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6 09:23:4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10篇[荐]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10篇[荐]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及默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3、学习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小鹿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且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幻灯片

  一、复习

  1、词语:退却、浑身、汗淋淋、坚持、成功、方便、流逝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围绕“减法”提问激趣

  1.速读全文,思考:小鹿的减法是指的什么?用线划出有关语句。

  抽读,齐读

  2.出示句子一

  “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理解句子:小鹿说的“成功”是指什么成功呢?造桥和减法有什么关系?学了这节课,我们就会明白。

  三、品悟“减法”,悟文激情

  (一)为什么要做减法

  1.生默读第一自然段(出示默读要求)思考:小鹿为什么要造桥?獐子为什么想铺路?

  2.理解“退却“一词

  (1)他们去做这些工作了吧?从哪个词看出来的?(退却)

  (2)他们为什么都退却了呢?(得花一年的时间)

  (3)原来他们遇到困难就不敢做了,就说他们——退却了。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在生活有有没有像小鹿和獐子这样“退却”的.时候呢?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最后一句话。

  (4)练习用“退却”一词填空

  小明第一次学骑自行车,就摔了10个跟头,但他没有()终于学会了。

  (二)做减法的结果怎样

  1.后来小鹿下定决心做减法,它做的结果怎样呢?引读最后两段。

  2.指名说说结果如何?

  (三)怎样坚持做减法的

  过渡:是呀,小鹿为什么成功了,而獐子却一事无成呢?他们都是怎样做的?

  1.默读第二至七自然段,把描写小鹿造桥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出示句子二:

  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

  (1)抽读,齐读句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鹿造桥轻松吗?

  (2)请小朋友们借助插图想像一下,太阳升起或月亮出来的时候,小鹿忙于造桥的情景。它不仅累得浑身汗淋淋的,还累得怎么样?(学生想像,发言)

  (3)仿照这种形式,把下面句子说具体。

  出示:————累得————————

  ————笑得————————

  3.学习獐子与小鹿的对话。

  (1)当小鹿辛辛苦苦地造桥时,獐子可能在干吗呢?(学生想像说话)

  (2)正因为这样,他对小鹿的做法,很不理解。它究竟对小鹿说了些什么呢?小鹿又是怎样回答的呢?同桌俩对照插图分角色表演读3~7自然段。

  (3)创设情景理解“坚定”一词

  造桥要花那么多时间,还那么辛苦,不仅獐子劝小鹿别造了,森林里的其它动物也来劝小鹿,小鹿会怎样回答呢?(学生小组想象小动物劝小鹿的情景,说一说。)

  师:第1天,小鹿终于下定决心开始造桥了,他从(学生读句子二),獐子见了,劝他说(学生以獐子口吻劝说),小鹿摇摇头说(学生读句子一)。

  第10天,烈日炎炎,小鹿还在造桥,他从(学生读句子二),松鼠见了,劝他说(学生以松鼠的口吻劝说),小鹿摆摆手说(学生读句子一)。

  第100天,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小鹿仍然在造桥,小熊见了,劝他说(学生以小熊的口吻劝说),小鹿很有信心地说(学生读句子一)。

  第200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小鹿还在造桥,小动物见了,都劝他说(学生以动物的口吻劝说),小鹿很坚定地回答(学生读句子一)。

  师:看,小鹿无论遇到谁的劝阻,都不动摇,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放弃造桥,这就叫——坚定,大家带着坚定的语气再读读句子一

  4、理解“造桥”和“减法”的联系

  (学生自己说说:为什么小鹿会把造桥看成是在做减法)

  师补充小节:小鹿干一天的活,也就是减少一天,他就离造桥成功近了一天,他干10天活,就离造桥成功近了10天……当他一天一天的干完活,他也就一步一步的接近了造桥成功。

  4、小结:小鹿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造好了一座坚实的桥。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鹿?你想对小鹿对獐子说些什么呢?希望孩子们能做生活中的小鹿,遇到困难,要学会做“减法”。

  四、拓展延伸,想像说话

  (出示小鹿、獐子图片)獐子遇到困难,就退却了,都一年了,它的路还没有铺,谁会喜欢他呢?现在,我们来改改这个童话故事,让獐子也像小鹿一样成为一个恒心、有毅力的孩子。(学生同桌想象说话,改编故事)

  抽生说说自己改变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18、小鹿的减法

  小鹿造桥坚持——成功

  獐子修路退却——发愁

语文教案 篇2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接触过这首儿歌,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教师思考: 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儿歌形式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巴”等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信息资源:

  1、猴子、兔子、公鸡等各种动物图片及相关动物尾巴图。

  2、学生收集查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文字、图片、玩具或模型等资料,注意留心它们尾巴的特点。

  3、认读生字的相关课件。(生字卡片也可以) 重点难点:练习朗读和认字是教学重点;读好书中问句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以“动物王国要举行比赛”为题谈话导入,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注意“尾巴”的轻音读法。 (从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出发,先让学生试读、领读,然后教师再重点指导轻声的读法。) 3、释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圈划出生字。要求:读正确。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同座互相练读,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请4个小伙伴合作读,尝试互相评价,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汇报读,请学生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

  三、随文识字,感情朗读。

  1、认读理解带动物名称的生字。

  (1)逐一出示生字“猴”、“松鼠”、“公”、“鸭”,看拼音读准字音。

  (2)不带拼音,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3)把生字卡片贴在对应的动物图上,指名领读。

  (4)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认读理解“短”、“扁”、“最”。

  (1)出示生字“短”、“扁”、“最”,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 谁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教师重点范读指导好问句末尾词语的升调.学生做游戏,两个小朋友,我问你读,你问我读,看谁的语气读的最像。)

  (3)其他几句问句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尝试读。 在问句的指导中,教师帮助学生比较各种动物尾巴,顺势理解“最”的意思。

  (4)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运用词语。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长?什么东西短?“扁”用在什么地方?和“弯”相反的词是什么?

  3、利用字族“巴”认识“把”,教师重点指导长句“松鼠的尾巴好象一把伞”的停顿和断句。学生感悟体验着模仿读。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师生、生生引读、对读。

  2、同座拍手读。

  3、加上动作表演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小组内评读、推荐读

  6、开展“比尾巴”表演赛(背诵) (多给学生展示、评价的机会,如“你喜欢背哪部分?”“你哪里比他读的还好?比试着读读。”“谁还想读,站起来一起读。”“对于他的朗读,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挖掘课外资源,拓展运用。

  1、贴画,说尾巴。结合书后“读读画画”让学生贴(指名贴)、画(全班学生在书上画)。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说说它们尾巴的特点。

  2、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让学生以小解说员的形式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表达形式不限,能用上今天学习的词语更好。 (充分展示学生课外的学习资源,如图片、玩具、模型等。)

  3、有能力的学生还可模仿书上的句子也编几句小儿歌。

  六、指导书写“云、公、车”。

  1、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看谁写的正确美观,写几个不限,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七、课外建议:

  1、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请爸爸妈妈帮忙继续查找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文字和图片资料整理好放在成长档案袋中,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新型玻璃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博(bó)物馆里,突然传出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企图划破玻璃盗窃(qiè)展品的犯罪嫌(xián)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工作人员,而是被划破的玻璃![句导读:先从夜深人静、警铃骤响讲起,进而讲述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可以自动报警,为下文介绍这种玻璃的作用埋下伏笔。]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①这种新型玻璃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句导读:过渡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后仍安然无恙(yànɡ);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③“安然无恙、藕断丝连”描述了这种“夹丝玻璃”的什么特点?]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④“夹丝玻璃”有什么用途?]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绍了夹丝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反射太阳光。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句导读:具体介绍了变色玻璃的作用。这里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生动形象,恰如其分。][⑤“变色玻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介绍变色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有人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这样的玻璃其实早已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⑥“吸热玻璃”的特点是什么?]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⑦“炎热、凉爽、严寒、温暖”的对比描写,突出了什么?]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介绍吸热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⑧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四十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十二分贝了。[⑨“吃音玻璃”的作用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印证它的作用?]

  第五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吃音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⑩这段话写的是什么?]

  第六部分(第6自然段):讲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和人们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4.初步掌握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本课的生字卡片,帮助学生了解玻璃名称、特点、作用的表格。

  一导入

  1.同学们,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你知道玻璃有哪些种类吗?它们有什么特殊用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玻璃的课文——《新型玻璃》。

  2.“新型”是什么意思?(新的类型、新的品种)那么,课文中有哪些新型玻璃呢?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3.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新词,随时纠正读音。

  博物馆盗窃嫌疑安然无恙企图犯罪电源

  建筑物清楚废水研制噪音无影无踪藕断丝连

  (2)理解词语。

  ①企图:图谋;打算。

  ②藕断丝连:这里指玻璃虽然破碎了,但里边的夹丝没有断,把碎玻璃片连在一起。

  ③安然无恙:没受一点儿损伤。

  ④分贝:计量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

  (3)书写指导。

  筑:下面的“巩”的右边是“横折弯钩”,不要写成“横斜钩”。

  (4)在学习小组内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玻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和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其在现代化生活中的作用。)

  2.讲读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的语句,用“”画出描写它作用的语句。

  (2)学生自学后讨论: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老师引导学生概括它的特点和作用。

  名称特点作用

  夹丝网防

  盗玻璃可自动报警防盗

  (3)齐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是它的特点。

  它的用途:“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3.分组自学第2~5自然段。

  (1)学生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分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以下四种玻璃。每人学一种,填写在表格中。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名称特点作用

  夹丝玻璃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2)集体交流学习成果:说说四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4.学习第6自然段。

  知道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还会创造出更多品种的新型玻璃。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去认识各种玻璃。

  通过提问引入,如教师问:“你们看到过广告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看过。”教师接着问:“你最喜欢的广告是什么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然后教师又问:“你们想不想也当一回广告人呢?”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最后,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广告公司”,由组长担任“广告公司”的“老板”,同时提出要求:(1)认真阅读课文,遇到疑难,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了解每一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然后讨论写广告词。

  (3)广告词要写得简洁、明白。同学们在“老板”的带领下,开始认真学习、讨论,拟写广告词。

  2.在小组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同学们组织召开了“广告发布会”,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交流,评选最佳广告词。同时,提出评论的标准:说清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代表们纷纷上台亮出他们小组的广告词。以下略举几则广告词:(1)有了夹丝网防盗玻璃,请把心放回原处。

  (2)夹丝玻璃,安全可靠。

  (3)想拥有自动窗帘吗?请用变色玻璃。

  (4)冬暖夏凉,吸热玻璃。

  (5)吃音玻璃,给你带来宁静的世界……

  1.通过个人探求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

  2.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语文教案 篇4

  课题计划

  一、课题《囚绿记》

  二、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3、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结合作者的身世,以及当时社会状况,感受文本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三、教学设想

  (一)重点

  体会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二)难点

  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具配备

  多媒体展示ppt与板书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学生活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读准字音。

  课时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3、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结合作者的身世,以及当时社会状况,感受文本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老人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他就是《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今天 , 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代表作, 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二)初步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参照课后第一题即: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探讨一下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并将课文划分层次。

  1、校准字音字义

  在大屏幕上展示本课的生字生词,请同学试读,如有错音老师在纠正。

  陆蠡(lǐ)

  涸(hé)辙(zhe)

  婆娑(pósuō)

  猗(yī)

  蕈(xun)菌

  瞥(piē)见

  ⑴了截:直截。

  ⑵涸辙:干涸的车辙。

  ⑶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⑷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⑸猗郁:茂盛的样子。

  (6)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2、寻绿(1~4)喜悦满足

  赏绿(5~7)快活留恋欢喜

  囚绿(8~12)喜悦可怜恼怒

  放绿(13)尊敬祝福

  思绿(14)怀念期盼

  (三)分析课文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做上标记,然后我们一起分享,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找同学来讲述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教师做出品评。在指出以下三个句子,老师与同学一同赏析。

  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此时听音频)

  “焦”清晰地写出了作者对绿色的向往。隐含着对祖国摆脱日寇铁蹄重获光明的急切内心。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借比喻表达了对绿色的'喜爱,喻体爱、幸福、猗郁的岁月,展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3、临行时我珍重的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绿”比喻成“囚人”。我释放了被囚禁的常青藤,期望沦陷的祖国早日摆脱日寇黑暗统治重获光明的内心表露。

  提问:为什么要将“绿色”比作囚人?题目为什么叫《囚绿记》?

  答案:(1)拘禁常青藤、不屈服于侵略和压迫的反抗精神

  (2)作者选定“囚绿”为文章命名,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囚绿”写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顽强抗争的反映。

  联系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革命家、翻译家,有散文诗集《海星》、散文集《竹刀》《囚绿记》。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关于抗日的书籍。他当时未在场,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1942年仅34岁的陆蠡死于日寇酷刑之下,在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写1939年(作本文的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作者喜欢绿色,留恋绿色,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但它又发现常春藤有一种决不改变的品性,固执的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远不屈服于黑暗”。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他对绿色的爱之深和为什么爱。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这就使读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四)综合阶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作答,教师进行明确

  1、作者为什么喜欢绿?

  绿代表着生命、希望、幸福、理想,代表着生命的活力。

  2、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为了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

  3、“绿”被囚前后外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绿”有什么性格特点?又象征着什 么?

  被囚前:柔软的卷须,茂密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

  被囚后:“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超原来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

  (1)蓬勃生长、生命力旺盛——生命、希望

  (2)固执——坚强不屈

  (3)向阳——光明自由

  实写“物”,虚写“志”,托物言志。(很有特色)

  4、理解文章的深刻涵义

  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期望沦陷的祖国早日摆脱日寇黑暗统治重获光明的内心表露。

  (五)课堂练习

  仿照本文的写作手法,描写一种你喜欢的颜色或事物。

  许久过后依旧不能忘却昙花开放的刹那,皎洁如玉的月光下,它就那样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拥抱这看似美好的世界,如同超凡脱俗的精灵,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

  (六)课堂小结

  《囚绿记》在主题上的贡献,不是《荷塘月色》是对人生的探求,在苦苦寻找生命的出口;不是《故都的秋》是对人情的开掘,在努力开掘人情的高雅趣味;《囚绿记》是对人生的顿悟,在形象地揭示个人境遇与民族的命运,人性中爱欲的误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发现美的历程。 当然,我相信同学们还会有很多新的想法,这也许正是优秀作品恒久的艺术生命力吧。最后让我把这段话送给大家—— “假如有一天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禁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我们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去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八)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

  三、板书设计

  写作思路 情感变化

  赏绿(1--7) 抒 喜爱留念

  囚绿(8--11) 情 无比的喜悦、爱怜

  放绿(12--13) 线 尊敬祝福

  思绿 (14) 索 怀念期盼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和“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身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同学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⑴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置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 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⑴ 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 尝试让同学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① 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② 同学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同学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⑶ 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⑷ 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和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微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同学先自身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同学把他们的各局部写紧凑些。

  3、同学练写。

  4、把同学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同学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游戏“大转盘”:

  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同学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方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⑴ 同学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⑵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①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小朋友。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② 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假如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③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随同学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同学进行评议:

  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缺乏?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同学大胆地、充沛地说。

  2、假如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语文教案 篇6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知识的执著,对科学的热爱,学习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用具体事例,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重、难点: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科学精神,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具:搜集有关科学的名言警句。

  教法:朗读法。学法:自主探究。

  流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学生汇报有关“知识”的名言警句,请学生谈自己对知识的重要性的`体会,再板书“改变了我”。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1.从陈章良童年时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2.陈章良学成后取得了哪些成就,从这些成就中你感受到什么?

  3.从陈章良的介绍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并讨论和交流,汇报时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教师相机训练朗读。

  启发学生思考:1.你从科学家陈章良的身上看到了他们的那些品质?

  2.作者为什么说“知识改变了我”是怎么理解的?

  4.领悟写法:些生命科学时,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又是怎样写的?

  5.鱼肚思考总结: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获得的最大启发式什么?你打算怎样对待眼前的学习?

  第二课时

  积累内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注意多音字“厦”,注意强调书写习惯的培养。

  2.自选词句。

  3.选词填空:

  (1)人类渴望健康,更长寿,但又被很多疾病所()。

  (2)如果不是他们的付出,我可能就没有机会()这个广阔的世界,更没有机会()科学的美好与神奇。

  4.实践活动:

  让学生复述陈章良的故事和自己所了解的生命科学研究情况。

  板书:

  出生:入不敷出

  知识改变了我5、6岁,9岁上学,1978上大学

  事业卓有成绩

  小时候艰苦,到美国后

  “我”感谢我的家人为“我”的付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四首儿歌:1.游戏歌《丢手绢》 2.问答歌《上网》 3.谜语歌《蜗牛》4.教诲歌《小熊过桥》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读儿歌,通过朗读、诵读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激起对儿歌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学习,了解儿歌的基本类型,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编儿歌,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创作儿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诵读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激起对儿歌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创作儿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儿歌《小雨点》,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一唱。

  1.孩子们唱得真好听,看来,大家都喜欢儿歌,是吧?

  2.介绍儿歌:儿歌又叫童谣,它是诗歌的一种,可以诵读,也可以吟唱。在我们的生活中,游戏中,劳动中都藏着一首首好听又好玩的儿歌,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有趣的儿歌》

  请孩子们伸出智慧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有趣的儿歌》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读出节奏(一篇带多篇)

  1.学习《丢手绢》

  师:瞧,小朋友们都在操场上做游戏呢!我们也一起去玩吧!

  (1)初读儿歌课件出示《丢手绢视频》

  自学提示一:

  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开始吧(相机纠正孩子的读书姿势)(你在读儿歌的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同桌两人读儿歌,读得好,伸出拇指夸夸他,读错了,请你帮帮他

  多种形式读儿歌(师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等)

  这首儿歌可以在什么时候唱呀?(做游戏"丢手绢"的时候)是呀,像这种一边做游戏一边吟唱的儿歌我们叫它"游戏歌"(师板书)

  引导学生玩丢手绢的游戏(请部分同学边做丢手绢的.游戏边唱歌)

  师小结:以后同学们玩丢手绢的游戏时,就可以一边玩,一边唱,这样我们一定可以玩得更开心。其实儿歌的种类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谜语歌、问答歌、游戏歌等等!

  三、学习多篇儿歌,感受儿歌的不同类型

  出示自学提示二:

  1.读准儿歌的字音,读出儿歌的节奏和韵味。(生自主诵读)

  师:孩子们读得真是津津有味,我们来看第一首(抽生读,纠正)

  (1)问答歌

  师简介问答歌特点:里面有提问,也有回答,这叫问答歌(师板书:问答歌),

  多种形式读儿歌:师生读、男女生赛读、分小组读凳

  简介问答歌的另一种形式:在问答歌里,有问一个问答一个问题的,也有连着问几个问题再连着回答的儿歌,(课件出示)《什么圆圆在天边》出示问题,隐藏答案,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填写回答。

  1.老师问,抽生说 2.全班问,抽生答

  (2)谜语歌《蜗牛》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说说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师:(板书:谜语歌)

  引导学生把谜语歌读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加上动作(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教诲歌《小熊过桥》

  师:瞧,可爱的小熊也想和孩子们一起玩儿呢!(课件出示小熊图)我们来和它打个招呼吧!(指名回答)别人又是怎样描述它呢?

  师范读儿歌,请其他的孩子认真倾听,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

  诵读儿歌(齐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读出儿歌的节奏

  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儿歌(拍手读、同桌打节奏合作读等)

  读出儿歌的韵味

  感知儿歌的押韵,每行末尾的字,韵母都一样,读起来琅琅上口

  师简介:在儿歌中蕴含知识和道理,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叫做教诲儿歌,

  四、学编儿歌,感受乐趣

  播放毽子韵律操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出示儿歌小毽子的前半部分,引导学生创编儿歌。

  小小毽子我爱你,把它学好不容易。

  从小练好踢毽子,既能强身又健体。

  学生试着编写儿歌,同桌相互评价,感受乐趣。

  五、总结点题,推荐课外阅读书籍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了读书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想诵读更多儿歌吗?赶快去读读《儿歌三百首》、《中国童谣》,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乐趣!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的反思

  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的一节群文阅读研究课《有意思的儿歌》。让一年级的孩子来开展课堂上的群文阅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因为他们识字少,没有阅读基础,连教材里的课文都读得不够流畅……但我心里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想让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会阅读,进而爱上阅读,因为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在我校开展一年多以来,我越来越感觉到阅读,特别是有主题的群文阅读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乃至未来的人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做儿童阅读事业的推广人,在孩子们的心里撒下阅读的种子,让这粒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今年我接一年级的新班,忙过了黑色的九月,坐下来静静地思考:一年级的孩子该怎样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我想,首先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吧!而儿歌无疑是孩子们最早接触、最多接触,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儿童文学形式,他们也是从儿歌开始接触祖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我想到了让一年级的孩子通过读儿歌,说儿歌,表演儿歌,创编儿歌等环节,让他们感受读儿歌的乐趣,在读中训练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体验创造的快乐,从而引导孩子们喜欢上课外阅读,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儿歌如此之多,如何选一个议题将几首儿歌放在一起在一节课里完成呢?思考了很久,想到过写动物的儿歌,写春天的儿歌,写秋天的儿歌……但都没有一个议题很集中,在大量的阅读了很多儿歌后,突然发现其实儿歌的种类很多,每一种都很有意思,也有自己的特点,何不选择其中几种典型的、孩子们又感兴趣的儿歌让孩子们来阅读呢?于是我选择了《有意思的儿歌》这个主题。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使学生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的含义。

  2.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9自然段。

  5.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1.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9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童年的小屋”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宝贵、最令人羡慕的时期,每个人的'童年都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绿油油的田野深处那件装满作者整个童年的小屋,去感受作者对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1.小屋里都有什么?体会小屋的简陋。

  2.让作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感受小屋带给作者的快乐童年。

  3.离开小屋时,作者的心情如何?体会作者离开小屋时的感受。

  4.朗读指导。重点指导要背诵的段落,适时给学生背诵的机会,引导学生交流背诵的技巧,帮助学生积累词句,便于学以致用。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谈一谈在你的家里,给你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给同学听一听。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感受。

  五、小结

  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

  六、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积累内化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巢、蹈、躁、睬、傻、蜗”的写法。

  3.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练一练

  蹈、躁、睬

  滔、噪、踩

  四、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与同学交流,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五、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读课文,写生字。

  2.预习12课。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练习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象:教师播放音乐,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阳光很美,很宝贵)(板书课题)

  有一个叫金波的叔叔,把美好的阳光写了下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阳光吧!

  播放课件,听课文录音。

  二、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四人小组一起学习生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注意提示认识新偏旁“阝”。)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5.游戏:

  (1)刚才大家通过互相帮助初步认识了生字,你们真是一个爱学习又热心助人的好孩子。现在小白兔遇到了困难,(出示课件)它想挑选心爱的气球,但它身后的生字娃娃一定要小白兔读对他们的`名字才能把气球给它,你能帮助小兔叫出生字娃娃的名字吗?

  (2)小白兔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忙,要带大家玩一个“转论盘”的游戏。

  (3)大家完累了,一起来吃水果吧!老师这里有一棵神奇的果树,树上挂着各种水果,谁来摘?

  三、朗读(吃完香甜的水果,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悟

  2.引读第一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1)阳光像什么?(金子)

  (2)金子是怎样的?(金黄色,闪亮亮,很宝贵。)

  (3)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

  (颜色像,都闪亮亮的,很宝贵。)

  3.太阳出来了,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齐读第二自然段。

  (1)汇报。谁来说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这几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几个词该怎样读?

  ③拓展:还有谁因为有了阳光,就更好了。(小朋友,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4)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挑战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闭眼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你身上的感觉。

  4.阳光这么可爱,你能捉点阳光保存下来吗?(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为什么捉不住阳光,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金子不能使禾苗变绿,不能使小树长高。是阳光带给万物生命。)出示课件,谁能用“......像......”说一句话?

  四、熟读。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背诵。

  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配乐)

  六、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语文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又来学

  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

  3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不甚留意──分外爱惜)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相机指导朗读。

  b“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相机指导朗读。

  2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a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b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板书)

  c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

  d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岳飞、戚继光、江姐……)

  e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f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正是这样,我国把梅花订为国花。所以外祖父喜欢梅花,其实是借梅花来寄托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默读课文,从哪些具体事例中还可以看出外祖父思念、热爱祖国。

  2生默读课文。

  ↘小组合作,体会游子之情

  1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理解古诗的含义。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

  为什么外祖父说作者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作者不懂什么?(不能理解外祖父强烈的思乡之情;不能切身感受到一个身在异乡、远离故土的海外赤子的眷恋祖国的心情。)

  2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这句话把外公比作什么?(小孩子)

  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外祖父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之情,从他的失态中体会到外祖父思归难归的悲痛心情。)

  3送别亲人,思归难归。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仅仅是因为风撩乱了老人的头发吗?(思归难归,愁苦变老)

  当你读到这句,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华侨望着远去的亲人,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愁苦使他愈加的衰老。)

  ↘回顾整体,畅谈收获

  1(指课题)什么叫“魂”?

  2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梅花的禀性;外祖父思乡、爱国之情……)

  3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梅花的秉性:感受到海外赤子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积累了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内化积累

  自己选择一首思念亲人或家乡的古诗背诵下来,在班上展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天地教案06-17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备课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