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时间:2022-10-26 11:14:55 景辉 观后感 我要投稿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通用21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通用21篇)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1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有趣的科学实验: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三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2

  当航天员们在《天宫课堂》为我们太空授课时,你是否了解过他们为梦想付出的努力?他们是一个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的普通人,但是坚持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梦想虽然美丽,但如果没有坚持的勇气和行动,那么,那份美丽就只能停留在梦境中,而不会成为如今的现实。

  他们的事迹全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有梦就动力,有动力梦想才能成功;有梦就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成功;有梦就能出彩,只有出彩才算成功。

  梦想不会抛弃我们,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抛弃自己。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尽管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中会出现各种磨难,必须经受多重考验,甚至会让我们难受得哭泣,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疼痛,但是,如果放弃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就算再苦再痛再累,我们一定要坚持。因为,坚持是通向梦想的最好途径。

  梦想是一枚钥匙,它不能打开所有的锁,但却能够打开属于我们自己的.锁。但有个问题,这枚钥匙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去打磨,打磨得更适合打开梦想的锁。没有经过雕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的朋友,就让梦想雕琢我们的人生,就让梦想带领我们走向成功吧!

  如果想要放弃,请握紧手中的钥匙,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打开那把锁!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3

  数千年来,我们对宇宙星辰有着很浓烈的兴趣,从古代传说的嫦娥奔月,到如今真正实现载人飞船上天,我们中国人实现了从梦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中国的太空探索早在公元前10世纪,中国人就摸索出了火箭的制作原理。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前。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对天文现象就已经有很丰富的记载。

  我们的古人一直都对天宇、太空有着不凡的憧憬和梦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的传说,敦煌壁画中的高飞入云的神女,无数星相学家凝望星辰的感悟笔录,都是古人飞天梦想的记录。

  唐朝诗人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的跃跃欲试。宋朝的词人苏东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的惴惴不安……都体现了中国古人对朗朗太空的好奇、向往和揣测。至于说到《西游记》里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更是把人类飞天的浪漫设想发挥到了极致。

  古代的君主十分重视与崇拜上天,认为天象的变化关系国家的兴衰,历朝历代都设立了观察天文的部门,如“钦天监”“司天台”“太史院”等机构衙署来观察天象变化,用来预测吉凶祸福,指导农业发展等。以至于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十分发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这些故事与诗词反映了古人的对于飞行的渴望。据史书记载,明朝一位叫万户的人对飞天迈出了最初的一步。万户其人,是明代一位官员。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航天梦想,自行设计了一个绑有47支火箭的椅子,上接大飞鸟形态的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随后,他自己坐了上去,让亲随将自己绑实后点燃火箭。

  只听见阵阵轰鸣,飞鸟冲上云霄,随后万户与他的飞天装置一同化作一团绚丽的火球状烟花,在空中渐渐消散。

  万户的这一壮举让他为此献出了生命,但他的实验为人类探索太空与认识宇宙作出了重大贡献。1970年国际天文联合会为了纪念万户飞天的壮举,将月球背面一座大型撞击坑命名为“万户撞击坑”。

  后来到了1970年4月24日,随着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拉开了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如今的中国,有了领先世界之林的超然成就。“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际,将我国典籍上的神话传说悉数变为现实。

  今天,中国的三位航天员,更是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天宫空间站,为全国学生开启了“天宫课堂”的第三课,开启了我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

  我们是见证祖国富强的一代,太空授课正印证着祖国的富强之路,永远祝愿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4

  虽然疫情阻挡了我们上学的路,但阻挡不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心。今天我看了《天宫课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似乎有诉不完的科学情怀。

  在空间站里,陈冬、刘洋、蔡旭哲等三名航天员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它拉近了我们与宇宙之间的距离。在这一个小时里,我大饱眼福,不仅看清了失重状态下饱和液体结晶的现象,了解了在空间站里必须通过离心力才能使水油分,还知道了在微重力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会大显神威。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太空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最后,他们还为现场课堂的同学们解答了很多有关宇宙奥秘的`问题,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是现场的一员能向他们请教!

  我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听完这堂课更加激发了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探索宇宙奥秘,必须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将不懈地努力奋斗,去实现我的天宫梦。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5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2日16时01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在约5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此外,航天员还重点介绍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地面课堂专家也就有关科学问题进行认真解析。

  此次活动,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设地面主课堂,在山东菏泽、河南郑州、云南大理分设3个地面分课堂,约40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6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这次授课与上一次一样,继续使用“天地对话”进行授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给我们上了一节生成有趣的物理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一个小实验不仅教给我们了物理知识还反映出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这份成功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没有他们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跨过道道险关,怎能从无到有发展起我国的航天事业呢?

  我们相信,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将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7

  伴随着我们激动的心情,“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15时45分开始,此次课堂继续采取太空对话的方式进行。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授课内容介绍附后),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前期开展的授课内容征集活动中,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新闻媒体、“学习强国”平台和载人航天工程官网踊跃建言献策,不少好的创意设计脱颖而出,将在此次授课及后续活动中陆续进行展示。

  观看这次的天宫课堂,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让我们在欢乐中学习。同时感受了中国的航天技术越来越先进,中国的航天员也越来越优秀,短短一节课,勾起了我对于航天知识的兴趣,航天梦的种子也在我的心中埋下。航天员身上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探索永无止境,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向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未来为祖国贡献一份力。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8

  10月12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天宫课堂”第三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再次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首次问天实验舱空间站在轨进行太空授课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成功,备受欢迎。而继第一堂课后,“天宫课堂”第三课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这次天宫课堂中还将展示出问天实验舱的一些神奇设备,包括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天宫课堂”第二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9

  今天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因为天宫课堂第三课就在今天上课了!本次的课程,还是由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行授课,15时45分的时候,天宫课堂第三课终于开播了。

  本次的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这里面都隐藏着无数的物理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学习。这次太空授课在大空失重的环境下演示了在地面很难几到的物理现象,这种通过凸显天地差异来教学的方式来上课非常的有趣,让我难以忘怀。

  航天员作为科普教师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对话,拉近了代表我国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与公众的距离,增进了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了解与关注,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情怀的传递。航天员们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准的实验演示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体素质,当然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的表现为我们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这次太空授课实现了航天工程领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养青少年方面的无间协作,这对物理教师的鼓励作用是巨大的,我和史艺老师都感受到了一种团结的温暖。这也激励着我们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与其他社会教育力量的联系与合作,从其他领域听取教学意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领悟,从而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10

  “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开始。我们观看了《天空课堂》,这是第三次有人在太空中授课,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我看到了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向我们分享太空中有趣的事情,与此同时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比如,在太空中看到的天空颜色并不是我们熟悉的蓝色,而是黑色的;在太空中睡觉是钻到固定的睡袋中而不是躺在床上等等。

  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太空里是没有重力的,没有重力的话所有的东西都会漂浮在空中,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见的事物,喝水也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是我看到水在太空中是飘着的,航天员想要喝到水,就要把水挤出来,然后吃下去,这使我感觉在太空中喝水就像吃果冻一样。

  不过,学习完整堂课,我感悟最深的'是我们国家航天技术的发展迅速。因为科学,才有了天宫一号的发射,因为科学,才能建成国际空间站!让我们为默默给祖国做贡献的科学家致敬!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11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这次授课与上一次一样,继续使用“天地对话”进行授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给我们上了一节生成有趣的物理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一个小实验不仅教给我们了物理知识还反映出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这份成功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没有他们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跨过道道险关,怎能从无到有发展起我国的航天事业呢?

  我们相信,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将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12

  在“天宫课堂”第三课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环节,将介绍生命生态实验柜进行的水稻种植和拟南芥种植研究项目,演示样本采集操作。

  从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如何利用植物保障人类在地外环境中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氧气和纯净水,成为空间生命科学最为关注的'问题。

  据此前来自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消息,7月28日,载有实验样品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的实验单元,由航天员安装至问天实验舱的生命生态通用实验模块中,并于7月29日启动实验。

  拟南芥和水稻是两种模式植物。拟南芥代表双子叶、长日、十字花科植物,很多蔬菜,比如青菜、油菜等都属于十字花科。而水稻代表单子叶、短日、禾本科植物,很多粮食类作物,比如小麦、玉米等属于禾本科。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空间站问天舱“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开花调控的分子机理”实验项目负责人郑慧琼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完成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并获得水稻培养的关键环境参数,为进一步解析空间微重力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分子基础,利用水稻进行空间粮食生产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同时,通过转录组分析比较拟南芥和水稻两种模式植物在空间环境中开花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网络的变化,解析空间微重力对于长日和短日植物开花的分子机理,为进一步创制适应空间环境的作物和开发利用空间微重力环境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8月29日,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暨空间站高等植物培养实验阶段性进展情况介绍会举行。此时,距离7月29日载有实验样品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的实验单元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正式启动实验,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拟南芥幼苗已长出多片叶子,高秆水稻幼苗已长至30厘米左右,矮秆水稻也有5到6厘米,生长状态良好。后续将完成拟南芥和水稻在空间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由航天员采集样品、冷冻保存,最终随航天员返回地面进行分析。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13

  青少年是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一个国家的崛起,从青少年热爱科学开始。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对科学的兴趣,对后续学习以及是否从事科学领域工作有重要作用。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但总体水平依然偏低,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任重道远。当我们为“天宫课堂”的精彩连连点赞时,教育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家长应该思考得更深远:堪称科普示范课的“天宫课堂”,其精神内核是什么?能给科普和科学教育工作带来哪些灵感?

  如果我们想让更多的青少年拥有创新能力、科学梦想,科普和科学教育一定要“下沉”。这一方面意味着我们要有意识地让科学走下“神坛”,揭开神秘的面纱;另一方面要善用互联网等工具,打破时空距离,让优质科教资源“飞入寻常百姓家”。

  “天宫课堂”是科普“下沉”的生动实践,在以上两个方面有着很强的示范意义。“冰墩墩被抛出,沿着原有方向匀速前进”“水在表面张力下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3位航天员动手操作太空抛物、液桥演示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原理的思考。特别是“冰墩墩”的出现,放大了科学实验的趣味性,瞬间拉近了青少年与科学的距离。而借助中国卫星跟踪与数据中继传输系统等技术力量的加持,高大上的“天宫课堂”得以跨越星辰大海,飞进每间教室、每个家庭,与地处天南地北的青少年亲切互动。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14

  虽然疫情阻挡了我们上学的路,但阻挡不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心。今天我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似乎有诉不完的科学情怀。

  在空间站里,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老师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它拉近了我们与宇宙之间的距离。在这一个小时里,我大饱眼福,不仅看清了微重力环境下会旋转翻转的扳手,了解了在空间站里微重力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的有趣现象,还知道了在失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如何大显神威……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太空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最后,他们还为现场课堂的同学们解答了很多有关宇宙奥秘的.问题,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是现场的一员能向他们请教!

  我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听完这堂课更加激发了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探索宇宙奥秘,必须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将不懈地努力奋斗,去实现我的天宫梦。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15

  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关于这堂课,有两个“新”。

  今天来说一堂即将上新的“太空课”。明天下午3点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将准时开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全程直播。

  这堂课讲什么呢?从公开的“课程表”来看,首先就是介绍问天实验舱。因为这次太空授课不光内容上新,“课堂”也上新了,问天实验舱第一次作为太空授课的讲堂。大家都知道问天实验舱空间比较大,它和之前上课的天和核心舱有哪些不一样?新“讲堂”到底有何乾坤?值得期待。

  再看课程表的其它内容,光从名称来看就让人很好奇,比如水球变“懒”实验,水球如何变“懒”?还有在太空用超长吸管喝水,水能吸到嘴里吗?费劲吗?明天大家可以拭目以待。科研人员说,之所以安排这样的课程,主要是想突出天上和地上的区别,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为此很多网友就说,这期待值已经拉满,闹钟都定好了。

  “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经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很多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太空教师”王亚平曾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这次授课是在问天实验舱,问天也是问道,问的是科学之道、探索之道,而太空授课也是传道授业解惑。期待每一位听课的小伙伴,带上好奇心,上课之后也能有收获、有感悟。问道向苍穹,闻道于天宫。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16

  2022年10月12日,又一个好消息来了——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了。

  看到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可以看到空间微重力环境中物体运动的一系列奇妙现象。这让我想起了2013年的太空授课。

  在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宇航员们只用了四五个简单的'实验,就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物体在失重环境中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理。有毛细效应实验和水球变“懒”实验...让我知道我可以在失重的环境中做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对水球变“懒”实验最感兴趣,____(详细讲述该实验内容)。这个实验探究在微重力环境下,液体与液固混合体在相同冲击作用下的振动表现

  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曾经说过: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我们只能在千里之外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讲座,但我相信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自去太空,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感受太空的乐趣。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17

  我今天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有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老师,他们都是神舟十四号的航天员。

  首先____介绍了他们生活工作的地方,展示出问天实验舱的一些神奇设备,包括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什么东西都有,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很舒适。

  之后__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这些实验都太深奥了,我还不懂,但是看太空趣味饮水,我知道了在空间站里是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正常喝水的。

  毛细效应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液体显著的毛细现象;水球变“懒”实验:探究在微重力环境下,液体与液固混合体在相同冲击作用下的振动表现;太空趣味饮水、扳手旋转翻转、植物生长都很神奇,很有趣。

  我感叹科学的力量真强大,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增长知识!。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18

  浩瀚的宇宙,苍茫的太空,神秘得令人神往。对于太空,我们有太多的未知要去探索,有太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组织下,收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课堂采取了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航天员王亚平老师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老师担任助手,翟志刚老师摄像。三位“太空教师”为我们生动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老师们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实验。这一幕仿佛发生在“魔法世界”:透明的'液球飘在半空中,王亚平老师用一根小棍点在液球上,球体瞬间开始“结冰”,几秒钟就变成通体雪白的“冰球”。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这枚“冰球”摸上去是温热的。看完实验,我感觉非常惊奇,于是我查阅资料,了解到太空‘冰雪’实验实际上是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核、结晶的过程,过程当中会释放热量。这个实验的“玄机”就在于小棍上沾有晶体粉末,为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提供了凝结核,进而析出三水合乙酸钠晶体。

  太空课堂,不仅让我们学习到了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对太空,对航天乃至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引导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19

  “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实施 中国航天员邀请青少年朋友们同步天地做实验。

  “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授课内容介绍附后),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前期开展的授课内容征集活动中,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新闻媒体、“学习强国”平台和载人航天工程官网踊跃建言献策,不少好的创意设计脱颖而出,将在此次授课及后续活动中陆续进行展示。

  中国航天员真诚邀请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20

  “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据介绍,“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前期开展的授课内容征集活动中,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新闻媒体、“学习强国”平台和载人航天工程官网踊跃建言献策,不少好的创意设计脱颖而出,将在此次授课及后续活动中陆续进行展示。

  中国航天员真诚邀请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公开信息显示,“天宫课堂”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2022年3月23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再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再次进行了太空授课。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21

  今天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因为天宫课堂第三课就在今天上课了!

  本次的课程,还是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配合进行授课,在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二课终于开播了!

  因为这一次的课程还是天上和地上配合着上课,所以开始前,地面上的老师给我们讲了好多知识,终于可以见到航天员老师们了。

  本次的实验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这里面都隐藏着无数的物理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学习。这次太空授课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演示了在地面很难见到的物理现象,这种通过凸显天地差异来教学的方式来上课非常的有趣,让我难以忘怀。

  这次的课程让我印象深刻,也激发了我对航天的学习兴趣,真希望在未来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可以到天上去,感受一下宇航员的感觉!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1-02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03-24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7篇)10-18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篇01-07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通用7篇)10-18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最新(精选8篇)10-18

天宫课堂学习总结12-06

看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通用10篇)10-18

2022年观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7篇)10-19

2022观看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6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