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6 09:25:5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秀]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此文转自淘.教。案网()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大意。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理解小战士隐瞒真情是为了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以及陈庚为自己的疏忽而内疚和悔恨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忍饥挨饿”、“疲惫”、“倔强”、“无可奈何”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激情导人,揭示课题。

  2、听录音,思考:课文讲了怎样一件事?你听懂了哪些?

  3、自学字词,通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学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

  ③提出其他字词方面的'疑问,讨论。

  (3)自由读文,要求通顺。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评议。

  4、给课文分段。

  (1)读第1自然段,说说段意,并将课文先分成两段。

  (2)陈庚同志谈起的这件往事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中?

  (3)说说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提示:拒绝照顾--倒在草地上--牺牲原因,深深自责。)将2-5自然段再分成三段。

  (4)讨论交流。

  5、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2、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

  3、通过习作练习,体会“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含义,分享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活页卡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三年级时,我们摘抄了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但只这样还不够,本学期,我们还要进行摘抄的练习,而且还要学会摘抄优美的句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板书:写摘录笔记)

  二、讨论班级上学期进行几次摘录笔记的体会

  三、提醒学生注意:

  在课外阅读中作摘录笔记要把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写下来,以备查阅。

  四、出示活页卡

  1、问:上面摘录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摘录这些词句?

  2、齐读摘录的词句。

  3、指读里面的句子,请查资料的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

  五、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中,找己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六、读一读

  1 自由读一读。

  2 教师简单介绍谚语、古诗文的意思。

  3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背诵。

  七、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它的童年时光中去看看她的收获。(板书:柚子树下)

  二、自读课文

  1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 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上记号。

  三、交流自读情况

  四、在自由读课文,出示课件思考题:

  1 再读课文第三部分,划出描写心理变化的句子。

  2 说说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和由根子一起去水塘里划盆采菱?

  3 在水塘里采菱时,发生了生么事,我的.心理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此时,我又怎样的收获?

  5 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

  五、齐读。

  六、小练笔:

  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注意把自己的想象写进去。

  七、作业:

  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其实就是劳动,是对劳动和农民的尊敬。农民伯伯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描写农民的诗。

  (板书课题: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

  二、自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文中的空白地方。

  3、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品位其中的感情,体会老人的普通、平凡

  五、写一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作业:

  1、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优美的词句。

  2、做“小记者”去采访身边的农民,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单元《拾穗》、《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我们知道农民的普通、平反,但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们。

  二、小组交流课前采访或观察到的身边的农民

  三、全班开展交流

  教师要适时评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笔下生花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收获)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有三个,大家从中任选一个。

  2、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4、教师点评。

  5、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6、引导确定习作的主题。

  7、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掌握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最后一句的内涵,领会美的真谛。

  教学重点:

  学习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紫色的小花》。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说说你初读后紫色的小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再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3、结合课前的预习及交流的情况,讲一讲你都读懂了什么?重点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4、提己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交流。

  5、指名读文,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三、作业设计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中感悟,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紫色的小花长得什么样?一夜之间都有怎样的变化?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

  2、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画出的句子,一边读一边体会小花的美画。

  3、当黎明到来时,随着小花的外貌变化,她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她的话语当中能体会到吗?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

  4、读完这部分内容,你又怎样的感受?紫色的小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朗读体会花儿之间的对话。

  二、拓展思维

  1、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2、听完栗子花的回答,紫色的小花作何感受呢?她以后又会怎么想,怎么做?

  3、学完课文,你最想对紫色的小花说些什么?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紫色的小花的心理变化。

  5、表演课文内容,可以适当对内容进行再创作。

  三、作业设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紫色的小花

  紫色花:隐为我们的美,全世界都将是紫色的。

  栗子花:如果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一样的颜色,那就没有美了。

语文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同学们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活动开阔同学们的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积累。

  3、培养资料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锻炼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说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针对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4、在系列活动中,同学们可以提高兴趣,增强在各个情境中的体验,并使相互之间增进友谊,感受合作交流的快乐。

  【活动步骤】

  1、体验老师课前创设的情境,激发兴趣。

  2、从老师处了解活动的目的及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活动专题。

  3、同学们按自选专题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合作、交流。

  4、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或收集有关古今中外战争的文字或音像资料;或展开考察、访问、观赏等活动。

  5、成果展示:

  老师根据所掌握的同学们课前准备的反馈信息安排。

  附:参考展示方式:

  ⑴ 呤唱会:

  歌咏革命战争歌曲或朗颂古今表现战争主题的诗歌。

  ⑵ 故事会:

  讲自己收集的.战争故事,包括成语故事、英烈故事等。

  ⑶ 演讲会:

  用演讲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理解。

  ⑷ 辩论会:

  正方:战争可以促进科技发展,产生丰富的战争文化;

  反方:战争阻碍社会进步,伤害人民身心。

  ⑸ 图片、实物展示会:

  展示自己考察、走访过程中收集到的实物或收集、拍摄的图片。

  ⑹ 模拟“记者招待会”:

  就某一专题调研,接受其它同学的提问。

  (可以有其它更丰富的专题形式。)

  6、专题小组内推荐若干代表,代表本小组在全班交流:

  组内和全班交流时,可根据各组专题内容,选取不同的展示方式。

  7、自评、互评,评出本次活动中的“一级战斗英模”,“二级战斗英模”等等,最后由老师讲评。

  8、预期效果:

  ⑴ 同学们能全部动起来:

  具有较强的兴趣,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在互动中达到“活动目标”。

  ⑵ 课堂展示活动中,会说的说,会唱的唱,会演的演,同学们表现出高度的参与热情,体验深刻,对战争有了自己的思想。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在头脑中形成总的印象。

  B、让学生掌握游踪顺序。

  C、作者对三峡三处景点的介绍方法并不相同,比较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培养更加热爱祖国的感情。

  B、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

  C、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

  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味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法: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学生介绍三个峡为重点。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了解游踪以及景点方位。

  教学课件:

  运用了Authorware技术,并将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以及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应用于课件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认了解生字、解词进行基础认知自由认知,了解生字、解词

  1、生字注音

  鲤鱼(lǐ)怒吼(hǒu)恐怖(bù)渺小(miǎo)

  玲珑(líng)潇洒(xiāo)袅袅(niǎo)情绪(xù)

  短促(cù)崆岭峡(kōng)谚语(yàn)浣妆(huàn)

  秭归(zǐ)壑(hè)耸立(sǒng)蔚蓝(wèi)

  峰巅(diān)瞿塘峡(qú)夔门(kuí)滟滪堆(yànyù)

  2、词语解释

  怒吼:怒,气势盛。形容发出巨大的声响。

  恐怖:害怕,畏惧。

  渺小:微小。

  惊异:奇怪。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险峻:山高而陡。

  青葱:深绿色或浅绿色。

  袅袅不断:形容烟雾缠绕上腾,不间断的样子。

  即景:当时或当地的景色。

  短促:时间很短。

  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晴爽:天空中云少或无云,很清亮。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迷蒙:昏暗看不清。

  二、导入:

  导入课题切入课件

  三、探究学习(多媒体显示)

  1、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2、结构探究

  全文共十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峡的,但他还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读到这些,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者开始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据船的路线分景描写三峡的山山水水。

  第2段,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第4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第6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附:文章结构提纲

  四、作业布置

  课件展示《基础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主旨探究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二、线索探究

  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详略得当,对每一景点景物的描写并不面面俱到,而是择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三、写作特色

  (1)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三峡景物很多,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详述,全篇文章详略得当,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了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3)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四、课堂训练

  课件展示《阅读拓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园地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