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10 07:34:1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语文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同学们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活动开阔同学们的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积累。

  3、培养资料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锻炼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说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针对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4、在系列活动中,同学们可以提高兴趣,增强在各个情境中的体验,并使相互之间增进友谊,感受合作交流的快乐。

  【活动步骤】

  1、体验老师课前创设的情境,激发兴趣。

  2、从老师处了解活动的目的及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活动专题。

  3、同学们按自选专题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合作、交流。

  4、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或收集有关古今中外战争的文字或音像资料;或展开考察、访问、观赏等活动。

  5、成果展示:

  老师根据所掌握的同学们课前准备的反馈信息安排。

  附:参考展示方式:

  ⑴ 呤唱会:

  歌咏革命战争歌曲或朗颂古今表现战争主题的`诗歌。

  ⑵ 故事会:

  讲自己收集的战争故事,包括成语故事、英烈故事等。

  ⑶ 演讲会:

  用演讲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理解。

  ⑷ 辩论会:

  正方:战争可以促进科技发展,产生丰富的战争文化;

  反方:战争阻碍社会进步,伤害人民身心。

  ⑸ 图片、实物展示会:

  展示自己考察、走访过程中收集到的实物或收集、拍摄的图片。

  ⑹ 模拟“记者招待会”:

  就某一专题调研,接受其它同学的提问。

  (可以有其它更丰富的专题形式。)

  6、专题小组内推荐若干代表,代表本小组在全班交流:

  组内和全班交流时,可根据各组专题内容,选取不同的展示方式。

  7、自评、互评,评出本次活动中的“一级战斗英模”,“二级战斗英模”等等,最后由老师讲评。

  8、预期效果:

  ⑴ 同学们能全部动起来:

  具有较强的兴趣,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在互动中达到“活动目标”。

  ⑵ 课堂展示活动中,会说的说,会唱的唱,会演的演,同学们表现出高度的参与热情,体验深刻,对战争有了自己的思想。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王维孤独、思念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小组合作体会王维在重阳节长安大街上热闹场面下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2、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抓住人物的内心体会王维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人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借文学诗,理解古诗的意思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朗读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佳节:美好的节日,文中指重阳节

  (课文中心词)思亲:思念亲人(华山以东)

  2、简介王维

  (1)文章的主人公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课题就来自这首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名读、齐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在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的基础上,师范读奠定本诗忧伤的基调。

  (2)说说这首诗中哪些词语你不理解。

  独异茱萸倍忆山东

  3、讲解本课的题材:本文的题材比较特殊,文章中包含了一首古诗,这篇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主要围绕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作的背景及本诗所抒发思念之情来写的。这篇文章的题材称为“文包诗”。

  学习方法: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在课堂上我们抓住相关语句来理解诗人当时身处环境和的心理来理解古诗,简称为“借文学诗”

  二、诗文对照,理解古诗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小节,画出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圈出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2、交流相关语句,体会王维的孤独

  (1)15岁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维年纪很小就离开父母,离开兄弟,离开朋友。

  (2)与我们同学相比较,体会王维的孤独。

  (3)不觉已经两年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维离开家乡的时间很长。再次与自己比较体会王维的孤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王维的孤独。

  3、理解异乡,异客

  说话练习:长安再繁华,这里没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_

  那么,长安对于王维来说就是“异乡”,王维对于长安来说就是“异客”。

  4、“异”字解释:

  理解异:1、奇异,特别;2、别的;

  异乡,异客中异的理解

  5、这样的情景这样的孤独与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相对应。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读出王维的孤独。

  (二)学习第二小节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说说重阳节有哪些风俗。(指名说)

  出示图片(欣赏着一张张图片,你能用那些词语来形容人们过重阳节的情景)

  出示:“热闹”

  2、重阳节,长安大街也是一片热闹的情景,课文第二小节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热闹来?画出相关语句,圈出相关的词语,把你的体会跟你的同桌说说。

  (1)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找相关词句,说体会

  ①抓住“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说热闹。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的场面)

  3、理解字词

  度:1、表示事物的性质;2、限度;3、量词,次;4、过

  一年一度()欢度节日()、

  4、在这热闹的节日里,王维诗怎样的?

  (1)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这与哪句诗相对应?“每逢佳节倍思亲”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4)理解诗句,倍:更加,读出感情(三)学习第三小节

  1、自学要求:

  (1)朗读第三自然段,抓住重要的词句体会王维的心理

  (2)理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说“思亲”

  (1)王维心里想了什么

  (1)兄弟们会对王维说些什么?

  (2)王维想到的不仅是他的兄弟们,看,文中还有一个省略号呢,你能把他补充出来吗?

  4、说话练习:

  (1)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我与父母_____________,我和好朋友_________。

  (2)王维想到的不仅是人还有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呢。比如说__________________。

  5、可如今,我们天各一方不能相会,这怎么不让人思念呢!读出思念之情。

  6、交流古诗的意思,说说诗句中“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了谁?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在这浓浓的节日氛围中,王维想到了很多人,很多事,心理久久不能平静(心绪不宁)写下了这首诗

  出示古诗

  1、指名读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抓住重点字词)

  3、全体朗读(配乐)

  4、吟唱古诗

  四、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

  (1)以后,人们离开家乡,漂流外地,每逢节日总是特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此时人们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为此,这句诗也成了万千游子口中的千古绝句,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2)很多同学离开家乡,遇到团圆佳节,心中充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此时我们就可以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出差在外地的爸爸心理十分想念妈妈和你,此时他也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快要到,今年不能回家陪家人过年,心中无限惆怅,此时,我们可以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2、思念家乡的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3、《杂诗》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五、板书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文包诗

  每逢佳节倍思亲。借文学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六、反思

  这篇课文是我的一堂教研课,在之前试上中学校领导、教研组成员都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几经修改中,我最终确定本堂课的教学。

  1、抓住文章的题材确定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题材特殊的文章,文包诗。作者根据古诗包含的情感再现诗人创作场景与诗人当时内心活动。因此就此我确定文本的学习方法为“借文学诗”。借助课文来学校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所蕴含的情感。教学中,我先出示课文,抓住文中主要词句来体会诗人的心理。如第一小节中“15岁”、“离开家乡”、“两年”等词语体会王维当时的年幼、孤独。第二小节中“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再现当时热闹的场面,并与诗人当时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诗人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在这基础上理解古诗,学生觉得容易了多。

  2、以古诗为主

  本文虽说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但是在教学中我尝试着以古诗为主。上课伊始我出示古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古诗的节奏。在理解课文时,通过每一小节的学习我要求学生找到相对应的诗句并读出感情。在课文结束时学生对人物感情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他们对古诗的情感也进一步的升华,学生朗读古诗的感情就自然流露出来。

  3、“先扶后放”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教师为了不教。在课堂上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课文第一小节中我们师生一起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来体会诗人的情感;第二小节中我给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课文哪些句子、词语可以看出重阳节长安大街的热闹?画出句子圈出词语把你的感受跟小组交流一下。;第三小节中,我直接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第三自然段,抓住重要的词句体会王维的心理

  (2)理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样通过先扶后放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单韵母ɑ,能认清形,读准音。

  2.体会书写汉语拼音的乐趣,会在四线格内正确抄写单韵母ɑ。

  教学重点:

  学会读单韵母ɑ。

  学前准备:

  1.制作拼音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hàn yǔ

  pīn yīn。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学习拼音有哪些好处吗?

  2.带领学生边拍手边读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说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二、情境揭题。(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图片,过渡:瞧,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干什么呢?

  2.引导学生读儿歌。其实,我们今天要学的拼音呀,就藏在这幅图和这首儿歌里呢!

  3.板书课题。

  三、学习“ɑ” 的读音 。(用时:15分钟)

  1.出示阿姨的图片,说: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韵母“ɑ”,只要把“阿姨”的“阿”读得长一些,响一些就可以了。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来试着读一读?

  2.出示字母“ɑ”的卡片,引导学生跟读。

  3.指名读,相机点评。

  4.组织学生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5.组织学生读儿歌:ɑɑɑ,阿姨的阿;嘴巴张大,ɑɑɑ。

  6.出示“ɑ”的四声,引导学生自由读。

  7.组织汇报展示读。

  四、学习“ɑ”的字形。(用时:15分钟)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再仔细看看图,找一找小女孩身体的哪一部分像 ɑ 的形状。

  2.引导学生念儿歌。

  3.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ɑ要一笔写成,先写半个圆,就是小姑娘的头和脸,连上去再写一笔竖弯,像条辫子,最后向右边稍弯一点儿,不要太长。

  4.过渡:四线格是由四条线组成的,分上格,中格,下格。我们的`ɑ就住在中格里。好,我们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5.教师巡视,纠正。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字形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图与字母的相同点,而后,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说说什么东西的形状像字母的形体,再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字音、巩固字形。字母教学过程以“观察—想象—巩固”的层次性来体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找新发现,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以合作的形式,层层深入地探究,是本设计的特点。这篇自读课文看似浅显,不过是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其实作者在这个游戏的回忆中,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简介丰子恺。

  二、小组探究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你认为作者主要是为了写游戏,还是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的,或者还有别的目的?

  3.你认为文中“父亲”这一角色可有可无吗?

  4.你有过夹杂艺术因素的童年的游戏吗?与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

  三、课堂交流

  1.概括本文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写了一则童年游戏,它还包括在游戏中萌生艺术的兴趣,以及大人对这种兴趣的呵护。

  2.本文在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时,处理得十分自然,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因为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确实很微妙,若刻意为之,便会弄巧成拙,索然寡味。(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点中国画理方面的知识。)

  3.“父亲”这个角色不可忽视,这是一个很高明的父亲,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4.第4个问题,学生一定有许多感慨,但不要扯得太远,要紧扣课文。

  四、语言品析

  让学生找文中写得最生动的`句段,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童趣/留白

  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画,花、鸟、虫、鱼无所不通。向来抱着“给儿子一个快乐童年”的观念,我对周围人建议儿子进美术班接受早期培养的劝说无动于衷,由着他在纸上放马驰骋,自由想象。

  儿子有段时期迷恋画十二生肖,并且喜欢对我们进行提问。这下麻烦来了,因为纸面上十二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辨别。好在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儿子画的老虎无论像猫还是像鼠,额头上无一例外地标着个“王”字。掌握了这一诀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

  儿子对大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大阳像个小刺猬。理由是大阳发出的光线看上去像刺猬身上的刺。这比喻令我大跌眼镜,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儿子绝妙的比喻,不由对着那只刺猫发笑。

  儿子对说谎的人深恶痛绝。一次全家到公目玩,老公陪儿子玩“海陆空”游戏。管理员对老主顾实行优惠政策,老公假称自己也是老主顾。儿子听了大叫:“爸爸说谎变长鼻子!”

  某一日老公到0幼儿园接儿子,骑车走在路上,夕阳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儿子忽然对着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变长了!”这一发现让儿子重新记起老公在公园的恶行,恍然得出结论:原来说谎的人鼻子真的会慢慢变长呀。我和老公无语。儿子坐在车背后,诗兴大发:“小孩子说谎,大了变长鼻子;大人说谎,老了变长鼻子;老人说谎,死了变大象。”最后一句出人意料,无限的诗意在里面。儿子的文学“才能”初露端倪。我听了感慨万千:有儿如此,夫复何求?

  使用建议:选文与课文皆取材于童真童趣,然立足点正好相反,所表示的话题也同中有异。若将两篇文章以及同学自己的某些童年经历放在一起仔细探究,定然会发现一些有趣而又深刻的道理。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潺、婀、粼、涸、缀、螃、蟹”八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2、让学生搜集、筛选、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直接导入,教师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学生说说读完课题之后的感觉。

  3、导入课题: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谢冰莹的脚步一起走进她的家乡,看一看她家乡的“小桥流水人家”!【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并在此基础上美读题目,使学生在未学文前就先进入诗一般的美丽情境中,为学习课文作伏笔。然后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检查预习,重点指导

  1、学生拿出自主预习卡,教师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2、出示本课生字词

  ①指名读

  ②指名领读

  3、重点探究词语“唱和”中多音字“和”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力求做到步步扎实。抓住“和”这个多音字,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的语言储备,让学生渐渐触摸词语的温度,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面,感受本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初读课文,感悟文章内容。

  1、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热爱家乡)。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2、引导探究:究竟有哪些美好的印象,让作者一辈子不会忘记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在相应的地方圈画批注。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捕捉课文重要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及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全班交流,重点探究 :

  师顺学而导,或点拨偏差、或引发讨论、或指导朗读等。

  预设如下:

  (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体会得较“到位”,师不必作过多的引导。)

  1、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把家乡的景色写得很美丽,从中可体会到他对家乡的热爱。(板书:美景)

  (1)出示第一自然段。

  (2)师动情地描述:

  “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环绕着村庄,婀娜的垂柳画着粼粼的波纹,水鸟婉转的叫声与哗哗的流水声相唱和着”,在你的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引读)

  (3)学生自由想象,描绘出眼前的画面

  (4)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语句的写作特点: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5)除了作者笔下的这一景一物,在这优美的描述中,你还能看到什么?

  (6)仿照这样的写作手法,学生自由说说

  (7)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声再一次走进这诗一般的家乡吧!(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想象中读、在读中想象,无不体现“以读为本”。在多样化的朗读中,学生经历由对文字的整体感知到抓重点词句品读再到想象配乐美读,环环相扣,既品味了语言、体会了情感,还从中领悟了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过渡:在作者记忆中,除了家乡的美景,还有哪些让她难以忘怀呢?

  (1)指名学生说

  预设:家乡的往事(板书:往事)

  (2)作者童年生活可真是丰富多彩,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读一读,读出你的感情来。

  ①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片段

  ②其他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

  过渡:家乡的小桥流水可真美啊,那住在小桥流水旁边的人家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快速找一找。

  2、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六自然段

  “故乡所有的居民都姓谢。村庄有大有小,大的有五六十户人家,小的只有三四家。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2)这段文字中哪三个词语最能概括这里的生活特色?

  (3)出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重点探究“守望相助”

  ①“守望相助”是什么意思?

  ②比如说,他们会在哪些事情上“相助”?

  过渡:在这美好和谐的村庄里,有着我的家,我的家是什么样的?

  (4)指名学生读相关语句

  出示: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①引读:我的家宽敞吗?只有——

  我的卧室明亮吗?光线——,地面——

  ② 但我非常爱它,为什么呢?

  出示: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齐读)

  ③引读:即使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但我非常爱它,因为——

  即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因为——

  (5)我爱我的老家,不仅爱那几间矮小的平房,爱光线很暗,地面潮湿的卧室,还爱什么?

  指名学生说

  预设:父亲的卧室、日出、 凉爽的清风、、、

  (6)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第五自然段

  4、感情升华,走进作者内心,诵读小诗。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变、动态发展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有效前提,“生成”使“预设”精彩高效。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老师、学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质”的提升,“润物细无声”地把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融于教学过程中,符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五、总结与运用

  1、借助三组句子,引导学生总结本篇文章的表达方法

  ①学生自由读每组句子

  ②指名学生说说每组句子的特点

  ③师生交流总结:间接抒情、直接抒情

  2、小练笔

  以“家乡”为题,写一两段话,抓住家乡景物的特点,运用直接抒情或者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表达你对家乡的感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总结课文、领悟写法,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怎么表达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

  六、作业(二选一)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一读,背一背。

  2、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写诗,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爱。

  【设计意图】二选一的作业设计,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展露自己的才华,在轻松惬意的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写左中右结构的字,背诵儿歌。

  2.活动、写字、背儿歌。

  3.培养爱提问题、体验成功、表现自我的喜悦。

  教学重点:

  学会左中右结构的字,背诵儿歌。

  教学难点:

  积累语言主,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

  插图。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交待学习任务。1.写左中右结构的字,看谁写的漂亮。

  2.背诵儿歌,看谁背得好。

  二、学习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1.出示写有“做”“树”的田字格小黑板。

  2.学生认字。

  3.分析字的结构。

  4.说一说左中右结构的字。

  5.分析左中右结构字书写的比例。

  6.写字后交流评比。

  三、出示课文插图,思考提问。

  1.你能回答以上两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吗?

  2.学生提问与回答。题材为同学们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

  四、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背儿歌。

  1.学生背诵,互相检查,比比谁会背,谁背得好。

  2.老师在全班抽查。

  3.课外收集儿歌,读一读,背一背。

  五、大舞台。

  1.出示考题。

  2.假如你是那只熊猫,你会做这样的题吗?

  3.看谁加几笔后,变成的物体最多,比一比。

  六、作业。

  看谁写得棒。谢嫩树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卡片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3、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5、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自由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生字引入

  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四、质疑

  五、小结

  形式:开火车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7、吟诵诗句。

  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

  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会在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2、积累背诵有关爱亲情主题的名言名句。

  3、了解《孟母三迁》的故事。

  4、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诗文朗诵会,丰富情感体验,提升精神与道德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1、多音字读音训练,关联词语训练。

  2、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诗文,开展颂扬亲情的朗诵活动。

  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名句和诗文。

  教学流程:

  1、知识窗:

  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请同学们复述这个故事,复述后阅读孟母三迁的故事,看谁复述的完整。

  2、日积月累

  总结: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母亲的爱更伟大的呢,马克思说母亲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

  请同学们自读名人名言,说说自己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名言,在小组内赛读。

  在小组内开展背诵比赛,说说自己背诵的方法

  3、基础练习

  A引导:母亲不仅是为我们的生活忙碌着,还在我们心灵深处播种着。

  找出这句话中的关联词。在习题中还有几个关联词语,大家试一试。

  请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B多音字

  为第一题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组完成的快。

  同时给这个字的其他读音组词,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诗文诗文朗诵会

  展示大家收集到的诗文,先在小组内展示,然后小组内朗读比赛,推荐参赛选手。在班级内朗读比赛。

  班内朗读比赛。

  写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

  6、作业布置

  以亲情为题写一首小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