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18 13:30:1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动物,是孩子们都喜欢的一个话题,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是人教版十一册第7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中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

  在课文中,松鼠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鲜蘑菇,松鼠忙活了一个早晨把它们全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头巾等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是那么可爱,

  因此,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孩子的调皮。细细读来,课文处处充溢着对松鼠的喜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读读记记“储备、苦笑不得、蹿、不甘落后、千方百计”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一些情境,在情境中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 设计理念 】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较长,要继续让学生练习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教学中,可让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卡”,通过小组学习和交流、汇报展示完成学习任务,根据主动教育的理念、思想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本课的学习者是六年级学生,有自己一定的想法,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表现欲望;有一定的情感认知。

  初始能力: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到有关松鼠的文章,到六年级,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不仅仅停留在对松鼠生活习性的了解上,而应上升为人与动物怎样和谐相处的这个层面上来。

  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情感阅读能力较差,对课堂学习停留在机械的接受。

  【教学策略阐述】

  1、创设情境策略: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树立学生大语文的思想。

  2、小组合作策略:在探究松鼠的生活习性及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时采取合作交流的形式,鼓励形成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协作精神。

  3、自主探究策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形成多种解决问题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4、拓展延伸: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各方面特点。

  【教学重难点】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松鼠的可爱和我们对松鼠的喜爱。

  【教学媒体】

  PPT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作动物游戏

  一、问题质疑(9分钟)

  谈话导入:1、同学们老师有一件礼物要送给大家,请看大屏幕。

  2、学生欣赏松鼠图片。

  3、你看到了什么?交流松鼠的特征。

  预设:漂亮、乖巧、可爱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 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镶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擦过油。 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4、你们真会学习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吧!

  5、幻灯片出示课题:跑进家来的松鼠。

  6、齐读课题

  7、在组内交流自主学习卡的内容,筛选出1-2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班上交流。

  问题预设:老师随机板书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1、哪些事?

  2、体会到了什么?

  3、态度怎么样?

  二、问题探究(6分钟)

  过渡语: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了解松鼠吧!

  1、请看学路建议

  2、幻灯片出示学路建议

  3、指明学生读学路建议

  学路建议

  学习内容:松鼠做的事

  学习流程: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松鼠在我家做事的重点语句。

  2、在感动深的句子旁边简单批注感受。

  3、圈出主要事件的词语,选择喜欢的方式向全班展示交流。

  (建议时间:6分钟)

  学生:朗读课文,动手勾画词句,选择展示方法,组内交流。

  过渡语:同学们真会学习,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你们的探究结果吧!

  三、解疑分享(18分钟)

  1、交流情况: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预设板书:储备冬粮、晾晒蘑菇、垫窝过冬)

  2、幻灯片出示三件事的句子指导朗读感悟。

  过渡语:真会学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三件事的句子。

  3、幻灯片出示三个句子,指导朗读。

  老师读第一个句子,男生读第二个句子,女生读第三个句子。

  4、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因为松鼠在野外时,一到秋天就开始为自己储备冬粮,这是它的天性,即使到了人类的家中,它也改变不了这种天性。)

  5、想象松鼠忙了一个早晨,把蘑菇晾得家里都是,家里人会说些什么呢?假如我们看到松鼠晾晒的蘑菇,心情会怎样?从中体会出什么?

  6、作者一家对这只松鼠的态度怎样?(喜欢)

  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看出作者一家喜欢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

  学生交流句子。

  7、幻灯片出示四个句子

  A、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地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从“惊人、从来没有”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小松鼠的行为并没有丝毫的怨恨,相反有的是称赞。)

  B、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这句话可以看出松鼠和“我”是多么地亲密无间,我又是多么了解松鼠的需要。从“跳、蹭、轻轻咬”这些动词不仅写出松鼠的可爱灵活,更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C、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发现自己一直错怪了孩子,爸爸不仅没有责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认为这是松鼠的天性,还夸奖它“不甘落后”。爸爸对松鼠的喜爱而产生的宽容溢于言表。)

  朗读,齐读。(读出令人惊讶的语气。)

  D、“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他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松鼠不见了,一家人到处去找,却又哪儿也找不找。虽然猜想它也许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里却“空落落”的,他们是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啊。)

  朗读深化,体会写作

  8、.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与《松鼠》一文比较,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松鼠》着重介绍松鼠的特点,而《跑进家来的松鼠》着重写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应用了用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

  四、思维拓展(5分钟)

  过渡语:生活中,作者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就让我们去感受生活中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1、幻灯片出示图片。

  2、交流事件。

  五、课末作业(2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

  2、巡视指导

  结束语:同学们,动物也是有感情,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让我们用爱心去关爱那些可爱的动物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我的发现】

  1、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学生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学习伙伴的话,让学生说泡、饱等6个字的特点。

  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子,让学生试着认一认(苞、胞、炮等)

  【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⑴ 自由读。

  ⑵ 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⑶ 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⑷ 生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⑸ 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讲解。

  ⑹ 你记住了哪些词。

  2、我会填:

  ⑴ 自由朗读,感受语气。

  ⑵ 填写标点符号。

  ⑶ 指导朗读,加深对这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

  3、我会写:

  ⑴ 学生自由看图,然后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⑵ 指名说,引导学生仔细听。

  ⑶ 学生评价。

  ⑷ 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学生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

  ⑸ 把自己说的几句话写下来。

  4、我会读:

  ⑴ 老爷爷和小孙子有驴也不敢骑,这是怎么回事呢?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 把这个故事读给你同桌听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意思。

  ⑶ 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⑷ 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

  ⑸ 如果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⑹ 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演一演好吗?听了人们的议论,爷孙俩后来会怎么做呢?把你编的故事也演一演。

  【展示台】

  (课前精心布置“展示台”)

  1、识字交流站:

  “学生字,有办法,课内学,课外集,互相交流进步大。”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识字交流站。

  ⑴ 把识字卡分别摆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中间,每人都教一教其他同学自己的卡片怎么读。

  ⑵ 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学习生字。

  ⑶ 自己练习读生字,每组推荐一位参加班级的竟赛。

  ⑷ 评选出“识字大王”。

  2、故事会:

  ⑴ 最近,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风娃娃》《酸的和甜的》等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多动脑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动脑筋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⑵ 分组准备,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商量编一个故事,还可以加上一点动作边讲边演。

  ⑶ 在小组里讲一讲,再讲给大家听。

  ⑷ 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好在哪里?

  ⑸ 谁的故事不够好,哪些地方可以改一改?

  ⑹ 颁奖,评出故事大王以及优秀评论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 学习目标

  1. 会认14个生字。

  2. 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 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二、 学习准备

  挂图、词语卡片、课件或演示图

  三、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激趣,板书课题。

  同学们,下雨时你穿过雨衣吗?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雨衣的故事。(板书课题:充气雨衣)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引导总结出几个问题:充气雨衣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雨衣要充气,充气雨衣有什么用等。)听完了故事你就明白了。(师范读或放录音)

  2.听完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出示挂图:这就是小林,让我们再来仔细地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他发明的充气雨衣吧!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课文旁的小鱼儿或者“字典公公”,并把它多读几遍。

  2. 合作识字、游戏识字:(1)抽词语卡片比赛读:卡片放在小组中间,轮流抽读,读错的大家帮助他。(2)同桌做“红蓝铅笔”的游戏。同桌抽读课后我会认的生字,会读的'字打上红点,不会的字打上蓝点,复习一会以后再抽读带蓝点的字。(3)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准确,互相帮助正音。

  3. 检查生字自学效果,“开火车”读词卡。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 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共同讨论。

  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播放课件或演示图片。

  普通雨衣—旋转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 出示挂图二,小林的充气雨衣怎么样?为了解决遇到的难题,为了做出这种新式雨衣,小林不断地想办法,他想了哪些办法?(勾出小林想办法的句子读一读。)

  5. 遇到雨衣带来的苦恼,别人没想出办法,小林却发明了充气雨衣,你想对小林说什么?

  6. 小结:小林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

  7. 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方法吗?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太满意的日常生活用品,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思考、讨论、交流)

  2. 课后动手做一做,用我们勤劳的双手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1、主题单元。

  “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

  高林生老师说解读教材是一种上有课标,下有学生,中间有文本的活动。感觉这种说法很是精妙。因此,下面的所有教材解读都必须要沿着这条思想的轨迹前行。

  2、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3、篇章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书做笔记,二是学会使用工具书

  读书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我目前也在使用,它可以起到博闻强识的作用。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写读后感,二是做读书摘抄。我平时给学生做的摘抄比较多,一般是先阅读后摘抄的再复习运用的。

  我感觉引导学生做摘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摘抄与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紧密结合性。不能平时摘抄归摘抄,语文学习归语文学习,这样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要让学生的语文摘抄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2、注重对学生摘抄的评价。学生辛苦做了摘抄教师该如何评价?首先要确立评价的目的,那是引导学生感受摘抄的妙处的。所以,评价要注重启发引导的功能!

  读后感教师可以与课外阅读辅导结合起来搞,让学生真正能够读透书本。

  学会使用工具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多的工具书,然后开展一些查字典的比赛。记得我初中时候老师开展了一次查字典比赛到今天我还记得。

  第一单元教材的编排没有看出很严密的体系,教材倒有一种复习前面内容的意向在这里面。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量把教材教得有体系一些。

  《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

  主要是老师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课后作业第二、三题教师应该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

  又:田老师的教育方式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反倒不如一个小故事来得有吸引力?真是咄咄怪事!可见,现代语文课堂的繁文缛节太多了。

  再又:我们应该读一读回忆老师的文章,看看别人是如何做老师的。

  《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很是实在,主要就是讲了陶校长的四点要求。掌握这篇课文的大意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明白有哪四问,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四问。

  重点之二就是学习陶行知的语言,他讲解得是多么的通俗易懂啊。用一些问句的形式,用一些假设,有深入透彻的说理,也有浅显易懂的比方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很有哲学意味。“不遇”是一种意味,本身要找的人是隐者;其次,身在此山中,存在也是一种意味。他是隐者,我们看不到,但是,他又是存在的。这恐怕只有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解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引领学生品读重点字词,加强感情朗读,体会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目标:

  1、能真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层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见过面了,是你是?我姓何,大家就叫我何老师,昨天,听到同学们在课堂上的精彩发言,我感到同学们很聪明,所以我相信,我们今天的这堂语文课只因为有了你们的参与,肯定会变得更加精彩。好,接下来我们就上课。

  二、谈话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上一堂课朱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题西林壁》,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会不会背

  诵这首诗,个人背——齐背。

  2、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作者是陆游,你们都读过陆游的那些诗呢?《秋叶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能谈谈你对诗人陆游的了解吗?出示课件: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3、山西村在什么地方?山西村只是一个山村,作者去一个山村游玩会有什么新的收获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并划出诗中的生字。要求把诗读通,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4、指名读。注意在读的时候注意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出示古诗(表明节奏)师范读,生自由读,生齐读。

  5、学习"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你有什么需要给其他同学提醒的?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其他同学书空,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三、学习《游山西村》一、二句

  1、为了更好地去读懂课文,体会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我们还是先来了解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

  出示写作背景:诗人陆游,他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他此时非常沮丧,非常郁闷,途经山西村时受乡亲们的热情邀请而去山西村做客。这首诗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1)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呢?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自由读读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同桌相互说。(不要笑农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够充足)

  (2)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4)能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吗?也就是说你从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预设:“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时会让客人怎样喝酒,要求客人怎样吃肉,对,这就是农家人,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那同学们想一想,在作者眼里,这里的足难道还单单指酒菜足吗?那还指什么足?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不折不扣的,足足的表达出来吗?自由读——个人读_个人读——齐读,足吗?要突出“足” 个人读,齐读。看到山民如此热情的招待远方的客人,同学们,你们还可以想到那些古诗文呢?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B,花径不曾缘客少,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5)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的热情、好客,而诗人对待山民又是怎样一份情感呢?你能继续抓住关键词来谈谈你的体会吗?莫笑是什么意思?诗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对,这里的酒菜肯定没有大酒店里的精致,由此可见,在诗人的眼里,他不看重什么,他看重是什么?,相信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自由读——个人——齐读。如果我们稍稍改动一下李白的诗,是不是可以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山民待我情”

  (6)同学们此刻你眼前仿佛看见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怎样一个画面?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汇报。

  (7)是啊!山民无比敬爱诗人,诗人热爱山民,这是一份多么真挚的情感啊!让我们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读。板书:情谊真。

  2、引读:

  (1)看到乡亲们杀鸡宰猪,用满桌丰盛的酒菜热情的招待自己,诗人的心开始慢慢地融化了,让我们带着诗人的感动一起再来读这两句诗——

  (2)听着山民淳朴、真切的话语,看着乡亲们一张张写满热情的脸,诗人郁闷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让我们一起读,读出诗人内心的喜悦。

  (3)山民敬重诗人,诗人热爱山民,这份真挚的情感始终充盈着整个场面,他需要我们通过读把这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不折不扣再次呈现。一起读——

  四、学习《游山西村》三、四句

  1、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出示诗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弯弯,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美丽的小山村。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个人说——同桌说。(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2、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么?(可以拓展)这景色怎么样?板书:景色秀。

  3、诶!这眼前之景不正和陆游此时的心境想吻合吗?你想想,陆游被罢官了,他的心情怎样?以为陷入了人生的绝境,但在困境中,山西村的村民有没有嫌弃他?

  4、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你也有可能欣赏到别样的美景。同样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了困境,你也可能会绝处逢生。看着眼前的美景,想着山西村村民的热情,陆游他对自己的前途会有什么新的想法呢?他除了看到桃红柳绿、美丽的小山村外,其实他还看到什么?请同学们用“他还看到什么——”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柳暗花明、美丽的小山村,同样淳朴的民风,新的景象,新的希望)

  4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的——那这份欣喜之情,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本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现一片无限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个人读——齐读。

  5。在学习中,生活中,你有过和诗人相同的感受吗?请根据提示写话。

  出示:(1)当你做一道应用题百思不得其解,正为此懊恼时,______。

  (2)当你和小伙伴下棋,感觉无路可走,打算放弃时,______。

  五、朗诵,感悟情境

  过渡:同学们,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1、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首诗跟《题西林壁》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那就是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首《游山西村》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什么道理呢?看似简简单单的诗句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看来,这句诗句能成为千古绝唱绝对有它自己的理由,当然,我们就没有理由不记住他了。一起读读这句千古名句。

  2、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他背下来,个人——集体。

  3、对于古诗,我们不但要会背,还要有感情地朗诵,同学们自由试试看,个人——个人——集体。

  六、课外链接,拓展延伸

  其实,还有很多诗像这样于写景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这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这堂语文课。

  出示: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教学板书:

  风景秀

  情意真

  顺学而导,渐入佳境——《游山西村》教后记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凝练简洁的诗句中驰骋想象,理解诗意,领会诗情呢?在教学古诗《游山西村》时,我充分发挥了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从实际出发,激情导学,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联系生活情景,大胆想象,张扬个性,建构文本意境。

  一、诗句理解,在“追问”下突破

  我让一位学生说说第一句的诗意,但学生就站着,一句话也不说。于是,我问他:“有哪一个字,你不理解呢?”他很肯定地说他没有不理解的字,但就是不知道如何理解整句诗的意思。于是,我从关键词语入手,以追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角色体验,在朗读中悟情

  让学生读出感情,最好的办法是能让学生入情入境,体验文本中角色的感情。因此,我用语言描述创设一个情境,我扮演大诗人,学生扮演农家人。我为学生创设了古诗中的情境,学生兴趣十足地扮演了农家、扮演了大诗人陆游,走进文本,走进了农家人、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到了他们的思想情感。只有感悟到了诗句中的情感,学生才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三、画面想象,在入情中悟理

  古诗一般都是情景交融的,我让学生找出诗句中描写景色的词语,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的美。抓关键词语体会文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手段。词语是有含义的,有情感的,如何借助词语诠释一个画面,一个意思,一种情感呢?我让学生把词语还原为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生活场景。学生用心眼看到了诗中的画,悟到了诗中的情,再表现于自己的感情朗读中。此外,如何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呢?关键之处要学会顺势引导,让学生从熟悉的事例中领悟诗句蕴含的道理。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知和感受。教师可以协助同学理清思路,让同学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知,比方: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知。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同学自由朗读,假如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惊涛骇浪,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示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同学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同学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同学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俺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同学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身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俺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俺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认识两个笔画。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农村变化很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认识两个笔画。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认识两个笔画。

  二、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认识两个笔画。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你去过农村吗?那儿的变化大吗?

  2、今天带你们到农村去瞧一瞧(出示课件),把那里的风景夸一夸。

  3、学生看图,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提问:请数一数有几座房,哪座房子最漂亮?为什么?

  4、出示课题,指导读准“哪、座、房”和轻声词“漂亮”。

  (二)、读通课文:

  1、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开火车检查自读情况,学生评价,相机指导读准三拼音节和轻声音节。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4、多种形式读,开展小组擂台赛。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句话。

  2、图文结合,学习朗读第一句。

  (1)自读第一句,说说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些房子,为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图文结合,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3)比较“大的窗”和“大大的窗”等,通过换词比较,初步体会叠词的用法。叠词有什么好处。

  (4)诗人用这么美的词组写出了这些房子很美很宽敞,可见他多么的喜欢这些房子呀!那我们该怎么读这一句呢?

  (5)朗读第一句。重点指导读好“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大大的窗”

  3、图文结合学习朗读第二句。

  (1)看图,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吗?美在哪里?

  (2)教师朗读一、二句,学生比上眼睛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结合图,学习三、四句。

  (1)再看图,问:在小朋友的眼中,哪座房子最漂亮?

  (2)指导朗读三、四句。

  (3)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读好全文。

  (四)、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了、子、门、月”。说说在哪些课文中学过。

  2、分析字形,用比较法区别“了、子”,用说笔顺法记忆“门、月”

  3、指导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展评。

  六、作业布置:把“了、子、门、月”

  七、板书设计:了、子、门、月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农村变化很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之情。

  二、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认识两个笔画。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

  学生听写生字,老师收一小组抽查,其余的自己检查,错误的加以巩固。

  (二)、背诵课文

  1、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看图背诵课文。

  3、举办背诵课文擂台赛。

  (三)、识记字形

  1、做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

  2、四人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1)比较部首记忆。

  (2)开火车给字组词。

  (3)创设语境,巩固生字。

  自读下面一段话-----同桌检查-----指名读。(出示课件)

  我们的校园里有两座高大的教学楼。教学楼前有个美丽的大花圃。花圃里种着各种各样漂亮的花。这儿一年四季都散发着花香,吸引了许多女同学来观赏。教学楼的后面有一大片青青的草坪,男同学们都爱在青草坪上踢球玩耍。

  3、词语积累:

  (1)练习读课后的叠词,再发散。

  (2)练习做找朋友的游戏,课件出示词语搭配,连线。

  (四)、扩展活动

  谈话,上节课我们夸农村小朋友的美丽校园,今天我们来夸夸自己的美丽校园吧!

  五、作业布置:把“了、子、门、月”

  六、板书设计:了、子、门、月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描写历史人物的感人故事。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贝多芬的故事,初一的学生有所了解,但其了解是浅显的,模糊的。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法,形象的描写了这位音乐巨人独特的个性和精神。走近他,了解他,学习他,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之旅。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搜索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学法指导:

  1、速阅读的方法: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不唇读,搜索重要信息;

  2、读写结合法:读是基础,是吸收;写是表达,是创造。

  3、自主探究法:小组间的讨论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思,遥看大师:

  播放贝多芬的作品《命运交响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沉思遐想。追问:听这曲子你想到了什么?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印象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刚才我们与大师贝多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这个被称为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说明:音乐是宇宙通用的语言,通过听,激发学生想象和阅读的兴趣,自然的导入课文,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走近大师

  1、快速阅读课文,读完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主要写了几件事?

  2、再谈对贝多芬的认识。

  说明: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环节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三)局部品味,触摸、评价大师

  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现在我们再由外表到内心对贝多芬进行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1、划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说说这些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个性?

  2、这些描写是按照什么次序来写的?明确:由整体到局部,局部(由上到下)

  3、贝多芬的哪些语言触动了你的灵魂,请谈谈你的感受。

  在20节、22节、24节、27节等处

  4、再请学生谈谈:你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课文和自己旧有的知识来谈。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说明: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

  (四)拓展延伸,摹写小我

  1、从这篇文章中,你认为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注意那几点?

  明确:要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外貌描写(与众不同之处,以形传神,忌脸谱化)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2、写作:《猜猜他是谁》为题,写一个班内人物,重点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该人物独特的个性。交流。

  说明:读书贵在能入能出,借鉴模仿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写能进一步感悟领会本文描写人物的精妙。

  (5)回顾课文,与大师平等对话

  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边听边写《贝多芬,我想对你说》,写出一两句有独特见解的话。相互交流。

  说明:以音乐为背景,加以评论,便于学生创造性的阅读,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板书设计:

  衣着 整体

  头发 蓬乱 上

  形 外貌 头部 眼睛 深邃 局部

  嘴 紧闭 下

  神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说明:此板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总体评价:此教案注重学法的培养,使学生在与大师的对话中,自主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14 个生字,正确认读“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大饱眼福”等词语,并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非洲的风情特色,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非洲的风情特点的。

  4.引导学生练习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以丰富对非洲的认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非洲的风情特色,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非洲的风情特点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知识,自学课文内容,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离开了万象之国 —— 泰国,我们仍深深地陶醉在与象共舞的欢乐气氛中。今天我们要走进辽阔的非洲,去欣赏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教师板书课题:28 彩色的非洲)

  2.齐读课题,对课题质疑。

  二、自主学文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思考:“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在课文中边读边作批注。)

  3.对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三、全班交流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

  1.理解“色彩斑斓”的意思。

  2.朗读句子。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的?

  4.课堂交流,引导学生概括。

  (1)非洲的蓝天、骄阳是彩色的:

  (2)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

  (3)非洲的动物世界是彩色的;

  (4)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是彩色的;

  (5)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5.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找出这些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四、深入阅读,体验“非洲的彩色”

  1.色彩斑斓的非洲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画一画:非洲的哪一处地方最让你心动?读一读,品一品。

  2.自由交流,随机指导。

  (1)重点交流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花之多,花之艳?

  ①出示句子:“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

  “高擎”和“绽开”两个词妙在哪里?“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写出了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出示句子:“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花树的“妙不可言”妙在哪里?这样的树你看到过吗?你仿佛听到这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在对你说些什么,此时,你会做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2)分小组交流非洲其他方面的“多彩”。

  (3)小结:作者写非洲,紧紧抓住非洲的特点——“多彩”展开笔墨,从天空、植物、动物、非洲人的生活、艺术五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写出了非洲特有的风情特色。

  五、总结非洲风情

  1.导语:这激情洋溢的舞蹈,来自舞者的心灵。它诉说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诉说着非洲的热烈与奔放,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2.学生朗读这两个感叹句:“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3.教师点题:是啊!说非洲是彩色的在于它的色彩斑斓,更在于它的多姿多彩!让我们再一次赞叹这彩色的非洲吧!

  学生再次感情朗读这两个感叹句。

  4.学生自找答案:回到课前学生的质疑,如: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为什么课文要以“彩色的非洲”为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答案。

  六、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前搜集到的非洲相关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如,画一幅画,写一段话,写一首小诗等。

  2.全班交流。

  七、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