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2、学习积累“越……越……”的句式,让学生初步理解“越……越……”说明事物在发展、变化。
3、朗读、背诵古诗,初步养成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学习比一比、写一写
1、 课始激趣(略)
2、 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字有哪些地方不同?你想说哪一组,就说哪一组。
3、先在四人小组说,再全班同学交流说。
4、写字。
(1)大家说得很好,还能不能写好这些生字呢?请你们翻到课本第100页,认真写一写,注意写字的姿势。
(2)请同学们选出自己满意的作业,让全班同学评一评哪些字写得美,美在哪儿?哪些字写得不够工整,问题在什么地方?
(3)老师相机指导学生写好生字的.关键笔画。
如:手的最后一笔“ 亅 ”,毛的最后一笔“ 乚 ”都要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再书写一次进行巩固,力求写得美观、工整。
二、我会读
1、出示三句话:看谁读得最认真,能发现三句话中相同的地方。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互相读。
(2)指名学生读。
2、课件注示:观看动画,理解“越……越……”这种句式是说明事物在发展、变化。
3、扩展:出示电脑动画,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如:风筝飞上天的画面,小草天高的画现,刮风的画面)
三、读读背背
1、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首古诗《悯农》,会读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读,出示画面,自己范读。
2、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3、师抽查学生读,其他学生评议,纠正字音。
4、指导朗读:学生反复朗读,发挥想像,并加上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朗读,体会表达诗意。
5、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背诵。
6、让学生展示自己,能不能把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大家听,比一比,哪位同学背得熟,背得有味道。
7、评选出背古诗的小能手,奖励小星星。
8、课件延伸:
找一找还有哪些古诗或儿歌是写农民伯伯的,读一读、背一背,看谁记得最多。
语文教案 篇2
一、复习,揭题。
在四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学过了一首主席写的词——《卜算子咏梅》。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古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
“清平乐”是古代词中的一种,它的格式是怎样的呢?大家学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自读初悟,了解主要内容。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词。并想一想,这首词写的谁?
2、指名朗读。齐读。
3、提问。学生答后,板书:白发翁媪。
三、引导细读,深刻理解词意。
1、提问,讨论词所描写的主要情节。
作者知道“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谁家)
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干什么?作者知道他们在交谈些什么吗?(他们用“吴音”在交谈。)
2、追问,讨论理解词的主要意思。
作者听不懂他们所交谈的内容,也没有上去进行了解。但是,作者猜到了他们所交谈的内容。大家再细细地阅读全词,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交谈些什么?作者是怎么知道的?
(从词的1、2两句中,可以知道:我们虽然住的是低矮而小的茅房,但是周围的环境是很美丽的——小溪从我们的屋旁流过,岸上草木青青。
从词的下片所写的内容,可以知道:我们还有三个勤劳而又可爱的儿子呢!
这些都是作者观察了周围的情景,猜想出来的。)
3、深问,体会翁媪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对白发翁媪居住在这样自在的农村,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里感到怎么样?
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他的心情又怎样?
四、反复诵读,背诵全词。
五、翻译全词。
(一天下午,天气没有中午那样炎热了。我一人走到村旁去散步。忽然,听到一阵亲昵的话语。转身一看,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他们的茅屋前,亲切地交谈着。他们说的“吴音”,我一句也听不懂。我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只得站在远处看着……
我向他们的`周围看了看,猜到了他们交谈的内容。他们虽然居住在低小的茅屋里,但是周围的景色是美丽的。他们的家庭是幸福的,有三个勤劳而可爱的儿子。这怎么能不使他们高兴呢?
我呆呆地望着……)
五、比较欣赏。
出示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引导比较,找出《清平乐》的特点。(“清平乐”有上下两片;上片每行的字数不等;上下片的韵脚是变化的。)
六、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长城》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2、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理清条理,掌握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为此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就要跟随着作者到长城去饱览这一伟大的奇迹。板书课题《长城》。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老师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
2、你听朗读时注意了些什么?
3、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指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2)、组词,一字组多词,理解词语:蜿蜒 崇山峻岭 了望 屯兵 堡垒 互相呼应 凝结 陡峭 气魄雄伟 奇迹
4、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概讲的是什么?
2、细读每个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各讲什么?
(1)、写远看长城的全貌,长城雄伟壮观。
(2)、写近看长城,长城高大坚固。
(3)、写作者由长城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4)、写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地位。
四、布置作业。
1、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见课件)
(1)、长城的远景是什么样子?
(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长城的长?
(3)、课文写“长”,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2、看近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课文的哪句话表现了作者的观察点?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了长城哪些建筑?
(3)图文对照,指出它们各在什么地方。
(4)小结。
3综观两图,学第三节。
(1)人们为什么会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
(3)为什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指挥来完成这个艰巨浩大的工程。
3、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么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长城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总结全文。
1、学生画出课文中最能表现本文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
三、布置作业。
1、语文练习。
2、预习第二课。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
教学难点: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教学过程:
一、作品展示,导入课题
1、先出示本班学生铅笔书写的作品,进行表扬。(旨在激励)
再出示几幅钢笔书法作品,朗读欣赏。(旨在引趣)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笔写的吗?然后揭示课题。
上三年级了,我们也要学习用钢笔写字了,有没有信心写好?(教师板书:认真写钢笔字)
学生大声齐读。
二、认识钢笔及墨水
1、教师出示一把钢笔,进行实物认识。现行钢笔头有粗有细,我们学习作业应该用中等的普通钢笔。(看样子)教师拆卸一支钢笔,介绍其结构。
2、学会吸水:墨水有多种色彩,我们一般使用纯蓝,出示样品。教师示范吸水,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如果是旧笔,要先冲洗一下保证吸管通畅。吸完墨水后把钢笔擦干净,拧上笔套和瓶盖。
3、学生代表上台试吸,课后指导其他学生。
三、学习书写方法
1、看第一页上部和第二页上部图示,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
教师说明: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
2、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提出希望:学写钢笔字一要肯专心,模仿字帖认真写,比比象不象;二要有恒心,每天定时坚持写,一定能进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2、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训练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
教学难点:培养正确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作品导入,认识四宝
先出示毛笔书法作品,问:你知道这是用什么写的吗?
再认识文房四宝。古代没有铅笔和钢笔,大多是用毛笔来写字的,所以,毛笔书法在我国可说是历史悠久,用毛笔写字,还离不了几样东西。
出示实物。教师简单演示,介绍它们的用途。现在一般用墨水。
二、学写毛笔字
重点指导毛笔的使用方法:
1、选择合适的毛笔。小学生初学,一般用中楷毛笔。
2、新笔软化。新毛笔使用前,要用清水泡几分钟,把笔毛泡开。
3、写前注意点:写前将适量的墨水倒进砚台或小碟中,备好一张吸水软纸垫在页面下。
4、学习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与铅笔、钢笔不同,看插图,并学着老师的样子握好笔,坐姿与平时写字一样,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
5、学生练一练。写时蘸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6、写后注意点:写完后要将毛笔用清水洗干净,把笔头轻轻挤干,套上笔套,有条件的挂在架子上或插在笔筒中。
三、:用毛笔写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真练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4.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5.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自渎课文,在教法上关键是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故本课先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后阅读全文,再通过辩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才质疑,让学生讨论,从而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
2.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臧克家的《老马》:总是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老马形象塑造:舍其形而传其神。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的农民的象征。诗人越是写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深情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
2.含有马的成语,如: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人仰马翻、伯乐相马……
3、马在人类的历程中永远是人类的朋友;引出布封的《马》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1748年开始写作36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课后练习一)
1.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2.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①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共3页,当前第1页123
3.马原本(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4.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5.全文可分两部分,第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3、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三、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2.“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3.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4.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5.写作方法
①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②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
四、拓展小结
1.同学们,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我们要一个做像马一样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2.汉字中有许多以“马”为偏旁的字,找出其意义为骏马的字,越多越好
3.收集古代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成语或诗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识字》教案02-08
语文《丰碑》教案02-06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2-06
语文《师说》教案02-05
语文乐园教案02-05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