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9 07:36:1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从整节课来看,我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

  1、视频的出示,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示评价时语言丰富,表达清楚。

  3、在动手操作时能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位组员都表现的很积极。

  4、放飞降落伞把整节课推向了**,也将学生的兴致推向了**,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有成就感。

  当然也有比较遗憾的地方

  1、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面对学生精彩的表现和美观的作品,教师的'语言有点吝啬。

  2、展示时由于时间关系,显得不够充分,当各组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是,其实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每个作品进行评价,如伞面装饰是否美观、吊坠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作品的创意等方面。

  3、缺乏课后的小结,应针对学生的作品及试飞情况,及时小结,再次强调三个方面:伞面材料的选用和装饰;伞绳的选用和长短;下坠物的大小和轻重。因为这三点是关系到降落伞成功与否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这些课后对自己的降落伞进行修改,再次试飞。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繁衍(yǎn)迁徙(xǐ)譬如(pì)小憩(qì)栖息(qī)遨游(áo)惭愧(kuì)冥思遐想(xiá)觅食(mì)搓捻(cuō niǎn)花团锦簇(cù)

  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二、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们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风貌,投影显示作者事迹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四、学习课文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明确:

  1、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2、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3、莎莉文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中,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师让我坐在树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气变化,暴风雨来临,在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扶我下来。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笑,给人仁慈。

  4、莎莉文老师用的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从中去感受。

  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五、朗读训练

  课文第二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敢于体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

  教师可让学生朗读、点读,甚至有选择地背诵。

  六、小结

  本文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分辨形状相近的6组偏旁并熟记所组成的字:熟练地运用音序、数笔画三种查字法查字;能把不完整的成语补充完整。

  2.能改正句子中不恰当的用词,注意遣词的准确性;能仿照例句,‘运用“只有……才……”“由于”和“既……也……”造句。

  3.初步懂得三条惜时格言的意思并能背诵。

  4.知道短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并能给其中韵经过部分列出简要提纲。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1题:

  比一比,写出有下列偏旁的字。

  ①指名学生说说每组部首的名称。(请差生说说,便于掌握情况。)

  ②辨析每组上下偏旁在形体上的细微差别。

  ③指名学生限定(90秒)时间在幻灯片上写出每组偏旁相近的.字各5个,并进行核对订正。(除了“冖”“廴”“见”部首以外)。

  第2题:

  按要求查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复习的三种方法。

  ②指名读懂题目,明确要求。

  ③让学生独立再根据词的意思进行选择义项。

  ④核对、订正。

  第3题: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订正。

  第4题:

  划出下面句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并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①让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尝试修改不恰当的词语

  ②比较、讨论,让学生讲清楚原来用的词,为什么不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5题:

  读句子,注意带点词的用法,并用这些词造句。

  ①读句子理解这3个关联词语在句中表示什么关系。

  a“只有……才”……”(条件句) (向莲花瓣走去是保护人民和部队主力的唯一条件)

  b“由于”(课文中是前果后因句)表示原因或理由。

  c“既……也……”(并列句)

  ②进行口头造句、评议、订正。

  ③书面完成作业。

  第6题:

  读读背背下面的格言。

  ①“格言”含有劝戒意义的话。

  ②读3句格言。(指出这三条格言都是劝戒人们珍惜大好光阴,不要虚度年华。)

  ③体会每一句格言的意思、谈体会。(举些实例来说明。)

  ④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熟读,指导并诵。

  第7题:

  读短文,做练习。

  ①复习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项目和它的方法。

  ②独立(认真)地阅读短文,理解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③二读短文按什么顺序安排了哪些材料?重点写什么?

  ④把事情的经过部分按“先……接着……然后……最后”,列一个简要提纲。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熟背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

  ★使学生加深对祖国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

  ★通过想象读出韵律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一、审题。

  学生根据题目提出问题。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3、小组读课文:互查读音情况。

  4、分组读上下句。

  5、小组合作学习:记忆汉字字形。

  6、全班汇报情况。

  (1)注意“庆”、“帜”、“奏”、“曲”的读音。

  (2)“读读写写”:给下面生字组词。

  洁:_________、_________

  庆:_________、_________

  曲:_________、_________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

  洁 祖 旗

  2、教师范写:亿、庆、曲三个字。

  四、朗读课文。

  1、多种形式读课文。

  2、读喜欢的诗句,说出为什么喜欢?

  五、学生质疑。

  六、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字词:“开火车”游戏,读出语气。

  2、复习本课生字:全班读。

  3、复习句子:指明读句子,要读出语气。

  (1)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2)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3)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4)大海奏起欢乐的乐章。

  4、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

  二、朗读感悟。

  1、介绍国庆的来历。

  2、出示投影:图中都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

  3、“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这是什么日子?

  4、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5、全班汇报:小组代表介绍。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读全班读。

  7、教师小结。

  三、实践活动。

  1、读一读歌颂祖国的歌曲中的歌词。

  2、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

  四、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审题,明确习作要求,交流并确定材料。

  2.学习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1.学习审题,明确习作要求,交流并确定材料。

  2.学习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揭示作文题目: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读题。

  2.读“习作要求”。试说写好本次作文有哪几点具体要求。

  ((1)审清题意。(2)选好事件。(3)经过写具体。)

  3.自学习作提示。

  (1)如何审清题意,划出交待方法和要求的一句话。

  (2)仔细琢磨题目每个词的意思,解说对题目选材范围和要求的理解。

  4.课堂交流。讨论上述问题,综合归纳板书:

  亲身经历一件事

  时间、地点不限

  内容:好事愧疚的事新鲜事乐事有意义的`小事

  重点理解:

  (1)“亲身经历”是什么意思?(必须是自己参与的真事,不能道听途说,更不能胡编乱造。)

  (2)“亲身经历”的事很多。哪些事有必要写下来?(明确“有意义”,必须给人以启示,或赞扬好品质、好思想,或总结经验教训,或批评不良行为。)

  5.交流材料,开拓选材思路。

  (1)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事(简要说清这件事的时问、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为什么选这件事写?(说清楚这件事的意义。)

  展开说,适时评价:材料是否“亲身经历”;事情的积极意义是否明确。

  (2)小结。

  联系习作材料,强调:①善于选取亲身经历的小事写。小事涉及的人物少,场面小,时间短,情节简单,容易写好。②在经历过的众多小事中进行比较,选择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写。事情的发生有远有近,以选最近发生的写为宜,近期的事记忆较新。

  6.指导习作。

  (1)复习。写事的文章我们已写过不少。复述记叙的基本要求。(①六要素完整;②经过部分分几步写;③写好重点一步。)

  (2)学习“参考片断”,自学后讨论:

  ①片断写什么内容?(“我”偷改考卷被发现后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

  ②划出反映“我”内心活动的句子。说出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板书:被发现--老师批评--同学们议论

  (乱极了)(像锤于打)(悔,限)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我”的感情。)

  ④小结方法:在叙事中要写好语言、行为,写好自己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查找有关欧洲国家和城市的资料;教师制作教学幻灯片。

  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内容,提出疑难,展示自学;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创设条件

  1.置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确实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请结合课文内容,小组学习,谈一谈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三、组织研究

  1.激情: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哪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呢?现在,请同学们自愿结组,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分组讨论:

  (1)乌塔的说法和做法好不好?我们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2)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3)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2.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3.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a、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b、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c、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五、布置实践作业:(任选两题)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回想自己游玩过哪些地方,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文并茂,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陪、拍、圈、注、影、默”6个字,会写“投、拍”等4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圈”。

  2、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二自然段描写小男孩动作的句子,体会动词的用法。

  3、在阅读中积累“投入”“默默”“注视”等词语。

  4、会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教学重、难点

  随文识字,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初步体会男孩玩球时的投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生活中哪些人曾经对你说过“孩子,你长大了。”这句话?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听到这样的评价,你的心情怎样?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小男孩也得到了这样的评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板块第2课《孩子,你长大了》,请同学们伸出小手与我一起书写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注意预习中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2、检测:(师范读课文)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边听边思考:“孩子,你长大了”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生读文后汇报:板书(父亲 儿子)

  三、随文识字

  1、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认识“注、影、默”。

  (1)师过渡: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呢?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屏幕出示句子。

  (2)同桌合作学习这三个字(拼读、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

  (3)请学生当小老师来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注:交流记字方法(加一加、换一换、形声字)练习组词,结合课文理解注视的意思,用注视说话。联系实际:请大家注视黑板。

  影:交流记字方法(加一加、形声字)练习组词。

  默:交流记字方法[加一加、出示记字小妙招(黑狗黑狗你为什么沉默?)] 理解“默默地”在文中的意思?适当扩词默默地( )

  (4)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猜想父亲说这句话的心情,学生说出某种心情就带着某种心情去读)教师引读:此时此刻,父亲注视着儿子的身影,可能怀着无比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默默地说:(生齐读:孩子,你长大了!)

  2、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识“陪”。

  师: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评价儿子呢?父亲当时的心情是否像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让我们一同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1)指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第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认识陪(说记字方法,领着拼读,结合句子说说陪的意思,练习组词)

  3、学习第二自然段认识“拍、圈”。

  师:有了爸爸的陪伴,小男孩安心地玩起球来了。让我们一同看看小男孩玩球时的情景。

  (1)请同学们自由读大屏幕的句子,快速地找出描写小男孩动作的词。

  (2)识记“拍”(交流记字方法、组词、做动作识记)

  (3)重温“投”组词,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投入的意思。联系实际。

  你投入地做过哪些事?教育学生投入地去做每一件事。投入地读这句话。

  (4)认识“圈”这个多音字,读音,分别组词,投入地读。

  (5)完成动词填空(课后题)

  师:正当我们读得特别投入的时候,这些调皮的词语从家里跑出来了,我们试着把他们送回家吧!

  生填空,做动作试读,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这样的词组

  (6)指导朗读(自己练读、一边想象小男孩玩球时的动作,一边试着做一做动作)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动作,女生读,男生做动作,生齐读,老师做动作)

  (7)用“一会儿…… 一会儿”说句子。

  (8)齐读这句话,体会关联词语的`妙处。

  四、指导写字

  过渡:小男孩玩得特别投入的时候,几个大孩子跑过来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啊?那你们就必须出色地完成本节课的写字任务。

  1、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出漂亮、规范的字?

  2、指导书写投和拍两个字。

  3、重点指导投字,生试说关键笔画位置及需要注意的笔画;教师范写、学生试写两个,同桌互评,如果你认为他写的好就在他的本子上画一张笑脸。同桌展评,说一说好在哪里。

  4、学生试写“拍”字,最后给同桌提一条写字小建议或写一句鼓励的话。

  五、小结

  【板书设计

  孩子,你长大了

  父亲 儿子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探究并感受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对比等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会明快、洗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3、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生动有趣地讲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探究并感受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对比等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明快、洗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评书式导入激趣)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咱今天单表一人,他 “东京汴粱人士,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级,官至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人送外号豹子头——林冲。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起书空)

  2、回忆1—3节,在你脑海中浮现出了哪几幅画面?

  指名回答。

  3、回味形象。

  洪教头执意比武让我们感受了怎样的洪教头?(傲慢无礼、自以为是)与他形成鲜明对比,又刻画了怎样的林冲?

  二、品言得意识英雄

  1、4——8自然段你看到了哪几个画面?(浏览)

  2、品读初战画面。(平淡的字眼品精彩)

  (1)自由朗读第4、5自然段,对林冲和洪教头二人初次交手的情景,把你觉得写得特别好的语句划下来。(学生读书,圈画)

  (2)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关注的语句(预设)。

  出示一: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 来! ”

  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出示:然后说:“来,来!”感受与原句表达的不同。

  出示: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抓住“只好”、“请教”体会。

  示例二: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

  抓住“吞”“猛敲”“冲”体会。

  (3)齐读。

  看似平淡的字眼里实际是精彩无限,我们仔细逐磨。这就是水浒语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啊!

  3、品读第六节,感受林冲的机敏。(语言背后的玄机)

  (1)默读。用刚才学的抓关键词的方法,你能读出来看似平淡的语言里实际藏着玄机吗?自己读读,看哪些地方写得有意思,用笔圈画出来。

  (2)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关注的.语句。

  预设一:“洪教头提起棒就要打”

  预设二:“小人戴着枷,就算是输了吧。”

  他真的输了吗? 再读读林冲的话。体会出什么?

  (3)讨论:柴进到底希望谁赢?

  抓住“二十五两重的大银”来讨论。

  总:刚才我们尝试通过关键词的品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4、品读第七节。(招式背后的形象)

  (1)自由读,画关键词,想象比赛画面。

  (2)同桌互读,感悟比赛场面的紧张精彩以及人物的形象特点。

  (3)交流读后体会。

  (4)引读感受招式对比背后人物性格冲突。

  当洪教头用尽浑身功夫使出“把火烧天”的狠招时,林冲只是把棒——一横。

  当洪教头跳起来举棒劈头打来时,林冲只是往后———一退。

  当洪教头虽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时,林冲只是抡起棒———一扫。

  (5)练习讲故事(最精彩的一个回合)

  出示关键词,想画面讲故事。

  三、拓展视野论英雄

  1、讨论失败原因。

  灰溜溜走开了的洪教头,回家后总结失败的原因就是武功太差了,你觉得呢? (学生写后讨论)

  2、教师总结。

  洪教头输就输在没有真正懂得一个字——武。把武字拆开就会得到一个“止”和一个“戈”。戈是古代的一种长兵器,戈字也就有了争斗的意思,而止戈就是学武之人应该运用所学之力,去制止争斗。所以“武”字真正含义就是:以武止戈,以德服人。林冲不正是这样吗?

  3、引发阅读兴趣。

  在《水浒传》中,像林冲这样的好汉,还有很多,快去读读《水浒传》吧,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波澜壮阔的场景,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定会让你心驰神往,回味无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四、布置作业

  在理清故事发展顺序的基础上,用抓关键词想画面的方法,练习复述课文。

  附:板书设计:

  林冲棒打洪教头

  忍 骄

  智 躁

  武

  稳 狠

  强 弱

语文教案 篇9

  内容预览:范进中举

  【教学目的】

  1,积累词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

  2,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3,了解科举制度下社会各色人等心灵扭曲,趋炎附势的 众生相。

  【教学重点】

  感知主要 人物形象范进,理解范进形象的 典型性。

  欣赏本文的 讽刺手法,体味对比,夸张与写实在 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文献法 讨论法 点评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二)检查预习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讨论: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3。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

  (两个人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在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凭科举道路而改变社会地位的只是极少数,若范进考不中,命运也将是凄惨的。所以写范进中举后而发疯正是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4。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第二课时

  (一)讨论: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户的语言、行动说明)

  2。胡屠户是怎样一个人?

  3。张乡绅为什么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

  4。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二)学习、讨论作品写作特点

  1。你认为这篇课文中哪儿的描写特别精彩?(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2。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①指导学生讨论练习五,体会夸张的讽刺效果。

  ②“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这段文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还有何处是夸张?

  3。本文的讽刺与《孔乙己》一文的讽刺有什么不同?

  4。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

  (两点:①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②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后的态度。)

  5。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三,小结课文

  四,作业布置

  胡屠户道:“我哪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 ?”这里把胡屠户恭维的 话写得极其精彩,一个靠字,道破心机,请以第一人称说出胡屠户的 这番心机。

语文教案 篇10

  师:出示两只小狮子的图片问:看看这是两只什么样的小狮子?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生:一只小狮子很勤劳,看它正在练功呢。

  生:一只小狮子很懒,看它正架着二郎腿躺在树下睡懒觉。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读书中是怎么写这两只小狮子的?

  (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观察与表达的能力。通过看图,自由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同时注意文本的合理应用,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图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图意。)

  师:同学们读得真用心。你们读了课文后,想演一演这两只小狮子吗?怎样演才像呢?同桌交流一下。

  生:我想扮演勤劳的狮子。

  师:请你演一演那只勤狮子。

  生:天刚亮,勤劳的小狮子就开始练习(动作表演)滚(转着身子)、扑(向前扑的动作)、撕(双手撕抓)、咬(龇牙裂嘴的样子)

  师:他演得怎样?如果整天做这些动作,你们觉得怎样?

  生:演得真像。要是整天这样练习一定很辛苦,很累。

  师:是的,我们的勤狮子整天都这样做,你想对小狮子说什么?

  生:勤狮子你真了不起,一点也不怕苦不怕累,我要向你学习。

  生:勤狮子你以后一定能成为林中之王!

  ……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心中自主探究,学会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再通过生动活泼的角色表演,去揣摩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行为表现,体验苦练本领的不容易,从而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只有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有用的人。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就必须不怕苦不怕累!)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语文教案(经典)08-07

(经典)语文教案07-25

语文教案【精选】07-23

[经典]语文教案07-23

语文教案[经典]07-23

语文教案(经典)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