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14 11:07:1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语文教案范文集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三课时

  一、复述故事。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三、辅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本第19课《小牛站起来》。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2)读了这篇课文,想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

  2.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1)指名说说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参考图意:

  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习走路呢!

  (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5—7自然段)

  3.指名读课后问题,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通过反复练习,终于站了起来。)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板书: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洋思模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奉献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植被被破坏的严重性,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紧迫感。

  2、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引用、举例、诠释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沙漠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及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

  1、师朗诵《从军行》。解释诗意。

  2、板书——楼兰,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

  3、引导学生想象楼兰的样子。

  4、补充课题《楼兰之死》

  5、质疑课题,板书有代表性的问题。

  二、阅读升华

  1、自由朗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①通读全文,自学文中字词。②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交流。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楼兰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交流回答,相机板书繁荣——消亡

  3、展示搜集的材料,让学生感受“死”的真正含义。

  4、带着疑问默读课文2-5自然段,楼兰为什么死了?小组交流“楼兰死了”的原因。

  5、全班归纳。结合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诠释、举例、列数字)

  6、列举身边见到的环境恶化的例子。

  7、激发情感(回想着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城,再看看今天人们依然在肆无忌惮的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加强语气:如果不让悲剧重演的话,我们应该怎样做?

  8、小组讨论,以小组完成一份计划书。展示小结。

  三、拓展延伸

  1、统计,如果象课文列的数据,那10年、100年后,柴车一天有几辆?共有多少辆?要破坏多少植被?

  2、搜集有关自然环境的资料,准备办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楼兰之死

  繁荣→消亡

  保护环境 迫在眉睫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会课文中8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的书写,会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阅读有关桥的知识,培养学生整理、收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了解课文三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体会桥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创造美的意识。

  教具准备:

  各种桥的图片 小黑板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在泸定桥上战士们的'勇往直前和不畏艰险,正是有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和幸福。出示各种桥的图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桥。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著名作家樊发稼对桥的思考。

  出示课题:桥之思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学习樊发稼先生对桥的思考,我们一起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准确。流利,边读边把自己遇到的难认的字画下来,读完后小组合作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小黑板出示课文新词,指名朗读,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默读课文思考,概括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内容。

  三、指导重点生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樊发稼的《桥之思》。

  二、合作探究,感悟品读。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知道)了什么?

  2、这三个小节中都讲了些什么内容呢?

  三、朗读感悟,体会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a、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认为第一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板书:功能 材料 样式

  b、你是从那里读到的?

  你还知道有哪些样式的桥?

  c、这些桥有什么好处?板书:方便 路桥不可少

  再次播放各种桥的图片。

  2.请你放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读了第二小结你会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第二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师范读课文。

  3、刚才看到那么多美丽的桥,它们都是有形的,看见的,世界上还有一种看不见,却是世界上最值得珍视的桥,你想知道这是什么桥吗?板书:心桥。

  这种无形的桥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板书:尊重、谅解、关注、信任。心桥更可贵。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 同学们,路桥必不可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装点着乡村和城市,但心桥更可贵,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小节。

  (2) 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桥,更希望架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就会更加坚固更加美好。

  四、布置作业

  把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总结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先记在读书笔记上,再来背一背。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桥之思

  路桥:功能、材料、形式。方便——路桥不可少

  心桥 :尊重。谅解。关注。信任——心桥更可贵

语文教案 篇5

  一.重点明示:

  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方面的能力。分析评价就是对文章语言、风格、构思、作者观点及艺术技巧等进行分析、比较、认识优劣。分析评价的目的是借鉴吸收。根据每篇课文的实际情况,可集中分析某一、两个方面,目的要明确。

  二.能力要求与学习方法:

  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包含理解和鉴赏这两个层次。理解,就是前面所讲的要读懂文章的词义、句意、段意,乃至整篇文章的意思。鉴赏,指鉴别和哲学文章的语文、写作方法、布局谋篇的表现力量,鉴别和哲学文章的思想感情、主题的社会意义,并能对之作出恰当的评价。即体现它写得怎样、内容和形式是完美统一,如何达到这种统一的,品味作品的艺术魅力。鉴赏和评价文章,可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况进行鉴赏

  文章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作品具有不同的特色,同一时代的作品,由于作家风格、思想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情调,即使是同一乳可以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动、个情感的变化,写出不同情调的作品。

  2.立足整体,鉴赏局部。

  文章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而各个局部又都是为整篇文章服务的,不能脱离局部而鉴赏文章,也不能脱离整体,鉴赏局部。

  3.遵循文道统一原则,鉴赏表达技巧。

  任何文章,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鉴赏文章,不能割裂它的思想内容来鉴赏表现形式,要通过鉴赏艺术形式来体会思想威武不屈。刘勰曾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足见内容和形式在鉴赏时的重要关系。鉴赏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鉴赏文章词句的表现力。语言是文章的外壳,作家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遣词造句。因而培养从关系词句鉴赏入手,来体会文章的魅力的能力十分重要。

  (2)鉴赏文章修辞的表现力。

  (3)鉴赏文章的写作方法的表现力。

  (4)鉴赏文章的布局谋篇。

  4.正确评价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儿歌,增加语言积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理解故事中含反义词成语的意思,在表达和中学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多读多背,锻炼使动脑想的和口头表达的一致、协调。

  2、了解成语的意思,学习运用。

  3、能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用投影幻灯出示儿歌,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儿歌的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这首儿歌写了儿童的课外生活,学习种花和种瓜。全诗押”a“韵,”花“hua,”瓜“gua,朗读时注意把字音吐清楚。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二阅读成语故事《南辕北辙》

  1、初读成语故事,了解大意,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再读成语故事,说说讲了什么。

  学生发言。

  3、说一说,那个人错在哪里。

  学生发言。

  教师: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读懂了这个成语故事,很好。”南辕北辙“这个成语,从字面看,包含一组反义词”南--北“,”辕“和”辙“两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再理解成语的意思就不难了。

  4、说一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要想取得好效果,目的和行动必须一致。

  三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跑快

  楚国行动好把式

  盘缠多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对躺在病床上的科利亚来说,就是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阵惊喜。童年的友谊是真挚的。当我们的孩子读着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会被这“窗前的气球”深深地打动,窗前的气球将激动着孩子们的颗颗童心,净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引领着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是我追求的教学境界。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结合自主识字方法,识记字形,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领会课文中所要传达的美好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识记字形,规范生字书写;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解题、导入新课。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1)利用儿歌巩固识字的方法,学习科、亚、呆。

  (2)识字与识词结合,鼓励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3)用游戏的形式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3.指导写字。

  三、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朗读感悟

  1.出示思考题

  (1)床前的气球代表了什么?

  (2)同学们想通过这个气球对科利亚说些什么?

  (3)科利亚看到这个气球,心里会想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找到相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3.全班讨论: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科利亚孤独、无奈。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和“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的指手画脚”这两句话的感情。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体会“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发挥想象,并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

  三、 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语文教案 篇8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像……一样……”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地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精读第一、二自然段,了解鼎山湖泉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民间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因而习称鼎湖山。那儿的景色可美啦!山上有庆云寺、白云寺、荣睿碑亭、观雪亭等建筑,水帘洞、葫芦潭、飞水潭等瀑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聆听、辨识、品味那里的泉水声吧!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质疑,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自己最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并说说本课的生字在读或写时应注意些什么,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对于一些简单问题,当场予以解决,对于重点问题在精读课文时解决。

  (3)你最喜欢课文哪一个部分,为什么?读给大家听一听。

  4、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听得更加真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小组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段(2):写白天我们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段(3-5):写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及听泉的感受。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第一、二段,初步了解鼎湖山泉水的特点,背诵第二段。

  一、复习导入:

  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点拨新授,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朗读这一段。

  精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泉声,看见泉水的?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试着给第二自然段分层(讨论交流:泉声响、泉水多、泉声美)

  2、指名读第一层,说说读了这一层你体会到泉声怎样。(板书:泉声响)齐读这句话。

  3、自由读第二层,想一想“不绝于耳”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泉水怎样?(板书:泉水多)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泉水多?出示句子: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这两句话中的“涌流”和“流泻”能互换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读这两句话,体味我们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与泉水嬉戏的情趣。

  4、请同学们看插图,听老师读第三层,你觉得景色如何?美在哪儿?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像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默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三段。

  我们“循着钟声,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请大家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庆云寺。

  请同学简介庆云寺。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

  师述:入夜,山中万籁俱寂,这时作者听到了什么?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作者听到了什么?请你读一读。

  出示课文“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2、作者是如何辨识泉声的呢?引读(师“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生“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这样的声音吗?请你们用心去听,细细地朗读、体会,看看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最用心,你们听到了什么?集体交流。

  (1)“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什么?你听过小提琴的声音吗?举例说说,什么样的?谁来读一读。

  (2)“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声音?指名读,女生齐读。

  (3)“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声音?指名读,男生齐读。(4)“飞瀑跌入深潭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的声音?指名读,齐读。

  (5)你们还听到了什么样地声音?

  4、尝试背诵。

  (1)老师去掉了几个词,你还会读吗?

  出示“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___________的声音;……

  (2)再去掉几个词,你还能读吗?

  出示“那像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的声音;……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学生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

  2、各小组汇报本组成员完成题检测题的情况,老师进行查漏补缺。

语文教案 篇9

  一、复习课文:

  1、你觉得哪些品质是一个人应具有的优秀品质?

  我觉得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为人谦虚、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些都是一个人应具有的优秀品质。

  2、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

  因为老奶奶看到“我”能主动承认错误、改正错误非常高兴,她认为“我”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所以她为“我”的这种诚实的品质而感到骄傲!

  3、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因为在三个儿子中,只有一个儿子知道孝敬长辈,能主动帮妈妈提水。在老爷爷看来,一个人的品质远比他的`本领重要的多,所以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就是那个关心妈妈的儿子。

  二、背诵:

  1、背诵99页“我知道”。

  我知道戴嵩特别喜欢画(牛),(《三牛图》)、(《归牧图》)、(《斗牛图》)这几幅名画,就是戴嵩画的。在我国现代画家中,不少人以画动物而闻名,如,(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苦禅画鹰)……他们画得动物(栩栩如生),人们特别喜爱。

  2、背诵112页反义词形式的AABB式叠词。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 深深浅浅 高高低低 长长短短 粗粗细细 来来往往

  里里外外 上上下下 老老少少 吞吞吐吐 日日夜夜

  3、背诵115页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三、听写:

  兄弟 商店 涂抹 拥挤 工钱 购买 光滑 继续 信封 傲气 拎着 决心 批改 价格 聪明

  报纸 玻璃 胳膊 晃动 破坏 打碎 坚决 批评 封闭 骄傲 捡拾 滑雪 连续 水桶 报告

  动荡 拱桥 收拾 破碎 决定 价钱 摇晃 停留 晃荡 停止 拱手 订购 发呆 商人 伙伴

  便条 事情 害怕 轻松 微笑 沉甸甸 荡秋千

  四、比较组词:

  商(商量) 末(期末) 挤(拥挤) 拱(拱桥) 钱(金钱) 沟(山沟) 跺(跺脚)

  摘(采摘) 抹(涂抹) 齐(整齐) 哄(哄骗) 线(毛线) 购(购买) 躲(躲藏)

  评(批评) 报(报告) 玻(玻璃) 破(破烂) 碎(破碎) 滑(滑冰) 骄(骄傲)

  平(平常) 服(衣服) 波(波浪) 坡(山坡) 醉(心醉) 骨(骨头) 轿(轿车)

  拎(拎着) 桶(水桶) 胳(胳膊) 膊(胳膊) 戴(穿戴)墨(墨水)甸(沉甸甸)冷(冰冷) 涌(涌现) 洛(洛阳) 脖(脖子) 带(带领) 黑(黑色) 句(句子) 五、多音字:

  dǒu (北斗星) jiāo (教书) tán (弹琴) xinɡ(投降)

  斗 教 弹 降

  du (斗争) jiào (教室) dàn (子弹) jiànɡ(降落) 六、填空:

  1、填入合适的动词:(修理)窗户(说明)原因 (拎着)水桶 (翻)跟头(送)报纸

  七、反义词:

  批评—(表扬) 担心—(放心) 轻松—(压抑) 富裕—(贫穷) 聪明—(愚笨)

  沉甸甸—(轻飘飘)

  八、量词:

  一(个)牧童 一(个)星期 一(个)信封 一(个)儿子 一(个)下午

  一(位)画家 一(位)商人 一(位)先生 一(位)老奶奶 一(块)石头

  一(阵)轻松 一(袋)饼干 一(张)便条 一(辆)汽车 一(桶)水

  九、四字词语(熟练背写):

  点头称赞 沉思片刻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栩栩如生 风和日丽 从天而降 目不转睛

  十、造句:

  1、一会儿……一会儿: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一幅画。

  天上的白云一会儿像小羊,一会儿像小鱼,真有趣!

  2、只有……才:只有刻苦学习 ,才能取得好成绩 。

  只有讲卫生 ,才能不生病 。

  只有勤动脑 ,才能有创造 。

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想象自己心中鸟路的样子。

  4、在识字、朗读过程中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按照要求认字、写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在识字、朗读过程中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1、掌握会写字。

  2、学习课文内容,想象自己心中鸟路的样子。

  四、教学准备

  1、识字卡片。

  2、白鸽、乌鸦、芙蓉鸟的图片。

  3、芙蓉鸟的资料。

  4、学生每人画一只喜爱的小鸟图。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提问激趣:小朋友们,你们有好朋友吗?能告诉大家你的好朋友是谁吗?

  2、启发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老奶奶,猜猜看,她的好朋友是谁呢?

  (二)配乐讲故事。

  1、教师将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说给同学听,学生思考: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你知道故事里老奶奶的朋友是谁吗?

  2、指名说一说。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将生字多读几遍。

  2、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生字。

  (1)互相检查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2)小组长带着组内同学分析每个字的'字形和笔顺。

  (3)试着练习组词。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字音的认读。

  4、出示词语卡片,检验对生字字音的掌握。

  (1)认识生字词:

  傍晚:你知道傍晚是什么时候吗?

  面包屑:你知道是什么吗?

  彩霞:你见过彩霞吗?美吗?读出“美”。

  彩虹:什么时候天边会出现“彩虹”?

  在认识这些词语的过程中,学生所知道的知识许多来自于生活,因此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肯定和激励性评价。

  (2)结合理解,再次朗读词语。

  5、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再次自由读书,标出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投影打出思考题):老奶奶家住在哪儿?有哪些鸟来吃老奶奶给它们的面包屑?这些鸟铺的路像什么?请你在书上找到答案。

  (3)指名回答,边回答边贴“老奶奶”“白鸽”“乌鸦”和“芙蓉鸟”的图片。

  (4)投影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啊,笔直的小路上都是白鸽,像盖了层白雪。”

  “啊,那么多乌鸦站在小路上,小路就像一条黑亮的丝带。”

  “这时候,小路成了一条彩虹。”

  ①自己练习读读这几句话。

  ②说说读完后你的感受,你觉得这条鸟路铺得怎样?

  ③完成投影:这是一条( )的鸟路。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学生读,学生评;老师范读,学生再读、再评,感受小路的美。)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三、四、五段,想:现在你就住在老奶奶家旁边,你想象一下你心中的鸟路是什么样的?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2、小组讨论:小鸟为什么能和老奶奶成为朋友?老奶奶只有这些朋友吗?从书中找找答案。

  3、小组汇报。

  4、投影出示:

  (1)森林里有许多鸟儿,它们都是老奶奶的好朋友。

  ①老奶奶有()好朋友。

  ②让你们手中的小鸟也快和老奶奶成为朋友吧!(学生到黑板上贴小鸟图)

  (2)每天,鸟儿飞来唱歌给老奶奶听,老奶奶撒下面包屑给它们吃。

  ①请你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鸟儿为什么能和老奶奶成为朋友?

  学生可以说:因为鸟儿飞来唱歌给老奶奶听,所以老奶奶撒下面包屑给它们吃。

  也可以说:因为老奶奶撒下面包屑给它们吃,所以鸟儿飞来唱歌给老奶奶听。

  ②这是一群()的鸟。

  这是一位( )的老奶奶。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思考:老奶奶与小鸟之间是怎样的情感?和小伙伴说一说。

  (五)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和同学、老师交流你的收获。

  (六)作业。

  将你心中想象的鸟路用你的小彩笔画下来,让更多的人感受我们人类和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感。

  板书设计

  21鸟路

  人老奶奶面包屑

  爱白鸽白雪

  鸟乌鸦黑丝带

  芙蓉鸟彩虹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读。

  2、猜猜看游戏:老师请两个同学上来,分别在他们背后放上两个生字,要求两个人互相看,先看到对方后背的字并大声念出来的为胜者。

  3、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带读。

  (二)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为什么?

  2、自由读你喜欢的段落,读出情感。

  3、试着练习背诵你喜欢的段落,并背给小伙伴听。

  4、指名背诵。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请你帮忙把这些字分分组,并说说分组的理由。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分法:

  (1)啊晚彩虹——左右结构

  丝——上下结构

  通——半包围结构

  2、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哪个字?说说你的记字方法。

  (1)旧字加偏旁法:工——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活动教案01-22

语文《画》教案02-22

语文《氓》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