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二、教材说明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儿童处在人生早春,东风带来融融的暖意,纸鸢是放飞的乐趣,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几分希望。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教学挂图。
课文朗读录音带(光盘),或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学会3个字,要求认识4个字。要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用生字卡片检查指导,使所有学生读准7个生字的读音。
烟:要用形声字规律记字形和字音。
趁:翘舌音,声母不要读成“c”。
纸:翘舌音,声母不要读成“z”。
长:多音字,本文读zhǎng。
莺、拂、堤、醉四个字只识不写,要记住字形,读准字音。
2、写字教学。
要一个一个指导学生把要求学会的字写好。注意字的各部分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趁: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捺脚要写长些,包住里面的“”。
纸:右边是氏字边,不要在下面多加一点。
(三)词句教学
村居:在农村居住。诗以《村居》为题,指诗所写的情景是在农村居住看见的。
拂:轻轻地擦、扫。
纸鸢:风筝。
春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本课难理解的字词不多,大多数词句都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诗句的大意可根据词语意思和生活实际了解,以下描述供教师参考:
早春二月,草儿发了芽儿,黄莺唱起了歌,
烟雾里,柳树舒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
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不要让学生死记如上的句意描述,教师要引起学生的想象,开启思维,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以帮助了解内容。
(四)朗读、背诵指导
朗读、背诵是小学低年级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学指导的重点。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读古诗,可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整体印象。再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把句子读流利,在练读中对词句有个初步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逐句了解大意,对诗中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就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地朗读了。所谓理解地读,就是读出诗句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要逐句地指导,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味。通过读加深理解诗的内容,加深体会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朗读,可参考如下示例。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可看图练习背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1、2题,是教学重点内容,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课后第3题,是想象能力训练。为了做好此题,教学中应多方面着力渗透:借助课文插图(或投影、课件)引起学生的想象;结合词句意思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教师应适当描述诗中情境;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
在充分渗透的基础上,做诗情画意的想象和表达练习会变得容易。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新课。
1、最近学习的几首古诗都是写自然景物的,谁来背一背其中写春天美景的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
2、解题,引导看图。诗题《村居》,表示诗中写的情景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亲眼看见的。那么,诗人村居时亲眼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同学们看画面(出示挂图或投影),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二)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诗中是怎样描写所看见的景物的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边听边看图。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正确、流利。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畅。在文中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互读生字。
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3、检查指导读课文,指导读流畅。
(四)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
(五)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1、学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
2、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3、多种形式朗读比赛。
(六)看图练习背诵。
(七)指导写字。
(八)完成课后第3题:进行想象、口述训练。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表达语言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板书“夏天”。看到“夏天”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随机积累一些成语,如:汗流浃背挥汗如雨汗如雨下等)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4课夏天,看看文中写的是怎样的一个夏天?
二、 初读课文
1、 (1)自由读文一遍,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 组长检查组员绳子的读音,比较难的字组员一起想个好办法记住。
(3)抽查各小组生字掌握情况。并当场书空听写:圈柳烤
2、 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哪一段写下雷雨时的情景?
(1) 找。
(2) 指名读,比赛读,读出雨的大。
3、 理清课文
第1-2 节写雷雨前
第3 节写雷雨时
第4-6 节写雷雨后
三、 学习雷雨前部分
1、 自由读,读后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夏天?(学生充分说)
2、 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热”字,你从哪里感受到天气热?
(1) 学生充分说。
(2) 读,读出雨前的闷热,比赛读。
3、 如果要你给文中雷雨前画一幅画,你打算怎么画出那份闷热?
(1)课文适当展开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2) 再读,读出雨前的`闷热。
(3) 背雨前部分。
4、 太阳像个大火球时,热得不得了。其实,雷雨前没有太阳的闷热也会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1) 出示茅盾名篇《雷雨前》片段。
(2) 师范读,请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一起解决。
(3) 学生自由读,这是个怎样的天气?你从哪里读懂的?
(4) 相机指名有感情读出来。
5、 炎炎夏日,天气又闷又热,多么希望老天能下一场雨啊!茅盾《雷雨前》最后一句就是“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此时真的下雷雨了,而且哗哗哗下得很大,你的心情怎样?
(1) 学生充分说。
(2) 再回头读雷雨时部分,此时除了读出雨的大,还要读出痛快高兴。
指名读,比赛读,齐读,背。
四、作业:《课堂作业》第2和第6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发”(伯)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课题
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
问:这是什么?(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cdn”。注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分析字形:“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书空记字。
问: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板书:姑娘,补全课题)
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读“guniang”。提示注意:“娘”是鼻音,不能读成帕ng。分析字形:“姑娘”两个宇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分别书空记字。
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蚕姑娘。
二、初读指导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发”。特别注意区分、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桑叶,蚕卵,蚕床,蚕山,吐丝,茧子,盖新房,蛾,从此
(3)读顺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桑叶,从此,瘦
钻出,换上,卵,茧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桑叶:(用图或实物讲解)
蚕卵:蚕蛾产下的子。
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书上插图)。
蚕山:(看实物或图)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蛾:(看图)蚕的成虫。
从此:从这时起。
(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此:左右结构。左部“止”第一笔是长“竖”而不是短“竖”,第四笔是“提”而不是“横”;右部“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两笔相连而不交叉,不能写成“七”,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齐平。
旧:开头两“竖”长度相当,上下间隔相等,“日”框内部一“横”连左“竖”不连右“折”,底部一“横”既连左“竖”又连右“折”。
姑:左部“女字旁”末笔改“横”为“提”,右连第三笔“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横”宜收紧些,下面“口”形上宽下窄,体形稍大,使下部平稳。
蚕:上部首笔是“横”而不是“撇”,第四笔“捺”起笔处连“横”而不连“撇”。“撇、捺”舒展,预留下部空隙写“虫”。
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提手旁”写法同前;右部“奂”,自上而下笔画由收紧到放开,最后两笔“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稳。
钻:左右结构,左右宽度相等。左部“金字旁”开头两笔占位略宽,盖住下部笔画;右部首“竖”挺直,“横”画宜短,左连“竖”画,下面“口”形写法同“姑”而略大,保持下部平稳。
娘:左部“女子旁”写法同“姑”字;右部“良”首“点”宜高,第二至四笔应横向收紧,“竖提”长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后两笔,“撇”连于“捺”,共同布白于右下空隙部位。
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布,上大下小,一律改“捺”为“点”;下部“木”的“横”画要长,“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稳。
盖:上下结构。上部“羊字头”开头两笔一侧“点”一撇“点”,三“横”间隔均匀,中“横”略短;下部“皿字底
”体形宽扁,框里两短“竖”,分别同左右两“竖”画走势相应,而彼此对称,平分成框里三个空隙,末“横”特长,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稳定。
裳:上部宜纵向收紧;下部“衣”的“横”画宜短,“撇”画稍长,“竖提”偏左定位,最后的短“撇”连于长“捺”,下部四笔体形宽放,保持全字稳定。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注意第2~5自然段词句的异同。
2.读抄词语(见文后练习3)。
札记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变成,吐丝,蚕姑娘,吃桑叶
换上,从此,暖洋洋,盖新房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事?(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里)(告诉我们蚕是从蚕卵中孵出来的)(板书:卵一蚕)问:“钻出”是什么意思?(在这里,钻出就是爬出来的意思)
(3)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4)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又黑又小)
(板书:又黑又小)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板书:吃桑叶、睡、脱、醒)教师提示注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板书: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色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3)小结:读了第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
(4)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语句基本相同,但有几个词语换了,谁能说一说?(“又黑又小”换成“又黄又瘦”;“黑”换成“黄”,“黄”换成“白”)这反映了什么情况?(反映了蚕姑娘在不断生长)(板书:又黄又瘦)还有什么词语换了?(“就”换成“又”)
谁能说说“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表示两个不同动作接连发生用“就”;表示某个动作的重复发生用“又”)对,这里用“又”表示第二次蚕眠的情况是恰当的。
(3)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
4.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个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相比,谁能说说哪些语句不同?(“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板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
(3)齐读第4、5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情况。
三、指导背诵
看提示(写在小黑板上)背诵第2、3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______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______衣裳。醒了,醒了,变成______姑娘。(每空依次在上下填两个字,下同)
2.看提示背诵第4、5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
四、课堂作业
朗读、练习背诵第l-5自然段。
札记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指名背诵第1-5自然段。
二、继续细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因为蚕眠有四次,这是蚕的生长特点,所以必须特别写明)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房)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茧子又白又亮,长圆形,很好
看)
(3)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蚕结茧子好比盖新房,茧子结成,好比新房盖成,所以要写“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要读出喜悦的语气来)请你把这句读一下。(学生读)
(4)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板书:吐丝结茧)
(5)齐读第6自然段。
2.第7自然段。
(1)指名读。
(2)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自答: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板书: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茧子里的蛹是慢慢在变化,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所以不能写“一动也不动”)
(3)“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自答: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板书: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抑苗子I-I,/4:~"斩帛”;士田烟嫱n夺Z右茁辟㈠柞“并下宙”*徂会括而有趣。请看第31页上面的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请你读一下。(学生读)
(4)看31页上第三幅图,想一想:两个蚕蛾在干什么?(蚕蛾在产卵)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5)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填空练习,概括课文。
从_____里钻出来的又_____又____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_____。它吐_____结_____,最后_____开了窗,飞出了_____姑娘。
3.齐读完成填空后的这段话。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初步认识句子的并合(课后练习4)。
这里有两组句子,每组三句话,要求我们读一读。初步懂得怎样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
(1)各人自读,体会。
(2)指名读第一组三句话。
(3)谁能说说怎样把第一、二两句并成第三句的?(把一、二两句连起来,把第一句未了的句号改为逗号,把第二句开头的“蚕姑娘”去掉,这就并成了第三句)
第二组三句话的练习方法同此。
2.背诵第6、7自然段。
(1)利用押韵的字引背。(押韵的字写在小黑板上:娘、上、由主.*白¨向宙*白、
(2)分两个大组,一组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评议。
(3)各人自背。
(4)指名背诵。
3.背诵全文。
(1)全班背诵。
(2)指名背诵。
4.书面作业。
(1)扩词。
蚕()()()()
换()()()
丝()()()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暖洋洋,红通通,黑白,绿亮
札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设计思路
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大胆放手,鼓励孩子们去尝试、去发现、去合作、去探究,引领孩子们亲历朗读、识字、感悟、美读、写字的整个学习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合作的快乐以及收获的喜悦。
精心创设孩子们自主发展的空间,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受与体验,使得孩子们乐于参与,喜欢学习。
谈话引入,亲切自然;形式多样,诵读古诗;合作探究,识记生字;游戏激趣,巩固识字;畅谈所悟,品读全诗;探究指导,书写生字;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横、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竖、竖弯钩、撇、捺”等八种基本笔画。
4.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5.感悟文章内容。
(二)能力目标
1.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横、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竖、竖弯钩、撇、捺”等八种基本笔画。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品读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写有本课生字的拼音卡片;与本诗和谐一致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亲切谈话,自然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答。
师:你们都去哪儿旅游过,看到了什么呢?谁愿意向大家简单的说一说?
生介绍。
师:宋朝有一个叫邵雍的人,跟我们大家一样,也非常喜欢旅游,他还把他旅游时看到的景色写成了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以谈话的形式引入,既亲切又自然,同时,又相机进行了口语训练。
二、熟读古诗,识记生字
(一)形式多样,熟读古诗。
1.生自己尝试着读,勾画出认读困难的字。
2.师范读(或听录音),生指字听读,重点听认读困难的字的读音。
3.师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4.指名读。
5.齐读。
给孩子们足够的读书的时间,大胆放手,鼓励他们尝试着读,可以使孩子们对自身的认知水平有一个较明晰的了解,增强听读的针对性,从而提高听读的效果。
(二)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1.全班交流,识记生字。
指名当“小老师”,把自己认识的字以及记忆方法交给大家。对于孩子们认读起来较困难的字,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
鼓励孩子们个性化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们去学,相信他们能学会。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运用生字卡片)。
3.师出示识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以组为单位进行检查,全部会认的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在齐心协力争夺“小红旗”的活动中,孩子们会深深地体悟到:互助合作的快乐以及取得成功的喜悦。
4.游戏:找朋友。老师把写有本课生字的拼音卡片随机给学生,看过后,生说:我是*,我是*,谁是我的好朋友?
其他同学迅速拿出相对应的卡片,站起来,大声说:我是*,我是*,我是你的好朋友。
活泼有趣的游戏,有效的激活了孩子们的参与欲望,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巩固拼音与识字的过程中。
三、感悟内容,感情朗读
1.齐读古诗。
2.师:这首诗大家已经会读了,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邵雍都看到了什么?
生猜。
“猜一猜诗人看到了什么”,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们说出熟读古诗之后的个人的独特感悟。
3.师:(实物投影映示画面)对照图看一看,大家猜对了吗?你们觉得这儿的景色怎么样?
生答(很美,很漂亮)。
借助画面,丰富孩子们的个性化的感知,深化他们对古诗的整体感悟。
4.师:那么,读这首诗的时候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得很美。
师:那就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读吧!
生配乐朗诵,边朗诵边加动作。
和着优美的乐曲,孩子们一定会把品读之意、体味之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一)教师引导,认识田字格: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1.师指生认。
2.师说生指。
3.同桌互认。
(二)合作探究,学写“一、二、三、十”。
1.教师分别板书横和竖,生仔细观察,应该怎样写。
2.全班交流:横从左往右写,要写平;竖从上往下写,要写直。生书空。
3.小组合作,书空交流四个字的笔画、笔顺。全班交流。
4.讨论: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
重点提示:除了要注意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以外,还要注意横要写平、竖要写直,更要特别注意二、三两个字的横的长短变化。
5.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6.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孩子们的潜能是巨大的,相信他们,放手让他们在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大胆实践中,探索新知,学习书写,获得发展。
(三)合作探究,学写“四、五”。
1.教师分别板书横折、横折钩和竖弯,生仔细观察,应该怎样写。全班交流,生书空。
2.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两个字的笔画、笔顺。全班交流。
3.讨论交流:这两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4.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5.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四)合作探究,学写“六、八”。
1.教师分别板书点、撇和捺,生仔细观察,应该怎样写。全班交流,生书空。
2.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两个字的笔画、笔顺。全班交流。
3.讨论交流:这两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4.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5.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五)合作探究,学写“七、九”。
1.教师分别板书竖弯钩和横折弯钩,生仔细观察,应该怎样写。全班交流,生书空。
2.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两个字的笔画、笔顺。全班交流。
3.讨论交流:这两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4.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5.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师: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下有关节日的资料,要交代清楚几月几日是什么节日(注:日期用中国数字表示;其它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者请父母帮忙),只要你亲自搜集了,你就会得到一张“搜集资料小绿卡”,积极行动起来吧!
本环节旨在:其一,帮助孩子们树立搜集信息的意识,初步培养他们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其二,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生字,避免机械、重复的抄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习生字:江南。
二、分析课题
这是古代的一首民歌。
“江南”是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南部和浙江的北部。
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一片富饶美丽的地方。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可采莲田田鱼戏间西北
(2)指名朗读,指点学生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采莲、戏。
(4)齐读生字词。
(5)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书后第二题,练习书空。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
“莲”指荷花,看图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
“江南可采莲”是什么意思?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
看图,莲叶是什么样的.?
莲叶挺出水面,像擎在手里的一把把小伞。
小结。
3、第三至七行。
(1)看图,鱼儿在莲叶间游动,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这儿为什么不用“游”而用“戏”呢?
(2)指导朗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3)指名说说这几句的意思。
小结:这五行写鱼儿在莲叶间四处游动,穿来穿去,好象在游戏作乐。
三、巩固
1、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采莲田田戏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四、小结
1、学习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如果你是采莲人,你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五、指导朗读背诵
1、要读出采莲人愉悦的心情。
2、指导停顿。
3、反复练习朗读。
4、自由练背,指名背诵。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并把字写端正、匀称、正确。
2.巩固已经学会的字。
3.扩大古诗积累,积累格言、成语。
4.口语交际练习,鼓励乐于说、敢于说的习惯。
5.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地拼读音节,把字写匀称、正确。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2、4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一)自己独立完成。
(二).同桌互查,看字是否正确,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3.讲一讲三个成语的意思。
4.再找几个你会的写下来。
二、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不同的字。请你认真想一想,看看能够写出几个来。
(一).读题,看有几点要求?
(二).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三).交流:
此:(柴)(些)(紫)
兑:(锐)(说)(悦)(脱)
台:(苔)(抬)(殆)(始)(治)
三、口语交际
(一).自读材料要求,看从中了解了什么?
(二).引导准备:争论什么?(非看不可的理由)
怎样达成协议?达成怎样的协议?
(三).自愿挑选一角色准备。
(四).自选伙伴,三人一组,表演争论的情景及达成的协议。
(五).全班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完成目标3
一、读读背背下面的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然后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查字典自学完成:会正确读出古诗,了解古诗意思。
(二).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音:悯绅粟闲犹
②字义:悯粟闲犹(查字典理解)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质疑:农民获得了丰收,为什么还会饿死?
二、读读下面的格言,愿意背的可以背下来。
(一).自学: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查字典或请教同桌。
(二).交流:这些格言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三、回忆由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一).提前准备一个寓言故事讲。
(二).交流:讲寓言故事,说一说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教学中充分估计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使学生的生成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三、四课时
完成目标5
一、回忆《自相矛盾》
(一).朗读课文。
(二).自己讲一讲,说一说。
二、指导习作:
(一).引导思考: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会对家里人说什么呢?它的家里人会说什么呢?
(二).大家交流,评价,补充。
(三).指导开头:
回到家里,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对……说:“……”……
(四).独立完成。
三、讲评:
(一).二人一组互读习作,二人互评。
(二).请2——4组同学做示范,把握语言,通顺,想象合理,思维灵活,重点指导语言生动。
(三).自己修改作文。
(四).再次交流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并把字写端正、匀称、正确。
2.巩固已经学会的字。
3.扩大古诗积累,积累格言、成语。
4.口语交际练习,鼓励乐于说、敢于说的习惯。
5.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地拼读音节,把字写匀称、正确。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2、4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一)自己独立完成。
(二).同桌互查,看字是否正确,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3.讲一讲三个成语的意思。
4.再找几个你会的写下来。
二、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不同的字。请你认真想一想,看看能够写出几个来。
(一).读题,看有几点要求?
(二).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三).交流:
此:(柴)(些)(紫)
兑:(锐)(说)(悦)(脱)
台:(苔)(抬)(殆)(始)(治)
三、口语交际
(一).自读材料要求,看从中了解了什么?
(二).引导准备:争论什么?(非看不可的理由)
怎样达成协议?达成怎样的协议?
(三).自愿挑选一角色准备。
(四).自选伙伴,三人一组,表演争论的情景及达成的协议。
(五).全班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完成目标3
一、读读背背下面的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然后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查字典自学完成:会正确读出古诗,了解古诗意思。
(二).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音:悯绅粟闲犹
②字义:悯粟闲犹(查字典理解)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质疑:农民获得了丰收,为什么还会饿死?
二、读读下面的格言,愿意背的可以背下来。
(一).自学: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查字典或请教同桌。
(二).交流:这些格言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三、回忆由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一).提前准备一个寓言故事讲。
(二).交流:讲寓言故事,说一说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教学中充分估计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使学生的生成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三、四课时
完成目标5
一、回忆《自相矛盾》
(一).朗读课文。
(二).自己讲一讲,说一说。
二、指导习作:
(一).引导思考: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会对家里人说什么呢?它的家里人会说什么呢?
(二).大家交流,评价,补充。
(三).指导开头:
回到家里,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对……说:“……”……
(四).独立完成。
三、讲评:
(一).二人一组互读习作,二人互评。
(二).请2——4组同学做示范,把握语言,通顺,想象合理,思维灵活,重点指导语言生动。
(三).自己修改作文。
(四).再次交流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7
此:()()()()()
兑:()()()()()
台:()()()()()
教学反思:习作要为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说出想说而又不能说出的话,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7
此:()()()()()
兑:()()()()()
台:()()()()()
教学反思:习作要为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说出想说而又不能说出的话,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饮一杯月光》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3课。这是一首极富生活气息,想像新奇的儿童诗。描绘了一家人在夏天宁静的月夜纳凉饮酒的生活场面。全诗共三节,配有一幅插图。全诗描写了一家人在夏天的月夜纳凉,这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场景,但是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去观察月光,并展开新奇的想像,使这首诗格外新奇、美丽,非常耐读。诗中的月光代表了美好的事物,透过月光我们可以欣赏到宁静的夏天月夜的自然之美,口味到全家人在夏夜纳凉时愉悦和谐的生活之美,还可以看到一份美好的心情,一个美好的愿望,一份温馨的关爱……
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自信心表现欲特强,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而且企盼更新颖的教学方式,需要更有趣味的教学活动形式。
设计理念
根据小学生为主体开展学习活动的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学习与运用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饮、杯、凉、酒”等12个生字。
2、过程和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月光的想像和理解,感悟诗中描绘的美好情境,使学生懂得只要用心去关注和感受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就会永远快乐幸福。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教学重点
认识“饮、杯、凉、酒”等12个生字,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应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并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对文中月光的想像和理解。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想象能力有限,所以我把这一点定为本课时难点)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在一部儿童片里学会了两首可好听的儿童歌曲,可我呀老是记不住它的名字。你们能一起帮我想想吗?咦,我听见有的同学说叫我唱唱,好吧!那我就来试试吧!
(师唱儿歌《好爸爸、坏爸爸》、《我的好妈妈》)
学生分小组讨论,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最先想出了歌名?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环节我利用学生喜爱儿歌的特点,用曲名来设疑质问,通过熟悉、欢乐的儿童歌曲,将孩子们的兴趣一下抓住,情绪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2、非常感谢孩子们对我的帮助,原来这两首歌的名字是这样的,小朋友们,我们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我们也非常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和我就组成了一个甜美、幸福的三口之家。
(在本环节通过轻松愉快的谈话,拉近了孩子与文本的距离,让孩子学得更轻松、更有意义。)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谈话:孩子们,甜美幸福的三口之家,都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处处充满了欢乐,今天老师要给孩子们介绍这样的三口之家,想知道他们一家在干什么吗,那么请跟老师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那请你们闭上眼睛,老师送你们一对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飞舞这翅膀。飞到那美丽的地方。(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
孩子们,我们已经飞到这美丽的地方,喜欢这个地方吗?让我们听听这幸福的一家到底在干什么。(播放背景音乐,师范读全诗)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划出带红帽的生字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记。
(这一谈话充满了童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朗读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识字
(1)谈话:孩子们,刚才你们把带红帽的生字宝宝找到了吗?老师也把它们请来了,小朋友们,你们瞧他们来了。这些带红帽的生字宝宝中有你们的老朋友吗?把你的朋友请出来介绍给大家认识好吗?(课件出示生字)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把认识的生字介绍给大家。要求用这样的句子,如“我的朋友杯,茶杯的杯”。其余学生跟着念“我俩交朋友,茶杯的杯”。
(在识字环节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基础,我采用介绍朋友的方式让他们互助学习,这样,学生用交到新朋友的方式接受新知,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学习)
(2)猜字游戏
(用游戏来进一步巩固新知,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轻松愉快的游戏)
三、再读诗歌,体会意境
1、师谈话:刚才小朋友已认识了一些新的生字宝宝朋友,有了新朋友的感觉真不错。走,我们带着新朋友再一起去体会体会月夜下那一家三口的悠闲与幸福吧。孩子们,让我们闭上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去飞吧(课件出示清脆的蛙声、虫鸣)这远远近近的虫鸣,衬托着夏夜的宁静。实物展示加深理解衬托一词。
生闭上眼睛,自由展开联想,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体会月夜的宁静。
(在本环节通过利用课件,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这样对课文第一节的朗读,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2、(1)小组合作学习,读第二节,图文对照,说说一家人在夏天乘凉的情景。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会“每个人的杯子里都斟满了月光”的意思。(就是水在月光的照射下有了光亮,就成了月光酒)
利用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手电筒、装满清水的杯子)
(在这一环节我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这是本课时的难点,针对二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我采用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突破难点)
(2)师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听过中秋佳节,花好月圆,这是关于月亮给予人类美好的祝愿,也曾学过诗人李白所写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月光到底像什么呢?(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用上月光像……说话(月光可以像轻纱、白雾、美酒……还可以像美好的心情,良好的祝愿,温馨的关爱……)
(这一节教学拓宽了学生思维和想像的空间,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
3、(1)谈话:孩子们,在平常遇到高兴的事我们会举杯祝愿,可通常都是一些什么情况呢?
引导生讨论回答,并与同桌互相交流。
(2)为什么爸爸、妈妈,干下这杯月光酒,脸上永远有微笑,心窝也会发出光亮呢?
4、小结扣题:
这杯酒是我对爸妈的祝福,是我的一份孝心,我请爸妈饮下这杯月光酒,表达了我对他们的祝福。文章题目为“饮一杯月光”也就是爸爸妈妈收到了我对他们这份爱的传递,他们读懂了我的孝心。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互助学习,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只有所感悟就行)
5、(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环节,让学生读中悟情,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节我将以舒缓的语气来朗读感悟夏夜的宁静,第二节我将用轻柔的语气来朗读,感受一家人的甜美幸福。第三节我将以激情的语气朗读,读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爸爸妈妈永远真诚的祝福,让学生懂得用心关注和感受自己身边美好的事物,热爱生活,就会永远快乐幸福)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师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以小组读、个人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全诗。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优美的的音乐中朗读课文,既是对课文意景的再次重现,又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谈话孩子们,你们都有一个幸福美满快乐的家庭,你能说说你有一个怎样的家吗?(或许有的同学会说出家庭的不幸与不满意,这时教师应进行适当的点拨,并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处理家庭关系的方法)
指导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家庭或对爸爸妈妈的祝福与建议,教师适时指导。
(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最直接的话题,让学生想说、能说,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孩子们,面对爸爸妈妈,面对这个幸福的家庭,我们有自己的祝福,也有对家庭的希望,也有对爸爸妈妈的建议,现在我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些制作卡片的纸,请同学们运用一年级学过的制作卡片的方法,把它制作为精美的卡片,把我们的祝福话写在卡片上,送给爸爸妈妈。根据孩子们的祝福话语,我们可以感悟到对爸爸妈妈的孝心,和对他们真诚的祝福。在此我也祝愿在坐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家庭幸福美满。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新的情况中思考新的方法,在实践操作中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这是对本课主题的一个延伸和升华)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是文章的袖珍版,是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我的板书用形象生动的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想象,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
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老师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问题答案,然后小组交流。问题是:这幅图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三、赏读,展开想象。
《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
学生读文,看图,想象。
四、读,表达情感。
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图的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其他同学听。
第二课时
一、尾段导入,了解意义。
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学术意义,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读,想想这幅图画在哪些方面,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形象资料。
学生读书,思考。
二、小组合作,专题探究。
接下来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自定一个专题,如“风俗人情”“桥梁建筑”“道路交通”“人际关系”等,然后从整幅的《清明上河图》上认真地查找,用心分析画面上的内容,把符合专题的内容一一找出来。
老师提供资料,供学生查找。
三、班上交流,适时指点。
班上汇报交流,老师要给予适当指点,特别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部分,老师给予补充;学生分析判断错的,老师予以纠正。
风俗人情:一是游戏活动,二是清明活动,三是市招类。
桥梁建筑:茅屋、瓦屋、华屋、殿宇、庙、摊子、战台、桥、墙、牌坊。
道路交通:一是船,二是车,三是轿子,四是骆驼。
人际关系:做生意的商贾,骑马的官吏,看街景的士绅,叫卖的小贩,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身负痛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等。
四、按专题习作。
以《〈清明上河图〉中的风俗人情》或《〈清明上河图〉中的桥梁建筑》等写一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短文,也可写读了课文或欣赏了这幅名画的体会。可以个人写,也可以小组合作写。写后互相读一读。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4-06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