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30 07:05:2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4篇(荐)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4篇(荐)

语文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

  1. 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的内容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技能目标: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3、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课前准备: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和学法

  “老师为学服务的”,老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每篇文章都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是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文章语言清新流畅、生动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灿烂未来的向往。文中蕴涵的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因此,课堂上老师的任何分析讲解都会显得贫乏、无力,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心灵去体会、去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本文的教学采取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贯穿全课的方法。

  《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口语练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古诗句导入。

  (二)认识作者

  请学生简单介绍课前对朱自清及其作品还有对散文的了解,然后老师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画像及简介做以补充。(这样就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础)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老师先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伴奏下,范读《匆匆》一文,激发学生想读的欲望。然后老师给同学们放上音乐,同学们试读这篇文章。最后再展示,让学生毛遂自荐。(通过这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但还不够深,还需进一步深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味词句,轻轻地读,静静地体会。)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的提示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争论的故事(读题),看了这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谁与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争论?他们是怎么争论的?他们争论的结果是什么?)黑板上随机写:谁与谁?为什么?怎么?结果?还有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大家有这么多疑问,那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听听故事吧。课件出示背景图)

  2、学生自读。(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打开课文读读看)

  3、课文一共有十二个自然段,其中第十一节是一个删节号,我请这两组的同学轮流来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提出剖这个字的读音。剖很难读,他读准了,请他带大家一齐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剖。齐读三遍,开火车读一组。找找看,这个剖字在文中哪一句话里呢?谁来读一读?)

  4、读了课文,来看看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教师随机板书: 无影无踪

  大雁

  煮 争论不休 烤

  (他们为大雁烤着吃还是还是煮着吃而争论不休)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结果大雁飞走了。

  争论不休中的休字典上有这么几种意思(休: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你看在这儿应选第几个?争论不休是说什么?(还可以指什么?)

  三、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咱们来看看兄弟俩是怎么没完没了地争论的?再读读课文,把他们争论不休的话找出来。

  2、谁来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朗读。(你读谁的话?谁来读弟弟?)

  出示争论的这段话:

  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3、学生评价,(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说说你的理由)

  A、不以为然,大声争辩上加点

  学习不以为然(然:对;如此这样;然而)你认为不以为然应该是怎样的态度和样子?你能不能把不以为然的样子做给大家看看?你能读一读哥哥这句大声争辩的话吗?

  B、很不服气上加点

  他们把很不服气的语气读出来了吗?谁还想读一读?

  C、(出示去掉提示语的一段话)你看这儿的这段话,大家读一读,看看和我们刚才读的有什么不同?有了这些词,你门有什么感受?(再出示有提示语的这段话)(这些词语就提示了兄弟俩争论时的态度、说话的语气。你看一用提示语,我们就看出兄弟俩辩得多激烈呀。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当时兄弟俩争论的'情景。恰当地运用提示语多重要啊。)

  D、谁还想来辩一辩?把哥哥与弟弟的争论语气读出来?请一学生,让他自己找一合作伙伴进行分角色朗读,再请一学生读旁白。

  评价

  4、他们这样争论不休,也不是个办法,所以就请过路的老人来评理

  得出的答案是:(课件出示)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老人的话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

  谁来做一回老人,说一说?

  但最终的结果是: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板书:无影无踪)也就是飞得不见踪影了。

  5、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四人一组准备。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好?

  指导:要表现出争论的语气,老人的语气。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

  分组准备。选择一组表演,进行评价。

  6、学生讲故事

  同学们,我们刚才四人一组表演了这个故事,表演得很好,如果让你们一个人扮演三个角色,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能不能讲好呢?

  每人准备两分钟,谁愿意来试一试?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把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词归类)

  2、读

  3、这篇课文的生字有什么共同点?形声字:烤(换偏旁,注意不能多写一横)键(换偏旁)剖(换偏旁)

  4、其中这个赞写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写法,这个字是上下结构,看一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1、生字描红。

  2、摘抄本课的成语。

  不以为然,无影无踪 两全其美 烟熏火燎 聚精会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课文故事。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重点是第3自然段骑手所说的话。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4、师简介南美洲的骑牛比赛。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重点读一读。

  3、检查自学效果。

  (1)自读生字词。

  (2)正音。

  翘舌音:术、束、洲、致、超、掌。

  平舌音:曾

  后鼻音:掌、曾

  边音:烈

  只: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检查读书情况。

  4、出示长句子,指导朗读。

  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

  5、指导停顿,领读、练读,指名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7、再读课文

  (1)再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其它同学边听边想:每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生互相交流。

  (4)齐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2、引导用笔顺表,自学生字的笔顺。

  3、反馈检查。

  4、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5、指导书写。

  “术”、“末”:中间的竖要写直,而且都要写在竖中线上。

  “热”、“烈”:下面的四点底要写得宽一点,能托住上面的部分。

  “特”、“观”、“技”、“位”:要写得左窄右宽。

  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热”、“烈”两个字很难掌握,读长句停顿不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2、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练习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口头扩词。

  2、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1)“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

  (2)把这喜爱之情读出来。

  2、自读第2自然段。

  (1)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

  (3)挤满了人兴致勃勃指导读词

  (4)谁能读出人们爱看骑牛比赛的那种感情?

  练读,指名读,评议。

  (5)从哪里看出这个骑手“技术高超”?

  A、看图理解:疯狂、上下蹦跳、牢牢。

  B、再读两、三遍,体会“技术高超”?

  C、不管是看他自己骑车的情况,还是拿他跟别人比,我们都会发现他的技术很不一般,这就是技术高超。这个人的技术为什么会这么高超呢?师范读第3自然段。

  3、自读第3自然段。

  (1)这个骑手是怎么回答小姑娘的`问话的?

  (2)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只有……尽管……他还是……

  小姑娘……我曾经……上千次……

  (3)男女生分读句子,说说“上千次”说明什么?

  (4)你从骑手的话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讨论,自由说。

  4、指导朗读

  (1)小姑娘的话读出兴奋、惊奇的感情;

  (2)骑士的话要读得沉稳、有力、亲切。

  5、范读

  6、生赛读,评议

  7、讲述故事

  8、齐读课文。

  (1)这么好的课文,应该牢记在我们脑中。

  (2)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听吗?

  (3)同座位互讲。

  9、指名讲。

  三、总结课文

  1、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后,出示,练习填空。

  高超的本领是经过()得来的。只有(),才会有()。

  板书设计

  7、骑牛比赛

  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2、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了高超的的技术是经过艰苦训练努力的来的。

  3、“热烈”学生较难读准字音。“洲”“勃”“献”“管”这些字学生交难认读。

语文教案 篇4

  习惯上,《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教师经常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部分认真读一读,最后交流感受。这次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反思以往的教学,我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是其中的教学片断)

  师:大娘为志愿军做了许多事,文中列举两件(指板书),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个句子——这真是雪中送炭呀!“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呢?

  生1:雪中送炭的意思是下雪天很冷,送去炭,可以帮助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予支持或帮助。

  师:把这个词放在课文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2:这词在课文中是指在志愿军正急需粮食时,大娘为他们送去打糕。

  师:当时,志愿军为什么急需粮食?

  生3:因为志愿军叔叔空着肚子在阵地上已经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非常需要粮食。

  师:对!就在这时(出示句子: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者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学生齐读句子)。

  师:请同学们想想当时的环境怎样?

  生1:当时的环境很危险。

  生2:当时的情况很恶劣。

  师:对!当时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大娘怎样送来打糕?(学生齐读句子)。

  师:哪些地方应读得快些?

  生:是“冒着炮火,穿过硝烟”。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志愿军急需粮食。

  生2:因为大娘想快点把打糕送到阵地上给志愿军吃。

  师:环境这样恶劣,这就是慈母给儿子的爱,也是慈母给儿子送去的温暖。我们再读这个句子。

  反思:“将这个词放在课文中,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发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情感,引发了学生更贴近语境的表达,并在师生以文本为中介的对话中,得以修正完善。可以看出,这就是一个对话语言的生成过程,更是一个对“雪中送炭”感性化的.过程。感性是为了唤起形象、激发情感、沉积语感;感性是为了更鲜亮地把握和运用语言。教师这样的“放”,激活了“雪中送炭”的磁场。而后的环境想象、激情朗读,正因为有了这个“场”,想象渐入佳境,真切动人;而学生的朗读,又恰倒好处。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的是一份浓浓的雪中情,同时在造句训练中也充分证明了他们对“雪中送炭”已能正确地运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园地教案03-01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社戏的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