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

时间:2022-08-11 08:56:2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观看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看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观看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

  观看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1

  近日,大型生态文明题材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该剧主题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赢得了广泛口碑。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先进事迹通过艺术手段呈现于荧幕之上。林区工人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一个个故事展现出来。该片再现了森工林区创业、改革、转型发展的历史进程,用催人奋进的艺术语言,讲述了黑土地上发生在林区的中国故事,一段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动人故事,彰显了林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畏艰苦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定信念。《青山不墨》以人民的立场,描绘出“青山不墨千秋画”的多彩画卷。

  在看过《青山不墨》这幅画卷之后,也勾起我的回忆。我在垦区工作9年,经历了北大荒精神的洗礼,每每思起总仿佛看到王振将军在八五〇农场点起了第一把荒火,点燃了北大荒向北大仓的转变。本人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在去年7月由垦区调动到东方红、迎春重点国有林区工作,呼吸着林区的新鲜空气,走在东方红林业局的年轮公园,仿佛看到了林区发展的一幕一幕……

  画卷一:林区里的口号声

  电视剧伊始就呈现出一段高水平的矛盾冲突,马永祥接替王福民担任一大队队长后,表面上王福民闹情绪不上班,实际上是逼马永祥拿自己开刀立威。当上级准备树王福民为负面典型时,这个迷底才由郑毅揭开。表面上矛盾是兄弟间的利益之争,实际矛盾却来源于上级不断压担子提高产量,而生产工具落后、粮食短缺的现实情况。面对五万立方、十二万立方的任务加码,增产就等于上战场,每个伐木点就是林区英雄的试炼场。军人出身的林海市林业局局长郑毅对新任东方河林场的党总支书记魏建中的要求只有一句话:完不成生产任务提头来见!将林区初期建设的艰难和豪情不着痕迹地展现出来。伴随着影视剧的矛盾冲突,随着镜头的不断转换。观众仿佛看到了极寒天气冰封山林的伐木大会战。看到林场院落的居家摆设,听到每位伐木工人身上敲击出铮铮铁骨的声音,他们浑身都散发出伐木工人独有的时代气息。“咱们工人,哼哈嘿”、“有力量,哼哈嘿”的号子声在林间飘荡,久久不消。这些普通人的群像,就这样烙印在观众心里。电视剧中那千里冰封严酷的林区环境,将中国工人大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表现的淋漓精致,也将林区独有的大美风光以独特的镜头展示给观众。

  画卷二:“天保工程”之下的护林人

  发展与保护的尖锐矛盾在20世纪末凸显,在令人痛彻心扉的林区危困转型时期,林业企业“越穷越砍、越砍越穷”,艰难境况下,马永顺、魏建中、华青等时代英雄在与超采、滥砍盗伐、毁林开荒现象的斗争完成了由伐树到护林育林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保护森林资源的新一代林业工人。

  党中央国务院旨在通过人工造林和自然恢复的途径,改造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实施了“天保工程”战略。从而将大小兴安岭纳入可持续发展体系,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拉开大幕。黑龙江省逐步从资源大省转化到生态大省,《青山不墨》的剧中人马永祥、王福民等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在国家建设需要时,拼尽全力投身国家建设。在没有机械工具、缺衣少食的困难情况下,发明四季锉锯法、流水作业法、安全伐木法,用一线工人的智慧提高产量加强生产。又在高产稳产的同时树立起植树造林思想,实现了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生态循环。林区工人们以三代人的力量守护着绿水青山,探索出一条永续利用生态的道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画卷三:英雄精神的传承

  全国劳模会上周总理接见了全国劳动模范马永祥。周总理的“青山常在,永续发展”的一句话,震撼了马永祥的内心,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念,也转变了马永祥的子女、工人同志们的人生道路。马永祥的儿子马保峰站到了林区转型发展的`第一线。几年之后,马保峰成为青川林业局副局长、局长,马保峰挑起了整个青川林区局转型发展的重担。王福民、赵志民、郑毅等人的子女们在这场森木资源生死之战和转型发展之战中,或成为生死与共的战友,或成为势不两立的对手。马保峰第一个实行主伐林区停伐,开启了小兴安岭生态重生真正兴安的历史性转变。由采伐到禁伐,青川林区经过半个世纪的起起落落,终于完成了根本的转变,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林区工人以三代人的力量守护着青山,探索出一条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生态的路子。

  黑龙江是盛产英雄传奇的地方,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的诞生地。《青山不墨》以另一视角歌颂林区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无数催人奋进的英雄故事。林区工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犹如一颗颗凌霜傲雪的红松一样,不畏严寒,坚韧刚毅,巍然屹立。一种蓬勃的进取精神,一个个威武不屈的傲骨,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都以林为笔描绘着秀丽的青山画卷。

  观看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2

  4月6日,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登陆央视一台黄金档,剧本以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英雄事迹为题材,艺术再现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创业、改革、转型发展的三部曲,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动人事迹,描绘出“绿水青山永续利用”的多彩画卷。我分局立即通知全局干部职工自行观看该电视局。

  迟迟吾行,恋恋不忘,这是一曲感人至深的绿色之歌,观看《青山不墨》后,进一步激励了全体干部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激发科研工作者,加强林业科研,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投身到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以老一辈林区人为榜样,守护林区,奋勇前行。”观看后,干部职工们纷纷表示,要深刻感悟老一辈林区建设者艰苦奋斗、勤劳忠诚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在精神上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不断磨砺自身。

  观看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3

  近日,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大型生态文明题材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该剧人物中马永祥、郑毅、华青等人为代表的林业英雄模范,是以伊春林业战线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英雄事迹为主要素材进行创作的。该剧再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林业工人扎根林区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呈现了林业工人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林业工人历经开发建设、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段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华美篇章。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伊春日报、林城晚报、伊春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经常报道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林业战线英模的先进事迹,

  他们的名字已家喻户晓、留在那个年代每个人的脑海里。从心里对他们毅然决然扎根林区,深深地根植在这片黑土地上,无怨无悔地奉献了毕生经历的高尚品质、大爱情怀、无私奉献精神而产生由衷敬意。

  马永顺在伊春林区开发建设时期,为了多出木材支援国家建设,他结合木材采伐遇到的实际问题,发明了“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流水作业法”“降低伐根法”等,曾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东北林区特等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毛泽东亲自向他颁授了一枚金质奖章,他先后14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在伊春林区开发建设时期的伐树能手,砍伐了36500棵树,离休后主动义务植树向大山“还债”,在晚年实现了向大山还“债”的夙愿。2000年2月,87岁的马永顺走了,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小兴安岭绿波翻涌的万顷林海。

  张子良同志从一名红军战士成长为模范中共党员、东北林业建设的开拓者、延安精神的传承人。1958年,张子良响应党中央号召干部下放充实基层,他主动申请来到伊春林区,任中央林业部带岭林业实验局党委书记、东北林学院带岭分院党委书记兼任东北林学院副院长。从中央领导到每一位知道张子良的群众,都一致称赞他、颂扬他、怀念他,可见他有高贵的品质、高尚的风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共产党人的楷模。他的廉洁奉公之心、光明磊落之德、精打细算之脑,曾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

  从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到,孙海军从东北林学院采运系毕业,被分配到双丰林业局茂林林场,成为一名采运机械技术员,一干就是几十年。孙海军采伐了10多年,共采伐60多万立方米木材,其中80%左右是红松。在油锯和拖拉机的轰鸣声中,他发现,一座座郁郁葱葱的青山很快就变成了“秃山”。

  大森林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上苍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咱林区人的命根子!大山里的树木生长期很长,尤其是珍贵树种——红松,需要生长百余年才能成材。正因为他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才有了在之后的20多年里,带领职工在福民经营所造林11万亩,存活200万株的壮举。他对大山大森林不仅有朴素的感情,更有尊重科学的精神。他不断探索营林规律,带领职工营造的11万亩人工林,成活率达到96%以上,成幼林抚育合格率达到97%以上,采伐迹地更新率达到100%,创造了高寒地区育林的奇迹。有人为他算了一笔账:他植的树如果以两米远的株距单行排列,可绕地球一周;按照陆续间伐到主伐期的皆伐计算:累计可产木材14,938万立方米,其社会和生态效益更是无法估量。

  我的父亲也是一名林业工人,是我生活和工作过的那个林场的第一批伐木工人,剧中的人物和情景在我的.记忆中有着许多相同的印记,感觉是那样的熟悉,仿佛就是我们的父辈当年艰苦创业劳动情景的再现。这在增强我对该剧情景浮现和期待的同时,也对该剧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主题思想进行了深入思考。

  电视剧中的一幅幅画面让我想到了在我学生年代读过的一篇课文——《松树的风格》。松树不择地势环境,不择土壤的贫瘠,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这不就是林业工人扎根林区艰苦创业,不畏严寒酷暑,有着坚韧顽强性格、奋发向上乐观精神的折射和真实写照吗!

  林业工人这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红松品格的体现!他们犹如一棵棵凌霜傲雪、超然挺拔的红松,不畏严寒,坚韧刚毅,巍然屹立,展示出一种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一种威武不屈的铮铮铁骨、一种永不低头的坚强性格、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大无畏气概、一种具有高贵品质的内涵质地和恢弘恣肆的道德属性,犹如一根根擎天大柱,在风雪中伫立,擎起林区开发建设转型发展的历史重担,浸染了青山不墨的千秋画卷!

  观看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4

  4月6日,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登陆央视一台黄金档,这部年代大剧,以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英雄事迹为题材,艺术再现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发展历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动人事迹,以催人奋进的艺术感召力奉献了展示中国力量讲述中国故事的精神大餐。

  宏大的主题叙事、重大的历史转折、红色基因的传承,彰显了百年来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定信念。《青山不墨》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史诗,以人民的力量筑起生态文明屏障,护佑子孙万代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电视剧《青山不墨》亮点颇多,但生态文明主题尤其引人注目。20世纪末,党中央国务院意在通过人工造林和自然更新的`途径,改造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并实施了“天保工程”战略。从而将兴安岭纳入可持续发展体系,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登上舞台。《青山不墨》的叙事主题并非聚焦这个时间点,而是回望历史,将重点定在中国社会迎来翻天覆地重大转折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力以赴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以建国初期大力建设为时间点,深化生态文明主题,歌颂生态文明先驱,正是《青山不墨》的贡献。

  我省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作为资源大省,黑龙江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解放区和战略后方,将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最后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平建设时期,黑龙江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粮食、木材、石油、矿物、畜牧等资源。作为中国森林产业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黑龙江以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有效地阻挡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蒙古高原的沙尘暴,并以丰沛的水资源调节中国北部气候。

  从资源大省到生态大省,正是电视剧《青山不墨》所反映的历史阶段。《青山不墨》所要追溯的历史,所要展示的剧中人正是无私奉献的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他们在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拼尽全力支援国家建设。在没有机械工具缺少粮食的困难情况下,发明流水作业法、四季锉锯法、安全伐木法,用一线工人的经验智慧提高效率,又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树立起植树造林额理念,实现了越采越多永续利用的生态循环。马永祥、郑毅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原型马永顺、张子良,正是这一批新中国奠基人,以三代人的力量守护着大青山,探索出一条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生态的路子,倾注满腔热血建设家园,为后来人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青山不墨》观后,进一步激励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激发科研工作者,加强林业科研,推动林高质量发展,投身到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

  观看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5

  2022年4月6日,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登陆央视一台黄金档,剧本以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英雄事迹为题材,再现黑龙江省林区创业、改革、转型发展的三部曲,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动人事迹,描绘出“绿水青山永续利用”的多彩画卷。

  这部电视演绎了林区三代人当年的卓越风姿,展现了自然保护区从砍树到基本建设到育林管护,从开发资源到维护资源的历史背景。

  大森林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上苍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咱们林区人的命根子,只有奋斗才能把幻想变为现实,才能把宝典变为财富。该剧导演李文岐,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擅长拍摄东北题材电视剧,拍摄之前,曾多次参观马永顺纪念馆、博物馆、资料馆,采访林业工人,到各林业局、林场学习林业专业知识。电视剧中的`一幅幅画面,让我想到了学习时代读过的一篇课文。

  林业工人这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红松品格的体现,他们犹如一棵棵凌霜傲雪,超然挺拔的红松,不畏严寒,坚韧刚毅,巍然屹立,展示出一种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一种威武不屈的铮铮铁骨,一种永不低头的坚强性格,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大无畏气概,一种具有高贵品质的内涵质地和恢弘恣肆的道德属性,犹如一根根擎天大柱,在风雪中伫立,擎起林区开发建设转型发展的历史重担,浸染了青山不墨的千秋画卷!

  观看《青山不墨》后,更加进一步激励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激发广大干部职工为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投身到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

  观看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6

  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登陆央视一台黄金档,剧本以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车等英雄事迹为题材,艺术再现伊春林区创业、改革、转型发展三部曲,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动人事迹,描绘出“绿水青山、永续利用”的多彩画卷。

  观看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对于我们林业老工人体会颇深,这是对我们大山里的`林业工人一种激励。鼓励我们前行。

  我们林业工人勇于担当、积极进取,我们林业工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冬季里用手锯砍伐木材,跪下伐木,棉裤湿半截,晚上回家脱不下来,由于没有牲畜拖拽,从山上伐运木材靠人力用卡钩或人力肩扛拖拽才能把木材运下山;我们上山造林、护林;这是我们的亲身体验。我们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建设林区,守护绿水青山。

  我们同样经历了天人林保护工程,经历了国有林场改革,2018年同样经历国有林场重大变革,我们观看《青山不墨》,曾经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我们倾听剧情中缓缓流淌的心声,与它共眠、与它欢笑、与它相守。

  《青山不墨》观后,会进一步激励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激发我们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投身到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

  观看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7

  今年,央视电视台精彩影视剧频出,继《人世间》后,一部反映我们伊春儿女为建设老林区发展,70年来拼尽全力,战风斗雪,最终完成林业改革大计的鸿篇巨制---《青山不墨》于央视一套4月6日20:00隆重开播。该剧是根据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林区英雄的真实事迹改编,艺术再现了伊春林业创业、改革、转型发展的三部曲,彰显了伊春林业人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光辉历程。

  作为一名深耕基层多年、主抓全乡宣传工作的党员干部,我在这部让人热血沸腾、提振精神的影视神剧中,更加明晰地看到了自身的使命任务和努力方向,同时对剧中马永祥、郑毅、魏建中等林区英雄充满了深深的崇拜和敬意,亦对新时期做好青山乡内外宣传工作产生了更为宽广、更为新颖的工作思路。

  《青山不墨》的名字取自林则徐的两句诗--“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意思是“青山虽然不曾着墨,但确实是一幅留存千秋的美丽画卷。碧水虽然没有琴弦,但却亘古至今,奏出悠扬动听的琴声。”单是该剧唯美的古典文化意境,就渗透出一股浓浓的文艺美感,让人望名生意,吸人眼球。

  该剧的参演阵容,更是无比强大:王洛勇、李幼斌两位老戏骨的加入赋予了此剧大碗喝酒、大声喊话的粗犷兼具热烈的灵魂,颜丹晨、于洋、史光辉、储智博、高强、郝岩等实力派演员的助演使整个剧情跌宕起伏、风趣幽默,再加上精彩的剧本、真实的道具、道地的服装、极具东北大碴子味儿的幽默旁白,原汁原味儿刻画出了70年前伊春三代林业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剧一经播出,立即引发群众共鸣,成为2022年一道乡情浓郁、味道独特的精神盛宴。

  筚路蓝缕戮力同心,苍山碧海丹心向党。该片以正叙为主要写法,用平实有力、娓娓道来的旁白将人们带入那个物质匮乏却满蕴真诚的年代。随着镜头的拉近,在寒冬腊月、刮着冒烟大雪的车站,众人头戴棉帽,身着旧袄一起挤上火车,在森林小火车轰隆隆的声音里,一起奔赴伐木地。一下车,北风冷硬,呼呼地直接倒灌到人的棉袄里--“手像鸡爪子似的张不开了”,“都冻成铁疙瘩了”。下一帧镜头来到火热的`劳动场景,一群汉子喊着口号,挥舞着大长锯,一棵巨大的参天大树哗啦倒下,雪花飘洒,木料落地。紧接着,是第二棵、第三棵的放倒......为了完成上面安排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50000立方的伐木任务,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为了祖国建设的需要,这群伐木工人正在冰天雪地的原始大森林里加班加点、不眠不休地砍伐木头。通过这些画面,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朝气、志气以及东北汉子的硬气。他们是我们共和国第一代林业工人,在生存、作业环境极其恶劣,技术、设备十分落后、而生产任务一再加码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创新突破,创造了“安全伐木法”和“四季锉锯法”,用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书写了一部恢弘壮丽的不朽诗篇,创造了伊春林业开发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伴随着一声声粗犷豪迈的喊山号子,数以亿计的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从伊春运往祖国各地,对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挺起了共和国建设的脊梁。

  背水一战迎难而上,峥嵘岁月担当有我。随着剧情的深入推进,我们了解到,自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伊春就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成为全国资源消耗最快、贫困程度最深的重点国有林区。面对资源过度消耗、超采盗采严重现象,资源之危、生存之艰、生活之困激发所有林区人民,誓死守护小兴安岭这片珍贵的热土!经过审慎思考和重新定位,林区儿女决定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勇气封山育林、开启天保工程,“还大山以绿色,还林区以富饶”。也就是从这个时期,伊春的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林区也开始了缓危解困、分散突围的艰难探索。剧中人物围绕砍伐还是造林进行了一系列思想斗争和唇枪舌战,通过人物间的对话和行动,笑中有泪、泪中带笑地还原了林业改革前进道路上,人们洒下的无数汗水和泪水,最终换来了林区生产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生态主导型的重大转变,体现了峥嵘岁月中,林业几代人敢于突破、勇于担当的守正创新精神。

  赓续绵延彪炳千秋,葳蕤蓬勃履践致远。热血热气、热酒热炕、热情热烈、热泪热汗,屏幕满溢老林业人战天斗地、战风斗雪的英雄气概。随着剧中“砍”树人变成了“看”树人,最原始的伐木方式到机械化木材生产,滥砍滥伐到护林育林,随着人们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人与自然二者关系的深刻解读,林区人民开启了像保护生命一样誓死守护自己的绿色家园,像爱护眼睛一样小心呵护这片林海松涛的护林新征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牢记伊春底色,坚守“根”、“魂”。把植树造林作为林业人驰而不息、久久为公的长期事业来抓,在生态发展和绿色永续的百年大计上坚持赓续传承,笃行不怠,在战风斗雪、勇毅奋斗的改革进程中坚守初心和使命,为老林区森林永续发展打下彪炳千秋的深厚根基,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让林业精神永葆长青、生态环境行稳致远是所有林业人共同的守望和祈盼。

  生态永续追青逐绿,青山不墨绿水无弦。70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70年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如今的小兴安岭-伊春正焕发着一碧万顷的勃勃生机,展现着臻于至善的生态文明理念。正因有一代又一代的林业人前赴后继、踔厉奋发,这浩瀚的林海,才一步步变绿、变好;正是老一代林业人坚韧、努力、担当、奉献的林业精神,国家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才能葳蕤蓬勃。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主题,弘扬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的共生文化。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伊春人,我们注定与家乡的青山绿水血脉相连,命运相依。作为家乡人,我们的使命注定要踩着前人的脚印,保护我们的森林,续写绿色的篇章。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听党指挥,服从组织,服务人民,做好本职工作,纵情挥洒自身能量完成作为人民公仆的使命任务,尽力谱写和描画富裕美丽幸福新青山的美好蓝图,我们的共同愿景是看那追青逐绿生态永续的绵延画卷,听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乐章,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观看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相关文章:

《青山不墨》电视剧的观后感(精选7篇)08-09

青山不墨电视剧观后感(通用7篇)08-10

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通用5篇)08-10

《青山不墨》电视剧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08-09

《青山不墨》电视剧观后感(通用6篇)08-09

电视剧青山不墨观后感范文(通用7篇)08-10

电视剧《青山不墨》看完观后感(通用6篇)08-09

青山不墨的观后感(精选6篇)08-11

关于《青山不墨》观后感(精选5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