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6 08:51:0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理解: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鉴赏:认识本文中反映的`作者的封建思想,从而逐步培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难点)

  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积累:学习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以及部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重点)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方法】

  串讲、讨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解题,讲读第一段。

  【教学步骤】

  复习旧课:齐背《滕王阁序》

  讲读新课

  1、导入

  先秦散文(言文一致、古文)──汉赋、散文──魏晋骈文──唐宋古文运动(代表作)

  〖板书课题 师说 (谈谈从师的道理。说,一种文体。)

  2、关于作者(见注及提示)

  古文运动的主张:

  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那样憙言之有物憘,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丽文章;

  ②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憙唯陈言之务去。”憘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经过韩、柳等人的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

  3、讲读课文

  ①译 ②分层 ③概括层意

  〖板书 ┌传道受业解惑┐

  ┌必要性“古之学者必有师”│(因果论证)│

  一、阐述从师的道理│ (为什么) └否则惑之不解┘

  (中心论点) └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怎么样)(以什么人为师)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第二段。

  【教学步骤】

  1、齐背第一段,点名解词。

  2、讲读第二段

  ①生读 ②生译 ③分层 ④说层意

  〖板书 结果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的词语:

  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

  2、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

  3、关注文章细节描写。

  4、领悟作者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感情。

  【教学设想】

  一、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

  孩子对于新年总是有着许多丰富的感受。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 导 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二、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

  三、教师应该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动经历,使学生可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达到对作者较为深刻的理解

  四、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这些古诗名句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我们同学学过或读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表达游子思乡的诗作: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安石《泊船瓜洲》

  李白《渡荆门送别》 《静夜思》

  现代诗文中,你还读过哪些诗歌、散文能表达作者的乡愁?

  二、今天我们学习琦君的作品《春酒》

  学生自读课文──你认为文章能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1、文章写了与春酒有关的哪些事情?作者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吗?

  ⑴ 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

  ⑵ 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2、文章描绘了家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美在何处?用下列句式说话:

  ⑴ 风俗之美美在……,表现为……

  ⑵ 人情之美美在……,表现为……

  ⑶ 文末作者的感叹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品味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一、理解文章中母亲的形象

  琦君写人的散文,都小说化了。她散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形象,形神逼肖。本文中母亲的描写尤为出色。事实上,琦君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的,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源泉。

  琦君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着“爱心,佛心”这位母亲,没有文化,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她善良大方,充满美德,性格坚强,母亲的谆谆教诲,关爱呵护,劳心劳力以及一言一行,都是琦君写作的题材。有时,简单的几笔,人物就立起来了。例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在这里,母亲的慈爱温柔,孩子的活泼调皮,真是历历如在目前。

  二、体会本文生动传神语言

  设喻奇特形象:“我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善于运用细节:

  请用“我认为……这个细节最生动,因为它写出了……”这个句式说话》

  细节描写举例:

  “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过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

  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几个细节中得到充分的刻画,这样活泼、天真的小女孩立刻在纸上活动起来,还微微歪着脑袋冲读者笑着……

  三、拓展·延伸

  写出过春节时,最令你难忘的一件事或一种食品,并且围绕这种事或物塑造一个人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语文教案 篇3

  小狮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16个生字及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要学会自立.

  3.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人.

  教学突破:

  通过播放《狮子王》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戴头饰分角色表演中,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其口头表达及表演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认识的字。

  3、学生汇报:通过自学,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4、生字游戏

  二、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标明自然段。

  2、小组比赛读课文,请学生当评委。

  3、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二、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2、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理解“饭来张口”

  (3)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4)后来,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5)女同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6)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5、课外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真正的小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呢?

  6、课堂评价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读得怎样?是否能背。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南极风光》是二期课改新教材三年级下第24课。它是一篇内容生动,文笔优美的散文性说明文。课文分为“南极风光”和“南极开发”两部分,重点是“南极风光”的介绍,依次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南极冰雪、南极动物和南极光。文章开始,用“没有……没有……更没有”的句式从反面写出了南极是冰雪的世界,接着写狂风堆成的“雪浪”和“各种各样形状”的“雪堆”。写南极动物,用了“望而生畏”、“仅有”等词语,说明在那里动物难以生存。对南极光的描绘,用了一个长长的带比喻的句子,形象地展示了南极光的绚丽和奇特;紧接着用一个双重否定句(“没有……不……”),强调南极光是奇景,“十分罕见”。“南极开发”部分,介绍南极是一块“宝地”,许多国家在这里建立了科学考察站,我国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同时理解积累“晶莹剔透、绰约多姿、绚丽夺目、一掠而过、惊叹不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南极光的比喻句、排比句,能仿照“有的(时)像……有的(时)像……”说话。

  3、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查找的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流,感悟、体会南极风光的奇美和神秘。

  教学过程:

  一、激趣说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去探索一个特别的地方,它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叫——

  板书:南极。

  2、那儿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出示第一节,自己轻声读一读,引读(突出三个“没有”)。

  3、那么,南极到底有什么?要我们去领略些什么风光呢?

  板书:风光。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2—6节。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小组内交流词语的意思。

  (3)思考:南极有哪些风光?

  2、交流反馈: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交流问题。

  板书:风雪

  动物

  南极光

  宝藏、科学考察站

  三、精读课文,品位重点。

  1、你对哪一部分的风光最感兴趣?

  2、根据学生选择,随机学习2—5节(重点:2、4节)。

  南极光(第4节):

  (1)指名读。

  (2)理解词语:绚丽夺目、动荡摇曳、一掠而过、惊叹不已

  (3)看图片,同时理解“绚丽夺目”。

  (4)找出比喻句,引读,自由读,试背。

  (5)小结:四个“有时像……”,既写出了南极光的美,又写出了南极光的变化之快。

  (6)仿说句子:“有时像……有时像……”。

  南极动物(第3节):

  (1)小组学习:用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三节,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

  (2)齐读,理解词语:望而生畏。

  南极冰雪(第2节):

  (1)女生读,用书上的词语说说南极冰雪的特点。

  理解词语:晶莹剔透(出示实物)

  绰约多姿(看图片)

  (2)有哪些样子呢?齐读句子。

  (3)边看图片边想“像什么”,同时理解“绰约多姿”。

  (4)想象说话:“像……”。

  开发南极(第5节):

  男生读,交流:读懂了什么?或查到了什么相关资料?

  四、总结课文,融会贯通。

  1、学到这儿,你想为课文开头作补充吗?

  出示:在第一节后面加上“但是,那儿有……有……还有……”。

  2、过渡:南极的明天在向我们招手,那就让我们整装待发吧。

  五、课外作业。

  设想你是一位南极的导游小姐或先生,给游客介绍南极风光。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写一段“导游词”。

语文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惊叹我过古代口技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认读、理解、鉴赏与评价等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是在掌握了重点词语的前提上,借助注释学生不难通读全文,而且较容易被口技艺人带入奇妙的声音世界。

  2、通过自读→讨论→点拨式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问题: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区别与各自的作用。

  3、运用表演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醒木一响,老师上场”(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用具黑板擦演示一下,以引起学会的注意)同学们,在自己的记忆中搜索一下,一般是什么人会用到这种醒木?……升堂断案的县官,那叫惊堂木。古代艺人表演用到的开场道具,例如说书的,还有我们今天要来认识的这位--京中善口技者。

  2、交流预习所得。

  (1)字

  (2)词:归纳一下文中表示“一会儿”的时间副词

  (3)全文内容摘要

  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三个场面:

  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 (第2自然段)

  一家人由醒而梦 (第3自然段)

  火起后众人的惊乱惶恐 (第4自然段)

  (4)一句话说出你读后感受

  为口技艺术的魅力所折服

  惊叹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3、梳理课文

  紧接着预习交流环节的'第4进行提问:

  作者是怎样表现口技者高超技艺的?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技艺高超的证据来(三分钟)

  找出以后,小组讨论,看看自己找出来的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讨论以后,交流结果:

  (1)第一段中“京中有善口技者”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技艺高(正面)如果我们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找出其中一个字来说明技艺高,应该是哪个字?

  明确:“善”,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四个“一“,极力渲染道具之简单,以衬托后面所介绍的艺人技艺之高超。

  (2)第二段中:第一阶段的表演(正面描写--“遥闻……众妙必备”

  “遥闻”,说明声音之远,“欠伸”、“呓语”则在近前,表明了声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表现了事情发生在深夜,人们熟睡之后,“犬吠”烘托了夜深人静的气氛,也成为一家人醒来的缘由。接着便写一家四口人逐次醒来,孩子哭闹,大人喂奶,呵斥的声音,摹写了由一种声音的表演转到几种声音的混合表演,掀起了表演的第一次高潮,排比句式“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摹写五种声音,造成一种奇妙的效果。

  (3)第三段中:表演本身(正面描写)“夫鼾声起……梦中咳嗽”

  写一家人醒后又入睡的过程,把听众由喧闹声引入夜深人静的境界。这段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生活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表演效果(从侧面表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第四段中:全文高潮(正面描写)

  前两句先写起火和一家人的初步反应,接着便把声音由卧室引到室外,由一家人变成众多人,表现了火势发展之迅猛,然而又对火场中的声音作了集中的描写。“中间”“又夹”说明了许多声音相互搀杂。

  观众表现(侧面)“于是……几欲先走”

  (5)第五段中:观众表现,五个“一”连用,与开头照应(侧面描写)

  4、假若把文中这些侧面描写的部分去掉,同学们看,好不好?

  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使文章的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感染力。

  5、文中的这些侧面描写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文中的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场面表演中观众的反应 “伸颈”“侧目”,听得入神,被表演吸引

  “微笑”“默叹”对表演者的赞赏,进入情境

  “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说明观众融入情境

  “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已完全进入情境

  失去了自持能力。二是首尾两段对道具和气氛的描写。

  6、拓展训练

  (1)你会模仿小动物(如鸟、猫、鸡、鸭子等)、乐器或其他事物的声音吗?

  7、作业:

  练笔: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篇200字的小文章,描写你所看过的一段精彩演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母鸡教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