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共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师问:诗歌有什么特点?
① 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几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刚才那位同学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今天我们来教《白桦》这首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白桦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就是白桦树。
现在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第105业自由地读诗歌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句段。 2、反复诵读,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对森林工人的赞美之情。 3、学习森林工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然后邀请同学读,把诗分分节
白桦”第一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第二节写了白桦在雪花中的美,第三节写白桦在寂静的朦胧中的美;第四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记叙了无名守林工人守林护林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守林工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表达了守林工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这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小组内讨论交流五分钟。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中无名的守林工人,为了白桦林的安宁,日复一日、孤独寂寞地生活在森林里,他和他的同伴们,心灵是多么的纯洁,胸怀是多么的宽广,品质是多么的高尚,精神是多么的可贵……他们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胖”等13个生字,会写“看”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3、激发学生帮助长辈的愿望和行为。
教学重点:
认字和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绘画用笔、纸。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胖”等13个生字,会写“看”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3、激发学生帮助长辈的愿望和行为。
教学重点:
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课文: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在上课之前,我出个谜语来考考你们。“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你知道是什么吗?(手)那么猜对的小朋友请伸出你的手来给老师看看。
(师伸出自己的手和孩子的手比)引导孩子说出“大——小”。(师从学生中找出一双比较胖的小手)谁能说说这双小手是怎么样的一双手呢?
对了,今天我们就是要认识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板书课题)
这双小手是谁的?(兰兰)它有什么故事呢?我们来一起看看好吗?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看自己身边伙伴的胖乎乎的小手感性地理解“胖乎乎”一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课文,用圈圈圈出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A、学生站起来汇报自己觉得难读的生字词。
B、汇报后当“小小播音员”带读这些生字词。
C、最后以开火车或者找朋友的游戏方式认读这些去掉音节的生字。
2、过渡:小朋友读得真好,你们琅琅的读书声把一位朋友给吸引了,他说他也要参加我们班的学习活动呢,所以老师今天就把他请到我们课室里来了。但是他很害羞他藏起来了,——藏在哪里了呢?——就在老师这个小小的录音机里,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朗读课文,听完以后,老师还要你们为他打个分,说说你为什么给他打这个分数。
老师看到你们给这位小客人打那么高的分数,你们一定认为他读得很不错,那么你们有没有信心比他读得更好呢?那么我们也拿起书,美美地,有感情地读一读吧。(生齐读课文,读后师及时总结评价。)
三、细读课文,揣摩感知
整体感知:
1、你们读完了课文,能不能告诉老师兰兰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孩?(生说,师板书)
2、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你是从哪里看出兰兰是这样一个小女孩的?
(学生快速阅读后,师点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情感)
重点感悟: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品质。让学生划一划,划出大家喜欢这幅画的原因,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洗过手绢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在读中体会
2、把上面的句子改换为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家人喜欢兰兰的画的原因。
3、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想想,课题上的“胖乎乎”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4、想想,大家喜欢的到底是兰兰画的画还是喜欢兰兰的这双勤劳的小手呢?
四、自主识字,指导写字
自主识字
1、小组互读生字。小老师教一教。
2、学习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生字。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集合大家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大家总结识字方法: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还有猜谜语的识字方法等)
指导写字
1、同桌比较“着”和“看”的异同。
2、全班交流
3、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师范写,生描红,练习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2、激发学生帮助长辈的愿望和行为。
教学重点:
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巩固识字
多媒体课件出现一座山峰,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认读不带音节的生字,如有同学读错了,小组其他的同学帮忙读,读准一个生字,就向上攀登一步,读准全部的生字,才能登上最高峰,代表这一小组的红旗插在顶峰,成为胜利者。
二、情感积累体悟
1、分角色朗读课文,提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但是要读出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感情的语气和语调。
2、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想一想,演一演,爸爸回家了,兰兰会怎么做,兰兰是怎样给妈妈洗手绢的,又是怎样帮助奶奶挠痒痒的,大家又是怎样表扬兰兰的。兰兰说她长大以后会给家人干什么事情呢?
三、语言文字训练
我会说:(体会“替、给、帮”的用法)
我替爸爸()
我给妈妈()
我帮老师()
我为大家()
最后一句是弹性设计。让学生自己想想说说。
四、延伸拓展
结合美术课堂学习的画自己的小手一课,学生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小手,夸一夸自己的小手。
这双()的小手替()
这双()的小手给()
这双()的小手帮()
这双()的小手为()
这双()的小手能()
这双()的小手会()
说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书中的“胖乎乎的小手”,也不要局限于说是一双勤劳的手,可以是能干的,可爱的,灵巧的,等等。在学生说完后可进一步引导,谁觉得自己的手最漂亮,谁觉得自己的手能干,说一说,并把画贴在教室的墙上。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也在无形中渗透了爱劳动,孝敬长辈的思想。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 说教材:感悟用智慧与心灵写就的篇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本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应该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
(1)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互相信任,受到爱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难点是: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四、教法学法:实践自主互动平等对话的生命课堂
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易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究。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学程预设:分享精彩人生,叩响学生灵魂深处的感动
(一):激趣质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之情,也许,我们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这种平凡、朴实、无私的父爱在我们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你能想象到它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吗?
设计理念:小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较为强烈,这样设计抓住了学习兴趣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说一说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父亲可亲可敬,儿子可爱的形象。接着,紧紧扣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结合第三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训练要求设计的。
语文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用人格砥砺人格的语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才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三)品读精华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让学生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我”为盲婆婆做事时的高兴心情使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
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一)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字词情况
1.出示生词
盲婆婆 乐呵呵 滚动 捉住 您好
清波 鼻子 齐鸣 得到代替
(1)指名读生词,相机正音
(2)去拼音读词
(3)齐读生词
2.指导读较难读的长句子
(1)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借助已有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诗歌,检查朗读情况
2.师生交流理解“盲婆婆”这个词重点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2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请学生谈谈自己这2分钟的感受
4.再读课题,设疑:“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一只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
二、理解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
3.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我”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乐呵呵、喜滋滋)指导积累ABB式词语
4.“我”面对这样一只可爱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共评)
(二)学习第二节
1.“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节
2.“我”上学时想让它为盲婆婆唱歌,帮她消除寂寞,带来欢乐,那“我”平时是怎样帮盲婆婆的呢?
3.此时你看出图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小学生?
4.谁能发现蝈蝈歌声的神奇力量?你想象一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的叫声)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5.教师小结:蝈蝈的歌声使盲婆婆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看到了原野中的一切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好像恢复了与五彩世界的联系,她的眼中似乎不再黑暗,而是充满了光明
6.让我们再次把光明带给盲婆婆(指名读,师生评价,全班齐读)
7.盲婆婆此时欣赏着蝈蝈美妙的歌声,会说些什么呢?
(三)学习第三节
1.听老师范读第三节,你知道小男孩的'心意了吗?说一说
2.谁愿意读一读:学生个别读后,相互挑战指导读好“蝈蝈儿,蝈蝈儿,蝈蝈蝈……”
三、奉献爱心,升华感情
1.学生谈感受你想对“我”想说些什么?
2.说说你自己以后该做些什么?
3.有感情地背诵本诗
4.小结:有了这位善良,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又见到了光明和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学习,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
四、作业
小练笔: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你正打算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吗?请用笔写下你的经历或打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5.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品析课文,理解文中的三个科学故事,体会具体事例在说明观点的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议论文的'基本写法,并能仿照写法写话。
教学准备:
查找阅读有关能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科学故事。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齐读一遍。
3、好!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板书设计:
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洗澡水的漩涡发现问题(详)
事例:紫罗兰的变色反复试验(略)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发现真理(详)
结论: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不难)(不易)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1、知识目标:
⑴ 学会8个生字。理解、积累词语。
⑵ 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2、能力目标:
⑴ 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⑵ 感悟文章内容,了解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⑶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
3、情感目标:
品味文章内涵,感悟文字背后蕴涵的感情。培养初步的语言感悟和鉴赏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识鲁迅。
1、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是描写什么景色的吗?(雪)师:聪明!反应快。这就是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以春花来写冬雪的诗句。
2、记忆中,雪给你又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说)雪给人们带来这么美的想象,历来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赞美与喜爱,
3、在中国现代文学,有一个值得我们永远记住的名字,他就是鲁迅,(课件出示简介)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24年12月24日,北京的一场大雪,使鲁迅情思涌动,写下了这篇如诗如画又充满哲理的散文诗《雪》。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为我们营造的《雪》世界,去赏雪景,悟雪情!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课文写了那几种雪?
2、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评:有的同学放声地读,有的同学默读,还有的同学边读边做上记号,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选择的学习方式都是的)
3、读着读着,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作品的语言也很特别。读着鲁迅文章中的语言,你有什么发现?(交流难读的句子,指导读流利)(评:同学们不仅在读着,还在思考着。)鲁迅生活在五四时期,正值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阶段,许多语言和今天的说法不一样是难免的,但我们可以按今天的说法去理解。比如:“否耶”就是“是不是呢”,其他的词语你也能像这样换一换吗?
4、初步感受了语言的特色,文中出现的这些生词,你会读吗?
出示:滋润美艳 如粉如沙
磬口腊梅 决不粘连
目光灼灼 蓬勃奋飞
消释、褪尽 旋转、升腾
指名读,当一生竖着读时,问:你读的方式不同,是竖着排列的词连起来读,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这也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非常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两幅雪景图----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请女生齐读左边一竖排的词,男生齐读右边的,想象画面,两幅雪景图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生自由说)
你最熟悉哪里的雪?行,那就让我们首先走进那个美丽的江南的雪世界里,去感受它的独特的景致吧!
三、学习1—3自然段,品读语言。
1、先读读第1自然段,“江南的雪”有着怎样的特点呢?把最能表现特点的句子做上记号,并且圈出最能突出特点的词语来。
2、在交流之前,老师有个疑问想你们解决一下:作者开篇就写了江南的雪吗?明明是在写雪,这写暖国的雨的两句话不就是多余的吗?去掉可以吗?
3、老师明白了,写暖国的雨是为了衬托并引出江南的'雪,雨是单调的,哪江南的雪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板书:滋润美艳)“滋润美艳”怎么理解?看看这个词语,从字形上看你有什么发现?那“滋润美艳之至”呢?美到极致,不仅是水分多而滋润,更表现在丰富的色彩上,从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呢?
相机出示句子: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3、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些色彩的词上,闭上眼,放飞想象,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子的画面呀?生想象说
4、放眼望去:在那广阔的雪野上,那裹满白雪的山茶树上你看到了 ,在那白雪覆盖的梅花枝头,你看到了 ,在那白雪皑皑的腊梅丛中,你还看到了 ,近处,在你踩踏的白雪下,你看到了 。
白雪、鲜花,艳丽、洁白,互相衬托,你会说江南的雪真是---- (生用词语概括)。带着这种美的想象谁来读读看?
咦,明明是冬季,冰冷的白雪中杂草不是枯黄的,却是——(冷绿),绿色让你想到了什么?在那白茫茫的雪野下,那一抹冷绿让你能触摸到什么信息呢?
5、透过这些雪中的花儿、冷绿的杂草让我们触摸到了江南雪景的美艳与生机,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雪中蕴含的生机呢?
生说,相机出示句子: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6、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抓住“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
说得好,一个“闹”字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蜜蜂”怎么会在这江南的冬季里看到呢?作者的眼前真的出现了这种景吗?抓住“仿佛” ,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奇特的想象呢?
7、作者由烂漫的冬花,自然联想到春天特有的动物蜂蝶忙碌的情景,从侧面衬托了花的明艳,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雪景的勃勃生机。(板书:充满生机)
你能把这种春的气息传递给大家吗?读读看。
8、虽不是春天,可是我们闻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难怪作者会说----读
出示句子: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师追问:青春的消息是什么?
“处子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生:白皙的,光滑的-------
师:对,应该是光滑的,白嫩的。而且还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应该很健康。
请问对“隐约”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师:是啊,青春的消息虽不明显,但我们已能感受得到。江南的雪是美艳的,是滋润的,雪野中涌动着勃勃生机!生动的比喻,写得多有生命力呀!
9、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想真实地置身于这江南的雪野中吗?擦亮你的眼睛,调动你的情绪让我们陶醉其中吧(出示PPT:江南雪景图片)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
美的不仅仅是画面,还有这诗一样的语言,美美地读一读吧!----生配乐读 江南的雪…)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四季的脚步》是一首诗歌,以拟人的写法生动地写出了四季的特点。根据新大纲要求,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是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讲行讲话训练。
我将本课教学分为看、读、说、画四个环节:
一、看(观看插图,谈话引入)
上课伊始,结合插图,感知四季的样子。问“你最喜欢四季的哪个季节,为什么”,并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都”、“和”说一句完整话。然后引入课题“四季的'脚步”。
二、读(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初读课文,讨论问题。
(1)自由读。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做出记号。
(2)将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进行小组讨论。
(3)“脚步”是什么意思?当每个季节来的时候,大地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等等。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全班讨论,初步理解,在后面的教学中有待升华。
2.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全班读,纠正字音,做到读准,读通顺。
(2)播放课件(春天的景色),然后个别读第一小节、思考:春天来临时,大地发生什么变化?小溪为什么会唱歌?“绿草和鲜花来报到”是什么意思?学习“叮咚”这个词语,懂得溪水流动的声音就像歌儿一样。指导朗读。
(3)要想知道夏天是否来到,只要听见谁的叫声就能判断?利用课件理解“为什么金蝉叫是给世界带来欢笑”。(夏天的时候,金蝉就会在树上叫,声音很好听,使人兴奋。)指导朗读第二小节。
(4)理解课文第三小节:课件演示秋天落叶的景象,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景,理解“铺成一条条金色的小道”的意思就是:非常多的落叶落在地上,小路被铺成金黄色的了。指导朗读。
(5)朗读最后一个小节。结合课件,理解“雪花为什么在欢快地舞蹈”。
3.小结:四个季节都很美丽,也很有趣。但是,课文中说溪水、金蝉、落叶和北风会唱歌,它们真的会唱歌吗?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是把溪水、金蝉、落叶和北风当做人来写了,这样就会使诗歌变得生动、有趣、美丽,读起来给人以亲切感。所以,我们该用欢快、轻松的语调来读这首诗。最后,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三、说(说话训练,加强理解)
1.出示春、夏、秋、冬四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一、两句通顺、完整的话,说出四季来的时候,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如:春天来的时候,溪水开始流动,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夏天来的时候,金蝉开始在树上叫。秋天来的时候,树上的叶于都往下落了。冬天来的时候,会刮大风,下大雪。
2.思考:除了图上画的,你还知道四季来的时候大地会发生什么变化?
(1)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可以进行知识互补,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次说话的机会。
(2)请个别学生用“我还知道......”说一句完整话。(如:春天到了,农民种庄稼,秋天是秋收的季节......)
四、画(发展想象,课外延伸)
1.那么,四个季节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
2.完成课后第四题: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画一张画告诉大家。
(1)让学生画出自己是喜欢的季节。
(2)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话。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教案03-25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4-06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26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