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观后感

时间:2023-01-10 19:12:0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绿皮书观后感(15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皮书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绿皮书观后感(15篇)

绿皮书观后感1

  《绿皮书》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实在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我不仅看过电影,在看电影前我也听说过《绿皮书》这本书。此书旨在帮助黑人在旅行时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的酒店和餐馆。就像黑人艺术家唐·谢利给白人托尼·瓦莱隆加的那本绿皮书一样。充满了种族歧视,但也充满了善意。

  《绿皮书》共有两个主角,一个是黑人艺术家唐·谢利,一个是白人托尼·瓦莱隆加。影片的一开始通过种种铺垫,巧妙的告诉观影者们白人托尼·瓦莱隆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种族歧视者。然后开始将影片引入正题,使唐·谢利与托尼·瓦莱隆加相遇开始谢利医生的南下演奏之旅。

  白人托尼·瓦莱隆加是一个爱抽烟的意大利裔美国人。他有能力,爱扯淡,自诩为“忽悠大师”,总能耍得别人一愣一愣的。而且托尼是一个负责的人,比如说在小酒吧时,几个白人小混混正欺辱着他的黑人雇主谢利,他奋不顾身的把谢利救出。虽然他的工作是确保唐能准时到达各个地方和保护他不会遭受到各种麻烦的困扰。但有几个司机会为一个黑人雇主去招惹数个小混混呢?

  黑人艺术家唐·谢利是一位想要改变种族歧视的世界级钢琴艺术家,他为此前往南部,承受白人主人家的羞辱。谢利医生具有良好的修养、高雅的'礼仪与强大的自尊。这一切,及他想要改变种族歧视的决心使他在面对任何人的时候都能坚持己见,不屈不挠。

  这部电影一共有四种人:谢利、托尼、上流白人、普通黑人。谢利虽为黑人,但儒雅随和,谈吐文明。有一颗高贵的内心,是很纯洁的。托尼是一位硬汉,言出必践,很负责。也有高贵的内心。而那些自命不凡的白人贵族,所作所为令人作呕,对谢利嘴上很尊敬,背地里却议论他。即使他们的礼仪再优雅,也挡不住那阴暗的内心。普通的黑人是粗野的,甚至有些粗鄙。但他们恰恰是单纯的,一个劲在酒馆里快活。

  一个人的肤色并不能决定他的品行,真正决定他的是他那高贵的灵魂。

绿皮书观后感2

  当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时,我在想可能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人得到了一本表皮是绿颜色的书,书中有一张藏宝图。然后围绕这本书展开寻宝之旅。但看完电影,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黑人博士钢琴家唐,他拥有极好的艺术才能。可他在拥有了一个自己单独的演奏厅和每天数百名的观众后,却请了一位叫托尼的失业白人做司机,开始了历时两个月的南方巡演。整个过程中他基本上每天都在演出,但观众的掌声,嘉宾对他的称呼,大家对他的尊重,都只存在于舞台上。一下台,唐在白人眼中仍是老黑”,甚至是当时欧洲盛行的黑奴”。

  托尼作为他的司机,免费看了他的每场演出,也亲眼目睹了唐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在台上受人尊敬的钢琴家,下了舞台不能进白人的厕所,不能进白人的餐厅,甚至不能进入正常的更衣室。托尼既为别人对唐的态度而气愤,又为唐放弃了安稳而受人尊重的演出厅,而来做巡回演出而不解。

  终于,在影片的最后,托尼在唐的.一位搭档口中明白了唐这次巡回演出的目的。原来他这次巡回演出是为了用自己的力量,努力改变白人对黑人的看法,为黑人争取更多的尊严,也让黑人受到应有的尊重!当知道这些,我对唐肃然起敬!

  这部电影反映了欧洲严重的种族歧视。与此同时,我也庆幸自己生在了一个和平、友好、平等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有56个民族,虽然也有语言、相貌、服装上的差异,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在祖国的大家庭其乐融融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部引人深思,让人感动的电影,我把它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去观看。

绿皮书观后感3

  临近三八妇女节,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当天下午会放假哦!三八节早上,妈妈对我说,下午你和同学去看电影《绿皮书》吧,它得过奥斯卡金奖呢!一听是看电影,我来了兴致,而且评分9。6的好电影呢!

  下午和同学约好,我们来到万达影院。这是一部喜剧,讲述了白人托尼找到了一份工作——做一个黑人演奏家的司机。一路上风景优美,曾几次因钢琴家雪利是黑人而受排挤,托尼都保护了他,托尼也从他身上学习了很多,二人渐渐成为朋友。

  电影中有许多幽默的地方让我哈哈大笑,最有趣的'是,托尼在吃热狗比赛中吃了22个,得了第一,真厉害!托尼曾是一个极冲动的人,一发火就动手,力气很大。但他认识雪利教授后,沉稳的教授耐心地说:“不是什么事情都能用拳头解决的。”他于是不再冲动,有次看到有人想打劫他们,他没有动手,只朝天开了两枪,吓跑了他们。我看了也若有所悟,做人不能太冲动性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需耐下心来,细心走好每一步,做一个沉稳的人。

  托尼的勇敢、自信,对教授的忠诚很值得我学习,而教授的精神,也感染了托尼。托尼在仍下一个饮料瓶时被教授阻止了,我要为他点赞。教授在遭受外人排挤和歧视时,没有愤怒地动手,而是用出色的口才回击他们,捍卫了尊严,我要为他鼓掌。当他弹奏起悠扬婉转的乐曲时,我由衷地佩服他坚持的毅力……教授的内在美还有许多,他不易愤怒冲动,看上去英俊文静,虽是托尼的老板,但不奢华骄傲,十分朴素。他真诚地帮助托尼写信,圣诞前夕,托尼太太还热情拥抱了他……教授是坚强的,虽受歧视,也很孤独,但仍考双手创造出美好人生,雪利教授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了我……

  托尼这段旅程是美好的,看完电影我心中也充满美好。真是一部好电影!

绿皮书观后感4

  仅仅拥有天赋是远远不够的,改变人们的观念还需要很大的勇气。——题记

  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唐·雪利,聘用了一位白人保镖托尼当司机。一路从纽约开始,一路南下举办巡回演奏的故事。他们从一开始的矛盾抵触,后来慢慢的调和,最后甚至惺惺相惜,跨越了种族、阶级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一本书,一辆车,一条路,两个人,一个粗鲁暴躁,一个温文尔雅,一路上有欢乐,有泪水,甚为精彩。

  人的偏见是一座大山,在这部电影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尽管唐·雪利是一名非常优秀、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但他在表演后,他仍是白人眼里的老黑,任何对于黑人的规则,他仍要遵守,瞬间的掌声似幻影,缥缈至极。而司机托尼·利普一开始也厌恶黑人,但在旅途中,他渐渐放下了偏见,敞开心扉,理解唐·雪利。这令人动容的友情,跨越了种族。尽管世界充满了歧视,但总也有温暖善良的人来陪伴你。

  我印象最深的'画面是托尼他们因汽车抛锚停在路边,唐·雪利下车看到了马路对面的土地里正在耕种的黑人。他望着他们,他们望着他,温暖的阳光也瞬间变得甚是刺眼。他会想什么,他们又会想什么?为什么白人会给黑人工作呢?这一切只因他们的出身不同。而唐·雪利也因为钢琴家的身份,在黑人中被人认为高人一等,在白人中不被尊重,这令他孤独,迷茫。但我还是十分佩服唐·雪利,在面对同胞的不解与来自白人的种族歧视,他不仅没有失掉尊严,还影响了托尼·利普,用他的尊严一次次阻挡着恶意。所以你永远不会以暴力取胜,只有保持尊严才能战胜一切。所有的人向来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个世界也因我们的独特色彩,变得盛大灿烂。

  愿世界再无歧视。

绿皮书观后感5

  路始于两个人。

  一个住在布朗克斯的一个街区,为了家人的生计奔波,烟不离手,油嘴滑舌,是一个活得像黑人一样的白人。

  一个住在卡耐基音乐厅楼上,为上流社会的人士演奏,知书达理,举止优雅,是一个活得像白人一样的黑人。

  这一路,像一场修行。

  对于唐,在种族歧视并不严重的纽约,他拥有他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但他仍毅然前往南部,希望以一己之力去除成见。

  每场演奏结束后,台下欣赏的白人便会热情地为他鼓掌,他满面笑容,优雅地起身致谢。但同时他也面对了:侍者弯腰恭敬地为他服务,但也恭敬地禁止了他走向“白人厕所”;在旅社他西装革履,坐在一旁品酒,黑人发出邀请,遭到拒绝后便嘲讽他“还不是怕把一身好衣服弄脏了”;在西服店他被禁止试穿;在酒吧他被歧视殴打……在台上,他光鲜亮丽,下了台,他什么都不是。他找不到合适的归宿,白人从心底还是瞧不起他,黑人因差距也讥讽他。“我不像个黑人,也不像个白人,那你告诉我,我是什么?”历尽痛苦后,他站上了酒吧的小舞台,敲响了那架不知品牌的钢琴。没有高雅的环境,没有安静的氛围,但唐却笑得很开心。

  托尼,尽管生活窘迫,却仍保有白人种族歧视者的傲慢。他拒绝接触黑人使用的东西,会偷偷把来家里干活的`黑人用过的杯子扔进垃圾桶。但迫于养家糊口的压力,他不得不为黑人唐做事。“他高高在上地坐着,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阿拉伯酋长。”他向妻子这样形容唐。一路相处,一路磨合。托尼在唐的“逼迫”下改变自己。保持语言文明,学会合理处事。“你永远不会以暴力取胜,只有保持尊严才能战胜一切。”在控制脾气的同时,托尼也要收起自己的偏见。他在信中向妻子表达了他对唐高超音乐技巧的赞美,在唐遇难时总出手相助。在圣诞餐桌上,面对亲戚对唐“黑鬼”的称呼,托尼却阻止了他“别那么叫他”。

  “嗨,托尼。”

  “嗨,唐,圣诞快乐。”

  路终于一个拥抱。

绿皮书观后感6

  暴力永远无法取胜,托尼,坚守尊严才会赢,因为自尊总能让你占理。——《绿皮书》

  绿皮书,一本普普通通的本子,却决定了黑人在美国绝对不能做的事情和绝对不能去的地方。这无疑是荒诞而可笑的,但是这种事确确实实存在了。

  一位黑人钢琴家被请去表演,演出过程中他想上厕所,于是走向了旁边的公共厕所,但是立刻有人挡住了他,对他说,

  “对不起先生,您不能进入这间厕所”。

  钢琴家问,“是里面有人吗?”

  那人回答,“不是的。”

  黑人钢琴家说,“好的,我知道原因了。但是我现在需要上厕所,返回住处上厕所会浪费很多时间。”

  没想到负责人说了一句令他有些震惊的话,“没关系,我们愿意等。”

  这无疑给了他心灵重重的一击。宁愿浪费众人这么多时间,也不愿意让他就近上个厕所。可见这样的种族歧视已经深深的刻在了白人的骨子里,很多年都难以改变。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他的.司机是个白人,一个粗鲁的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他们去南方准备给当地的人演出,他们走进当地的一个西装店,店主本来以为是司机要买衣服,当司机问,衣服可以试试吗?店主回答,当然可以。但是等到店主发现要试衣服的是那位黑人钢琴家的时候,赶紧出来说,对不起,如果你想穿上这件衣服,必须买下来,如果你试了不买,这件衣服就卖不出去了。气的钢琴家愤然离去。

  一个国家能够把人种歧视做到这种程度,足够引起人们的深思,在这样不公平的制度之下,美国梦是不是把平等的机会摆在每个人面前。

绿皮书观后感7

  绿皮书,还好我是看了影评才去看的——哇是一个不怕不怕被剧透的观众。因为是在一个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如果没看影评,可能很多细节会看不太懂。

  故事发生在一个“端着”的雇主和一个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能处理麻烦问题的员工四周的旅行,里边很多小故事小插曲,都非常准确地说明了当时严重的种族歧视,另外我也看到一个家族家庭的融洽和谐的关系,雇主的体面和周到、细心,隐忍。员工的世故和他因折段旅行的改变。

  让我很感动的细节是,黑人雇主在雇佣墨西哥裔白人之前,亲自打电话到他的家里,请他的老婆接电话,与她说明自己希望能借用他老公二个星期,请求她的同意。这让我感觉美国的家庭观念很强,家庭排位是第一的,而且每个阶层都深谙其意义。另外从“得到”里听吴军老师说,美国人一旦结婚组成家庭,下班后基本不应酬,都是回家和家人在一起,组织聚会也是家庭聚会——我很喜欢那样的状态,欣赏那样的家庭观念。

  他老婆同意了他这份雇佣,并交代她老公要常常给她写信。一开始她老公写的信就是流水账,而且他一边吃东西一边写信,饼屑和饮料时常掉在信纸上,人物的大辣辣不拘小节的性格呈现出来。然后黑人雇主提出可以指导他写信,于是他写的信开始诗情画意,押韵有情调,使得白人老婆收到信后可以大声阅读炫耀与人分享。旅途的'最后一两封信,黑人问到:“还需要我帮忙吗?”白人雇员答道:“no,I get it。”白人雇员回到家后,他家族里的男性亲戚大叫:“哦!我们的莎士比亚回来了!”最后让我泪崩的是,黑人雇主拿着一瓶酒到他的雇员家过圣诞节,他老婆上前拥抱他,感谢他:“感谢你帮他写信。”——是的,女人什么都懂。

  我很喜欢这类型就是通过具体事件去表达人和人之间关系和塑造人物性格的电影。

绿皮书观后感8

  电影《绿皮书》是一个洗涤心灵的杰作,看完了这个电影,《绿皮书》顿时空降我最近两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前三名。

  在纽约的破旧街边,住着托尼瓦伦拉那一大家子人,三代人都住在一百多平米的小房子里,他很歧视黑人。在纽约的一个三层豪华别墅里,住着一个黑人,他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三层的别墅只有他一个人。他叫唐那多·谢利,他既是音乐家,又是一名博士,因肤色关系,他的助理都不想搭理他,谢利两个月内在不同地方有十场钢琴演奏巡回演出,他雇了托尼给他当司机。

  这一路,谢利因为肤色问题被歧视,欺负,殴打,托尼一次次救了他,安慰他。使得托尼对黑人的看法改变了,变得理解起来,体量起来……因为肤色的问题,谢利博士不能试西装,不能在大礼堂就餐,不能去正经洗手间解决……他需要尊严,他对托尼说:“我有一个梦想,让我们黑人与白人平起平坐,肤色真的很重要吗?非常重要吗?我为他们弹钢琴,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很高贵,高雅,到了台下又成了一个讨人厌的大老黑,这就是你们白人的素养和教育吗?是,我是住在一个温暖的.城堡里。但你知道吗?!我是一个人!!肤色影响人品教育吗?没人愿意给我当助理,我只相信你托尼,

  我不知道我的同胞喜欢什么,怎么想的,我无法融入进去,是我不够黑、不够白,不够男人,我的天呐?托尼,我到底是谁啊?”

  是啊,肤色很重要吗?九几年的时候,马丁·路德·金演讲了一篇《I have a dream》。他本人是个黑人,他为黑人发声。他说当今社会肤色问题会影响我们这些有色人的后半生乃至一辈子。我们只配跪着、背着奴隶条约吗?

  不就是皮肤黑吗,那NBA里头那么多有色人在打篮球,他们打的不是一样出色吗?黑人发表演讲,他们不是也演讲的一样出色吗?在我看来,肤色并不是问题。也不会影响一个人的人品,人生乃至教育问题。

绿皮书观后感9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962年,这是一个神奇的年份,是黎明开始前最黑暗的时刻,196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宣言》,美国的30个州也相应的公布了反对歧视黑人的法律,但这30个州中却没有一个南方地区……

  唐,雪莉是一名著名的黑人钢琴演奏家,为了前往南方地区雇佣了一个刚刚失业的白人司机托尼,雪莉虽然是一个黑人,却过着绅士一般的生活,而托尼虽然是白人却过着有色人种的生活,没什么文化,通过一些简单的苦力活维持着生计。在一起开车南下的过程中,两个人矛盾不断,白人开车,黑人坐车,在那个年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人们像看动物一样注视着这对搭档,每到一个地方人们都无法理解为什么白人可以服侍黑人呢?从人们脸上我们看到的是不解和疑惑,从雪莉脸上我们看到的是怜悯和无奈。他们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误解。雪莉可以被邀请上台演奏,但他所表演的酒店却拒绝让他进餐和入住,人们欣赏着雪莉的美妙音乐的同时,却打心里认为雪莉是个低人一等的黑人。

  雪莉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远非如此。许多餐厅和旅馆都禁止黑人入内,警察会无事生非,甚至连服装店都拒绝卖给雪莉博士衣服。托尼为雪莉的摆平了大多的困难,却不能改变人们心里的想法,为雪莉的'遭遇愤愤不平,而雪莉却早已习以为常,雪莉为什么选择来南方开音乐会,他只是想证明,有色人种并不是低贱的人种,一个灵魂的高低贵贱与肤色无关。在相处过程中,两人开始慢慢放下偏见,找到了彼此的归属感,并收获了一段长久的友谊……

  “世界上孤独的人总害怕迈出第一步”肤色、阶级、性格天差地远的两个男人,因为音乐而结缘,因为公路旅行而成为一生朋友。改变人心有时候才华并不够,还需要勇敢,历史上的绿皮书(黑人行动指南)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黑白分明的美国社会,激起轻小而美丽的涟漪。

绿皮书观后感10

  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我在绿皮书外找到了自己,那最初的古典乐曲成为我迈向另一个人生的的开端。都说歧视的眼睛就像双面镜子,伤害他人的同时也是羞辱自我。影片根据真实的内容进行改编,所反映的是白人对于黑人的种族歧视的问题。其中有多个镜头通过对比黑人与白人的社会地位,让人直观的看到在那个时代所存在的最尖锐矛盾。

  在影片中比较滑稽的是黑人的生活竟要靠一本绿皮书去指导,而一旦脱离了这本绿皮书的范畴,等待他们的就只有白人的冷眼和拒绝,更有甚者会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毫无尊严可言。然而白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不是最可怕的,在那样的环境下黑人种族内部之间彼此不理解也在加剧这种社会矛盾。生活在社会顶层的Tang。Shirley博士和社会最底层的黑人他们的世界是没办法融入的,就如同那个被拉长的镜头一样,即使相遇却无法走近,只是默默地看着彼此。这个本该融合的大种族,就这样被社会生生的隔在两个世界,无限接近却又渐行渐远。

  白人对黑人的歧视,黑人自身种族内部的歧视成为了影片的两条主线,有点心疼在那个背景下黑人生活的现状。但好在随着两个人逐渐南下的演奏之旅,托尼和Tang。Shirley博士走近了彼此的生活,在最后的演出中Tang。Shirley找回了自己的尊严,为自己心中曾经追求的古典音乐演奏。而这场古典音乐的演奏也是暗示他重新做自己的一个开端吧,褪去一身傲慢他看清了真实的自我,也只有这样才会活出自己。

  伴随着这Happy ending的结束,我们应该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在黑人和白人矛盾尖锐的时代大背景下,既然无法改变大环境那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生活越来越美好呢?我想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吧,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对于以上这个问题有想法的小伙伴随时欢迎分享交流,嘿嘿。

绿皮书观后感11

  在昨天晚上的时候,我观看了《绿皮书》这部电影。使我感触颇深,一回想起就感慨万千。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托尼·利普应聘唐·雪利的工作——当一名司机,负责唐·雪利的巡回演出以及宿舍和钢琴。

  可是唐·雪利是个黑人,而托尼·利普则不喜欢黑人,甚至讨厌黑人,把黑人用过的水杯统统都丢在垃圾桶里。

  但是后来托尼·利普改掉了这种偏见的坏毛病,而唐·雪利也渐渐地从十分严肃、不爱说话变成了时常微笑、说话比较多的人。

  最后托尼·利普完成了任务,回到了自己家过圣诞节,唐·雪利也来了,因为托尼·利普离家两个月,所以要写信。而他不会写,于是唐·雪利就给托尼·利普指导。所以唐·雪利进入这个白人家庭受到了款待。

  这部影片其实很好的揭露了人性的假丑恶。演出了种族之间的歧视,说明了白人在一定程度上看不起黑人,认为他们都没有什么才能。

  举个例子:唐·雪利就是一位黑人钢琴家,他弹出来的'曲子美妙无比。可是他之所以获得台下白人的掌声,是因为他弹出的音乐是使他们感到高雅。一旦唐·雪利下了表演台,他就又变成了白人口中的“老黑”和“茄子”。许多商店、餐厅都对黑人有非常大的约束。还有一次,唐·雪利要上厕所,明明有那么好的厕所,他们却让他上远处一个破旧不堪的小厕所。

  是啊!一个大师、世界级的钢琴手,就因为唐·雪利是黑人,那些看似高雅的白人们就开始排挤他。

  所以,从现在做起,请大家淡化肤色的不同,看重他们身上的优点。如果你这样去做了,你一定会被尊敬与受到回报的。

绿皮书观后感12

  《绿皮书》大概讲的一个黑人钢琴家为了去美国南方巡回演出不得不找一个白人、能解决问题的司机加保安跟自己同行,而在这途中两个人遇到了很多人简单定义有好人有坏人,遇到了很多事,有开心有难过,最后钢琴家走出自己的笼子和白人司机一起过圣诞的故事。

  那为什么是不得不找一个能解决问题的白人司机呢?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只能按照《黑人驾驶员绿皮书》去住嘈嘈杂杂的黑人专属小旅馆;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不能和白人同伴一起喝酒、和白人美女聊天;因为他皮肤是黑色,邀请他来表演的主人让他去室外解决上厕所问题;因为他是皮肤是黑色,饭店老板坚决不让他进饭店正常吃饭;因为他皮肤是黑色,小酒馆的白色肤色的人可以肆意调笑羞辱他;因为他皮肤是黑色,警察不加思考就把他抓进了监狱;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服装店老板不给他试衣服的机会;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同样的黑人认为他一身正装也只是管家制服……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必须找一个白色的司机保护自己。在当时的美国特别是南部,肤色就是原罪。

  正如钢琴师的同伴所说,你以为他为什么放弃在大道上受人尊敬的,甚至多三倍的工资的光鲜工作而来南方巡演?我开始也不太懂他为什么要南下巡游,直到他因为车出问题不得已停下来却看见自己的同胞在种植园里穿着破烂的衣服甚至分不清性别得都在拿着锄头麻木得挥起来又扔它掉下去得工作,直到他在滂沱的雨中让司机停下车,打开车门快步走进雨中而不停止时,我好像知道了,“我独自忍受轻视,因为我不被自己人接受,所以如果我我不够黑,也不够白,我甚至不够男人,你说我住在城堡里?那告诉我,托尼,我是谁?”我想,他是来寻找自己。

绿皮书观后感13

  “他们没有选择入场与否的权利,但是你有,托尼。”

  这是整一部电影中打动我最深的一句话,是在第一场表演结束后,谢利面对正在与一群下流的人玩骰子的托尼说出的。

  一个人是否同流合污,是否把自己代入他人的认知中,是否屈从于不公平的命运,全然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是看罢电影后,充溢我全心的想法。

  【地狱的俄尔普斯】

  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纪的美国。在那个时代,白人与黑人间存在深刻的芥蒂,黑人被称作“黑鬼”“有色人”,诸如此类的`歧视,使生活在美国的黑人们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在影片开头,托尼扔掉被黑人用过的杯子,足可见不平等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谢利博士受到歧视,仍演奏着音乐,力图以黑人的身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是“地狱中的俄尔普斯”的真实写照。

  【对命运的抗争】

  谢利从未停止与命运的抗争,在音乐中,在行动里。谢利博士对来自白人的歧视是极力反对的。当白人要求他去树林中破烂的厕所时,他坚决反对并要求回宾馆去;当白人反对他进入餐厅时,他放弃演出,转而去到小酒馆中尽情演奏……这一切,都能看到谢利以一个音乐家身份,对不公命运的抗争。

  【改变命运的契机】

  两人在旅途中从对方身上受益良多。他们互相扶持,互相影响着。托尼在与谢利的交往中,发现了谢利虽是黑人,却有着高尚的品格,由此,改变了一系列恶习。谢利在与托尼的交往中,感受到了托尼的乐观与善意。这是一个黑人与白人和谐来往的范本,黑人放下了与生自来的自卑,白人放下了对黑人的误解与歧视。谢利与托尼的交往,无疑是“地狱”中的希望。谢利将自己的希望,通过抗争与奋斗的方式,映射在了社会中。

  当不公的命运降临时,去抗争,去奋斗,怀着希望。当一个合适的契机来临时,那不公的命运终究会被击溃。

绿皮书观后感14

  看完后,感触很大。

  影片的故事起伏不大,是仅仅的叙事,却给人深深的震撼。

  两位主人公的几次上车下车,预示着两人之间的微妙改变。

  从拿到手的绿皮书开始,肯德基、幸运石、写信、遇难、化险,在走走停停的过程中,两个人逐渐敞开心扉,接受自己,解除偏见,互相尊重。

  刚开始托尼对黑人的成见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影片开场不久就扔掉了两位黑人员工喝过的杯子。到后来成为雪利的司机,他从开始的桀骜、偏见,到后来见证了雪利的.优秀,接受了雪利的优秀,同时被这种优秀所感染。

  雪利本身是个足够优秀的人,一般来说跟托尼这个老粗在一起理应学不到什么,但他却得到了走出孤独的勇气。

  在电影中随着旅途的进行,我们能看到两人相互影响,不断改变与成长。我觉得,这种看得见的成长才是最打动人的。

  在影片中,雪利博士是一位极富教养的钢琴家,理智地克制自己所有的情感,将自己训练成一位优雅而忧郁的贵族。然而这样的他,是不快乐的。他属于黑人中的异类,白人中的笑话,他永远无法融入这个世界。然而托尼出现了,他拿着炸鸡告诉雪利:“我父亲曾经说过,无论做什么,都要百分之百地做,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像最后一顿。”

  最终,雪利博士敞开心扉,接过了托尼的炸鸡,走出了寂寞,更是收获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影片的结尾,雪利敲开托尼家的门,当托尼向家人介绍雪利后,寂静无声,面面相觑。而下一秒,众人欢庆,将雪利拥入房间。托尼的夫人拥抱着雪利“谢谢你帮他写那些信”与“谢谢你把丈夫分享给我”相呼应,是如此温馨。

绿皮书观后感15

  《绿皮书》讲的是一个白人司机,载着黑人音乐家去美国西部出演,在出演途中旅行的故事。

  在途中他们路过一片农田,农田里全是干活的黑人,当黑人音乐家和白人司机路过时,那些干活的黑人眼睛齐刷刷地看向坐在车上的后面享受的黑人音乐家,然后再看向白人司机,直瞪着他们坐的这辆绿色的车子飞驰而过。

  这一段我感受很深,当时我看出了坐在后排的黑人音乐家心中浮起的对种族歧视的'愤怒,隐隐发出的不快,应该那群当时在地里干活的黑人在想,凭什么刚才那位坐在车上的黑人可以享受白人的服务?这就是原因,因为这位黑人音乐家,是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成就,换来的地位,赢得的掌声,但台上和台下又是两回事了。

  当黑人音乐家最后一个演出结束的时候,当时黑人音乐家一直在给白人演出,因为白人的身份地位比黑人高,所以餐厅规定黑人音乐家必须得到餐厅外面进餐,白人司机在这演出的过程中一直帮黑人音乐家解围,所以很快白人司机与餐厅老板引发了矛盾,白人司机和黑人音乐家提出不让黑人音乐家在餐厅进食,黑人音乐家就不表演。说这句话时,老板自然很着急,他花重金请黑人音乐家,并且当时在场有许多的贵宾,老板恳求黑人音乐家留下来,勉强在餐厅外进餐,可见对黑人的歧视,已经深深的印在某些白人的心里。

  这种歧视难道是对的吗?这不过和中国的封建迷信是一类的,打消这种思想需要几代人的过程。

  老板宁愿让黑人音乐家出去进餐,也不愿破坏这条“规定”。自然而然,黑人音乐家忍受不住带着白人司机离开了。说到这,难道不感觉到有些别扭吗?为什么白人就“那么”对待黑人,就因为几百年来的规定吗?还是因为地位、权利?其实,有时候,我们有一颗人人平等、善良的心,对待谁就一样。这有可能是个过程,历史是慢慢演进的,那就一步一步的改变吧!

【绿皮书观后感】相关文章:

《绿皮书》观后感08-08

绿皮书观后感12-13

《绿皮书》观后感08-17

绿皮书观后感09-21

《绿皮书》观后感(精选52篇)05-27

《绿皮书》观后感(15篇)12-29

《绿皮书》观后感9篇02-20

《绿皮书》观后感 15篇01-11

《绿皮书》观后感15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