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有感

时间:2023-02-02 10:29:5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观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有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有感

观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有感1

  很多人向我推荐《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让我去参加。我好奇的看了看,受益很多,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董卿真漂亮,让我口水流了一键盘。咳咳,开玩笑,其实我并不适合参加这种活动,因为我基础很不扎实,虽然看了很多诗,但能背下来的还真不多。

  这时会有人冷笑着说,你基础不扎实写什么诗。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基础越扎实,越写不好诗,前人的东西再好,也终究是前人的,若用那些来打造世界观,固然可以是坚实的城堡,也同样是难破的牢笼。前人的东西是瑰宝,我们不能否定,但也不能去迷圌信,还是要本着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理念去发展。

  再说诗词大会,从大局来讲,我是很提倡这种节目的,因为面对满街美国大片、美式餐厅、半中半英的广告语等外国文化的侵略,中国文化显得这么的弱不禁风。中国五十六个民圌族统一,靠的不是血缘,而是文化,古文中也常用“书同文车同轨”来表示国家的统一。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圌宁那》中的那些俄国贵圌族,经常以会说法国话为荣,书中的那种讽刺让我感同身受,尤其是每年看到街上那些连英语四六级都过不了的年轻人拿着苹果过圣诞节时。文化的动摇就是国之根本的动摇,振兴中国文化确实迫在眉睫,习圌总圌书圌记说的文化自信也确实是下一步治国的重中之重。

  再说诗词大会本身,很多内行的诗友对它不屑一顾,说他们只会背不会写,就算有几个什么什么教授什么什么高材生原创几首,也真的是不入流的。没错,确实很不入流,但再不入流也是中国的文化,我们应该去鼓励和支持,而且大众还是很接受他们的,可见他们对宣扬中国文化是有一定贡献的。

  其实诗词大会不是诗人的天堂,是学者的天堂。什么是学者,我的理解是,他们与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书生有些相似,但主要继承的是为往圣继绝学这块,负责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其实我以前是非常讨厌学者的,因为他们总是歪解艺术,喜欢给诗词强加些自己理解的内容,他们还信奉传承,不接受新事物,不管你的思想好坏,只要与他们的文化有冲突,他们就会把你一棍子打死,这就是很多优秀的文化无法进入主流,渐渐被埋没的原因。

  不过如今我不是很讨厌他们了,并不是因为他们认可了我的作品,而且,他们也没有认可。而是我学会了辩证的看问题,有他们的存在,扼杀了一部分文化,但大部分文化,还是靠他们才能发扬光大的,没有他们的注释,我是看不懂古文的,没有他们的抄录,我是不知道有唐诗这个东西的,没了他们,我甚至可能都不会识字。是他们这群孜孜不倦学者,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建立了中国的文化生态,一两个诗人、一两个被歪解的作品,一两个被扼杀的文化,怎么可能与他们的功绩相比。所以,我代表我自己,给与他们崇高的敬意。当然,能认可我的诗词就更好了。

  我的'诗词不被主流理解,其实还是因为我的理念,相信我,写了这么多年,总会有些自己的感悟。首先,我认为写诗是种影响人情绪的技能,不是种知识,生物学比文学更能很好的解释它。其次,我认为诗词不该有实质的内容,比如为这个事件写首诗啦,为那个人歌功颂德啦什么的都是不应该的,诗词只应该如同音乐一样,直接的描写感情,用简单的辞藻去拼凑一些朦胧的框架,具体的事物让读者去脑补,就像写乡愁,不必去写你家乡在哪儿,让每个人都觉得写的是自己的家乡就好,这种代入感是最强的。最后,诗词没有格式,平仄格律都是扯淡,你只要写的有感觉,让人一读就泫然泪下,那这就是好诗。

  其实我的诗还是有很多人认同的,百度贴吧和新浪微博,都有不少人认得我(写到这儿突然老脸一红),有的人甚至读我的诗读了好几年,我真的很感动,这是我写下去的动力。这篇文章我没有打草稿,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所以发现以自己为结尾有点小了,那就强凑一个吧。

  我写了六年诗了,没什么名气,看我诗的人也不多,属于小众当中的小众,不过我还是会继续努力的,因为我并不寂寞。贴吧、微博还有其他我走过的平台,有太多人为了诗词这项文化而努力了,有的人创办了诗社,有的人到处去杂志投稿、有的人自己印书去推广,他们大多都是年轻人,这是文化复苏的前兆,置身在这么一个伟大的浪潮中,我热血沸腾。不管以后自己的诗词成功与否,我都以参与过为荣,决不后悔。我要对李白杜甫说,你们很厉害,但,这是我们的时代。

观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有感2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可随着时代飞速地发展,优秀的诗词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但是最近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又重新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诗词大会》是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竞赛节目,这个节目主要以打擂台为主,节目组从各地选出了热爱古诗的达人一百位组成百人团,挑战选手和百人团同时听题,最后以击败百人团的人数为选手分数,从而选出擂主。

  在第二季中,迎來了许多能熟背3000多首诗词的女博士,从她们身上充分显示了诗对人们的.影响,她们个个朴素沉稳。特别是在总决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从容淡定夺冠、堪称“颜值与才华齐飞”的武亦姝学姐,让我最是佩服!

  我想武亦姝学姐之所以会有这番成就,肯定是因为她很小的时侯就打稳了基础。在比赛中,康震评委评价她说:“不怎么笑,深沉地看着你,过一会儿徐徐地吐出一句诗。”说明她满腹经纶,而我现在最多就只会一百首诗词,与她相比真是差远了。

  现在许多人都在崇拜明星。生活中武亦姝喜欢随身携带一本苏轼的诗词,还奉陆游,苏轼和李白为自己的“三大男神”。

  在看比赛的同时,我也会跟他们同步答题,只有偶尔简单的题目才能答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如诗词功底不扎实,有很多诗词意思不理解,诗词背景不明白,所以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多多积累,就如武亦姝说的“喜欢诗词,享受诗词,让诗词点缀生活”!

  《中国诗词大会》,让我受益匪浅!

观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有感3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古今诗词更是独具魅力的瑰宝!我热爱诗词,每逢空闲时间,我都会捧着一本诗词书高声吟诵:体会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品味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亡国之恨;领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在我看来,唐诗是时而汹涌浩荡、时而波光粼粼的大海;宋词则是水平如镜、玲珑如玉的桂林山水。

  寒假,我打开电视机,正在播出《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是家喻户晓的董卿阿姨。这个节目从全国各地选出了100位诗词爱好者组成百人团进行答题,每次有4名选手进行个人追逐赛,胜出的一人将与百人团中脱颖而出的选手进行“飞花令”比拼,最后进行擂主争霸赛。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流程,却让人激动不已。在这里,每个人都沉浸在诗词的海洋中,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我最喜欢的是本季的冠军武亦姝,才16岁的她从容不迫。在决赛中,她是4个选手中唯一一个答满九道题的,她掌握的诗词量达到了两千首。在“飞花令”的比拼中,她说出的诗句、反应的速度令人赞叹!最后一轮的擂主争霸赛中,对手的失误与自己的'实力,使她夺得了冠军之席。我相信,没有人不佩服武亦姝身上所具备的品质,没有人不为她喝彩!

  董卿阿姨在节目的最后说:“人生自有诗意!如果你也热爱诗词,如果你也愿意和我们分享诗词的美好,请加入诗词狂欢当中吧!”这让人更加振奋,更加懂得诗词的美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看了这个节目,我对诗词更加热爱了!你不妨也去看一看这个节目,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的!

观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有感4

  这场总决赛堪称诗词高手的巅峰对决,使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同时亦被场上众多诗词高手的学识和才情所折服。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像武亦姝和彭敏这样的高手还很多:比如13岁的初一学生叶飞,擅长用文言文写作,小小年纪就有不俗的诗词积累;北大博士生陈更,工科出身,却满腹文才,连续几场都是擂主,诵读诗词时,总是展现着自信的笑容;还有具有大将风范的上海中学16岁的高二学生姜闻页、被叶飞戏称为“猴哥”的文来中学13岁的.初一女生侯尤雯等,他们当中涵盖了工人、农民、学生、老师和自由职业者。

  最让人感动的是来自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郝桥乡的一个小村子的白茹云,在生重病独自一人在医院治病的时候,买了一本诗词鉴赏,在住院的一年多时间里,坚持把一本书看完。尽管她在做完化疗以后,她的鼻子、眼睛、耳朵、嗓子都出现了问题,耳朵听不清,眼睛老流泪,声音发音也不好,但她还是自信地站在了《中国诗词大会》的现场。她笑着说,我现在已经不觉得有什么了,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波折,这都不算什么。她说自己现在是带瘤生存的状况,但觉得幸运。所以,她一出场,就念了一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她那么豁达,现场的主持人、嘉宾、选手还有在电视机前的我,都泪流满面,心疼地哭了。经历了那么多,她还能笑着说起这些事,能够和年轻人一起挑战自己,展现自己对诗词的热爱,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说,这就是大美!随后,白茹云全程非常淡定地答题,不骄不躁,一笔一划,答对了题目之后,也不欢呼雀跃,十分从容。

  现场嘉宾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均多次夸赞她答题淡定而准确,全场她答对了全部题目,拿下了285分的高分,也只微微一笑。最后她以微小的差距败给了姜闻页,她还是笑嘻嘻的,真正的宠辱不惊。在舞台上的最后一分钟,她还不忘鼓励别人,为他人带去力量;生病的人不要太灰心,我们活着就好,活一天,就高兴一天!这样一个经历了重重磨难却依旧健康乐观的人,怎么能不让人感动与敬佩!

  十场对决,从百人团到选手,从嘉宾到主持人,所有人都深刻地展现出了什么叫真正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中国诗词的强大魅力!大家都是由衷地热爱诗词,是在交流中华文化,而非仅在比赛,这也正是节目叫“大会”而不是“大赛”的原因。许多网友也感叹,看了《中国诗词大会》,才知道原来诗词那么有趣,中国诗词歌赋真是让所有语言都默然失色的存在!

  翻开一页页中国诗词,我们可以从中欣赏到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黄昏雄奇壮观的美景;可以感受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可以领略到苏轼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超脱的胸襟的“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豪迈的乐观主义精神;可以汲取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的催人奋进;可以体会到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缠绵悱恻和凄婉动人……中华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传诵千年,流芳万古!

  人生自有诗意,生活不止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让我们与春天为伴,与青春为伴,与诗词为伴,闲遐之余,坐下来好好欣赏我国星汉般灿烂的诗词歌赋,一定会让我们的内心有所催发,唤起我们对生活的无比信念、感恩和热爱!让我们在中华诗词的浩瀚知识海洋中,遇见最美好的自己!

观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有感5

  自20xx年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国诗词大会》以来,我家的电视频道始终就定格在央视一套上,看着一位又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选手,听着“读书破万卷”的嘉宾点评,看着演播室内绚丽的水舞台,让人在波光粼粼中感受着诗意人生,真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配乐也是美到醉人,在各种宁静悠远的古风音乐中,评委老师为现场的观众们解读着诗词背后的故事,打开了观众和选手的知识寻访之门,真是身心都被滋润了。特别是最后一场决赛,“00后小美女”武亦姝凭借不俗的实力和沉着稳定的心态,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让人真是“大饱眼福”。这时,我才感受到,原来中国诗词竟是那么美、那么有趣。

  说它美,是因为从《诗经》开始,到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它唤醒了深埋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将人不知不觉带入到古风意韵之中,让人体会到埋没在当下骄躁忙碌的生存环境中的那丝优雅和浪漫。

  说它有趣,是因为这些诗人的名字和诗词都耳熟能详,动人的'诗词激发了大家心中的情怀。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正如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的那样,“诗词是一种情怀,现在生活节奏变快,很多东西被我们忽略或遗忘,但古诗词一直浸在我们的血脉里。”

  在《中国诗词大会》比赛中,最令人感动的是第一期出场的独臂女孩张超凡,被上天遗忘了左臂,却在人生磨砺中拥有了强大的内心;用诗词磨练意志的抗癌农民白茹云,身患绝症和家境贫苦并没有让她放弃自我,而是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在用诗词慰藉着心灵的伤;修自行车的大爷王海军,把对诗词的热爱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修自行车与作诗虽看似南辕北辙,却共同充实着他生命的每一天;从事高压电作业的小伙子毕凯也让人眼前一亮,理工科出身的他,仍然在每天繁重的工作之余抄读最爱的古诗文……

  “爱国、爱家、爱生活”是古诗词的重要题材,这些共通的个人情感和对人性的思考,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原来,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学知识,更是传承品德与精神。这也许便是古诗词的重要所在。

观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有感6

  伴随着琅琅的诗声,《中国诗词大会》已经进行到了最后,至于谁是最后的胜利者,请随我去一睹为快吧!

  首先,是四位高手的个人追逐赛。随着比分的节节攀升,观众的心也随之揪了起来。比赛进入白热化,我也努力尝试着一起答题,但由于知识储备量不多,答题时间紧,有时甚至连学过的知识也想不起来,正确率很低;而观台上那些镇定自若的选手们,他们既有过人的知识储备,又具备超强的心理素质,一路过关斩将,实在是令人自叹不如。

  紧接着,北大博士生陈更上场了,她要挑战的是16岁诗词才女武亦姝。作为挑战者,陈更的分数一路升高,最后竟距离擂主武亦姝仅11分!然而,人有失足,马有失蹄,被大家看好的陈更竟然在一道相对简单的'选择题上挫败。于是,武亦姝成功晋级下一轮比赛“飞花令”。

  比赛越来越激烈,在武亦姝赢下了“飞花令”赛后,又在最后一轮遇上了身经百战的老将彭敏。老将彭敏思维敏捷,知识储备丰富,两人可谓棋逢对手。先是武亦姝连胜三分,而后,彭敏又抓住机会,打成平手。场上的局面一度僵持不下。后来却因彭敏的失误,场上比分变成4比3。关键的时候到了,武亦姝只要拿下这至关重要的最后一分,就可获得胜利。武亦姝沉着冷静,步步紧逼,最后,彭敏棋差一着,输给了武亦姝。而武亦姝,则一路劈荆斩棘,荣登冠军宝座。

  他们或满腹诗书,或淡定自若。这些在诗海中遨游的人们与诗为伴,从中汲取力量,陶冶情操,为我们竖立了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也要多读诗书,把中华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观《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有感】相关文章:

看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600字06-19

《中国诗词大会》的观后感03-27

中国诗词大会的观后感01-10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05-03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04-25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大全)06-19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1篇07-22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4篇12-13

《诗词大会》观后感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