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20 09:14:3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语文教案汇总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 知识目标:

  A、掌握实词虚词:原,函 , 告,抑,本。

  B、一词多义:与,归,易,告。

  c、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 夜呼,东出,

  3、 能力目标:

  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引出文章论题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那么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二、时代背景简介:

  五代 (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三.讲解:

  (一)思考第一段: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2.问:找学生翻译此句。 (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明确:盛衰在于人事。

  (2)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例证法

  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概括: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3)重点字词:

  原 -- -- 名词用作动词,推究,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所以━ ━ …… 的原因

  (4)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容呢?

  明确:写庄宗如何得天下,写庄宗如何失天下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二)第二、三段

  (1)由时间理出过程

  庄宗李存勖(885━926)父亲晋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庄宗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908年(23岁),“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与:给)

  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系:缚)

  923年(38岁),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函: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926年(41岁),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被动)

  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2)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告:祭告,祷告。

  盛:装。

  盛以锦囊:“以锦囊盛”的倒装。用锦绫做的袋子装着。盛,装着,动词。

  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3)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明确:对比的论证方法。(第三段的前两个大句子,和第四段开头两个句子。)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夜,东:名作状。夜:在夜间。// 东:向东。

  ②“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一扬一抑的写法。读出语气,一赞一叹。)

  (4)由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此句话是什么意思?

  前一句是反问句,意思与字面相反,意为“不是 得之难而失之易”。重点句是第二句,意为“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回应论点。

  此句用了正反对比。

  抑-- --或者。

  本—— 动词,溯本、推求、跟“原”意思相近。

  (三).学生齐读第四段,第四段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翻译。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有何作用?

  于:被动。

  所: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的短语。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伶人才如此吗?)

  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的治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伶官传序

  欧阳修

  时间 事件 结论 教训

  908年 (23岁) 受命继志 祸智

  盛 912年(27岁) 系燕父子以组 患勇

  (得) 忧劳可以兴国 常多

  923年 (38岁) 函梁君臣之首 积困

  盛衰之理 于于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学习《夜行黄沙道中》,初知词的内容,学生熟读成诵。阅读分析短文《爸爸的咳嗽》,了解内容,体会并讨论短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和背诵表现出词的静谧的气氛和作者喜悦的.心情;体会短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短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夜行黄沙道中》

  1、释题:“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

  2、简介作者:辛弃疾。

  3、老师范读。

  4、学生朗读。

  5、初知词的内容。

  词中有“蝉鸣”,有“稻花”,可知作者是在夏天的夜晚行于黄沙道中。作者着力描绘了夏天夜晚的静谧,想象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表现出一种恬淡喜悦之情。

  6、学生朗读并背诵,注意表现静谧的气氛与作者喜悦的心情。

  二、阅读分析短文《爸爸的咳嗽》

  1、学生自读课文。

  2、思考回答练习第1题。

  这短文记叙了“我”为爸爸找病因的经过。由爸爸的病因说明了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治理环境污染的心愿。

  3、体会并讨论短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

  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

语文教案 篇4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是精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我的长生果》是略读课文。这几篇课文的内容都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地描写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终身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的对话,使我们知道读书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的长生果》通过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本组专题,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等多项训练内容。

  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一生。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学生自主预习,自读课文,疏通字句。

  模块二理解内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模块三领悟作者表达的方法:

  1.通过《窃读记》一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通过《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学习,体会作者层层递进的假设,设问和反问,灵活鲜活的比喻等的表达效果。

  3.积累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模块四:

  写读书的故事,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学得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

  【设计说明:本组课文的教学力求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我的座右铭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2、对文中"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的理解。。

  3、理解作者赞颂鹤的群体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近来的见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也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

  可以播放歌曲《丹顶鹤的故事》或者一段介绍鹤的生物短片,使学生初步感受鹤的`形象,以导入新课。

  三、介绍学习重点,交代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方向。(也可渗透在教学过程当中)

  四、指导学生学习全文。

  (备学生)指导时,可分步进行,步步推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时,讲解不宜过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主动投入,积极思考。教师作适当点拨即可。

  (一)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目标1)

  1.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章要点。

  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志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2.排除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必要时查查工具书。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伫()立绮()丽湮()没剽悍()盘旋()

  ②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伫立:长时间的站立。

  绮丽:鲜艳美丽。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剽悍:敏捷而勇猛。

  寡不敌众:人数少的抵挡不住多的。本文形容一只鹰抵挡不住众多鹤的攻击。

  无济于事:济,帮助。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盘旋:环绕着飞或走。本文指鹤群环绕着飞。

  (二)仔细阅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

  2.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3.梳理文章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提示:

  这篇文章是运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我"是鹤群翔空全过程的目击者,又是文中情感抒发者。运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我"的所见和"我"的所感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没有半点雕琢的痕迹。作者从南侧群山上空浮现一排小斑点写起,一直写到鹤群向北飞去为止,叙述了自己观察到的鹤群翔空的全过程。其中鹤鹰之战是重点,战前,战斗,战后,是三个大层次。战前又有两个小的层次,前一层写"一"字形模队的飞翔貌,后一层写变换方向。战后,也分两层,一层是护送,一层是远飞。

  (三)深人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找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2.找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

  3.找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

语文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提高对母爱的认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信息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陶冶情操,提高语言修养。

  2、开阔文化视野,激发学习兴趣,积累有关母爱的故事,格言、诗歌、散文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能力、理解能力、演讲能力、合作能力。培养用多种形式来表达母爱。

  3、多侧面地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发布活动信息:本次活动的中心主题是“歌颂母爱”,凡有关母爱的影片故事、诗词、歌曲、散文、诗歌都可以搜集,参加活动。

  2、本活动有“来自人类的母爱”和“来自动物的母爱”两个组。分别用一名同学主持。学生根据自己所积累材料,任选形式参加。

  3、与同学交流自己拟定的主题,寻找几位合作伙伴,结成小组后对材料进行再 充实,调整,组合,并在主持人和组员的策划下,准备用适当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

  活动重点:

  能在活动中感悟母爱,能在活动中歌颂母爱,表现形式有创新精神。如:小品、相声、话剧等形式。能落实口语训练,通过“多角度看母爱”的说话活动,训练学生有条理、有中心地陈述事件和体会,得体地表达自己懂得想法和感情的能力。

  评价方式:

  最佳创作奖、最佳表情奖、最佳朗诵奖、最佳动作奖。最佳好女儿奖(各一名)

  指导活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歌颂母爱这一主题与阅读教学有一定的联系,但又具有挑战性、活动实践性、学习综合性的'特点。

  1、提倡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学习方式越丰富越好,教师要给与学生热情。

  2、要激发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兴趣,一定让学生“动”起来,活动是锻炼,。所以,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加强语文活动能力的锻炼和人文情感的锻炼的体验,借此提高语文修养。

  3、把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培养与语文活动结合起来。

  活动过程:

  教师主持,分两个小组。

  教师引出课题,两个小组选出主持人,分别以“人类母爱”为题,以“动物母爱”为题,归类选择。

  教师引题:母爱无私,母爱无言,母爱是最伟大的爱。人生下来就沐浴在母爱之中,母爱就在默默无言中,一粒糖果,一杯清茶,一碗热汤,同学们就让我们在母爱的长河中掬一朵浪花,献给我们最亲爱的母亲吧!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个栏目的主持人

  1、来自人类母爱(第一个栏目)

  主持人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出内容:(略)

  ①朗诵小组(以诗歌、散文为主)②改编小组(故事、课本剧为主)

  ③歌咏小组(《母亲》、《世上只有妈妈好》《懂你》等歌曲)

  ④办美术展(幻灯片 展示歌颂母爱的图片)⑤说一说歌颂母爱的名言、古诗。

  2、来自动物的母爱(第二栏目)

  母爱不仅仅是人性的美,就是动物间也一样存在。(教师引言)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二位主持人。

  另一位主持人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出动物的母爱主题。

  歌颂形式:小品、相声、话剧等

  3、用一组比喻句、一组排比句歌颂母爱。(教师出示例型、学生仿句)

  例文一:母亲您是大树,我是小草,您为我遮起一片绿荫;母亲您是湖,我是湖中的鱼,您为我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例文二:母亲您是火炉,为我提供温暖;母亲您是信封,为我装满了鼓励;母亲您是铺路石,为儿女牺牲一切。

  例文3: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例文4:母爱是严冬里的一缕阳光,是游子身上的 一件棉衣,是一口沁人心脾的甘甜。

  学生仿句(用玻璃板写,反射给大家看)

  大家一起背诵《游子吟》,结束本节课。(教师总结)

  作业: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

  对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资料,进行整理。写一篇“母爱”为话题作文。

  1、构思时,能广阔选材。

  2、语言要生动、感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课时

  2课时。

  课型

  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课堂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第二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习: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十、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第一部分(1):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的写法,突出“温晴”“宝地”。

  第二部分(2—结尾):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过渡 总写济南给人的总体感觉——暖和安适

  第2段:阳光朗照下的山。

  第3段:薄雪覆盖下的山。

  第4段:城外的远山。

  第5段:冬天的水色。紧扣“暖”字。

  十一、课后小结: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毕、废、购、酒、斤、录、疾、驶、郊、段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了。

  2.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3.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能在说话、写话时尽可能地把话说得简洁明了。

  二、重点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2.弄清楚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如何修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借题激疑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疑惑吗?对于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湖含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应注意的问题及方法。

  重点指导:驶是翘舌音;废的声母是f,不是h;录的声母是l,不要读成n;废、疾、购、驶、郊、段等字可用熟字去偏旁、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出示句子,了解了的两种读音。

  这个人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废话中的了怎么读?

  小熊帮助大家把话说的简洁明了中的了又该怎么读?(出示明了)你还能给了liǎo组几个词吗?

  (三)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1.汇报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难字或易写错的字。

  2.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写好购、酒、驶、段,注意左窄右宽。

  3.及时评议,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四)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2.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能在说话、写话时尽可能地把话说得简洁明了。

  二、重点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2.弄清楚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如何修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深入思考

  1.学习第一部分。

  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小熊提出了什么样的疑问?用画出有关句子,然后反复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2.学习第三部分。

  学习第2~4自然段,了解猪先生说的话有什么毛病。

  (1)默读第2~4自然段,用~~~~~画出猪先生说的话,再反复朗读。

  (2)(课件出示喝醉了酒的猪先生)想像猪先生的神态,可以用课文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表演。

  (3)思考:从猪先生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小熊明白了什么?用画出有关句子,练习朗读。(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小熊当时的心情,读出小熊的惊喜、兴奋、自信。

  (教师揭示学习方法:通过读演悟,你们明白了猪先生的话有什么毛病,并能通过想像,把猪先生的神态、动作演得活灵活现,从中了解到罗嗦就是废话。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3.学习第三部分。

  运用读演悟的方法自学第5~7自然段,了解鹭鸶的话有什么毛病。

  (1)课间出示自学提示:

  1 用~~~~画出鹭鸶当时说的话。

  2 反复朗读,想像鹭鸶当时的心情怎样?

  3 从鹭鸶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是废话吗?小熊也明白了,他此时的心情怎样?反复朗读小熊的话。

  (2)小组内试着演一演这一部分内容,评一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如鹭鸶的话要读得抒情,要表现出他在朗读自己写的诗歌时的得意之情。也可以师生合作表演,老师扮演羊站长,让学生向羊站长提出疑问。抓住不准确的形容词,画蛇添足,自相矛盾这些词句反复研读)

  4.学习第四部分。

  运用学法自学第8~10自然段,了解老猴的话有什么毛病。

  (1)自由朗读第8~10自然段,试着完成老师的板书。

  (2)(课件出示老猴、羊站长和小熊说的话)学生自由选择练说着部分内容。可以复述,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创造性地表演。

  5.对比学习二、三、四部分,引导发现。

  (1)对比朗读。(2、5、8自然段,3、6、9自然段,4、7、10自然段)

  (2)在小组内说出你的发现。小组汇报,比比哪组的`发现多。(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要予以肯定)

  6.学习第五部分。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给小熊的工作写评语,并说出你的理由。

  (二)回顾全文,得到启示

  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到了小熊工作干得很出色,老师更想看到同学们比小熊更能干。假如你是小熊,你能帮助这些动物修改他们的废话吗?

  (课件出示画面,配乐)

  1.我想对喝醉酒的猪先生说

  2.我想对站在湖边的鹭鸶说

  3.我想对打开院门走进去的老猴说

  (修改老猴的话对一部分学生有难度,师生可以合作完成。如:一个老猴归,关门呼呼睡或者老猴独自归,关门呼呼睡)

  (三)拓展延伸,完成练习

  1.依据情景练习。

  小熊毕业后工作干得很出色,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这两天,小熊还收到了同学小狗、小鹿、小鸡的电子邮件呢!请你帮小熊读读它们的邮件,再替小熊回复。

  (1)小狗:听了羊站长对你的夸奖和表扬,我们也为感到高兴、快乐。

  (2)小鹿:我们班的同学基本上全都知道了你工作干得很出色。

  (3)小鸡:我想变成一只大大的小鸟,慢慢地一眨眼飞到你身边,为你小声地高歌。

  2.课后收集你平时听过、看过或说过的废话,想想应怎么改。

  3.选做题:续编《收购废话》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嗓、莺、蜜、蜂”等13个生字,会写“队、找、响、歌”等8个生字及以下词语;合唱队、唱歌、老远、树丛、声音。学习新偏旁欠字旁。

  2、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3、了解小动物的奇妙的发声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动物有趣的发声方式。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幻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小黄莺想找几名金嗓子歌手,组织一支合唱队,可是却发现它们是不用嗓子的歌手,它们是谁?(板贴:小蜜蜂、小青蛙、蝉)

  二、学习课文

  过渡:这三位不用嗓子的歌手歌声怎么样,它们究竟是怎样唱歌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瞧,小黄莺开始寻找合唱队的歌手了,它飞到了哪?(绘画花丛)它听到谁在唱歌呢?(小蜜蜂)小蜜蜂的歌声怎么样?它是怎样唱歌的呢?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用“——”划出描写小蜜蜂歌声的句子,用“~~”划出小蜜蜂是怎样唱歌的句子。

  2、生汇报、板贴:

  动物声音的特点发声方式

  小蜜蜂嗡嗡嗡,真好听靠振动翅膀发声

  3、原来,小蜜蜂不用嗓子,靠振动翅膀也可以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你们在课文中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

  小结:在这一段中,我们通过小黄莺和小蜜蜂的对话知道了小蜜蜂是怎样唱歌的。

  4、课件出示小黄莺和小蜜蜂对话

  (1)请两个同学来读读小黄莺和小蜜蜂的对话

  (2)生评

  (3)师指导朗读

  (小黄莺是怎样说的?(称赞)小蜜蜂是怎样回答的?(笑)它的笑,可不是嘲笑小黄莺的无知,而是善意友好的笑,它是耐心地告诉小黄莺自己是怎样唱歌的呢。)

  (4)再请二组生读。(用称赞的语气读好小黄莺的话?把小蜜蜂的耐心善意读好来。

  (5)生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真没想到,小蜜蜂是靠振动翅膀发声的,明白了的小黄莺又飞到了哪?(绘画稻田)它听见谁在唱歌?小青蛙的`歌声怎么样?它又是怎样唱歌的呢?请一个男生来读读这个自然段,请同学们用“——”划出描写小青蛙歌声的句子,用“~~”划出小青蛙是怎样唱歌的句子。

  2、生汇报、板贴:

  小青蛙呱呱呱,又响亮又有节奏靠声囊发声

  3、原来小青蛙不用嗓子,靠声囊发出的声音又响亮又有节奏。小青蛙和小黄莺又是怎样说的呢?(课件出示对话)谁来读读小黄莺和小青蛙的对话,看谁读的好。

  (1)指名读(2组)(2)生评

  4、学习生字:响、远、音

  (1)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2)组词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黄莺飞过花丛、飞过稻田,瞧,这回又飞到了哪?(绘画树林)它听见谁在唱歌?(蝉)蝉的歌声又是怎样的?蝉是怎样唱歌的呢?请一女生读这个自然段,用“——”划出描写蝉歌声的句子,用“~~”划出蝉是怎样唱歌的句子。

  2、生汇报、板贴:

  蝉吱吱吱,又尖又细,持续不断靠肚子上的薄膜振动发声

  3、在这一段中,课文没有通过对话的方式告诉我们蝉是怎样唱歌的。小黄莺在密林里,听见蝉的歌声,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读读

  第四自然段,然后和你的同桌合作,模仿我们刚才学习过的二三段的写法,把第四自然段改编为对话的方式读一读,待会请一组同桌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改的编成果。

  (1)请一组生读改编对话,师读旁白。

  同学们明白了吗,原来蝉不用嗓子,靠肚子上的薄膜振动发出的声音又尖又细,持续不断。

  (你们俩改的、读的真不错,给你们颁发“最佳编剧奖”。现在我们来把小黄莺和小蜜蜂、小青蛙、蝉的对话连起来读一次,就请你们俩来读小黄莺和蝉的对话,刚才那两组同学来读小黄莺和小蜜蜂、小青蛙的对话,我们全班同学来给你们做旁白。)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过渡:小黄莺找到这三位歌手,可高兴了,你们听,森林合唱队的演出开始了,让我们赶快去欣赏欣赏吧。

  1、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平时以为歌手都是用嗓子来唱歌的,可是今天我们发现这些歌手不用嗓子唱歌,但是唱得比金嗓子还动听,比用嗓子唱歌的歌手唱得还好啊!)

  3、出示句式:“小明今天生病了,但是。

  他今天不是值日生,但是。”谁能仿造课文中的句子,把这两个个句子补充完整。

  三、巩固练习

  1、过渡:太神奇了,这些小动物竟然不用嗓子就可以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同学们觉得有趣吗?老师现在来和你们玩个有趣的游戏,我把这些词卡弄乱了,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还记得这些小动物的歌声以及它们是怎样唱歌的?请你上来连连线,并用一句连贯的话说出来。

  2、生连线,师指导说。

  四、课外延伸

  其实,还有很多小动物不用嗓子唱歌呢,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用什么发声,谁能像我们刚才那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用()发声。

  (蝗虫靠小腿和翅膀摩擦发声;蟋蟀和蝈蝈靠翅膀摩擦发声;鳄鱼靠鳞甲发音;响尾蛇靠尾部上的角质环发声)

  五、指导书写

  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远: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的“元”,再写走之底。

  音:上下结构,大小相当。

  六、总结

  《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小蜜蜂、小青蛙、蝉这三种小动物的发声方式,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有这么多不用嗓子的歌手,同学们喜欢这个奇妙的大自然吗?其实,动物界中还有许多奥妙在等着小朋友们去发现呢,希望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一定还会有更多奇妙的发现,巨大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 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字。

  2、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有强烈盼望祖国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

  台湾岛图片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融情入境

  1、出谜面让学生猜谜底。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干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雪)

  2、学生猜出谜底后,让他们谈雪,老师提问

  ①你见过雪吧?在哪里看到的?

  ②你玩过雪吗?怎样玩?好玩吗?

  板书 : 看雪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要求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3、课件出示生字,看谁认得快,读的准。

  三、再读课文,感悟文意

  1、共同读课文,注意读通顺,读连贯。

  2、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去读,看讲了什么。

  3、课件出示行政图,找出台湾和北京的位置。

  4、课件出示描写雪景的句子:冬天,天上飘着雪花------

  5、自读上面的句子,说感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组内练读。

  2、小组代表读,同学评议。

  同学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读。

  2、谁能把看雪这篇课文的内容说一说。同学评议。

  二、复习生字,趣味记忆

  1、猜字谜,趣味记忆

  说谜语:一堆毛,两把火,谁在上面很暖和。

  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四、演、议结合,感悟真情

  (二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动,思维形象直观。让学生分别扮演教师、台湾学生,进行师生对话,再讨论,利于学生理解台湾小学生渴望到北京看雪的迫切心情和海峡两岸小朋友希望同欢乐的思想感情。)

  1、从哪些句子中看出台湾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看雪?用——划出读一读。

  2、教师示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当读到“很难”、“惊奇”、“深情”等词语时,语气、表情、动作要协调配合,让学生从老师的范读中感悟词意。学生模仿老师朗读。

  3、重点读。指导朗读四个问句: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北京离这儿远吗?您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看看真的雪呢?

  4、大家议一议:“从他们的问句中,你知道了什么?”(通过议论,让学生明白:表达了台湾小学生渴望到北京看雪的迫切心情。)

  5、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扮演老师,一人扮演台湾小学生,练习文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尽量让更多的小组有机会上台表演。

  6、教师当“导游”,学生当“游客”。师生一同站起,“游客”一边观看录像画面,一边听“导游”解说:“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北京来看雪。每年春节前后,北京常常下大雪,满天雪花飞舞,把整个北京城妆点得更加美丽。你看,地面上已铺了厚厚的雪,踩上去软绵绵的,大家说像什么?树上披上了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朋友们,尽情地玩雪吧!”(此时,录像中正播放孩子们尽情玩雪的情景。)

  7、当孩子们仍沉浸在美妙雪景之中时,教师趁机说:“遗憾的是台湾的小朋友们没能来看雪,此时此刻,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可让学生写下来)

  三、巩固生字

  1、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2、完成课后我会写。展示写的好的同学。

  四、课外实践活动

  课文搜集写期盼台湾回归的诗歌读一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园地》教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