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5 00:03:2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模板锦集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语文教案模板锦集10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了解夏天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儿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

  教学难点:生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

  2、找朋友游戏。

  3、观察、模仿、实验法。

  4、榜样示范。

  教学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准字音。

  2、熟读儿歌,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

  3、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当中哪个季节最炎热吗?(夏天)

  2、我们刚刚走过夏天,谁能说说在有夏天里你看见过哪些小动物?(学生自由回答)

  3、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4》也向我们介绍了好多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有文中所提及的各种动物图片及名字的画面)

  二、双向互动,趣味识字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吗?请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大声地叫叫它们的名字。(学生开火车读小动物的`名字,要求读准字音。)

  2、小动物们听到小朋友热情的叫声,都跑出来了。(在黑板上贴出动物图片)同学们,现在你还认识它们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谁真正认识了这些动物朋友。老师请出一个小动物(即拿起一张动物图片),请你们马上找到写有这个小动物名字的卡片,比比谁找得又快又好。(再认生字)

  3、(板书所有小动物的名字)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名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有虫字旁,大多是形声字)

  三、初学儿歌,质疑问难

  1、(动画展示小动物们的活动)夏天,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大家说得真不错。还有一位特别能干的小朋友把小动物们的活动编成了一首儿歌,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读一读。(自由读儿歌)

  3、读了这首儿歌,你觉得还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问题吗?请提出来,大家一起帮助你。(学生质疑,其他学生互相解答或教师引导)

  4、学习生字“”。

  四、感情朗读,激发兴趣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这首儿歌?请用你觉得最好的方法把儿歌读一读,然后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觉得这一句应该怎样读?(学生再读儿歌)

  2、我们来一个儿歌朗读擂台赛,比比谁读得最棒。(朗读交流,相互促进)

  3、评选小擂主。

  五、书写指导

  1、XXX等同学们朗读擂台中获胜了,哪些小朋友能在写字擂台中获胜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出示生字:蚂蚁)

  2、谁来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分析书写要领)]

  3、有小老师上来给同学们作示范吗?(请一名较好的学生上台示范)

  4、评字,以肯定优点为主,适当地指出不足。

  5、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小动物一直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6种小动物,但自然中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你也能编成一首儿歌来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回家试试看吧,老师相信你们能行!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感悟帕尔曼顽强的性格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帕尔曼的图像,并播放帕尔曼的小提亲独奏。

  (伊扎克帕尔曼(Itzak Perlman,1945-),以色列著名小提琴家。4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废。自幼表现出酷爱音乐的天性,十岁上电台演奏,后进特拉维夫音乐学院学习。1958年曾赴美国参加“埃德.沙利文表演节”演出。移居美国后进朱利亚特音乐学校。1963年首次在卡内基大厅举行独奏音乐会。他很注意音乐处理的逻辑性,控制得当,把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古典主义的匀称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位极有名望小提琴演奏大师。)

  2.观看帕尔曼独奏的视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认读生字:帕 曼 袂 怦 拄 磁 魅 搀

  认读词语:本课生词

  2.指名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记叙了世界杰出的小提琴家帕尔曼在精彩演出后不用搀扶,经历三次失败终于站起来的经过。)

  三、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段落。

  2.齐读这一段,在关键词下面标上着重号。

  3.帕尔曼的人格魅力具体体现在哪件事上?这部分的前后各写了哪些内容?

  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帕尔曼是世界杰出的小提琴家,将与世界指挥家和世界顶级乐团联袂演出。

  第二部分(2——3):写帕尔曼艰难二又自信地上台演出,亲生无与伦比。

  第三部分(4——10),写帕尔曼不用搀扶,经历三次失败后终于站起来的经过。)

  第四部分(11——12)指出人们为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鼓掌。

  四、小组交流后班级交流。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

  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由衷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由衷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 自主读文,画出描写帕尔曼的句子。

  小组交流:画出的句子中不懂的词语。

  全班交流:先指名读文,说说令自己感动的原因。

  1.“他拄着双拐,艰难而又自信的走上了台。”

  (这个句子写出了帕尔曼登台表演时的独特形象。“艰难”,是指帕尔曼因为双腿瘫痪,上台时十分吃力;“自信”,写出了帕尔曼上台时的神态。帕尔曼“艰难而又自信地走上了台”,让我们初步感悟到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顽强的人。)

  2.“起来——跌坐在椅子上;

  再起来——又没成功;

  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A、这个句子写帕尔曼三次试图站起,却都失败的经过。从这三次试图站起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帕尔曼试图站起来的艰难,同时,更能体会到帕尔曼的顽强的人格魅力。

  B、练读。

  3.“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

  这个句子写出了帕尔曼为什么会“带一点儿歉意呢?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三次失败有点对不住观众,可见帕尔曼是多么的谦逊。

  指导朗读。

  4.“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

  帕尔曼面对三次失败,丝毫没有气馁,他试了第四次,可见帕尔曼具有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从“终于”一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帕尔曼不用搀扶而站起来的艰难,饱含着作者对帕尔曼顽强意志的由衷赞叹之情。

  三、 深入体会、感悟情感

  投影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讨论交流,深入体会。

  1.“这位音乐家的杰出之处,动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魅力上。”

  他的人格魅力指的'是什么?(帕尔曼惊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

  帕尔曼的杰出之处,动人之处表现在哪里?(他的琴声和人格魅力。)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由衷的赞叹之情。)

  2.“为这个,让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对音乐大师说:谢谢您!”

  “这个”指什么?(帕尔曼给人们留下了精神财富)

  作者为什么要谢谢音乐大师?(帕尔曼惊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让人们思索,更给了观众深深的启示。)

  四、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观众,看到了帕尔曼艰难站起来的经过,你会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1.艰难自信地登台

  人格魅力 2.三次试图站起来

  (身残志坚) 3.第四次终于站起

  作业布置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忽而、面临、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庞然大物、古往今来、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读写目标1中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读流利课文。

  3、默读课文4~6自然段,填表:

  特点作用说明方法

  4、灰尘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好处?从灰尘的危害与好处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练习提纲

  1、抄写目标1中的词语。

  2、以《假如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二、指导自读自悟4~6自然段,从填表中弄明白灰尘的特点、用途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拓展思维,明白道理

  1、延伸课外,说说灰尘的优劣。

  2、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的讲述中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七册第21课《鸬鹚》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课文。它描绘了一幅鸬鹚捕鱼图:在幽静的环境里,渔人指挥鸬鹚出没在湖面捕鱼。

  二、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目标有四个: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教学难点:

  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

  (一)、多媒体展示鸬鹚,简介鸬鹚,揭示课题。

  (二)、指导自读。

  1、那么渔人是怎么用鸬鹚捕鱼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课文。

  2、检查交流: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

  1、一面读一面想,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填表。

  湖面的变化

  鸬鹚的活动

  渔人的活动

  2、检查交流,现在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3、那么课文哪些部分写捕鱼前的情景?哪些部分写捕鱼时?哪些部分写捕鱼后?

  (四)、再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课文哪个部分,把这个部分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些。

  2、现在请同学们来读读你所喜欢的课文段落。

  (五)、研读课文。

  第一段

  (1)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

  (2)好!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我请一个同学来根据课文内容带领同学们看图。

  (3)还有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那我们这些喜欢的同学一起来读。

  (4)那同学们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5)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悠然”是什么意思?

  (6)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来感受这分宁静、这分温馨。

  第二段

  (1)教师也很喜欢这部分内容,你们同意让老师来读读这段内容吗?我在读的时候,你们可以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刚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3)书上是怎么写的?谁来读读。

  1、辨析“一抹”,体会内涵意。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这个命令是怎样的?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觉得用“一抹”好在哪里?

  (4)四人一组合作研究“课文为什么用‘一抹’”。

  (5)交流研读成果:

  2、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

  (1)同学们对“一抹”的研究真是精彩,但老师相信好戏还在后头,你想渔人这“轻轻一抹”,会抹出些什么?请同学们读课文第2至第4自然段,同桌讨论研究。

  (2)同桌合作学习第2至第4自然段,研读“会抹出些什么。”

  (3)交流研读成果:

  (4)交流:

  (5)真了不起,同学们对渔人这“轻轻一抹”的研究成果真多,如此丰富地体会到渔人捕鱼的忙碌和喜悦。让我们也一起来享受这种快乐,请大家一起读2至4自然段。

  第三段

  1“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捕鱼了……”,这时湖面又(生接:渐渐恢复了平静)。

  2。是啊,湖面又恢复了平静。(教师出示课件:捕鱼后湖面平静图。并在图上映出“湖面又恢复了平静”,其中恢复为不同色。)

  3。为什么要用“恢复”?对,湖面原来是平静的,现在又像原来那样平静了,所以可以用上“恢复”。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上“恢复”?(师边说边整理板书)

  4。但请再研究一下,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师在两个“静”间连线并设问)这时的静是怎样的静?

  5。你能把这种忙碌之后的洋溢着幸福的静的感觉读出来吗?

  6。师生品读第5至第7自然段。

  (六)、小结

  五、教学新理念运用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初步感知课文,认识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这里教师只要作适当点拨就可以了,要勇于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列一个表格来帮助学生理解。竖着看表格三行,可以看出文章的结构,作者按事情的先后,分三段记叙渔人用鸬鹚捕鱼的经过,把表格纵横联系起来,就可以初步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了。开始,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后来,渔人赶鸬鹚下湖捕鱼,小湖一片欢腾。再后来,渔人让鸬鹚停下来,喂完才回去,小湖恢复了平静。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阅读教学就应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教师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鸬鹚》这篇课文景美、境美、情美,在教学中我觉得更应重视对学生的诵读训练。通过各种方式的反复诵读,较好地感受和领悟到文中那物静人宁的静态美和鱼跃人欢的动态美。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读,读他们自己喜欢的段落。因为是学生自己喜欢的,自己选的,读起来也更投入。我们可以请喜欢同一段的小朋友一起站起来读一读,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谈。如《鸬鹚》这一段可指导学生在想象中读,读语言文字,想象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的画面。可以在思考中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还可以指导学生在感受中读。“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诵再一次来感受这份宁静、这分温馨。通过这一系列地朗读训练,第一段的背诵就水到渠成了。课文教学的第四个目标就不难完成的。这里我觉得应特别重视的是通过诵读感悟来品美丽意境。《鸬鹚》一文中捕鱼前的静和捕鱼后的.静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两种静虽然相似,但不是简单的重复。俗语说:“境由心造”,捕鱼前的静主要是一种赋予了人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的美。这种意境与心境只有通过投入地诵读和研究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感受和意会到。有了这种感悟后再让学生把这种忙碌之后洋溢着幸福的静的感觉读出来。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这是《鸬鹚》一文的第3个教学目标。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积极倡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这样能较好地体现“自主研读,享受课堂”的教学理念,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随意学习,而是应由师生合作建立宜精不宜多的富有探究价值的专题。《鸬鹚》一文中的“一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文,课文内容是高度聚集在这“一抺”一词上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以“一抺”为切入口,帮助学生确立三个探究专题:(1)为什么用“一抺”?(2)抺出了什么?(3)捕鱼后的静是一种怎么样的静?而后保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与发现。这样确立研读专题引导自主探究,使教学走出教师繁琐提问,学生被动应答,主体的主动性失落的局面。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知道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知道文学创作的实质是要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验诗人创作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激起共鸣。

  1、多媒体出示图画(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叶扁舟起伏)。学生观察图画,说说看到了什么?

  2、这是一只在风浪中捕鱼的小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生议)

  3、宋朝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种情景也有许多感触。他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一首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江上渔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诗人写的这首诗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己读课文,勾画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互相检查读生字的情况。

  4、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5、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6、学生自己再读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不太明白?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者、宋、酒、南”,学生观察。

  重点指导

  “酒”注意第九笔是什么?。

  2、学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味、鲜、危、险、舟“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3、质疑: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4、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再读读课文吧!

  二、读懂文章内容,朗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的哪些内容可以解释诗句的意思

  2、学生边读边勾画有关句子。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江山往来者,但爱舻鱼美。“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风浪起伏。一会儿被打入浪尖,一会儿被卷入浪谷。人们都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

  4、由此范仲淹想到什么,你想到什么?

  5、带着自己的体会练习吟诵古诗《江上渔者》。

  6、练习背诵古诗。

  三、从课文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1、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

  2、诗人对捕鱼的人的同情。

  四、练习书写。

  1、出示生字“客、涛、汹、君”,学生观察字形,想一想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涛”的笔顺

  3、学生练习描红,写字,教师个别辅导。

  4、作业练习。

  (一)抄写背诵古诗,用书中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在仿写一个比喻句。

  (三)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一会儿……一会儿……

  一边……一边……

语文教案 篇6

  习作六第一课时本节课目标:

  1、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习作6。2、通过对家乡名人的采访,了解他(她)的特长以及奋斗的历程,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如何把通过调查访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在叙述时应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自己家乡的名人。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1、导入:同学们,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那些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技术标兵”、“种田能手”、“养鸡大王”……也可以称得上地方上的名人,

  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名人”呢?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吗?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根据课前的采访记录,用一句话说说你所认识的名人的事迹。通过,我认识了名人,他。2、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指名汇报。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1、过渡:我们的家乡的名人还真不少。你了解他们具体的事迹吗?2、当我们面对“名人”是,心情会是怎么样呢?(激动、胆怯、紧张……)3、请同学们把上一周的采访记录拿出来,大家来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的采访经过,也可以把你采访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

  (1)分小组交流。 (2)大组交流、汇报采访实录。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采访他,和其他同学比起来你有没有哪些优势?能不能谈谈你的采访过程?你是怎样想到要采访他的?他具有哪些精神品质?有哪些事迹令你感动?

  除了在文中你对他所写的这些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想向大家补充的'?经过这次采访,你得到了哪些经验?有哪些话要告诉大家?五、课堂练习。1、本节课作业: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习作就是写写你所采访的那位家乡名人,先把我们的采访实录交流一下,然后再进行调整、修改,

  特别要注意:(1)采访前的想法 (2)采访中了解到的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3)采访后的感受 2、学生完成3、当堂反馈。六、总结提升写人物类的作文,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预习习作七

语文教案 篇7

  (1)图上的小白兔在干什么?(小白兔在搬南瓜)

  (2)小白兔遇到了什么困难?(搬不动南瓜)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小白兔搬不动南瓜了?(小白兔搬得满头大汗)

  (3)学生练习说话。先自己说几遍,然后个别点名说,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语文教案 篇8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3、教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教学难、重点:

  1、理解小英获得的两次掌声的含义。

  2、理解小英的心世界。

  教学流程:

  一、生活导入,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四、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分析人物性格,形成对比,引出掌声

  (二)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分析人物心理,感悟掌声所代表的意义

  (三)结合课文,分析写作方法,积累写作手段

  (四)再读课文,揭示课文主题

  五、拓展沿深,升华主题

  教学设计

  一、生活导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得到别人的掌声吗?因为什么,当然你的心情怎样?

  生:回答问题。

  师: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掌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理解的生字词,想办法学会。

  生:自读课文,自主认字

  师:同学们喜欢玩“扫雷”游戏吗?

  生:喜欢。

  师:出示课件,找生点击“地雷”认读生字。

  (疾病 骤然 情绪 鞠躬 忧郁甚至)

  生:学生跟读

  师:同学靠自己的努力,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恭喜同学们扫雷成功。同学们,我们再来玩一个“听提示 找词语”的游戏,要不要。

  生:要

  师:师说提示,学生对答

  突然的近义词——(骤然)

  找出一个动词——(鞠躬)

  表示意思的更近一层——(甚至)

  生病了——(疾病)

  开朗的反义词——(忧郁)

  表示心情的词语——(情绪)

  师:同学们不仅词语读得好,意思理解得也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分析人物前后性格,形成对比,引出掌声

  师:小英是怎样一个女孩呢?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

  生:小英是一个忧郁的女孩——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小英是一个可怜的女孩——她一条腿落下了残疾。

  生:小英是一个自卑的女孩——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时的样子。

  生:(略)

  师:是啊,小英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也正值花季年华,她也想像同学们一样唱啊,跳啊,是小英悲惨的命运倒至了她自卑、忧郁。谁能带着这种情感来读一读这一段。

  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师:可是,不久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这时的小英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

  师: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五段。

  生:读文。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时的小英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你是从哪里告诉的。

  生:小英是一个开朗的女孩,她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了。

  生:小英是一个活泼的女孩,她开始和同学们一起游戏。

  生:小英还是一个勇敢的女孩,她不怕别人嘲笑,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师:现在的小英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她还是做些什么呢?

  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这样的小英你们高兴吗?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吧。

  生:齐读课文

  (二)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分析人物心理,感悟掌声所代表的意义

  师:同学们看黑板(忧郁——开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一对反义词。

  师:是啊,小英前后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是什么力量改变了小英呢?

  生:掌声(板书)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4段,在这节语文课上共响起几次掌声。

  生:两次。

  师:请同学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第一次掌声为何而响起。画出小英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多读几遍,把你的感受写在一旁。

  生: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教师留下的'任务。

  师:请同学们按自然段的顺序汇报。(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

  A:“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名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汇报读书感受。

  师:此时同学们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呢?

  生:鼓励,希望,支持

  B:“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红了。”

  汇报读书体会

  师:小英为什么犹豫了?

  生:分析小英的心理。

  师:这里我们能不能把“慢吞吞”“眼圈红了”去掉,为什么。

  生: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重要性。

  师:假如此时小英就在你面前,你会对小英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小英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的走上了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响起了:

  生:掌声。

  师:这掌声的特点是什么?

  生:经久不息、热烈、持久

  师:这掌握代表着什么呢?

  生:鼓励(板书)

  师:第二次掌声又是为可而响起,这次掌握又代表着什么呢?请同学自读课文

  生:故事讲得精彩,掌声代表着赞扬。

  生:故事讲得生动,掌握代表着肯定。

  生:她普通话讲得好,掌握代表表扬

  师:这次掌声的特点是什么?

  生:经久不息的。

  师:此时在小英心中有千言万语在涌动,他一定有万语千言要对同学们表达。你想小英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可是小英却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向同学们深深的鞠了一躬,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她无法表达了。

  生:因为她太激动了

  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当小英走下讲台时,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生:微笑

  师:从那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教师引读)

  生:接读。

  (三)结合课文,分析写作方法,积累写作手段

  师:是掌声改变了小英,想一想作者是运用了( )写作方法来突出掌声的作用呢。(师可利用板书引导学生)

  生:对比。

  师:文中有几处对比

  生:小英前后的性格对比

  生:小英走上讲台前后的表情对比。

  师: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将这种写作方法运用到你们的写作之中去。

  师:多年以后,小英凭借掌声的力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她还给同学们来信了呢,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读信的内容)

  师:谁能用一句语来根据信的主要内容。

  生:我感谢掌声

  生:我忘不了掌声

  师:同学们,你们感觉小英的故事讲得怎么样。

  生:很感人,很真实

  师:因为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不仅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还在课文的开头处做了文章。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话

  生:在我上小学的时候

  师:这件事发生在作者小的时候,是作作的回忆,我们把这种开方法式叫作:回忆式开头。这种开头方式会使故事列加生动感人。

  (四)再读课文,挖掘课文主题

  师: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

  生:我们不要忘记用自己的掌握去鼓励别人。

  生:人人都需要掌声。(板书)

  师:是啊,人人都需要掌握,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会把掌声送给谁呢?(注意引导学生,发言思维不要有局限性。掌握可以送朋友,送同学,送亲人,送老师,送给英雄......)

  生:学生互动,自由发言

  五、拓展沿深,升华主题

  师:掌声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掌声是炎炎夏日中的一标凉茶,掌声是风雨中的一把小花伞,掌声是黑暗中的一只一支蜡烛.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掌握告诉我们身边的人

  生鼓掌并接读)人人都需要掌声.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学习带竹字旁的字6个,写字3格。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棵:

  出示竹子图,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猜出土上的字念什么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带偏旁得字,你能猜出我们今天学的'是带什么偏旁得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词语:竹子竹笋竹竿毛笔竹筐筷子箱子篮子笛子

  2.练习读一读,互教互学。

  3.讨论:带点的字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这些字都是竹字头。

  5.读一读:风筝灯笼帐篷篱笆

  算盘话筒水管筛子

  (1)互教互学。

  (2)说一说这些字为什么都是竹字头?

  6.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筷箱蓝笛算管

  (2)指名读一读。

  (3)说一说这些字的结构,有什么组成?你怎样记这个字的?

  (4)找朋友。

  7.学写字

  (1)出示生字:篮笛算

  (2)互相说一说:这些字的结构,怎样写,注意什么?

  (3)在田字格里练习写。

  三.巩固复习:

  1.比赛:带竹字旁的字看谁说得多。

  2.比一比,并组词。

  篮()萝()笛()

  蓝()箩()苗()

  四.课堂总结: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丁丁冬冬学写字

  筷箱蓝笛算管

  篮笛算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学会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的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小结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弄懂了一些简单的问题。

  同学们表现的都很积极,相信这节课同学们一定能表现得更出色。

  二、抓住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黑板: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⑴ 师: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诱惑?自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

  ① 生汇报句子,看出鱼大,哪些地方能看出鱼的大呢?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吗?

  ② 钓到这样大的鱼,我和父亲肯定很高兴,书上有个词就能看出。结合文中的词语谈一谈。读出作者钓到鲈鱼后的惊喜、得意。

  板书:

  得意洋洋

  还可以怎样读呢?

  ③ 除了看出这条鲈鱼大,还能看出什么?说说:

  (鲈鱼鲜美,营养丰富。《江上渔者》写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引导:带着轻松愉快的语气再来读读。谁再过过钓鱼的瘾。

  ④ 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得轻短、活泼。

  ⑵ 面对着到手的这条诱人的大鲈鱼,父亲和我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什么难题?

  ① 生说难题。

  ② 爸爸和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爸爸:坚定,从哪儿看出?

  我:依依不舍,从哪儿看出?

  乞求的目光扩展理解。

  放鱼动作,从慢慢地看出他想干什么?朗读指导。

  ③ 分角色朗读。

  ⑶ 父亲要我放回去,而我舍不得放回去,同学们,我到底该不该放回去呢?讨论:

  要求:小组内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不要空谈,结合实际或者自己的经历,或者结合自己听说过的小故事,要说真心话,不要说大话,空话,假话。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待会儿还要在班级里发言。

  ⑷ 小结升华:

  尽管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诱惑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诱惑,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34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34年后我的成功。贺拉斯说: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财富。

  所以当你为自己具备的某些优点骄傲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你的师长,是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你如此优秀!

  2、再出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⑴ 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

  (特殊的含义。)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

  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⑵ 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板书)

  ⑶ 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三、扩展

  1、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你曾经禁不住哪些诱惑?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样真诚的与大家共享?打算怎样写具体?

  2、童心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吗?

  【板书】

  钓鱼的启示

  父亲 我

  钓鱼 得意

  放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启示 严格教育 有道德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经典教案07-1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树教案12-05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语文《大卫》教案02-16

语文活动教案01-22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长征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