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05 10:19:3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

小学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小学语文教案2

  教材简析:

  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4、小结:

  五、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幻灯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天马

  构思奇妙后蹄踏飞燕卓越的创造才能

  飞燕安然无恙

  平衡

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⒈巩固汉语拼音,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字,认识3个部件。

  ⒉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口、耳、目、牙、舌、鼻的作用,初步具有保护器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字,认识3个部件。

  教学难点:

  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口、耳、目、牙、舌、鼻的作用,初步具有保护器官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可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五官,引入新课

  ⒈猜谜语,引入新课。

  ⒉指导看图,说说口、耳、目、牙、舌、鼻各有什么作用。

  二借助拼音,自主读词,读句,认识生字

  ⒈检查掌握生字读音的情况,开火车,竞赛读。

  ⒉用生字口头组词。

  三反复朗读词语、句子,进一步了解各个器官的用途

  ⒈体会“说”、“听”、“视”、“咬”、“尝”、“闻”这几个表示不同动作的词。

  ⒉以自由说话的形式,联系生活实际讲讲各个器官的作用。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⒈在游戏中巩固识字。教师出示“目”卡片,学生用手指眼睛,齐读“目”。用同样的方法里复习口、耳、牙、舌、鼻。

  ⒉出示田字格,教师示范生字,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8个生字的书写结构。

  ⒊学生描红书写,老师巡视。

  ⒋把自己想写的字在田字格练一练。

  五扩展活动

  ⒈让学生上台介绍五官的作用。

  ⒉说说自己是如何保护各个器官的。

  板书:

  保护器官

  kǒuyátāshémù

  口牙它舌 目

小学语文教案4

  1新设计 2新设计 3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一则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4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从问答入手。通过介绍学习方法和组词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查字典得知“亡”和“牢”的意思,追究“亡”、“牢”这个词到底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深入找证据,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紧接着,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5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 同学们好,请坐。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那好,我们现在来看图猜成语。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第一幅图?(坐井观天) 对了,那这一幅呢?(揠苗助长)难不倒你们,再给你们几个难的(画蛇添足 )还有更难的。

  2.你们真聪明,都猜对了。那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是的,它们都是寓言故事, 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3.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读题)

  4.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 学习道理(板书:道理)

  师:对,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好寓言故事了。

  活动2【讲授】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桌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2、字词学习

  师:有些同学的习惯非常好,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到了上面,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3、(读得很正确)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大家很厉害,这么难读的段落都读通顺了,2-5自然段每一排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读得最正确,最通顺。 (点评)

  4.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小结:像这种抓关键词,并把他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明白了吗?

  三、理解题意

  1.课文读通顺了,题目的意思你读懂了吗?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 ( 预设:学生知道正确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哪个句子读懂这个字的意思?

  师:哦,是联系课文知道了它的意思,我们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课件)选择正确意思。

  2、小结: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板书:失去 养牲畜的圈)请像老师这样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写在课题下。

  3.现在我们知道了,“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四、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课文中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2.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那你来说说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板书:丢羊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板书:羊圈破了。

  哪个词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原因?(原来)齐读

  3.(课件)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4.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把窟窿补上)

  5.他的街坊也发现了,请你当当养羊人的街坊,快来劝劝他。(把窟窿补上吧)还有什么想说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会丢羊。评价:你真是个好心的街坊)

  我们来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劝说的,课件出示,指名读。

  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劝说养羊人的?哪个词看出他着急?(堵上、修一修、赶快)你能给赶快换个词吗?

  (课件)街坊还会用怎样的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担心、着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生起来读不同的语气,还可以加上动作。)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他和街坊的对话。

  7.就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字中读出来的?(又)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两次亡羊之后,(课件)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这时,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样?(后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他又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来?(知错就改)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养羊人这样做,对吗?从哪知道?(课件) 从此,什么意思?

  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接受劝告,知错就改)

  9.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寓意)齐读

  (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

  10.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习不认真等)

  小结: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五、复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我们学校最近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上面老师给你提供的小帮助,自己先练练。(学生准备,课件播放音乐,师巡回指导)

  2.展示前,提示学生自己发言时希望别人怎么听?

  (要安静,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听后能给我指出优缺点。)

  六、总结学法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七、作业设计

  1.将这则寓言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请家长点评。

  2. 写写读了《亡羊补牢》之后自己的感想。

小学语文教案5

  教材分析:

  《习作6》是通过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家乡的名人,获取真材实料,然后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教学目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6教案教学设计

  1、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访问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

  2、通过与“名人”的接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奋斗不息的学习品质。

  3、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教学重点:

  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访问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

  教学难点:

  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教学准备:

  1、看电视台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

  2、作好采访准备,写好采访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说说他们的名字和关于他们的故事。

  2、同学们说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大科学家、艺术家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技术标兵”、“种田能手”……可以称得上是地方上的名人,“优秀班主任”或者优秀同学,如运动员、小书法家、小画家、故事大王等,是我们学校里的名人。你知道我们家乡、我们学校有哪些“名人”吗?

  3、我们家乡、学校的名人还真不少。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学生说后,教师总结提问:看来同学们对他们了解得还不是很多,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呢?

  (调查、访问与他们熟悉的人,或直接拜访他们本人。)

  4、那么,该如何采访的呢?看一段采访录像,讨论: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

  二、拟定采访方案。

  1、你最想了解哪一位名人?想了解他(她)的哪些方面呢?

  先思考一下,然后同桌之间交流。

  2、学生交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在某一方面的成就,奋斗的历程……)

  3、当我们面对“名人”时,心情会怎么样呢?(激动、胆怯、紧张……)这样一来,可能会把自己想说的话都忘了,/article/所以我们在采访之前必须写一个提纲式的`采访方案,简单地说,就是把你想说的问题概括性地写出来。

  4、学生制定采访方案。

  5、交流,同学间相互建议补充。

  三、组织学生进行采访。

  1、如采访社会名人,通过学校、家长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进行采访活动。(专门安排时间进行。)

  2、如采访学校里的名人,教师介绍被采访学生的情况,学生进行采访。(可以现场进行采访。)

  四、指导学生习作。(第二课时)

  请同学们把第一课时进行的自己的采访记录拿出来,大家来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的采访经过,也可以把你采访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

  1、学生分小组交流。

  2、分大组交流,汇报采访情况。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习作就是写写你采访的那位家乡名人(学校名人),刚才我们把采访情况交流了一下,现在再把材料进行调整、修改,就可以成为我们今天的习作了。

  4、学生习作后认真修改。

  5、学生誊写习作。

  采访

  根据采访材料写文章:

  先确立中心

  再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然后将重点材料写具体

  最后按记叙文的要求将材料写成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一、以花入画,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1、以花的话题入画

  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精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

  2、学生交流。

  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

  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山顶妙香图轴》

  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教师范读。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解题。

  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全班齐读。

  5、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讲述

  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句

  (一)看兰

  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千山顶上头)

  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兰花进行对比:

  3、指导读第一句。

  师:是呀,而这里的兰花却是长在“千山顶上头”呀,这么高!谁能把这种高给读出来呢?

  师小结并过渡:兰花,它长在千山之顶,可以俯视群山,仰望皓月,真正的怡然自得呀!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习第二句

  (一)闻香

  1、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显示)

  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妙香稠)

  (二)品香

  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义。

  师:香到什么程度?(稠)读出“稠”的感受。

  2、进一步体会花香的“妙”

  师:花香本是四溢的'呀,为什么这里的花香却这么“稠”?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诗。

  学生谈。

  师:本该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间聚集,竟香浓到令人感到粘稠,这是多么奇妙的花香啊!

  来,再读这句诗,读出又粘稠又奇妙的花香来。

  过渡:难道这里的兰花真有那么香吗?带着这个问题听听老师下面的介绍。

  3、进一步理解“妙香稠”的含义。

  4、师:听了有关郑燮的介绍,结合郑燮的人生经历,这里的“妙香稠”还暗指什么呢?

  师:兰花啊,只有你高贵纯洁的兰花才能理解郑板桥呀!读第二句诗。

  5、全班齐读一、二句诗。

  学习三、四句诗

  1、师:你们再轻声读读三、四句诗,读懂了什么?

  结合刚才的介绍,这里的的“喧闹”仅仅是在写兰花和兰花脚下的浮云吗?

  2、师:身处其中的郑燮是什么态度呢?(来不相知去不留)

  是呀,这不就是郑燮的志向的表白吗?这里的兰花不就是郑燮的真实写照吗?这就叫“借物言志”。(板书:借物言志)

  3、小结。

  4、指名读,边读边评价。

  5、回归整体

  配乐齐度读古诗。

小学语文教案7

  课题

  学习背诵

  课型

  练习体会型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一般的背诵方法,并明确背诵的价值及重要性,能在阅读活动中不断积累。

  课前准备

  准备背诵古诗,想想背诵方法。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激趣

  导入训练

  1.组织古诗背诵活动。

  2.交流背诵的好处。

  3.引入新课:列夫·托尔斯泰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马克思喜欢背诵诗歌,他从小时候起,坚持用一种自己不太熟悉的`外语去背诵诗歌,日久天长,他的记忆力越来越强。我们在阅读中积极学会背诵,那你就会越来越聪明。今天就教你背诵的方法。

  1.学生背诵古诗。

  2.小组全班交流背诵好处。

  积累知识、锻炼记忆、

  积蓄词汇、丰富语言。

  提高阅读和能力。

  尝试练习

  学习方法

  1.出示精美片断《雪儿》第四、五自然段,请学生用各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并记时。

  2.汇报背诵情况。

  3.方法:明确背诵要领。

  ①深刻理解是背诵的基本条件。

  ②边读边背,可采用默读也可以用朗读的方法。

  ③抓关键词,给背诵以提示。

  ④列出提纲,便于背诵。

  1.学生记时背诵。

  ⒉交流背诵方法:

  (1)多读记忆

  (2)理解记忆

  (3)分句记忆

  实践训练

  巩固方法

  1、出示训练片断:

  少年王勃第二、三自然段要求选择方法在10分钟内背诵。

  2、进行小组背诵,选出代表参加全班比赛。

  3、交流运用的过程,评选背诵能手。

  1、学生选择方法自读自背。

  2、小组比赛,选出代表。

  3、交流运用方法:

  ①深刻理解:凝望秋景、写成名文

  ②抓关键词:站、望、天、水、鸭、霞。

  ③列出提纲:胸有成竹说、笔走如飞写、拍案叫绝夸。

  布置作业

  延伸课外

  用自己喜欢的背诵方式,每天背诵一段你最喜欢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每天背诵100字短文,并作好记载,准备参加者班级背诵比赛。

小学语文教案8

  教学目的:

  1、本课生字,积累好词佳句,注重朗读训练。

  2、了解大瀑布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及变化原因。

  3、了解大瀑 布葬礼情况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抱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大瀑布悲剧的原因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大瀑布的资料

  2、查阅身边自然环境被破坏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教师首先从“葬礼”入手,质疑,解疑,再补充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找出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部分。

  三、知道学习“葬礼”一部分(10—13自然段)

  学生轻生齐读这几段文字,弄明白以下问题:

  (1)那些人为瀑布举行了葬礼?

  (2)他们怎样举行葬礼的?

  (3)举行葬礼 的目的何在?

  四、指导学习“大瀑布变化前后的景象及变化原因”。

  过度语:大瀑布沦落到为它举行葬礼的这步田地,此时此刻,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生答后,教师梳理以下问题。)

  (1)昔日的大瀑布是怎样的状况?游客此的态度呢?

  (2)如今的大瀑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游客此的态度呢?

  (3)大瀑布发生这样大的.变化的原因呢?

  1、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自主学习课文相关部分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1)找好词,欣赏佳句,理解内容。

  (2)教师指导训练朗读(读出惊奇,骄傲的语气和悲伤惋惜的语气)

  五、讨论深化,渗透德育目标

  这场隆重而盛大的葬礼结束了,同学们,如果当时你参加了这次活动,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同学们讨论或书写),抽生汇报。

  六、教师总结,结束全文

  七、课外拓展延伸

  请你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今天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状况。

  八、板书设计:

  大瀑布的葬礼

  昔日:雄伟壮观

  如今:奄奄一息

小学语文教案9

  学习目标:

  1、 认识“立刀旁”;认识11个生字;描写其中的“到、刮、浅、谈”。

  2、 积累12个词语。

  3、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重点和难点:

  1、 识记本课11个生字。

  2、 能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说说“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说话时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色?学生交流,绿色的( )。

  2、出示课题:绿

  二、自学课文,学习生字

  1、自学课文:课文中绿色指什么?

  (1) 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课文读正确。

  2、小组合作,巧记生字。

  3、 交流自学情况

  (1)游戏:谁的反应快,你说我猜。

  (2)指导书写“到”

  4、巩固识字

  (1) 游戏:你做动作我来猜

  (2)去拼音后读生字

  (3)变换字序读生字

  5、分节指名读课文,正音。

  二、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中的绿指的是什么?

  (1) 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风中的 是绿的。

  雨中的 是绿的'。

  阳光下的 也是绿的。

  (2)出示第三小节,指导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读读课文,选你最喜欢的小节,读给你的好朋友听。

  (1)选节读课文。

  (2)按兴趣分小组。

  (3)交流,用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小节。

  (4)师生评价。

  四、熟读成诵,感受全文。

  1、配上音乐,朗读课文。

  2、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学生交流,句式训练

  春天到了,校园里 。

  公园里 。

  田野里 。

  五、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游戏:“蜜蜂采蜜忙”

  读词语:绿色 倒翻 到处 哪儿 找 浅绿 淡绿 粉绿 出奇 刮 挤 指挥

  2、描写“到、刮”

小学语文教案10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认识新笔画“乛”,认识新的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识字、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燕子。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教学挂图、歌曲磁带,课文的朗读录音磁带,(或电脑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谁还记得《菜园里》这首儿歌?(记得的学生一起背诵)

  2、(课文插图2投影)这节课老师要再一次带你们到菜园里去参观。请大家仔细观察,菜园里都有些什么?

  3、是啊,秋天的菜园是多么美呀!你听,谁也来参观这美丽的菜园?(配上乐曲《小燕子》)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

  4、这个有趣的故事叫《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出示课题)读课题。

  5、学习生字"次"。

  ⑴这里有个生字宝宝(指“次”字)读时要注意什么?(这是个整体认读音节,读平舌音。)

  ⑵谁能带着小朋友们读一读。

  ⑶全班读。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小燕子怎么一次比一次进步?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

  3、再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几个小朋友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仔细听,他们把音读准确了没有。(相机纠正学生的生字读音,学习生字。)

  三、自主学习课文2-4自然段。讨论、交流。

  1、自主自学后,小组讨论。

  ⑴引入:小朋友,你喜欢这只小燕子吗?为什么?(因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进步)

  请小朋友轻声读课文,想一想,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发现?(用○○○○圈出小燕子看到的东西。)

  ⑵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合作,

  a、讨论: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发现?

  b、当一当小燕子,读好小燕子说的话?

  2、反馈: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看到了什么?`

  出示小燕子的话:

  ⑴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跟小燕子一起仔细观察冬瓜与茄子的.不同。(在投影上圈圈点点,并板书)

  ⑵小燕子三次去了菜园,每次都有不同的发现。如果你是小燕子,你的心情怎么样?(会是快乐的、高兴的、兴奋的……)

  你能(快乐地、兴奋地、自豪地……)读出小燕子说的话吗?{提示:一次比一次(快乐地、兴奋地、自豪地……)}

  ⑶除了小燕子的看到的,你还发现了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提示:读读课文第一段)

  3、小燕子通过观察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一次比一次进步了。小朋友能不能也一次比一次进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冬瓜大,颜色是绿的,皮上有细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颜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挂在枝上的)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本课对话较多,要启发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1、过渡:燕子妈妈刚才悄悄地告诉我说:小朋友们和小燕子一样能干,能这样快学懂了课文。能把我和小燕子和对话说得一次比一次进步呢?

  2、出示对话投影。

  老师来当燕子妈妈,小朋友当小燕子我们来读这段对话。

  3、生生对读,评议。(小燕子的话读得很好,燕子妈妈的话读得很有感情等)

  4、教师指导:燕子妈妈说话时态度亲切,读它说的话时,语速较慢,要读出激励的语气。“你说得对”“好”“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要用赞扬的语气来读。范读。

  4、学生练读。

  5、分角色读。(可个别学生读,可分组读,师生对读)(注意朗读小燕子说的话时语速较快,透露出它兴奋的心情。)

  五、课堂作业:

  1、在指导学生看明白课后“读读说说”这个题目的要求后,照样子读读说说,如“比比,比一比;听听,听一听;说说,说一说……”

  (如“比比”和“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加上“一”表示更好地去做。)

  2还可再扩展一些,如:“想想,想一想;问问,问一问”。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跟好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2、跟爸爸妈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只小燕子。

  3、收集蔬菜、水果的图片,说说它们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作业反馈):你收集到哪些蔬菜、水果的图片,请展示给同学看,说说它们在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说说,小燕子妈妈为什么说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二、尝试识字。

  1、朗读课文,识字。

  (出示本课生字)可爱的小燕子把生字宝宝藏在课文中了,请小朋友们读课文,把生字宝宝用小圆圈圈出来,再多读几次。

  2、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把你认识的字读出来,不认识的再看着拼音读,男女生分行读。注意重点指导:“次、再、仔”的声母是平舌音,“什”的声母是翘舌音,“燕”是整体认读音节,“什”的韵母是前鼻音,“样、兴”的韵母是后鼻音,“么”和“得”都读轻声。要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的字音读准。如果有的学生读错字音,要启发他自己纠正读音。

  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剩下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启发学生多动脑,用自己认为容易记忆的方法来认记生字。如,“仔、样”可以用偏旁加上熟字来记忆。)“再”与“在”是同音字,要指导学生从字形和字义两方面来区别。

  3、(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谁愿来当一回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些生字?

  4、拓展词句

  ⑴创设情境,游戏识字。

  秋天到了菜园里的蔬菜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帮农民伯伯收蔬菜去。把下列带有生字的词语写在蔬菜形的卡片上,让学生上台来采摘,摘一个,读一个,读对了给予热烈的掌声。学生齐读卡片。(生字注音)

  再接再厉瓜熟蒂落再次数这么细小

  兴致勃发可能现在细心兴奋现象

  三、表演课本剧。

  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生字,燕子妈妈不停地夸你们。不过燕子妈妈还想考考你们。你听: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学着演一演这个故事?(出示燕子母女的对话作为提示,可加上动作。)

  请小朋友在座位上先和同桌练习一下,谁演得最认真,等会儿请你来演。

  出示头饰,学生上台表演。

  四、指导写字

  1、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写,并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这样可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逐步提高写字能力。

  2、指导学生写字时,提醒学生注意:

  “回”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

  “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

  “乛”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3、学生书写,教师作巡视。

  五、拓展阅读:(全文注音)

  板书:(冬瓜图)躺在地上大绿皮有细毛

  仔细观察次次进步

  (茄子图)挂在枝上小紫柄有小刺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材分析:

  1、本课的教学准备,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对春天景物特点的了解,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成语,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准备一些有关春天和燕子的课件。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注意和形近字区别。“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4个,书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字:“燕”的上部分是“”,不要错写成“艹”;“聚”的下面是“”,不要写成“水”;“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倦”字的右下部分是“”,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还要指导学生记忆字形,如,“尖”,上小下大,“稻”与禾有关,“漾”与水有关。让学生根据字形规律记忆生字。

  3、本课所描写的画面生动,语言优美,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教学时要把学生引入情境。可以结合课文插图来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对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特征和美丽。还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感受光彩夺目的春天,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第一自然段是从近处看到的燕子: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个活泼可爱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态。最后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教学中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学习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

  5、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全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图,倾注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深的热爱之情,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在朗读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朗读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并体现读的层次。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句大意。再读,让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和情景,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当学生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或是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展现课文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春天美好景物的想象;或是用轻松优美的音乐渲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美景中去。最后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教师给予指点和解说,比如,抓住课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读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用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比如,指导朗读春天一段,要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6、要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比如,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泼可爱这一重点,可以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的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动势和情趣,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教学中还要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内容和体会表达的情感。例如,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要让学生想象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燕子成了音符”让学生展开想象,仿佛自己也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来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并体会“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意思。从中了解作者对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特有偏爱,以及赞美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感情。

  7、学习词句,积累语言。本课描写生动形像,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体会。比如“凑成”,有身形灵巧、搭配和谐的意思;“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聚拢”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意思,再体会这里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生动活泼的春景;“横掠”可以通过画面演示,了解这种姿势,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准确。“掠”轻轻擦过的意思,指燕子身轻,速度快,一瞬间而过。“多么像五线谱啊”如果学生没有接触过五线谱,可以让学生看看五线谱,知道五线谱和音符是什么样子,再体会课文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打比方。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再背诵下来。指导背诵要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课文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8、课后思考练习题及泡泡。第1题是读背的要求。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完成,背不下来的可以留作家庭作业。第2题是讨论题,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完成。重点通过第一、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燕子,以及自己对燕子的了解来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后大家总结出燕子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的特点就可以了。第3题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让学生根据例子的提示,明确什么样的词语称作好词,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然后和同学讨论交流。选做题是积累语言的练习,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还可以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文中泡泡“我能想出‘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景象”,这是培养想象力的练习。读文章想画面,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进行。在学生读懂词语的意思后,再想象生动而热烈的春天景象。教师可提示学生想象春天都有哪些动物、植物能出现。文末泡泡,既是想象的练习,又是理解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作用的练习。要让学生先了解什么是五线谱,再想想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了解电杆和燕子组成的画面,非常像五线谱。这是通过引导想象来完成的。同时,燕子作为音符,正好谱成了春天的赞歌,与最后一句话形成了必然的联系,更好地体现了歌颂春天的主题内容,体会用“五线谱”打比方的妙处。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将课文读五遍,家长签字

  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优美句子,并抄下来。

  画出含有课后生字的词,借助学习工具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师: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生字、词语,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并能从中学习一定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学习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愉快的寒假结束了,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机的春天,(出示教学挂图)你能用你知道的有关春天的成语来描述这幅图吗?(指名说)哪位同学知道“莺歌燕舞”是什么意思?

  2、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板书课题:燕子)

  (指导书写“燕”)

  “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生仿写)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1)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提醒学生注意:

  拢、掠是边音;

  俊、晕是前鼻音;

  横是后鼻音;

  俏不要读成xiao,拂不能读成

  (2)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1)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交流,并在习字册上逐个进行描红。(容易出错的可以多写几遍,简单的可以少写几个)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给老师以掌声,给听课老师掌声,以表示欢迎,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2、正是同学们的掌声,使一个女孩改变了,这个不幸却又幸运的女孩是谁?(英子)

  二、文本对话,感受掌声魅力

  1、请轻读掌声前的部分,画出有关句子和词语,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抓住重点词句)

  (1)、她很文静……最后一个离开

  (2)、英子立刻把头低下

  (3)、英子犹豫……

  2、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英子,此时你心理会怎么想?

  3、你们心目中的英子应该是什么样的.?课文怎么写?

  4、是什么力量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改变?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

  5、采访同学们,你为什么给英子送去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6、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此时她一摇一晃走下讲台,这与刚才走上讲台感觉一样吗?如果你是英子,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如果没有__________ ,我就_________ 。

  因为__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 。

  三、总结升华

  四、课外延伸

  1、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快来读读,从信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给英子回信

  3、老师赠言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爱的名言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13

  1、课前让学生结合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可直接从课题设疑,激趣导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习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接着以探究问题带动朗读,最后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课题导入,可让学生在读过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好奇心引导着学生,使学生充满乐趣,认真读书。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解决由课题产生的问题,交流体会,教师要指导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景色的美丽亲切,孩子们玩耍的内容多么地贴近自然,形式又是多么的丰富多样,而感情又是多么的热烈,正如同欢快柔美的麦哨那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传承久远,同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3、多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多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多读,朗朗成诵。本文朗读的情感基调应欢快柔和。

  4、朗读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似的的似的声母读翘舌音,剥开的剥读bāo,黑白相间的间读四声。

  5、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可推荐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和按事情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4、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读课文。想想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主要句子,画上线。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再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解生字新词。

  1、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句子的内容,通过查字典词典,读解生字新词(同桌可以分工合作)。

  嗅(xiù)):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刺猬(wēi):哺乳动物,头小,四肢短,身上有硬刺。昼伏夜出,吃昆虫、鼠、蛇等,对农业有益。

  抛(páo):扔的意思。

  靴(xuē):有长筒的鞋。

  扭(niǔ()亮电灯:扭,转动电门的动作。

  扯(chě)不上关系:就是拉不上关系。扯,拉的意思。

  消耗(hào):耗,减损,消费。力量、精神、东西等因使用或者受损而渐渐减少。

  测(cè)量:测,测量。用仪器确定温度、速度、长度、高度、时间等数值。

  地窖(jiào):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如地窖。

  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还读“shèng”,如茂盛。

  刨(báo)花:刨,刨子。刨木料时刨下来卷着的薄木头片。

  摄氏度:摄氏温标的单位。纯水的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平均分成100份,每份表示1度。这种温标是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制定的。

  竭(jié)力:竭,全部拿出。尽最大力量。

  趋(qū)走:趋,赶,赶走。

  嘶(sī)嘶:嘶,马叫。这里指刺猬身体发出的一种近似气体排出时的声音。

  蜷(quán):身体弯曲收缩。

  拎(līn):提着。

  电筒(tǒng):手电筒。

  干燥(zào):燥,缺少水分。没有水分或缺少水分。

  究竟(jìng):竟,出人意料。究竟是毕竟、到底的意思。

  难驯(xùn):驯,让动物驯服。难以让刺猬顺从。

  畜(chù))生:多指牛马猪羊等家畜类。“生”读轻声。这里指刺猬。

  2、纠正以下容易误读的字音:

  “傍(bàng)晚”的“傍”不要读成“p2ng”的音;

  “当(dàng)天”“当(dāng)球玩”的“当”不要读成“dàng”的音;

  “似(sì)乎”的“似”不要读成“shì”的音;

  “兴趣(qù)”的“趣”不要读成“qū”的音;

  “缩成一团”的“团”,“好玩”的“玩”,“整个”的“个”,都应读儿化。

  3、注意“测”与“侧”,“窖”与“窑”,“燥”与“躁”,“驯”与“训”的区别。

  4、大家说一说,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过冬的,有什么特点。把画下来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交流讨论(教师暂不做结论)。

  (二)按“预习”要求,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明了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和刺猬冬眠的特点。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1、用“一边读,一边想”,加上“一边画”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没有中心句,自己归纳)。

  第1自然段:九月的一个傍晚,我在葡萄园发现了一只刺猬,决定带回去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2自然段:我把刺猬带回家。

  第3自然段:当天晚上,刺猬喝了牛奶,吃了牛肉。

  第4自然段:一本书中说,冬眠和四季扯不上关系。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第5自然段:动物进入冬眠,体温下降,生理机能也一同下降。

  第6自然段:我用别的方法测验刺猬怎样冬眠。

  第7自然段:刺猬要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竭力驱走冬眠。

  第8自然段: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终于进入梦乡。

  第9自然段:半个月后,刺猬睡得真甜。

  第10自然段:第十三周,发现地上有一小滩水。

  第11自然段:我断定刺猬撒了尿。端来的牛奶和牛肉也吃了。

  第12自然段:每隔两三星期,刺猬会醒来一次,吃些牛奶、牛肉,然后继续大睡。

  第13自然段:第二年三月,我把刺猬放到阳光照射的较温暖的车房里,它又活跃起来。

  第14自然段:我把刺猬送回当初发现它的地方。

  2、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作者写了一件观察刺猬怎样冬眠的事。是按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束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的。这样的文章,一般情况下,事情的发生和起因是文章的开头段(不限定一个自然段)。那中间部分就要看事情的发展变化,可分几个阶段,就是几个结构段了。通常看地点的转换或时间的`推移来确定划分的标志。

  按照这样的方法先自己分段,再小组讨论后解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从葡萄园带回一只刺猬,看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我仔细观察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进入冬眠。

  第三段(第9~11自然段):我发现冬眠的刺猬,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然后继续入睡。

  3、质疑问难:提出疑问后,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讨论解答。以下词语注释,供课堂参考使用。

  安然:平安,安安稳稳。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荡然,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

  例行:按照惯例去做。

  生理机能:身体内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动能力。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等能力。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二)进一步体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好处。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了解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三、教学过程

  (一)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解答问题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然后说一说,共同明确答案。

  1、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说: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关系。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发现当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生理上有什么特点?降到十二摄氏度时,生理上又有什么特点?直到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怎样了?以后又有哪些发现?

  (第1题:一般地说,冬眠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体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低温。

  第2题:睡眠的原因不是低温,因此,冬眠不是一般的睡眠。冬眠是低温促成的。如果你在七月把动物放进冰箱里,它也会冬眠的,要知道,七月可是夏季。相反,就算是冬季,你把动物放到暖和的地方,也不会冬眠的。所以说,冬眠和一年四季扯不上关系。

  第3题: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刺猬的胃口还很好;气温降到十二摄氏度时,刺猬用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气温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进入冬眠。以后,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直到第二年三月,作者把刺猬放到比较温暖的车房里,阳光照射到它身上时才醒过来,结束冬眠。)

  4、依据讨论和解答,按课文填空(“思考·练习”第3题)。最后议一议:按这样的顺序介绍刺猬冬眠有什么好处。

  (好处是清楚地突出了“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这一科学道理。)

  (二)做词语练习(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选做)。

  1、课文中有两句话,分别用了“即使”和“如故”两个词。按照你的理解,换上意思相同的词语,句子的意思不变,你看换什么词语合适?

  ①刺猬睡得真甜,我拿走细刨花,它也没有反应,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

  (就算)

  ②第三周开始,我检查竹篮,一切状况如故。

  (照旧、依旧、跟原来一样)

  2、区分近义词:

  课文使用了“测量、测验”和“减少、减弱”两组近义词,找出它们的原句,看看测量什么,测验什么,减少什么,减弱什么,这几个词在近义范围内相互代替使用可不可以。

  测量刺猬体温(用尺子、容器、温度计等量具确定长度、体积、温度等数值。)

  测验刺猬冬眠(用仪器或其他办法检查验证成绩、状况,如测验数学,技术测验等。)

  减少体力消耗(从数量上减去一部分。)

  减弱生理机能(从气势、力量上变弱了。)

  3、课文写刺猬冬眠,为什么用不同的“睡”形容?说一说。

  大睡(睡得时间较长)

  沉沉入睡(睡得深沉)

  进入梦乡(睡得很熟)

  睡得真甜(睡得很香)

  (都是为了表现刺猬冬眠是深沉的。作者所以用了不同的形容“睡”的词语,是为了避免用词上的重复。)

  4、试说一句话,用上其中一个形容睡的词语,再用其他形容睡的词语替换,看看可不可以。

  5、为了说明刺猬在冬眠时生理机能减弱,作者用了数字的比较和变化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①清醒时每分钟呼吸约五十次

  冬眠时每分钟呼吸至少八次

  有时只呼吸一次

  最少一连几分钟不呼吸

  清醒时和冬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比较之下,有力地说明冬眠时,生理机能大大减弱了。

  ②从低到高层层进展,也可以用“甚至”突出:

  今年夏天气温比往年都高:摄氏三十五六度,三十七八度,突破四十度。

  连起来说完整的句子,用上“甚至”。

  6、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冬眠”一课的学习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联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习性的动物,说一说有哪些(学生可以发言列举)。可惜我们没有认真接触它们、观察研究它们,这不要紧。今天我们读了“冬眠”,应该受到启发。它的作者——德国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动地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特别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过程。不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还感受到作者认真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向作者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2)第三个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3)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作业:

  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板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得因材施教才可以。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教案03-25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26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4-06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10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