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范文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同学们一定读过这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它高度赞颂了春蚕和蜡烛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在黑暗的夜晚,蜡烛为人类带来了光明,蜡烛燃烧时,蜡变少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燃烧时,蜡烛芯底下的蜡被熔化了,蜡,到底是怎样燃烧的呢?
点燃蜡烛时,先点燃的是蜡烛的烛芯,当火焰的热量温度大约60℃时,固体的蜡就会熔化成液体。在蜡烛火焰的底下,储存着液态的蜡。液态的蜡,会沿着蜡烛芯绒爬上来,再被火加热变成气体。最靠近蜡烛芯的是刚变成气体的蜡。如果吹熄烛火,可以看到烛芯上面有一缕“白烟”上升。这就是没有燃烧的气态的`蜡,如果立即去点燃这缕“白烟”,火焰会迅速窜回烛芯,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
蜡白液体状态变成气体状态,是烛芯的作用。在装有煤油的瓶子里,放进一根纱线(蜡烛芯),在纱线的上端点上火,同样可以持续燃烧。跑到纱线上去的煤油,被火焰加热成气体而燃烧了起来。就这样,纱线起着输送液体,把液体变成气体,使燃烧继续下去的作用。只要能使液体的蜡爬上来,即使芯不是纱线做的,蜡烛也能燃烧。几根金属丝掺合起来,在金属芯的上端点火,预先涂在金属丝上的蜡就会燃烧起来。燃烧产生的热,同样能使下面的蜡熔化变成液体爬上来,所以蜡烛也能继续燃烧。与纱线相比,金属丝传热快,所以随着蜡烛的燃烧,芯周围的蜡很快熔化,形成一个很深的凹坑。
蜡和煤油等液体为什么能爬到芯上来呢?可以做一个实验,把玻璃管立在水中,水就能在管子里升上来,管子越细,水上升的位置就越高,这就是毛细现象。变成液体的蜡,和水一样,通过蜡烛芯线中的缝隙爬上来。
同学们,了解了蜡烛燃烧的原理,你一定觉得十分有趣!其实,生活中许多看似简单的事物中,往往包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脑去思考,用手去实践,定会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生字6个,学写生字4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教学。
2.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水田、插秧。
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教师用生字卡片、学生用生字卡片、音乐(小白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听老师说一则谜语:“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学生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镜子有关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写成了镜子?(板书课题:插秧)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问题要问吗?
解释:把水稻的秧苗插到水田里的活动就叫插秧。(课件)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同学们找出了自己不认识的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集体的力量大无比”的游戏好不好?
2.这个游戏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两件事:
第一件:每个同学说一说自己不认识的字,组内同学想办法解决这些字的读音。
教师小结合作情况。
3.小组汇报读课文。
要求:听的同学边听边想:你要向他们学什么?你能给他提一些好的建议吗?
4.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因为我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我一边读课文一边用脑子想象美丽的'图画。比如:我读到映照着蓝天,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蓝天的图画,这样就能读得有语气了。不信,你们也试试。
师穿插金钥匙的内容,使学生掌握了方法。学生参与评价,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意识。
4.齐读课文。
5.背诵课文。
(1)指名背。
(2)会背的站起来背。
向同学们介绍,你是怎么背会这篇课文的?
6.发散思维
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看来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看这句话,你会填吗?
课件: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蓝天,农民在插秧,插在( )上。(你照镜子,镜子里就会出现你,镜子里出现蓝天,农民就会在哪儿插秧呢?)
齐读,这句话写得多美呀!你能想象水田还映照着什么吗?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 ),农民在插秧,插在( )上。
现在,让我们也做个小诗人,自己做几句诗。
水田是棋盘,农民在棋盘上( )。
水田是地毯,农民在地毯上( )。
水田是( ),( )。
过渡:同学们真聪明,你们也成了小诗人了。据老师上网查资料,我发现农民伯伯也非常聪明,他们已研制出“七彩水稻”,你们想和农民伯伯比一比,种出咱们的多彩水稻吗?教师出示水田图:上面标上小组号,每个小组发五棵稻秧,小组合作讨论热烈的,教师奖励一棵稻秧。
三、学习生字,游戏:多彩水稻我来插
1.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出示:插、秧、镜、映、农、民。
组长带领组员用学过的方法记字。
2.讨论:你们是怎样记字的?
说得好的到黑板前插一棵稻秧。
学生说哪个字,教师就往黑板上粘哪个字,说完后带领学生齐读。
将学生分为九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块稻田,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正确就可在自己小组的稻田里
插一棵稻秧,哪个小组插的稻秧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3.游戏:照镜子
方法:教师举生字卡片,学生读出来并举出生字卡片。
4.同学们,看,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插上了多彩稻秧,虽然有的小组多有的小组少,但这都是我们积极学习换来的,看到你们那么爱学习,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四、写字
1.出示“农”。
2.描描书上“农“的笔顺,边说边描。
3.自己描描书上的“农”,说一说怎么写才好看。
4.教师指导写。
5.大家评议。
6.自己写“民“的笔顺,描红,写字,同桌评议。
7.在生字本上写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声调拼读音节。
3、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今天,有四个声母要开个联欢会,为我们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大家想不想看啊?
生:想!
师:第一个节目叫做:敲队鼓。小朋友知道队鼓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
师:我们可以看一看书本上的图。这就是小队鼓了。诶!在敲队鼓的时候啊,有一只小队鼓敲得特别带劲儿de、de、de、de,观众们啊就一定要认识它,它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d。
生:……
师:在读它的时候要轻一些,短一些。大家一起跟着老师来读。
生:……
师:d的样子怎么来记呢,小朋友们又要动脑筋想办法了。
生:……
师:噢!小朋友们这么快就想出办法来了啊(左下半圆ddd,小鼓一敲ddd)
师:老师怎么觉得这个声母这么面熟啊,好象前面学到过似的,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来想一想。
生:……
师:噢!原来和b点像,可是它们不一样,右下半圆是bbb,左下半圆是ddd。那么请小朋友们来写一写d,它是在四线格的上格和中格,先写半圆再写小棒,写法和b也不一样,b是先写小天线,再写半圆的。小朋友们要记清楚。
师:观众们认识了d之后呢,d就想找几个好朋友一起玩,大家看,声母d找到了哪些好朋友啊?(出示da、de、di、du)请小朋友们来拼读。(指名)
生:……
师:第二个节目开始了,叫做:小鱼跳舞。轮到它跳舞了,小鱼活蹦乱跳的,可高兴了。我们就来学一学,跳舞的小鱼t。我们一起来读。
生:……
师:读的时候要轻短。大家再来一遍。
生:……
师:在四线格里写的时候要先写竖弯,然后再写横。小朋友们练一练。
生:……
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拼读了,看看有没有学会拼读音节。ta、te、ti、tu
生:……
师:好,小朋友们很能干,方法也学会了,我们以后自己就能认识很多拼音了。
师:现在呢,两个节目已经表演完了,这些字母演员们啊要休息一下,它们就自己去找朋友了,d和t跟带声调的a、e、i、u交上了朋友。(出示)
师:有这么多,小朋友们会念吗?
生:……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金色的草地》记叙了一个小男孩由无意中发现了金色的草地会变颜色,到开始注意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与蒲公英成为朋友的经过。课文语言通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要通过读课文,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目标]
1.学会“色、草、片、变、发、并、而、怎”8个生字,会认“英、钓、注、意、观、察、便、张”8个生字,认识偏旁“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体会第1自然段的发现与第2自然段的发现有什么不同,增强观察自然的意识。
[设计理念]
鄂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是以“发现”为话题组织材料的。《金色的草地》被编人这个单元,编者的意图也旨在让学生从小男孩由偶然的无意发现到主动去观察、发现的行为中受到启示,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发现欲,从而去发现身边的科学,实践身边的科学。根据新课标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及“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结合本课和本单元编排的特点,我应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研读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设计本课,力图通过围绕发现,引导学生探究性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受到启发教育,达成学习目标,并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质疑释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品读感悟第1自然段内容;指导书写部分生字“色、草、片、变”。)
一、创境引新,激趣导入
1.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和一个小男孩一起发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相机课件出示:一片蒲公英开放变成金黄色的画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草地印象如何呢?(学生答)让我们打开书带着对草地的赞美和喜爱,自由读这课第1自然段。
2.设疑激趣:这片草地不仅美,还很有趣呢!小男孩发现什么有趣呢?想不想知道?让我们赶快读读第2自然段吧!
二、自主探究,读悟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2.说说小男孩发现了什么?
相机(在背景图上)板书:早上绿色
中午金色
傍晚绿色
3.课件出示早、中、晚草地颜色变化的三个句子,自主读悟。
(1)谁来读读早上草地变化的句子?让老师能听出小男孩喜欢观察、善于发现。
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2)中午、傍晚草地颜色又是怎么变化的?自由读读吧!
(3)谁又愿意读读中午、傍晚草地变化的句子?你想读哪句就读哪句?
指几名学生读,相机评比读,读出蒲公英的神奇,再挑战读。
(4)老师和男、女生合作读这三个句子。
4.课件出示草地颜色随时间变化的画面,学生观察后,自由畅谈感受。‘
5.质疑:读了句子看了画面,你有什么疑问吗?
老师归纳问题出示: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齐读问题。
6.这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草地,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段吧!读出你的体会,齐读第2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草地的颜色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男孩想知道,我们也想知道。请同学们带着以上问题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
(1)把自己读懂的内容与小组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2)词语质疑,组内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画面和手势理解词语“合拢”、“攥成”、“张开”。
A.老师用手势动作演示这三个词表达的意思,相机板书(简笔画图),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B.谁能上台用黑板上的蒲公英演示“合拢”、“攥成”、“张开”?
指名演示后,利用课件再现蒲公英开合特写情境,加深词语理解。
4.自由朗读蒲公英的花瓣开合的三个句子,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再指名读、评议读、引读)
5.大家读得这么好,如果加上动作、表情再读读一定更棒。指名加动作、表演读。
6.这段写得真好,你喜欢吗?愿意把它背下来吗?
7.比一比,谁背得快。背时可做动作表演背。(自由背,指名比赛背)
四、激发情感,体验乐趣。
1.哦!原来草地颜色的变化是由蒲公英的开合引起的呀!那你们喜欢这神奇的蒲公英吗?(学生答)
小男孩更喜欢,让我们带着对蒲公英的喜爱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吧!
2.讨论交流:为什么它和我一起睡觉,也和我一起起床?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3.比一比,谁读得好,背得快。
五、回归整体,升华感受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你想夸夸小男孩吗?
(要引导学生学习小男孩留心观察自然,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
六、识字与写字,拓展延伸。
1.出示“发、并、而、怎”,指名读,齐读。
2.指导认识“又”字旁。
3.交流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4.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说说写好它们,你有什么发现?
5.老师范写“怎”。
6.学生描红、练写。
7.布置课外实践活动。
(1)节假日,请爸爸、妈妈带你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拓展阅读《有趣的发现》。
七、自选段落,背诵积累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1.学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1)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庐山瀑布。)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4句。)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伸拓展
1.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1.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很丰富,不仅背了不少李白的诗,还知道他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想象丰富,诗中常会出现凡间没有的奇景。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洒脱,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双手和大脑的作用,从小要多动脑和手,学习创造。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切、双”等9个生字。
教学重点:
识字认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课件:小猴造喷水池(课件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故事情节,教师随画面叙述。)
师:仙鹤和小猴是好朋友。有一次仙鹤找到小猴子说:“猴哥哥,听说你很聪明,请你动动脑为我修一个喷水池吧。”小猴说:“好吧。”小猴子就开动脑筋为它画了一个喷水池。第二次,仙鹤又找到小猴子说:“猴哥哥,听说你很能干,请你动动手为我修一个喷水池吧。”小猴说:“没问题。”于是小猴子动手为它挖了一个大坑。第三次,仙鹤又找到小猴子说:“猴哥哥,请你又动手又动脑,为我修一个喷水池吧。”这一回,小猴子手脑并用,结果呢,它终于修了一个又美观又实用的喷水池。瞧!它们多高兴啊!
小朋友们,为什么第三次小猴把喷水池修好了呢?
学生答。
师:因为它又用脑又用手,才把喷水池修好。手和脑就是我们的两件宝。
(二)板书:两件宝。师生一起写“宝”。
师:“宝”怎么写来着?我忘记了,谁能帮帮我?
生答。
师:伸出小手,咱们一起写一写。(可以按笔顺说笔画,也可以按部分说: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掌握。)
师:我想到了一个谜语:家里有块玉。谜底就是“宝”,这回我一定记住“宝”了。谢谢你们。
二、初读课文
(一)师范读课文。
师:有位老爷爷说得好:(师读课文,随着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课件。)
人有两件宝,
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
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
才能有创造。
一切创造靠劳动,
劳动要靠手和脑。
师:这首儿歌就是我们书上的一篇课文,你们愿意比比谁读得好吗?要想读得好,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在读书时,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打算怎么办呢?
生答。
师:你们的办法真多:可以请拼音朋友帮忙,可以请教老师,还可以请教认识这个字的小伙伴。那就自己选个你喜欢的办法读课文吧。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
师:快打开书66页,用手一边指,一边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谁能把每个字音都读准。读得快的小朋友还可以把刚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
(三)指名读课文。
师:能把字音读准吗?谁能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评读。
(四)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师:这些淘气的.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读,你会读哪个就带读哪个。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师:我们来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课件出示打乱顺序的生字。学生比赛读。
(五)自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
师:把生字放回课文中,你再自己读一读,看看谁能把课文读通顺。
指名读。评读。
三、细读课文
(一)两人小组读。
师:要想把课文读好,我有一个秘密,想不想知道啊?
师:在读课文时,你认为哪些句子不太好读,就把它多读几遍,边读边想想它是什么意思,这样你就会把课文读得更精彩。快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用用这个秘密武器吧。
师:哪两位小朋友愿意读读你们练读的难读的句子。
(二)理解“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的意思。
出示课件: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
师:你能说说用了两件宝能做好哪些事情吗?(指导说完整话。)
生说。
师:20xx年,北京要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你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生答。
师:为了迎接奥运会,北京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空气越来越清新,街道越来越美丽,大厦越来越漂亮,道路越来越通畅。想不想看看?
出示课件:有关北京建设的图片
师:这些劳动和创造都离不开人们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
板书帖画:手脑
师:相信到了20xx年,我们北京会更加美好。
(三)熟读课文。
师:让我们加上动作和表演,再来读读课文吧。
(四)比赛读。
游戏:童话剧“小猴造喷水池”
由学生推荐最有表演才能的两个学生表演仙鹤和小猴,老师串词,全班配音:第一次修喷水池时说“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第二次修喷水池时说“用手不用脑,事情办不好”;第三次修喷水池时说“用脑又用手,才能有创造”。
四、学写生字
动动脑,说一说你怎样写好生字。
动动手,写一写生字。(教师范写两个。)
五、游戏巩固
二人合作拼生字。
师:动动手和脑,看谁拼得好。这些小部件能拼成哪些字。拼好了就把它们贴到前面,并邀请你的好朋友一起大声地读一读,还可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六、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只要用好我们的两件宝,你的理想一定会实现!小朋友们在课下还可以把你的理想画下来,贴在你的书桌前。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描写历史人物的感人故事。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贝多芬的故事,初一的学生有所了解,但其了解是浅显的,模糊的。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法,形象的描写了这位音乐巨人独特的个性和精神。走近他,了解他,学习他,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之旅。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搜索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学法指导:
1、速阅读的方法: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不唇读,搜索重要信息;
2、读写结合法:读是基础,是吸收;写是表达,是创造。
3、自主探究法:小组间的讨论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思,遥看大师:
播放贝多芬的作品《命运交响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沉思遐想。追问:听这曲子你想到了什么?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印象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刚才我们与大师贝多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这个被称为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说明:音乐是宇宙通用的语言,通过听,激发学生想象和阅读的兴趣,自然的导入课文,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走近大师
1、快速阅读课文,读完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主要写了几件事?
2、再谈对贝多芬的认识。
说明: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环节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三)局部品味,触摸、评价大师
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现在我们再由外表到内心对贝多芬进行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1、划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说说这些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个性?
2、这些描写是按照什么次序来写的?明确:由整体到局部,局部(由上到下)
3、贝多芬的哪些语言触动了你的灵魂,请谈谈你的感受。
在20节、22节、24节、27节等处
4、再请学生谈谈:你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课文和自己旧有的知识来谈。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说明: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
(四)拓展延伸,摹写小我
1、从这篇文章中,你认为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注意那几点?
明确:要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外貌描写(与众不同之处,以形传神,忌脸谱化)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2、写作:《猜猜他是谁》为题,写一个班内人物,重点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该人物独特的个性。交流。
说明:读书贵在能入能出,借鉴模仿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写能进一步感悟领会本文描写人物的精妙。
(5)回顾课文,与大师平等对话
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边听边写《贝多芬,我想对你说》,写出一两句有独特见解的话。相互交流。
说明:以音乐为背景,加以评论,便于学生创造性的阅读,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板书设计:
衣着 整体
头发 蓬乱 上
形 外貌 头部 眼睛 深邃 局部
嘴 紧闭 下
神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说明:此板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总体评价:此教案注重学法的培养,使学生在与大师的对话中,自主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教案08-26
小学语文教案11-03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10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8-28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