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12 08:32:1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集合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集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练习说话,会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4、正确辨析三个伙伴的言行,知道应该向罗晨学习,教育孩子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关心,帮助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1、识字、写字

  2、正确辨析三个伙伴的言行,懂得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帮助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学生质疑

  1、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三个伙伴》

  2、学生跟老师读题目。

  3、指导认读伙伴。

  (1)小朋友们,你们仔细的看一看,把你们的`发现告诉我们。

  (2)师总结,帮助记住生字: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部件是音,部首表意

  (3)指名认读

  (4)全班齐读

  4、学生质疑,教师小结、归纳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读课文,小朋友们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反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

  3.指名按自然段读,学生思考:这三个伙伴叫什么名字?

  4.指名反馈。

  5.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他们间的一件什么事?

  6.学生齐读课文。

  三、自由读课文,合作学习

  (一)感悟维佳的难过。

  1.教师导入:维佳不小心把点心丢了。上午休息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去吃点心了,只有维佳站在一旁。

  2.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你是维佳你会怎么想?心情怎么?

  3.学生反馈后,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男女分别读,比一比谁读出了维佳难过的心情。

  (二)了解小朋友的行为

  1.教师创设语境,学生读课文:小朋友们,维佳的点心丢了,他的心里多难过,呀,不少伙伴看到了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

  2.指名反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出示相关的句子。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些句子。特别的小伙伴说话时的内容,最好能读出当时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5.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这些句子。

  6.指名分角色朗读,学生评议。

  7.学生再读。

  四、体会维佳的心情

  1.教师:小朋友们,如果你是维佳,郭良说:真糟糕!到吃午饭还有好长时间呢?你心里会怎么想?心情怎样?

  2.教师小结,再启发。

  3.罗晨把一块抹奶油的面包掰成两半,分一半给维佳吃。维佳会说什么呢?你们小组讨论、讨论。

  4.小组反馈。

  五、拓展思维

  1.教师小结课文的内容。

  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个小伙伴,为什么?

  3.学生自由的说自己身边发生过的类似的事情。教育孩子树立班级的典型。

  六、指导手写

  1.全班读课文。

  2.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3.教师重点教写难字。

  4.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字的书写,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2.激发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白鳍豚的特点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

  2、口述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是从两个方面来介绍白鳍豚的:

  第一至七自然段介绍白鳍豚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

  第八、九自然段则介绍白鳍豚的进化过程,表明它是原始鲸类的活化石。

  1.第一部分的学习,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格,来比较分析白鳍豚和鱼类的区别。

  在学生引用相关语句的时候,教师要相机进行说明方法的指导。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这样进行比较的好处,使大家对白鳍豚有更深的印象。

  2.第二部分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白鳍豚演讲团”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当做白鳍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进化过程。在活动中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说明方法的目的。

  3.课文学完后,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这课文的说明方法与《生态金字塔》有什么异同?

  三.朗读记忆,拓展延伸

  1.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白鳍豚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再把这些句子读听,比赛看谁能把他读的快速记下来。通过这样的形式,将枯燥困难的背诵变得有趣而简单。

  2.教师可出示有关白鳍豚的资料袋,引导学生对白鳍豚的知识进行探索,并激发学生以“白鳍豚的自述”为题写一关于白鳍豚的短文。

  四.资料

  白鳍豚哺乳纲,鲸目,淡水豚科。体长1.5~2.5米,嘴长约30厘米;上下颔共有130多枚圆锥形的同型齿。头圆有短颈,有背鳍。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以鱼类为食。栖息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洞庭湖、鄱阳湖及钱塘江也有发现。冬季常三五只成群。能发超声波,有回声定位能力。是特产珍贵动物,数量稀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2、正确认读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场、拍、投、并、抢、观、众、没”。

  3、学习贝贝面对困难自己努力解决的勇气和办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会写7个生字“场、拍、投、并、抢、观、众、没”。

  教学难点:

  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组表演你受过大孩子的欺负吗?你是怎么做的?

  1、 指名朗诵。(教师注意发现,读中问题,及时纠正)

  2、 教师范读。(注意听,看看听后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二、读课文

  1、 板书带有生字的词语

  2、 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3、 开火车读

  生字卡片开火车

  三、学生字

  1、 独立再读课文,然后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2、 根据学生谈的感受,进行教学,教学中注意把握,让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①贝贝为什么不要爸爸帮助?

  ②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3、在理解中强调读的质量,读出感情。读出文章的起伏,开始的平静,中间的波折,最后回归平静。

  四、再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

  注意学生采访中的一些礼节,文明采访。讲讲自己的经历读课文,不懂的地方,读不通的地方做上记号。

  自己再读课文,还有哪些读不通的地方。

  提问,说说自己不懂,不通的地方,全班解决。

  学生小组学习生字谈感受。

  回答。

  请学生表演课文,同时完成课后练习,我来当记者,采访贝贝和他的爸爸。唤起学生的经历,为调动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边读边记,学会读书思考。

  帮助学生梳理课文。

  结合词语学生字,降低难度,同时辅以最后的检测,让学生当堂记住本课的生字。

  及时补充口语交际的话题,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深入理解课文。

  五、再读课文

  1、提手旁的字“拍、投、抢”注意提手旁的写法,左小右大。

  2、“观、场”注意左短右长,右边可以适当托住左边的部首。

  3、“并”独立观察,完成书写

  4、“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人的大小位置。

  根据学生中出现的书写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讲解示范。提醒学生书写姿势。

  写生字。把生字进行归类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掌握汉字结构规律和特点,写出美观的字。

  在指导中注意老师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写出好字。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叙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两只鸟蛋的事。在这首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学生出对学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播放音乐,看录像,让学学生激发情感参与学习,知道鸟类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学生在学生活中学习学生字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

  鉴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目标定位,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1、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优化教学效果。

  (1)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

  (2)注重教材拓展延伸。

  (3)教学内容学生动化,拉近语文与学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2、引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倡自主识字的多样化,让学学生在参与识字中,激发洋溢,富有快乐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

  老师:播放音乐《百鸟朝凤》,你们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那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板书课题:两只鸟蛋

  老师:谁会认这四个字?

  学生:纷纷举起小手,认识这四个字。

  老师:“蛋”这个字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甲:这个“蛋”就是鸡蛋的“蛋”。

  学生乙:这个“蛋”就是蛋黄派的“蛋”。

  老师:太好了,同学们能在学生活中识字啦!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甲:我想知道这两只鸟蛋怎么了?

  学生乙:这两只鸟蛋在什么地方?

  学生丙:这是什么鸟的蛋?

  老师:自读课文吧!你们就会知道。

  学生:好奇、很感兴趣地自读课文。

  老师:检查自学效果。(抽读,开火车读,自由选择课文中的句子读。)

  老师:你们想知道小鸟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看录像。(小鸟破壳而出的`多媒体课件)

  老师: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甲:小鸟是从鸟蛋里孵化出来的。

  学生乙:蛋壳里藏着一个小学生命,我们应该爱护鸟蛋。

  老师:微笑地说:对,那你们谁摸过鸟蛋呀?什么感觉呢?

  学生:不约而同地一起说:小小的,凉凉的,真好玩的。

  老师: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积极地举起小手说:“我会读出这种感觉。”

  老师:你们读得真不错。展示“取”、“拿”,边读边做动作。

  老师: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下面三节。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积极、活跃地举起小手说:我会读第×节,读后说出喜欢的原因。

  学生甲:读第三节时,边读边做“捧”、“送”两个字的动作,并读出了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学生乙:读第四节时读出了高兴、盼望的语气。

  老师:高兴地说:你们读得真好。“我”望着蓝天在想什么?

  学生甲:我不会伤害鸟蛋里的小学生命吧!

  学生乙:小鸟、小鸟,你快来到这个世界呀!

  老师:面带笑容地说: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说得真好。

  老师: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

  学生:不约而同地说:我喜欢课文中的“我”。因为他爱鸟,没伤害小鸟,所以我喜欢。

  老师: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小鸟,爱护小鸟。

  五、教学反思:

  本课成功的关健在于创设情境,引导学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获得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创设情境,激发学学生欲望。

  一年级学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要*老老师的引导或用激励的语言把学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能适合学学生的学生理和心理特点,唤起他们的想象能力,激发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学生听音乐、看录像,激发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参与,让学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2、从学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学生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学生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因此,在读课文后让学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读这一节,调动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学生分组读、接力读,学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既提高了朗读能力,又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3、引导学学生在学生活中识字,培养创新意识。

  《两只鸟蛋》这一课,要懂得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来源于学生活,贴近学生活,极大地唤起学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他们依据已有学生活的体验,提出了多种有价值的问题,激活了学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美感。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合作交流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

  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品读体验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语文教案 篇6

  曼谷的小象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悦耳”、“赞叹”造句。初步懂得课文运用准确的词语把事情写具体。

  2.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自学能力。

  3.感受泰国妇女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以及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和第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对曼谷近郊美景的描绘和聪明的小象的赞叹,领会阿玲热心助人的品质和她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同时进行段的训练,培养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从阿玲指挥小象时的动作、神态中领悟阿玲美丽、善良、热心助人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投影片1框

  2.“大象踢足球”录像片断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解层次;学习课文1~4节,初步感受阿玲的形象美。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5~7节,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阿玲助人的行为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述引出人物。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指挥 拉

  完成板书: 阿玲───→小象 车

  冲

  二.揭示目标

  这堂课重点研究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拉车、冲车这两件事,完成书后思考练习1。

  三.学习重点段

  ㈠学习第五节

  1.默读思考 阿玲指挥小象前做了什么,指挥时做了什么?

  2.交流理解 指挥前,阿玲为什么绕着汽车走一圈?为什么还沉思片刻?

  阿玲一句话没说,用这些动作告诉小象什么?

  (教师相机圈写阿玲动作的词语:拍拍 贴贴 指了指)

  3.换词比较 阿玲指挥小象时的动作改成“拍了一下”、“贴着”好不好?为什么?

  4.朗读理解

  ㈡学习第六节

  1.默读思考 阿玲的.这些无声语言,小象“听”懂了吗?

  从哪儿看出来? 圈圈画画。

  2.交流理解 板书: 掀 撬

  3.想象练说 如果你是汽车中的一名乘客,看到阿玲指挥小象拉出了汽车,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4.感情朗读

  5.小结复述

  ㈢学习第七节

  1.默读找句 这一节共有几句话,标上序号。

  2.分句朗读 边听边想,哪几句说阿玲指挥小象冲车这件事。

  3.自读思考 阿玲指挥小象冲车和拉车这两件事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提示:可从写作顺序、运用词语等方面找一找。

  4.比较理解 交流中板书: 摸着 指了指

  伸 喷

  5.看图练读

  6.引读(背)

  ㈣学习第八节

  作者看到小象这么能干,这么机灵,又一次从心底发出赞叹。赞叹什么? 仅仅赞叹小象吗?赞美阿玲什么?(相机板书)

  四.全文总结

  五.看录像,做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背诵第四、七自然段,理解三次写雾和三次写阿玲笑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感情朗读指导,体会人物的心灵美。完成课后练习2、3。

  教学过程:(略)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 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

  ① 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② 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③ 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① 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前给予朗读指导。(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

  ② 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也必然表现在许多家庭里。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刚刚升人中学的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节课学习的《羚羊木雕》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2、出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投影出示)

  [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 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学生齐读或教师提示)

  [检查预习](读、写)

  3、整体感知

  大屏幕投影问题:

  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场矛盾冲突中,究竟谁是谁非?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再读课文研讨。

  美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有助于体会,体会越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

  分角色朗读,请分配到角色的同学到前面来,可以边读边表演。其他同学当评委。

  大屏幕投影评价标准:

  重音 语气 语速

  [教师导学]

  学生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评。看是否读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对此事的态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妈妈的神态:紧紧地盯着 孩了的神态:低着头不敢看

  十分严厉 一动不动

  语气{咄咄咄逼人 语气{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 哭着喊了起来

  [教师小结]

  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爸爸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4、探究(自主合作)

  大屏幕投影问题:

  ① 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② 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③ 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怎样,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过渡)生活中,同学们也可能碰到过这一类的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的好办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刘老师哪几件事,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刘老师的性格特点,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师生:了解女娲的传说。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从孩子的视角,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述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和执著的追求。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第二部分(4~5段)写刘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表现他对工作的热爱与尽责。第三部分(6~10段)写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情景,展示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执著追求。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事例的学习,了解刘老师的性格特点,体会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来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本文倒叙的写作特点。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3段:首先描写了春天的景物,抓住染上、摇摆、舒展、举起、吹奏等词语去感受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会想起刘老师,自然引出下文(采取了倒叙)。

  * 第4段:先写刘老师的外貌,介绍了他的慈祥、忠厚和身有残疾的特点。接着写刘老师从女娲补天的传说讲到自己断腿的原因,以及我们听后的心情。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从老师的话可以看出他的诙谐和乐观。而同学们在笑过之后,心里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更增添了他们对刘老师的尊敬。

  * 第5段:详细描写了刘老师上课时板书的情景。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说明上课时间长,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再转向讲台写出了他上课时板书的艰难,但很迅捷。因此,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体会刘老师对工作的尽心负责。

  * 第6段:主要起到启下的作用,点明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 第7、第8段:写刘老师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快乐。教学时,要抓住描写刘老师放风筝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刘教师对生活的热爱与和对健全体魄的追求,从仰望、注视、漾出可以看出他在放风筝中更显得年轻。

  * 第9段:写刘老师有一次故意把线拐撒脱手,然后蹦着去追赶的情景,表现了他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气,而是十分乐观,他尊重生命,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要抓住他故意撒脱手,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这些描写进行体会。

  * 第10段:拿50岁的残疾老师与少年对比,会引发我们的哪些深思呢?

  * 生字书写,可重点指导膊、翘。

  * 课后第1题:前部分的要求应结合课文学习进行,后部分的背诵可以放在学文后。

  * 课后第2题:列出的三个句子都是为了向读者展现一个善良、身残志坚、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

  * 本文在记叙上采用倒叙的方法。

  * 此处小练笔只是某个片断描写,不要以篇章的要求让学生作文。

  教学设计参考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叔阳写的一篇散文《我的老师》。文中的刘老师虽然身有残疾,但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每逢春天一只只风筝在蓝天上同白云戏耍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时时想起刘老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1.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 通过预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字和词语?或者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 说说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

  三、研读课文,潜心感悟

  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刘老师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是如何描绘刘老师的形象的.?表现了刘老师哪些性格特点?我对刘老师为什么至今难忘?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描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段落,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自读自悟的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精彩片断,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段落,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1. 刘老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1)出示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的诙谐和乐观。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找出描写刘老师腿有残疾的句子:他有一条健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却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读一读,体会刘老师行走的不便与艰难。

  ③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

  ④一股酸涩的感情指的是怎样的感情?同学们心里为什么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

  ⑤我们为什么更尊敬刘老师了?

  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2)出示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上课时板书的艰难、迅捷,结合想象去感悟刘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他每转一次,为什么会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③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的少年心性。

  (4)出示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执著追求。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气,或者怨天尤人,而是十分乐观,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这情景带给了我怎样的感动?

  ③我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④有感情地朗读。

  2. 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为什么会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3. 朗读课文第一、二段,讨论:为什么一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

  4. 作者热爱、尊敬、怀念刘老师什么?

  5.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品读课文,领悟写法

  1.如果让你写一个自己尊敬的人,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对你有哪些启示?(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有自己的心情、想法。)

  2.仔细品读1、2、3、4段,想一想,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自己以后也可以试着这样安排顺序。

  五、拓展延伸,尝试练笔

  1. 这篇课文节选自苏叔阳的散文《理想的风筝》,请同学们课后去读一读。

  2. 请同学们以我最的人为题写个片断。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麻雀》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个段的段意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一)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二)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1、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普季克——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同时又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2、分角色朗读。

  (三)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1、创设情境: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边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

  2、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3、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妈妈:不异牺牲自己的'生命,保住自己的孩子,爱孩子气超过爱自己。

  (四)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好好的语句。

  1、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昊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2、

  3、朗读,展开想象。谈感受,朗读。

  (1)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2)让我们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4、学习第19自然段。

  普季克为什么鼻子酸酸的?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创设新的情景。

  2、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续写这个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长春

  1、学会ai ei ui 三个复韵母,和他们的四声.认清字母的读音.

  2、学会复韵母ai ei ui 拼音,正确读准音,认清字形。

  3、记住汉语拼音的表调原则,并尝试给音节表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韵文。

  2、背23个声母,认读声母卡片。

  3、认读单韵母。

  二、学习殿堂。

  1、去明明家做客(看图说一说来到明明家你看到了什么?)

  1)提问:

  1、妹妹和妈妈挨着做

  2、爸爸下班回家了,你应该对爸爸说什么?

  3、电视里演桂林山水。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

  生齐读

  你们真棒,读的'真好,这四个词好给我们带来了三个新朋友,就藏在了他们的音节里他们是谁呢?他们ai ei ui (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观察这三个朋友与以前的单韵母有什么不同?

  2、学习ai

  1)师说:现在a和i结成了好朋友,那怎么来读呢?

  2)教师讲解:先读a后读I,由a的音向i的音滑动滑,前音短,后音长。

  3)指读,小组读,齐读.

  3、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ei ui

  三、练习认读ai ei ui

  1、现在这些朋友有藏在音节里了你们还能读准吗?(齐读)

  2、读卡片

  3、游戏:找朋友

  四、学习标调规则

  戴帽子游戏

  1)师说标调规则

  2)进行标调游戏

  五、快乐对对碰(学习拼读)

  1、师讲解拼读规则: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送礼物(老师有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可是有一个条件,你们必须把礼物的拼音密码解开。)

  认读词语。

  六、小节:

  你们认识的朋友他们都是复韵母,跟单韵母一样可以跟声母做朋友,生活中的许多字的音节都是由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我们平时要多加观察,把课堂学到的用到生活中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园地教案03-14

语文《变脸》教案03-16

【热】语文的教案03-09

【热门】语文的教案03-13

语文猫教案03-20

语文试讲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