良好;良好的自我意识。

  俊并且很聪明,但却是个驼子,这个缺点使他非常自卑。有一天,国王请了全国最好的雕刻家,刻了一座王子的雕像。刻出来的雕像没有驼背,背是其实说实话,当个小学生其实挺难的,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还要经历各种考试以及完成各类名目繁多的作业、练习等等。如果考得成绩好,那么日日的辛苦就算没有白费;如果考得不好,那情况恐怕就有点儿“惨”了:老师的批评,同学间的攀比,特别是家里父母亲的责难,就会一股脑儿地扑过来,让你躲都没处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保持心理健康呢?今天“知心姐姐”跟大家分享一条经验,那就是“增强自信,克服自卑”。

  自卑心理是指一个人严重缺乏自信时的心理,是自信心的大敌。自卑不是天生而来的,往往是因为自我评价不恰当而逐渐形成的,客观上讲是由于个人的某些缺陷或者屡遭失败而造成的。

  自卑心理有以下种种表现:

  1.遇到困难时,首先怀疑自己的能力。

  2.办起事来优柔寡断,总怕把事情办错而被人嘲笑。

  3.常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

  4.做事总爱后悔,总觉办得不如意。

  同学们,如果你有三种以上的表现,那你可能也存在自卑心理了。自卑不但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交友,还影响自己对自我的认识。那怎么克服自卑心理呢?这里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传说有一位王子,长得十分英直挺挺的。国王将此雕像矗立在王子的王宫前。当王子看到此雕像时,他心中产生了一种震撼。几个月之后,百姓们说:“王子的驼背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了。”当王子听到这些,他内心受到了鼓舞。终于有一天,奇迹出现了。当王子站立时,背直挺挺了,与雕像一样。

  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关注自己的内心,为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全心关注于你所期望的目标上,并时时加以留意,终有一天你将看到自己内心所期望的成果。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十根手指头也有长有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没有看到自己的优点,或者拿自己的缺点去跟别人的优点做比较,那就容易陷入自卑,这样对自己是不是很不公平呢?自卑使人意志消沉,长此下去,肯定会陷入生活的深谷,摔得惨烈,倒不如保持勇气一搏。生活中,树立目标,编制期望的蓝图,全心全意投入你的奋斗目标中,你将会获得自信与成功。

  由于时间的原因,今天就和大家谈到这儿,第一期的“邢老师信箱”栏目就要与大家说再见了!最后有一首歌送给大家,谢谢你们的收听,欢迎大家继这个续关注栏目,下周的同一时间再见!

心理广播稿9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定义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可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

  一、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的综合。中学生的年龄正处于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智力与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是中学生就学阶段的重要心理条件,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衡量中学生的智力和认知能力,关键在于看其能否正常发挥出效能。主要标准为: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对新问题,新事物有兴趣和探索精神,表现出能动性;智力各因素在活动中能够有机结合,积极协调,正常地发挥作用。

  二、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中学生情绪健康的内容主要有: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使自身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情绪反应适度,有适当的引发原因,反应强度与引发情境相符合;能有效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质,量,度,使其能在适当时间、场合恰如其分地表达,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度宣泄,不过分压抑。

  三、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意志是人们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主要表现为行动的知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即:在活动中有自觉目的,而不是缺乏主见或盲目决定,一意孤行;执行决定中能及时决断,并根据变化的外界环境随时调整决定;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实现既定的目标;同时能有效地控制,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使之符合实现目标的要求。

  四、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

  自我观念是人对自身环境以及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个人总是在与现实环境,与他人的相相关系中,在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自己的。只有树立正确的自我观点,才能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其一致的标准为: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能愉快地接受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现状和未来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和发展感;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个性的核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心理广播稿10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别我们而去,鼎鼎有名的大师们也都纷纷离席,步向天堂。我们割舍不了对他们的留恋,其实就是因为对他们美好的风范,高深的学问我们崇尚,折服,他们纯洁的爱国心和人格魅力在我们心中抹之不去。

  什么是人格,做人的品格之谓也。人格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大师们,世纪老人们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就是他们的人格,他们高贵,高尚,高深的人格。人格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我们学子求学,求学问,求学位,更要求人格这门高深学问,更要求人格这个最高学位。拿下这个最高学位是一辈子的事情。

  有一个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一位艺术大师讨教,这位大师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他问大师: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大师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大师的话意味深长,我们一时难以理解。但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会帮助我们逐步去理解这句话的深义;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便要做事,而要学做事,便先要学做人,做人是第一位的,人格对于人是最重要的。

  在北京大学,人们会告诉你一个季羡林大师的故事。季羡林是北大教授,著名国学大师,他的学术有名,他的人格更是高尚。

  在一个秋天,北京大学开学,从外地来的一个新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北大校园,感到累了,就在路边放下包休息。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路过,年轻学子拜托老人照看行李,自己去办理入学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年轻人轻松地办好手续回来,老人还站在一旁尽职尽责地为他看守行李,他谢过老人后就与老人分手了。几天之后,在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年轻人看到那天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人,正是端坐在主席台上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他先是惊讶不已,目瞪口呆,而后心灵受到震动,逢人便称颂季老的人格高尚。

  我们再领略一下世纪老人冰心先生的人格。作为大师的冰心,体弱多病,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进入暮年,更是疾病缠身,然而冰心老人顽强与病魔抗争,坚强地生活着,

  一年冬天,冰心老人又因病住院了。当时老人已接近人生的终点,但当记者到病房采访她,问老人,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时,老人简单而感人地回答: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就是这位老人,在她的一生中,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做稿纸,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向千千万万民众传递了爱的温暖。经历了八十年的岁月,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仍然未老。今天,冰心老人已在天国,但她离去之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拥有伟大人格的背影。

  其实,历史与传统离我们最近,逝去的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应该被我们努力地延续,延续。

心理广播稿11

  压力是生活的一个事实,但是它不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压力在生活中广泛存在,人类的身体生来就具有克服危机与短期压力的功能,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听说过的,对于“战斗还是逃跑”的反应。当某件事情让我们从身体上感到紧张,我们就会本能地释放出肾上腺素和其他由于紧张产生的化学物质。

  但是,长期的压力会破坏我们的免疫系统,而且会对我们体内的大多数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特别是肠、肺、肾上腺和心脏;会损害我们的血细胞,并且导致中风;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力和情绪;还会引发风湿性关节炎。

  所以在我们感到有压力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巧妙的减压方法,你可以有选择地实践一下。这些看起来简单容易的方法,好像根本不起作用。但是,在真正改变你的生理结构上是很有帮助的。它们还可以抵消由于压力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失为一些很好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针对那些一听见电话铃声就紧张的朋友。建议你每次看到电话,或者在你接电话之前,做两次深呼吸,要记住的`是呼吸必须充满肺的底部,不要仅仅只是抬高你的肩膀哦。

  第二种方法,要全神贯注地关注手边的工作,而且要避免自言自语。

  第三种方法,每隔两个小时停下来一次,花两分钟的时间看看窗外,而且什么都不想。

  第四种方法,每隔一个小时,闭上双眼,用手掌捂住它们呆一分钟。这是非常管用的休息方法。

  第五种方法,每隔一个小时,站起来舒展一下身体的每个关节。

  第六种方法,当你内心要做出“噢,天哪”的反应的时候,记住去把握住自己,并且改口说“噢,这很有意思!”这听起来很愚蠢,但确实有效!

  第七种方法,确保有一段午餐休息时间,哪怕只有10分钟,也最好走到户外放松一下。

  第八种方法,重新回味一段有趣或愉快的经历,或者看看快乐时期的照片。

  第九种方法,找一首自己特别喜欢的有趣的歌曲,比如一首歌中所唱的“经常看到生活中快乐的一面”,每隔几个小时就给自己唱一遍。

  这些只是你可以使用的上百万个减压方法中的一小部分——它们可以消除压力、增强活力,阻止压力对身体的侵害。这些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却十分有效,大家不妨试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心理广播稿12

亲爱的同学们:

  关注心灵,关爱健康,快乐成长,欢迎大家收听本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栏目。今天陶老师将要和大家谈谈学习动机的话题。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为什么而学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一般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愿望,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及兴趣,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等。根据不同的特点,学习动机也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外部动机:这是个体为了保持长者们(如老师、家长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是一种典型的外部动机。

  (2)内部动机:以求知作为目标本身,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获得能力。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或能力的实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

  学习的外部动机则是由外界的诱因所决定的,它往往较为短暂,被这种学习动机所推动的学习活动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习的内部动机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它较为持久,且使学习者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状态。

  是否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就越高?

  其实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此时学习效率最高;一旦超过了顶峰状态,动机程度过强时就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为动机水平过强,会造成人们内心过度焦虑和紧张的状态,以致干扰了正常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活动。

  同样无论是内部动机或者外部动机过低都会引起学习不良。

  同学们,你的学习动机属于哪种类型呢?你的动机水平是怎么样的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加油,你们都是时代的强者。

  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等绝顶我为峰!努力,发出你们心中的最强音。

  今天的心理广播到此结束,下次再见!

心理广播稿13

  研究表明,心理的健康程度能够影响身体的健康。并且人们的某种特性,如乐观主义或悲观主义也能够影响生命的长度和生活的质量。

  代表了一代人梦想的拿破仑,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渴望拥有的荣耀、权力,但他却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海伦·凯勒,美国残疾女青年,又聋、又瞎、又哑,可她却表示:生活是这么美好。你的快乐与否正是你的生活态度造成!

  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格外重要,积极的心理态度是健康的五大元素之一,人们往往更重视营养、锻炼或疾病,而忽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比参加运动、均衡营养或改变饮食习惯要困难得多。健康的生活态度确实能够提高免疫功能,并让你受益匪浅。

  生活态度是一种选择,由你决定如何度过每一个精彩的日子。那么试着让你的.生活多一点选择吧:

  第一,花时间做个计划。不要让你自己周旋在接踵而至、忙乱无序的事情中。

  第二,积极进取。不要总在后视镜里观望你的未来,而迟迟不去行动。

  第三,热情是生活的源泉。加倍你的热情,它是你登向成功阶梯必需的推动力,让你永远充满豪情。

  第四,迎接挑战。生活充满变化与挑战。沉着应对挑战的积极途径就是维持健康的精神态度。

  第五,心存感激。怀着一颗感激之心,你才能与天下同乐。

  第六,没有永远的失败。犯错误不是失败。原谅自己,勇敢地走出阴影,其他人也会和你一样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第七,用爱包围你自己。宽容和关爱的氛围是建立和维持积极的精神态度的关键。你绝不是孤立的。你会发现在困难无助的时候永远有众多的朋友和亲人给你以忠实支持。

  第八,享受生活。驻足片刻,嗅一嗅花的芳香会使你神清气爽、心情愉快。

心理广播稿14

  5·25心理健康日 20xx年5月25日,为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我爱我——给心理一片晴空"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活动先后得到十多所高校响应,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确定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是“我爱我”的谐音,对此,发起人的解释是: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20xx年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共同决定将5月25日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

  把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日子定在5月25日,是用心挑选的。首先,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长久以来,5月本身就被人们赋予了和年轻人一样的活力和激情。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首选的活动当然是5月。其次,鉴于大中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由此导致缺乏对自己心理问题的认识,所以,“心理健康日”活动就是要提醒大中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其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关爱别人,关爱社会。

  中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很模糊,甚至有误解,有些同学认为不到药物治疗的程度,就不是心理问题。其实不然,例如:刚刚步入中学的新生在面对新环境时容易产生适应不良和人际交往问题;中、高年级同学则以情感问题和自我成长问题为主;而毕业生主要是考试压力等问题。所以引导中学生形成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将每年5月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月,本届活动月主题为:“和谐心灵,健康成长”。期间,学校将围绕学生自我认知、社会交往、生涯发展等心理健康主题举办系列活动,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心理管理能力,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设心理和谐校园。

  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一点心理知识?

  首先,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通过情绪调节,缓解考前紧张,轻松上考场。

  其次,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疑难问题,从而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有效调节情绪、升华情感;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发展,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最后,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了解了他人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

  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和交往方式,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总之,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我们的现在和将来,应该学习一点心理学。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像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健康在内。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应从身体、精神以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健康和极不健康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状态既可以从较不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不变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行为和心理问题,并不意味着心理一定不健康。应根据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是一时或偶尔的现象,来断定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所差异。

  中学生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有正确的自我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2.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5.保持健全的人格。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心理广播稿15

  男、女:同学们:大家好!

  男:今天的节目呢,将由我院心理健康协会为大家特别制作。

  我是主持人XXX

  女:我是主持人XXX

  老规矩,在节目开始之前呢,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明天的天气情况!(音乐)

  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男: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20xx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男:为了消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建议: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4、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

  5、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

  女:我们的节目已经接近尾声,下面介绍一下院心协:

  心协办公室:大学生活动中心313室和314室

  心理咨询室:大学生活动中心315

  邮箱:信箱:8166信箱解答你的疑惑和烦恼,也欢迎投稿。

  心灵家园:有烦恼和困惑也可以在“心灵之约”下留言,接下来在一首动听的旋律中结束我们今天的广播。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下期再见!

《心理广播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心理广播稿】相关文章:

心理广播稿13篇06-14

心理健康广播稿08-17

心理广播稿15篇03-21

中学心理健康的广播稿08-23

小学心理健康广播稿08-22

中学心理健康的广播稿08-31

关于心理健康广播稿12-06

心理健康广播稿15篇01-17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广播稿08-2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心理广播稿

  在广播站锻炼的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广播前一般都会提前准备好广播稿,广播稿写得优秀才会有更好的节目效果,那要怎么写好广播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广播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广播稿

心理广播稿1

  高中的半期考已经结束了,考后特别要注意心理调适,尤其不要因为考得不理想而灰心失望、焦虑失常。心理咨询师建议,同学们不妨在成绩出来前,稍微地放松一下。放松的方式有:可以出去小树林中散散步,可以与同学聚会聊聊天,可以听一些你喜欢的音乐、可以读一些你喜欢的书,还可以与老师或者父母谈谈心,这些都是有利于“积极休息”的方式去放松身心。让愉快、轻松的氛围冲淡烦恼,使身心得到放松。

  同学们,在你们适当的放松之后,接下来就要调整好你的学习心态,以便使自己能够有好的状态进行学习,那么怎样调整好心态呢?

  一是使自己有好的心态:。以成功者过去的经验看,对于同一档次的同学来说,谁能保持好的心态,谁就能考出好成绩。那么什么是好心态呢?那就是——平常心。在平时学习中以平常心对待,不急不躁,平平静静地学习。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二是不要沉迷幻想。在学习中不要老是有很多的想法,诸如:我学习成绩不能进步怎么办,将来怎么参加高考,怎么能考好等等,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样在担心中学习,就如带着锁链跳舞。集中精力学习,相信,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

  三是在紧凑的学习当中,坚持每天散步或适当的轻微运动,尽量少一些过于剧烈的运动。如足球、篮球等都属于剧烈运动。因为剧烈的运动,会使你很长时间才能平静下来,同时,剧烈运动容易使身体疲劳,从而影响了学习。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心理广播稿2

  同学们:

  大家好!

  又是一年一度的五月,大三又陷入了对将来工作无法预料的茫然之中。这期广播稿院心协为大三献上了一份大餐——《大三在校学生该如何面对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先是个心理问题,其次才是能力问题。近几年来,在高年级大学生出现一种极为普遍的心理现象:进入大三后,同学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谈论毕业后的选择。是考研、出国还是找工作?除极少数同学目标明确外,大多数同学对毕业选择感到茫然。奇怪的是,同学们开始渐渐逃避谈论这些话题,就像逃避瘟疫一样。每当有人不经谈起这个话题,或不由自主想到毕业后的去留,心里就会出现紧张、焦虑、忧郁、恐惧。我们把这种心理成为“就业恐惧”。经认真调查和深入沟通,就业压力分别来自于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

  一、心态: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很多学校的就业部门、老师、大四学生或多或少都在谈论这些影响,再加上网络上、报纸上等等到处都是这些新闻,让很多学弟学妹们也都有一种就业“寒冬”来临的感觉,所以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感到特别担忧。

  二、对自身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很多大三的学生朋友对自身的认识还是非常不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想做什么?不知道自己以后愿意从事什么职业;以后自己凭什么核心能力求职、发展等等?其实这些早就要搞清楚的,如果自己想去哪里都不知道,那肯定是哪里都去不了的。要抓紧时间先弄清楚自己啊。

  三、对专业的认识很模糊:这个问题其实不应该出现在这个阶段。这应该是大一的时候就要解决的事情,拖到现在都还没有解决。现在有很多这样的大三在校学生。其中有一个学生的案例是这样的。通信工程专业,自己不知道以后出去可以做什么工作,他的爸爸可以将他弄到一个移动公司上班,但他又不清楚移动公司要干啥。大家请注意,他对于自己的专业根本就不懂,完全不知道他的专业培养的是什么人才。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啊,大三了,就要毕业了,还不知道学这个专业是能做什么。怎么办?那就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老师、朋友、同学、网络进行调查,写一份关于通信工程专业的调查报告。尽快搞明白自己毕业后可以做什么?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当然,这只是就业路上的一步而己。

  四、缺少执行力:很多大三的学生通过很多的渠道知道现在的压力,知道自己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锻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还满怀信心的做了很多计划。仅仅是计划,很少人能够排除万难贯彻下去,真正按计划执行并适时调整。所以,我们建议这些同学多与身边的朋友交流,大家互相监督鼓励。提高执行力,不要老是空想。

  五、没自信、不坚持: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特质,现在很多大三的学生都愿意到社会上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或是兼职,但是这样的机会也不是人人都能把握的。所以很多人遇到一些失败后,选择放弃。从而就一直没有与社会有太多的接触,没有太多经验,也为以后的求职设了一些障碍。

  当然也有很多的对自己充满自信,坚持不懈的人,他们经常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事务,让自己积累人脉、经验等等,在毕业求职时增添一些砝码。参与社会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活动,一定要好好利用。很多学生就是利用这样的机会解决工作问题的。在这个时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或是阻碍,但是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有好的结果。

  六、不积极开拓视野、了解环境:经常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针对学长的校园招聘会,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看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企业或是自己感兴趣的岗位的招聘情况,对比一下自身的差距,可能的话还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与招聘官员聊一聊,掌握一些一线信息,让自己接下来的努力是有方向的。

  七、当然还有一些要提前准备考研的';或是有一些是要出国求学的,这些又另当别论了,不管时事如何变化,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办,所以,不要怨天尤人,努力做好现在的自己是最重要的。加油!因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和总结了一些方法送给大家。

  大学生要转变毕业观念,调适毕业心态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存在着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其他群体要低,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毕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特别是挫折心理,对大学生毕业影响最大。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要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加强自我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培养,以平常心面对毕业形势,冷静地做出选择;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保持良好心境;要排除诸如不满、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毕业"一锤定终生"的陈旧毕业观念,建立新型的毕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毕业观。

  应届毕业生面对毕业形势,回避的应对方式虽然可以缓和焦虑程度,但作为一种消极的方式因为没有真正解决毕业问题,长此以往是要付出较大代价的,焦虑源并不会因此自动消失,反而会对本人纠缠不休,不定期还会出现,所以必须随时戒备。如果我们一味地自怨自悔,只能继续滋生失望的心理,戕杀自信心;如果我们反复玩味挫折,咀嚼挫折带来的痛苦,只能使自己更加心灰意冷,举步不前。面对全新的社会环境和严峻的毕业形势,心理挫折不可避免,但因噎废食,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徘徊在失败的阴影中的做法不可取。 大学生要进行心理调适,克服焦虑心理,关键是要转变毕业的思想观念。应届毕业生要打破传统的事事求稳、事事求顺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的观念。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竞争就要伴随自己一生。应届毕业生求职过程就是竞争过程,即使你得到了比较理想的职业,如果缺乏竞争意识,不再继续努力,也会失去这个工作。有竞争就会有风险,确立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焦虑心理就会得到缓解。面对毕业焦虑,进行理性思考是基础,根据情况的变化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是关键。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走出毕业后可能遇到的心理困境,每个毕业生应该提前做好几方面的准备:

  1、认真对待角色转变。从走出校园的那一刻起,你就不再是一个“孩子”了,所以你不能再像孩子那样任性、为所欲为,戒掉对他人的依赖性吧。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你要从心理上尽快成熟起来,学会独立思考,并且尽可能在经济上独立起来。

  2、准确为自己定位。认清自己是一件困难的事,但你必须努力去做。因为只有了解自己后,你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以一种理性的态度为自己规划未来——这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3、做好吃苦的准备。不管你之前的路走得多么一帆风顺,这一刻起,请你做好吃苦的准备,因为生活的路,总是以曲折的姿势向前延伸的。每个人在前行的路上,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一点你不用怀疑,你能做的,就是从信念上战胜自己,然后迎难而上。

  4、不要指望一步登天。欲速则不达,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个成功都是一个一个脚步走过来的,所以,初入社会的你,请放弃那些一步登天的幻想。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5、告诉自己:永不放弃。涉世之初,你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包括工作能力的提升、人际关系的改善等等;你要面对的东西也很多,包括生活的压力、职场的竞争等等。不管怎样,请你学会告诉自己,永不放弃。因为,再坚持一下,希望就会在下一个拐角出现。

心理广播稿3

  主题:说说心理健康的知识

  甲:大家好,又和大家见面了。心理健康和我们联系精密,现在一起了解一下吧!

  丙: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因此也使我们的身心存在了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谈谈有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请听《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乙: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甲:(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乙:(2)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反应,当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丙:(3)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甲:(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乙:(5)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丙:(6)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甲:请同学们在听了之后结合上面的标准进行自我测试,不好的方面我们要努力改正,好的方面我们要坚持!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情!

  乙: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衷心地祝愿:“金色童年”红领巾广播站能成为你的良师益友,愿它能带走你所有的烦恼,为你带去无尽的欢乐;愿它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伴随你度过金色的童年。为了使它办得更好,也真诚地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表示衷心的感谢。红领巾广播站——我们大家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它吧!接着说说我们必备的小学生守则。

  一、 会唱国歌、队歌,升国旗时肃立,敬队礼规范。

  二、会用礼貌用语,尊敬师长懂礼貌,友爱同学,不欺负弱小。

  三、遵守学校纪律,按时到校,不无故缺席,有事请假。

  四、热爱科学,认真学习,开动脑筋,主动寻找答案。

  五、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认真做好预复习。

  六、诚实勇敢,不说谎话,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

  七、坚持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热爱劳动,服装整洁。

  八、遵守活动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给老弱病残让座。

  九、节约用水,爱惜粮食,爱护花木,保护环境,热心公益活动。

  十、合理使用零花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

  丙:本期播音员感谢大家的收听,同学们,下次再见!

心理广播稿4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早会课广播我们要讲的是心理健康话题。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单纯地追求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不仅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而且会诱发多种疾病。现代社会由于运转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局面的不断加剧,人们的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特别是对处于人生特殊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生理的、认识的、情感的、社会的多方面的现实问题,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压力,因而必然承担剧烈的心理冲突。大量事实证明,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良好学习成绩的取得,而且还能使小学生正确地面临困难和挫折,对各种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那么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自尊自爱。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他们能通过自己与先进人物及周围人物的对比来认识自己、解剖自己;他们不但能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还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与性格,并据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因而他们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他们既不好高鹜远,狂亡自大、目空一切,也不亡自菲薄、自轻自贱、忧郁颓废,人际交往中他们既自尊自爱,又尊重他人。

  二、能正视现实,勇于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的人能和客观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能正视困难与挫折,勇于面对现实,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而不逃避,推卸责任;他们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迷于虚无缥缈的幻想,思想和行动总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为社会所接纳;他们凭理智办事,能听从一切合理的建议与意见。

  三、乐于交往,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少年,总是喜欢与人交往,以寻找知音,建立友情,保持合谐的人际关系。交往中,他以尊敬的、信任的、谦让的、诚恳的态度待人,*结友爱、助人为乐,而不是自私自利、猜疑、孤敖。他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参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学习。

  四、情绪稳定,性格开朗。

  人的情绪与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相联系,但人的需要总有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这就要求人们善于排除心理障碍,能够控制、稳定自己的情绪。要养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性格开朗,目光远大,心境愉快,才能胜不骄,败不馁。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人则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情绪起伏波动,喜怒无常。希望同学们能按上述四个标准对照检验自己,要求自己,以愉悦的心境,饱满的情绪,自尊自爱,善待自己,诚恳、谦让,团结互助,面对困难提高忍耐、受挫力,坚定信念,百折不回,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昂扬的斗志面对生活的挑战。

心理广播稿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又到了我们红领巾广播站播出的时间了,很高兴与再次您相会。今天的红领巾广播站将给喜爱我们的听众,带来一份惊喜!是的,今天,我们送给大家两则小故事,通过这两则故事传递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希望同学们能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第一则故事:“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

  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解读: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第二则故事:“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篱笆。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篱笆的洞,这些篱笆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解读: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我(或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心理广播稿6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面临着生理上、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同学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很多同学幻想着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受人尊重的人。而实际上很多同学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和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面向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智商较弱的学生开办的职业先修中学才刚刚起步。对智商较弱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研究尚未成熟,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推广性。

  2、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同学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很多同学天天买零食吃,礼尚往来,互相攀比的风气非常严重。但在这些同学中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轻视劳动,平时的值日生工作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相当普遍。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就心理知识传授而言,主要实质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适当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这种课上传授的不是心理科学的系统知识体系,而是将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更自觉的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

  3、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同学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师姐上,同时也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特点。愿意与知心朋友谈心,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这些同学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其实,这些同学和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但只会抱怨父母师长不理解自己。

  4、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年龄的增大,成人意识的产生,同学们心理日趋成熟,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个别同学还会发生顶撞师长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识十分强烈,但同时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在经济上生活上都有依赖性。有的同学真正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

  5、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中学生充满热情和激情,但情感又容易受外界影响发生冲动和波动。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难及时用理智加以控制。

  课堂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科德育作用,课堂教学教育中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社会、语文、科学等课,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突出其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这是我校在近年来及今后德育工作和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开拓发展方向。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提倡全员德育的切入口。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结合新课改标准,学科渗透德育,应该作为德育工作实效性体现的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全员德育的理念,在全体教师的培训学习会上积极提倡和灌输这一理念,同时经常性向全体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培训等讲座。促进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稳步发展。

  6、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大多同学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但由于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的'坚持己见,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说面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立还不强。

  7、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同学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对各种信息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还不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狭隘,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同学们的心灵,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8、成材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大部分同学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但在学习过程中,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也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正确认识这些矛盾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同学自我认识和改进,也有利于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心理广播稿7

  期中考试过后,不少同学只是看看考卷分数就了事,也不分析自己考试情况。看到分数高,成绩好,有的心里美滋滋的,很满足;有的沾沾自喜,心花恕放;有的则趾高气扬,非常得意。孰不知,一个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分数再高,成绩再好,也只是一个小胜。我们还要走出很远,我们还要不断成长成熟,走向人生成功,取得大胜。

  我们的先贤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智者,智慧,才能也。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要对自己有一个真正的了解,才能不断前进,进步,所以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我们做到这一点。

  自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达到明的程度更不容易。我们的同学要了解自己,就要从一件件小事入手。比如,期中考试或者月考结束了,考的好与不好,胜与败都是平常事。就是考得好,分数高,也是小胜一桩,不要自鸣得意;考差了的同学也不是一无是处,同样有自己的长处与优势,无需悲观失望。考得好的.同学并不是十全十美,在分数高,成绩好的后面,取得小胜的同学还可以发现自己在学科方面的不足与弱点,还可以看到自己的短处与劣势。所以不要盲目骄傲与自满。

  新时代的中学生,仅仅知道自己姓什么名谁,读了几年书,学历如何,得了多少分,在班上排第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看到自己的短处与弱点,知道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与不足,与优秀同学的差距,特别是未来竞争中自己的地位如何。

  德,道德,德行之谓也。德是一种境界,德是一种追求;德也是一种力量,是一种震慑邪恶,净化环境,纯洁思维,吸纳知识的动力。德能使自己内功强劲,不断成长进步,走向成熟,取得人生的成功,无往而不胜。所以,大胜靠德。一个人的人生成功是与他的德行养成成正比的。一个学生要健康成长,必须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必须把自己的道德修养搞得扎扎实实。

  朱熹说:"义,天理之所宜"。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可有两种意思:一是从小处理解情谊,恩谊,人要有情有意,不能忘恩负义。二是从大处讲,是"正义",是"人之正路,是天理之所容"。要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扶危济困。而不能损人利已,巧取豪夺,伤天害理。

  德,是总说,是高度浓缩之点晴,是品行的精髓。细化起来,有行事的品德,做人的道德,社会的公德。各行各业也都有其道德规范,道德遵循,而这些职业道德,都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师有师德,医有医德,官有官德,商有商德,但万变不离其宗。

  大胜靠德,一定要以德润身。中国人民的优秀道德。一直传承至今,中华美德光芒四射。尤其在今天,人们更重视从小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高尚品德。青少年学生便要从小做起,多学习,多涵养,以优秀的文化,公认的美德去 润身,充实自己,健康茁壮地成长,稳稳立于不败之地。

心理广播稿8

  “关注心灵,关注健康。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心灵的声音。”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这里是由我校心理咨询室和校广播台联合推出的“知心姐姐”栏目。今天我们的栏目是想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心理健康的常识。有的同学不清楚什么是心理健康。其实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

  一般常态心理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

  轻度失调心理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进行自我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比如邢老师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心理功能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正常;适应良好;良好的自我意识。

  俊并且很聪明,但却是个驼子,这个缺点使他非常自卑。有一天,国王请了全国最好的雕刻家,刻了一座王子的雕像。刻出来的雕像没有驼背,背是其实说实话,当个小学生其实挺难的,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还要经历各种考试以及完成各类名目繁多的作业、练习等等。如果考得成绩好,那么日日的辛苦就算没有白费;如果考得不好,那情况恐怕就有点儿“惨”了:老师的批评,同学间的攀比,特别是家里父母亲的责难,就会一股脑儿地扑过来,让你躲都没处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保持心理健康呢?今天“知心姐姐”跟大家分享一条经验,那就是“增强自信,克服自卑”。

  自卑心理是指一个人严重缺乏自信时的心理,是自信心的大敌。自卑不是天生而来的,往往是因为自我评价不恰当而逐渐形成的,客观上讲是由于个人的某些缺陷或者屡遭失败而造成的。

  自卑心理有以下种种表现:

  1.遇到困难时,首先怀疑自己的能力。

  2.办起事来优柔寡断,总怕把事情办错而被人嘲笑。

  3.常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

  4.做事总爱后悔,总觉办得不如意。

  同学们,如果你有三种以上的表现,那你可能也存在自卑心理了。自卑不但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交友,还影响自己对自我的认识。那怎么克服自卑心理呢?这里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传说有一位王子,长得十分英直挺挺的。国王将此雕像矗立在王子的王宫前。当王子看到此雕像时,他心中产生了一种震撼。几个月之后,百姓们说:“王子的驼背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了。”当王子听到这些,他内心受到了鼓舞。终于有一天,奇迹出现了。当王子站立时,背直挺挺了,与雕像一样。

  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关注自己的内心,为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全心关注于你所期望的目标上,并时时加以留意,终有一天你将看到自己内心所期望的成果。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十根手指头也有长有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没有看到自己的优点,或者拿自己的缺点去跟别人的优点做比较,那就容易陷入自卑,这样对自己是不是很不公平呢?自卑使人意志消沉,长此下去,肯定会陷入生活的深谷,摔得惨烈,倒不如保持勇气一搏。生活中,树立目标,编制期望的蓝图,全心全意投入你的奋斗目标中,你将会获得自信与成功。

  由于时间的原因,今天就和大家谈到这儿,第一期的“邢老师信箱”栏目就要与大家说再见了!最后有一首歌送给大家,谢谢你们的收听,欢迎大家继这个续关注栏目,下周的同一时间再见!

心理广播稿9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定义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可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

  一、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的综合。中学生的年龄正处于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智力与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是中学生就学阶段的重要心理条件,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衡量中学生的智力和认知能力,关键在于看其能否正常发挥出效能。主要标准为: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对新问题,新事物有兴趣和探索精神,表现出能动性;智力各因素在活动中能够有机结合,积极协调,正常地发挥作用。

  二、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中学生情绪健康的内容主要有: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使自身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情绪反应适度,有适当的引发原因,反应强度与引发情境相符合;能有效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质,量,度,使其能在适当时间、场合恰如其分地表达,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度宣泄,不过分压抑。

  三、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意志是人们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主要表现为行动的知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即:在活动中有自觉目的,而不是缺乏主见或盲目决定,一意孤行;执行决定中能及时决断,并根据变化的外界环境随时调整决定;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实现既定的目标;同时能有效地控制,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使之符合实现目标的要求。

  四、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

  自我观念是人对自身环境以及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个人总是在与现实环境,与他人的相相关系中,在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自己的。只有树立正确的自我观点,才能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其一致的标准为: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能愉快地接受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现状和未来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和发展感;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个性的核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心理广播稿10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别我们而去,鼎鼎有名的大师们也都纷纷离席,步向天堂。我们割舍不了对他们的留恋,其实就是因为对他们美好的风范,高深的学问我们崇尚,折服,他们纯洁的爱国心和人格魅力在我们心中抹之不去。

  什么是人格,做人的品格之谓也。人格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大师们,世纪老人们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就是他们的人格,他们高贵,高尚,高深的人格。人格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我们学子求学,求学问,求学位,更要求人格这门高深学问,更要求人格这个最高学位。拿下这个最高学位是一辈子的事情。

  有一个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一位艺术大师讨教,这位大师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他问大师: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大师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大师的话意味深长,我们一时难以理解。但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会帮助我们逐步去理解这句话的深义;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便要做事,而要学做事,便先要学做人,做人是第一位的,人格对于人是最重要的。

  在北京大学,人们会告诉你一个季羡林大师的故事。季羡林是北大教授,著名国学大师,他的学术有名,他的人格更是高尚。

  在一个秋天,北京大学开学,从外地来的一个新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北大校园,感到累了,就在路边放下包休息。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路过,年轻学子拜托老人照看行李,自己去办理入学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年轻人轻松地办好手续回来,老人还站在一旁尽职尽责地为他看守行李,他谢过老人后就与老人分手了。几天之后,在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年轻人看到那天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人,正是端坐在主席台上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他先是惊讶不已,目瞪口呆,而后心灵受到震动,逢人便称颂季老的人格高尚。

  我们再领略一下世纪老人冰心先生的人格。作为大师的冰心,体弱多病,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进入暮年,更是疾病缠身,然而冰心老人顽强与病魔抗争,坚强地生活着,

  一年冬天,冰心老人又因病住院了。当时老人已接近人生的终点,但当记者到病房采访她,问老人,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时,老人简单而感人地回答: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就是这位老人,在她的一生中,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做稿纸,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向千千万万民众传递了爱的温暖。经历了八十年的岁月,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仍然未老。今天,冰心老人已在天国,但她离去之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拥有伟大人格的背影。

  其实,历史与传统离我们最近,逝去的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应该被我们努力地延续,延续。

心理广播稿11

  压力是生活的一个事实,但是它不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压力在生活中广泛存在,人类的身体生来就具有克服危机与短期压力的功能,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听说过的,对于“战斗还是逃跑”的反应。当某件事情让我们从身体上感到紧张,我们就会本能地释放出肾上腺素和其他由于紧张产生的化学物质。

  但是,长期的压力会破坏我们的免疫系统,而且会对我们体内的大多数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特别是肠、肺、肾上腺和心脏;会损害我们的血细胞,并且导致中风;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力和情绪;还会引发风湿性关节炎。

  所以在我们感到有压力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巧妙的减压方法,你可以有选择地实践一下。这些看起来简单容易的方法,好像根本不起作用。但是,在真正改变你的生理结构上是很有帮助的。它们还可以抵消由于压力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失为一些很好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针对那些一听见电话铃声就紧张的朋友。建议你每次看到电话,或者在你接电话之前,做两次深呼吸,要记住的`是呼吸必须充满肺的底部,不要仅仅只是抬高你的肩膀哦。

  第二种方法,要全神贯注地关注手边的工作,而且要避免自言自语。

  第三种方法,每隔两个小时停下来一次,花两分钟的时间看看窗外,而且什么都不想。

  第四种方法,每隔一个小时,闭上双眼,用手掌捂住它们呆一分钟。这是非常管用的休息方法。

  第五种方法,每隔一个小时,站起来舒展一下身体的每个关节。

  第六种方法,当你内心要做出“噢,天哪”的反应的时候,记住去把握住自己,并且改口说“噢,这很有意思!”这听起来很愚蠢,但确实有效!

  第七种方法,确保有一段午餐休息时间,哪怕只有10分钟,也最好走到户外放松一下。

  第八种方法,重新回味一段有趣或愉快的经历,或者看看快乐时期的照片。

  第九种方法,找一首自己特别喜欢的有趣的歌曲,比如一首歌中所唱的“经常看到生活中快乐的一面”,每隔几个小时就给自己唱一遍。

  这些只是你可以使用的上百万个减压方法中的一小部分——它们可以消除压力、增强活力,阻止压力对身体的侵害。这些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却十分有效,大家不妨试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心理广播稿12

亲爱的同学们:

  关注心灵,关爱健康,快乐成长,欢迎大家收听本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栏目。今天陶老师将要和大家谈谈学习动机的话题。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为什么而学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一般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愿望,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及兴趣,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等。根据不同的特点,学习动机也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外部动机:这是个体为了保持长者们(如老师、家长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是一种典型的外部动机。

  (2)内部动机:以求知作为目标本身,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获得能力。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或能力的实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

  学习的外部动机则是由外界的诱因所决定的,它往往较为短暂,被这种学习动机所推动的学习活动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习的内部动机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它较为持久,且使学习者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状态。

  是否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就越高?

  其实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此时学习效率最高;一旦超过了顶峰状态,动机程度过强时就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为动机水平过强,会造成人们内心过度焦虑和紧张的状态,以致干扰了正常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活动。

  同样无论是内部动机或者外部动机过低都会引起学习不良。

  同学们,你的学习动机属于哪种类型呢?你的动机水平是怎么样的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加油,你们都是时代的强者。

  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等绝顶我为峰!努力,发出你们心中的最强音。

  今天的心理广播到此结束,下次再见!

心理广播稿13

  研究表明,心理的健康程度能够影响身体的健康。并且人们的某种特性,如乐观主义或悲观主义也能够影响生命的长度和生活的质量。

  代表了一代人梦想的拿破仑,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渴望拥有的荣耀、权力,但他却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海伦·凯勒,美国残疾女青年,又聋、又瞎、又哑,可她却表示:生活是这么美好。你的快乐与否正是你的生活态度造成!

  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格外重要,积极的心理态度是健康的五大元素之一,人们往往更重视营养、锻炼或疾病,而忽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比参加运动、均衡营养或改变饮食习惯要困难得多。健康的生活态度确实能够提高免疫功能,并让你受益匪浅。

  生活态度是一种选择,由你决定如何度过每一个精彩的日子。那么试着让你的.生活多一点选择吧:

  第一,花时间做个计划。不要让你自己周旋在接踵而至、忙乱无序的事情中。

  第二,积极进取。不要总在后视镜里观望你的未来,而迟迟不去行动。

  第三,热情是生活的源泉。加倍你的热情,它是你登向成功阶梯必需的推动力,让你永远充满豪情。

  第四,迎接挑战。生活充满变化与挑战。沉着应对挑战的积极途径就是维持健康的精神态度。

  第五,心存感激。怀着一颗感激之心,你才能与天下同乐。

  第六,没有永远的失败。犯错误不是失败。原谅自己,勇敢地走出阴影,其他人也会和你一样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第七,用爱包围你自己。宽容和关爱的氛围是建立和维持积极的精神态度的关键。你绝不是孤立的。你会发现在困难无助的时候永远有众多的朋友和亲人给你以忠实支持。

  第八,享受生活。驻足片刻,嗅一嗅花的芳香会使你神清气爽、心情愉快。

心理广播稿14

  5·25心理健康日 20xx年5月25日,为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我爱我——给心理一片晴空"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活动先后得到十多所高校响应,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确定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是“我爱我”的谐音,对此,发起人的解释是: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20xx年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共同决定将5月25日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

  把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日子定在5月25日,是用心挑选的。首先,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长久以来,5月本身就被人们赋予了和年轻人一样的活力和激情。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首选的活动当然是5月。其次,鉴于大中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由此导致缺乏对自己心理问题的认识,所以,“心理健康日”活动就是要提醒大中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其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关爱别人,关爱社会。

  中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很模糊,甚至有误解,有些同学认为不到药物治疗的程度,就不是心理问题。其实不然,例如:刚刚步入中学的新生在面对新环境时容易产生适应不良和人际交往问题;中、高年级同学则以情感问题和自我成长问题为主;而毕业生主要是考试压力等问题。所以引导中学生形成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将每年5月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月,本届活动月主题为:“和谐心灵,健康成长”。期间,学校将围绕学生自我认知、社会交往、生涯发展等心理健康主题举办系列活动,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心理管理能力,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设心理和谐校园。

  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一点心理知识?

  首先,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通过情绪调节,缓解考前紧张,轻松上考场。

  其次,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疑难问题,从而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有效调节情绪、升华情感;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发展,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最后,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了解了他人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

  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和交往方式,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总之,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我们的现在和将来,应该学习一点心理学。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像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健康在内。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应从身体、精神以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健康和极不健康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状态既可以从较不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不变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行为和心理问题,并不意味着心理一定不健康。应根据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是一时或偶尔的现象,来断定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所差异。

  中学生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有正确的自我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2.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5.保持健全的人格。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心理广播稿15

  男、女:同学们:大家好!

  男:今天的节目呢,将由我院心理健康协会为大家特别制作。

  我是主持人XXX

  女:我是主持人XXX

  老规矩,在节目开始之前呢,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明天的天气情况!(音乐)

  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男: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20xx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男:为了消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建议: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4、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

  5、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

  女:我们的节目已经接近尾声,下面介绍一下院心协:

  心协办公室:大学生活动中心313室和314室

  心理咨询室:大学生活动中心315

  邮箱:信箱:8166信箱解答你的疑惑和烦恼,也欢迎投稿。

  心灵家园:有烦恼和困惑也可以在“心灵之约”下留言,接下来在一首动听的旋律中结束我们今天的广播。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