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2 09:47:2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从、明、灭、男、众、森、品、晶,理解“从前”“光明”“灭火”“男女”“大众”“森林”“用品”“亮晶晶”等词语的意思。

  2.能区分”人——人字旁”“木——木字旁”的不同点。

  3.会用“合起来,认一认”的方法学习生字,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识记生字。

  4.能在实际运用中正确区分形近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认生字、指导书写。

  2.会编厕口溜记字形。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引发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要认识很多生字朋友,别看这些字笔画简单,但很有用。

  (二)复习熟字,新旧联系。

  (1)出示熟字认读:人、日、月、火、田、力、木、口。

  (2)把这些独体字合起来,可以组成很多新生字。(出示生字:从、明、灭、男、众、森、品。晶)

  (3)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生字,找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由两个或三十独体字组成,分别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品字形结构的字。)

  (三)运用学法,尝试识字

  (1)回忆学法:拼拼音节,读准字音;找找变化,认清字民读读词语,造造句子。

  (学生自学生字)

  (2)师生讨论,初识生字。

  a.你认为这些生字,字音上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指名读——示范读一一跟老师读一一全班齐读——齐读所有生字]

  b.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学生可用各种办法记字形)

  小结:老师教大家一个好方法:编顺口漓[板书],“从”可编成“两个小人手拉手,从此成了好朋友”。

  你还能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记住其他生字吗?

  明(日月放光明);灭(火上加横灭灭灭);

  男(上田下力男男男);众(三人叠罗汉,众人齐拍手);森(二木成林,三木成森);

  品(三口成品,品品啥味);晶(三日成晶,星星亮晶晶)。

  [如学生有好的,可照学生的编]

  c.巩固生字。

  《课堂作业》(1),看图识字,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字吗?(指名说)写在作业本上。

  《课堂作业》(3),把结构相同的字写在一起。

  (四)指导书写

  哪些字写时要特别注意,你仔细看一看,告诉大家。

  师生讨论:“从”的第二笔要改成点,在田字格中写一个。

  “众”上面这个“人”写得大而扁,下面的“从”写得小,总宽度跟上面的“人”差不多,但被上面的“人”包着。(师范写一个,指名学生上黑板写,评述,在田字格中写一个)。

  “森”第八笔要改成“点”。书空,在田字格中写一个。

  “晶”上面这个“日”写得略大,下面两个“日”写得略小。(师范写一个,生在田字格中写一个)。

  其余生字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辨析组词。

  2.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

  (2)猜字谜(复习生字)。

  (二)辨析组词,理解词义

  (1)你想给哪个生字“找朋友”。(生自由说,师点拨)

  “从”可以组成“从前、从来、从此……”

  “从前”什么意思?(以前、过去的`时候。)你能用“从前”说一句话吗?

  “明”——明天、明白。明年、明亮。给“光明”找一个近义词?(明亮)找个反义词?(黑暗)

  “灭火”什么意思?(把火弄灭)如遇火警,应该怎么办?(赶快拔打119)能组词吗?(消灭、灭火、灭亡、熄灭)

  “男”,“男女”指什么?(男性和女性)组词:男人、男孩儿、男生、男子。

  “众”,“大众”指什么?(群众、民众)组词:众多、听众、观众、众人。

  “森林”什么意思?(大片生长的树木)

  “用品”什么意思?(使用的物品)我们日常生活要用的物品叫什么?(生活用品)。学习要用的物品叫什么?(学习用品)进行体育活动要用的物品叫什么?(体育用品)“品”还可以组什么词?物品、品德、品尝、品位、品种、产品。商品。

  “亮晶晶”,小朋友谁能说什么是亮晶晶的?(露珠、星星、珠宝)还能给“晶”找朋友吗?(结晶、晶莹、晶体)

  (2)认读词语卡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题。

  (3)课后习题第3题:比一比,再组词。

  从()林()明()品()

  众()森()朋()晶()

  (三)课堂作业

  (1)(课堂作业)

  选字填空

  从众

  ()前大()()人()来

  明朋

  光()()友()天()亮

  (2)(课堂作业)第6题,读读写写。

  二木成林,三木成森。

  日月放光明,星星亮晶晶。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有感情地朗读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预习探究

  1、熟悉本课生字生词。

  (出示有关生字生词,指名认读。)

  2、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季羡林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合作交流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3、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季羡林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季羡林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季羡林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4.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品读感悟

  一、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季羡林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季羡林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2.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拓展延伸。

  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品读课文,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

  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一遍又一遍地读”。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有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即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来说明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他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②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③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2)对词语的理解。

  毫不犹豫:一点也不迟疑,很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三、教学建议

  1.教学前,可安排一次“以此为侣,其乐无穷”的活动:如果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辩论。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正是本文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1)初读全文,重点交流对主要内容的把握,作者走遍天下以书为侣的理由和方法。然后再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还可提出不懂的问题。

  (2)“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一观点,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3)反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3.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教师要以作者的假设为线索,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在层层递进的假设中,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在本文中学习一些读书方法,用于指导课外阅读。

  4.要注重有感情的朗读。文中虽没有人物对话,但在作者的假设中却有着人物间充满情感色彩的问答甚至辩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书的热爱之情,要指导学生读好。第一自然段假设的提问,所罗列的事物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作者的两次回答要读得肯定、坚决,给人以勿庸置疑的感觉。“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作者设想的“你”的语言,要读出感叹与惊奇,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进去。

  5.对于读书之乐、爱书之情,作者的表达很独特,要引导学生体会。除通篇都用的假设外,作者还善于运用设问、反问、列举等修辞方法,尤其是一些灵动鲜活的比喻,增强了文字的表达效果。“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走遍天下书为侣”等,将书喻为家、故地、人、朋友、伴侣这些美好亲切的事物,显得活泼而又形象,简单而又深刻。生动地传达了爱书人与书之间的关系亲密,阅读所带给人的丰硕收获和精神享受。

  在教学时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还要让学生仔细品味、欣赏,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阅读链接”中的诗歌《神奇的书》,以对比、夸张和想像,写出书的神奇:能开阔眼界,领略人生真谛,是人类文明与精神的传递。诗歌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一画书都神奇在哪里,体会作者的写法,然后结合实际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最好背诵下来。

  6.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字的字形。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7.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以书为伴的乐趣,明白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后,可相机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找到自己喜爱的书反复读,每一次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读,看有什么新的收获,还可以做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做好准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常用实词,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义。

  教学重点

  了解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应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后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参与机要。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八十卷,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二、人物介绍。

  董宣是东汉一个执法严格的官员,被刘秀赏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强项令”,意思是脖子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敢于大胆任用他,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后汉书·酷吏列传》,流传至今。

  三、教师范读、正音。

  晔( ) 圉( ) 匿( ) 骖乘( )叩( ) 叱( ) 箠( ) 楹( )敕( ) 桴( ) 臧( )

  四、课文解析。

  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又是怎样记叙故事的呢?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2. 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他的变化?

  3. 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4. 董宣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5. 课文在塑造董宣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6.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采用过这样写法(侧面烘托)的篇章?请举例说明。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介绍董宣执法的故事,赞扬了他刚正不阿、执法严明、清廉的优秀品质,侧面反映出刘秀知过能改、爱才的特点。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为主塑造人物形象,课文语言精练、详略有致。作者在记叙故事过程中客观地交代故事,不加以议论。

  六、课堂练习。

  准确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1)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明确: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府吏不能够捕获(他)。

  (2)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明确:等到公主出门,(他)凭家奴(的身份)陪乘。

  (3)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明确:董宣在夏门外的亭子等他(看到车马),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比画着,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叱(那)家奴下车,就打死了他。

  (4)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明确:陛下圣明德政复兴,但是纵容家奴杀害(无辜)百姓,将凭什么治理天下呢?

  (5)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明确:董宣不顺从,勉强使他跪下,董宣两手撑在地上,始终不愿意低头。

  (6)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明确:公主说:“您是平民百姓时,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官吏不敢到门前(来捉拿)。”

  (7)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明确:因此,(他)捕捉打击豪强,(那些人)没有一个不害怕得发抖的。

  2.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他廉洁为官的,并且把句子译成现代文。明确:“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这句话表现了董宣的廉洁奉公的美好品德。句子大意是:(使者)只看见布做的被子盖在尸体上。(董宣)的妻子和儿子抱头哭泣。(家中)只有大麦几斗,破车一辆。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及配套练习册。

  2. 积累书下注释中的实词。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

  【教学要求】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一、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脚的样子、脚的形状、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

  1、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2、找出爬的动作词;

  3、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⑴ 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⑵ 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⑶ 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⑷ 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⑸ 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4、你们喜欢植物吗?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

  (学生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填准相应的动词,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学习。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通过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通过联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3、通过深读课文,体悟情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并试着迁移运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填准相应的动词,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学习。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通过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通过联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比较揭题

  1、营造氛围,聊聊春节。

  在儿童歌曲《过年了》中走进课堂,让学生来聊聊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请学生把关键的词语(或重要时间、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

  2、点明不同,比较揭题。

  刚才,大家交流的是我们家乡的春节。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北京的春节,看看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终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请大家自由、大声地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

  (3)填准动词:

  ()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

  ()鞭炮()年菜()对联

  ()庙会()灯笼

  (4)请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熬、逛、榛子等,并展开书写练习。

  2、直击首尾,了解始末。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春节开始的时间。

  (2)指名读课文最后1个自然段,知晓春节结束的时间。

  3、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浏览课文,画出春节经历的.几个时间段。

  (2)交流梳理,按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揣摩文章的顺序。

  腊月初旬——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初六——元宵——正月十九

  三、再读课文,了解风俗

  1、默读课文,独立填表。(可联系刚才填写动词的那些事情)

  时间风俗习惯

  腊月初旬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

  2、集体交流,完善内容。

  在读课文中进一步完善表格填写,了解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3、同桌合作,梳理内容。

  根据表格,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1、同桌合作,完成填表。

  联系课始谈话内容以及黑板一侧的板书,同桌一起合作填写表格。

  时间风俗习惯

  2、小组合作,完善填写。

  小组内展开交流,了解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表格内

  容填写完整。

  五、巩固训练

  打开“基础训练—《北京的春节》”,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深读课文,体悟情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

  2、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并试着迁移运用。

  一、复习回顾,了解内容

  1、利用表格,想想说说。

  看看填写好的表格,想一想,说一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2、简单回顾,说说读读。

  说一说北京人过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有感情地读读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

  二、深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京春节给作者老舍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2、聚焦除夕,感受热闹。

  (1)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什么?

  (2)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分组学习,体会写法。

  分组学习描写“正月初一”“元宵”部分,试着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的。

  4、分清详略,领悟好处。

  再出示第一课时已填写完整的“北京的春节”的表格,后面加上一栏“详略安排”,继续填写。

  讨论文章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单,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聚焦孩子,体悟情感

  1、跳读课文,找出内容。

  请大家跳着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相关句子。

  2、读读句子,说说感受。

  认真地读读这些句子,说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3、静心思考,体悟情感。

  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内容,行不行?如果课文不写这些内容,感觉怎么样?

  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1、联系表格,安排详略。

  再出示第一课时已填写的“家乡的春节”的表格,后面加上一栏“详略安排”,继续填写。

  2、围绕表格,展开交流。

  家乡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利用表格,迁移练笔。

  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试着写一写。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写写《家乡的春节》。

  五、巩固训练

  打开“阅读训练—《北京的春节》”,一起来闯关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园地教案03-01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社戏的教案08-27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荷花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