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感情朗读、背诵课文。感受雷锋叔叔的奉献精神,并用这种精神指导我们的行动。
【教学准备】
1、课件、投影仪、图片、字卡、轻音光。
2、学唱雷锋歌曲,收集雷锋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同时,课件出示雷锋画像。
2、教师讲雷锋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我们了解了雷锋,可是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歌,板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师指导读“雷锋”。
二、读文识字
1、雷锋叔叔知道你们这样想念他,特意给你们送来了礼物,看一看。(出示课文投影字幕)
2、这首诗很好听,你想怎样读?(学读、同桌读、小组赛读等)
⑴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学生回答)
⑵学生自由读。(自学生字)
⑶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经验和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同学给予鼓励)
⑷利用生字卡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⑸认读带拼音的词:雷锋、叔叔、曾经、泥泞、鸟窝、迈步、荆棘、花瓣、萤火虫、寻觅、需要。(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⑹摘掉拼音,你还认识他们吗?你来试一试。(去拼音读词)
3、游戏巩固:把生字卡放在板槽中,指两名同学,教师说字,两名同学迅速取出相应的字并组词,其余的学生取出自己的字卡组词。
4、对重点的字分析字形、正音:“锋、曾、泞、晶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泞”读四声。对容易出错的字多读几遍。
三、指导写字
1、指导观察要写的字的字形,分析字形特点。(需、迈、叔、锋、泞)
2、教师范写“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泥”右下部应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写(放音乐)
四、初读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四人轮读,评议、正音。
3、试着背一背,对背得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五、总结本课内容,说出体会
六、拓展延伸
把你知道的雷锋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魔方”游戏。教师转动“魔方”,学生抢答读字,组词。
2、你知道雷锋的小故事吗?讲给大家听听。
二、自读感悟,自主表达
1、自读诗歌,说说课文写了雷锋叔叔的什么事?读哪一部分你最受感动?画出使你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汇报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说出真实想法,教师都应给以充分肯定,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真情实感)。
2、分小节汇报学习心得。
第一小节: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词语:长长的小溪
寻找足迹,你在哪里(理解足迹的意思)
第二小节:
⑴出示词语,蒙蒙的细雨
⑵我们在哪里找到了雷锋叔叔?你还知道哪些雷锋帮助小朋友的事?
⑶你能读读这小节吗?怎样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⑷说话训练,仿照句子: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瞧_______,就是________的足迹。(这一环节,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雷锋事迹,学习雷锋精神,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三小节:
通过读第三小节,你有什么发现吗、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词语:弯弯的小路寻找足迹你在哪里(引导学生说出与第一小节的相似之处,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
第四小节:
⑴出示词语:晶莹的露珠
⑵仿照第二小节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读到说,进一步感受雷锋精神)
⑶结合你所知道的雷锋故事,仿照这一小节,编一首小诗好吗?
第五小节:
⑴出示词语:温暖的春风
⑵我们找到雷锋叔叔了吗?雷锋叔叔还会出现在哪里?
⑶讲讲别人帮助你和你帮助别人的故事。
出示句式:()是一个小雷锋,他曾经()。
三、合作朗读,深悟诗情
1、自由选择伙伴,合作朗读,读出美感,读出诗的韵味。
2、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如第一次“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第二次“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小溪、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语调要提高。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上节课剩下的字,重点指导:“冒、洒、迹”。
2、学生描红、临写。
3、展示作品。
五、练习背诵
六、拓展延伸
说说你知道的名言、名句。
七、实践活动
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板书设计】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足迹───→你在哪里
↑↓
雷锋←─→小溪、小路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2.深入诗歌意境,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4.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教学重点:
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教学难点:
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课前准备:
让学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预习: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诗歌朗读”,并提出朗读注意事项。学生认真听读。诗歌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三、整体感知:
1.训练朗读。
范读。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
学生齐读。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
学生自评。教师提示: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出示思考题)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3)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评析: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及诗歌体现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与探究,研读与赏析:
师: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教师准备学生可能发现的问题: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用了什么写法?师引导学生理解: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师引导学生理解:“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它扎下深根。
师引导:飘来的东西确实不易扎下根,而且是深根。惟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才能扎下深根。那么,在朗读时,应该怎么读?
3.“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有什么好处?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4.“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怎么理解?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坚强了。
师:朗读这句一定要充满对理想的渴望,请你试试。(学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
5.“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诗的含义。师引导学生理解:很有人生哲理,当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6.同学们有没有过成功的经历?鼓励学生用洪亮的声音回答,调动学生激情。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激情去齐声读课文。
7.师:读了这么多遍,是不是可以背诵下来了?
五、体验与反思:
师: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1.学生结合自己经历谈启示,教师适当引导。师:正是在艰难曲折的不断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2.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这首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
六、布置作业: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本文的寓意。
2、理解文中活用的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内容。
3、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内容。
2、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寓意。
3、理解文尾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4、认识寓言式杂文的语言特点。
三、介绍作者及背景:
l刘征,现代作家,又是写故事新编的好手。有作品集《刘征文集》和《刘征十年集》。本文写于1988年8月,当时,经济在部分价格开放、部分价格仍由行政机关控制的“双轨制”下运行。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能够依靠行政权利取得低价买进或高价卖出的特权的`人们,便能大发横财。本文讽刺的,正是这种现象。后来,由于商品市场逐渐放开,也由于“双轨价格”差价有所缩小,通过审批权,干预赚取差价牟利 的基础被削弱,倒卖“批文”的做法才有所收敛。
文章开篇就说“潮流不可阻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这个潮流显然是指当时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都受到大潮的冲击,许多官员下海,许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虚构了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
四、庄周经商养鱼买水 故事情节
五、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所引有关庄子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着解读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故事。
六、思考、讨论:这是一篇寓言式杂文,它的寓意是什么?
七、艺术特色
八、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感悟课文中所讲的学习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学过了两则古代寓言故事,学到了一些古文知识,也掌握了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独立阅读一篇古文《关尹子教射》,看大家能不能自己把短文读懂。
二、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结合注释,弄懂每句话意思,遇到不懂的'词、句同桌讨论解决,仍解决不了的请教别的同学或老师。
三、老师简单串讲文章大意,学生结合自身理解学习方法
哪些地方是正确的?哪些地方理解不正确?从中你悟出了什么?(比如翻译时词序的调整、增添必要的字词等)
四、总结
1.再读课文,自悟后小组讨论:从关尹子教射箭这件事情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
五、朗读全文
六、附板书设计
中矣 不知所以中 退而习之
三年 知所以中 守而勿失
(知道为什么) (遵循规律)
教案点评:
学生自读短文,依据注释弄懂词句意思,与译文对照,看是否理解正确。对较难理解的词句,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意思。讲解补充学生不能理解的词意。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词意、句意,领悟告诉我们的道理。
语文教案 篇5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风筝 蝴蝶 拔几根 幸福 托着 ?垂头丧气 半圈
树梢 歇一歇 ?千呼万唤 ?踪影 ?磨坊
(课件出示6)教师集体订正。
2.回忆作者放风筝时的情景,简略说一说过程。这节课让我们细细体会其中的快乐。(板书:风筝)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圈出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课件出示7) “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课件出示8)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板书:幸福鸟)
指导朗读: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课件出示9)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课件出示10)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板书:兴奋、激动、自豪)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课件出示11)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课件出示12)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4.学习第4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课件出示13)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板书:找风筝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5.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板书:垂头丧气)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板书:继续)
(4)想象写话
ɑ找到了吗?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b全班交流
c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说的内容写在纸上。(提醒写字姿势)
d全班交流。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小组交流(课件出示14)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16.风筝
教学反思:
1.在理解“憧憬”一词时,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读,表现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断变化:“想一想孩子们做风筝时会是怎样的心情?”“激动的、高兴的、兴奋的”“那就请你读出小伙伴做风筝时的激动。”
2.不足之处是千呼万唤:千和万是虚数,不是真正了呼喊了一千遍和一万遍,这一点应该渗透给学生。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方法
教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2.导学: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
(一)学习童谣――《摇摇船》。
1.导入: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谣《摇摇船》。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谁在摇船?
他要摇船去哪儿?
他是怎么摇的呢?
…………
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童谣。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童谣。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童谣。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预设一:
外婆为什么叫“我”好宝宝?
①导学:你的外婆都什么时候叫你好宝宝呢?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小结:对呀,你们的想法都对。这么懂事的宝宝外婆怎么能不喜欢呢?
预设二:
摇船怎么会摇出那么多好吃的'?
①导学:对呀,明明是摇船,怎么还摇出好吃的了?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教师追问:如果是你摇船,摇到外婆家,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你高兴吗?读出你此刻的心情。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童谣。
7.指导学生比赛背诵童谣。
8.学生边背童谣边做动作。
(二)学习儿歌――《小刺猬理发》。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小刺猬吗?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小刺猬为什么要去理发?
谁给小刺猬理的发?
小刺猬理完发漂亮吗?
…………
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儿歌,看看能不能从儿歌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儿歌。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儿歌,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看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儿歌。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儿歌。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预设:为什么小刺猬最后成了小娃娃呢?(如果学生提不出来这个问题可以教师问。)
①导学:你真聪明,问题提得真好,是呀,明明是小刺猬,最后怎么成了小娃娃呢?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教师追问:男孩子头发长了就像小刺猬,你看见过谁的头发像小刺猬吗?这样好看吗?(出示刺猬头型的男孩)
④导学:对呀,男孩子头发长了就要去理发,那女孩子头发长了,又一直不理发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说出要留长头发的话,平时要勤洗头。)
⑤小结:天气渐渐热了,小朋友的头发长了,容易出汗,也容易生小虫子,有的头发弄到眼睛里,细菌也会影响我们的视力,所以我们要经常洗头、经常理发。
预设:
小刺猬是怎样理发的?
①学生尝试解答。
②导学:你们有没有去过理发店理发呢?理发师是怎么给你理发的?(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嚓嚓嚓,引导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小刺猬去理发后变干净变漂亮了,我们以后可一定要经常洗头发,经常理发,这样你们才能健健康康、漂漂亮亮的!
7.指导学生比赛背诵儿歌。
8.听儿歌,边跟着做动作边唱。
三、借助插图,学会分享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什么?
2.导学:对呀,与人分享是一种快乐,下面就和小组同学像书上的小朋友那样学会分享!
3.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里读一读或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儿歌或童谣,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童谣或儿歌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有的同学也会这个儿歌或童谣,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4.和同学交换自己带的书,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读一本书。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里读一读或背一背自己读过的童谣或儿歌,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能力。“交换读书”和“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分享读书的快乐。】
本课作业 布置作业
1.请爸爸、妈妈带你到书店逛一逛,选一选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
2.把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背给喜欢的人听。
【设计意图: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和背诵、分享。】
板书设计
略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体现抓住重点,辐射全文的教学历年,教学中教师最大限度地把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质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倾泻,一望无际、勃勃生机、储备、暴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诺亚遇事善于动脑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3.能转述诺亚方舟的故事。
4.学习写打比方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转述诺亚方舟的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特大洪灾,把高原和山脉都淹没了,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年轻人建造了一条巨大的方方正正的船人们躲到船上在茫茫的、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漂流,暴雨一连下了四十天,雨停后,这个年轻人放出鸽子,很快鸽子叼着一条橄榄嫩枝飞回,人们知道水已经退了,平安已经到来,后来人们以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想知道这个人是叫什么名字吗?
二、揭示课题,
1.板书:
诺亚:传说中的一个年轻人的名字,
方舟:方方正正的船。
2.诺亚和方舟有着怎样的关系?
3.为什么以此为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诺亚制造了一条船。
生:以此为题突出诺亚是一位聪明而有奉献精神的年轻人。
三、认识会认字
出示会认字:瀑,倾,泻,淹,势,储,际,橄,榄,勃
1.学生尝试读。
2.教师正音。
3.找出这些字的同音字或者形近字并且组词。
瀑()
爆()
暴()
倾()
顷()
泻()
写()
淹()
掩()
势()
努()
勃()
勃()
储()
诸()
际()
标()
橄()
敢()
榄()
览()
4.教师读文。
(1)质疑:这些生字都躲在文章的句子里,你否是可以从句子里找出来?在文章里,它们和哪些字组成词?
(2)学生边听边标出会认字新词。
(3)标出全文的自然段。
瀑布倾泻淹没地势储备一望无际橄榄树勃勃生机
5.归纳学习方法:读中标生字、组词、形近字组词。讨论,朗读,发现。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观察课文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1.认读会写字:
2.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诺亚造了一艘方方正正的船救了被洪水困住的人们。
3.诺亚方舟的作用是什么?
二、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学习活动,扶助“弱势”群体
1.认读会写字,在文中标出生字
2.正确书写生字,组词,找出它们的形近字并组词。
3.找多音字组词。
4.找出相应的近义词,反义词。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A组:
生:我会板演并领读词语。很久很久、越长越高、又大又粗、一望无际、勃勃生机
生:我能把躲在在课文的句子中的会写字找出来,并写在田字格里。
舟充陆洪鸽灾备暴退
生:我能用适合我的'方法识字:加部件识字。舟十几十口=船舟+叟=艘,加一加的办法记:充、鸽、洪
生:我能用猜谜语的方法识字。
B组:
生:我能用……像……似的……和各说一个句子。
生:我能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知道鸽子和橄榄树是和平与希望的象征。
生:我能用多音字“转、发、没、着、露”组词。
C组:我们组找到了相应的近义词。
D组:我们组会写反义词。
E组:用生字的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
F组:读词语花篮的词。
G组:我们组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H组: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七、师生评价。
八、总结。
九、反馈测评。
【板书设计】
诺亚方舟
水淹没了村庄和农田→诺亚造方舟
放动物植物种子→鸽子带来了水退的消息
储备食品(象征和平与希望)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内容:手套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手套,并能说出其名称。
2. 理解用途,并学会使用。
3. 能够联系学过的词语说一说手套的特征。
4. 小朋友们要爱惜它们,不要乱丢乱放,弄脏了。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小朋友在下雪天里戴者帽子、围巾和手套。)
2. 每位小朋友自备一付手套。
四. 教学过程:
(一) 儿歌练习:《下雨》、《12345》。
(二)新授:
1.导入:
⑴ 朋友们看一段动画片,完了以后啊,告诉陈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⑵ 学生自由发言:动画片上刮大风, 下大雪了,小朋友戴着帽子、围巾,在雪地上走。
⑶ 冬天刮的是什么风啊?大风,是北风,北风一吹天就冷了,小朋友,手上有没有戴手套啊?
⑷ 我们来学一首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
小朋友们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兴兴上学校。
2.认识手套:
⑴简单理解儿歌内容。
师:儿歌里面讲北风吹,冬天到,手冷了,要保护好,戴上手套,不冷了,高高兴兴的上学校。
⑵ 朋友们认识手套吗?
出示图片:各种各样的手套
出示词语卡片:shou tao手套
发音方法:sh (先摆好口型---翘舌)送气音
t 舌前音,送气
shou 第三声注意头甩一下.
⑶ 出示实物:一副皮手套、一副布手套
练习说句:这是皮手套。
这是布手套。
这是 黑色的皮手套。
副红色的布手套。
游戏:猜猜跳。
小朋友们听一听、找一找老师说的东西在哪儿?然后跳进去
⑷认识手套的作用。
小朋友们有没有手套啊?手套戴上了,就会觉得—暖和了、不冷了。
⑸用句式练习说句:
a. 戴 手套。
(师出示大、小手套,问:谁戴大手套?谁戴小手套?)
b. 的手套是 。
(师:这副手套是什么颜色啊?)
c. 的手套 , 的手套 。
(这是谁的手套啊?这两只手套有什么不同啊?)
参考句:
① 妈妈戴大手套。
② 爷爷戴大手套。
③ 小朋友戴小手套。
④ 我戴小手套。
⑤ 阿姨的手套是红色的。
⑥ 奶奶的手套是兰色的.。
⑦ 哥哥的手套大,弟弟的手套小。
⑧ 姐姐的手套大,妹妹的手套小。
(三)巩固练习:
读一读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
小朋友们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兴兴上学校。
语文教案 篇9
一、探究学法
1、前面我们已经共同学习了几个语文园地,同学们一定有了自己的经验,今天我们请大家自己来想想《语文园地五》可以怎样来学。
学生建议:
(1)先做自己喜欢的题目。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可以读一读再演一演。
(4)请小组长抽查。
(5)先自己学,再小组讨论。
2、小组讨论,你们小组最喜欢哪一题,说说你们打算怎么来学。
(1)小组讨论。
(2)提出建议。
(3)老师建议。
①每个小组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题目先做。
②在讨论一道题目之前每个小组成员要自己先思考,遇到困难的时候提出来。
③每个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④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学习,如:写一写、读一读、背一背、演一演等。
二、自主学习
分小组讨论。
小组长组织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重点指导
1、读读说说。
(1)小组汇报,你们是怎样学习这一题的。
(2)读一读你填的句子。
(3)老师指导。
①理解题目意思
②读句子,读出问句的语气。
③通过仔细听来判断他说得对不对。
④判断:这样填对不对。
2、我会认。
(1)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学的。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习情况。
(3)拓展:
①你知道有这些偏旁的.字还有哪些?
②你还知道哪些偏旁?你能说出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3、我会读。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儿歌。
(2)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
(3)看图(蓝天、白天、草地、河流),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4)配乐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一,一下语文园地五,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字14个,“整、恼、就、庄、稼、蜜、蜂、姐、得、报、帮、助、虫、丛”,继续练习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学写“助”字,能按笔顺写字,写得正确、端正。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如何有礼貌地问别人。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学习用想象、角色再现、表演读等方法读懂童话故事。
2、学习用语言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等方法理解、积累 “整天、苦恼、帮助、庄稼、花丛、蜜蜂、姐姐、报时”等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中感悟“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愿意帮助别人。
教学重点:
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生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熟读课文,在读中初步感悟“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的情感,愿意帮助别人。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头饰、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走进童话
1、出示小公鸡形象,与小公鸡打招呼
2、板书课题,生跟着书空
3、读课题
二、初读童话,自主识字
1、用多种识字方法自读课文
2、集中识字
3、采用多种方法记字——记字妙妙屋:样 虫 牛
三、趣学童话,随文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理解小公鸡为什么苦恼
2、学习2-4自然段
① 指名读,问:小公鸡到哪里去采访?都采访了谁?
②读好小公鸡的问句:学习有礼貌地打招呼、问别人
③ 感受动物们的“快乐”
④ 教师范读“老牛”“青蛙”“蜜蜂”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
生读完,师总结评价。
4、角色拓展,学习表达
拓展:如果小公鸡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蚯蚓、啄木鸟,会怎么采访他们?
出示句式,生练习说话,师指名反馈。
5、写字
① 出示词语“帮助” 生认读
② 交流:“帮”字笔画比较多,要怎么记住它?
③ 重点指导写好生字“助”,师适当引入“写字操”和写字注意事项。
④ 学生的写字作品评价反馈
⑤ 教师总结激励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留下悬念:小公鸡在大家的帮助下,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快乐呢?
2、课外拓展:① 练习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
② 拓展阅读:语文天地里的《好吃的帽子》
教学反思:
一、教学中较成功之处
1、自主识字,总结方法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帮助学生归纳识字方法,可以拼音、查字表、问别人、听读、编字谜等等多种识字方法,学生在自主识字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学会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
2、快乐朗读,读中体会
在教学中,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学生在一过程中逐渐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快乐的学习,感悟和发现了“帮助别人,就会得到快乐“的道理。在这一环节,我主要体现以下三点:以读为主,读中探究;以学为主,学中体验;以人为本,关注情感体验。把课堂真正让给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3、联系生活,还原生活
学文后,我设计了“你有做过什么帮助别人的事情?用快乐说一句话的说话练习”,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后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平日的生活中真正体验助人为乐的好品德,让语文走进生活,还原于生活,在生活中升华。
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引导学生读的还不够,导致阅读教学环节的“小组表演、师生合作读”等成果展示环节,没有想象中的精彩。如果我能在讨论时,能结合句子、口语交际的学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主旨,必定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2、教师的教学语言过于单调贫乏,不够简练,如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等,这样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能再丰富些,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深层次的内容。需在今后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丰富教学语言,提高专业素质。
3、教学机智有待提高,关注学生的程度还不够,没能及时捕捉学生发言的亮点及问题进行有效引导,对有些词句的理解和朗读的训练不够到位,致使课堂上有些环节有“蜻蜓点水”的感觉。
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感受颇多。虽然这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但到教学实践上,还是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