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3 11:32:4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共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共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大自然风光无限,跟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我们欣赏了泉城,领略了九寨沟,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奇特风景。今天,我们又要乘着语言文字这辆高速列车,去国外的荷兰走一趟,去感受那里浓浓的田园诗情。

  2、板书课题,齐读并质疑。

  3、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

  2、交流学习情况: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仪态端庄绿意盎然骠悍强壮

  辽阔无垠悠然自得默默无言舒缓平稳

  四、分节指读课文,师生相机正音。

  五、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荷兰“田园诗情”的一句话。

  2、交流并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1)指名读。

  (2)说说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句式训练:是……也是……

  3、文章哪几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荷兰的这一特点?(指导分段)

  4、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感情朗读这句话。

  六、总结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真正”的.荷兰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感受荷兰的田园诗情。

  二、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奶牛的姿态:

  ①用横线划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③指名朗读句子,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什么呢?

  ④感情朗读句子(陶醉、喜爱)

  (2)奶牛的活动:

  ①用曲线划出描写奶牛活动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③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感情朗读句子。(奶牛的乐园)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①出示: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②朗读,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郁金香有什么特点?(多)

  ③感情朗读

  3、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快乐的奶牛,大片大片的郁金香,这是真正的田园风光,所以,荷兰是(引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说:

  《乡下人家》一课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会写“棚”“饰”“冠” 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画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具准备:教师自制课件;师生共同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板书预设:

  21 乡下人家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所所描述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初步感知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对比说话,谈话导入

  1、说说城市生活诸多不足。你们羡慕怎样的生活?

  2、春游体验农家生活,你们快乐吗?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4、板书课题:21 乡下人家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乡下人家在示作者眼中是什么?出示:乡下人家是 。在乡下你可以看到什么景色请用横线划出来。自由读课文,

  2.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交流思考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乡下人家是一道风景,一副田园风景画。

  三、学习中心段落

  1、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2、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文中都写了的什么时候的乡下?写了哪些季节的美景?

  3、再读中心段。这段放在文章的最后,起到什么作用?

  4.乡下人家在作家眼中仅仅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吗?引出田园风景画。

  出示句子: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副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学习理解词语:和谐。

  对比朗读这两个句子,发现了什么共同特点。凡是很美的事物,作家都会比作图画、风景。像这样的写法,你以前读到过么?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独特迷人的景色?

  你能照样子说说吗?小小的房屋 青、红的瓜。

  打出词组:觅食的的鸡鸭 耸着尾巴的雄鸡 捣衣的妇女 归巢的鸟儿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月明人静的夜里

  朗读词组,指名认读生字、生词。

  生字延伸: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结出 场地扎到水下。

  四、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读读,把这个画面读成一个小标题: 图,然后到小组里说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五、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新词。

  4、作业本书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研读课文,深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说课文中所描述的画面的标题。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语言的美。

  ★★瓜藤攀檐图

  △句子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3)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美在颜色,把农家小屋打扮的特别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好像一道风景。

  填空形式对比体会颜色之美:( )瓜,( )藤和叶,构成了一道( )装饰。

  (4)指导朗读,评议。

  △句子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雨后春笋图

  方法:先练后教。先完成作业本第5题。比较词语,理解词语——时令,说说喜欢的理由。

  △句子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冲土里探出头来。

  重点理解“探”字。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区别比较钻、冒、长、探。

  ★★鸡鸭觅食图

  △句子1: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1)这是农家常见的场景。但是作者很有本事,却写得特别生动有趣,是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这种情趣?

  (2)小结: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院落晚餐图

  说说喜欢的理由。美美地引读,美美地背诵。

  ★★月夜睡梦图

  指名读,我读一次,对比,删除了: 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换掉最后一句: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早早地入睡。

  4.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

  三、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回顾全文,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独特、迷人的风景的?讨论交流

  4、小结: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5、想象一下,在冬天的雪后,这儿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此时的院落是怎样的?此时屋后的小河是怎样的?

  6、全班交流。

  四、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五、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戴望舒写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还可以背诵下来。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评析: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师:同学们,中外战争史上这场闻名的赤壁之战就在两节课的时空内留在了我们的心里,相信这场战役一定深深地震撼了大家,每个人的内心肯定有许多话要说。那么假若你就是曹操当时身边的一个谋士,亲身经历了赤壁这一战,你有什么话要对曹操说,请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或者请你以21世纪小学生的身份向三国时代的曹操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场战役的认识。也可以设想曹操当时在打了败仗之后,在向全军大会上,会如何向他的将士们本次战役。请你选择一种情景写下来。

  于是学生把阅读课文后的感悟与看法流诸成了以下的文字:

  1、致曹丞相的一封信

  曹丞相:

  您好!

  自从赤壁之战吾军被吴、蜀以3万败80万之后,汝可安好?此役,我军大败之因,吾了以下几点:

  其一、此次周瑜联合孔明敌我,我军自智斗不过其也;

  其次、此番黄盖使出苦肉之计,周瑜又假冒蔡、张二人,使汝将其二人斩之,我军武力大打折扣;

  其三、我军刚以少胜多败袁绍,而汝太轻敌也;

  其四、大战之日,东南风大作,火势才得以蔓延,可谓“天败汝也”。

  但此役尽为一教训,而后诸如此类之战仍有许多,汝万不可轻敌,亦勿须自卑,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汝做为一乱世枭雄,万不可轻易放弃。

  祝我军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谋士徐玮琎奉上

  公元332年

  2、曹操在败仗会的

  各位将士们:

  大家好。

  这次赤壁之战,我们不但没有取胜,而且伤亡惨重。但失败是成功之母。经过这次教训,我也吸取了许多经验。归纳起来主要以下几点:

  第一,是我太骄傲了,因为上次官渡之战的胜利就骄傲自满,轻视了对方的实力。现在80万大军惨败在3万小数下,真是惨痛啊。

  第二,是我太异想天开了,这也是骄傲引起的。黄盖是周瑜手下的一名老将,向来对国家忠心耿耿,他怎么会轻易投靠我军呢?

  第三,一个大错,就是我错杀了蔡瑁。如果我当时没有杀他,让他继续帮我练水兵,也不会造成今日我军死伤惨重。

  从今天起,我军要重新整顿兵力。以后,一定能完成统一大业。

  (呼号)曹军必胜!曹军必胜!

  3、一个小学生写给曹操的信

  孟德大将军你好:

  我是21世纪的一个小学生,是《三国演义》的忠实读者,在阅读三国的历史时,晚辈十分佩服将军的聪明过人,官渡以少胜多,使袁绍痛失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谋士许攸也弃袁绍而去,最后将军大烧袁军粮库,袁军不战而败,这胆略令晚辈佩服之至。

  不过在阅读你与周瑜的赤壁之战历史时,晚辈有几个想法想与将军交流交流。一、将军应该知道轻敌是兵家大忌吧,那次黄盖来信,将军怎么会那么轻而易举地就相信了呢?你想,黄盖是孙权手下一员大将军,对孙权忠心耿耿,他们施行的那么一点苦肉计你怎么就看不出来呢?真是令人吃惊。二、让晚辈来分析一下这场战役中的各种因素吧。首先将军的兵士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而孙权军都是南方人,对水性了如指掌,虽说孙权军队才3万人,你军有80万人,可是,真打起来,你并不能占到什么便宜,你怎么就没有注意到这点呢?其次,那几天东南风很急,而且江面上波浪滔天,周瑜用火攻,恰恰是给你以致命的一击,这说明这一战周瑜军是经过了周密的`安排的;第三,你军的船用铁索连着,想逃都逃不了,真是作茧自缚啊。因此,在晚辈看来,这场战役是你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错误的战略下打的一场错误的战役,实在令后人叹息。

  但你也给后人留下了活的战争策略,那就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知己知彼,正确决策、抓住机会,周密安排。不知将军是否有同感,也不知将军现在是否已经明白了其中的事理。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片断一】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用想像去欣赏阳光下那美丽的景色。清晨,一轮红日缓缓地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遍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听听!小鸟唱起了欢快的歌儿。闻闻,花儿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看看!田里的禾苗在阳光的照耀下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在阳光下更高了……

  (同学闭上眼睛,听得陶醉了,陷入了美好的遐想之中……)

  师:小朋友们,美吗?让老师也来分享你美好的想像.谁先来说说?

  生1:我看到了一个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把天边的云儿都给染红了。

  师:祝贺你!你的想像可真美!

  生2:我看到了草地上的花儿开得很美,蝴蝶都在花儿上跳起舞来。

  师:能想像出美丽的蝴蝶在阳光下舞蹈,了不起!

  生3:我看到了可爱的鸟儿正在树枝上唱着歌儿,鸟妈妈听了可高兴了。

  生4:我想到了阳光下的公园最美,小朋友在玩耍,爷爷奶奶在打太极拳,叔叔阿姨在跳舞,嘿,真热闹!

  师:是的,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生命带来活力,我们喜爱阳光,也感谢阳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阳光》这篇课文,想读一读吗?

  生(响亮地):想!

  师:那就请你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大声地读读课文吧!

  【片断二】

  师:金色的阳光像金灿灿的金子,洒遍……(引读第一自然段)。禾苗、小树、小河在阳光下和平时可不一样哟!哪里不一样呢?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就知道了。

  (同学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师:你读了这一段,懂得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

  生:我懂得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更高了。

  生:我懂得了小河在阳光下像长长的锦缎。

  师:“更绿”、“更高”是什么意思?请你们结合这两个句子,再认真读一读。

  (出示第二自然段的`一、二句话。)

  生1:“更绿”“更高”就是比原来绿、比原来高。

  生2:我知道了小树在阳光下生长,所以“更高”了。

  生3:禾苗在阳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更绿”了。

  师:你怎么知道光合作用的?

  生3:我从《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看到的。

  师:能从课外书上获得知识,这种学习方法非常好!

  (引读第一、二句,同学再次朗读,加以体会。)

  师:可见,田里的禾苗,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比原来更好了。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更好了呢?大家学着课文里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_______的______,因为有了阳光,更_____了。)

  生1:地里的茄子,因为有了阳光,更紫了。

  生2:地里的辣椒,因为有了阳光,更红了。

  生3:地里的西瓜,因为有了阳光,更大了。

  师:除了地里,也可以说说其它地方。

  生4:果园里的苹果,因为有了阳光,更红了。

  生5:路边的小草,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

  生6:公园里的花,因为有了阳光,更美了,也更香了。

  师:除了植物,也可以说说动物呀!

  生7:草原上的马,因为有了阳光,跑得更快了。

  生8:山上的小兔,因为有了阳光,变得更可爱了。

  师:能不能把这些动物说得更可爱一些,就好像我们看见了他们一样。可以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

  (同学在小组里边比划着边述说着。)

  生9:花园里的小蜜蜂,因为有了阳光,更忙了。

  生10:树上的小鸟,因为有了阳光,叫得更欢了。

  师:这个“欢”字用得好!让我们也看见了小鸟开心的样子。

  生11:学校里的小朋友,因为有了阳光,笑得更开心了。

  师:同学们个个都像小诗人,说的句子真美!书中还有一个很美的句子,能找出来吗?

  (指名读、引读第三句。)

  师:谁见过“锦缎”?

  生:我见过,妈妈装首饰的盒子里铺着块锦缎,我带过来给大家瞧瞧。

  (同学见了皆赞叹不已。)

  师:锦缎漂亮吗?谁来说一说?

  生1:锦缎是用丝绸做的,摸上去滑溜溜的,很舒服!

  生2:锦缎在阳光下会发光,非常漂亮!

  生3:闪光的锦缎在阳光下像小河。

  师:能说“锦缎像闪光的小河”,真不错!为了奖励各位小朋友的出色表示,请你们观赏一条锦缎般的小河。

  (出示挂图“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般美丽”)

  师:阳光下的小河真美呀!其实,何止是小河美,阳光下的景色都很迷人。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吧!

  (齐读,赛读第二段。)

  【片断三】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令老师折服!老师从你们的读中,真的感觉到了阳光的魅力与伟大。现在,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阳光说吧?

  生1:谢谢你阳光,你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生2:阳光,你的身手真大,你太了不起了。

  生3:阳光,我们真的感谢你!

  生4:阳光,你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都爱你!

  师:是呀,因为有了阳光,世间万物都有了生机,世界也变得更美好了。同学们,你们爱不爱阳光呢?

  生:(齐声喊)爱!

  师:那么,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读出对阳光的爱,好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教育学生乐于助人。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进入校园已经快一年了,在朝夕相处的生活中,你们一定结识了不少的好朋友,谁愿意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学生发言)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小伙伴》。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在一次春游中,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带有拼音的字: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每桌都有一套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自由认读后,同桌互读。)

  3.离开了朋友的字宝宝,你也能认识吗?赶快想好办法记住它。(同桌、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4.以开火车的方式快速认读生字。

  5.利用水果图片认读生词,老师这里有一些水果图片,每个图片后面藏着一个生词,你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读出生词,下面的同学注意,如果前面的同学读对了,那么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6.文中的生字、生词我们已经认识了,老师相信你们再读课文时一定会读得通顺、流利,同学们轻轻朗读课文,读后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分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个小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读后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检测字词

  出示挂满苹果的苹果树课件。(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圆圆的苹果多可爱呀,你们想得到它吗?要想得到苹果得先过生字这一关,谁能把生字读正确,苹果就属于谁。

  二、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导读1~3自然段

  1.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玛莎遇到了什么困难?

  2.维加和玛莎的话应该怎样读?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维加的话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玛莎同学丢了东西,没吃的了,心里一定很难过,因此她的话声音要小一些。

  (二)图文结合,学习4~8自然段

  1.出示插图课件,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先同桌互相交流,再集体交流。)

  2.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轻声朗读4~8自然段。

  3.边读边想,玛莎的`午餐丢失了,维加、安娜、安东分别说了什么,把相关的语句用──画出来。安东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来。(学生先独立阅读,再进行集体交流)

  4.小伙伴的态度不同,说话时的语气也不同,谁能试着读一读呢?指名读、评读(要读出小伙伴的询问、责备、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练读、赛读。

  5.玛莎的午餐丢了,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是不同的,你认为谁做得最好呢?为什么?(板书)

  6.设问导思:安东看到玛莎丢了吃的,又听了小伙伴们的话之后,他决定把自己的面包分一半给玛莎吃,当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三、指导书写

  指导写问、间、伙、伴四个字,问和间伙和伴结构两两相同,可各指导写一个,另一个由学生独立练习描红、临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段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农奴当作牲口买卖,可以随意地残杀农奴。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并且认为残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灭亡。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阴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 摔下来

  老麻雀 飞下来 掩护 准备 搏斗

  猎狗 张开 露出 愣住 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摔下来了。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请学生口述练习:

  文章先写( )次写( )最后写( )。

  四、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准备:音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全篇描写的情境。

  (引导学生边读文章,边想画面,读着,想着,课文中的形象就会浮现在学生眼前,这不仅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的情境,而且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2.提示:读屠格涅夫写的故事,就好像在看一幅一幅的画,现在就想办法,把课文写的,把我们看到的画面,画下来,好像在画连环画。你们一共看了几幅画呢?

  学生随手用简笔画形式再现课文情境。

  ①猎狗跑在我前面

  ②小麻雀被风刮下

  ③老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

  ④猎狗后退了

  3.再读课文,抓特点:

  (1)小麻雀怎样弱小?猎狗怎么庞大、厉害?

  (用……画出有关词语)

  板书进行对比。

  凭借已创设的情境,通过鲜明的强弱对比,使小麻雀、大猎狗的形象格外鲜明,为理解重点部分作铺垫。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突出对比,进一步渲染情境,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凭借情境引导儿童在热烈的情绪中思考。在这里从故事的开头一下子引向故事的结果,启发学生从意外的结果中,关注故事的经过。即引导学生进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

  4.配乐默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进一步提问:①老麻雀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突出“绝望地”)②老麻雀明明知道已经没有希望,为什么要飞下来?

  结合分析句子:“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因为老麻雀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所以是“安然的”。

  既然没有危险,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树枝上?

  课文上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是什么力量?(拯救自己的幼儿,保护弱小者,战胜庞然大物)

  既然是“强大的力量”就不是轻飘飘地飞下来,是充满着对小麻雀的无限的爱,是准备与猎狗决一死战的,所以老麻雀的“飞下来”是很有分量的。课文打了一个比喻“像一块石头似的”,后面的动词是“落”而不是“飞”。

  画下表现老麻雀这一形象的词语。

  5.齐读四、五自然段,突出下列词语: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

  “扎煞起羽毛”“绝望地尖叫”

  “用自己的身躯掩护”“拯救自己的幼儿”

  “呆立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不能安然地”“高高的”“没有危险的”

  “一种强大的力量”

  放音乐朗读,启发:

  这一切,猎狗有没有料到?它被老麻雀突如其来的行动愣住了,惊讶甚至害怕、后退。

  6.指名读第六节。

  二、总结: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四、指导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小珊迪》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孤儿的感人故事。是一篇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先令”“便士”“请求”、“乞求”)。

  2、让学生主动参与、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小珊迪善良诚实 、守信用的好品质。

  重、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读中理解词语,体验小珊迪生活的艰辛。入情入境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组词语(课件出示:善良、美丽、富有、诚信、机敏、才学),请齐读。你喜欢哪个词语,希望与哪个词语相伴一生呢? 今天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名叫小珊迪。相信我们学习了小珊迪的故事后,大家会有所启发的。

  现在,我摇身一变,变成了小珊迪,来到你们中间,请你们来亲切称呼我好吗?你们知道了我的名字,现在请你们用小手和我一起来写我的名字好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把字音读清楚,把句子读通顺。

  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4课,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注意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初步感知小珊迪的可怜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呢?读过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三、精读课文,具体体会小珊迪的可怜,感悟人物形象。

  师:看同学们谈得这么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你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文中是怎样描写他的?

  交流找到的句子。

  1、感受小珊迪的“寒冷”。

  课件出示:

  a、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儿,他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冻得通红。

  b、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儿,他身上只穿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脚冻得通红。

  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指导朗读:这段外貌描写让你感受作者对小珊迪怎样的感情?请你带着这样

  的感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2、感受小珊迪的“饥饿”。

  a、又冷又饿的小珊迪开始卖火柴了,他是怎样推销自己的火柴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来读一读小珊迪卖火柴这一部分,用波浪线画出小珊迪的话。

  b、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小珊迪的四句话,学生自由读,体会一下他为了一便士是怎样请求的`,又是怎样乞求的?

  出示练习:请求 恳求 乞求

  面对小珊迪的初次( ),我和同事拒绝了。

  面对小珊迪的再次( ),我决定明天再买。

  面对小珊迪的再三( ),我答应马上买火柴。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四次语气,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可怜。 读的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乞求”和“纠缠“两个词语。

  c、师生分角色朗读珊迪卖火柴部分.

  3、过度:

  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他拿走了我的一个先令后却始终没有如约而至,这勾起了我很多的遐想:我猜想(生接读)——“我猜想,可能上当[dàng]了。但是当我想到那孩子的面孔,想到他那流露出的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4、由文本展开联想,体会小珊迪的可敬

  师:可是小珊迪却真的没有把找回的零钱还给那位先生,没有如约而至,究竟发生了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再去读读课文。

  汇报。

  指导朗读:“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到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5、展开想象的翅膀。

  同学们,你们能和老师一起回到那故事中去吗?让我们一起我看一看在小珊迪回来的路上,究竟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学生汇报想想内容)

  6、体会作者的情感,丰富小珊迪的形象

  a、观察图画,展开联想,激发对学生的同情心。

  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推开小珊迪家破旧的房门,你们看到了什么?

  b、带着你自己的情感,用心地读一读,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下小珊迪在生命垂危之时那奄奄一息的声音在说些什么吧?

  c、指导朗读:“我换好了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都断了,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

  d、感受小珊迪的形象。

  同学们,此时此刻,小珊迪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自由交流后教师小结:

  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让弟弟找回那四个便士,他是那么的诚实;难道他真的不需要钱吗?的确,珊迪非常需要钱,可他没有留下不属于自己的钱。躺在床上的小珊迪就要死了,可他此时最牵挂的却是弟弟今后的生活,多么善良的孩子啊!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这个可怜的孩子死了。(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故事中,这位卖火柴的先生曾作出这样的判断: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三、课堂小练笔:

  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同学们,听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结课

  正是小珊迪的诚实换来了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正是小珊迪的善良赢得了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正是小珊迪的守信实现了他的心愿,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吧,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那样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加美好。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最后我们用自己最响亮的声音为小珊迪送行吧!起立:“小珊迪,再见!”

  板书:

  小珊迪

  饥寒交迫:又薄又破 又红又肿

  饥饿:不惜降价卖火柴

  诚实: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让弟弟送来

  善良:深切关心弟弟的今后生活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师问:诗歌有什么特点?

  ① 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几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刚才那位同学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今天我们来教《白桦》这首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白桦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就是白桦树。

  现在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第105业自由地读诗歌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句段。 2、反复诵读,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对森林工人的赞美之情。 3、学习森林工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然后邀请同学读,把诗分分节

  白桦”第一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第二节写了白桦在雪花中的美,第三节写白桦在寂静的朦胧中的美;第四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记叙了无名守林工人守林护林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守林工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表达了守林工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这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小组内讨论交流五分钟。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中无名的守林工人,为了白桦林的安宁,日复一日、孤独寂寞地生活在森林里,他和他的同伴们,心灵是多么的纯洁,胸怀是多么的宽广,品质是多么的高尚,精神是多么的可贵……他们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人教社小学语文四年级下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6的生字;

  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与导入

  1、你们谁见过菜园?

  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在哪儿见过?菜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讲完,出示菜园图片)

  2、那你们见过在铺满石块荒坡上的菜园吗?

  (出示荒坡图片,揭示荒坡种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艰难)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父亲的菜园》,快速阅读,说出对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问题;

  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利,边读边想;

  2、教师板书学生问题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

  1、教师归纳学生感想和问题:看来同学们对父亲很敬佩。下面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

  阅读要求:推敲重点语句和词语,语速匀畅,语调抑扬。边读边打记号和写注释。

  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让你对父亲很敬佩?

  (解决开荒的原因,菜园对父亲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开垦菜园?找出具体的语句体会

  父亲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

  (解决开荒的过程和艰辛)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

  勤劳、自信、坚韧,热爱

  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人?

  (系统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亲的形象)

  四、拓展

  出示荒凉的山坡和父亲的菜园图片

  这是被破坏的土地,这是父亲的菜园;

  对破坏土地人的行为你有什么评价?父亲和他们比起来你有新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26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4-06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教案03-25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