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观后感

时间:2023-09-23 22:15:20 登绮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天宫课堂观后感(通用27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宫课堂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宫课堂观后感(通用27篇)

  天宫课堂观后感 1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乒乓球实验、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比如同学们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响,小球会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将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却悬在水中,即使在空中来回旋转也不会下落。据王亚平解释,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浮力会消失,所以小球不会受浮力影响上浮。

  再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水膜实验。王亚平把水注入金属圈中,形成一个似凸透镜的大水球,放入折纸花,花在水球中绽放开来,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由于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所以水不会向下流,从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个部分,会形成两个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亚平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课堂观后感 2

  的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体验,出生在新世纪的我,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我看到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矫健的身姿,为祖国感到骄傲;我看到“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成功,掩饰不住对祖国科技发展的自豪和喜悦;我还看到互联网已经触及千家万户,鼠标一点,指尖一触,便无处不达……

  我在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里,回首过去,又展望着未来。如何在这大时代的浪潮里求得发展,是我,更是未来的你,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抓准时代脉搏,根据时代需求来完善自我,才不会落于时代。世界的发展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时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讲究高效,正在从注重简单的实用性到满足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发展着。身处科技人文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的你我,唯有不断学习本领,掌握高精尖知识,才不会淹没在时代大潮中。

  与时代同行的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实难,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面对着生活中的风浪,又何尝不应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昂扬姿态去面对呢?

  然而,与时代同行并不是做一颗随波逐流的海草,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考,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迷失自我,误入歧途。待到你们18岁的时候,也希望你们在斑驳陆离的社会里能够明辨是非,守住底线的同时,更要担起引领时代风向的大旗。

  “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追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持,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守......当我们都明确自己的使命的时候,当我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时代浪潮中奔涌向前了。

  天宫课堂观后感 3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天宫课堂观后感 4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

  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天宫课堂观后感 5

  今天,我们在教室参与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

  首先,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天和核心舱的主要结构,先后带我们参观了居住区、卫生区和太空厨房。随后,老师还介绍了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企鹅服”等运动装置的用法,并解释了太空中锻炼的重要性:空间站几乎没有重力,微重力的环境会使人血液上涌、骨骼疏松、肌肉萎缩,需要坚持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叶光富老师还为我们演示了在太空中如何行走、转身,从而让我们对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接着,就是最激动人心的太空实验环节了。三位老师演示了太空细胞学实验、浮力实验、泡腾片实验等,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成像实验。王亚平老师先制成一个水膜,再向水膜中缓缓注水。由于微重力环境下表面张力较强,水膜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老师又向水中注入一个气泡,将脸靠近水球时,水球里竟然呈现了一正一反两个像。老师解释道,这是由于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部分,使其分别成像。这样一节别开生面的“天宫课堂”结束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太空授课是物理课堂上最生动的实践案例”这一说法。

  正如王亚平老师在课程最后给我们青少年的寄语,“我们是祖国含苞待放的花朵,希望我们的梦想在广阔无垠的太空中绽放”,我们当今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天宫课堂观后感 6

  今天下午,我们在学校观看了《天宫课堂》。如果说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我深刻认识艰苦的条件锤炼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了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这个难关。

  天宫课堂观后感 7

  今天,在学校里,我和同学一起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让我感受到了太空生活的奇妙和乐趣,让我更想去了解航天的奥秘了。

  在这节课中,航天员们用了5个小实验来向我们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它为什么会变化。然后让我震惊的一幕出现了:航天员拿出一个形似放大镜的环,然后把它伸进有水的水袋里。当它被拿出来时,竟然变成了一个水球膜,再往里面注入水,慢慢得水膜变成了一个水球。这简直太神奇了!

  在看完这次直描后,不仅提高了我对航天的兴趣,从中还收获了许多知识。如我知道“液桥失去重力后,还是原来的那个桥吗?”首先,液桥是连接着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一段液体。在气液界面之间,存在着表面张力,使这个液体表面像有一层很薄的弹性薄膜一样。正是这个薄膜,使液桥表面不会垮塌。由于表面张力很弱,所以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液格尺寸小。但在太空中,液桥在微重力的环境下,液体表面张力更凸显。

  这次直播课程实在是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了解这些知识,让我对神秘的太空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我相信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航天梦,所以我们的祖国航天发展一定不可限量!我爱我的祖国,我爱太空,我爱航天!

  天宫课堂观后感 8

  “愿每一位女同胞在自己的星空中,为所爱的生活和事业采撷最璀璨的星。”这是现实生活中的“花木兰”王亚平在三八妇女节为所有女性同胞送出的祝福。此时此刻,王亚平,这个中国首位出舱的女宇航员,正在距离我们大约400公里的太空,给我们讲述太空的知识。

  对于太空,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不解,“太空课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但却大大的增加了我们的知识储备量。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油和水是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但在太空里把油和水放到一个瓶子里,轻轻摇晃几下,他们就能混合到一起。再比如,一般来说,普通的液体混到了一起就不能分开了,但在太空,只要稍微用到离心机的原理,就能让混合在一起的油和水分开!而且,在地球上,眼泪很容易就能从眼眶掉下来,但在太空里,眼泪只会在眼眶里打转。就像王亚平说的“在地球上坚强很困难,但在太空上就很简单了。”

  这场全国6000万学生一齐听讲的课堂很快结束了。回想起我们之前学过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宇航员们不也跟志愿军战士们一样吗?他们虽然不用在战场上抛洒热血,不用英勇杀敌。但他们——伟大的宇航员们,也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啊!

  天宫课堂观后感 9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九天揽日月。为增强全体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对神奇太空的向往,新蔡县韩集镇林洼小学2022年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天宫课堂”。

  本次“天宫课堂”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行太空授课。一起探秘天宫,领略祖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树立航天强国的梦想。

  瞧,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观看、认真聆听、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瞬间。一个个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同学们无穷的好奇心;一次次精彩的讲解,解答了同学们心中的.疑问;内心被太空的浩瀚、科学的神奇和祖国航天技术的强大深深地震撼、吸引着,悄然在心中种下一颗名为“航天”的种子,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兴趣。

  “天宫”,是中国人孜孜不倦探索的“太空梦”,是中国人代代传承创新的“强国梦”。通过“天宫课堂”的观看,同学们心中都多了一抹亮眼的中国红,拉近了师生与航天的距离,埋下了一个闪耀的航天梦,仰望星空,同学们需要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天宫”之门已经打开,遨游太空,未来可期。

  天宫课堂观后感 10

  就在十二月九日的下午,我们收看了一节来自中国空间站录制的“直播教学”,由神舟十三号的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行讲解。

  宇航员们给我们介绍了很多他们生活所需要的设备,也解答了大家许多在这方面的问题。有防护失重的“企鹅服”、在失重环境下跳动的心肌细胞、不借助把手在太空中转身,当然,在这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泡腾片实验。

  大家都知道,泡腾片如果放入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那么在太空中,它会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在这节课中“太空教师”王亚平老师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她首先拿出了先前已经准备好的失重水球,为了让它更加明显,王老师还在水球中加进了蓝墨水。随着半片橘色的泡腾片被塞了进去,一种美妙的.现象出现了:水球变得膨胀起来,里面充满了泡泡,还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这项奇妙的实验,使我深深地沉浸在其中。

  但是时间总是短暂的,仅一小会儿的时间,宇航员们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但是我还有许多问题想去探究,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亲自穿上宇航服去研究!

  天宫课堂观后感 11

  “天宫课堂”第二课于3月23日15:40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啦,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我校组织学生收看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进行的全程现场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三位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在天地互动环节,航天员还真诚邀请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

  精巧的实验设备,生动的'天宫课堂,将书本上抽象的太空原理生动地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同学们观看时兴致高昂,聚精会神,跟随着航天员的讲解,或抚掌大笑,或惊呼出声。一系精彩纷呈的实验,让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宇宙的奥秘,探索的乐趣,科学的魅力。

  观看完直播后,同学们仍然沉浸在太空的无限魅力中,对所演示的实验意犹未尽。科学和梦想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当代青少年,身逢盛世,应继承中国航空航天的精神,不断探索,勤于动脑,崇尚科学理念,提高科学素养,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天宫课堂观后感 12

  今天我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似乎有诉不完的科学情怀。虽然疫情阻挡了我们上学的路,但阻挡不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心。

  在空间站里,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课,这也是空间站第三次在太空授课活动。“天宫课堂”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它拉近了我们与宇宙之间的距离。在这一个小时里,我大饱眼福,在神奇的问天实验舱里,包括各种科学生态实验柜,不仅看清了微重力环境下会旋转翻转的扳手,了解了在空间站里微重力的作用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的有趣现象,还知道了,在失重环境下毛细效应如何大显神威等等,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太空里藏着的的.无穷无尽的奥秘。最后,三位老师们还耐心专业的为现场课堂的同学们解答了很多有关宇宙奥秘的问题,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是现场的一员!

  听完这堂课,看到这么多有趣的实验,更加激发了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我深深知道了要想探索和研究,必须从小努力,认真学习各科文化知识,我将会不懈地努力奋斗,去实现我的天宫梦!

  天宫课堂观后感 13

  抬头仰望那蔚蓝的天空,我们便会赞叹“多大的天空呀!”其实,天空远不止我们看见的那么大,它还有更大更高的一面,那就是宇宙。今天,我观看了一节来自宇宙航天员上的课,感受到太空的奇妙。

  航天员王亚平、翟志刚和叶光富三位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在太空的生活环境和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如:浮力消失、水膜张力、水球光学泡腾片实验。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浮力消失,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地球上如果将乒乓球放在水中,乒乓球并不会沉入水底,不管怎么用力往下压,它都不会下沉。可在太空里却大不相同,如果将放在水中的乒乓球用力下压,乒乓球就会沉入水底不会飘起来,最神奇的是将这个杯子倒扣,水也不会像在地球上一样流出来,反而可以飘在空中,这是多么神奇呀!

  太空可真有趣呀!同时我也感受到如今中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发达,中国人的飞天梦,我们今天实现了,现在我们连自己的空间站都有了,我在心里默默地给中国地航天事业,给中国地航天员们点一个大写地赞!

  天宫课堂观后感 14

  在今天下午的跑操时间,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天空课堂,感触颇深。

  不到六十分钟的直播,却由三位宇航员带领我们认识了全新的太空生活,打开了我们的眼界,感受到了来自全新世界的奇妙和无与伦比。

  一个在失重环境中培育细胞的工作,只需要盯着显示器,记录信息的工作,却在我们眼中变得神奇而充满梦幻色彩。培育的心肌细胞,虽说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个体,却在哪一伸一缩的跳动中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梦幻色彩,在广阔的太空中,这也是一抹活力的体现。

  一个由水膜进化成水球的奇妙实验,在太空中绽放的纸片花,一管空气便能在水球里看到两个相反的人像。这一切都只能在太空中看到的奇妙原理,增长了我们的知识,也给我们看到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这个实验涵盖的知识很广,物理学中的表面张力都涵盖的很清楚。我也是从中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明白了一些道理。现在的我们,生活条件优越,且梦想众多。在一抹抹梦想之中,能实现的或许只有那么几个,但只要坚持,怀揣着对远大梦想的信心,一定能有所发展,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天宫课堂观后感 15

  我和爸爸一起,收看了“天宫课堂”。

  航天员工作生活场景展示

  第一个是生活场景展示。

  航天员老师带我们来到了他们住的太空小屋,那里有老师们睡觉的地方,还有许多相册,还有许多老师们喜欢的'东西挂在上面。一直往前走,还会到达他们的卫生间。可惜,我们不能看到卫生间内部长什么样。除此以外,这里面还有航天员们喝水的地方——一个饮水机。还能看到老师们吃东西的地方,那里有加热箱、微波炉,甚至还有一个冰箱。

  太空小屋真是太好了。

  太空细胞的认识

  老师们给我们认识了太空细胞。

  第一幅是一个绿色的细胞,它一直在跳动;第二幅是蓝细胞,也一直在跳动。看来,我们人类的细胞一直在跳动啊!

  水球光学实验

  老师拿出了一个装满水的袋子,用注射器将它注射到了一个镜子上,镜子上立即出现了一个水光球。接着,老师又用注射器吸了些水泡,又将它注入了原来那个大水泡里。然后,老师将脸放上去,大水泡里看着是倒着的,小水泡里看着却是正着的,真是太有趣了!

  最后,我也想对航天员叔叔提问题——在太空中的时间,跟在地球上的时间是一样的吗?

  天宫课堂观后感 16

  太空,是一个美丽又奇妙的世界,那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2021年10月16日12时23分,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把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中国宇航员送到天宫号空间站。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金珠小学组织我们学生观看这场直播课程。

  我看到天宫号空间站的内部非常美丽。王亚平老师展示了自己的睡眠区,仓壁上贴着家人的照片,还摆着她喜欢的玩偶。天宫号空间站的厨房非常先进,有很多电子设备,包括电子加热装备、微波加热装备、饮水分配器,还有一个小冰箱等。

  三位老师在天宫号空间站还做了很多实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膜涨力实验和水球光学实验。水膜涨力实验中王亚平老师用一些水竟然能做出一张水膜,然后再做成一个大水球,真神奇!水球光学实验中往水球里注射一个大气泡,叶光富老师的头部就形成了一正一反两个头部图像,真奇妙!

  我真喜欢奇妙的太空世界!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航天员!

  天宫课堂观后感 17

  “天宫课堂”开课啦!这次天宫课堂的授课教师是神舟十号号的飞行员陈冬叔叔、刘洋阿姨和蔡旭哲叔叔,授课地点是中国空间站。他们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长17.9米,直径4.2米,发射重量23吨的问天实验舱,它的主要任务是用于支持航天员驻留、出仓活动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同时可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对空间站进行管理。接下来三位航天员老师又给我们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水球变懒”“天空趣味饮水”“会掉头的扳手”等小实验,看的我是心情澎湃,我真想自己也去试试,如果我也参与其中该多好啊!接下来就是最让人激动的“天地互动环节”了,看着全国各地的学生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我也在想,如果是我,我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呢?航天员们又会怎样回答呢?

  “天宫课堂”的成功举办,体现了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这里不仅有航天员们的不懈努力,也有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的.辛苦付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努力向航天技术人员们学习,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宫课堂观后感 18

  我相信,每一位青少年心中都有一个航天梦。在那浩瀚的宇宙中,有许多我们未知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天宫课堂。

  首先,由宇航员陈冬叔叔带领我们参观他们那宽广的问天实验舱。在这个实验舱里增加了四个“新队员”,分别是: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以及变重力实验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实验柜,那就是生命生态实验柜。它是由六个小箱组成的,最上面的两个柜子里面是本次宇航员的一个实验任务:在太空中种植水稻、拟南芥、小麦。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成功种植了生菜,味道鲜美,与地球上种植的生菜一模一样。陈冬叔叔又动手操做了样本采集的过程,还介绍了科学手套箱,那里面是由一个机械手臂和电子显微镜组成的.,机械手臂可以对细胞进行穿孔、也可以人工去采样,就像陈冬叔叔那样,将手插入手套,带上MR眼镜,再进行植物的采样,是不是很酷。后来,刘洋姐姐为我们操作讲解了水球变懒的实验:就单单一个水球,在失重力的环境下,遇见气流便会强烈振动,但如果往里投入一个铁球,那么在遇见气流的时候便不会再像开始那样强烈振动,是不是很神奇。

  无数的科学家用他们的智慧打通了一条通往宇宙的天梯。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我国的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探索航天奥秘,发展航天事业,把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天宫课堂观后感 19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课堂虽已结束,可那些神奇的现象却还是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第一个吸引我的,便是那个小陀螺。它放在那里时,安静的像乡下的夜晚。可当它旋转起来时,又快又急,完全没有了刚才那副安静的模样。像是压抑很久,终于释放出来,漂浮在空中。

  然后便是那晶莹剔透的.水球,它外表看上去和我们饮用的水一样,可它却能呈现出陆地的水做不到的样子。这是因为太空舱圆周运动惯性抵消重力,而且水有较强的表面张力,所以可以。有人问,那气泡呢?因为水球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像。因此可以在水球中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像。

  最令我震惊的便是转身。在地球上可以轻松做到的动作,在太空中竟有这么难!叶老师先向我们展示了在太空中,不能像在地球一样转身;然后便是同学们的各种方法,都被现实驳回了。最后,叶老师终于揭秘了:如果向右转的话,就要不停的用左手画圆,如果向左转的话,就要不停的用右手画圆。

  太空本身就充满神秘,但在这神秘之上,更多的是为中国骄傲!我们相信在未来,我们必将在浩瀚宇宙中,留下属于中国的印记!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天宫课堂观后感 20

  在太空中,有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太空中生活,有很多都跟在地球生活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天宫课堂》探索太空的奥秘吧!

  瞧,叶老师是飘起来了吗?其实不是,叶老师在演示走路呢!原来呀,在太空走路就好似躺着睡觉一样,横着的。这可与地球上大不相同,在地球上走路,没有一点要飘起来的样子,就是正着地走,好奇怪的太空呀!

  来,我们再来看看太空中转身吧,光靠全身的力气向后转是不行的,必须要用手臂的力气,转身时,右肢要快速旋转,才能转过身来,在地球上转身,只要身子随着脚向后转就可以了。

  在太空中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在地球上,将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不管你怎么按压,乒乓球最终都会浮出水面。那在太空呢?让我们一起跟随王老师做实验吧。王老师先把一只黄色的乒乓球放进盛有大半杯水的杯子,然后用根粗吸管把乒乓球按下去,慢慢地拿出粗吸管,咦,乒乓球居然没有浮起来,竟然沉在水里。真的.好奇怪,听了王老师的讲解,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太空,浮力消失了。多有趣的实验啊,我对太空充满了向往。

  我感觉宇航员应该很辛苦,他们肯定经历了许多困难,才做出了这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他们在太空中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却能像在地球上生活一样,他们一定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我要向这些宇航员们学习,将来有一天也能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天宫课堂观后感 21

  今天下午,正值网课之时。下午三点四十,身在地球轨道的三位航天员开展了“天宫课堂”。坐在家中的我们,也观看了这样一场直播。

  开播之时,我们首先了解到了航天员们在太空站的日常生活。在这一部分中,使我惊讶而又感动的是,在太空中会引发骨胳,肌肉等器官一系列的危害。而面对风险,三位航天员仍是谈笑风生。

  随后,航天员们为我们演示了几个实验。主要围绕水在太空中浮力与张力的变化,展示了一些物理现象。沉底的兵乓球,悬浮水球中的双面镜,无一不为宇宙蒙上一层诡秘。

  直播结束,我深有所感。其一与其二,与同学们的不尽相同。首先,三位航天员冒着发射失败而箭毁人亡的风险飞向地球轨道。在空间站中忍受危害,日以继日作科学研究。其次,我想到的是祖国的强大。中国是为数不多可以进入太空的国家。若不是国富民强,我们何谈有天宫课堂,更何谈上课!

  最终,连系我本身,感触最深的是一句“人类终要飞向宇宙”。这个问题我早已思考过。毕竟“一切都会逝去”。人类终有一天要离开。而这也是我为之奋斗的。我的.目标,便是实现恒星际航行。使科幻成为现实。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在面对未来这个严肃的问题上听到与我相同的答案。火箭终会变为飞船。工质终会变为无工质,第一字宙速度终会变为曲速。看似科幻的说法,将由我们实现。而这,便是我观看直播后感触最深的。

  天宫课堂观后感 22

  随着“天宫课堂”第一课、第二课的大获成功,是否可以期待以后常态化的太空授课?“以后的空间站上会持续有航天员在上面工作、生活、开展实验,天宫空间站的条件,以及天地通信的保障条件都很好,所以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飞行的过程中,与地面进行互动交流、开展一些科普活动,这以后是会常态化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

  一堂“太空课”牵动国人心,它的意义远不只课堂上展示的内容。令孩子们长久回味的,不仅是那些奇特的.太空失重现象,还有对遥远宇宙的无限遐想。通过天地对话,能够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探索精神,进而点亮他们的科学梦想。

  “天宫课堂”展示的是梦想,彰显的是国家实力。一堂科学课,无疑也是一堂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课。当前,我国是除美国外唯一一个进行过太空授课的国家。从“嫦娥”探月、“长五”飞天、“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到“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中国的科技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永攀高峰的拼搏与进取。而蕴含着得天独厚丰富教育资源的中国空间站,正为无数中国青少年打开思想的天窗。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一堂堂“天宫课堂”,正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向浩瀚星空不懈探索的梦想种子。

  天宫课堂观后感 23

  为了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2022年3月23日,小桥大街小学全体少先队员在航天员的带领下走进太空课堂,感知宇宙的奥秘、掌握探索的乐趣,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下午3点40分,“天宫课堂”正式开始,本次授课活动采取天地互动方式,三位宇航员变身“太空教师”,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

  随后,“太空教师”们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少先队员们凝神屏息,目不转睛地观看神舟十号乘组太空授课现场直播,积极的思考。

  不同于平日里的“三尺讲台”,孩子们对于天外“最高”讲台的好奇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少先队员们的目光紧盯着屏幕,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天宫课堂”直播。

  此次观看“天宫课堂”的活动,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激发了小桥大街小学全体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也让全体师生共同感受到伟大的`祖国在航天事业发展上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更加激发师生爱国爱党、崇尚科学的理想信念。

  美丽的中国红点亮太空,航天梦已经成为中国梦的惊鸿之笔。同学们定会将航天精神深植内心,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人,时刻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天宫课堂观后感 24

  自载人航天飞船任务完成之后,三名航天员回到了离别三个月的祖国。才过不久,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了。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担任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在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火箭发射了。可惜我没有及时观看直播,今天下午在课上,老师让我们看了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过程,首先就是三位宇航员身穿宇航服坐上大巴车,向航空基地驶去,大巴车前还有交警骑着摩托车保驾护航。到了航空基地,三位宇航员进入了火箭,紧接着,话筒传来了“十,九,八……”每一个数字都十分激动人心,最后听到了“点火”。随后,火箭的底座喷出了红色的火焰,烟尘向四处扩散,火箭也腾空而起,像一只穿云箭直插云霄,场面十分震撼,之后各个助推器也是分离了,神舟十三号也是发射成功。

  本来的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中呆了三个月,这本让我很吃惊。但没想到这次神舟十三号的三名宇航员将要在太空中呆上半年,更是让我惊讶。他们为了给国家做贡献,放弃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六个月时间,很让人敬佩。自东方红一号升空成功后,中国在航天事业接连取得重大发展,这一个个成功都是由无数个科学家们废寝忘食,努力奋斗,用无数汗水换来的。

  据说神舟十四号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升空,不得不说,祖国的速度真是太快了,火箭是一个接一个的升上天空。

  天宫课堂观后感 25

  2022年10月12日16时,《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长乐职专组织全校学生观看此次太空科普直播课。

  在近5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授课期间,航天员还通过视频通话的形式,与地面师生进行实时互动交流。这是天地之间对话的延续,也是对生命和基因的好奇与探索。

  从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到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再反观今日,短短几十年,从落后到领跑,漫漫航天路,中国的强起来、富起来到站起来,凝结着科研人员的昼夜不息的执着攻关和卓越创新。天宫第三课的同日,二十大已然拉开帷幕,这是中国的新跳板,崭新的篇章正在等待着被谱写,未知与未来,正在等待着被发掘。

  星空浩瀚无比,宇宙奥秘无限。生动的`课堂,新奇的实验,知识浓郁的“天宫课堂”,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到很多物理知识,开启探索未来的信念,而且给同学们的心里播下一粒种子,激励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航天精神,奔赴星辰大海。

  天宫课堂观后感 26

  今天是不一样的一天,因为我们上了第一堂“天宫课堂”。这次的“天宫课堂”是由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宇航员主讲的。

  王亚平老师带我们参观太空舱。我们先参观厨房区,这里有加热食物的微波装置,有装着饮用水的饮水机,还有冰箱,这样宇航员在太空就能吃到新鲜的食物。

  然后我们再参观太空跑台和太空自行车。因为宇航员在太空待久了,会影响健康,所以他们在太空舱内也需要保持运动来锻炼身体。王亚平老师给我们示范了骑太空自行车。

  最后,叶光富老师用显微镜给我们展示了细胞跳动。

  参观完太空舱,王亚平老师和叶光富老师还给我们做了四个太空实验。第一个实验:叶光富老师表演了太空转身。可以用右手转圈,越转越快。也可以双臂伸直,让身体转起来,双臂反复合拢、张开……这样就可以在太空自如转身了。第二个实验:制作一片水膜,再折一朵花,把它放在水膜上,它就会慢慢张开了。第三个实验:在水膜里注入更多的水,水膜就变成了水球。再用针管往水球里注入一些空气,水球里就出现了一颗小气泡,王亚平老师走到水球后面,会发现水球里王亚平老师的脸是倒着的,而小气泡里的却是正着的。第四个实验:王亚平老师往水球里注入了蓝色的.色素,然后再放入一片黄色的泡腾片,会发现水球产生了很多黄色的小气泡,黄色和蓝色相互融合,这时候的水球就想地球一样美丽。

  今天的“天宫课堂”真是神奇有趣!

  天宫课堂观后感 27

  今天,我看了《天宫课堂》让我深受启发,“太空教师”王亚平为我们讲解的声音依然徘徊在耳边,她之前为全国6000多万学生太空授课,如今她又飞上太空,将成为中国首位出舱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原来神秘的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在讲解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了多种实验,如: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等,还展示了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我最喜欢的实验是泡腾片实验,王亚平老师用色素把水球染成蓝色,随后将半片泡腾片放进球里,只见水里升起了许多小气泡,看起来十分活泼,水球还呈现出了蓝色、黄色、绿色等,看起来就像人类生命的摇篮-地球一样,蓝色的大海、黄色的土地、绿色的草原、森林等,让我至今难忘。

  谈论了这么久的航天精神,我想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不正应该去学习“百折不挠”“斗志昂扬”这些精神吗?在学习的.路上,不乏艰难险阻。让人头疼的数学题、困倦的早晨、总是居后的成绩,这些我们都会遇到,我们也许会退缩,想放弃,但我们仍在坚持、努力,苦苦拼搏,这不就是航天精神的生动诠释吗?

  人生很短,学习很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带着伟大的航天精神一起踏上征程吧!

【天宫课堂观后感】相关文章:

天宫课堂学习总结12-06

《天宫课堂》观后感12-23

天宫课堂的观后感04-27

观看天宫课堂信息简报(精选10篇)11-11

天宫课堂观后心得体会04-14

天宫课堂观后感(精选42篇)10-27

天宫课堂观后感15篇12-09

《天宫课堂》观后感(通用6篇)12-10

天宫课堂直播的观后感(精选7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