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讲座观后感

时间:2022-05-20 13:22:4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于丹讲座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于丹讲座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于丹讲座观后感

于丹讲座观后感1

  今天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于丹老师演讲风格语气平和、神闲气定,常常用小故事比喻一个道理,一下子吸引住了我。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四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是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四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自信。其中第一个主题是我最有感触。

  在讲第一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首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颗粗壮的'大树和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每天小男孩都来找大树玩,摘几个果子吃、摘几片树叶玩,大树都不生气,每天都盼着小男孩来和它玩,大树一天一天的盼着,但是有一天小男孩不再来找大树了,又过了很久他已经是个初中的孩子了,小男孩很苦恼的叹着气,大树说:“孩子啊,你怎么了?”小男孩说:“别人都有钱买新玩具我都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的果子都摘了去卖钱吧。”于是小男孩每年秋天都来收果子。后来,小男孩于是好久都不来看它,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大树底下叹气,大树问:“你又怎么了?”“别人都有钱盖新房子、娶新娘,我却没有。”“那你把我大的树枝都看下来卖钱吧。”小男孩就照做了。小男孩又是好久不来看大树,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树下叹气,“你学业也成了,房子也盖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呀?”大树问,“别人都去海外了,我却在家里待着。”大树说:“你把我的树干砍了做船吧!它能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于是,小男孩就把树干砍了坐船了。有一天小男孩回来了,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大树问:“我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一个大树桩,你肯定我不愿理我了,哎。”“不,我回来,是因为想和你一起晒太阳,这是我的心愿,一生的心愿。”

  父母无私地给予我们这么多,我们应该懂得珍惜和回报。目前作为学生能回报父母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操心。于丹老师还讲了周总理每次回家都给老父亲喂饭,然后才自己吃,父亲去世后好长时间都不断流泪。这些都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

  名人尚且如此,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要孝敬父母,让她们觉得幸福!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心存感恩,对家人、对长辈、对老师、对朋友、对社会,和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都应该感激!感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这一刻做起!

于丹讲座观后感2

  于丹老师认为“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其实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寻一种生命的快乐和尊严。现在的大学生,专业知识是有的,但他们人格的缺陷,却在大学里是无法弥补的。好的老师和家长终身有益的一件事情就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自己完成、发现生命的过程,在逆境中完成自己的修复……但这过程是多么的漫长和艰辛啊,自已的孩子在这日新月异、变化万千的花花世界里怎样才能拥有一个朴素、健康的人格,这才是最令我们这些家长们头痛的事情。

  养儿一百,长忧九十九,作为父母的我们,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正是这一点,就令绝大多数家长们千方百计去帮自己的孩子报读各式各样的培训班,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不惜花费昂贵的金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家长们给孩子的是过高的期望,过多的关心,过分的呵护。但我们所付出的一切,所做的一切,真的是孩子们想要的吗?我孩子已经读高二了,回顾孩子的成长经历,我还算是一个开明的家长,记得小学阶段,别的孩子周末报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忙得不亦乐乎时,我尊重孩子的`选择,没有强迫他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让他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童年。

  听了于丹老师娓娓动听的小故事后,顿时令我醒悟,令我茅塞顿开。是啊,现在的独生子女实在太娇生惯养了,我们一味的只给予他们最好的物质享受,生怕他们会受半点伤害,惯养到他们一味只会索取,而半点不会付出。我们做父母的却在以自己的方式去保护孩子,溺爱孩子,没有真真正正思考自己的爱是不是孩子希望得到的。我们做家长的,现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真真正正的醒悟,真真正正的学会放手。每天在我上下班的路上,常常碰到一些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们接送孩子,给孩子们背书包,甚至是六年级的学生。每次我问他们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背时,他们的回答竟然是一致的:“孩子还小,书包太重,会影响他们的发育。”家长们,你们事事都替孩子做了,然而你们有没有想过,在你们的呵护、溺爱下,孩子又怎么能学会独立,拥有健全的人格?孩子不仅仅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宝贝,更是一个在思想意识上脱离我们的、独立的——人。

  放手吧!放手让他们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放手让他们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放手让他们学会如何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放手让他们学会独立,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会在逆境中磨练出坚强的意志,使他们养成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孩子的价值空间也会因人而异”这就是于丹老师给我们的领悟。各位家长们,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学会真真正正的放手吧!

于丹讲座观后感3

  上午,我陪儿子一起观看了湖北电视台播出的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感恩教育》的内容很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于丹老师的讲解很透彻,除了给了孩子教育外,更给我们家长带来了启示。

  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节目中讲到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孝心和爱心,如何培养孩子们自立、自强、自信,提到了我们家庭教育的问题,“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懂得,这个社会不只父母疼爱他,还有许多人关心他,要使别人关心自己,首先自己要关心别人,给人以爱心。在家庭“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伟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自小给予孩子同情心和伶悯心的情感,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仁爱之情首先要做的事情。孩子最初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的反映,所以,父母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苦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孩子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比如,公共汽车上,家长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经常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善待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朋友,然后才能慢慢引导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身上出现问题,你的批评教育才能让孩子认可和改正,还有,你想让孩子变的怎么样,你就常把他说成什么样,慢慢发现,孩子真的会变,再者,孩子平时学习你的行为,就会变得很有爱心和责任心。随着孩子的长大,还要逐步扩大教育内容,教育孩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事业,热爱人生…… 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仁慈博大的爱心、人道主义的道德,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就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让我们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和培养孩子的爱心和集体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家长都把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个世界一定会越来越美好的!

于丹讲座观后感4

  那天听于丹的讲座,偶尔想起这样一件事。大概是在四五岁的时候,现在想起来,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姥爷就经常悄悄跟我说,你看,这里有这么多人,孔子说过一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么些人里头,肯定有能当你老师的人,你去看看,你觉得他们谁对人特别有礼貌,谁特别博学,谁做事特别麻利,你去看看谁能当你的老师?小孩子嘛,我就这样跑来跑去看,有的时候看到有些行为是好的,也有的时候看到的是不好的,就会跑回来问姥爷,说你看,有一个叔叔肯定不是老师吧。然后姥爷就会告诉我说,这也是老师啊,因为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你看到比你好的'人,你要跟他一样好,这是老师;但是见到不好的人,你要反省自己,你会不会跟他一样不好,所以这也是一种老师。

  说到儒与道,中国哲学这两大源头,在我最初接触的时候,是处于一种孩提的蒙昧状态,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意识要去读,要去记忆。所以《论语》对我来讲是笃定的、真实的、亲切的、温暖的。

  读经典很有意思,开始会觉得简单,但读来读去,便应了郑板桥的那句话:“画到生时是熟时。”感悟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就能真正地从内心敬仰圣贤。因为他们不用华彩的词语,来让大众觉得一定要去膜拜,一定要去远离。他们不因自己的伟大而让万众折报,觉得不可企及。他们以自己的一种朴素的人格,让大众觉得,这些朴素的真理恒久不变。

  道在人心,道不远人,你总归是能凭着生命成长去接近的。《论语》里提到“仁”的地方总共109处,这是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学生问老师什么是“仁”,老师的回答就是两个字:爱人。真正的仁爱之心无非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后来被孟子推演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也是孔子说的,他一生的理想无非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便是孔子的温暖世道了。

  其实只要做到五个方面,那么这种仁爱就基本完成了:恭则不侮,生命有尊严;宽则得众,受众人爱戴;信则人任焉,走得更长久;敏则有功,打碎的罐子变宝贝;惠则足以使人,调动他人积极性。

  我们以下代人的眼光来看“恭”和“宽”是教我们怎么样做人的,“信”和“敏”是教我们怎么样做事的,“惠”是教我们怎么做官的,做人做事做官这就是我们现代人一生基本上要做的内容,所以中国儒家的仁爱思想,我想他跟我们今天每一个人生命中的理想都会相关,他让我们有具体的做事的方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角色。

于丹讲座观后感5

  今天听完《于丹讲座》,第一感觉就是气势澎湃。一提起女子,大家立刻会想起柔弱的、娇滴滴的西施;哭哭啼啼的、柔美的林黛玉……。从古到今,没有几个女子被形容为强悍的、胸怀大志的、保家卫国的,我所知道的只有刘胡兰、秋瑾、江姐和花木兰。今天我又结识了一位——于丹。虽然不是很了解于丹,但一接触,便知道她是我的偶像,从她抑扬顿挫的语气和雄壮的语言中,我断定她必将强悍、必将充满激情、必将胸怀大志、必将保家卫国、必将成大器。她那豪言壮语的演讲,让人热血沸腾、激情万分。

  第二感觉就是联想丰富。说到一件物品,她就能联想到与其相关的任何事物。当说到二胡时,她想到陶渊明“辞县令,弹素琴”的故事。当说起“儒家”和“道家”时,她说:儒家给我仁爱,道家给我智慧;如果儒家是长空,那道家便是大地。当她听着陈-军老师的二胡演奏时,联想到古人唯一的乐器——琴;联想到大自然的声音;联想到清脆委婉的鸟鸣,联想到风吹松林的声音……

  于丹——您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百科全书。

  今天是周日,休息在家百无聊赖下了一天的国际象棋。赢了心花怒放,得意洋洋,输了垂头丧气,原本是技不如人可还是恼羞成怒,怨天尤人,为走错一步棋而懊悔不已,唉声叹气。弄得那娘俩只要我下棋就躲的远远地生怕引火烧身。

  棋又下输了,休息一下。无意中发现了于丹教授讲座“发现你的心灵”的视频,本想随便听听换换脑子,哪成想这一听真真正正震撼了我的心灵。她用现代的语言结合现在社会文化方式和现代人的生活观念,诠释了儒、道几千年来传递给我们的`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儒是大地是实践;道是天空是超越,独与天地共往来。儒家的论语用微言大义、言简意赅来告诉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做一个见到的儒家,道家则提醒我们在休闲中更需要随着庄子做一次天地之间的逍遥游。这就是我们中华民主文化的精髓。

  于丹教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所说的话记下了来就是一篇文章,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她可以迅速的把一件事高度的凝练并高度地概括,高度的提升,他极好的语言智慧也许是天赋吧!当然跟她日常的学习积累是分不开的。我想那些名嘴们也只能望其项背了。

  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中国的语言竟如此的唯美,即可妙语连珠的娓娓道来,亦可妙语天成的让你听之忘忧。

  向中华古老文化创始的古圣先贤致敬!

  向中华古老文化的传播人于丹教授致敬!

于丹讲座观后感6

  我看了于丹老师教育讲座,受益匪浅。人要懂得孝顺,还要仁爱。对于于丹老师的讲座,我明白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和人在社会、在生活中,所需要的准则。

  我明白了,人从小到大,都要建立两两关系。多在人群中学习、娱乐,而不是信赖于网络,老在家里上网,不出去与同伴玩耍、交流,孩子要多动手,相信只要动手做,没有不成功的。要信赖于用双手实现梦想,实现未来。人从小要建立两两关系,多与同伴们在一齐,不要老呆在家里。要与同伴互帮互助,经常聚在一齐聊天、玩耍。其次,做家长的,不要娇惯孩子。于丹老师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从小有一个孩子,天天与大树玩耍。有一天,孩子愁眉苦脸,大树问:“孩子,你怎样了怎样不高兴了”孩子说:“别的同学都有玩具,各式各样。我也想要。”大树慈祥地说:“孩子,你别担心。你能够把我的果子全摘了,去卖钱。买你想要的`东西。”孩子摘了全部的果子,买了想要的东西。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孩子仍旧愁眉苦脸。大树问:“你怎样了”孩子说:“我的同伴们都出去,去世界各地了,而我却没有。”大树说:“孩子,你能够把我的树根做成独木舟,去世界各地漂泊。”孩子把树根做成独木舟。孩子之后回来了,游玩了世界各地后,坐在大树旁,与大树一同看每一天美丽的日出了。这个故事告诉我,这个大树就是父母,而这个小孩子就是我们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使孩子享受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待遇,而不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取回报。而且,父母的教育与孩子的成长也有关系,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鼓励。在人格中学会爱、学会尊敬。这样一个孩子,不论在社会、在生活中,都有一个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着他的到来。

  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下,舒展个人的生命。这才是最完美的。做人首先要孝,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爸爸或妈妈生病的状况下,送一杯温水、一杯热茶。足以表达女儿的孝心。其实,帮妈妈拿东西、洗几次衣袜,就表现出来。不用做得那么重大,只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会非同寻常。于丹老师讲座点燃了我心灵的空间。让我懂得、理解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懂得做人如何孝、顺。所以,人在这个世界上,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不能低头,要舒展个人的生命,才是最完美的。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十分感谢于丹老师的精彩演讲。

于丹讲座观后感7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勇敢承担爱与责任。于丹老师对孩子孝敬父母,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令我印象深刻。

  讲座开始,于丹老师讲述了一个孩子和大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树,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无私的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着大树走到了最后。听完以后,我非常感动,这不就是每个当父母的所追求的吗?能拥有一个孝顺,有责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父母们,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但现实却不是故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后,看看当今社会,空巢老人,不孝顺的子女,比比皆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初衷无法实现呢?接着,于丹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些现实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宝,物质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不是什么贬义词了,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标准”。孩子就应该操心学习,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过问。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回家以后,忙得不亦乐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么,这么做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周围人的关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责任心。“正为本,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这些古训由来已久,都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良言金句。于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榜样,纵观他们的成长经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境贫寒,自身艰苦奋斗获得成功,但是对父母都是无微不至,有始有终。难道是他们从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孝顺父母的品德和责任感?那么普通家长,要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对社会和家人负责任的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呢?

  接下来,于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仁”字,用来阐述孩子的责任感是如何形成的。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让孩子有责任心,必须让他们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别人的优点,发觉自身的.不足,看到别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环境对比,从而受到感动,因此培养责任心,懂得去体谅人,关心人,对于自己的父母,就表现为孝顺和关爱。体验打工者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后,懂得了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了自己的责任感。孩子责任感的形成,重点在于他人的交流,这点对我很有启发。

  最后,于丹老师强调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让孩子开阔眼界,从人文古迹中获得人生的感悟。看完节目后,我感慨良多。

于丹讲座观后感8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往往有着迷茫,有着烦恼,有着忧愁,这时,我们往往需要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出困惑的迷雾。我观看了《于丹老师讲座》,感触颇深。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绝不能忘记孝。孝心是万德之本,古人云,“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从古代至今,成千上万人都在遵从百善孝为先的理论:汉文帝刘恒,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以孝着称,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晋代郭巨因家境困苦,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成长的道路中社会是必经之路,而社会之中,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环。二加人才是仁,师生。朋友。夫妻。子女……现代的社会关系,大多是由两人组成,但是目前无数的青少年正在被人际关系所束缚,无数孩子没有朋友,不知怎样与同学交流,,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的成长,应该放在人群之中,自然之中,社会之中而不该是在电脑与书桌旁,成长不是填鸭式的接受前辈的教育与理念而是应该经过自己的总结与努力。

  成长,是每个人必经的道路,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同一条布满荆棘的的道路,而信心如同一把利剑,帮我们披荆斩棘。人生的路并不笔直,但自信可以伴着我们,飞跃一条条不平坦的沟壑,跨越一个个深深的.坑洞走向成功的康庄大道。青春只有一次,一个人想要写下无悔的青春,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就要对自己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自信,可以说是英雄人物诞生的孵化器,一个个略带征服性的自信造就了一批批传奇式人物。然而,自信不仅仅造就英雄,也成为平常人人生的必需,缺乏自信的人生,我相信必是不完整的人生。请记住:一定要充满自信,因为人生需要自信,自信让人成功。

  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她教我们应怎样做人,以后我们应在生活中不断的提高自己。

于丹讲座观后感9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懂得感恩就是幸福。就在这个周日,我观看了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之《感恩教育》,这使我获益良多。

  在第一讲里,于丹教授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和一棵苹果树,苹果树很爱这个小男孩,无条件的满足他。但小男孩随着年岁的增长,来找苹果树玩的时间愈来愈少。最后,在小男孩成为了一个老人的时候,小男孩才懂得苹果树对自己的付出。

  听了这个故事,我从而推想到父母对孩子的爱,那棵苹果树就好比我们的父母,他们什么都满足我们,可是我们却骄纵,任性。从未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就拿我来说吧,从小我就生活在一个小康之家,我说什么,父母都会照办,但我却什么都没为他们做过,我有时会埋怨他们不够优秀,不够完美,有时甚至会发脾气。记得有一个晚上,我因为爸爸不顺从我,一气之下躲了起来,尽管他拼命地叫我,我也不出现,急的他像热锅上的蚂蚁。

  现在想起,我觉得自己太不应该,太不懂事了。我领悟到,虽然我的父母不够优秀,不够完美,但他们有一颗十分爱我的心,为我做了许多许多事,我不应该埋怨,而更应该感恩。感谢您们为我做过的事,流过的泪。爸爸妈妈,谢谢您!

  于丹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爬山经历,第一次爬山的时候她是跟着自己的'父母爬上山顶的,登顶时,她心情很激动。在大人休息的时候,她又从后山爬了一次,再次登峰的时候,于丹教授感觉路比前一次难走,坎坷,但到达顶峰的时候却是比前一次兴奋,自豪。于丹教授用这个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就像是爬山的过程,小的时候从父母听到的都很美好,但长大后自己去闯的时候,却觉得生活欺骗了自己,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因此,我们要学会自立、自强、自信。

  人生,哪有没挫折,我都遇过挫折。我因为自己胖变得不够自信,做什么事都不敢去做,一遇到挫折就放弃,或者躲到家人的背后。埋怨事情不像自己想的那样进行,坐在一边空想,觉得生活瞒骗了自己。但到了后来,我终于明白到,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有磕磕碰碰,我必须从挫折中走出来。

  我们小的时候总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像童话般的。但当我们长大,遇到挫折的时候,却感到出乎意料,原来生活是激烈的,并没有像预料中发展,倒是多了分残酷。在这时,我们就要坚强,坚持自己的理想,向前进。就像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总会来临。

  看完了于丹教授的《感恩教育》讲座,我受益匪浅。

  学会感恩,学会自信,学会自强,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于丹讲座观后感10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世界的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希望。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是每个父母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观看了于丹的学生人格教育视频后,本人感触很深,现将我的一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从兴趣出发,让孩子快乐地学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社会上有各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都要参加很多辅导课、兴趣班,家长之间相互攀比,看谁报得班多,孩子大部分的双休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好象是学的内容越多,孩子离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去学,结果造成浪费金钱,浪费经历,更浪费孩子天真的快乐时光。父母应该从孩子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然后再给他们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他们燃烧起来,这样才会获取更加的效果。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

  二、.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面对挫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要经常鼓励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困难,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再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当孩子说出自已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时,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给孩子足够的信心和自信,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由于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生活条件具有相对优越性。作为家长要多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多做各种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永恒的课题。让我们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下一代的科学教育共同努力吧。

于丹讲座观后感11

  我看了于丹老师教育讲座,受益匪浅。人要懂得孝顺,还要仁爱。对于于丹老师的讲座,我知道爸爸妈妈与子女之间关系和人在社会、在生活中,所需要的准则。

  我知道了,人从小到大,都要建立两两关系。多在人群中学习、娱乐,而不是信赖于网络,老在家里上网,不出去与同伴玩耍、交流,孩子要多动手,相信只要动手做,没有不成功的。要信赖于用双手实现梦想,实现未来。人从小要建立两两关系,多与同伴们在一起,不要老呆在家里。要与同伴互帮互助,经常聚在一起聊天、玩耍。

  其次,做家长的,不要娇惯孩子。于丹老师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从小有一个孩子,天天与大树玩耍。有一天,孩子愁眉苦脸,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了?怎么不高兴了?”孩子说:“别的同学都有玩具,各式各样。我也想要。”大树慈祥地说:“孩子,你别担心。你可以把我的果子全摘了,去卖钱。买你想要的东西。”孩子摘了全部的果子,买了想要的东西。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孩子仍旧愁眉苦脸。大树问:“你怎么了?”孩子说:“我的同伴们都出去,去世界各地了,而我却没有。”大树说:“孩子,你可以把我的树根做成独木舟,去世界各地漂泊。”孩子把树根做成独木舟。孩子后来回来了,游玩了世界各地后,坐在大树旁,与大树一同看每天美丽的日出了。这个故事告诉我,这个大树就是爸爸妈妈,而这个小孩子就是我们孩子。孩子要什么,爸爸妈妈就给什么,使孩子享受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待遇,而不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取回报。

  而且,爸爸妈妈的教育与孩子的成长也有关系,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鼓励。在人格中学会爱、学会尊敬。这样一个孩子,不论在社会、在生活中,都有一个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着他的到来。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下,舒展个人的生命。这才是最完美的。

  做人首先要孝,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父亲或妈妈生病的情况下,送一杯温水、一杯热茶。足以表达女儿的.孝心。其实,帮妈妈拿东西、洗几次衣袜,就表现出来。不用做得那么重大,只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会非同寻常。

  于丹老师讲座点燃了我心灵的空间。让我懂得、理解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懂得做人如何孝、顺。所以,人在这个世界上,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不能低头,要舒展个人的生命,才是最完美的。

  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非常感谢于丹老师的精彩演讲。

【于丹讲座观后感】相关文章:

于丹讲座观后感05-15

《于丹讲座》观后感05-15

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01-06

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05-30

于丹老师讲座视频的观后感08-20

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学生篇08-20

于丹经典语录12-05

于丹经典语录15篇12-10

巴丹沙漠导游词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