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11 00:11:2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范文汇编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语文教案范文汇编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认字:认识15个生字,继续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多音字乐。

  2.写字:学习写7个字。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在读书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将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教学课件

  课前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一同去中山公园看古树,将师生与老树的合影做入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引入:孩子们,上周六我们去哪了?(出示课件中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课题:一周过去了,我们还沉浸在和老树爷爷在一起的快乐之中,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听听老树的故事吧!

  二、新课教学:

  1.带读课文:老师大声读,请你小声跟着老师读。

  2.教师画出老树。

  3.测读字卡:读一遍本课的生字,将学生不会的生字贴在老师画的大树上。

  4.指读课文中学生已经认识的生字。

  5.合作学习生字: (1)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学这些字。 (2)互相帮助读读课文。 (3)摆字卡互相检查。

  6.师生合作学习生字: (1)小老师教学在合作学习中困难较大的生字。 (2)同学们自主提问、相互解答。

  7.四人讨论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你们想怎么学?(组长汇报)

  8.四人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学习吧!

  9.汇报学习:以下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而进行。

  10.教师准备指导的`教学重点: (1)结合学生们看到老树的感受体会:你怎么这么大? (2)引导学生想像:有多少鸟儿在你身上安过家?小鸟会和老树爷爷说些什么呢? (3)结合教学课件中的漂亮的小鸟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礼服? (4)鼓励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11.练习背诵课文。

  12.指导书写: (1)练习描写字本。(前面合作学习时,选择学习写字的小组,下座位去指导别的同学。) (2)你会写哪个字就把那个字再描一遍。 (3)请小老师教书写。(同学们可自主提问)

  13.提问:要过新年了,你想对老树爷爷说些什么呢?

  三、课后参与学习活动:把老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罢,你也可以再去找一些有关老树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猜字谜。通过说绕口令,能分辨“四”与“十”的发音。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2.练习“照样子说”,通过扩词练习,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人、水、火、山”。学习新笔画竖折。

  4.通过阅读欣赏古诗《静夜思》,复习拼音、汉字、阅读训练,感受古诗的美,学习积累语言。

  5.了解读书的正确姿势,培养良好习惯。

  6.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阅读欣赏古诗,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字谜

  1.激趣导入。

  2.猜一猜。

  教师读谜面,让学生好好想想,再指名说谜底。(三、七)

  3.说一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二)照样子说

  1.出示题目,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学生分组读词语,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3.照样子进行扩词练习,指名说。教师及时肯定或纠正。

  (三)写字板

  1.出示“写字板”,读生字“人、水、火、山”。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几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我们也要写得这么美。学习新笔画竖折。注意按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来写。

  3.学生在“写字板”上先描红,再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四)说绕口令

  1.过渡语:“四”和“十”两个生字宝宝经常在一起玩,所以很多小朋友有时会叫错他们的名字。今天,他们又跑来了,想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2.小黑板出示绕口令。

  学生试读,同桌互读。

  指名读、纠正读音。

  齐读。

  比比谁说得又准又快。

  第二课时

  (一)精彩表演

  1.猜谜比赛。(教师准备几则谜语,让学生猜)评价、奖励。

  2.说绕口令。评价、奖励。

  (二)阅读欣赏

  1.出示古诗《静夜思》及插图,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听配乐朗读。学生反复朗读、吟诵。

  4.齐读,指名读。教师引导评价,指导朗读。

  5.学生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

  6.鼓励学生背诵其他古诗。

  (三)读书姿势

  1.让学生看一看读书姿势图。

  2.教师领读:读书时身体要坐直。学生齐读。

  3.演一演:指名上台表演正确的读书姿势,比一比,谁表演得最好。

  4.学生模仿读书姿势,表扬坐姿好的学生。教育学生读书姿势要正确。

  第三课时

  (一)指导观察课程表

  1.出示课程表,指导观察。

  2.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课程。

  (语文,数学,体育,品德等等)

  (二)进行口语交际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2.向大家说说爸爸妈妈小时候喜欢哪些功课。

  提出要求:把话说清楚,声音响亮。

  3.分小组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功课,最好还说说为什么喜欢。

  4.指名说,师生评价、补充,提醒注意礼貌用语。

  5.你从这些功课中学到了什么?

  6.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要学好每一门功课。

  (三)课外交流

  学生与其他亲人交流,问问他们小时候喜欢什么功课,为什么。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3.过程与方法: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

  导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个相声段子。

  2.搜集有关相声的知识。

  3.一个挂钟。事先录制相声《打电话》片断。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打电话》一文,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题:打电话。

  3.谈打电话。

  (1)导语: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2)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3)模拟计时表演。

  (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____ 分钟

  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

  (4)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1)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3)交流: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1)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并互相评价。

  (2)擂台赛:各小组推荐两人,竞赛读。(教师、他生当评委)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1)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2)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2.归纳: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小组练习: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4.集体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____ 小时

  小结板书:啰嗦、耗时、误事。

  5.畅所欲言: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6.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学生选读,了解相声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3.教师小结: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4.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5.小结: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五、自选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创设情境,尝试创作

  (1)语言情境一:甲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显示自已有知识,仅就“海马”一词,就出入意料地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2)语言情境二: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

  (3)语言情境三: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

  (4)语言情境四: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同桌一起创作几句。

  2.熟读《打电话》,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叙述的方式写下来,并表达自己对此种现象的看法。

  课后小结

语文教案 篇4

  《乡村大道》这篇课文是郭小川在20世纪60年代所写的诗歌,描绘了乡村大道独特的风景,歌颂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诗歌语句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激情澎湃,催人奋进。但是由于此诗所描绘的情景与现在相隔四十多年,郭小川的诗又富有哲理性,立意深刻,发人深省,而且洋溢着真挚的革命激情,要让学生真正读懂这首诗,领会其内涵,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交流资料,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悟、品味诗歌蕴涵的内容,体会它的形式美。教师在整个课堂中充当一个搭建平台的角色,引导学生去读、思、议,为学生创设自主、开放质疑的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自己去体验,与诗人的心灵相碰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朴实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4、理解课文,了解诗歌内涵:经历风雨,生活才有意义,才会更美好。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乡村大道”的含义。理解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使学生懂得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个“路”包含什么意思呢?我们将要学习的第十单元《路》就从不同角度给我们介绍了“路”的不同含义。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乡村大道》。

  2、板书“乡村”。说说你心目中的乡村是什么样的?补充写上“大道”。朗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人们都说乡村小道,为什么作者说乡村大道?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乡村大道指的是什么?……)

  二、交流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1、学生交流有关郭小川的个人资料。 2、教师简介《乡村大道》的写作背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2、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3、检查读文情况。

  (1)请四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后根据要求评价。)

  (2)同桌分节朗读课文,读后交流,注意倾听同桌的意见。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准确、通顺。

  四、创设情境,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节。

  (1)自读课文第1节,边读边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比喻句。

  (4)诗人把乡村大道比作了什么?从这个比喻句中,你知道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

  (5)交流。(乡村大道的特点是长远、宽阔。)

  (6)出示课件,展示乡村大道长远、宽阔的图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2、学习第2节。

  (1)小组合作学习第2节。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交流:诗人把乡村大道又比作了什么?这节写出了乡村大道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2)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朗读两个比喻句,读出它的曲折。

  (3)出示课件,展示乡村大道险峻、曲折的画面。

  (4)结合课件,自读第2节,体会乡村大道的险峻、曲折,重点指导朗读“至少有九曲十八折”、“比黄河的浪涛还要多”。

  (5)齐读第2节,读出自己的体会。

  (6)看着课件,师生合作读1、2节,教师引读比喻句,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诗人把乡村大道比作了长桥、丝绦、险峻的黄河和干涸的沟壑,诗人为什么比喻得如此形象呢?这与他的生活背景是息息相关的,那么,诗歌的哪一节描写了诗人在农村的生活?

  3、学习第3节。

  (1)自读第3节,思考:你读了这节,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学生质疑。如:“为什么凡是前来的都有远大的前程,不来的只得老死峡谷?”

  (4)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第2句。

  (5)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写他在农村的生活?

  (6)交流。(这段农村生活也是诗人人生之路的起点。)教师随机指导朗读第1句。

  (7)齐读第3节。

  4、学习第4节。

  (1)默读第4节,思考:这一节与前三节有什么关系?

  (2)指名回答。(最后一节是对前三节的概括和总结,是前后照应的关系。)

  (3)自读,你体会到什么?

  (4)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联系前三节内容来谈体会,使学生体会到一个人的人生之路就如这乡村大道一样不会是平平坦坦、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非常险峻的,只有经过千辛万苦、千锤百炼,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伟大,生活的多姿多彩。)

  (5)带着自己的体会饱含激情地朗读第4节。

  五、感情升华。

  1、前面同学们质疑:课题为什么是“乡村大道”?现在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课后反思:

  1、从单元主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本单元的主题是“路”,学生对“路”的理解免不了是片面的、狭隘的,为了让学生对“路”有更广泛的了解,我首先以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导入,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课题是教材的组成部分,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应先从课题开始。在板书课题时我分两次写,先写“乡村”,引导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乡村,再板书“大道”,引导学生看课题质疑,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几个有价值性的问题:课题为什么是“乡村大道”?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乡村大道指的是什么?……这就把课题和课文紧密联系起来,把对题目的理解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另外,在理解课文时引导学生就难理解的句子质疑问难,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培养了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正如教育家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

  2、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感悟。语文教学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语文课要体现“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本课的教学就突出了这点,重在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自读、默读、师生合作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涵,教师不做过多的讲解,只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诗人郭小川的资料。

  郭小川(1919~1976)本名郭恩大,当代著名诗人。河北丰宁人。1933年到北平,曾在高级师范及工学院补习班读书,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开始诗歌创作。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的诗歌,被誉为“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富于思想性,感情真挚,豪放自由,语句铿锵,所写的诗歌样式以“新辞赋体”著称。他的著名诗作有《团泊洼的秋天》、《边塞新歌》、《乡村大道》、《三门峡》、《甘蔗林―青纱帐》、《将军三步曲》等。他的诗歌创作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结晶”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背诵二、三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

  1.学会随文识字同,学会本课的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生字的正确发音和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章结构。

  重点难点

  学会随文识字同,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8)

  1.谈话解题: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数灿烂的艺术瑰宝吸引着中外游人。其中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省的龙门石窟、山西省的云岗石窟,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今天,我们将走进敦煌去一睹莫高窟迷人的风采。(板书:14.莫高窟)

  2.(放有关莫高窟的音像资料)简单介绍:在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

  3.引发学生思考:欣赏了莫高窟,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畅谈感受)教师相机小结并过渡。

  二、自主识字,了解大意(10)

  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

  ⑴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

  ⑵作者是怎样评价莫高窟的?

  三、师生互动,检查情况(7)

  1.认读词语,师生正音,提示学生注意音难字难和形难字。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流利。师生评议。

  3.对于思考题你有什么见解?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情况,师相机

  板书:

  明珠

  智慧结晶

  艺术宝库

  四、略读一、四段,感知文章结构(10)

  1.齐读第一段,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读中心句并思考:你认为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2.再读一段,想想还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默读最后一段用“△”标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理位置的词,你怎样理解?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

  4.让学生思考、讨论文章结构,老师相机补充。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段。

  3.感受艺术的美妙,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重点难点

  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教具准备

  有关莫高窟的图片和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7)

  1.认读生字,书写生字,学生之间互评。

  2.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抓住重点,体会情感(15)

  1.教师谈话:我们了解到课文主要抓住了“彩塑”和“壁画”两部分来具体描写迷人的莫高窟。首先让我们去欣赏莫高窟的彩塑。

  ⑴齐读课文第二段,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几尊彩塑?

  ⑵出示图片(欣赏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⑶学生感情朗读。

  2.教师谈话:莫高窟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让我们走进壁画长廊,去欣赏欣赏吧!

  ⑴出示“飞天图”及资料卡,让学生欣赏并了解。教师讲述:在所有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上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

  ⑵引导学生朗读飞天壁画这一部分,想象的景象。

  ⑶那栩栩如生的.彩塑和这宏伟瑰丽的壁画在那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是怎样建造雕刻而成的呢?请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莫高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了怎样的情感?(对艺术、对人民的赞叹)感情朗读二、三段。

  三、感情读文,感悟中心(8)

  1.用“_____”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用“…”勾画出好的词,用“△”标出精彩的段,自己反复读一读,体会体会。

  2.莫高窟,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莫高窟,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些,你感悟到了吗?把你的感悟讲给大家听听。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0)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更广泛地了解石窟艺术。

  3.摘抄好词、好句、好段。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板书设计

  简介所处的位置和环境

  艺术宝库

  莫高窟

  彩塑——神态各异

  劳动人民

  壁画——宏伟瑰丽

  智慧结晶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交流课前部分资料,以“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为题,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

  4.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解释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5.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标出小节号,把课文读通顺。

  (3)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读词语

  (2)分小节读课文,随机进行字音及断句的指导。

  (3)交流已理解的词语。

  (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

  (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1)交流。

  (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人通过你的读了解盘古的伟大吗?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子中有反义词,分别是轻而清——重而浊,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天——地等,这样大家能一眼看出天与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3.过渡句,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

  4.老师很喜欢这一段,尤其是读到“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这几个词时就特别感动,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为什么感动呢?

  (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

  5.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全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学生读课文,回顾所学内容。

  二、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三、拓展文本,创编诗歌

  1.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从中你又有何想法呢?

  板书:丰富的想象

  2.仿写诗句

  我想把手抚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

  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我想——,

  这样就能——。

  四、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搜集神话故事,与伙伴们一起分享神话的精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语文《狼》教案03-18

语文识字教案02-22

语文《变脸》教案03-16

《语文天地》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