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透过观影,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深刻的感悟。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观后感1
一向不爱读名著的我自从在电视上看了历史剧《三国演义》后,便被剧中勇将们的精神所折服,从而激发了我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此时的我正拿着书看得如痴如醉,曹操刺董卓、关羽斩华雄、桃园三结义、孔明草船借箭、刘备三顾茅庐,周瑜火烧赤壁……这些画面都在我的脑海中一一展现。书中这些人一直在斗智斗勇,可到后来,却是司马炎统一了三国。难道他们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吗?不,他们的努力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宽仁厚德的刘备、奸诈残忍的曹孟德、神机妙算的孔明、忠义勇武的关羽、智勇双全而又气量狭窄的周瑜……
三顾茅庐中,我为刘备的求贤若渴感到敬佩,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刺杀董卓中,我又不禁为曹操的英勇拍手称快;草船借箭中,我再次对孔明的机智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是看着看着,他们都一个个老去,一个一个带着未尽的愿望离开人世。才智过人的.孔明、智而近怯的司马懿、智勇双全的周瑜……每一个人的离开都让我痛心不已,为什么他们不能少一点战争,少一点虚情客套,少一点嫉妒,而多一点友谊,多一点真诚,多一点互帮互助呢?也许,这正是三国鼎立的根本原因所在吧!
看《三国演义》,我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了解到了那时统治者的腐朽黑暗。我們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如果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虚情假意,那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可怕呀!现在,我觉得《三国演义》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枯燥,而是变得澎湃激昂,处处洋溢着英雄豪气了。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的瑰宝,谱写了一首英雄的史诗!
三国演义观后感2
《三国演义》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招贤纳士,齐心协力同破黄巾贼。第二部分是请孔明出山,立蜀国,与吴国孙权联军,同抗曹操。第三部分讲关羽被擒,张飞被部下斩,刘、孔明又相继病逝,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最终孙权降魏,蜀国灭亡,三分归一统。
我敬佩三国人物。三国英雄者,多也,其一例,我最敬佩:话说刘备撤军,军中不见了赵子龙,张飞误以为子龙降曹,大怒,欲取子龙首级,备劝住,方止。却说子龙那边,子龙找到后主刘禅,甘夫人却投井自尽。于是,赵云很是悲哀,但曹操十万雄兵在后,不得已之下,子龙将禅护入怀中,挺钢枪,夺宝剑,使出浑身解数,杀开一条血路。幸得曹孟德求贤若渴,不叫人杀赵云,加上碰上张飞,终脱出重围。
这段话描写生动,写出赵云的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忠心救主的高尚品质。再看看中国历史,岳飞、吴佩孚,苏轼等有节气者固然多,但为何会酿成悲剧?是无气节,国之奸臣所为。那时有节气者似铁铉者甚多,却又谈何容易?余者投敌弃友,虽利己,却为后人所不齿。
再看看现代者,处于享乐主义社会中的人,大部分懦弱无比,更别谈中华民族的“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的美德了。先别说这些“之乎者也”的`了,现今中国人明说抵制日货,与日不共戴天,谁却曾想到过人是支持洋货,抵制国货了呢?
现今,中华民族之节气,行将消弱,爱国人士都很忧心。其实,爱国不须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得有爱国气节,爱国之情操。勿须说多好,只须有真才实干。
读完《三国演义》,我感慨万千。“青山依旧在,何处夕阳红?”民族之气节,爱国之情操,是我中华民族千古国魂,令高山仰止!
三国演义观后感3
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有谁不被诸葛亮那惊人的智慧所震撼?有谁不为周瑜的心胸狭窄而感到可惜?有谁不为刘备的仁义、惜才所感动?有谁不为曹操的奸诈而气愤?有谁不为关羽的重义气而感到折服?谁不为黄盖的忠心而敬佩?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观后感4
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前有老子的《道德经》,后有司马光的《史记》。又在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这些东西都是闻名世界的中华骄傲。
当我看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后。我便被这些文化给深深的'迷住了。
在文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为全文奠定了基础。这些书借史抒怀,寄情寓意。又在战争的描写上非常细致,在读书时会被带入其中。书中情节变化多端,读之令人难以厌倦。
我将为大家分享我读三国的时候我的感受。
在我读这书时,刚看一点便被深深的迷住了。书中的人物都一一印在我脑海里了。一代枭雄——曹操,这个人被大家误认为奸邪之人,认为他挟天子令诸侯违背了道义,殊不知他也为人民做出了贡献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诸葛亮是我认为的三国代表之一。他被刘备三顾茅庐,一番《隆中对》让刘备心服口服,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出山后便火烧新野,为以后的他事业奠定了基础。后来他受命于危难之间,奉命于败军之际却丝毫没有怨言。白帝城托孤时,在心中便暗自下定决心帮助刘备完成剩下的事业。在伐中原前一番《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完成刘备事业的决心和对朝中事的担心儿提的建议。在感觉自己不行时,还在担心以后的事情,还在寻找为自己死去后代替自己去帮助后主完成事业的人。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这些形式的古典小说,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给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希望大家翻开经典体会中华文学。
三国演义观后感5
我在这个寒假期里读了《三国演义》一书,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割据,逐鹿中原,三足鼎立,天下归晋……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著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刘备:《三国演义》推崇的`人物,仁义善良,礼贤下士,有君子之风。
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是忠、勇、义的化身。
诸葛亮:旷世之才,是智慧的化身。鲁迅的评价是“多智而近妖”。
赵云:三国中一流的武将,为人刚正耿直。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ZZ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著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国演义观后感6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说过读书的好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是啊!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我就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享受读书的快乐。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其中的《三顾茅庐》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两次和关羽、张飞到隆中卧龙岗去,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实现统一祖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中,开始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诸葛亮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生气地责备张飞:你一点儿不懂得尊重人才。刘备的话中分明透着一个真真儿的诚字,正是这个诚,在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时,刘备就下马步行;正是这个诚,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正是这个诚,得知诸葛先生正午睡时,刘备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这两次轻轻虽含义有别,但内涵一致:前一个轻轻让我看到了一个细心的刘备,他很注意,尽量使敲门声不要太大,那不就是他对贤者的礼貌、尊重吗?后一个轻轻让我仿佛看到刘备防止惊醒先生,放轻了脚步,那小心之态、恭敬之意怎不令人赞叹?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睡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看!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快步两字饱含着刘备多少的渴望啊——尽快与诸葛先生见面,尽快聆听先生的高见。前面的耐心等待,就是为了现在的见面啊!必须得快步,不能让先生等啊!一个诚心诚意、求贤若渴的刘备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诸葛亮马上帮助刘备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正是刘备真心实意的诚换来了诸葛亮忠贞不移的诚,他一生辅助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观后感7
中国的四大名著可谓家喻户晓,有曹雪芹的《红楼梦》,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转》,吴承恩的《西游记》。在这些当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故事主要是这样的东汉末年,有三个大国,魏,蜀,吴,各过都有自己的首领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最后是魏国的司马昭统一了中国。
《三国演义》中善用智谋的也很多,如;诸葛亮,陆逊,周瑜,曹操……等等。其中我最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有著名的一计是“空城计”,讲的是司马懿来攻打蜀国,这时诸葛亮的大将都去打仗了没有在,诸葛亮便抓住司马懿多疑的特点,便大开城门,结果没有用一兵一卒,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大智大勇。
诸葛亮的故事还很多,比较出名的有“草船借箭”在这个故事里诸葛亮出色的借到了十万枝箭,完成了三天造完十万枝箭的任务,使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真可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看完《三国演义》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瑜,他才华横溢,英俊潇洒,人称“周美郎”.可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被他三气而死,献出了三十六岁的.宝贵生命。从中我感悟到不要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我自己平时就爱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比如那次大扫除因为楼上的一位姐姐洗拖帚时不小心把洗的脏水溅在我崭新的衣服上,她马上下来道歉,我还是不领情,最后旁边的一位同学对我说算了吧,我才反应过来说“没关系。”
现在如果周瑜还在世,我会对他说“周大哥,你不要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你和诸葛亮是平等的,都善用计谋,如果你不嫉妒他就联蜀抗魏,这样你就大胜了,心胸要宽广一点嘛,不要老嫉妒别人。”
《三国演义》运用的是智谋,做事要三思而后行,我们在实际生活当中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观后感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伴着这首耳熟能详的音律,我再一次重温《三国演义》,这清代小说的巅峰。急于兴复汉室的刘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张飞与关羽、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这些英雄又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我随着这本书走进了历史上局势动乱的三国时期,亲临了马革裹尸的战场,目睹了考虑周全的计谋,同时也感受到了千古流传的情谊,那就是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就是诸葛亮,一个淡泊名利的隐士,一位足智多谋的智者,一名忠心耿耿的军师。如果诸葛亮是一匹未被世人了解的千里马,那么刘备就是发掘千里马的伯乐。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二十年如一日地为刘备奔走效劳。火烧新野、白河用水、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如今细细品味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感受到的.不止是诸葛亮那过人的智慧,更是诸葛亮一心为刘备出谋划策打江山的忠诚。他的忠诚不仅仅表现在刘备在位辉煌的时候,更表现在刘备仙去之后。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接受刘备最后的托付。刘备临终前告诫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并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不行,你可以取而代之。”但是诸葛亮并无谋权篡位之心,依然竭尽全力辅佐着刘禅,尽管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完成刘备的遗愿,诸葛亮多次亲自出征,从无怨言,只为报答多年前刘备的发掘之恩。
摇着羽毛扇的诸葛亮永远是我最敬佩的英雄,不仅仅因为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的智慧,更因为他对刘备那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
三国演义观后感9
《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人性的五味汤,里面包含了各种人与俱来的性格—正直、骄傲、诡计等等,也包含了人的善于恶。比如说,关羽就是正义的化身,他勇敢、仁义且充满机智,对任何恶事都进行斗争,也是东汉时期最令曹操畏惧的人之一。还有曹操,他拥有奸雄的智慧。电视剧从东汉未期到三国未年,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兴起与灭亡。在其中,忠臣义士的殉国,人生的'不如意生与死的交织深深打动了观众。
每一颗“将星”的灿烂与衰败,都给这碗汤撒下了不同的味道,有些苦,有些甜。而我最喜欢的人物,则是那有着千古盛名的诸葛亮。我喜欢这个人物的原因并不是他有着天才的智慧,而是他有着泰山般的顽强毅力。阿斗,这个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没错,他就是蜀国的后主,昏庸无道,贪图享乐,可以说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式的人。而诸葛亮用自己的生命暴打刘备“三顾茅庐”的情意。尽管烂泥扶不上墙,死水成不了活水,他还是用他的生命紧抓着那似乎不存在的希望。在他第一次进攻魏国,胜利遥遥在望时,后主听信谣言,对诸葛亮的忠诚产生怀疑,将他召了回来,结果是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没有责怪任何人,用自己的生命对抗魏国。人算不如天算,到最后,他还是以生殉国了。有些人可能会说“诸葛亮太愚蠢了,明知蜀国命不久矣,却还进行无谓的反抗,这不是自找苦吃吗?”但我认为不是。他可能明白这一点,但他却一定不会放弃。因为他至少做到了“问心无愧。”他不进行反抗,可能不会成功,但是,他尽力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相似的情况:一群同学在操场上打篮球,其中有一个是初学者。他望着球架认真地投。但事与愿违,那篮球架偏偏跟他作对,怎么也不让他进。旁边的同学看到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但他呢,面对这些“笑”,只是抱以微笑。为什么它能以这种心态看事情呢?那是因为:贵在尝试,而不在于胜负。
三国演义观后感10
复习迎考是很痛苦的,妈妈看到我的愁样,打算给我放半天假!于是,我一做完作业,就上网看电影去了!可看什么好呢?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好,最后还是看《三国演义》吧,我就在三味影院查找《三国演义》这部电影,找到后我随便点了一集看。
这集是夺战西川,故事是这样的,刘备想要夺得西川,就带着五了大军杀到西川,一路上通过诸葛亮计策打得非常顺风顺水。西川的川主刘璋挡不住,便求救于东川川主张鲁。张鲁就叫手下猛将马超前去,马超立营在刘备城前十里,马超每天在叫阵,可刘备城中没有人能敌得过马超。刚好张飞来了,他就下城与马超大战,张飞与马超打到几百回不分胜负,他们有打夜战,又打到几百回不分胜负。
刘备想要夺得西川,但见马超如此勇猛,又特别喜爱,想招为自己的手下。就在他没有办法时,孔明来了,给他出了条妙计!想先用钱去收买杨松(张鲁的手下),让杨松去跟张鲁说,让马超撤兵,就可让张鲁为汉宁王。但马超不肯撤,张鲁又谴人三番五次去劝,马超还是不撤,张鲁再谴杨松去劝马超,杨松说:“你要在一个月里完成三件事,一要取得西川,二要刘璋首级,三呀退荆州兵,如没完成,就把头献来。”马超便马上撤兵,杨松又传流言说:”马超回东川,必有异心。”张鲁听了后,就吩咐手下张卫分军七路,坚守隘口,不放马超兵入。马超进退两难,无计可施。刘备又派刚投降的'李恢去说服马超,最后马超被说服了,归降了刘备。有了马超后,西川就被刘备占了。
看完这回,我真是佩服张飞和马超,竟然打了几百回合也不分胜负,又佩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三国演义》果然是四大名著,每一回都是那么好看,那么的精彩!
三国演义观后感11
新三国演义,无法再现经典。国产古装剧的前途~~~,不得不说一下。
最近热播的新三国,不用我介绍,想必大家也多少看过一点。好象每天只播一集(因为快播出前我就关注,播第一集的时候看了,很久了,已经有个把月了),这是为它造声势。其实早在十几年前,老版三国演义播出前也经常播宣传片,“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短短十几秒钟的镜头让我十几年后回忆起来都一清二楚。而新版三国的宣传过于花俏,什么印象都没有。此第一败笔,注重花俏的外表,而失去真正所谓演义的灵魂——剧情与人物的刻画。画面过于花俏,场景过于虚假,完全不像汉代的样子,无法真实反映当时人生活的环境。
第二大败笔,是我绝对无法忍受一点的,对白全是白话文。且不说三国志,三国演义那本书里的对白亦够剧本用的,如果想追求新异,编文言文对白亦不是什么难事,为何要用白话文对白,真是糟蹋这个题材了,这好比看国外电影而配国语,没有了感觉。(不知导演是不是怕现代人听不懂文言文对白)
第三点,演员。从头看到尾,所有主要演员都比不上老版演员。演技、神态、鲍国安版的曹操才叫曹操,唐国强的诸葛亮才叫诸葛亮。其他人物与原著差得太远。
第四点,还是剧本。汉族是个性格内敛的民族。行、坐、立都有他的习惯,讲究中庸之道的`汉族,面部一般表情一般很少有大喜大悲出现。新版三国完全无法表现这点。演员也没办法,导演要他这样演的。骂人最毒的话
总之一句话,差,大失所望。
中国古装戏要对世界造成影响,还是回归本民族特色吧,别追求什么新的东西。一个性格内敛的东西,硬要演成张狂的东西,有什么前途。而且为了画面效果,把文化精华都丢了,这不是舍本求末吗?老前辈早说过舍本求末的结果。
三国演义观后感12
当年曹操出征袁绍,碰到饥荒,所有人都面带青色,只有遇到董昭时,看到他红光满面,不像挨饿的样子,问他原因。董昭就回了下面这句,意思是我吃淡吃了三十年了。大概董昭在袁绍那里作为谋士,虽然官职不低,俸禄不少,但是他已经注意节食了。可惜这样注意吃淡的人,偏偏不肯做淡事,后来劝曹操控制皇帝刘彻,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应该是天底下最风光的事情了吧!
又有诸葛亮,虽然从正史上可以看出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惊心动魄,以及刘备死后诸葛亮和刘禅的种种矛盾和摩擦,但是从小说三国演义来看,诸葛亮是真的把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作为宗旨,这是相对正史我更喜欢看小说的原因:正史更接近真实,里面没有一个绝对的好人,也没有一个绝对的坏人,小说则大多虚构,好人可以好到极致,坏人可以坏到极致,奸人可以奸到极致。
央视版三国演义诸葛亮主题曲卧龙吟里面一句“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也让我足够感动。在被这个世界搞得焦头烂额之后,我更宁愿去看小说里虚构的童话故事以寻求一点慰藉来欺骗自己,而不愿看正史里的更接近真实的勾心斗角来伤害我幼小、脆弱、善良的心。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当然太高大上,不是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所能企及的,人到中年,大概也应该按照董昭那句食淡三十年来行事,虽然董昭自己都不能算做得很好。
年岁渐长,各种欲望渐渐减少,从吃饭做起,多吃清淡,少浪费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少吸收一些不必要的营养,身体体力也没那么旺盛,行为也没那么激进了,也明白了有些东西不能去要,有些事不能去做,有些话不能随便说,还有很多地方自己远远不如身边很多人,大概,这也是慢慢变得成熟的表现吧!
四十九岁的年纪,活到六十岁就不算夭折,超过六十就算赚了,所以我也希望食淡三十年,并同时行淡三十年。
疫情下的今年,更需要淡泊名利的心境,国家才有希望!复兴才未来可期!
【三国演义观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观后感08-20
关于三国演义的观后感11-16
三国演义的成语05-24
关于三国演义的名言04-25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11-08
三国演义阅读心得05-10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2-10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1-17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