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10 07:29:3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解析:

  《山寨》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青青的山”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简短而富有情趣的小诗。作者描绘了上山寨的路上所看到的奇丽景象。以拜访山寨着的角度,写出了山寨的位置、周围的环境,抒发了作者兴致勃勃的心情。山寨的直线距离近,实际路程远,加上林遮树掩,产生了奇妙的线性。全诗共三节,分贝写出看去山寨的感觉、山路的曲折绵长和山路边、山寨里的景色。本课插入只有一幅,画出了山寨的远景,想象空间很大。课文中的词语挺多,但是都可以结合实际和插图理解,识字十个,写字五个,有书写难度的“垂”字需要进行观察指导。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十个生字,练习自主认识形声字,重点指导“垂”的书写。能够认读七拐八弯、林遮树掩、分明、多亏、垂挂、炊烟等词语,并能运用已学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尝试简单运用,在此基础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尝试背诵诗歌。

  2、 通过朗读诗歌,了解山的特点、山路的特点、山寨的景色,体会山寨的美丽。

  3、 激发学生对山寨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引导学生寻找美丽山寨,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正确书写,积累本课的新词。

  2、体会山寨的特点,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结合语句和课文插图想象体会山路、山寨的特点,体会山寨的情趣并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主题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要走进“青青的山”,一听到这样的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用完整清晰语言进行描述)

  青青的山,不仅景色优美,还有许多有趣的山寨,今天我们就当一名游客,一起去寻找山寨吧!

  (板书课题:山寨)

  课题中的“寨”字是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生字,再读一读。可以组什么词呢?(学生口头组词)你可以记住它的字形吗?(结合学生的发言,回顾巩固识字的方法,比一比、换一换等。)

  二、 自读课文,识字学词

  1、 这是一首小诗,一共有三节,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努力做到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自读课文,识字正音)

  2、 读得怎么样呢?同桌两个人互相读读,每人读一节,如果你的同桌有读得不准的地方,帮帮他。(同桌合作学习,互相检验正音。)

  3、 可以读下来吗?谁愿意试一试?(指名朗读诗歌,全班听辨)

  4、 诗歌是动听的.,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词句中的停顿,尤其是节与节之间的停顿。(教师范读课文)

  5、 你想读读吗?自由朗读,把诗歌的美读出来吧!(学生自由读文)

  6、 诗歌这么美,诗中的词语也很有意思呢!你有发现吗?

  (学生自主发现,找出课文中的新词,学习、积累。)

  (“七拐八弯”、“左转右转”、“林遮树掩”、“多亏”、“分明”“炊烟”)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呢?

  (结合学生发言,指导学生拆分词语、根据生活经验、结合课文插图、想象对比、同义词辨析、画简笔画等方法了解新词。)

  (出示词语卡片)如果你已经会用那个词了,我就把它送给你,谁来试试看?(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运用)

  7、 在读文学词的时候,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如果他们单独出现你还认识吗?(出示课文生字,再次认读巩固)

  三、 学习课文

  1、这么美的山寨,咱们一起去找找吧!

  2、齐读诗歌第一小节

  站在山脚下,你看见山寨了吗?(注意标志:飘起的炊烟)

  山寨看起来离我们不远啊?是吗?(结合“哪知道上山下山,一走就是半天。”体会山寨的遥远)

  仅仅读了一节诗,我就发现了山寨的奇妙,山寨看起来挺近,走起来很远。我想这样读,来展示。(教师范读)

  你想怎么读呢?(学生自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为了找到山寨,我们继续走吧!

  (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你有什么发现啊?这里的山路有什么特点?

  (了解山路的曲折回转)

  如果你走在这样的山路上,心情怎么样?

  (学生自主发言)

  4、 有人说,这样的路越走越有意思,你听

  (教师范读第三节)

  指导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走到,我还是这么高兴吗?

  (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发现山路的趣味,路边的美景,体会寻找山寨的乐趣。)

  最终是谁帮我找到了这个山林中的寨子?(小狗)

  对这个答案你有什么问题吗?(激发、引导学生质疑:为何山寨的小狗知道主动欢迎客人)

  小狗“唤”我们来到门前,这一个字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小狗以及它背后的主人对于所有来的客人是多么的热情)

  5、 情境创设

  (1) 如果你就是这里热情的山民,我问你:老乡啊,你们居住在这里,让我们好找啊!为什么要把家安在这里呢?

  (以山民的角度描绘山寨的美)

  (2) 如果你是寻访山寨的游客,我问你:上山下山、七拐八弯地来到这里,值得吗?

  (以游客的身份赞叹山寨的美。)

  (3) 听了你们的描述,我也想去找找那美丽的山寨,你能告诉我,怎么才能找到吗?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寻找山寨的路线和标志,再次体会山寨的特点。)

  6、那就让诗歌当我的导游,告诉我怎么走吧!

  师生合作,再次巩固朗读,识记主要环节和词句。

  7、我们找到山寨,了解了山寨的特点,欣赏了山寨的美景,见到了热情的山民还有他家的小狗,在家里读起《山寨》时,好像是回家以后的回忆和感受,我们一起想聊家常一样讲一讲吧!

  (指名分节背诵)

  让我们合起书,把《山寨》动情地讲个更多人听。

  (师生合背诗歌)

  四、 拓展资料,布置活动

  青青是山在我们国家有许多座,每座山的山脚下、山腰上都会有美丽而奇妙的村寨,如果你想看到更多,那就去找找它们在哪里吧!

  五、 作业

  1、 认读字词,熟读背诵诗歌。

  2、 运用网络资源寻找中国最美的山寨,说说它的美。

  板书设计:

  山 寨

  我的发现

  七拐八弯 炊烟 引到寨前

  左转右转 小路 带到寨边

  林遮树掩 小狗 唤到门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

  3、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课前准备

  挂图、课件、投影执笔人林中坤

  教学过程:改进方法

  第1教时

  一、激趣导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2、三亚落日。

  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三亚的地理位置,指出三亚是观看日落的好地方,课文写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范读课文(要对学生提出聆听时的要求。)

  三、初读指导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课文词语。(参考)

  美妙绝伦

  硕大无比

  收敛

  涨溢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

  2、交流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软软

  (2)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

  (3)自主交流感兴趣的词语意思,教师视情况点拨:(以下词语意思必须掌握:)赤朱丹彤悄然无声硕大无朋美妙绝伦收敛

  3、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3-5节)课文第1、2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学生分段、简要说说段意。

  四、再度课文

  1、自由轻读,画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然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感悟、理解的(板书:真有诗意)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试读。

  (2)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

  (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多种形式朗读。

  五、写字指导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读一读,再抄写4遍。

  第2教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

  二、精读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

  1、(出示投影三亚风光)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情。)(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

  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

  ②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

  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

  投影: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研读:a

  、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c、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d、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研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学法:a、轻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b、指名说。(板书:像灯笼)C、指导朗读第2句。

  四、小结

  五、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3教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精读第三段,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继续精读第三段

  ②读夕阳在还面上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小组合作研究:a、品读感悟,比较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b、第二句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组内交流。选派代表,综合大家意见。

  B、大组交流。(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

  C、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D、激情赏读。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看落日的神情,请画出有关语句读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通读全段,再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4、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学习第5节

  1、自由轻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想用什么话语赞赏?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包含着作者对这大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2、播放课文录音,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综合实践活动:之(1)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

  之(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板书设计或教后感

  像孩童

  2、三亚落日

  真有诗意

  像灯笼

  像跳水员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说明

  《哨子》处于浙江省编写的义务教材《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中第二课《杂感两篇》里的第二篇。本单元是深入阅读议论文的起始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初步学会阅读议论文或听人发表议论时,能分辨议论的观点、材料及两者的关系;并在自己发表议论时能提出明确的观点,选用充分的材料加以证明。

  教学目标

  1、掌握议论文的观点必须正确鲜明,材料必须确切而充分。

  2、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

  教学设想

  1、重点:对议论的观点和材料的要求。

  2、难点:①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关系。

  ②“哨子”的不同含义。

  3、学法指导:议论的观点和材料的概括方法。

  4、整体设计:三大板块:材料—观点—关系。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时我们已从“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中领悟到“学习文化要渐渐积累,不宜要求过急”的'道理,可能那富翁和他儿子的故事给了你很大的启发,今天我们再来听一个小故事,看看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关于材料的分析

  (一)具体感知

  1、引导学生默读第一段,请一位学生讲述富兰克林七岁时关于“哨子”的故事。

  2、请6位学生分别朗读第4、5、6、7、8、9自然段,其余思考:

  ⑴这六种人的“哨子”和付出“过高的代价”各指什么?

  ⑵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些故事,可采用“××人做××事”的句式。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加以肯定与鼓励。

  (二)理性分析

  1、关于“哨子”的这些故事,你认为真实可靠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六种人关于“哨子”的故事?如果去掉其中任何的一两个,你认为可以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教师小结:议论文的材料应当确切、充分。(板书)

  三、关于观点的分析

  1、学生速读全文,思考:

  ⑴长大后,“我”为何对七岁时的“哨子”一事记忆犹新?

  ⑵“我”关于“哨子”的故事和其余六种人关于“哨子”的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从议论的角度来说,前六个故事都是议论的材料。请找出文中议论的观点,并指出观点所在的位置。

  3、齐读观点,思考:⑴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⑵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正确吗?

  ⑶作者采用什么句式来表述?

  4、教师小结:观点必须正确、鲜明(板书)

  四、关于观点和材料统一关系的分析

  1、“观点能统帅材料”这一知识点以教师讲解为主。

  2、“材料能证明观点”设计如下问题:

  ⑴议论的材料都是真实可靠的。如果将第5段的材料换成另一个真实材料,如“某人醉心于名望,全身心投身于政事,也时刻关注自身的家庭、健康等等”,可不可以?为什么?

  ⑵如果将第8段的材料换成另一个真实材料,如“某人辛勤劳动,收入丰厚,但他生活俭朴,不追求物质享受”,可不可以?为什么?

  3、教师小结并板书:统率,证明。

  五、比较本文写法与《谈骨气》的不同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1、杂感写作特点:由此及彼,借题发挥。(板书)

  2、本文材料较为概括,而《谈骨气》材料较为详细。

  六、总结

  1、材料和观点的要求。

  2、两者的统一关系。

  七、作业

  参照《哨子》的写法,以《哨子》为题,写自己曾为一个“哨子”付出过高代价的一件事。

  总评:

  教案紧扣目标,按材料、观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三大板块设计,条分缕析,完整统一,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分析;既能突出重点,又能突破难点;既重视学法指导,又重视思维训练,是一则不可多得的教案。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启发学生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复习汉字。

  2.通过词语搭配练习,学习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

  3.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并学说这样的词。学习猜谜语。

  课前准备

  1.“苹果乐园”图及“红苹果”粘贴纸。

  2.“房子”图。

  3.本课第二题中的词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香香甜甜的果子真诱人啊!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漫游语文园地。在园地的深处有一座苹果乐园,在那里,智慧老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棵苹果树。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肯动脑筋、会学习,他们小组的苹果树上就会结出一个个有香又甜的红苹果。(出示苹果园)

  (二)我会说

  1.出示题目。(出示“房子”图,上面写着偏旁)同学们知道这些房子里都住着谁吗?(房子里住着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2.小组学习。

  A.小组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要拜访谁的家?(如:我们要拜访“走字儿”的家)

  B.请找出你们拜访的主人,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好。

  3.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哪个小组说的最多,就在哪组的苹果树上贴一个红苹果。

  4.口头组词:这些字自己住在房子里多孤单呀,我们给他们找些好朋友吧!

  5.扩展练习:你们能帮他们找一些新邻居吗?(学生交流课外认识的汉字)

  A.在老师分的“房子”图上写上其他偏旁,并说说谁住在里面。(小组合作学习)

  B.集体交流,给说的好的小组贴一个红苹果。

  (三)我会连

  1.小组合作连线,派代表汇报。

  2.游戏“找朋友”:老师将词写在词卡上,分给学生,学生找到对应的词,然后读出来。(找对了就贴一个红苹果)

  3.看图铁词语。(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把词贴在图下)瞧!这些图片也来找朋友了,谁来帮帮忙呢?(找对了就贴一个红苹果)

  (四)读读说说

  1.过渡:看,苹果树上的红苹果越来越多,小朋友高兴吗?(高兴)那就让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地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2.小组讨论:每组前后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

  3.集体交流。(谁说的好就给他们小组贴一个红苹果)

  4.你知道还有哪些词也能这样说吗?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

  (五)我会猜

  1.过渡:同学们真聪明,每棵苹果树上的苹果都不相上下。怎么办呢?智慧老人准备了两则谜语来考大家,看谁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2.先自己轻声读一读,读会了就悄悄告诉自己的好朋友。

  3.集体交流:分组读谜语、猜谜语,猜对的同学要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4.扩展活动。

  A.在小组里互相猜谜。

  B.小组挑战:以小组为单位向其他小组挑战,胜利的一方可以得到一个红苹果。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4.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实际当中能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

  教学重点、难点

  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自然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生字词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解决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找出能体现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的话,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学会通过体会文章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内心,从而深入体会人物品质的读书方法。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指名学生读词:

  纸团

  墙报

  鞠躬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思考:小男孩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1)读第1自然段。

  (2)“突然”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突然”)

  (3)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

  A、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B、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

  (4)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

  (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轻易不让人进去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并非看不起小孩。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5)朗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考:

  A、“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

  B、“吩咐”是什么意思?小男孩是怎样吩咐的?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是在吩咐高尔基?(……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这句话没有商量的语气,只有礼貌的安排。

  C、重点理解第7自然段:读第7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D、抓住第一句中的'“按”进行体会。

  E、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理解“摆弄”的意思,把“很久很久”与“很久”比较,体会其摆弄时间长,直到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都做完,“一切停当”。

  F、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结合课文插图)

  G、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从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配合小男孩给自己照相中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4)读8──11自然段,说说当小男孩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A、读第8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十分关心疼爱的语气。

  B、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体会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又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5)师生小结6──11自然段:写小男孩进办公室给高尔基照相,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回去了。重点写高尔基怎样听从小男孩的吩咐,配合小男孩照相。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不必刻意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学生自己在一步步潜心品味课文后,便能与文本贴近,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到文本的思想感情。】

  3.默读12─15自然段。思考:

  (1)“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引导理解“一定”的意思,联系第10自然段中的“赶紧”、“大声喊道”,体会高尔基此时是多么希望并等待着小男孩能再次出现。抓住高尔基对“记者”与“小摄影师”截然不同的态度,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2)小男孩会再来吗,为什么?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两种可能都会有的,只要能找出依据,说出理由即可。)

  (3)师生小结。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续写故事。

  【续写课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好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1、请同学们自读本单元的导读部分。通过读这部分,你知道了哪些内容?(本组的训练重点:了解叙述的顺序;学习这组课文的方法:要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

  2、明确了本组的训练重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捞铁牛》(板书),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捞)?围绕‘捞’字,同学们想弄懂《捞铁牛》一课中的哪些问题?学生动脑筋思考后,各抒己见,提出以下问题:“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用什么办法捞铁牛?”“捞铁牛的结果怎样?”“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等。教师梳理,并归纳为四个问题:

  1、谁捞铁牛?

  2、为什么捞铁牛?

  3、用什么办法捞铁牛、结果怎样?

  4、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大家提出来的,也是我们这课学习的目标。下面,我们就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

  3、请同学们自已读课文,读后找出和“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用什么办法捞铁牛?”“捞铁牛的结果怎样?”等问题对应的段落,并按课文的叙述顺序给这几个问题排序。(指名同学到黑板上为这几个问题排序,明确事情发展顺序的意义。)

  4、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词。同桌齐读两遍,交流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然后在本上抄写一遍。

  5、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查资料或同桌讨论解决,再不能解决作上记号。

  6、同学们到黑板上自由默写生词。个别容易写错的,老师及时纠正(如:淤、舱等)。

  7、给生字组两个新词写在课堂本上。

  8、布置作业:搜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浮力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

  第二课时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捞铁牛》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具体叙述了宋朝的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将沉于河底中的八只大铁牛捞起拖回岸边的经过。)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思考这个问题,读完后,画出这句话。

  3、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给“出色”、“工程”、“专家”标上“△△△”

  4、“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

  5、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从文章的哪些方面能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专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

  6、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设想出色(叫水送回)准备工作出色(准备工作)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7、八只大铁牛被水冲进了黄河。而怀丙却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请同学们自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思考: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8、指名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想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9、可是,1988年从黄河古道中挖出的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每只铁牛重26.1吨,最重的有45.1吨。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没有先进的起重设备,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的怀丙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指名同学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把表示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如“先”)。读后,指名学生说出怀丙和尚为此做了几项准备工作?同桌齐读后共同讨论,各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四步(潜水摸牛;备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意思接近即可。

  10、怀丙不做这些准备工作行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

  (1)、保持平衡(举划船的经历说明),

  (2)浮力大且一致(接触面积大浮力大)。粗绳拴牛:保证牢固。——准备工作周密细致,设计科学,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1、准备工作做好了,怀丙是怎样指挥大家捞铁牛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边读边画出文章中表示捞牛动作的'词,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进行换词指导:“铲”与“撒、掀”、“拔”与“提、拽”等的不同。

  12、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抽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指导理解这种因果关系)。

  13、观看课件,理解“铲沙拔牛”的经过。

  14、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

  15、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真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聪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结)。

  16、男女分段展开朗读比赛。体会怀丙的聪明才智。

  17、就这样,怀丙把八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一千多年前,怀丙就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什么?①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8、其实,我国历史上像怀丙那样运用“水的浮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卓越人物有许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呢?(《曹冲称象》,上一册积累运用上的《挑水过桥》等)我们为他们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四段,注意读出对怀丙敬佩、赞叹的语气。

  19、讨论:想象一下,在当时还有其他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吗?要是现在呢?

  20、布置作业:

  (1)填空:课后第二题。

  (2)小试验:

  找一大盆作黄河,泡沫塑料做小船,砝码当铁牛,准备好绳子和沙子回家做这项实验后,写出实验经过。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识记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事情自己能完成?哪些事情要让父母帮着完成呢?

  师:现在就靠自己的能力把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复习一下吧。

  双轨小火车读生字卡片(组词、说句子)

  2、进入课文

  ①导入:

  同学们认识他们吗?(出示鸭子,老鹰的图片)

  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呢?(了解鸭子和鹰的本领)

  你们现在知道他们的本领了吧!

  今天老师就讲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你们一边听一边想故事里的鸭子和小鹰在干什么?(师背读课文)。

  说的真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自己去吧。(板书课题并指读)

  ②学文:

  师:自己小声地读读课文,并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

  谁愿意读读课文(你想请谁跟你一起读,为什么只请一个小朋友?)

  (生:因为只有两个自然段)

  师:大家对读的同学有什么要求吗?你们对听的同学有什么要求吗?

  好,开始读吧。(读后评价)

  3、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图1: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鸭妈妈带着小鸭子来到开满鲜花的草地上散步,小鸭子可开心了,清清的溪水哗哗地流着,小鸭子这时会想到什么呢?(自由回答)

  那他是怎么跟妈妈说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找出小鸭子说的话。(读后指名回答并贴句子)

  当时小鸭子是什么心情,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后面是什么符号(?)

  (体会语气:高兴、商量、恳求)

  他应该用什么语气和妈妈说呢?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读说话)

  鸭妈妈是怎么回答的(出示鸭妈妈的话)

  鸭妈妈多狠心啊,她明知道小鸭子还不会游泳,还让他自己去,你们恨鸭妈妈吗?为什么?

  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读鸭妈妈说的话呢?(和蔼、关爱、信任)。

  谁能用这种语气读出来(指名读,小组读)

  小鸭子有没有听妈妈的话自己去游泳呢?小鸭刚下水时他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克服困难学会游泳后又是什么心情?

  你们喜欢这个勇敢的小鸭子吗?那你们还想读读他吗?现在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课文。

  现在又有一只小动物遇到难题了。

  4、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小鹰和鹰妈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各组带着问题表演读。

  (合作读)自选学习方式

  ⑴ 小鹰对妈妈说了什么?

  ⑵ 妈妈怎么回答的?

  ⑶ 最后小鹰怎么样呢?

  ⑷ 小鹰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⑸ 分角色读读第二自然段。

  最后小鹰和小鸭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本领,那谁说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都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学习写字:

课文学完了我们来写写字吧。

  学生观察自己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汇报。

  师范写,生仿写,展示,评价。

  五、作业

  1、 把小鸭和小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 制作小头饰演一演。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知道课文是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的。第2—5节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杉树林的景色,再写孩子们的活动。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喜爱杉树林的感情,感受杉树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

  3.在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选择校园中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有顺序地写下来,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杉树林,简介杉树。(杉树是一种绿色的乔木,树冠的形状像塔,叶子长披针形。许多这样的杉树长在一起就成了杉树林。)

  师:多么美丽的杉树林啊!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杉树林。

  2.揭示课题。 板书:1 快乐的杉树林 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内容呢?(学生可能问:杉树林怎样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哪些快乐?……)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思考:

  ①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②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哪几个季节的景色?

  2.交流。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中心句是“我家门外有一片杉树林,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或“我家门外的杉树林给我金色的童年带来无穷的欢乐。”)

  (2)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哪几个季节的景色?(按时间顺序描写不同季节的景色特点。)

  三、部分探究,逐层理解

  1.杉树林给我的金色童年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课文做了具体生动的描述,它怎样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呢?我们一起深入讨论学习。

  2.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不同,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读读相关的内容,说说理由。学生交流。

  3.从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着重学习大家集中最感兴趣的一个季节,教师引导学生从“杉树林的美丽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的愉快活动”这两方面内容来体会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重点以第四节“秋天的杉树林”为例:

  (1)请你仔细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突出描写秋天杉树林美丽景色的语句,体会感情。

  交流,着重抓住描写树叶颜色变化的词语,如“绿色——半黄半绿——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像红色的地毯”,联系上下文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比喻句。个别读。一起读。

  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主要美在树叶上,这景色是独特的,美丽的。指导怀着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齐读。

  (2)这个季节孩子们最喜欢干什么呢?分别请几位同学读句子,大家评议。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

  (3)指导积累背诵。

  一阵阵凉风吹来,赶走了 ,迎来了 。

  杉树林也更新换貌了。杉树的叶子开始由 变成了 的颜色;过不多久,叶子 。红得 , ,远远看去, 。秋风扫过, 的红叶飘落在地上, ,美丽极了。夕阳和晚霞

  它的红,雨后的水塘 。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我们时常迎着夕阳 来回走动,脚下 , 。

  (4)小结:我们从“杉树林美丽的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的愉快活动”这两方面内容入手,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体会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4.引导学生用学习第四节秋季杉树林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二、三、五小节。

  (1)分学习小组自学。

  (2)各小组汇报交流,大组讨论。教师适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节可引导学生从春天杉树长树叶的生长过程(从叶子的颜色、形状以及人的感觉写出了杉树叶子的特点)和孩子们喜爱到杉树林里做游戏(抓住“一……就……”、“毫不在意”、“毫不在乎”等关键词)这两方面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小组范读。

  第三节可引导学生从盛夏的“酷暑难挡”,杉树林却是极好的避暑“胜地”,是孩子们的天下,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理解“胜地”、“不约而同”、“生机”等词)男生范读。

  第五节可引导学生从冬天雪花飞舞,都蒙上一层白雪,大地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和孩子们嬉戏打闹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理解“粉妆玉砌”)女生范读。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快乐的杉树林,

  四、总结全文,再现整体

  1.我们从“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愉快的活动”这两方面内容入手,通过理解关键词句,体会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2.配乐朗读课文。

  3.我们的金色童年也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校园、社区等地方处处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课后请大家想一想,选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准备说给同学们听。

  五、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质疑

  1.完成课后词语积累2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杉树的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1)夏天,大地比灼热的太阳烤得火辣辣的, 。

  (2)今天,雨下得真大, 。

  3.学习了课文,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 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敬业与乐业》

  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正音、义

  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课文共7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的形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7)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的论述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愿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本段末尾的“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生动有力地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2、学习第二部分

  朗读第3、4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次。

  思考:⑴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⑵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3段作者阐述了什么叫做“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情,“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说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4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朗读第5、6段,论述了“乐业”的重要,是第二部分的第2层。

  思考: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5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事例,说明要“从劳动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第6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四、小结

  第二部分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算是敬业。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

  2、 背诵课文第6段

  3、 探究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书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朗读第7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做事情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和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1、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可以归纳如下几条

  ⑴“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⑵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⑶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⑷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⑸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⑹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⑻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⑼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⑽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⑾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⑿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⒀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⒁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⒂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

  ……

  要求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资料卡片类别: 编号: 题目: 作者: 出处: 内容摘要:

  四、小结

  1、中心思想: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⑴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开头提出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

  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事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⑵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 力。

  全篇多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意化深为浅。

  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

  背书第6段

语文教案 篇10

  《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这首诗共有四节,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

  一、教学效果: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他们的妈妈。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成功之处:

  1、增加表象,扩展想象空间。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如“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再如:“想一想,在花的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单一的阅读材料简单重复,而需要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途径,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鼓励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多角度思考。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欣赏,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想象力被老师肯定,其心情更是高兴无比。不管这些学生的天分与潜质如何,只要能给他们予以适当的肯定,利用表扬、鼓励或婉言的引导的语言,再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可以激起学生的想象、兴趣,他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展开想象,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时展开想象的有效手段。

  三、不足之处:

  课堂的讲解只是集中在文本的解读上,未能超越课堂联系学生实际。

  四、改进措施: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结合活动与练习中的“默读课文,讨论及交流”和想象涂画的内容,体会花儿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积极向上。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备课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