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23 03:37:5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合集九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解读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样式是“圆形围屋或土楼”,“点缀”说明地处偏僻的山区,“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较来说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案例

  教学片段

  一、整体感知课文,分组侧重研讨一种民居

  师:我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许多地方的民居都特色鲜明。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民居?具有什么特色?请同学们把课文默读一遍,想想自己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师:(板书:客家民居傣家竹楼)是的,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客家和傣族两个民族的民居。

  生:我觉得“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特点都非常鲜明,确实像题目写的一样──各具特色。

  师:这是我们读了课文的初步感受。接下来我们分成小组来学习。每个小组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民居深入地读一读,读完后再讨论讨论:这种民居有什么特点?然后做好汇报的准备。

  (学生分组读书、讨论,准备分工汇报。)

  二、交流“客家民居”的特点

  师: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哪一组先来给大家汇报?

  生1:我们小组重点阅读的是《客家民居》这个部分。我先来给大家谈谈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出了最能反映客家民居特点的语句;然后,我们深入阅读了这些语句,从中总结出了客家民居的特点;最后,我们还研究了客家民居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下面,我来说说我们勾画的语句。

  (1)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2)营垒式住宅。

  (3)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4)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5)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6)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

  我汇报完了,请我们小组的其他同学接着汇报。

  生2:我们小组通过对上面这些语句的深入研究,发现了客家民居有这些特点:第一点,他们的房屋是“营垒式”的。我们刚才查了词典,“营垒”就是军营和它四周的围墙。第二点,他们房屋的排列方式很特别,我们平常见到的房子,是一排排并列在一起的,而客家人的房子,如橘瓣状排列,就是像橘子一样一瓣瓣地排列成一圈,这个形状书上的插图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三点,他们土楼围成的圆形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我们刚才看了关于“八卦”的注释,但是我们还是不太明白“八卦布局”是什么样子的?老师能给我们讲讲吗?

  师:(拿出一张八卦布局图)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张八卦布局图,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生2:谢谢老师,我接着汇报。最后,我们发现客家民居的第四个特点,他们在分配房屋上非常平等,不分贫富与贵贱,每家人都能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这就是我们在合作学习中,总结出来的客家民居的特点。

  生3:我接着说。我们小组在阅读时,还发现了客家民居之所以有这些特点,是和他们生活的环境以及本民族文化分不开的。例如:

  第二自然段中讲到,“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这就是居住的环境对客家人建筑风格的影响。

  还有第三自然段写到“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第四自然段写到勤劳善良的客家先民在房屋的`分配上,体现了他们团结、和睦、公正、公平的性格特点。我们觉得,正是生活的环境和特殊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客家先民如此独特的建筑风格。

  师:你们小组合作学习得非常认真和深入,对客家民居的特点了解得非常清楚,分工汇报也非常清晰。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值得大家学习。听了你们小组的介绍,我们感受到,走进客家民居,就真是走进了客家的历史与生活,走进了客家的传统文化!

  三、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师:那么傣家竹楼有什么特点呢?哪一个小组来汇报?

  生4:我们小组经过读书和讨论,发现了傣家竹楼的三个特点。我先汇报第一个特点。请大家看第1自然段,傣家竹楼有“藏在竹林”的特点。

  生5:我汇报第二个特点。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傣家竹楼还有“傍水而居”的特点。主要是因为他们住在亚热带,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生6:我汇报第三个特点。第3自然段告诉我们,傣家竹楼还有“树满寨,花满园”的特点。我们小组汇报完了。

  师:你们小组在汇报时把三个特点介绍得很清楚,谢谢你们。但是你们汇报的主要是傣家竹楼在环境方面的特点。竹楼本身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补充?

  生1:我来说说竹楼的整体结构吧。请大家看第3自然段后半部分,“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这里主要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傣家竹楼结构简单。还有“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将楼房隔为两层。以前屋顶是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从中可以感受到傣家竹楼也有别致美观的特点。

  师:你着重介绍了傣家竹楼“结构简单,别致美观”的特点。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来补充。竹楼本身的特点在第4自然段也写到了,“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可见它还有“宽敞和通风很好”的特点。

  生:我还要补充。课文最后一段给我们介绍了傣家建造竹楼的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这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团结友好,也算是傣族盖房的一大特点。

  师:说得很有道理。这也是傣族文化的象征,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

  四、比较两篇短文表达方法的异同

  师:通过两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自学汇报,我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有了整体的了解。那么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请同学们把两篇短文对照起来看看,仔细想想。

  (生默读,思考,批注。)

  生:我觉得两篇短文把民居的特点介绍得鲜明生动,我似乎亲眼看到了客家民居,亲自走进了傣家竹楼,就像课文题目一样,真是“各具特色的民居”呀!

  师:我们透过作者的描写,充分感受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具特色”!

  生:我发现两篇短文都讲了民居的形成原因,但原因是不同的。客家人是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所以形成了营垒式住宅;傣家人是为了防酷暑和湿气,所以建造了风格别致的傣家竹楼。

  师:是的,每一种特色的民居都有它形成的原因,我们在搜集资料的时候,除了注意民居的特点,也要留心它们的形成原因。

  生:两篇文章的开头也截然不同。客家民居一开始就说它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使我们想一口气读完,看看这是一朵怎样的“奇葩”。而傣家竹楼的开头“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让我们仿佛跟随作者来到了傣家竹楼旁边,一起去慢慢感受它的特点。

  师:是啊,文章的开头方式不同,给读者的感受就不同。

  生: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比如,列数字,打比方。

  生:我觉得两篇短文也都通过民居,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入。在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出事物的鲜明特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地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所以教师不妨更加放手地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引导引导学生互相讨论:

  1、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密的微笑进人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2、愧乡的孩子有什么样乐趣:

  (1)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2)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像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3)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

  (4)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子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5)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6)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7)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3、读完此课,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勤劳……

  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可爱……

  我多么想和槐乡的孩子一起采槐米……

  我想像槐乡的孩子一样……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五种不同的形象,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工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里,惯用人性化的笔触去描摹动物,所以,他的作品大都具有人格化的这一写作手法,本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设计理念】

  对于小品文,我们不仅要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而且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品味。所以,设计初读,学生就知道作者介绍的马的类型,紧接着让学生默读,在品味散文化语言的过程中分析出各种马的性格,然后从中体会作者对各种马的思想感情。

  应该说,做到这一步就基本完成了本文的教学任务,但我觉得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马的特点谈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比较新颖的环节,就是让学生针对“假如我是一匹马,我愿意做什么马”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既是对文本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主要步骤】

  一、导入新课

  提起马,我想大家脑海里肯定有非常鲜明的印象,那我们就先来欣赏一下马的风姿,然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教师播放马的图片)

  (学生谈感受。)

  的确,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马留给我们的印象或是飒爽英姿,或驰骋疆场,或雄姿英发,或勇猛剽悍,即使年已衰老,但仍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马的风姿。(课件展示课题)

  二、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文章写了哪几种马?

  (此设计在于让学生能从初读中概括出马的类型,为下文分析奠定基础。)

  2、默读课文,分别找出各种马的特点。

  (此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区分出不同类型的马的性格,有鲜明的印象感知。)

  3、从作者的描绘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对各种马分别持怎样的态度?(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这一问题较之先前的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仔细的阅读就可以发现答案,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这个问题解决了,文章的主旨就显而易见了)

  三、探究研讨

  作者将各种马都描绘得各具特色,真是五彩纷呈,假如再有依次选择的机会,让你做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

  请用句式“我愿意做马,因为。”

  学生在讲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做必要的评论,对合理的价值观可进行肯定,对有消极思想的应即使加以疏导纠正。教师的评论可参考:

  “难道你没看到,大战前,几乎每位战士都会情不自禁的对他的战马喃喃自语,诉说些肝胆相照的话,战马那时的姿态是那么的高贵;当战斗结束,若战士荣归,战马生还,战士总会对战马表示一番友好”

  “在某些人身上,不也留下了劳动的痕迹吗?你看那手上的老茧,腱上的死肉疙瘩等等”

  ……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各种马的基础上,结合生活进行思考,谈谈自己的`价值观,既围绕文本生发,又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学有所用。)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精彩,但事实上,你们并不能去做马,所以,只能说你们愿意做像

  马一样的人,其实这就是将马当作人来讲述,而我们的作家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在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课件展示)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这段话。(生齐读。)

  五、作业布置

  请你选择周围事物为对象,以“假如我是”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二、教学内容: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准备: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七、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就不会成功。实验为什么会成功呢?<学生说>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批下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决的地方。

  3、质疑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可适当做副板书。)

  4、老师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铅锤:。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5、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6、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了解课文内容。)

  7、小组合作讨论:这次成功的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感悟的时间。)

  8、分组反馈讨论结果。

  重点指导: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

  2)“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通过读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反馈的结果不强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9、实验感知。

  3人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3人合作取出乒乓球。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当时的危险、紧张的情况,再次理解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

  10、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1、作业: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19一次成功的实验

  铅锤:。不假思索

  3人取铅锤一个人一个人地取成功

  (团结、心中有他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

  《索溪峪的“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将学生带入了大自然的怀抱,让学生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而本篇课文则描写了张家界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愉快的心情。

  二、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加上本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楚,且可在网络中查到大量的资源,因此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增加直观体验,在此基础上,运用在前几篇课文中所学到的方法充分地去阅读,去体验,去感受,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另外,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不需要面面俱到,逐段分析,本文中描写索溪峪的山这一段文笔非常优美,条理清楚,想象丰富,写法值得学生模仿借鉴,所以我将本段设为学习的重点,其它段落则一略而过。

  三、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本文的生字新词,增加对好词佳句的积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展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

  五、教学准备

  师生上网搜集有关张家界索溪峪的相关图片资料。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去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能给大家简要地描述一下那里的景色吗?有去过张家界索溪峪的同学吗?谁来说一说这里的景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展示、欣赏一下课前我们搜集的有关索溪峪的资料或图片。(师生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交流自己曾欣赏过的美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共同欣赏索溪峪的相关图片,增加对索溪峪的直接感受,为下面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二)明确要求

  齐读连接语,思考本文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三)自由品读

  1、初读课文,感受题目中的“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你从课文中哪些描写中能感受到索溪峪的“野”?(学生自读自悟,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做做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

  (四)集中品评

  1、“野”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索溪峪的山水没有人工修饰的痕迹,是纯天然的自然美。(与我们身边的景物作对比,进一步去感受索溪峪那种“天然去雕饰”的美好)

  2、索溪峪的野主要表现在“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四方面。

  3、重点感悟“山的野”。细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索溪峪的山总体来说有什么特点?

  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2)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图片感受)

  惊险:一线天、百丈峡

  磅礴:十里画廊、西海峰林

  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直插云天、横拦绿水、旁逸斜出、相对相依、婷婷玉立……

  (3)作者展开了怎样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将索溪峪的山描绘的如此让人陶醉?(比喻、拟人、排比)

  (4)我们通过怎样的读能体现出索溪峪山的“野”与其千姿百态?读中感悟(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引读)

  4、略读感悟:作者又怎样写出了“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的?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部份交流。

  5、小结:正是由于索溪有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动物,所以来此观光的`游人也变得野了起来。索溪,净化了人们的心灵,荡涤了人们的心怀,畅游其间,会令人忘却烦恼,心旷神怡,这正是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所以,请同学们经常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欣赏,用心去感受,你会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五)感悟写法

  1、本文在结构上,作者主要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全文如此,四个分段也是如此)此种写法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2、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将索溪峪的景色写得如此诱人?(主要是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六)拓展迁移

  在我们的家乡中,也不乏美丽诱人的景色,哪处美景也让你印象深刻?请用你学到的手法来写一写。

  作业:任选一题

  1、 找出文中优美的句段读一读,背一背,抄一抄。

  2、画一画索溪峪的优美风光。

  3、用你在本文中学到的手法写一处家乡的美景。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青霉素发现的经过及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弗莱明热爱科学的品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3.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情 揭示课题

  (出示居里夫人、牛顿等学生已经了解的科学家的图片,简单议论后出示弗莱明的图片,告诉学生他也是一位值得世人为之骄傲的人物,引出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青霉素的发现》。(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板书:弗莱明、认真、严谨)

  2.默读课文,哪些自然段写青霉素发现的经过?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今后的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 读中感悟

  1.小组合作读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能体现弗莱明认真钻研的精神,画出来,读一读。(板书:重做试验、马上试验、动物实验)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师生共同评议。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借助书中插图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感受弗莱明那种热爱科学的`精神,然后说一说。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4.你知道青霉素都能治疗哪些疾病?(课前搜集的资料)

  5.你此时最想对弗莱明说些什么?(板书:伟大)

  6.多媒体出示:

  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

  ———郭沫若(中国)

  指名读郭沫若的名言。

  7.再读课文,加深感受。

  四、拓展延伸 丰富知识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科学家的故事,交流科学家的发现、发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板书设计:

  重做试验

  青霉素的发现 马上试验 认真严谨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在认读生字词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愫。

  学情分析:

  课文所例举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对学生而言非常陌生,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更是陌生,要让学生了解情况,读懂课文,必须设定一定的教学情景,借助一些声像资料,让学生入情入境,主动地学习积累。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导入新课:

  1、(板书)葬礼(“葬”是个生字,举起手一起写)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2、今天,我们要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从前,去观看一场“特殊的”葬礼。(板书:特殊的)给这个词语找几个近义词,理解一下。

  3、指导读题:特殊的()()的葬礼

  4、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质疑)

  二、指导学习课文

  1、要想了解:为什么称他是个“特殊”的葬礼呢?老师先给大家一些提示:

  菲格雷特塞特凯达斯瀑布特殊葬礼主持巴西

  请大家先来认一认这些词语(开火车认读词语)

  能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些词语串起来,说说特殊的原因吗?(学生说话练习)

  这个特殊的葬礼是为谁而举行的?(交流,板书:大瀑布)

  2、说到瀑布,你脑海里就会涌现哪些用来形容瀑布的诗句和词语呢?

  (结合图片交流)提示:可以用上文中的一些词语。

  3、想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吗?让我们坐上时空飞船,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980年。(多媒体演示)从中国坐飞机直飞巴西的巴拉那河,(地图演示)来到……(观看录象片,语言渲染,引导朗读第二小节)

  4、欣赏完“塞特凯达斯瀑布”,你想说什么?(交流)多美的瀑布呀!能选择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吗?(出示第二小节,反复朗读)

  5、交流理解:雄伟壮观、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相机指导朗读、板书:雄伟壮观)

  游客们,看着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你最想做什么?(交流说话)

  6、可惜,天不随人愿,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雄伟壮观的'瀑布再也找不到了!(多媒体演示过程)现在,呈现在我眼前的是()的瀑布呢?(说话交流)

  7、现在,你又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瀑布呢?(出示第五小节反复指导朗读、选择词语交流理解、板书:奄奄一息)

  8、昔日的瀑布像一位身强力壮的青年小伙——“雄伟壮观”,而今天的他却成了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出示第四小节、读读、说说原因)

  这些原因的责任者是谁?(交流板书:人为破坏)

  还有原因,如:建造水电站等,有待我们考证,介绍网址(中国环保网)

  9、今天,当你面对这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时,想想他的过去,心情如何?你又想说些什么?(小练笔)

  写后交流,引读课文的最后几小节。

  10、大瀑布的消失是多么令人痛心,今天我们只能带着遗憾回家了!(时空隧道演示)

  三、 结拓宽:

  刚才,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经历了一场特殊的葬礼。回来了,你现在最想做什么?想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吗?请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句环保广告语。(小练笔)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综合音乐、图画等多种手段,在朗读、欣赏、吟诵、表演、想象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充分感受月光下美的意境,感受散文、诗歌、童话等不同视野下月亮的风格,创生出自己对月亮文化的独特感受。

  2.让学生自主选择性地阅读,在丰富的月亮文化的熏陶、传承、感染和建构中审美、启智、激趣。

  3. 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散文、诗歌、童话视野下的月亮,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月亮文化。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通过网络搜索、文本阅读等多种学习途径,阅读有关月亮的童谣、诗文、神话、故事等,欣赏有关月亮的音乐、图画等不同的艺术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自古以来,月亮和艺术有着不解之缘,文学当然也不例外。从人类有文学的那天起,月亮就成了文人墨客心目中的女神。她在遥远的星空中向我们讲述着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给了文人墨客们无限的灵感。这一课,让我们和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走上江轮的甲板,去欣赏江中的月亮,激发我们的情思与灵感。

  2. 齐读课题。

  二、走入散文世界,沐浴月色清辉

  1. 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说说,你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些部分?

  2. 我们先和喜欢散文的同学一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走上江轮的甲板,

  去欣赏江中的月色。

  3. 我们欣赏过日出喷薄的壮阔,也赞叹过晚霞满天的绚丽,月光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自己轻轻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月光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

  5.欣赏着这安详的、晶莹的、朦胧的月色,我们仿佛在聆听一首优雅的月光曲。 请一个同学把这一段连起来, 把这种意境读出来。

  三、步入古诗殿堂,品味优雅意境

  1.月夜的江景实在太美了,把小外甥都叫醒了。他一定是在梦境中看到了月亮。凝望着天上的月亮,每个人都会出神,都会陶醉,都会在心中涌动起浓浓的诗情。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往今来,月亮一直被反复吟诵着。

  2.师生齐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

  3.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小外甥也知道许许多多 。他和舅舅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吟诵起来。下面同桌一个做舅舅,一个做外甥,一起把下面的内容读一读。读前想一想,月下吟诗应该在怎样的气氛里?他们吟诵的每句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趣?

  4.请两位同学扮演舅舅与小外甥吟诗。全班同学评点。

  5.男女同学一起扮演舅舅、小外甥对诗。

  6. 此情此景中, 一定有许许多多吟诵月亮的诗句,在我们的耳畔回响起来,让我们也参与到他们的咏诗中去,也来你一句我一句 。

  7.月下吟诗,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觉啊。这些绝妙的诗句引着我们走进了古典,走进了美的意境。

  8.一起清唱 《水调歌头中秋》

  四、迈进童话乐园,唤起纯真童心

  1. 每个诗人的眼睛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月亮,每个孩子的眼睛里,也有一个自己的月亮。还记得你们在那个静静的夜晚,看着天上的月亮,,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提出了好多好多好奇的问题,你悄悄地跟月亮说了些什么呀?

  2. 小外甥跟你们一样,在他的眼睛里,月亮就充满了童年的纯真与幻想。自己读读小外甥充满童话般的语言。

  (1) 请一个同学扮演小外甥。

  (2) 在评读中体验小外甥纯真的童心,神奇的话语。

  3. 小外甥用童话的眼睛去看月亮,用童话的语言去说月亮,用童话的心灵去感受月亮。一起朗读小外甥充满童趣的话。

  4.多么纯真的童心,多么神奇的话语呀!( 引读)小外甥回到船舱里了,甲板上又只留下了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五、张开幻想双翼,走进月神文化

  1.小外甥的话深深打动了舅舅,也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双翼,飞向月亮。(伴随着迈克杰克逊的《童年时代》美妙歌声)你们可以用散文的语言、诗的语言或者童话的语言,去抒发自己对月亮的情感。

  2.学生书写自己眼中的月亮 。

  3.交流。

  4.有一位著名的学者说,中国文化起源于月神文化。月神文化,映射出我们民族的圣洁、祥和与仁慈。让我们走向月亮女神,走近月亮文化,沐浴着她的清辉,让她圣洁的月光永远滋润我们的心田。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 一 册:《d t n l 》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声母d t n l,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d t n 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学习读带调音节和拼音词。

  教学重点

  1.学会4个声母d t n l,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d t n 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学习带调拼读音节,练习直呼音节。

  教学难点

  1.掌握d t n l的音和形,尤其是n和l的读音要区别开来,通过文中的表音表形图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强化记忆。

  2.练习d t nl与a e i u ü拼音,指导学生练习直呼音节。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拼音卡片若干 3课时

  生活中有哪些字是带这些声母的?你能用这几个声母拼出哪些音自主学习思考

  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d t 两个声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d t 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一备预设 二备调整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声母:b p m f,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什么?(声母)声母一般都站在音节的最前面。

  2.认读韵母卡片,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为什么?(单韵母)

  3.复习带调音节

  二、揭示新课内容

  1.引导看情景图。

  (1)出示幻灯片。

  (2)讨论

  ①图上画了什么地方?

  ②图上有谁和谁?

  ③他们正在干什么?

  ④孙悟空的表情怎么样?

  ⑤哪吒心里会想些什么?

  (3)小结图意。

  哪吒和孙悟空战了几个回合后,哪吒敌不过孙悟空,败下阵来。哪吒心里想:他的本领特别大!悟空见哪吒逃跑了,乐得哈哈大笑。

  2.引导语境歌。

  (1)悟空本领特别大,天兵天将都不怕,打败哪吒三太子,乐得悟空笑哈哈。

  (2)边学语境歌,边出示拼音卡片:d t n l

  (3)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4个声母。

  三、教学声母d和t

  (1)教学d的读音。

  ①出示座钟笔筒。

  讨论:图上有什么和什么?

  ②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字母的样子,就有点像连到一起的座钟和笔筒。出示声母d。

  ③教师范读三遍。

  ④领读,齐读,指名读。

  (2)教学d的书写。

  ①d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母有点像?

  与b区别。指名说说不同的地方。

  (b半圆在右下,d半圆在左下)

  ②谁能想个顺口溜记住d?

  (座钟笔筒d d d 或反写6字d d d 或b字反写d d d )

  ③请小朋友看看书上d的写法。

  谁来说说d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指导笔画。

  ④d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有头向上升,有尾向下拖,没头没尾中间坐” 的顺口溜)

  ⑤学生在书上描红。

  2.教学声母t。

  (1)教学t的读音。

  ①出示模特图,指名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②出示声母t。告诉学生:它和模特的“特”的读音有点像。

  ③教师范读t。

  ④指名说说读t时要注意什么?

  ⑤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2)教学t的字形和写法。

  ①指名观察图画,说说怎样借助图画记忆。

  (t的竖像模特的身子,弯部像模特拖在地上的裙子,一横就像摸特的首饰) ②t和f比较。

  ③启发学生自编顺口溜。

  ④自学t的写法。

  ⑤检查自学情况:t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t有两笔,先写竖右弯,再写短横)

  ⑥我们在四线格中怎样写t?

  ⑦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教学 d t与a o e i u 相拼的音节

  1.出示:da de di du

  ta te ti tu

  指名逐个拼读,直呼,教师注意纠正读错的音。

  2.学生自由试读,标出有困难的.音节。

  按顺序读,指名读。

  五、课堂巩固

  1.幻灯出示:

  d—a→ t—a→

  d—e→ t—e→

  d—i→ t—i→

  d—u→ t—u→

  同桌之间互相拼读

  2.<习字册>练写d t,老师再次提示正确的书写笔顺

  六、板书设计

  d t

  da de di du

  ta te ti tu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声母n l,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 n 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一备预设 二备调整

  一、复习检查

  1. 抽读字母卡,小组竞赛,比比哪组学生掌握得好。

  2. 接读顺口溜:(说得好的奖小红旗。)

  座钟笔筒d d d

  时装模特t t t

  二、教学声母n 和 l

  1.教学声母n。

  (1)教学声母n的读音。

  ①出示哪吒出关图。

  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②出示“n”。告诉学生:这个字母和哪吒的“哪”读音有些相像。 ③教师范读。(师边走边读,以便让所有学生都有个初步印象。) ④教师再次范读,学生体会。

  ⑤领读,齐读,指名读。

  (2)教学n的字形及书写 。

  ①谁来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n?

  ②自学书写方法。

  ③指名到黑板前写n,师生共同评议。

  ④学生在书上描红。

  2.教学声母l。

  (1)教学l的读音。

  ①出示小丑表演图。

  图上画了什么?这位演员表演时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②出示声母l,告诉学生这个字母的读音和快乐的乐有点像。 ③教师范读l。

  ④范读,领读,“开火车”读。

  ⑤比较n和l的发音方法。

  (2)教学l的字形和写法。

  ①启发学生说说l的记忆方法。

  ②要求学生自编顺口溜:一根小棒l l l;心情快乐l l l。 ③讨论:在四线格中,l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④学生在书上描红。

  三、教学n l与单韵母a e i相拼的音

  1.出示:na ne ni

  la le li

  2.学生自由拼读。指名逐个拼读 。

  3.要求学生用支架法练习拼读。

  4.自由练习拼读,指名按顺序拼读,打乱顺序拼读。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05-17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优)03-05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1-09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