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实用]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文题。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对策: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领悟体会。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错别字。(投影片)
勿忘我(务忘我)按奈(按捺)
营光棒(银光棒)拟评(批评)
棵本(课本)启初(起初)
旁大(巨大)全不(全部)
由其(尤其)有此(有些)
平血(贫血)草从(草丛)
作些(做些)漠名(著名)
体息(休息)才华横益(才华横溢)
收堆(收摊)
二、病句
1、我一始杂业。
2、我写完作业没事了,我就开始说话了,我一始跟前面的潘成宇说话。
3、我就大声地自言自语了。
4、老师全部去开会了,然后我们六(4)班就放假了。
5、我们身边有没有很多钱,怎么办呢?
三、内容上的毛病。
1、在句子中前后意思相矛盾。
2、标点使用不当,人物说的话没有用双引号。
四、讲评方法。
小组交流,互相修改,取长补短。
1、四人一小组自评,找出对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2、选好的范读欣赏。
3、针对自己的不足自行修改。
五、讲评步骤。
1、分组自读自评。
四人一组,先自读自己的,交流有没有写出老师不在教室时同学们的各种表现,叙述得是否具体。
再读读同学的,指出对方不完善的'地方。
2、范读盛晨的,能有详有略地写出老师不在教室时同学们的各种表现。
3、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修改意见,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
1、原文句子简明化。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第二课时
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
1、文章开头2、文章结尾3、中间4、题目5、概括
二、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文章结尾的作用:
、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三课时
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仿句: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第四课时
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三、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第五课时
一、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第六课时
一、句子比较分析题: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删词句。
答题方法及步骤: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2、分析原句优点;3、分析改句缺点。
二、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四、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五、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
第七课时
一、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二、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着重指出。
三、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四、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
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第八课时
一、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三、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四、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
第九课时
一、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会写生字观、忙、呼、如。
3、积累关于语言的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
4、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5、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会写生字观、忙、呼、如。
3、积累关于语言的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
重点难点:
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学生动手连线。
4、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看看有什么发现?
5、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6、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一言不发不言不语三言两语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少言寡语自言自语甜言蜜语
2、你可以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吗?试试看。
3、选两个说一句话。
4、全班交流。
5、读句子。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6、和同桌用“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说话。
7、全班交流所说的句子。
8、补充句子。
(1)天空飘着气球。
(2)池塘开满荷花。
9、学生汇报。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江雪》,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二、检查预习,读准诗句
1、出示全诗。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
4、送词入诗说诗意。
5、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3、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
4、总结,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四、我爱阅读:骑驴-
1、读一读。
2、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个故事讲下来。
3、讨论:老爷爷应该怎么做呢?说说为什么?
4、全班交流。
5、师小结。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组织学生玩“蒙眼听声寻人”游戏。
2、引导学生谈发现和体会。
在眼睛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用耳朵与其他东西配合起来,也可以发现目标。
3、导入新课。
为了发现目标,同学想出了办法,那么在漆黑的夜空中飞行觅食昆虫的蝙蝠是靠什么本领来去自如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有趣的发现之旅。(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
4、课文哪个部分揭示了蝙蝠夜行的奥秘呢?科学家又是怎样揭开这一生物之谜呢?
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3??6自然段,谈谈自己的发现。
1、一边读一边思考: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顺序:条件:经过:结果:证明:
3、师引导学生语言训练:
(1)第一次试验是在什么条件下做的?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
4、学生自由读第6节,并思考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飞行的?
5、教师演示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的配合来探路飞行的.。(用复合、抽动片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并指明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6、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出示文字片:
蝙蝠的嘴里发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一遇到XXXXXXXXX就XXXXXXXXXXXX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板书)7、教师小结:
(出示雷达图片)蝙蝠的这一特异功能被成功揭秘后,经过研究开发,人类发明了雷达,它被广泛地用于军事,科考等各个领域。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了不起的发明吧!
五、合作阅读,前后联系,突破重难点
1、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谈谈自己的发现。
2、教师出示雷达工作情况的图象资料,引导学生表述清以下的问题:
(1)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2)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夜行的秘密之间有什么具体联系?
教师相应板书:
天线
障碍物
无线电波
荧光屏
3、生根据两处内容的板书,理解“模仿”一词。
4、引导学生填写课后练习题,说清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
六、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给飞机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夜航了,而雷达的发明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所以我们的课题就叫:蝙蝠和雷达。
(2)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3)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使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4)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语文教案 篇5
目标: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桥之美》教案设计。
课时:两课时(课内指导一课时,课外自读巩固一课时)
第一课时(课内指导)步骤:
○导入
○简介作者:吴冠中1919年生,中国现代画家。
○在早读课读过书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或看播放有关画面)思考: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提示: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美术工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
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特殊的美感呢?学生先思考或回答,教师再明确指导:
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
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些揣测。如,从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像得到,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随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作者眼里的“桥之美”的进一步补足。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桥之美》教案设计》。此后作者宕开一笔,开始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作者是所举实例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引导学生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赏析: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赏析: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赏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赏析: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比较:《中国石拱桥》与本文的区别:中国石拱桥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是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则用艺术家的眼光对桥的美进行了描写和评价。
板书:桥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例:1、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感受特别)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2、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景致动人)构成丰富画面
3、长桥之美(富于创造力)
4、风雨桥(形式独特)
第二课时(课外进行)
学生课外自读全文,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把难懂的句子找出来,与同学讨论或找老师课外辅导。
把生字词注音解释后抄在笔记本上。
《桥之美》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 篇6
草虫的村落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点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具准备夏日虫鸣的声音(磁带或课件)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
2、“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2)集体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 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②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背诵摘抄的内容。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
(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
教学重点
理解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
教学难点
对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的理解并能正确地解决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悠悠中华五千年,中国有着太多太多让外国人仰慕的东西,包括四大发明,文字等等,而汉字则是见证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今天句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走进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第三课教案。
二、推进新课
北京奥运会将要举行,圣火传递仪式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奥运会的会徽。
1、汉字的起源
(1)结绳记事说(2)八卦说(3)书画说(4)仓颉造字说
课堂活动:文字游戏
2、汉字的造字方法
(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6)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课堂活动
3、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2)金文(3)小篆(4)隶书(5)草书(6)楷书
课堂活动:书法欣赏
三、课堂小结
四、课外延伸
课后"小试身手"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学习目标
了解什么是异体字和异形词。2.了解对汉字的使用进行规范时哪几种字不能随便写。
3.了解汉字简化和规范的原因及方法。
教材正文全解
引子解释
孔乙己卖弄"茴"字有四种写法,确实不错。不同时期,同一汉字,写法不同,就造就了"茴"字的四种写法("茴"字四种写法见"教师用书"P78)。古代的汉字属于表意性文字,字形结构的表音表义倾向,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日益复杂起来,或者是因为一个字从单义变成了多义,因此,出于从字形上分化区别意义的需要,往往也在原有的汉字上增添成分。例如"云",本来就是表示云彩的象形字,后来表示说话的"云"(如人云亦云)也用这个字表示,为了区别字义,于是人们在原字基础上增加偏旁"雨",构成形声字"云"表示云彩的意义,原字"云"表示说话的意义,如"古人云"。有些字结构上叠床架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难。
俗话说物极必反,汉字结构繁化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其不便使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了,于是人们又在使用过程中开始简写汉字,省改笔画,形成了一大批简化字。实际上,汉字简化是伴随着汉字发展始终的,从复杂到简单,这也是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金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再从隶书到草书、楷书,汉字每一阶段的发展变化,都伴随着笔画结构的简化。
活动解说
1.用字不规范现象何其多(课本"你认识这些字吗?"补例"教师用书"P78)
当你走在上学的路上,或节假日上街时,你也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商店的招牌用的是外国文字或繁体字,许多广告、招贴之类的错别字、生造字随处可见。如卖家具的大字招牌"家俱店",网吧门口是"一网情深",服装店门口是"衣衣惜别",饭店门口是"食全食美"。你有没有想过,这种用字混乱的现象将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恶果?对你使用汉字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
2."繁"带来的麻烦
乱用繁体字常常会带来令人啼笑皆非的"麻烦"。究其原因,一种情况是没有搞清楚繁体字的意义和简化字的来源。有些简化字其实并不是由繁体字形简化而来的,而是很早就已经有了,有自己的音和义,后来才又借来代替另一个繁体字。对这些简化字,应当认真辨析原来的意义和代替繁体字后的意义;另一种情况是没有搞清楚一个简化字对应多个繁体字的情况,致使混乱。对此,应当根据意思判断究竟简化的是哪一个繁体字,不能张冠李戴。另外,使用简体字和繁体字时一定要遵守社会规范。目前,在祖国大陆,只有简化字才是法定的规范字,繁体字即使用的是本字,也是不规范的,更不能将繁体字和简化字混杂使用。
要点解析(课本P46"汉字该怎么简化")
1.汉字简化的方法:
《汉字简化方案》规定汉字简化的方法,-是"省",二是"并",三是"又并又省"。
"省",即简省字的笔画;"并",即把某几个字合并,保留其中一个笔画少的字。"又并又省",即不但合并某些单字,而且造-个新字形来表示。
2.三种字不能随便写(课本P46-47):
(1)不写繁体字;
(2)不用异体字;
(3)不写不规范的简体字。
3.汉字简化和规范的原因:
(1)简化字减少了字符的笔画,容易书写,节约了书写的时间,有利于人民群众掌握文化,也符合汉字发展的总趋势。
(2)使用简化字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
(3)繁体字难学、难认、难写、难用,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汉字机械化、信息化处理的需要。
(4)使用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会造成汉字使用时的混乱局面。影响正常的交际和交流,减小了它的"工具"的功能。
4.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
根据法律规定,有些场合可以使用繁体字,如书法作品中;有些场合可以使用异见"教师用书"P78课本P46体字,如翻印古籍、姓氏等特殊情况时但绝不能因此而滥用繁体字和异体字。
课后练习:1.(小试身手)一、二、三。
2.补充练习:见讲义。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方块的奥妙
教学目标
1、掌握汉字三种构件的定义及区别
2、掌握汉字架构的方法和拆解的规则
3、了解汉字架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构件的定义与架构拆解的规则
教学设计
1、方块的奥妙
汉字由各个部件构成,构成字的部件都合理地安排在方框内,相互平衡,使得每个字从视觉上看都疏密得当,重心平稳,结构对称,肥瘦适中。这就是方块的奥妙。
2、汉字的构件--笔画
汉字中最小的单位就是笔画。
笔画指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按写字时从下笔到提笔计算。
现行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是:
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
3、汉字的构件--部件
部件是汉字基本的构形单位。
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一方面,不管笔画多复杂,只要串在一起分不开,都可以作为一个部件看待,如"事、串、重";
另一方面,只要能够拆开作为独立的结构单位,就可以都看作是部件,如"燃、涃"。
4、汉字的构件--偏旁
偏旁是构成汉字的最直接的单位。
偏旁是对字中表义或表音成分的分析,而部件是对现代汉字内部结构系统分析的'结果。
一般说来,偏旁是指合体字(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中的表音或表意单位,独体字(象形字和指事字)不能再拆分,也就没有偏旁一说。
5、补充:部首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专为汉字分类检索而设立的部目,即字典、词典中各部的首字。
部首不等同于部件,如"鼻、黑、麻、鹿"等都是《新华字典》中的部首,也都可以再分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部件。
6、小结
部件是汉字外部结构分析得到的结构单位,是字形结构中的构字成分,如"云"中的"二、厶","竖"中的"刂、又、立",都是部件。
偏旁是会意字和形声字的组成部分,或表音或表意。
一般地说,部首是表义的偏旁。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与部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汉字的架构
特征:都是有方有隅的方块形,所有部件都以占方占隅的形式进入这个方块形。
在方块形中建构符号的各部件以占位、排列的方法表音表义,是汉字书写的思维方式。
例如品字第一个口占了上方,第二个口占了左下隅,第三个口占了右下隅。
同样是三部件建构的唱字就不一样,口占了左方,第一个日字占了右上隅,第二个日字占了右下隅。
8、笔画组合的原则
既讲究组合的位置,又讲究书写的顺序。
笔画的组合位置:
彼此分离→"二、八",
彼此连接→"上、厂",
彼此交叉→"十、力"。
-9、笔顺的基本规则
①先横后竖:十②先撇后捺:八
③从上到下:六④从左到右:村
⑤先外后内:回⑥先中间后两边:办
第四节《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
教学目标
了解古今汉语中存在错别字的现象和原因
教学重点
古今汉语中存在错别字的现象和原因,做练习巩固知识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读准字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谐音现象
1、"错"字招牌:
课文中举的例子
课外的例子
2、错字"百出":
一是乱早简化字
二是滥用外文字
三是生造网络字
3、概括"错字"与"别字"的区别
4、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A、误用声旁相同的字
B、误用和混淆同音词
C、不了解成语或典故的意义和用法
补充课堂活动:最常见的别字
(见课件)
完成课后"小试身手"
语文教案 篇8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酸的和甜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尝试,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它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不为零,他们的智慧口袋里装满了东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独特感受。
三、设计思路:
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
四、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狐”等八个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五、学习重点分析: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和有感情。
2.识字
六、学习难点分析:读中感悟,明白道理。
七、课前准备:课件、头饰猴子图、狐狸图、写字卡。
八、学习过程:
(一)看图识字,激趣导入
1.看图识字:(课件出示葡萄图,认读“葡萄”)你觉得葡萄成熟了吗?成熟的葡萄把小狐狸吸引过来了。(出示狐狸图,认读“狐狸。”)
2.激趣导课:可是狐狸却说葡萄是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园地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