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9 09:36:2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三、重点难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四、教法教具:从理解题目入手,理解课文内容及说明顺序,透过相关词句,理解课文用词准确严密、通俗易懂的特点。

  投影、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再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4、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5、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1、完成钢笔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六课的生字,读通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齐读课题《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2、什么是“孪生兄弟”?(同一胎出生,双胞胎)“孪生兄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长相相似)

  课文为什么把火星与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揭示了答案,你能找出来吗?

  (“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是……,甚至……。”)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你知道这是什么句式吗?(排比句)

  句中的四个“同样”让我们读起来有什么感觉?(火星和地球之间十分相似)而且我们读起来也非常有气势。

  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火星与地球之间极大的`相似程度,好比“孪生兄弟”。

  (指名朗读“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孪生兄弟。”突出“太像了”、四个“同样”、“甚至”、“难怪”等词。)

  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来说说为什么课文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吗?

  (因为……,所以人们把火星称为……。)还可以怎么说?(人们之所以把火星称为……,是因为……。)

  3、说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看课题。齐读课题。

  现在你能说说“孪生兄弟”上为什么用引号?( 相似 表示特殊含义。)

  课题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表示解释说明)

  4、过渡: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好比一对“孪生兄弟”,科学家们也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那么这种推测有没有依据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想法。这种推测是有依据的。

  (1)“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

  (出示火星河床图片)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资料。谁愿意看着照片向大家介绍一下。

  指名朗读第一句。

  (2)“20xx年3月以后,人们通过……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

  看来科学家的推测是有依据的,大胆的想象推测离不开科学严密的研究认证。

  2、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三、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看来,火星上确实曾经有过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自由读读3-5自然段,找找答案。用“——”画出

  2、指名说。课件出示。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3、这两句话中的“也许”、“可能”又说明了什么?

  (这些都是科学家们的推测。)

  4、哪个自然段讲了彗星和陨石风暴?

  指名读第3自然段。

  “家常便饭”是什么意思?(很平常、经常发生)

  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它?(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

  那你觉得用“家常便饭”和“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哪个更好?

  (“家常便饭”通俗易懂,更加形象。)

  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能说明当时太阳系内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经常、突如其来、无数、四处”)

  5、火星上的水还有什么来源?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满了——。看着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

  读着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请写一写,也可以选用老师提供的词语:

  浊浪滚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一泻千里……

  指名读写的话。

  四、学习七、八 自然段

  1、地球上的水留了下来,而且孕育出来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自由读7、8自然段

  2、指名说。 用自己的话说

  3、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4、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七、板书: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 同样

  水 生命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10

  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一种笔画

  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能通过观察两幅图,小组合作学习等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看图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的头饰。棵、穿、伞的猜字图。

  2、学唱歌曲《小松树》

  预设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看图猜想,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幅图大概讲了什么事?

  2、师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请学生读准爷爷。

  3、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爷字的?

  4、师出示爷爷、爸爸,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认识偏旁父。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示读课文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2、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一听谁读得最正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4、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课文。

  (二)自主识字。

  1、师课件显红课文中的生字,学生说说自己认识这些生字吗?在哪儿见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2、教师随机点击生字,学生练读。

  3、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师随机进行偏旁教学。

  4、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或部件的.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5、猜字游戏:

  (1)一个学生指字,另一个背对着黑板猜。其他同学当裁判。

  如:一个学生指冷,另一个同学如果猜的是冷,其他同学就说:冷冷猜对了,请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如果猜的是暖。同学们就说:暖暖猜错了,请你想一想

  (2)看图猜字。师出示穿、棵、伞三个字的图,学生集体猜字。随机请学生说说自己会穿什么或今天穿了什么;自己知道哪些伞。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一)学习第一段

  1、听老师范读,你听出什么了?

  (教师范读时把我、门口、小这几个词读得突出些。)

  2、学生自己练习读。

  3、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4、指名读。

  5、你能用上我家门口有-------------说话吗?

  6、再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教师课件出示冬天刮北风的景象,请学生想象北风中的小树感到怎样?

  2、看到小树冷了,爷爷做了什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4、板书:穿衣,不冷。

  5、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教师范读时,突出暖和的衣裳。)

  6、看看图,说说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有什么用?你还知道暖和的--------?

  7、指导读第二段,读出爷爷的关心和小树的高兴。学生练习读,同桌同学互读。8、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够。

  9、小树不冷了,它会对爷爷说什么话?引导学生分别戴上头饰开展口语交际。

  10、演一演第二段。

  (三)第三段。

  1、在爷爷的精心照料下,小树安全地渡过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夏天,小树变样了。(教师出示课件:夏天枝叶茂盛的小树)

  2、你发现小树的变化了吗?

  3、夏天到了,小树是怎样回报爷爷的呢?板书:撑伞,不热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哪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看图说一说,夏天,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你还知道绿色的------?

  6、爷爷在树下乘凉心情会怎样?爷爷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7、演一演第三段课本剧。

  四、连读全文、背诵。

  (1)看着填空练习背诵。

  我家()小树。

  ()天到了,()给小树穿上()。小树不冷了。

  ()到了,小树给爷爷()。爷爷()了。

  (2)教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3)试着独立背诵。

  (4)同桌互背,相互纠正。

  (5)指名背诵,背下来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五、学唱童谣。

  爷爷和小树

  下雪了,

  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小树不冷了,

  大热天,

  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

  爷爷不热了,

  爷爷,真好!

  小树,真好!

  六、拓展说话:春天和秋天,爷爷和小树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七、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学生打开书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3.在书上田字格中把每个生字写一遍。

  4.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不、四)

  (1)教师指导书写不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中的不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第二笔撇在竖中线右边一点起笔;撇变绿色。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上边出一点小头,竖变橘黄色。点击鼠标,闪2下。最后一笔点要与左边的撇对称。撇和点变绿色,点击鼠标,闪2下。

  ③学生说位置,,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④学生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⑤展示学生书写的不字,进行评改。

  (2)教师指导书写四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四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四的第一笔在竖中线的左边,行笔向下略向右倾斜。电脑竖变成红色。

  第四笔是竖弯,教师问:这是什么笔画,教学新笔画。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电脑:竖弯变成绿色,闪2下。?

  ③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④学生独立书写

  ⑤同桌同学互评并修改。

  ⑥展示书写优秀的字,共同欣赏。

  5.同样指导写好五字。

  6、将书上田格中不、开、四、五4个字各写一遍。

  八、巩固练习

  1、成生字本上的作业

  ,每个生字写3遍。

  2、后练习3,读一读,说一说。

  3、唱一唱《小松树》

  九、课外延伸:

  1、演一演《爷爷和小树》

  2、读一读:树1

  树是一座吹不倒的凉亭,

  农夫们累了,

  就会跑到他那里休息,

  他从未嫌弃过谁。

  树2

  树有很多手

  他想捉天上的云

  他想捉天上的星星

  树的头发很多

  不怕动物的袭击

  却怕暴风雨的来临

  板书设计:

  穿衣

  不冷

  爷爷

  和

  小树

  不热

  撑伞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有不少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有关修筑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人字线路的两段课文最难,并非是书读百遍,就能其义自见的。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阅历浅,即使看挂图,也因是平面图而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贡献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领悟课文内容之前或之后,要注意抓住课文的拓展点,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注意语文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通过读、议、画、实践操作,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琢磨文章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习方式:

  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内讨论、动手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易于理解文章难点,并学得生动、有趣。

  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上网查阅资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

  课前准备:

  课前可要求学生上图书馆(室)或上网查阅资料,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詹天佑的画像、人字形线路挂图或投影片,以及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出示:詹天佑是一位。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对詹天佑的了解情况)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一起来深入认识这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二、小组学习

  詹天佑克服的哪一项困难最能使你们感到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小组朗读课文后,讨论商议,再以你们喜欢的方式汇报。(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交流

  1、勇于承担任务,长中国人志气,灭帝国主义威风。

  2、克服恶劣自然环境,以严肃的工作态度勘测线路。

  3、根据自然条件,大胆创新,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四、根据以上几个方面深入了解

  (一)理解第一部分

  ①交流资料了解当时社会背景,同时结合地图介绍一下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

  ②组织学生联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开展讨论: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分析重点词:阻挠、要挟、嘲笑。

  ③教师过渡:詹天佑就是在帝国主义者百般阻挠,祖国人民遭受欺凌和侮辱的情况下,为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挺身而出接受任务,所以说他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二)理解第二部分

  出示自学要求: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他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分别用、_____、()在书上标出。你是怎么理解的,请写上批注。(运用此读法引导学生抓住詹天佑的言语、行动以及想法的语句,体会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以读取代教师的繁琐分析。)

  (三)理解第三部分

  ①教师导言:面对崇山峻岭险恶的地形,詹天佑采用什么方法开凿隧道?请同学们自己当小工程师,边观察地形(书中的描述)边设计方案。

  ②将课前准备好的沙子倒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动手把沙子垒成居庸关、八达岭。学生认真读书,相互议论,按照詹天佑采用的方法开凿隧道。(从实践中体会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以及他的创新设计来源于实践。)

  ③把沙子垒成陡坡,试走人字形线路

  (引导学生体会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大胆,方法的巧妙,从而感悟詹天佑勇于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

  五、给京张铁路取名

  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记响亮的耳光!请同学们为这条铁路取个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参考:A、詹天佑路。因为这是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为了纪念他,取这个名字。B、争气路。这条铁路修筑成功,实实在在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C、爱国路。爱国热情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修筑成功又是爱国精神的具体表现。D、中国路。这是中国人民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E、成功路。这项艰巨的工程,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中国当时科技落后,詹天佑却克服艰难险阻修筑成功了。F、人字路。这是詹天佑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这条铁路的主要特征。G、光荣路。这条铁路使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无尚光荣、无比骄傲。)

  (设计这一教学环节,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时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生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同学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同学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一起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方法。

  (4).同学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同学自由读。

  (2).同学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突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假如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助?(知道同学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同学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同学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同学扮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同学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同学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假如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生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同学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身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同学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冲、破: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声、笑:采用比较的方法识记。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春笋

  又 再

  一 突破 掀翻 冒 向

  节 迎着 笑 长 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旋涡脖颈棱角荣誉稀罕等词语。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物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贝壳,揭示课题

  1.出示贝壳和珍珠。

  2.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只贝》。(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①画出生字、新词,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多读两遍。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③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④文中的这只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小组交流,记忆字形。师重点指导:腻

  5.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第二课时

  一、细读品味,升华感情

  (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初读了课文,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2.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体会体会。

  3.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师相机出示课文第1段。

  4.再读出示的第1段文字,边读边想象: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第1段。(播放海边音乐。)师相机指导理解:旋涡、啮掉。

  5.它们即使生命结束,壳上仍留有人们喜爱的色彩,难怪会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人们的称赞!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第2段?(生自由练习。)

  6.抽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3~10段。

  出示: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它默默地,它说不出来。

  1.生自读句子。

  2.这只贝还有绚丽的色彩吗?还有精美的图案吗?读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3.生交流感受。

  4.再读第3段,说说这段文字中的哪个词一下子就打动了你?再读读,体会一下。

  5.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理解:默默、荣誉

  6.相机抓住折磨这个词语理解贝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

  7.生理解折磨的意思。

  8.再读课文,透过折磨这个词你还能读出什么感受?想想石子在贝的身体里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9.生读课文,谈感受。

  10.你们都在认真地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透过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11.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只贝所受的折磨用表情、声音表现出来。老师引读: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生跟读中间部分)教师:一年,两年,它的壳上读,但他。

  12.再读课文,再体会体会,在可怜的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

  13.思考: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二、学习写作方法,拓展迁移

  1.作者写贝,赞颂的仅仅就是一只贝吗?

  小结:文章借物喻人。

  2.说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

  3.把你想对这只贝说的话写下来。

  三、总结并提出希望

  1.生展示搜集的同类人的故事。

  2.希望你们也做一个像这只贝一样的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

  板书设计

  一只贝

  可怜

  丑陋

  可敬

  学生赞美贝的语言(学生写上去)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11-10

小学语文教案11-03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1-09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10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2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三、重点难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四、教法教具:从理解题目入手,理解课文内容及说明顺序,透过相关词句,理解课文用词准确严密、通俗易懂的特点。

  投影、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再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4、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5、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1、完成钢笔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六课的生字,读通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齐读课题《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2、什么是“孪生兄弟”?(同一胎出生,双胞胎)“孪生兄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长相相似)

  课文为什么把火星与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揭示了答案,你能找出来吗?

  (“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是……,甚至……。”)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你知道这是什么句式吗?(排比句)

  句中的四个“同样”让我们读起来有什么感觉?(火星和地球之间十分相似)而且我们读起来也非常有气势。

  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火星与地球之间极大的`相似程度,好比“孪生兄弟”。

  (指名朗读“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孪生兄弟。”突出“太像了”、四个“同样”、“甚至”、“难怪”等词。)

  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来说说为什么课文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吗?

  (因为……,所以人们把火星称为……。)还可以怎么说?(人们之所以把火星称为……,是因为……。)

  3、说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看课题。齐读课题。

  现在你能说说“孪生兄弟”上为什么用引号?( 相似 表示特殊含义。)

  课题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表示解释说明)

  4、过渡: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好比一对“孪生兄弟”,科学家们也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那么这种推测有没有依据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想法。这种推测是有依据的。

  (1)“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

  (出示火星河床图片)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资料。谁愿意看着照片向大家介绍一下。

  指名朗读第一句。

  (2)“20xx年3月以后,人们通过……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

  看来科学家的推测是有依据的,大胆的想象推测离不开科学严密的研究认证。

  2、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三、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看来,火星上确实曾经有过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自由读读3-5自然段,找找答案。用“——”画出

  2、指名说。课件出示。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3、这两句话中的“也许”、“可能”又说明了什么?

  (这些都是科学家们的推测。)

  4、哪个自然段讲了彗星和陨石风暴?

  指名读第3自然段。

  “家常便饭”是什么意思?(很平常、经常发生)

  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它?(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

  那你觉得用“家常便饭”和“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哪个更好?

  (“家常便饭”通俗易懂,更加形象。)

  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能说明当时太阳系内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经常、突如其来、无数、四处”)

  5、火星上的水还有什么来源?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满了——。看着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

  读着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请写一写,也可以选用老师提供的词语:

  浊浪滚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一泻千里……

  指名读写的话。

  四、学习七、八 自然段

  1、地球上的水留了下来,而且孕育出来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自由读7、8自然段

  2、指名说。 用自己的话说

  3、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4、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七、板书: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 同样

  水 生命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10

  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一种笔画

  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能通过观察两幅图,小组合作学习等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看图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的头饰。棵、穿、伞的猜字图。

  2、学唱歌曲《小松树》

  预设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看图猜想,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幅图大概讲了什么事?

  2、师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请学生读准爷爷。

  3、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爷字的?

  4、师出示爷爷、爸爸,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认识偏旁父。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示读课文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2、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一听谁读得最正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4、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课文。

  (二)自主识字。

  1、师课件显红课文中的生字,学生说说自己认识这些生字吗?在哪儿见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2、教师随机点击生字,学生练读。

  3、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师随机进行偏旁教学。

  4、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或部件的.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5、猜字游戏:

  (1)一个学生指字,另一个背对着黑板猜。其他同学当裁判。

  如:一个学生指冷,另一个同学如果猜的是冷,其他同学就说:冷冷猜对了,请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如果猜的是暖。同学们就说:暖暖猜错了,请你想一想

  (2)看图猜字。师出示穿、棵、伞三个字的图,学生集体猜字。随机请学生说说自己会穿什么或今天穿了什么;自己知道哪些伞。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一)学习第一段

  1、听老师范读,你听出什么了?

  (教师范读时把我、门口、小这几个词读得突出些。)

  2、学生自己练习读。

  3、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4、指名读。

  5、你能用上我家门口有-------------说话吗?

  6、再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教师课件出示冬天刮北风的景象,请学生想象北风中的小树感到怎样?

  2、看到小树冷了,爷爷做了什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4、板书:穿衣,不冷。

  5、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教师范读时,突出暖和的衣裳。)

  6、看看图,说说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有什么用?你还知道暖和的--------?

  7、指导读第二段,读出爷爷的关心和小树的高兴。学生练习读,同桌同学互读。8、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够。

  9、小树不冷了,它会对爷爷说什么话?引导学生分别戴上头饰开展口语交际。

  10、演一演第二段。

  (三)第三段。

  1、在爷爷的精心照料下,小树安全地渡过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夏天,小树变样了。(教师出示课件:夏天枝叶茂盛的小树)

  2、你发现小树的变化了吗?

  3、夏天到了,小树是怎样回报爷爷的呢?板书:撑伞,不热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哪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看图说一说,夏天,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你还知道绿色的------?

  6、爷爷在树下乘凉心情会怎样?爷爷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7、演一演第三段课本剧。

  四、连读全文、背诵。

  (1)看着填空练习背诵。

  我家()小树。

  ()天到了,()给小树穿上()。小树不冷了。

  ()到了,小树给爷爷()。爷爷()了。

  (2)教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3)试着独立背诵。

  (4)同桌互背,相互纠正。

  (5)指名背诵,背下来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五、学唱童谣。

  爷爷和小树

  下雪了,

  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小树不冷了,

  大热天,

  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

  爷爷不热了,

  爷爷,真好!

  小树,真好!

  六、拓展说话:春天和秋天,爷爷和小树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七、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学生打开书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3.在书上田字格中把每个生字写一遍。

  4.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不、四)

  (1)教师指导书写不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中的不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第二笔撇在竖中线右边一点起笔;撇变绿色。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上边出一点小头,竖变橘黄色。点击鼠标,闪2下。最后一笔点要与左边的撇对称。撇和点变绿色,点击鼠标,闪2下。

  ③学生说位置,,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④学生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⑤展示学生书写的不字,进行评改。

  (2)教师指导书写四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四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四的第一笔在竖中线的左边,行笔向下略向右倾斜。电脑竖变成红色。

  第四笔是竖弯,教师问:这是什么笔画,教学新笔画。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电脑:竖弯变成绿色,闪2下。?

  ③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④学生独立书写

  ⑤同桌同学互评并修改。

  ⑥展示书写优秀的字,共同欣赏。

  5.同样指导写好五字。

  6、将书上田格中不、开、四、五4个字各写一遍。

  八、巩固练习

  1、成生字本上的作业

  ,每个生字写3遍。

  2、后练习3,读一读,说一说。

  3、唱一唱《小松树》

  九、课外延伸:

  1、演一演《爷爷和小树》

  2、读一读:树1

  树是一座吹不倒的凉亭,

  农夫们累了,

  就会跑到他那里休息,

  他从未嫌弃过谁。

  树2

  树有很多手

  他想捉天上的云

  他想捉天上的星星

  树的头发很多

  不怕动物的袭击

  却怕暴风雨的来临

  板书设计:

  穿衣

  不冷

  爷爷

  和

  小树

  不热

  撑伞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有不少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有关修筑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人字线路的两段课文最难,并非是书读百遍,就能其义自见的。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阅历浅,即使看挂图,也因是平面图而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贡献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领悟课文内容之前或之后,要注意抓住课文的拓展点,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注意语文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通过读、议、画、实践操作,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琢磨文章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习方式:

  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内讨论、动手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易于理解文章难点,并学得生动、有趣。

  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上网查阅资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

  课前准备:

  课前可要求学生上图书馆(室)或上网查阅资料,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詹天佑的画像、人字形线路挂图或投影片,以及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出示:詹天佑是一位。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对詹天佑的了解情况)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一起来深入认识这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二、小组学习

  詹天佑克服的哪一项困难最能使你们感到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小组朗读课文后,讨论商议,再以你们喜欢的方式汇报。(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交流

  1、勇于承担任务,长中国人志气,灭帝国主义威风。

  2、克服恶劣自然环境,以严肃的工作态度勘测线路。

  3、根据自然条件,大胆创新,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四、根据以上几个方面深入了解

  (一)理解第一部分

  ①交流资料了解当时社会背景,同时结合地图介绍一下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

  ②组织学生联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开展讨论: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分析重点词:阻挠、要挟、嘲笑。

  ③教师过渡:詹天佑就是在帝国主义者百般阻挠,祖国人民遭受欺凌和侮辱的情况下,为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挺身而出接受任务,所以说他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二)理解第二部分

  出示自学要求: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他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分别用、_____、()在书上标出。你是怎么理解的,请写上批注。(运用此读法引导学生抓住詹天佑的言语、行动以及想法的语句,体会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以读取代教师的繁琐分析。)

  (三)理解第三部分

  ①教师导言:面对崇山峻岭险恶的地形,詹天佑采用什么方法开凿隧道?请同学们自己当小工程师,边观察地形(书中的描述)边设计方案。

  ②将课前准备好的沙子倒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动手把沙子垒成居庸关、八达岭。学生认真读书,相互议论,按照詹天佑采用的方法开凿隧道。(从实践中体会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以及他的创新设计来源于实践。)

  ③把沙子垒成陡坡,试走人字形线路

  (引导学生体会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大胆,方法的巧妙,从而感悟詹天佑勇于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

  五、给京张铁路取名

  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记响亮的耳光!请同学们为这条铁路取个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参考:A、詹天佑路。因为这是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为了纪念他,取这个名字。B、争气路。这条铁路修筑成功,实实在在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C、爱国路。爱国热情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修筑成功又是爱国精神的具体表现。D、中国路。这是中国人民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E、成功路。这项艰巨的工程,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中国当时科技落后,詹天佑却克服艰难险阻修筑成功了。F、人字路。这是詹天佑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这条铁路的主要特征。G、光荣路。这条铁路使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无尚光荣、无比骄傲。)

  (设计这一教学环节,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时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生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同学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同学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一起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方法。

  (4).同学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同学自由读。

  (2).同学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突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假如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助?(知道同学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同学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同学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同学扮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同学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同学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假如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生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同学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身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同学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冲、破: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声、笑:采用比较的方法识记。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春笋

  又 再

  一 突破 掀翻 冒 向

  节 迎着 笑 长 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旋涡脖颈棱角荣誉稀罕等词语。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物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贝壳,揭示课题

  1.出示贝壳和珍珠。

  2.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只贝》。(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①画出生字、新词,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多读两遍。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③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④文中的这只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小组交流,记忆字形。师重点指导:腻

  5.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第二课时

  一、细读品味,升华感情

  (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初读了课文,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2.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体会体会。

  3.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师相机出示课文第1段。

  4.再读出示的第1段文字,边读边想象: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第1段。(播放海边音乐。)师相机指导理解:旋涡、啮掉。

  5.它们即使生命结束,壳上仍留有人们喜爱的色彩,难怪会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人们的称赞!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第2段?(生自由练习。)

  6.抽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3~10段。

  出示: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它默默地,它说不出来。

  1.生自读句子。

  2.这只贝还有绚丽的色彩吗?还有精美的图案吗?读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3.生交流感受。

  4.再读第3段,说说这段文字中的哪个词一下子就打动了你?再读读,体会一下。

  5.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理解:默默、荣誉

  6.相机抓住折磨这个词语理解贝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

  7.生理解折磨的意思。

  8.再读课文,透过折磨这个词你还能读出什么感受?想想石子在贝的身体里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9.生读课文,谈感受。

  10.你们都在认真地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透过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11.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只贝所受的折磨用表情、声音表现出来。老师引读: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生跟读中间部分)教师:一年,两年,它的壳上读,但他。

  12.再读课文,再体会体会,在可怜的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

  13.思考: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二、学习写作方法,拓展迁移

  1.作者写贝,赞颂的仅仅就是一只贝吗?

  小结:文章借物喻人。

  2.说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

  3.把你想对这只贝说的话写下来。

  三、总结并提出希望

  1.生展示搜集的同类人的故事。

  2.希望你们也做一个像这只贝一样的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

  板书设计

  一只贝

  可怜

  丑陋

  可敬

  学生赞美贝的语言(学生写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