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16 10:41:4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

语文教案 篇1

  【内容简介】

  《弗朗兹的故事》是该系列之一的“弗朗兹的故事”分册,该书是作者对一个男童从6岁到8岁这一人生阶段进行追踪观察以后陆续写出的,本书节选了其中的10个故事。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卷儿,天蓝色的眼睛,樱桃似的小嘴。还有那玫瑰红的双颊。没错,这就是弗朗兹,千万别说他长得像小姑娘,他正为这事烦着呢。不过,弗朗兹大多数时候是快乐的,他也给别人带来快乐。比如:他用礼品果盒的丝带、衬裙的花边、一大块丝网窗帘和一束上好的羚羊毛等等给妈妈做了一顶最最时尚的帽子,妈妈当然很喜欢,不过她戴着它出去散步时,路人的表情都怪怪的;弗朗兹用他独特的方式让他不喜欢的“乞克察克”老师变得和蔼可亲……

  【作者简介】

  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维也纳人,德语国家中最著名、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1984年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获林格伦文学奖。她的作品多元且童趣十足,带有无礼式的幽默,却又充满高度敏锐的严肃以及无声的温暖。《弗朗兹的故事》是作者对一个男童从6岁到8岁这一人生阶段进行追踪观察以后陆续写出的,本书节选了其中的10个故事。

  【教学目标】

  1、组建书友队,讨论弗朗兹的故事。通过书友队名称、宣言,增强书友队凝聚力。

  2、引领学生交流《弗朗兹的故事》读后认识,让学生感动自己的心灵,享受读书乐趣,激发读书热情。

  【教学准备】

  1、五个书友队分组团坐。

  2、学生阅读《弗朗兹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前几天,我请大家自愿结合,十个同学一组,组建了五个书友队,目的是希望每个书友队加强交流,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次班级读书会,也是我们每个书友队第一次较量的'时刻。相信大家在课前充分的准备下能够在今天的班级读书会上把你们书友队的精彩展现给大家。(提前布置学生设计队名、齐诵宣言。教师随机板书队名)

  2、让我们用掌声为我们书友队的建立表示祝贺。书友队建成了,希望每个书友队团结友爱,在我们美好的童年时代,博览群书,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

  3、好书如挚友。《弗朗兹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变化,许多同学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很多同学写作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更可贵的是在同学们的笔记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内心的感动,你们生命的成长。我期盼着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4、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七个方面去交流,原则是每一个版块只允许每个队的一名成员来汇报,人人参与,如果你不满意,可以补充。最后根据每个书友队的成绩评选最佳书友队,可以获得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本新书,先睹为快。

  二、交流主题

  1、作品简介及内容提问(由各书友队派代表汇报)。

  (1)本书的作者是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维也纳人,德语国家中最著名、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1984年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获林格伦文学奖。她的作品多元且童趣十足,带有无礼式的幽默,却又充满高度敏锐的严肃以及无声的温暖。

  (2)内容简介:《弗朗兹的故事》是该系列之一的“弗朗兹的故事”分册,该书是作者对一个男童从6岁到8岁这一人生阶段进行追踪观察以后陆续写出的,本书节选了其中的10个故事。

  (3)六岁的弗朗兹长相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长相呢?

  (4)弗朗兹怎样令严肃的“乞克察克”老师变得和蔼可亲的?

  (5)作品中有哪些主要“人物”?(弗朗兹、佳碧、爸爸、妈妈、“乞克察克”老师、约瑟夫、莉莉、艾伯哈德)

  小结:在作品简介这一环节每个书友队都介绍的很精彩。那么书中每个人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最喜欢哪个人?

  2、人物点评。

  可以采用下面的话作为开场白:()是一个()的人。我想对()说:()

  小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读书的乐趣所在,我们可以把书中的每个人物形象进行自由的联想,仿佛感受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从书里面走出来,与作者对话,与书中的人物对话,合上这本书,有熟悉的面孔、有清晰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有了这样的感受就证明我们读懂了……

  3、图片解读:展示作品中的插图,让书友队成员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幅图的内容。

  图一:作品54页中的插图。(注:课堂中的“乞克察克”老师完全变了样,变得很客气,窃笑几下。)

  图二:作品82页中的插图。(注:被禁止说话的弗朗兹,用录音机录下要说清楚的事情,在课堂上交给了“乞克察克”老师,成为班上第一个让“乞克察克”老师大笑的人。)

  图三:作品95页中的插图。(注:弗朗兹自以为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奶奶的声音,企图蒙骗妈妈,却被妈妈识破了。)

  小结:画面留给我们的是心灵的触动,是难忘的回忆,但是这部作品中,种植在我们心灵深处的还应该有很多很多,你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摘录了哪些?让我们来同分享一下。

  4、朗读再现。

  在读书过程中摘抄了哪些精彩的内容?请把打动自己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是啊,同学们读书的收获肯定不止这些,让我们一起来交流我们的心得体会吧!

  5、心得体会。

  (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书心得)

  6、阅读感悟。

  弗朗兹大多数时候是快乐的,他也给别人带来快乐。让我们把心中的千言万语凝结成一句话,说说我们最深的——阅读感悟。

  7、好书推荐。

  《弗朗兹的故事》班级读书会马上就要结束了,我相信这本书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是呀,生活中不能没有书作为良师益友。最近,你又读了什么好书?你打算推荐给自己的书友队,还是推荐给全班同学呢?

  三、小结

  在今天的班级读书会上,被评为最佳书友队的是:()

  让我们用掌声表示祝贺,()队获得老师赠送的《皮鲁鲁总动员银红系列》,希望在下次的班级读书会上再和大家共同分享我们读书的快乐。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交流资料

  1.提问: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对,春姐姐来了,她给我们带来了最美的礼物,那就是美妙的春雨。(出示春雨的课件)看,这就是春雨,听,这就是春雨的声音,滴滴滴,多么动听啊!

  2.揭示课题:春天的小雨滴滴滴(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能把你课下搜集到的赞美春雨的图片或名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引导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最喜欢的春天入手,自然地引出春雨这个话题。充分体现语文无处不在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搜集关于春雨的资料,汇报交流,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2.让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生字和自然段,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指名分段读文,学生评议读书情况。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节奏,在互相评价中共同发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边听边思考,正确评价他人。

  三、学习生字 交流方法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并纠正生字读音。

  2.提问: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的?还有哪些字不认识或者认识起来有困难?指导学生说出识字方法,互相交流。

  3.组词。注意引导学生区别形近字或同音字,如“篷”和“蓬”、“啼”和“蹄”等。(可出示课件帮助学生记忆)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四、引导质疑 梳理问题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思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课文题目上用“滴”字为什么不用“嘀”?为什么说“整片树木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等等。教师归纳、整理,梳理出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教学。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五、观察字形 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13个字,指名读。

  2.观察: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如:滑、敲、播等字的笔顺和与其它形近字的区别)

  3.师范写比较难写的`字,学生练写,每个字写三个。

  【设计意图】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营造氛围

  同学们,你们听到过春雨的歌声吗?你能学一下春雨的声音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第一篇课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板书课题)就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就让我们一起聆听春天的小雨给我们带来的美妙的歌声吧!(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新课开始,通过春雨的声音引入话题,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而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二、探讨交流 理解感悟

  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课文,说说春雨美吗?美在哪里?可以边读边想边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自读自悟,在讨论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书边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教学中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读准2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第二段大禹治水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读讲第1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2、板书课题:16 大禹治水。指名读“禹”(yu)

  3、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碰到生字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碰到难读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努力读通。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下列生字的读音要强调:

  治、制(zhi翘舌音) 姓、洪、通、形、姓(后鼻音) 理(li边音)雄(三拼音)仔(平舌音) 淹没(mo多音字) 冲倒(dao多音字) mo (淹没) dao(倒下 )

  没 mei(没有) 倒 dao(倒立 )

  3、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滔滔淹没,冲倒)。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自己的房子被冲倒了,没有地方居住。)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4、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四、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治,洪,姓。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6、学生在书上练习描红

  7、在练习本上练写。

  五、作业

  练习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 认识“船、弯、两、尖、坐、看、见、闪”8个生字,会写“两”1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两”1个字。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预设】 一、儿歌导入。

  1、听儿歌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课前出示课件让学生先听儿歌。

  师: 小朋友们,这首儿歌好听吗? 生:好听!

  师:它的名字叫《小小的船》,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首儿童诗,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68页,第六课《小小的船》(板书),我们来读一读题目6、《小小的船》。

  2、学生齐读课题,并组织生字“船”的教学。

  师:我们来认识“船”字,谁来读一读?它是翘舌音。(学生读)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认识了“船”字,再读一次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还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学生读,师巡视指导) 2、听录音。

  师:我们来听一听录音。

  师:再听一遍,可以小声跟着读。

  3、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和同桌读一读生字词。

  师:请小朋友们拿起笔,看谁能快速地找出课文里的生字宝宝,并把它们圈出来,然后和同学读一读。(学生找生字,然后读师巡视指导) 4、学习生字词。(多种形式学习,表扬说得好的学生)

  师:我们来学习生字词。(出示卡片,教学“弯”字可让学生用手画一画,感觉“弯弯”。“两”字可用组多个词记忆。“尖”说一说由哪些熟字组成。“坐”是平舌音,课件演示形象记忆:两个人坐在土上面。“看见”课件演示:把手搭在眼睛上面看东西。“闪”是翘舌音,课件演示:门里面闪进去一个人。) 师:我们来拼读生字词。(学生集体拼读) 5、游戏:摘星星。

  师:我们来玩生字游戏,摘星星。(点名读星星卡里的生字词) 三、 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再读课文。

  师:我们学会生字宝宝了,把它们放回课文里,你们还会读吗?谁来试一试,读一读全文。(点名读后齐读,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2、学习第一句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1)读这句诗。

  师:我们来学习第一句诗,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2)图文结合,知道“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 师:请看图,这是个什么样的月儿? 生:弯弯的。

  师: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画一画。(板书:简笔画弯弯的月儿) 生:在空中画。

  师:这个弯弯的月儿两头怎么样? 生:尖尖的。(师板书:尖尖) 师:这个弯弯的月儿像不像小船呀? 生:像。(师板书:像小船)

  师:这里是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所以“小小的船”指的就是这个...... 生:弯弯的月儿。

  (3)再读这句诗。(多种形式读,可加上动作。) 师:这么漂亮的月儿你喜欢吗? 生:喜欢。

  师:那就请你们用喜欢的语气再读一读这句诗吧,如果能加上动作读就更好了。

  (4)训练说话:弯弯的`月儿像( )。

  师:小朋友们,请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弯弯的月儿除了像小船,它还像什么呀?(表扬说得好的学生)

  生:像香蕉,像弯刀,像豆角,像眉毛,像妈妈微笑时弯弯的嘴......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诗吧。(加动作读)

  3、学习第二句诗: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多么可爱多么神奇的月亮船呀!你们想不想飞上去坐一坐呀? 生:想!

  师: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飞上去(做飞的姿势)。 (1)引导学生回答“我”坐在小船里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坐在月亮船里看到了什么呀?谁来说一说?(表扬说得好的学生)

  生:星星,闪闪的星星。 生:蓝天,蓝蓝的天。 生:(或看到其他)

  (2) 读这句诗。(多种形式读,可加上动作) 师:这夜空的景色美不美呀? 生:美!

  师;请你们用美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诗吧!(可加上动作读)

  4、读整首诗。

  师: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整篇课文?(点名读,齐读) 四、练习:连一连。

  师:我们来做练习,请小朋友们拿起笔做一做69页第3题,照样子,连一连。

  学生做练习老师巡视,然后点名说一说答案,再集体读一读。 五、指导书写“两”字。

  师: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出示“两”字)这个字怎么读? 生:两!

  师:请你们睁大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两”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指导观察每一笔的书写位置)

  师:请小朋友们举起你的小小手,跟老师写一写。(师在黑板示范写) 师:请你拿起笔找到69页第4题描描写写中的“两”字,先描红,再写两个,看谁写的最漂亮!

  (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并讲一讲写字的姿势。表扬写得好的学生)

  六、总结全文。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得真好!不仅学会了生字,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师: 这节课的作业是:1、朗读课文2次。 2、书写生字“两”一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字,认识10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了解齐白石,收集齐白石的作品图片,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介绍收集析资料与图片。

  2、展示齐白石的.画,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3、今天我们要共同去了解的就是齐白石的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其他同学正音。

  2、默读课文,如果在读中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记在书上。

  3、学生通过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课文,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我想大家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提出疑问,引领全文。

  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画画都有最拿手的,比如:徐安鸿的画骏马闻名世界、戴嵩擅长画牛,郑板桥的竹子令人称绝……那么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呢?默读课文,找找答案。

  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微不足道”等词句。

  3、小结:看来,齐白石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画全然不同,他从“小”字着眼,从“微”字着手,使中国画表现出全新的风貌。他为什么会形成这亲独特的风格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找找吧!

  三、读懂课文,启发想象,练习写话。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齐白石都画了哪些画?你最喜欢哪能一幅呢?

  2、学生简单交流:画了小鸡、蝌蚪、蝗虫和虾。并简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是哪个。

  3、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自己最喜欢的那幅画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想想为什么喜欢?

  4、学生交流朗读以及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是因为齐白石把都画活了,所以才这么吸引自己,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并有感情地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简洁精练的语言。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的写法。

  3.理解文章大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1.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2.理解课文借事说理的技巧,明白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天才?怎样才能成为天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用一句名言作了回答:“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

  二、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题解: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四、感知全文:

  (一)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要求学生注意文中的字词读音及朗读的节奏。

  (二)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教师)讲述: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1.学生自由诵读。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幻灯]

  (1)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于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代词。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2)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⑤即书诗四句:名词活用为动词,写。⑥日扳仲永: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③余闻之|也久

  (4)理解几个词语:

  ①养父母:赡养。②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乡。

  ③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④邑人:同县的人

  ⑤从先人还家:跟从。⑥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⑦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⑧如此之贤也:(有)才能。

  ⑨且为众人:尚且。⑩固众人:本来。

  (5)理解下列句式:

  ①“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②“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

  ③“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3.检测自读效果。四个大组回答竞赛。(要求学生合上书本)

  [幻灯](1)朗读下列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的停顿。

  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父异焉⑤环谒于邑人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⑥泯然众人矣

  ③稍稍宾客其父⑦贤于材人远矣

  ④或以钱币乞之⑧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的主旨。

  2.把握本诗的语言特点。

  3.分析想象与联想在诗歌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本诗的主旨。

  2.把握本诗的语言特点。(重点)

  3.分析想象与联想在诗歌中的作用。(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个宁静的夜晚,你仰望美丽的天空,看到闪闪的星光,想到了什么呢?我国有一位杰出的诗人很喜欢仰望夜空,他就是郭沫若。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曾几度彷徨无定地在黄海边上踱来踱去,独自仰望常动不息的星空,从那闪闪的幽光中寻觅始终令他醉心的理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感受他展示的心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

  二、自主预习

  为何诗人修饰流星的量词不用“颗”而用“朵”?

  明确:“朵”一般用来修饰“花”一类的名词。诗人把“朵”移作他用,冲击人们的习惯思维,令人倍感新奇,以幻觉感受那一闪而过的流星恰似花朵那般灿烂,含蓄新奇。同时流星如花,读者仿佛嗅到了弥漫于星空的淡淡芳香,仿佛听到了它们的盈盈笑语。“朵”字创设的这种恬静欢愉的意境,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合作探究

  (一)归纳主题

  《天上的街市》呈现的是一幅“平和洁净”的理想境界。诗人由地上到天上,由景物到人物,在现实中苦闷彷徨,把目光投向那虚无缥缈的星空,幻想出神异的景象,描绘出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

  (二)想象与联想

  《天上的街市》一诗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试分析其作用。

  明确:诗中,诗人根据“街灯”和“明星”的相似点——星星点点,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顺着这一联想,诗人在后三节进而展开想象:天上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着珍奇物品,天上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将虚构的“仙境”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本诗有3处位置运用了联想手法。第一处(第1节):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空间上:远远的;特征上:明;数量上:无数。第二处(第1节):由明星联想到街灯。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数量上:无数;特征上:亮。第三处(第4节):由流星联想到牛郎织女的灯笼。二者之间的相似点是发亮而且流动。

  (三)修辞分析

  请分析《天上的街市》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明确:①比喻:诗的第一节中“远远的街灯”和“天上的明星”有许多极其相似之点。诗人用我们极为熟悉的事物作比,使眼前这两种事物联系十分密切,使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活生生地勾勒出天上人间的奇妙境界。

  ②引用:这首诗的第三节引用了我国人民所熟知的古代神话故事。

  ③移就:这首诗的结尾两句运用了移就辞格,实属神来之笔。“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提着灯笼在走”不同于远处伫立的街灯,其区别在于前者是相对运动,后者是相对静止。动感是“提着灯笼在走”的特定性状,把这种属于人类行为的性状移属到非人类行为的星空中,自然也只能同划破夜空、倏忽即逝的流星连在一起了。

  (四)语言品味

  说说本诗韵律优美在何处?

  明确:韵律优美是这首诗语言的另一个特色。如果我们将这首诗的停顿或声调延长处用“/”划开,重音下加粗,韵脚字注上拼音,就可以发现,这首诗每节都是四行,每句都是三个节拍;每句句尾都是双音节词;偶句押韵,四句换韵。读起来节奏和谐优美,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五)难点突破

  作者为什么要将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改造?

  明确: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其结局基本是悲剧性的——即使经过了织女的大力反抗,赢得了每年七月初七的鹊桥相会,但这胜利也是极其有限和可怜的,但本诗中的牛郎织女,却没有传说中的苦难,他们没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压迫,没有天兵天将的追杀,似乎是一户非常幸福、非常自由的男耕女织家庭。作者为什么要将传统的悲剧性的结局改为现在的喜剧性结局呢?这主要是受诗歌的中心思想所制约的。因为本诗的主题,就是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的动力,而牛郎织女生活的社会,即是作者寄托理想的社会,牛郎织女的生活,即是作者寄托希望的幸福生活,所以,必须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幸福美满,才能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果仍然依照传统的悲剧式的结局,那么又怎能反衬当时人间社会的痛苦,又怎么引导读者一起憧憬自由幸福的生活,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动力呢?

  四、课外拓展

  我们今天的生活与以前相比,你觉得怎么样呢?分组说说你们的看法。

  举例:

  生1:我们这组认为今天的生活虽然不能餐餐大鱼大肉,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和以前相比,能吃饱穿暖,社会安定,已经很幸福了。

  生2:今天的生活和以前相比虽然幸福,但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战争仍然没有停止,世界和平仍需大家努力。

  生3:现在社会中有些人想做大官,有些人想挣很多钱买漂亮的房子等,但我认为一家人只要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生活在一起就已经很幸福了。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重点:

  1、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2、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3、熟读背诵

  学习过程:

  春望

  一、导入:

  【诗人简介】

  杜甫:字子美,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而被称为“诗圣”和“诗史”。其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为现实主义诗人。

  【创作背景】

  本诗属五言律诗,作于至德二年757年,当时杜甫46岁,时值安史之乱,他羁居在沦陷后的长安。

  二、学习诗词的切入点?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感情

  三、朗读理解

  杜甫:忧国伤时,催人泪下

  安史作乱,长安沦陷,大唐王朝盛极而衰。诗人杜甫目睹长安人民的惨祸,想到自己一家的遭遇,不禁潸然泪下,万般感慨,融于笔端,挥笔写下千古传颂的《春望》。

  这首诗从“望”写起,以“愁”作结。前四句写春望之景,后四句抒春望之情。首联从大处落笔,总写眼中所见。上句蕴含山河依旧、国事全非的深沉感慨;下句极写城池残破、满目疮痍的荒芜景象,深切表达了诗人沉痛的心情。颔联两句最为感人:鸟语花香,明媚春光,往往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诗人却见花开而落泪,闻鸟语而惊心,春光愈是烂漫,内心愈是伤感。这里色感相连,声动相应,景随情移,情随景生,匠心独运,感人至深。颈联则更深一层写春日所感,直抒胸臆,自然真挚。尾联正面描绘诗人自我形象,收束全篇。通过白发日稀、频频搔首的外在形象,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深广忧思。

  四、作者的感情

  触目伤怀、忧国思家

  泊秦淮

  一、【诗人简介】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城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七绝。

  二、朗读理解

  杜牧:讽刺辛辣,悲痛深沉

  杜牧的诗伤时忧国,洒脱俊爽,境界廓大,含义深刻。《泊秦淮》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融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点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次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由歌曲之靡靡,引出“不知亡国之恨”。这两句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可谓讽刺辛辣,悲痛深沉,感慨无限,堪称绝唱。

  三、作者的'感情

  借古讽今,对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一、【诗人简介】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号放翁。一生最大抱负就是收复失地。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创作背景】

  此诗为陆游68岁所作,此时年老体衰、闲居故乡。

  二、朗读理解

  陆游:国忧难忘,炽热情怀

  驰骋沙场,光复河山,是陆游一生最大的抱负。在他的诗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永不衰退的爱国主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正是一首雄浑慷慨、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光辉诗篇。前两句写自己虽年老体衰,闲居僻野,但仍不自悲自伤,期待着江山一统。“卧”而“僵”,形体可谓衰惫;“村”而“孤”,处境也属艰难。但诗人并未沉湎于一己之荣辱,念念不忘的还是“为国戍轮台”。其拳拳忧国之心,何其感人!后两句诗气势更为高昂,显出诗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抒发了炽热的爱国情怀。全诗感情激荡,气势轩昂,成功塑造了一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老英雄的高大形象。

  三、作者的感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过零丁洋

  一【诗人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人,原名云孙,字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抗金民族英雄。有《文山先生全集》

  1275年,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次年正月,元军占领了临安,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文天祥宁死不屈。1278年元军再攻,文天祥被俘。元将强迫他写信投降,他将自己所写《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元将,当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元将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1283年,文天祥遇害。

  【创作背景】

  被俘押经零丁洋时所作

  二、朗读理解

  文天祥:舍生取义,千古绝唱

  《过零丁洋》是爱国诗人文天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绝不屈膝投降的民族气节的壮丽诗篇。首联两句回顾自己的战斗历程。“寥落”二字既暗示对苟且偷安者的愤激,又寄寓自己孤军奋战、孤掌难鸣的感伤。颔联两句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抒写。四年的艰苦奋战,结果仍不免山河破碎,像狂风吹散了的柳絮一样。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怆然!五六句紧承前句进—步渲染。回想惨痛经历,不禁触景生情,内心备感凄凉。这一联将“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富含感情色彩的地名连用,语意双关,悲凉满怀,可谓诗海绝唱!最后两句豪情满怀,慷慨悲壮,气势磅礴,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坚定决心,从而凝聚成一种超越时空的不朽的民族精神。

  三、作者的感情?

  宁死不屈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以“角度”为主题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说明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

  教学目标:

  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易读错字的读音。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一处破折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使文章更生动;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悟出这样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从中受到教育,指导今后的行为。

  教学重点:

  继续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由读文——理解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个道理的过程。

  教学构想:

  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学生可能会非常喜爱。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候的事,便于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比较变化明显,学生易于理解。从本文获得的启示学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师点拨,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准备:

  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悟其中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 (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吁、吭、臂)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感悟的纯洁无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自读自悟认识“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品词析句,感悟的快乐、无私。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歌曲导入。师生随着音乐磁带共唱《丁冬》。

  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或师范读),思考: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交流

  1、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2、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朗读

  1、细读课文,思考: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指名读课文前三自然段,重点指导说的话,揣摩它的心态和神情。

  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1——3自然段。(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2、

  练习背——指名背——分组竞赛背。写字学习“瓦、泉、然、结、塔”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读文学习4——7自然段。

  1、运用上节课的方法,学生练习读的.话,体会它自豪、欢快的心情。

  2、师生合作采用引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进行读文。

  3、回读全文,交流:你觉得怎么样?

  写字学写“股、脆、杜鹃”四个字,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天地教案06-17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母鸡教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