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范文锦集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让学生明白"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一个比一个好"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表扬坐姿端正、准备工作充分的学生
+老师称赞了你们,你们心里怎么想的?听了老师的称赞,你打算怎么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叫做《称赞》(板书,齐读)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①谁称赞谁?
②是怎样称赞的?
③称赞能起到怎样的效果?
师:小朋友问的问题真好,课文会告诉大家答案的。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在读课文之前,听老师提2个要求: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书下面树叶上的拼音来帮忙;如果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听明白了吗?那好,自己读自己的吧!
二、初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师:谁来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哪?
生:大森林。
师: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
生:小刺猬和小獾。
师:才读了一遍课文就有了这么多收获,真了不起!
师:如果同学们能和生字娃娃成为好朋友,再读故事就会有更大的收获,试试吧。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课件)
2、小组内学习生字
3、小组反馈
三、朗读感悟
小朋友们真厉害,读了一遍课文就和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而且还把他们写得非常漂亮。老师忍不住要称赞你们:你们真能干!我们课文中的小獾也非常能干,他得到了小刺猬的称赞。
看谁最能干,快从书中找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
反馈:A"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1、 看看,这就是小獾做的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怎么样?(出示"粗糙")读一读。你从哪里看出小板凳很粗糙?
2、看到这么粗糙的三个小板凳,小刺猬却称赞小獾说(生读A)。
小獾的板凳做得那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因为他很认真)
你从课文哪个地方知道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读一读。
3、看到这么粗糙的三个小板凳,小刺猬却称赞小獾说……(齐读)(指名读)
4、换句话,这样称赞好不好?出示(你做的小板凳真好!)说一说这种说法怎么不好。
5、所以,出示句子: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的看了看。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
A仔细看了看,他看到了什么?B、你肯定也对这只大清早学木工的小獾很感动,来,以其发自内心地称赞他(齐读)
6、小刺猬的一句称赞给小獾带来了什么?出示(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理解"泄气",你泄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做一做。
当时泄气的小獾就是这样的。
这时候的小獾多么需要别人的鼓励和称赞啊!
小刺猬的一句称赞,让小獾燃起了信心,最后连难度很高的小椅子都会做了,力量真是神奇呀!那么小獾对小刺猬的称赞又有怎样神奇的'效果呢!
出示:"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7、分角色朗读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互相称赞。
四、学一学,夸一夸
读了小刺猬和小獾的故事,你知道了什么?(称赞可以给人信心,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消除疲劳。)
总结:
师:是啊,同学们,称赞能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能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能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同学值得称赞,你想来称赞谁呢?
五、送称赞卡片
同学们学会了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了称赞别人,现在将你称赞的话语写在你的卡片上送给你要称赞的人。
六、布置作业
课后找一找同学的优点,写一篇《我的好朋友》为题的日记
板书:
18 称赞
小刺猬 小獾
(消除疲劳) (带来自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字,观察同类的字;
2、练习补充句子;
3、阅读练习,使学生了解生物常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了解一些现在比古代更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或事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写字,描一描。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出示“前”字,练习书空。(注意“前”字的笔顺笔画。)
3、 观察“前”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描一描。
4、 学生练习写“前”字。
二、 看一看。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出示有口字旁的`字,学生先读。观察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意思和什么有关系?
4、学生分小组自己学习第二组字,自己找规律,填空。
5、学生在全班交流。
三、照样子说一说。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读例句,说说谁怎么样?
3、 指导完成补充句子,再读一读句子。
4、 分小组将自己补充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3、学生自己读短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4、同桌互相读读课文,正音。
5、全班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6、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展示。
二、 表演《想飞的乌龟》。
1、 复习课文,读一读;
2、 分小组表演;
3、 在全班表演,学生评价。
三、 说一说。
1、 读一读书上的例句,说说讲了什么?
2、 古时候,人们有什么想法没有实现,而现在却实现了?将来,我们还会做出什么样的成就?
3、 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4、 在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四、老师.总结,完成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3、体会歌词中表现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中心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音乐美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具:
录音机、投影仪
预习要求:
1、制作读书卡
2、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特别是关于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方面的资料
学法设计:
以学生自学为主,自行解决生字、词。品味语言时,也以学生自找喜欢的词句,或互相质疑,解答为主。为了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与节奏,师组织活动:学生朗诵比赛,教师指导,点评。其余由学生自主评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七律长征》导入
二、简介背景:作者萧华,江西人氏。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
三、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听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
1、师范读,提问:朗读应用什么样的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回答:朗读时抑扬顿挫,低沉,高昂,读出豪迈之情。
2、从歌词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四、品味语言,合作学习
再读《四》,讨论以下问题:
1、中心句是哪句?
2、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谈谈理由。(或同学之间互相提问质疑)
3、比较本课与《七律长征》语言上有何不同?(讨论交流)
师提示:本课内容是歌词,通俗易懂;《七》中的语言艺术化、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体会红军长征精神。
提示:
1、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2、如开头三句,用短句有气势,突出当时的局势严峻,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再如:“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
再如:又来四句三字短句,再现红军不仅面临严酷的环境,而且处于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从一个“压”字即可看出来。
从第10――16行,这几行文字生动形象的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场场敌我之间的运动战。让人深刻的`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顽强、勇敢、机智的英雄形象,也表现了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过渡:
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之后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即雪山)和荒芜人烟、危机重重的草地。如果说前面的困难*智慧克服,那么下面他们要用什么方式来解决?
1、再读《过》,红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提示:路难走,没有吃,没有住。生存危机之严重。如开头四句。
2、问:怎样克服的?*什么?
提示:千锤百炼的红军*着坚强的意志,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终于踏过雪山,走过草地。如“钢铁汉”、“不怕”、“千锤百炼”、“迎”、“扎”、“骨更硬”、“志越坚”。
3、如果要造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的纪念碑,请你在碑上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总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诵比赛,再次领略歌词的气势与节奏,体会红军那不畏艰难的长征精神。
五、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活动目的:更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活动形式:朗诵比赛
活动准备:先听录音,再自由朗读,选出一名主持人,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其余同学作为裁判。
活动过程:
1、主持人报幕
2、按小组顺序,依次朗诵
3、裁判简评
4、按票数多少和评价好坏,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其余为鼓励奖
六、布置作业
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看法。(整理成文)
附板书:
《长征组歌》两首
(一)
四渡赤水
强渡乌江
奇兵盛赞用兵如神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
(二)
(钢铁汉)(骨更硬)
坚强+追求=过雪山草地
(千锤百炼)(志越坚)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结合本单元的推荐阅读,由学生自己向同学推荐自己所读过的朱自清的散文,导入课文。
二.自主·合作·探究
1. 自读感知
(1)布置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或者书籍查找朱自清的生平作品以及《荷塘月色》的创作的时代背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结合学生发言适当补充。
(2)整体感知:多媒体课、录音带或教师配乐范读,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把握全文感情基调;学生自读,边读边作圈、点。
2. 理清本文的感情线索
(1)引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找出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并归纳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2)明确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颇不宁静——寻宁静——暂得宁静——失宁静
本文写到结尾,作者的心情其实并未平静下来,为何他“心里颇不宁静”呢?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可根据当时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性格等分析,有多种原因,但要在文中找到根据。
3. 探究阅读
(1)结合初中时所学过的朱自清所写的散文《春》,自由讨论:《春》与《荷塘月色》,比较喜欢哪一篇?
(2)当你心情郁闷时如何排遣烦恼心情的?请你向朱自清推荐一种更好的排遣方法。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记录发言结果。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荷塘月色图,提问:请两位学生谈他们印象中的荷塘景色。教师引入:我们学习散文重在鉴赏品味语言,理解散文的意境。有人把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文称为“白话美术文”,这体现了他散文的什么特点?
点拨:绘画美。第4、5、6节体现了这个特点。现在我们不妨把作者手中的'笔看作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看他是从哪些角度来给荷塘拍照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1.语言鉴赏:
(1)朗读第4、5、6节,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安排镜头的?
第4节:远→近,上→下,静→动; 第5节:上→下,正面→侧面;
第6节:外→内,远→近→远。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细心品味这三段文字,发挥想象力,把“文字看出一幅画来”(叶圣陶语),让学生说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作欣赏分析。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谈。
师生共同探讨:整个画面景色素淡静谧和谐,有一种朦胧之美,明确是借景抒情,“宁静”之外境,显“颇不宁静”之内心;受用“宁静”之喜悦,向往自由之人生。
教师明确: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带给人多重的审美感受。一是“通感”,二是“比拟”,三是叠音词,并结合课文中的例子向学生说明。
(3)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充分体会文辞的优美。
2.文学层面鉴赏
让学生背诵自己知道的有关描写荷花的名句,联系古代文人如李白、周敦颐、杨万里等人的咏荷诗文,明确荷花在文人笔下一直是高洁人格的象征,体会作者笔下荷花寄寓之意,体会荷月之美景与作者之品格的相通处。
三、探究:
1.交流活动:根据你的理解为荷塘月色的画面配上适合情境的乐曲,并且轮流上台配乐朗诵4、5、6节,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课外拓展阅读:阅读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与《荷塘月色》作比较,并写出比较心得,分小组进行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建立句的概念,
2、会说完整的'句子。
3、认识姓氏,
4、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能力。
5、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6、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
重点建立句的概念,激发生活中独立识字的能力。
难点会说完整的句子。
教学仪器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基本思路
激趣导入--读读说说--独立识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a)读读说说
b)我会认
三、读读背背
1、出示三个小朋友的饿画。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副图画大家看看。
2、说句子。谁能说一说图上画的是谁,
3、他在干什么?
4、读书上的句子。刚才大家是看图说句子,
5、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句子没有图,
6、你能读出来吗?(同桌互读)
7、启发想象。沙沙在做什么?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近20xx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准备:黄河图片、有关黄河的视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
2、检查预习情况。
(1)看看有哪些同学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
(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回答。(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行评价。
3、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注意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
3、投影出示20xx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
4、出示视频,黄河流域的近况。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
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联系吗?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联系所造成的后果治理方案
3、交流所填内容。(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部分板书)
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
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6、拓展延伸:
(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
(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
7、作业。
(1)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子。
(2)小组合作办一期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手抄报,看看哪组同学做得。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摇篮”
现在——祸河原因(自然原因、人类破坏)
治理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读i u ü三个单韵母的四声,要求准确熟练地读带调韵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会iuü的音、形,能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四声。
教学难点
i在标调时头上去点,ü在标调时头上有点。
教学准备
1.本课的教学挂图 2.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aoe三个单韵母和它们的四声,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新的字母iuü。(教师在黑板上板书iuü,并用清晰、洪亮的声调读出字母的音。)
一、学习字母
(一)出示图1学习字母的音
问:图上画的什么?(借衣的音学习i)
讲:衣服的“衣”的发音与字母i相同。发音时,把嘴轻轻地张开一点,嘴唇不圆。
教师范读i
学生学读i (教师注意要多叫几位学生单独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形
问:字母i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相像?
(学生应答出,衣服中间的一条花边和边顶上的一枚扣子,形状与i相似。)
教儿歌:一竖占中格,一点在上边。
(三)指导书写
讲:i的笔顺是先在中格写小竖要占满格,然后在竖的头上离开二线的地方写小点。
(书写时要注意,圆点不要点得又大又黑否则作业显得又脏又乱。)
二、学习字母u
(一)出示图2学习字母的音。
问:图上画的什么?(借乌鸦的“乌”,学习u)讲:乌鸦的“乌”的发音与字母u相同,发音时把嘴唇收成圆形,使中间留一个小孔。
教师范读u
学生学读u
(齐读,个人读,分行读等)
(二)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形
问:字母u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相像?(学生应答出,图上乌鸦的窝的样子与u相似。)讲:从字形上看u有些像喝水的杯子。
教儿歌:u像一个茶杯子。
(三)指导书写
讲:u的笔顺是先写“”,再写“”,要写在中格。课中休息:方法同第一课。
三、学习字母ü
(一)出示图3学习字母的音
问:图上画的什么?(借鱼的音学习ü)
讲:把鱼的音平读就是ü。发音时,口腔近似闭拢,双唇撮成一个小圆孔。
教师范读ü。
学生学读ü。 (有时学生读不准音,可以先发i的音再把嘴唇拢圆就可发出ü的音。)
(二)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形
问:字母ü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相像? (学生应答出,鱼嘴与上面吐的两个泡泡合起来很像ü。)
教儿歌:ü像小鱼吹泡子。
(三)指导书写
讲:ü占中格和上格,先写u,再写头上的两点。(写ü的两点时,要把两点的位置略微向中间靠拢一点,这样写出的字母好看。)
四、巩固练习 1.看黑板读字母 2.看拼音卡片读字母(注意把六个单韵母穿插练习) 3.练习写字母
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学会了iuü的读音和写法,我们还要学会它的四声。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大家先来复习一下a o e的四声。
一、复习三个单韵母的四声
1.有序地读四声。
2.无序地读四声,特别注意二声的读法。
二、学习iuü的四声
板书:ī í ǐ ì
ū ú ǔ ù
ǖ ǘ ǚ ǜ
讲:i在标调的时候要去掉头上的小点。
ü在标调的时候不能去掉点,因为ü去掉点就和u一样,所以不能去点。
练习读:
1.按顺序读iuü的四声。
2.给合日常生活的一些音和字进行练习。
衣服的“衣”(yī) 阿姨的“姨”(yí) 椅子的“椅”(yǐ) 容易的“易”(yì)
乌鸦的“乌”(wū) 姓吴的“吴”(wú) 五个的“五”(wǔ) 耽误的“误”(wù)
小鱼的“鱼”(yǘ) 下雨的“雨”(yǚ)
3.打乱顺序读四声。
4.加进aoe的四声进行练习。
5.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课中休息:
把拼音卡片发到同学们手里。
1.拿一声卡片的同学起立,分别读手中的卡片。
2.拿二声卡片的起立,方法同上,以此类推。
3.拿a卡片的起立按顺序读卡片。其它卡片同a。
三、指导iuü四声的写法
注意:当字母的书写需占一、二格时,不要把上格占的顶了一线。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朗读和勾画圈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
教学难点:
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
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5分钟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向同学作介绍,语言可能不生动,教师可以就此导入,看做者是怎样介绍的。也可以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人。
二、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15分钟
教师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
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
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三、研读与赏析 20分钟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a.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四、课堂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五、布置作业;
A组(学优生): 完成练习册基础部分。
B组(中等生):完成书后习题。
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整理笔记。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10分钟
1.陈从周:
(1918—20xx),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2.作者对“屏”的感情:
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3.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二、授课过程: 20分钟
1.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
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2. 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3. 研读赏析
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三、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10分钟
将《说“屏”》与《文房四宝》比较阅读。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A组(学优生):把课堂上所说的“想像屏风的用途’’整理好,写在作业本上,学着用上古诗词佳句,要用得得体。
B组(中等生):完成练习册。
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整理笔记。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说“屏”
陈从周
作用
分类 → 设置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树教案12-05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语文《大卫》教案02-16
语文活动教案01-22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长征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