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1 09:19:1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实用[10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结合注释,向学生介绍与文章前后有关的剧本的内容。

  二、概括内容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选文的故事梗概。

  张春花历尽艰辛,进城找回李望水,水泉小学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和城里人的支持、赞助,改名为“水泉希望小学”。

  三、讨论分析

  1.学生讨论文章描写了哪些场景:你对哪个场景最感兴趣?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场景。

  三个场景:电视台的演播室、大排档、回村途中及回村后的情景。

  2.分析课文第一个场景,写张春花在省城电视台演播室里的情形,作者对张春花在演播时的动作、表情有哪些描写?这些描写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从中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1)动作、表情的语句有:

  ①她看看主持人,把身子往外移移。

  ②她也想笑,可怎么也笑不出来。

  ③刺得她的眼睛也睁不开,连忙用手蒙住脸。

  ④张春花眼睛迷乱地看着,不知所措。

  ⑤张春花看看主持人,又对着前面那个黑洞洞的镜头看看,不知该说什么。

  ⑥她迷糊着眼,仍然不知说什么。

  ⑦张春花抬起头,看看主持人,嘴唇动动,眼睛看着下面。

  ⑧张春花看看前面的镜头,嘴张了一下,脸憋得通红,一时说不出话来。

  ⑨张春花说着,眼泪突然泉水似的涌了出来,呜咽着说不下去了。

  (2)这些描写表现了她:局促不安,紧张的心理。

  性格特点:性格倔强、坚毅、忠于职守、单纯的农村小学代课教师的形象。

  3.文章第二个场景写了个体老板热情地把李望水送到电视台并慷慨相赠后,又在第三个场景中写了社会各界所赠物品及市政府的关心送来的捐款,这在写法上叫什么?也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讨论归纳:点面相结合的写法,表明农村儿童失学的问题已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重视,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教育的关心。农村教育的现状正发生了一些改变。

  4.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说说你对“一个都不能少”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可提示归纳:

  (1)引用村长交待这期间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原话。

  (2)不能让失学、逃学的现象再出现。

  (3)教育是社会的问题,需要来自社会上下人们的共同关注,任何人都应该多份爱心和同情心来帮助农村失学的孩子们,让他们能尽早回到课堂。

  四、总结、扩展

  剧本通过平实的语言来刻画了农村代课教师张春花的性格,也让我们了解到农村目前的现状,同时也让我们对未来农村的教育充满了信心。

  第二课时

  一、讨论分析

  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而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来启发我们对教育的深思的呢?在创作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学生讨论。

  归纳:就剧本内容而言:故事简单,环境普通,题材小、人物小、事件小;从表现手法看:单一平静的叙事手法,按部就班,几乎没有高潮,毫无包装的人物造型等。这一切都营造了逼真的生活氛围;在人物的刻画上,如果说张春花性格的`倔强和坚毅主要建立在她的内在本质基础上的话,那么她的忠于职守则更多取决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生怕村长扣工资),这就使文化水平有限,小农意识极强的她活脱了起来,显得那么真切可爱。

  二、欣赏对比

  播放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有关情节,让学生体会电影与剧本的内容有何不同。

  三、讨论概括

  在此基础上概括电影剧本的特点以及它和戏剧剧本有何异同。

  电影剧本的特点: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

  戏剧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它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电影剧本最终以电影形式来表现,因而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小。

  相同之处: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如《白毛女》中喜儿的语言则表现了她的天真、纯朴,而文章《一个都不能少》中的张春花的动作、神情则表现了她作为一个临时代课教师,而且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农村人特有的性格。

  四、总结、扩展

  通过学习本文,进一步熟悉了电影剧本的一些特点,为我们以后能欣赏更多更好的电影剧本作了准备。

  五、布置作业

  1.学习文章用动作、神态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形象、表现性格,你也选择你所熟悉的人加以描写。

  2.学习了课文,对中国的农村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单元主题:

  ⑴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同时也有很多不尽人意、让人觉得头疼的事,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呢?读读本单元的主题就知道了。

  ⑵课件:出示单元主题。

  ⑶学生在下在自由读,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⑷指名学生汇报。

  2、引出课题:

  ⑴一个小朋友玲玲,她也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一起看看她是怎么解决的。

  ⑵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识字: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本课要认的生字。

  ⑵检查识字情况。

  ⑶全班一起先读一读。

  ⑷课件:出示本课要认的生字。

  ⑸开火车。

  2、读词

  ⑴自由读词,说说这些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⑵指名学生说,可以结合实际举例子谈一谈。

  3、读课文:

  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⑵指名学生读课文。

  三、理解感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玲玲)讲玲玲干什么?(画画)在画画整个过程中,玲玲都是称心如意的吗?

  2、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读,找找玲玲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

  3、指名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高兴──难过──高兴。

  4、从哪儿看出玲玲很高兴,很难受,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读一读。

  5、指名学生读,老师指导。

  6、思考:

  为什么玲玲的心情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是谁帮助了她。

  7、咱们一起把爸爸与玲玲的对话读一读。

  8、爸爸说的有道理吗?爸爸说的哪句话给你了很大的启示了。

  9、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10、以各种形式读,谈谈你对爸爸这句话的感受,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

  课本上的小主人玲玲遇到这样的事并能很好的解决,那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当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呢?以前是怎么解决的,现在学了这篇课文,你又会怎样解决。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本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故本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一课时)

  (一)由“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入手,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听读课文:(课文朗读录音)

  1、提出听读要求:①给生字词注音;

  ②思考:你认为米妮是什么样的人?

  2、听完录音后交流:米妮的形象

  (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想敢说,不人云亦云)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全班56个人,分成14个小组,四人一组自主合作学习。

  1、思考讨论

  ①课文是怎样写米妮的勤劳的?找出这些语句并加以分析?

  ②文中两次写到米妮观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③作者又是怎样写米妮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的?

  ④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2、交流活动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为下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作准备)

  (五)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话题目:我跟米妮比一比

  米妮,我想对你说

  (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

  (六)创设情景,迁移训练,培养能力

  作文片断练习,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1、创设情景一:放录相看杨丽萍的《孔雀舞》,描写其舞蹈动作的优美;

  创设情景二: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后的心理活动描写。

  (情景一:让学生观察、感受、体味;情景二:让学生有话可写)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3、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二、精彩片断

  在教授本课时,有两处最精彩的片断。

  1、说话练习片断:学生根据两个题目大胆发言,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在家从不干家务,过着“衣来伸身,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学生还大胆地承认了自己考试舞弊的行为;还有的学生不仅谈到了自己的缺点,还指出了同学的不足……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底,把缺点摆出来加以解决。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认识。

  2、学生对习作评价片断

  这一环节形成了本堂课的最高潮,学生涌跃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比较准确。现将几个同学的发言实录下来。

  ①对胡迪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她的习作写的好,几个动词用的好,比喻句也很形象。

  学生乙:她从侧面进行了描写,写了观众的反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有,突出了舞姿的优美。

  学生丙:我认为应该要重点写动作,少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学生丁:我同意学生丙的看法。我认为文中的句子要尽量避免重复,用词也要避免重复。

  ②对姚铮铮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我很喜欢她的语言,很幽默,令人发笑,她的每篇文章的语言都是这样的,值得我学习。

  学生乙:她写了自己的高兴心情,还写了她回家路上见到和想像的情景,这是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

  学生丙:这种写法与课文中写米妮的心理活动的写法相似。

  学生丁:写的太短了,还可以写长一些。

  ③对廖智勇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廖志勇读得很有感情。他写了受到老师批评后的心情。不过,他是我们班学习最认真表现也最好的学生,应该没挨过老师的批评,本文是他想像出来的?。

  学生乙: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更突出了他的心情。

  学生丙:我受到批评后的心情和他写的一样,我认为他写的很真实。

  三、教学反思

  1、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掌握了教材内的知识以后,再将知识进行迁移训练。这种教学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由知识向能力素质形成的中介。这符合教学改革的理念。

  2、童话这种体裁创作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蓝本。基于这一点,我设计的两个说话训练题目,就是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寓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独生子女身上的娇骄之气,不够勤劳、缺乏生存能力等现象进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灵魂受到洗礼。这要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形成。

  3、在知识训练中,学生通过片断作文训练,将课内的知识转变为一种实践活动,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去思考去表达的能力,从而有利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专家点评

  本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是对教材处理得好,把它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与以往的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材观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学按“知识──能力──素养”逐层推进,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是一种大语文观,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三是通过设计题目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要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多对教材的语言进行品味思考。这堂课在这方面有些欠缺。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林中乐队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经过三年多的积累,学生已经能够“悟”出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自主性更强,应组织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发现规律,迁移运用。

  三、教学内容分析:

  《林中乐队》就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里各种生机勃勃的动物发出的奇妙声音,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本课是为四年级学生所设计。森林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音乐又是同学们所喜欢的。因此,要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情怀,教师需要通过模拟音乐以及引导学生在充分认真地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使学生领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聆听森林里动物的声音,了解森林里各种声音的演唱者以及演奏者和乐器;还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围绕文章的中心句交流并模仿演奏,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产生共鸣,从而体会作者酷爱森林、酷爱动物、酷爱大自然的情怀。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词。继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3.围绕中心句补充交流,模仿演奏,进行拓展。

  五、教学难点分析: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理顺中心句,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分点落实。体会《林中乐队》言之有序的写作方法。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

  七、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道具。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活动两分钟:

  二、引入:

  前几天,咱们三年级全体师生一起到动物园去参观,看到了许多有趣的动物。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介绍这些小动物发出的各种有趣的声音的。交流资料(学生出示动物图片,播放自己录制的动物的声音。)

  三、读课题;

  四、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2.学生互查,记忆字型,了解字意。课题质疑:读准字音,记忆字形

  3.集体交流。

  ①字音:啭:应读“zhuàn”;咕嘟:应读“gū dū”盹:dǔn.;喧嚣:xuān xiāo。

  ②字形:嘎:最后一笔是点。钩:最后两笔是撇和点。盹:是目字旁。兜:第三笔是撇。

  ③解词: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交流汇报。学生当小老师。(续表)教师教学活动(教学过

  程及形式)学生学习活动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六、读课文。标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七、梳理问题:

  八、听写字词:

  九、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写生字。

  3.选做(找资料)。读课文,质疑。

  第二课时

  一、精彩两分钟(学生表演动物叫声两分钟):

  二、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都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

  是呀!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参加动物们举行的一个音乐会。

  (齐读课题)由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动物。

  三、新授:

  1.请同学们打开书,出声读一读全文,想一想,动物乐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习思考:

  ①默读课文,林中乐队是一支什么样的乐队?学生回答问题。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组织好语言准备小组交流。

  3.学生自学。

  4.小组交流。学生自学。

  5.集体交流:请大家汇报的时候按照课文顺序,出示重点句子:

  第一自然段:“三月,莺唱起歌来,白天黑夜,老是尖声叫着,啭啼着。”

  第二自然段:(1)围绕中心句,课文详细地介绍林中的'各种乐声,又抓住各种动物的声音特点细腻地描写。

  (2)在描写动物声音时,作者写了象声词,请你画出来,并体会。出示幻灯:作者见了心疼,借用孩子之口“它什么时候睡觉哪?”所以,课文一开篇就使我们感受到作者那颗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和善良。学生反复读课文,读通顺。森林之景再现,利用课件或音乐配音,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时的愉悦心情。

  (3)请你说出这些动物还会发出什么声音?(说出象声词)

  (4)通过学生分析,知道这是一支神奇、和谐、自然的乐队。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围绕中心句补充交流,或模仿演奏,使课堂有张有弛,内容更有拓展。

  自由交流第三、四自然段:

  (1)有一些乐手采取了不同的演奏方式,请你默读三、四自然段,你喜欢哪位乐手,就介绍它的演奏方式。

  (2)出示幻灯(有关沙雉的描写)可启发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想像。

  (3)思考: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沙雉的?

  四、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朗读全文。

  五、课后延伸:(出示幻灯)

  1.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完成《伴你成长》上的练习。

  六、布置作业

  学生补全板书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

  2. 学会写字7个,会读10个字.并能用生字组词.

  3.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音乐激趣,谈话导入.

  1. 课前让学生唱歌.

  2. 谈话:同学们,有一个活泼充满好奇的孩子,他把自己的影子描绘得可有趣了.让我们一起走到他的影子世界去看一看吧.

  二,板书课题,启迪思考.

  1, 教师板书:影子. 谁认识这个词语? (影子) 有谁注意过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2, 让学生自由回答.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范读.

  2, 学生自读,标出生字新词.

  3, 指名试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

  四, 学习生字新词.

  1, 出示小黑板的生字词:( 影子. 挥挥手. 蹦蹦跳跳. 嘿. 主人. 小矮人. 竟然. 有趣. 捉迷藏. )

  2, 发挥班内小老师的优势,教认生字.

  五, 分析字形,自习生字.

  1,读一读字音.

  2, 说一说记法:从结构,加偏旁.部首相加等方面帮助识记.

  3, 让小部分学生到台上来表演: (挥挥手. 嘿. 捉迷藏等动作)

  六, 阅读,感悟课文,引导想象.

  1, 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我的影子有哪些变化呢?找出来再读一读,想一想.

  2, 小组交流自由朗读的收获.

  3,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课文的方式,把课文中最感兴趣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 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在太阳底下做各种手的动作,让学生说说手的影子的.变化.

  5, 师: 说说你们手的影子的变化.

  生: 我晃晃手,影子也晃晃手.我的小手变成小兔,影子也跟着变成小兔.我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生; 影子一会儿跑到我的前面,一会儿跑到我的后面,一会儿跑到我的左面去了,它好像在跟我捉迷藏.

  生:接着笑着说: 影子就像自己的小尾巴,你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

  师:是啊,影子就像调皮的小孩子,变来变去,真神奇!还有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到“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呢?

  6,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影子变化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7, 讨论: “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可是它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七, 总结课文:

  同学们,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一定会发现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你会从中发现许许多多的秘密呢!

语文教案 篇6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按要求摘录句子,完成第4题。

  2.阅读训练,完成第5题。

  (二)教学过程

  1.指导学习第4题。

  (1)读题,明确要求。(根据要求摘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2)按要求从第七单元几写人的课文中去划找。

  (3)全班交流、评议。

  :写人的神态、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是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每种方法对表达人物品质都能起到突出、反映的作用,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2.指导学习第5题。

  (1)读课后问题。

  (2)带着问题自学短文,思考怎样回答。

  (3)全班讨论。

  ①选择:使、偷偷、宝贵、收藏、耐人录味。

  ②那一小段应补在第2、3自然段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文中能反映全文中心意思的成语是“精益求精”,写了“作画对自己的要求十分苛刻”、“喜欢听取批评意见”两方面的内容。

  3.布置作业。

  摘录句子,完成练习第4题。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棋、弹、钢、琴、胡、戏、喂、鸽、养、航、模”会写生字“养、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书写“琴、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内容

  1、你们喜欢在学校的生活吗?为什么?你们在课余都喜欢做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文的图和词语。

  2、有些同学的爱好很广泛,他们爱做什么呢?(补示图、词)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里的生字,并且学习、积累、运用这些词语。

  这节课来和我们一起学习的还有《少儿频道》的'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出示智慧树),如果你们学得好,智慧树上就会结满智慧的果实,怎么样,有信心学好吗?

  二、学习字词

  1、自已轻声读一读词语,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你会怎么做?(请教书下的大苹果、问同学和教师)

  2、①生自由读词

  ②同桌互读、听、(生生互读、纠错)

  ③指读词语词语都会读了吗?还有不会读或觉得难读需要老师帮忙的吗?现在就来考考你!

  课件示词:练书法 画图画 下象棋 比比谁的本领大

  弹钢琴 拉二胡 唱京戏 畅游文艺小天地

  栽花草 喂鸽子 养金鱼 探索自然小秘密

  做航模 学电脑 观天气 从小立志学科技

  a分行读。随时纠错,相机理解每一行的内容:

  ①指读第一行,你下过象棋吗?给我们介绍怎么玩的

  ②指读第二行,这三个词语都是写哪一方面的活动?老师这里有几种声音,看看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吗?介绍“京戏”

  ③读第三行,理解“栽”“养”(如果给你一条金鱼你会怎样养它呢?)

  ④读第四行,“航模”是什么?你做过吗?“观”

  b齐读词语

  3、学字(出示苹果图片,上面有生字)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课文的生字宝宝都迫不及待地从“词语中”跳了出来,想跟你们交朋友呢,你还认得它们吗?

  ①出示生字,指读。

  ②去拼音再读

  ③游戏巩固:下面我们来玩个“比速度”的游戏,好不好?一个个的水泡从水底很快地冒上来,咱们就来跟它比一比,是我们的眼睛、嘴巴快还是水泡的速度快。你看清上面的字后就快速地读出来。

  4、练习美读。

  ①拍手读,读出词语的节奏:练--书--法x--x--x

  你发现了什么?(3个字的词语)

  练习(示填空题)

  ( )二胡( )钢琴( )电脑( )天气

  ( )鸽子( )京戏( )花草( )象棋

  ②你发现( )里填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练--书法x--xx

  你也能说说这样的词语吗?示题:在( )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 )足球( )手工( )舞蹈( )草坪( )国旗

  ③一边读词语一边想像画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的一个句式来说吗?

  出示句式练习:

  (1)课余时间,同学们有的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

  (2)同学们的爱好各不相同,有的喜欢_____,有的喜欢______,有的喜欢______。指名说。

  三、指导写字

  你们可真能干!不但能把词语读好了,还会说、会用了。我们来看看智慧树结果了没有。(示图片)!你想不想把果摘下来?如果你有好办法记住上面的字就能把果摘下来了,看看谁摘下的果最多。

  ①交流识记的方法板书“记字方法”

  ②请你读一读,仔细观察,看你有什么发现--交流

  ③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④指导“琴、养”: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a都是上下结构

  b都有“撇和捺”,这两笔要写得舒展些c这2笔写法有区别

  ⑤范写“琴、养”介绍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起笔、笔画特点

  ⑥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⑦展示作业,评议,取长补短。

  四、总结课文

  有趣的课余生活让我们更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把韵文再美美的读一遍。

  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节。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天真烂漫”、“凝聚”造句。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小黑板等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2、丁雪飞老师在小学毕业时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明天,我们毕业)

  二、 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①提出自学要求: ②读准字音,认请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①指名读课文,纠正错误。 ②了解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③眷恋 憧憬 朝夕相处 博大精深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 ①学生思考。 ②集体讨论。 ③课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敬爱的老师。 第三段(第六自然段):写等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4、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观察它们左右两部分的占位情况,比较异同。

  2、找出上下结构的字,比较各部分的占位情况。

  3、指名板演,评议。

  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抄写文后第3题词语。

  第二教时

  一、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什么?

  2、“眷恋”是什么意思?谁眷恋谁?为什么? ①讨论,形成板书: ②美丽的校园 ③眷恋 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那样诱人 3、感情朗读,体味眷恋之情。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初入校园是什么情景?(1)我们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走进校园?(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2)初入校园看到哪些景象?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操场( )的教室( )的同学 那样诱人( )的老师( )的课本(4)用“天真烂漫”练习说话。(5)朗读第二自然段,体味“诱人”滋味。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1)“五彩斑斓”是什么意思?课文描写了怎样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2)从清晨跨进校门、早操、上课、中午的写字、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方面体味校园生活的五彩斑斓。 (3)读了这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的?(板书:学到了 懂得了 更感受到了) (4)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的首句和末句。 投影出示: 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 ①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 ②我们怎么能忘记! ③引导学生体会这两句话包含的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朗读第三自然段。

  3、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眷恋敬爱的老师? ①集体讨论交流。 (板书:是天使 是大树 是海洋) ②投影出示: 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读议第四自然段,理解为什么说“老师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

  4、指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在离别的时候,想用什么表达对老师的眷恋? ①集体讨论(一支歌、火一样的诗句) ②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投影出示: 我们要送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 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 ④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两个分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①指名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②小结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并板书: 每一点……都 是您……是您……是您 然而…… 我们要……我们要把…… ③根据板书试背。三、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用下列词语造句 天真烂漫…… 凝聚…… 第24课

  第三教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作者眷恋母校,眷恋老师,想以怎样的行动来报效母校和老师呢?

  二、讲读背诵第三段

  1、漫步美丽的校园,作者看着6年前他们亲手栽下的小树,产生了一个心愿:是什么心愿呢?

  2、投影出示: 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看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 (1)“栋梁”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立志成才,回报老师的心愿及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深眷恋。

  三、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明天,我们毕业 6年的生活 学到了 懂得了 感受到了眷恋: 敬爱的老师 是天使 是大树 是海洋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4、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六幅中国石拱桥的图画,你准备用哪一种体裁向读者介绍它们呢?--说明文

  (二)新授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①了解作者

  ②掌握下列字词

  (xiao)河 匀称(chen):均匀,比例和谐

  推崇(chong) 古朴:朴素而又有古代的风格

  巧妙绝纶:灵巧高妙,独一无二。伦:同类,同等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2、讨论分析:

  A、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在文章中的哪几个段落中介绍的?

  明确:①形式美

  ②结构坚固

  ③历史悠久→⑶

  知识迁移:1向大家介绍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特征

  2、介绍多媒体教室的特征

  B、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明确:①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功用

  ②总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③分说赵州桥和卢沟桥

  ④综述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

  C、看下列句子,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列数字)

  ②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打比方)

  ③“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

  ④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举例子)

  知识迁移: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摹状貌)

  ②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作比较)

  D、听老师读3、4段,找出漏掉或改变了哪几个词语,掌握说明文的语言。

  明确:大约可能最几乎左右→准确、科学

  雄姿青春→生动

  知识迁移:请你试着找出几处能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

  (三)课堂小结(掌握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①理清说明顺序

  ②抓住特征说明

  ③说明方法恰当

  ④语言准确生动

  三、作业

  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当导游,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学校。

  课件教案试题论文图书中考高考新课标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文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文。山市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它很难出现,更难为人们所见。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成的。它以时间为序,历历如画的再现了“山市”从生成到消失的过程。这是一片自读课文,如果学生了解了山市这种现象,学习起来应该不困难。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难点。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可先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和自己手头的资料自己来理解课文的大意,然后分小组讨论,互相沟通,最后以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层次,把握叙事线索。

  2、积累文言词语。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准确解释课文中的时间词、形容词。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仪器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查阅蒲松龄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聊斋志异》。

  2、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自行解决生字,把不懂的词语划出来。

  第一课时

  导入

  由“海市蜃楼”的图片导人。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引出海市蜃楼: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自然现象,在清朝也有人在山区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山市,蒲松龄用他的笔记录了下来,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他的奇妙。

  (问:蒲松龄是什么人呢?)请同学来介绍作家作品,教师作适当补充:

  蒲松龄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苏宝应做幕客外,都在家乡当塾师,终身郁郁不得志。《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着一些宣传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和迷信色彩。

  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读生字,全班同学一起纠正,然后大家齐读。

  2、指名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互相纠正停顿、读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齐读,读出感情和气势。

  5、整体感知:课文写的是什么?

  疏通文意

  小组讨论交流,共同翻译课文,划出难懂的字词句。

  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提问,请老师讲解不懂的词语。

  2、老师提问重点词语以及特殊句式,学生回答:

  然:可是恒:常常同仁:友人孤:独。青冥:青天、天空。冥:深远。

  顾:看念:心想近中:附近无何:不一会儿甍:屋檐。

  始:才。悟:明白,醒悟。高垣:高强。睥睨:城墙上呈现凹凸性的矮墙。

  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特殊句式

  判断句: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省略句: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3、请一位同学来翻译这一部分,师生共同纠正。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来当小老师。

  由四人小组推选代表做老师,由学生讲解课文字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老师作为学生,随时以提问题的方式加以指导。(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把握。没有完成的内容可以放到下一节课。)

  1、重点字词:

  若:像历历:清楚地莽莽然:形容挂起的尘土迷茫无边。

  依稀:隐隐约约,模糊不清。既而:一会儿定:安定,停息。

  乌有:没有。乌通无。霄汉:云霄与天河。窗扉:窗户。洞开:大开。

  指数:用手指指点着数。裁:通才。只:仅。黯然缥缈:昏暗的分不清楚。

  屑屑:忙碌的样子。凭:靠着。状:姿态。逾:超过舍:房屋

  倏忽:突然人间:人家、住户市肆:集市。

  2、特殊句式

  倒装句: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楼五架

  词类活用:楼五架,窗扉皆洞开。洞:名词用作状语,像洞一样。

  逾时,楼渐低。低,形容词用作动词,降低。

  3、一词多义

  然:可是(然数年恒不见)

  ————的样子(尘气莽莽然)

  数:几(见宫殿数十所)

  点数(层层指数,楼逾高。)

  4、指名请同学翻译,大家共同订正。

  5、指导朗读。

  作业

  熟读课文,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导入

  偶见山市奇观,引人惊异。请你概述山市出现的情况。(复述学过的内容)

  请一位同学做小老师,提问上节课学过的重点的字词句。

  探究思考

  1、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写的?找出相应的词语。

  全文以时间为线索,忽见——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

  从中可以看出山市的变化是怎样的?(快)

  2、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3、这是谁看到的?

  孙公子禹年以及同人。

  请找出目击者心理变化的`词语,想想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呢?

  惊疑悟

  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惊”。

  但一想到“近中无此禅院”,又不得不“疑”。

  待到宫殿出现,才悟出原来这是“山市”。这样写就把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写仍是目击者所见画面,但读者在感觉上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如同亲见。

  4、在发展阶段你可以看出,城郭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说明城郭颇有恢宏的气象。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活灵活现,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

  这幅画卷最后在风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怅然若失。

  5、在高潮阶段对危楼的描写非常细致生动,危楼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楼上有什么?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

  楼是高大、雄伟的。结构简洁、明朗。

  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世无异,这又给人以亲切感,作者不仅看到山市里的城郭,而且似乎触摸到山市里人情风俗的气息,使得本是“无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增强了观赏的兴趣。

  最后写幻景的消失,跟影视中的渐隐镜头颇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6、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联想和想象以及语言训练)

  拓展延伸

  古代的人不懂其中的道理,又称它为“鬼市”,你懂吗?能否用科学解释这神奇的现象?

  大自然是伟大的、神奇的,常常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据说人类现在了解的大自然还不及大自然的百分之一,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现象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你知道那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呢?可以告诉我们吗?(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未知世界)

  希望同学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希望同学们常常去和大自然聊聊天,和大自然做好朋友,好吗?

  作业

  1、请用自己的笔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绘画好的同学可以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

  2、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课后小结:

  文言文一般比较枯燥,学生不喜欢学。让学生来做小老师,可以比较有效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学生做老师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学得很象,先由学生提问,再由老师提问字词,再提问句子、翻译、请同学朗读等,而且会对同学们的回答做出评价,这都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能力还真是不容小觑。通过这样一次训练,也促使他们用心的去学着理解课文,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内容,尽量主动的做到象老师一样高屋建瓴,心中有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园地》教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