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02 21:51:1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语文教案锦集6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 目标展示:

  1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 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感知王几何的人物形象。

  3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敬佩、尊重老师的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二、自主预习:

  1 走近作者:

  马及时,四川都江堰人,笔名小非。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和《小精灵拼音童话故事》丛书(4册),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歌词《茶山谣》等。

  2 字音、字形:

  须臾 徒手 屏息 绰号 嘈杂

  轮番 喉咙 铭记 高涨 弥勒佛

  三、 自主学习:

  1 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2 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3 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4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 合作探究

  1 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2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 .“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第三自然段)

  (2) “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 。(第十自然段)

  (3) 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第八自然段)

  (4) “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第十五自然段)

  3 王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 交流分享、话说老师

  同学们,你们已经离开了生活六年之久的`小学,离开了那里的老师,想必一定有那么一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就来说说他(她)的外貌特征,或者他(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或者最常做的一个动作。

  提示:一定要抓住老师的特点,说出老师的与众不同。

  六、作业

  请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所熟悉的一位老师。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

  长江水域遭受严重污染,导致许多生物生存危机,白鳍豚就是其中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介绍白鳍豚的文章。

  二、讲新课:

  1.交流资料:

  1980年1月11日,渔民在长江洞庭湖城陵矶捕到了这只体重36.5千克、体长1.45米的雄性幼豚,取名为“淇淇”。

  补充资料:20xx年,7月4日,白鳍豚“淇淇”在武汉去世,人们了解白鳍豚的生活的这一窗口就这样关闭了。“淇淇”由人类成功是养了22年,是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4头淡水鲸类之一。去世前,“淇淇”已体长2.07米,重达98.5千克,约25岁,在淡水鲸类已属老龄,相当于人的70 岁高龄。

  2.交流字词

  微薄bó 白媪ǎo 孑遗jié 趋势qū 树蕨jué 庇护bì

  弥补mí 奢望shē 容纳nà

  3、交流探究

  (1)、这篇文章用许多方法来介绍“淇淇”,你能找出来吗?并说说它的作用。

  (2)、对白鳍豚这样的孑遗生物造成生存威胁的因素有哪些?

  (江水的`严重污染,繁忙航运和乱捕滥捞。)

  (3)、如果白鳍豚灭绝了,那么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4)、为了保护仅存的这些白鳍豚,你认为长江流域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自然地理环境?

  (5)、除了白鳍豚之外,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濒危动物?你想为它们做点什么?

  三、展开联想

  据有关报道,“淇淇”已经死去,想一想“淇淇”去世前的生活情景,写一写“孤独的淇淇”。

语文教案 篇3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诗歌,激发学生对自然万物的关注与热爱,知道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理解“黄昏、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春雨”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说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的内容,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很聪明,特别爱动脑筋,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好吗?(好)请看屏幕(点击:出示谜语内容)

  谜语内容:小小纸袋不太长,喜怒哀乐袋中藏,你我相隔千万里,传递信息他帮忙。(信)真聪明!掌声鼓励。

  2、师:板书:信生:举起你们的小手跟着老师书空: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信是什么呢?信是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一种方式,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

  二、品读诗歌读中感悟

  (一)整体感知,初识内容。

  1、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漂亮的小姑娘,这位小姑娘学会了写信之后,她心里特别高兴,你想知道她有什么想法?(想)

  2、请竖起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倾听,等下就会有很多收获。(倾听课文录音朗读磁带)师:点击课件。

  3、听了小姑娘的心里话,你知道她有什么想法了吗?勇敢地举起你们的小手。

  师:你是从哪个小节知道的?(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一小节

  师:你的耳朵真会倾听,小眼睛真亮,多么会读书的孩子!请你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师:能把字音准确地读真好!

  师:还有谁来读读第一小节。(指名读)你读得真棒!老师听出来了,你在读“用笔和纸,用手和心”时适当的停顿。是呀,写信“用笔和纸,用手”就可以做到,而想把信写好,却还要用什么呢?(心)那么在读的时候这四个字就应读得重一点,慢一点。全班一起读。

  师:小姑娘想写许多许多的信,她都想用心给谁写呢?请大家认真读2-5小节。一边读一边用笔做记号,看看小姑娘都想给谁写信。(板书:替雏鸟给妈妈写、替……)

  师: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全把它们找出来了。雏鸟给妈妈写信?雏鸟是什么呀?(刚出生不久的小鸟)小姑娘会替雏鸟写些什么呢,老师可好奇了,多想知道呀,你们想知道吗?(想)那请大家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二小节。

  师:小朋友读得可专心了!那你们知道她替雏鸟给妈妈写了些什么了吗?(让妈妈……)“巢”指的'是什么?(鸟窝)怎么样记这个字。哪个小朋友上来用鼠标指一下,巢是在哪?对不对?谁知道“黄昏”是指什么时候?(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天还没黑之前)此时,天快要黑了。

  (出示课件),是啊,天快黑了,妈妈去哪了呢?(妈妈外出找食物,还没回巢)此时,雏鸟心里怎样?(着急、害怕、担心)哪些字词最能体现小鸟此时的心情?(快,已经)。

  师:谁能把小鸟这种心情给读出来?(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是啊,小鸟多着急呀,那小鸟会怎么说呢?谁来替小鸟说说。(课件)

  师:是呀!多懂事的小鸟,多会关心妈妈的小鸟呀。让我们带着着急、害怕、担心的语气再来读一读。(齐)。

  师:那么鸟妈妈听到孩子的呼唤有没有赶快回来了呢?(有)。(课件)对啊,你们多了解鸟妈妈的心呀,瞧,妈妈回来了,多么亲亲爱爱的一家呀,他们彼此关心,互相依恋。让我们带着母子间这种浓浓的亲情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三、总结方法,自学3-5小节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充分体会了小姑娘替雏鸟给妈妈写的信,那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刚才是怎么学习的。先认真读一读,弄清楚谁给谁写信,为什么写。然后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感悟。

  师: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用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3-5小节中的一个小节。

  2、全班交流。

  (1)喜欢第三小节的同学请举手,请你读,其他同学做小评委,看看他读得怎样。注意读好“姹紫嫣红”“姹”是翘舌音,“紫”是平舌音,齐读,连读三遍。

  师:懂得了姹紫嫣红的读音,那你们知道了它的意思了吗?谁能告诉老师。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花开得“姹紫嫣红”的情景。轻轻地睁开眼睛,小朋友,你想像的是这样的画面吗?(欣赏课件)

  师:老师看到了小朋友看得真入迷,听到了小朋友的称赞声,你们看到了什么?(花太美啦!想想能运用学过的哪些词来形容花美。(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百花争艳,万紫千红……)

  师:是呀,花园里的花美极了,蜜蜂听到了花儿的呼唤赶快来采蜜了。他们是甜甜蜜蜜的好伙伴,团结一心酿出甜甜的花蜜,造福我们人类。花朵和蜜蜂的心也贴得紧紧的。用你们的声音、用你们的表情、用你们的动作,让我们一起站起来感受它们之间的这种甜蜜吧!(全班齐读)

  (2)师:读得真好,是啊,带着你的感受,用心去读书,你就会读得更好。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一起读。

  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指名读)读得稳稳当当的,感觉很安全。为什么读得那么轻?(因为风平浪静)说得好,那你告诉大家风平浪静是什么意思(没有风浪,海面上很平静)。一起来把“风平浪静”读三遍。

  师:还有谁用语速要慢一些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大海与船是平安和谐的一家亲。此时,安祥的大海正敞开宽广的胸怀,邀请小船们在自己的怀抱里自由航行。(男生齐读)(女同学齐读)

  师:(出示第五小节)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读得好轻轻地,真像绵绵春雨。全班一起把“绵绵春雨”齐读三遍。谁愿意来读一读。“树给树写”

  (指名读)读得好,你真像一棵茁壮成长的树。全班一起把“无边的森林”齐读三遍。

  师:女同学来当作一朵朵云,男同学来当一棵棵挺拔的树。边读边展示你们优美的动作。

  师:当一片云收到另一片云,一棵树收到另一棵的邀请时,会怎么做呢?拉着自己同伴的手一起站起来一起读一读这小节。老师已经感受到大家集体的力量!

  四、扩展延伸口语交际

  师:小姑娘用心地替别人写下了这么多的信,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要替别人写这么多信吗?(帮助别人、乐于助人、学雷锋做好事)她真有爱心,把大自然一切当作朋友,

  五、学以致用仿写诗歌

  师:一封封小小的书信,包含着浓浓的情意,这位小姑娘用自己真诚的心写了许多许多的信,此时的你是否也有许多心里话要和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需要帮助的小伙伴、处于战争中的苦难的人们说呢?让我们用自己的一双手、一颗火热的心给周围的人写一封封信吧!(全班交流)

  小朋友,你们创作的一首首小诗是在用纸和笔,用手和心,来表达我们的最美好的愿望,所以才显得那样真诚,那样感人。这一封封信希望带着你的爱,带着你的心,飞到朋友身边让你的心与朋友的心贴着紧紧、紧紧。

  师:她不仅替别人写信,还替自己写了一封封信。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小节。(全班齐读)一封封信指什么意思。为什么给自己也写那么多的信?(想交往好朋友、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想提醒自己、勉励自己去关心别人)说得真好,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全班齐读)

  六、总结全文。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用一颗真诚的心,而信架起了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当你感到快乐,请你告诉你的亲朋,让他们共同分享;当你感到忧愁,请你告诉你的好友,让他们为你分担。这样,我们自己的心就会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师:一封小小的信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关爱,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读这封信,你们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的读,也可以边读边展示你的动作。(全班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德育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美育目标

  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中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完成我会读练习

  三、指导书写:

  1、认识:指导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展示写得整齐、正确的作业;

  4、师生共同评价。

  四、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将课文朗读给父母听。

  2、画一画,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变化,把它画下来。

  板书设计:

  2、春雨的色彩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3.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配乐范读、打拍朗诵、足踏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2.利用“主题”来建构以中秋月亮为题材的诗词从而学会对诗词的对比、区分与整合。

  3.古诗四步教学法:知诗-诵诗-析诗-品诗。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终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再现诗的意境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次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内外,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诗意,体会诗意,并积累名句。

  重点突破:多形式反复诵读,情景教学,名句赏析。

  教学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豁达乐观情怀。

  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名句赏析、讨论合作,帮助学生了解情感,引起共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情景教学法

  3.讨论点拨法

  4.古诗四步教学法

  学习方法:

  1.朗读理解

  2.小组合作

  3.发挥想象

  教学用具:

  《春江花月夜》磁带、多媒体课件、《明月几时有》歌曲磁带、《水调歌头》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词)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学生回答)那么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教师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多媒体配以优美画面

  教案一般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内容。为大家提供了初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设计理念:

  《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的理论指导,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对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等要求,在教学中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读、思、品、说,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并且在能力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在教学流程方面,整体上按照我校市级立项课题《“构建7——9年级语文和谐课堂”教学实验》中所倡导的“唤起体验——整体感知——重点探究——拓展迁移”四个步骤进行设计,以构建语文和谐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方面:

  1.学习欣赏古词的方法。

  2.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课外查找资料,自主探究,拓展迁移等。

  2)诵读品味法: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词的韵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联想想象法: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教具准备:笔记本电脑、PPT课件、配乐FLASH动画等。

  3、教时安排:1教时。

  三.指导学生朗读:(诵词)

  (1.)教师范读全词(配以《春江花月夜》),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提示重点字读音(多媒体出字)

  阙(que)琼(qiong)绮(qi)胜(sheng)

  (2.)手打拍朗读、足踏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要求: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3.)抽生读,配乐。

  要求:字正腔圆,正确断句

  (4.)分男女生分上下阙读

  要求:抑扬顿挫,略带感情

  四.整体把握诗意(析词)

  (1.)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教师提供背景,学生参考助读资料

  (2.)教师设计相关问题,知道学生解读诗意

  a.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

  b.上阙中哪两个字最能体会作者对明月的向往?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又是哪两个字把苏轼带回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体会作者感情起伏

  c.下阙中由中秋圆月联想到什么?哪两个字最能突出月圆人不圆的忧伤情怀?又是哪两个字把笔锋一转,聊以宽慰,富有哲理?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

  d.上下阙的联系何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作补充讲解

  我欲何似

  上阙:饮酒问月――幻想上天――――——热爱人间身世之感

  又恐

  无眠但愿

  下阙:月圆人离――难眠怀弟――――——美好祝愿思弟之情

  难全

  五.品诗

  (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意境

  教师利用音乐烘托,多媒体画面激发兴趣,散文描述来激发学生想象,并带领学生进入意境

  (2.)(学生活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自述眼前画面,师生互相补充完整

  (3.)问: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那些词句上?

  (学生活动)学生畅谈对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六.拓展:

  1.赏析美术作品、书法、绘画,融合音乐,激发学生别出心裁读古诗,并教育学生热爱古诗词

  2.名句互通,踏雪寻踪、联系课堂内外。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俯之任蜀州》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六.总结:这首词虽饱含人生哲学,但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感觉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说教。词中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无悲观消极情绪,却是豁达乐观的祝福。怪不得人们说:“中秋词自苏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七.齐诵本词。要求:沉浸词中,饱含感情,读出感情的起伏变化,读出全诗高潮。

  八.布置作业:美好的诗词意境总能引发人们无穷的创造。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画一幅简笔画或编一段舞蹈或创造一幅书法作品或制作电脑动画。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一.引诗——“含月”诗句

  二.诵诗

  我欲又恐

  上阙:――饮酒问月――幻想上天――――――——热爱人间身世之感

  何似

  三.析诗——

  无眠但愿

  下阙:――月圆人离――难眠怀弟――――――——美好祝愿思弟之情

  难全

  四.品诗:想象、口述画面

  五.拓展:欣赏、名句互通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版块的表达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写信的方法,产生愿意写信的愿望。

  2、了解写信的基本格式。

  3、学会写信,在交流中使别人了解自己。

  教学重点:

  1、学会写信,格式正确。

  2、能够运用书信清楚、明白地与他人交流。

  教学难点:了解书信的正确格式。

  教学准备:信纸、信封、邮票。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大屏幕出示)

  二、初步感知(认识信封、信纸、邮票,了解它们的作用。)

  1、(出示信封、信纸、邮票)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是做什么用的?

  2、介绍不同种类的信封,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

  三、信的旅行

  信是怎样“旅行”的呢?(大屏幕),了解信的旅行过程。

  进一步了解主题图的内容。

  四、信的作用(大屏出示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师生共同探讨信的作用,使学生了解了书信在人们交际中的地位。

  五、写信

  给你的亲戚、朋友、老师或者同学写一封信,向他们介绍你最近的情况。

  要求:(1)内容:确定写给谁,主要写你要让他了解你的什么,他最想知道什么,你就重点介绍这一部分内容。注意要有条理,语句通顺,清楚明白。

  (2)书信的格式(结合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写信的格式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称呼、正文、结尾(祝语)、署名、日期

  称呼——要写在第一行的顶格,表示尊重,结尾后面用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要另起一行空两格

  结尾(祝语)——表示敬意、祝愿的话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祝你(或您)”,具体内容再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要写在正文的右下方,表示尊敬。

  日期——应写在署名的下一行右下角。

  六、写信封(大屏显示)

  1、邮编;

  2、收、发信人的地址;

  3、邮票。

  七、写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全称,不能写简称。填好收信人的邮政编码。

  2、字体要用正楷,字迹清楚,用钢笔或毛笔,不能用铅笔,不能用红墨水写信或写信封。

  3、挂号信或包裹,在写信人地址下面一定要写上寄信人姓名,以便无人收领时退给寄信人。

  4、收信人后面要写上“同志”“先生“”爸爸”等称呼。

  5、寄信人的地址也要写全称,不能写简称。填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6、正文内容应表达真情实感,讲述近来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交待清楚,语言要生动、亲切。

  八、欣赏信封的写法(大屏显示)

  九、写信妙诀

  开头顶格写称呼,称呼后面冒号出。

  另起一行写正文,问候语言不可无。

  正文叙事分层写,每事一层(段)写清楚。

  正文后面写祝语,“此致”“敬礼”各有处。

  “此致”另起空两格,下行“敬礼”顶格处。

  右下部位写姓名,名下一行日期注。

  信封式样有两种,一种横来一种竖。

  两式信封有其同,收信人名都居中。

  收信地址是关键,竖右横上不可误。

  发信地址正相反,竖左横下无反顾。

  格式写对是初步,好药多练与多写。

  十、写一封信并把它邮寄出去。

  板书设计

  表达——信的旅行

  写信:信纸 信封 邮票

  作用:与人交流了解自己

  格式:称呼(问候语) 正文

  祝语 署名 日期

  信封:邮编 收发信人的地址 邮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树教案12-05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语文《大卫》教案02-16

语文活动教案01-22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长征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