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5 10:21:4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精品)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抄优美词语,积累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4、学习欣赏文章美。

  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3、学习欣赏文章美。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他营造了一种纯洁、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可以抓住“爱”和“美”让学生去感受、体验。首先,围绕“爱”的话题,通过反复朗读多角度理解课文,但要说出依据,协助学生较准确深入地理解童话主旨。再通过分角色配乐朗读,感受童话的“爱”的氛围和诗一般的意境,请学生围绕“美”谈谈自身的感受。

  【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教师:录音机,磁带(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歌曲《爱的奉献》导入。教室里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创设一种意境和氛围。

  (导入)爱是世界充溢温暖的源泉,爱如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正因为有爱,才使贫穷的人对生活充溢向往,使做错事的人有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使那些残疾人心里充溢光明,它在生活中发明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下面我们就走进一个童话般的爱的世界,去体会它的神奇力量。

  二、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复述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2、多角度理解课文:

  (引导)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盲小朋友在朋友们的关心、协助下重见光明,他的影子在给他人以幸福时自身也获得了幸福,获得生命的故事。但我们知道这在实际中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作者为什么这样想像呢?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找出依据。

  学生讨论:

  ⑴ 对于像盲小朋友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依据:刚开始时,盲小朋友的日子过得很寂寞。──这样一个孤单弱小的人只要能得到一份关爱,就会使他感到生活的美好,而影子的出现,使他非常快乐。──有影子、萤火虫、阳光的陪伴,盲小朋友对生活充溢信心,夏天,在小树林里散步,对萤火虫的追寻就体现出他对感受光明的信心。──盲小朋友在朋友的关爱下看见了周围的一切,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⑵ 给他人带来幸福,自身也能得到幸福。

  依据:影子的话给盲小朋友带来友情和温暖,而他说这话时,自身也觉得无比幸福──影子带盲小朋友来到大自然去感受光明,使盲小朋友走出了孤独和黑暗,得到快乐和幸福,这时自身也很快乐。──影子在协助盲小朋友重见光明后,自身也变成了一个衣着美丽的小朋友,获得了生命。

  ⑶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要热爱生活,对生活要坚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执着追求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不要轻言放弃。

  依据:盲小朋友虽然看不见周围的事物,但却用心去感悟去聆听大自然的美妙乐章,听到了牛儿、羊儿、鸟儿等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表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⑷ 大家都伸出热情的手,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依据:正因为有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关爱,盲小朋友这个弱者才干战胜重重困难,获得光明。

  三、分角色配乐朗读,注意读出感情

  1、角色分配:盲小朋友、影子、萤火虫、叙述者。

  2、掌握叙述者、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如盲小朋友开始是孤独、寂寞的,对周围的一切充溢向往,与影子交上朋友后的快乐,见到萤火虫光亮的惊喜,失去影子朋友的恐慌,以和重见光明的惊奇和喜悦。

  四、品味赏析课文

  (引导归纳)这篇童话写得很美,给我们营造了一种纯洁、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如课文主题、意境、语言、人物等)品味出这种美来,下面我们就来品味这篇童话给我们带来的这种美的享受。

  (学生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品味,圈画、批点出自身认为“美”的地方。

  2、请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反复颂读,积累语言。

  3、四人小组自由讨论。

  主题美──爱的主题──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这些朋友给盲小朋友无穷无尽的爱,在他们的爱的包围中,盲小朋友得到了光明。

  意境美──诗情画意般的意境──在盲小朋友看不见时,写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鸟儿叫声,春风吹过的声音,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和潺潺的流水声,偏重从听觉的角度写他内心的感受和气氛的烘托,表示了盲小朋友热爱生活,渴望光明的心理感受。──盲小朋友可以看见时,写了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的'花朵”“绿草”“露珠”等,从视觉的角度以光、影、色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万紫千红、色彩绚丽的意境,营造一种纯洁、友好的氛围,使全文的情调轻松欢快,表示了盲小朋友重见光明的喜悦之情。

  语言美──叙述时多用简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句分行,一句话成为一个自然段,短小、活泼、跳跃,既像诗一样简洁、凝练、优美,富有节奏感;又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叮咚有声。──大量运用叠词(如幽幽、阴沉沉、孤零零、跌跌爬爬、踉踉跄跄等),有的摹拟声音,有的描写环境、动作或感觉,不只描写情态逼真,而且使语气舒缓,读起来琅琅上口──还运用一些拟声词(如哞哞、咩咩、叽叽喳喳、潺潺、怦怦等),运用这些词,能给人形象、真切的感受,让读者仿佛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人物美──盲小朋友虽然双目失明,但从不失望失望,仍对生活充溢信心,内心充溢光明,积极乐观──影子乐于协助他人,能给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4、小组发言人汇报讨论的结果。

  (归纳总结)因为有爱,才使人物内心充溢光明,使文章充溢诗情画意的美感。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美的世界里,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那么,你为这个世界,为那些需要爱的人们做过一些什么呢?

  五、联系实际,讲述身边的爱的故事

  (设计活动)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配乐总结)播放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溢爱》。

  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我们的世界将充溢阳光,充溢欢歌笑语,让我们心怀爱心,去拥抱这个世界,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欢乐。

  六、作业

  必做题:

  朗读课文,摘抄优美的词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认识“我是为钓,不是为鱼”的深刻道理。

  二、体会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三、学习文章写景、议论、说理、引论融洽一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以认识“钓胜于鱼”的深刻道理为重点。

  教学关键:同重点。

  教学方法:采用结合旁批自读,配以自读练习,教师提示、点拨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一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提示自读要点:

  1.正确理解“钓胜于鱼”的含义。

  2.认识“我是为钓,不是为鱼”的深刻道理。

  3.体会文章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4.在朗读中体味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学生自读,并完成作业。

  1.解释词语

  (1)蹒跚 (2)悠然 (3)静溢 (4)澄碧

  (5)流连忘返 (6)薪俸 (7)缘木求鱼

  2.作者为什么选“钓胜于鱼”为题?

  ——目的在于从这一点引申出一个人生哲理来,钓不在鱼原就充满着引人深思的情趣,加上作者的精心构思,恰当地引例,让人折服,以其为题,更加显得生动,更加富有哲理性。

  3.文中不少地方重笔描写景物,这和“钓胜于鱼”有什么联系?“钓胜于鱼”的含义是什么?

  ——钓本意在于鱼,作者却超乎寻常地引用老者的话并概括为“钓胜于鱼”,含义在:钓,为自然之美所迷恋,在美丽迷人的景色之下垂钓,享受的是钓,而不是鱼,为下文引申出人生哲理打下了基础。

  4.文章从“钓胜于鱼”引申出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人的'享受在于追求,不在于索取。

  5.从文中摘录写景的句子和富有哲理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三、检查、交流自读作业。

  四、教师总结:

  本文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重在说明事理,作者就一位老教授的话“我是为钓,不是为鱼”说起,或写景,或引例,或对话,引出议论,引人思考。

  课文立意新颖,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很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五、课堂练习: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散文,但文中也不乏写景妙句,以及引例。试划出写景和引例部分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掌握生字词,体会作品的写作特色。

  2.预习《诗五首》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登上企鹅岛》以一个随行小记者的身份,记叙了“我”跟随南极考察队来到那南极大陆登上企鹅岛的所见所闻。课文通过对企鹅样子、种类、特点及生长过程的介绍,说明了企鹅的可爱,表达了“我”喜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还有较丰富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本课浅显易懂,语言流畅、生动、充满童趣。孩子们读完课文后会对企鹅的样子、种类、特点及生长过程有比较细致的了解,能对企鹅产生喜爱,对企鹅岛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探索南极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企鹅的外形、种类以及生活习性,培养学生概括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加强词语积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文中作者提出的三次看到,两次听到的内容整体把握课文,让学生始终沿着这条主线进行学习,通过朗读、多媒体资料等手段的运用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使学生能够一课多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企鹅,热爱南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学习描写企鹅的三部分内容,从中体会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透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出作者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美丽的南极是一个冰雪的世界,给人以神秘,令人向往。杨海蓝和吴弘也有幸来到了南极乔治岛长城站,开始了南极之旅,听高伯伯说长城站对面有个企鹅岛就迫不及待的要去看看,让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看吧!

  二、阅读感悟

  1、学生自己读第三自然段

  (1)、提问:咱们跟着杨海蓝同学刚到岛上就看到了什么?(企鹅)对,是大大小小的企鹅,成年企鹅只有多高?羽毛是( ),未成年的企鹅呢?

  ——出示图片展示大小企鹅

  (过渡)多可爱呀,刚才听高伯伯说岛上的企鹅成千上万,可壮观了。但是这么多的企鹅它们都一样吗?快让我们来观察观察吧!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其他同学听的时候要细心呀,想一想这里介绍了几种企鹅,各叫什么名字?(学生汇报,板书)它们都长什么样呀?请同学们在自己读一读画出描写是那种企鹅的句子。一定要细心呀,好吗?

  ——出示题卡

  岛上的企鹅各种各样,有( )的( ),有( )的( ),还有( )的( )。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金企鹅 最漂亮

  帽带儿企鹅 彬彬有礼

  阿德雷企鹅 凶猛

  (4)、自己再来读一读介绍三种企鹅的部分(找三个同学以读的方式来介绍

  A、这么漂亮的金企鹅,你能给大家读出来吗?

  B、谁来读出帽带儿企鹅的彬彬有礼呀?

  C、你就是阿德雷企鹅,你能把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领地读出来吗? ——出示图片 “你认识我吗?”

  展示图片时让学生读出书中的文字(看它的名字是__,谁来介绍它一下)。

  (5)、活动:角色扮演

  A、你们都认清这三种可爱的企鹅了吗?你们都认清了,我还没认清呢,谁愿意帮帮我?假如你就是其中一种企鹅,你介绍一下自己,让我记住你,还可以

  带着动作给我表演表演,好吗?(请学生表演,体现喜爱之情)

  你们演的真棒,这下我认清他们了。我可要考考大家了

  ——展示组图 (展示组图只说出名字就行了)

  B、老师小结:脑袋全黑的,个性凶猛的是阿德雷企鹅,颈部有一圈黑线的是帽带儿企鹅,红嘴儿的是金企鹅。

  C、再读

  三种企鹅真是各有各的特点,多有意思呀!大家喜欢这些看似笨笨的可爱的企鹅吗?请大家齐读这一部分,快读出你的感受吧!

  (6)、介绍写作方法

  作者抓住金企鹅的颜色写出了它的漂亮,抓住帽带企鹅最突出的特点颈部有一圈黑毛来告诉我们帽带企鹅名字的由来,通过写阿德雷企鹅的尖叫写出了它的凶猛。(题卡出示)小作者之所以给我们介绍的这么详细是因为她太喜欢这些可爱的企鹅了。

  (7)、写作训练

  你能用这样的方法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其他种类的企鹅,比如(出示帝企鹅图片,找同学介绍)

  2、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这些企鹅多么惹人喜爱呀!它们有时排着整齐的队伍就像等候检阅的战士;有时一起拥入水中,如千军万马,声势浩大;看他们笨头笨脑,却又是那么乖巧可爱。可你知道小企鹅是怎么长大的吗?让我们来听听高伯伯的介绍吧!

  (1)、老师来读(我抱起一只小企鹅——就是成年企鹅了)大家认真听,你从高伯伯的话语里听到了哪些知识。

  (2)、请同学介绍a、刚出生的小企鹅要靠妈妈喂食b、经历两次换毛一周,企鹅妈妈很辛苦的,她要到处去找足够的'食物来喂养自己的孩子,企鹅爸爸也能

  ——出示喂食图片并介绍

  有同学可能觉得小企鹅吃妈妈嘴里的食物很恶心,其实企鹅妈妈胃里的食物能保鲜担起这个任务,他们轮流外出捕食,另外一方留下照顾宝宝,多幸福的家庭呀!

  瞧,看着可爱有趣的企鹅,小作者情不自禁的抱起了小企鹅 还跟它合影呢!

  3、学生读第6自然段,

  思考:(1)、“我”抱起小企鹅的原因是------

  (2)、“我”跟小企鹅合影的目的是 ------

  学生汇报

  南极这个冰雪的世界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无尽的遐想,可是我们的旅程就要结束了,我们就要离开企鹅岛了,你想说点什么吗?

  (找几名学生表达感情)

  4、总结

  (1)、美丽的南极孕育了这群可爱的生命,也正是它们带给这个冷落寂寞的冰雪世界无限的的生机与活力。在即将结束这次旅行之际让我们再次回味课文把这有趣的企鹅深深印在心里吧!

  (2)、再读全文。

  作业:

  把你课下了解到的南极风光介绍给同学或父母挺好吗?

  板书设计

  登上企鹅岛

  金企鹅 最漂亮

  帽带儿企鹅 彬彬有礼

  阿德雷企鹅 凶猛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 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2)

  四、教学设想:

  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 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 生评;

  3. 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 生评,师随机点拨;

  5. 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 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 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 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 汇报探究结果;

  3. 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 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 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

  附:

  这篇教案经过执教者的实践,在全区召开的七年级语文课改培训会上面对二百多位初中语文教师上了一堂成功的观摩课,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1. 诗歌教学突出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的特色,让学生初步完成了对诗歌美的欣赏。

  2.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直至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

  3. 较好地把握了诗文的内涵,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读诗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地品味诗意,领悟意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手”部(手字底)

  读懂课外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能通过观察图画、讲述故事,使学生懂得谦让的道理,培养学生具有对人谦让的美德。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掌握字形,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让学生懂得孔融为什么拿小梨,教育学生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口头复述故事的能力。

  教时: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会生字的读音,理解字词意思;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谦让的道理。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向你们提出的家庭礼仪要求吗?(指名讲讲)(在家要孝敬父母,有好吃的东西要让给长辈)对,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古时候,有一个人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他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

  18.孔融让梨(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主要写谁?(孔融)写他的什么事?(写他让梨的事)。

  指导看图,了解课文大意。

  图中哪个是孔融?他家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小孔融是怎样做的?你怎么知道孔融拿的是小梨?

  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正音:让(rang):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韵母。

  岁(sui):读准平舌音。

  拿(na):读准鼻音“n”

  出示词语卡片认读新词。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课文共有五句话,四个带“。”(句号)的句子,1个带“?”(问号)的句子。全文分为两个自然段来写,第1、2句为第1自然段,第3-5句为第2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低两个格写。(认识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

  讲读第1自然段:

  第1小组读第1句,学生思考回答: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小主人叫什么名字?从图中哪里看出故事发生在“从前”?(图中人物的衣着是古时候的衣服,他们的头发梳妆也不同于现在,说明时间距离现在很远很远。)

  课文不用“从前”,可以换个什么词?(“古时候”、“很久很久以前”)。

  谁能用“从前”说一句话?

  第2组朗读第2句,思考回答:

  孔融那时有多大?一天他和谁干什么?

  (“四岁”说明孔融那时很小,相当于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比我们现在还小两三岁。)

  把两句话连起来读读。(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指导学生看挂图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讲读第2自然段

  孔融和哥哥一块吃梨时,他是怎样做的,课文哪一句告诉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第1句)

  看图,问:“拿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做“拿”的动作。孔融拿小梨是别人要他这样做的吗?(不是,是他自愿拿的)。

  这时谁看见了?他的神态怎样?(感到奇怪)。

  孔融在家里是最小的,他先拿梨,可又不拿大的,却拿小的,这时候,爸爸看见了,感到很奇怪,他说了些什么?(指名读第2句)

  指导朗读爸爸说的话(幻灯显示)(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老师提示:“问”:有不懂的地方向对方提出来。所以句子要用“?”(问号)。

  你从图中哪里看出爸爸是在问孔融?(因为爸爸对着孔融)。

  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样回答?(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想法)。

  (9)孔融怎样回答的?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10)孔融和哥哥一块儿吃梨,他为生么吃小梨?从他的法和说话中,可以看出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

  (11)你们现在知道课题中的“让”字是什么意思了吗?(让学生说说)。

  老师归纳:“让”的意思是把好处给别人。课文是指孔融把大梨留给其他人,自己吃小的。这是一种对人谦让的美德。

  (12)把第2自然段的三句话连起来读读。

  (13)指导学生看挂图背诵第2自然段。

  朗读全文。

  问:你们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后应怎样做?(四人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说)。

  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要点:

  复述课文、指导写生字。

  过程:

  复习:背诵课文。

  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一个念旁白,一个当爸爸,一个演哥哥,一个淹孔融)

  复述课文。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要讲得生动、完整,重点要抓住孔融和哥哥吃梨时,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自由讲、四人小组讲、指名讲、师生评议)

  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让:左右结构,左边“讠”(言字旁),右边“上”,合起来就是“让”。

  前:上下结构,上面“丷”(八字部),中间“一”,左下“月”,右下“刂”,合起来就是“前”。

  岁:上下结构,上面“山”(山字部),下面“夕”(“多”的一半)合起来就是“岁”。

  拿:上下结构,上面“人、一、口”,下面“手”(手字底),拿起来就是“拿”。

  问:半包围结构,外面是“门”,里面是“口”,合起来就是“问”。

  老师示范板书,学生在练习本上开字头。

  用以上生字口头组词(开火车讲)。

  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

  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6

  一、回忆导入,梳理内容。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已经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大自然提供给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二)学习二至六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是下文的总述,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2、从哪些地方看出“我”对绿叶非常着迷?为什么绿叶会使“我”那么着迷?根据学生回答,逐段学习3——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1)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采集绿叶的快乐,画出句中的动词,认真读一读。

  指导朗读,体会“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及对生活的'热爱。

  (2)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自读本段,想象文中描述的场面。

  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试背诵本段。

  ⑷自读第六自然段,结合文中语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树叶的知识。

  说说自己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解题:课文为什么以“绿叶的梦”为题?

  2、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3、小结: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会创造快乐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我真心地希望你们有自己的快乐的生活,有一个美好的、难以忘怀的童年。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说说自己童年有趣的事,跟同学一起分享快乐。

  3、简介葛翠琳,推荐阅读《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等作品。

语文教案 篇7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2、 通过鲁迅的生平,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

  3、 理解本文一些深奥难懂语句的深层含义;

  4、 比较阅读《江南无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探究他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态度

  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请学生回忆鲁迅的作品及我们已经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二、 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的附文,说说你对这篇课文不懂和搞不清楚地地方还有哪些?

  三、 文本探究

  1、请大家找一下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更喜欢朔方的雪)

  3、鲁迅是怎样描写江南的雪的?江南的雪具有怎样的特点?

  朗读课文1-3段。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

  然后对比着引出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

  1)、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许多蜜蜂忙碌”,又不禁让人联想,“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江南的雪还和孩子们的快乐联系在一起,雪天虽然将孩子们的手冻得通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游戏。

  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洁白”、“明艳”、“闪闪生光”这些形象词语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3)第三段,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可是到了第二天,“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时间让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美似乎染上了一些不和谐的色彩。

  4、鲁迅又是怎样来描写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句怎样的特点?

  朗读课文4-6段。

  第四段,“朔方的雪”出场了。它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孤独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围绕单元主题“话说北京”安排了4项内容:练——通过辨析形近字组词,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学写比喻句,体会分号的用法等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日积月累——通过读《故乡是北京》这首歌词,进一步激发对北京的深情,鼓励学生多积累;知识窗——通过阅读简介北京的文字,丰富对北京的了解;大家一起来——通过办墙报,让学生把与北京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在开放式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设计理念

  在设计中通过4个板块(即“语文七色光”训练场、音乐厅、知识窗、实践园)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科整合,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构建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辨字组词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形近字并学会使用;学习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体会分号的用法,学习使用分号。

  2.积累与北京有关的诗词。

  3.了解关于北京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4.以“话说北京”为主题,办一期墙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展示多姿多彩的北京,增强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好用好比喻句。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搜集与北京有关的诗文、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音乐《北京的桥》。

  2.同学们,听了这首美妙的乐曲,我们仿佛又走进了那充满古老色彩和现代气息的北京城。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七色光”乐园,学习更多的知识,进一步领略首都北京浓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色。

  3.板书课题。

  二、走进“语文七色光”训练场

  1.今天的“训练场”为同学们准备了3项内容,相信通过下面的练习,同学们一定会大有收获。

  2.练习一:辨字组词。

  (1)4人一组,完成填空练习。

  (2)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归纳辨字方法。

  (4)依据方法,进行拓展练习。

  3.练习二: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

  (1)学生自由朗读句子。(课件出示3个比喻句。)

  (2)读了这几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

  (3)体会比喻句。

  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比喻的好处:

  ①后来发现,播音员的语速太快了,紧追快赶也跟不上,于是我非常沮丧。

  ②后来发现,播音员的语速太快了,紧追快赶也跟不上。于是便像被一列火车甩在半道上一样沮丧。

  请同学们读读这两个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比喻句,认真读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比喻句具体而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当时沮丧的心情)

  (4)学生读第2、3两个比喻句,说一说是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的好处,进一步体会比喻的效果。

  (5)拓展练习:

  在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

  学写比喻句:补充句子,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句子略)

  4.练习三:体会分号的用法。

  (1)课件出示句1,认识分号,学习体会分号的用法。

  让学生认真读句子,思考这段话中描写了冬暖夏凉的新型面料的哪两个不同的方面?学生在自己的朗读、思考、体验的过程后,很快就能捕捉到信息,找到正确答案。分别是面料又轻又薄时会感到凉爽和面料蓬蓬松松时会感到温暖两个方面。教师指导:在写几种相类似的内容或同一内容的不同方面时,就应该用分号。教师板书分号,并让学生将分号填写在句1的相应位置。最后,让学生将其他标点符号也填写完整后集体订正。

  (2)自学句2,学习使用分号。

  让学生自由读句2,试着加上标点符号。

  汇报填写情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号的用法。

  (3)在本单元中找一找,哪些句子也用到了分号,用心读一读。

  三、走进“语文七色光”音乐厅

  在训练场上,同学们个个都是佼佼者,获得了很多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七色光”音乐厅轻松一下。

  1.播放歌曲《故乡是北京》

  2.多美的歌曲啊,这首歌和我们刚上课时欣赏到的《北京的桥》都是当代著名词作家闫肃先生写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词。

  3.多种形式朗读歌词。

  4.从歌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5.再次欣赏歌曲。

  四、布置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搜集文字、图片资料,办一期以《话说北京》为主题的手抄报。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话说北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对北京有了哪些了解?(生畅所欲言)让我们继续漫步在“七色光”乐园,进一步了解北京。

  二、走进“语文七色光”知识窗

  1.自由读“知识窗”中的短文。

  2.请学生读读自己搜集的有关北京的资料。

  三、走进“语文七色光”实践园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小组合作办的有关“话说北京”的手抄报,在墙报栏进行展示。

  2.同学们巡回欣赏墙报,加深对北京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3.评选“最佳小组”奖。

  4.写一篇关于“话说北京”展览活动简介,写完后与同学年班级交流,互相学习。

  四、小结

  同学们,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它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不但有中外闻名的皇家园林,还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奥运鸟巢和水立方。在“语文七色光”的乐园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北京,了解了北京,亲近了北京。让我们共同祝愿北京的明天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精选]07-28

(经典)语文教案07-25

语文教案【精选】07-23

[经典]语文教案07-23

语文教案[经典]07-23

语文教案(经典)08-07

(精选)语文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