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品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6个字。读懂相关的生词及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夏、冬两季自然界的不同景象,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并引导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夏天、冬天特征,从心底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形象感知。
(出示四季景象)教师导语: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
你们看,大自然这位画家为我们描绘了春夏秋冬各不相同的景象,尤其是夏天和冬天,有着截然不同的季节特点。平时,我们也一定留心过周围景象的变化吧。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到课文中去感受两个季节的不同情趣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勾画生字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
①同桌或小组互读互评。
注意读准词语:打卷儿煮熟转圈口哨麦穗
②指名读,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同时思考:读了课文,你有怎样的感受,不同的季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景象是什么?
4、全班评读井交流感受。
教师小结:是啊,夏季天气闷热,经常有雷雨倾盆;冬季,天气寒冷,冰天雪地,雪花飘飘,北风呼啸。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特点。让我们首先学习第一篇短文,走进夏季吧!
三、细读课文,了解夏季特点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里感受到夏天炎热?是怎样体会出来的,(教师相机贴出“柳叶”、“小花”、“有鱼的湖水”3张图片)
2、读句子,想象画面,体会夏季的“热”。
①CAI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冒着热气,小鱼该不会煮熟了吧!
②引导想象:这两个句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给同学听。
③全班交流:你是抓住哪些词语想象画面的,(理解:“打着卷儿”、“低着头”、“冒着热气”等)
④教师小结:作者把柳叶、小花、湖水当成人来写,我们读了以后,感到特别形象生动。
3、联系生活,指导仿说:同学们。平时你一定观察过很多夏季的景物,它们在大火球似的太阳照耀下、都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着再说几句。(如:大树垂下双肩。小草耷拉着脑袋。)
4、引导体验,练习朗读。
①天气这么热、如果这时你看到了柳叶、小花,特别是看到小鱼在冒着热气的湖水里游、你有什么想法?(担心)我们应该怎么读第二句话呢?(学生练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②正在我们担心时,蜻蜒低飞、向我们报告了要下雨的好消息,应该怎么来读蜻蜓的话呢?(指名读,学生评读)
5、齐读1、2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指名读3、4自然段,思考:文小写了雷雨时的'哪些景象,
2、山示课件(雷雨景象),听雨声录音、想象人们的心情。
3、比较句子
大雨哗哗地下。
哗!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
学生交流;哪句说明雨更大?你从“快活”中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如何读能表现雨大,表现人们此时的心情呢?
4、学生练习朗读3、4自然段。
(三)学习5—9自然段。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5--7自然段,学生闭眼想象:雷雨后,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与雷雨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描述,CAI依次出示5、6、7自然段的句子,
(学生齐读5--7自然段)
2、小组讨沦,完成表格填写。
景物
雨前
雨后
天上
柳叶、小花
湖水
小鱼、青蛙
3、引导想象:结合平时你的观察,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雨后还会有哪些景象?
4、激情引读:一场雷雨冲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阵阵凉爽。此时,天边挂起晚霞,空气特别清新。
①当你雨后出门散步时,看到重新焕发光彩的花草时,我们不禁要说——学生看课件中句子,齐读第6自然段。
②当你散步到湖边,看到欢快的小鱼、青蛙时、我们不禁又要说——学生看课件中的句子、齐读第7自然段。
5、雨过天睛,人们来到湖边乘凉、散步,小朋友也来到桥上,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员,你最想干什么?
教师小结:是啊,看着清亮的湖水,让我们像小鸟一样飞起来,飞到雨后的桥边,飞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吧!我们齐读第9自然段。(学生齐读第9自然段)
四、朗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夏”全文,可以一个人朗读,也可以和小组内同学合作朗读。再次体会夏天雨前、雨后景色的变化带给人们的快乐。
2、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读或背诵并评点。X k B 1 . c o m
五、习写生字,交流学法
1、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自己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2、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六、课后拓展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画一画夏天的景物;搜集文中或课外的描写夏天的词句,并进行摘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会认16个字,学习新的笔画横折折折钩。
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长”的含义在于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尽到社会责任。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成长”的含义在于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尽到社会责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照片导入。
1、亲切的叫出它们的名字,好吗?生作答。
那 “你” 叫什么啊,请 “你” 大声的告诉大家。
句式练习:我叫 。(课件)
2、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亲戚朋友是怎么称呼你们的呢?
3、这些称呼都包含着爸爸、妈妈、亲戚朋友对你们的浓浓爱。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我的名字》(板书)中的“我”就有好几个名字,他都有哪些名字。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读课文时要注意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同桌帮帮忙。
二、学生字
1、全班齐读生字。(师指导个别轻声读)
2、小组合作读生字。
3、齐读字宝宝。
4、开火车读字宝宝。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全文
1、齐读全文。
2、他都有哪些名字呢?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可真多呀!
分组轮读,提出问题,谁这么称呼这个小男孩的?
称“我”为“小朋友”。
称“我”为“红领巾”。
称“我”为“好孩子”。
称“我”为“小雷锋”。
3、生作答并齐读。
4、可是大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他呢?
(二)指导学习第四小节
1、老师:诶!同学们“雷锋”你们认识吗?谁能来帮大家介绍呢?
2、师生共同介绍“雷锋”。
3、老爷爷为什么称小男孩为小雷锋,我们来看看插图吧,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作答,师加以指导并评价。
4、请同学们观察人物的表情,你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出了什么?
生作答,师加以指导并评价。
5、是啊!这么重的东西,老爷爷一个人推该多辛苦啊,那你知道老爷爷为什么称小男孩为小雷锋了吗?(因为小男孩看见老爷爷推车上坡很辛苦,就帮助老爷爷推车,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所以老爷爷说他是个小雷锋)
6、指导有感情地读这一节诗。
谁想当小雷锋读一读。谁还愿意当小雷锋的也来读一读。
(帮助别人得到快乐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让我们都来当当助人为乐的小雷锋一起来读一读。)
7、总结学习方法。
(三)自学第一、二、三小节
1、请大家用学习第四小节的方法,自己读一读前三小节并想一想“大人们为什么这么称呼他?”“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感人的故事?”。
2、生自由读,同桌讨论。
3、问路的叔叔为什么称小男孩为“小朋友”?
生作答。师请作答的学生为“小朋友”,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4、情感提升,请所有男生一起感情朗读。
5、那二、三小节呢?谁来说说他们之间的故事?
6、生作答。师请作答的学生为“红领巾”,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7、情感提升,请所有女生一起感情朗读。
8、生作答。师请作答的学生为“好孩子”,感情朗读第三小节。
9、情感提升,请男、女生各自情感朗读一次。
10指导写”奶”字及新笔画“横折折折勾”(写字就想做人一样,要学会谦让,横改提,不要出头,这样这个奶字才更漂亮)
11、生练习(第91页,动手描一描)
(四)学习第五小节
1、师:大人们都称呼小男孩为(师指黑板生说)?这些称呼都包含了大人们对我的什么?
生作答(爱、感谢、赞扬)同时说明了我是个怎样的小男孩?
2、生作答(乐于助人、关心、帮助他人的好孩子)
3、师、是啊!(边板书画心边说)“我”就是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爱关心爱帮助别人的心,所有读(手指大屏幕第五小节)。
4、如果你就是这个爱关心、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小男孩,你会用什么的情感朗读这一小节呢?
5、生作答。
6、师指导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17、师小结。小朋友们,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够去关心、帮助他人,做个优秀的红领巾,做生活中的小雷锋。
四、拓展
1、课文中的“我”都是热心帮助年纪大的人,小朋友,我们长大了,我们如何去帮助比我们小的幼儿园的小弟弟、小妹妹呢?
2、讨论:“我”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做些什么?
(护送他们过马路,为他们将故事,送玩具给他们……)
3、续写一节诗
“我”做了这些好事情,幼儿园的小弟弟、小妹妹一定会亲昵地叫“我”一声——小哥哥/小姐姐:
摔倒的小朋友,
不知道我的名字,
叫我小哥哥/小妹妹。
4、你还想到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吧。
五、总结
老师非常高兴看到孩子们这么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老师想说,你们长大了,是一个优秀的小公民,我们一起自豪地读读诗歌。
六、背诵诗歌
1、齐读全文。
2、生自由背诗歌。
3、看板书背诵诗歌,回顾全文。
七、板书设计
我的名字
叔叔 小朋友
阿姨 红领巾
老奶奶 好孩子
老大爷 小雷锋
语文教案 篇3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口语交际
一、名言导入
1.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2.记得或者学过哪些名人关于书的名言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3.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自由交谈:
1.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2.介绍一本好书
3.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4.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
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
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
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三、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注意: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1.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2.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3.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4.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四、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报纸)”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习作
一、导入激趣,拓展思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一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让我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实事,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自主习作 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5.自己修改习作。
三、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自由读文章。
附:
我喜欢(节选)
张晓风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个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地张结着。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里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
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一一就位。
我喜欢看满山芦苇,在秋风里凄然地白着。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白得那样凄凉,美而孤独。我也喜欢梦,喜欢梦里奇异的享受。我总是梦见自己能飞,能跃过山丘和小河。我梦见棕色的骏马,发亮的鬈毛在风中飞扬。我梦见荷花海,完全没有边际,远远在炫耀着模糊的香红。最难忘记那次梦见在一座紫色的山峦前看日出──它原来必定不是紫色的,只是翠岚映着初升的红日,遂在梦中幻出那样奇特的山景。在现实生活里,我同样喜欢山。
我喜欢看一块块平平整整、油油亮亮的秧田。那细小的禾苗密密地排在一起,她像一张多绒的毯子,总是激发我想在上面躺一躺的欲望。我还喜欢花,不管是哪一种,我喜欢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孤洁的百合,以及幽闲的素馨。我也喜欢开在深山里不知名的小野花。我十分相信上帝在造万花的时候,赋给它们同样的尊荣。
我喜欢另一种花儿,是绽开在人们笑颊上的。当寒冷的早晨我走在巷子里,对门那位清癯的太太笑着说:“早!”我就忽然觉得世界是这样的亲切,我缩在皮手套里的指头不再感觉发僵。
……
我喜欢活着,而且深深地喜欢能在我心里充满着这样多的喜欢!
桌椅在哭泣
我是教室里的一张桌子,
能为同学们服务,
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爱一个人静静地聆听,
你们那朗朗读书声,
使我在睡梦中,
慢慢苏醒。
但是……
你们对我毫不爱惜,
那锋利的小刀,直体内;
那黑色的墨水,
弄脏了我干净的`外衣。
本是光滑的身躯,
却被弄得凹凸不平,
本是洁白的外衣,
却被弄得肮脏不已。
桌椅在呼唤,
桌椅在哭泣。
还我们一个洁净的身体。
让我们拥有从前的美丽!
一只小鸟的祈求
我是一只可怜的小鸟。
以前我生活在黄河上游的一片茂密的森林里,那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那里河水清澈、碧波粼粼;那里野草肥美,鲜花盛开……我和伙伴们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园里,各种动物和睦相处,常常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时,聚集在一起举行盛大的Party,我们自由,我们欢快!
我们的家园无比美丽:春阿姨伴着欢快的舞蹈给我们送来阵阵春风;夏伯伯迎着蓝天白云为我们带来一池池碧水清泉;秋叔叔随着萧瑟的凉风给我们奉上一串串金灿灿、黄澄澄的果实;冬爷爷披上洁白冬装为我们报告着来年的希望。
我们为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园而感到自豪,感到欣慰!
时光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随着人类领地的不断扩大,我们可爱的家园渐渐遭到人类破坏。
当我再次飞回故乡时。眼前的景象令我十分诧异:
春日光临,小草妹妹从土里钻出来,不再是那么青翠欲滴;野花姐姐张开笑脸,笑容中却蒙上了一丝丝忧郁;大河哥哥脱下厚厚的冰衣,身子却变得越来越瘦小;大树爷爷的病情日益严重,刚抽出的几颗新芽,是那么缺乏生意。
漫长的夏季实在难熬,烈日暴晒在裸露的林间,动物歌星──知了的歌声也显得那样有气无力,听起来让人觉得意乱心烦。
秋天来到,树上的果实稀稀落落,没有过去的红,也没有过去的大,是那样的淡然失色。
寒冬刚到,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快快进入了冬眠。
不远处工厂里“轰隆隆”的机器声、公路上汽车“嘟嘟嘟”的喇叭声、树林中“哧咚咚”的伐木声,不绝于耳。啊,我们失去了原来那美丽迷人的家园。成片的树木被砍光,小草也面色枯黄;野花耷拉着脑袋;河水快断了流。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烟囱喷射浓烟。环境遭到破坏,蓝天不再蓝了,河水不再清了。我们原来的家园已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死亡地带”。森林里再也没有动物们的欢笑;再也没有暖烘烘的阳光;再也没有淙淙的清泉;再也没有宛转的《摇篮曲》……
亲爱的朋友──人类,快救救我们吧!我们渴望一片碧水蓝天,我们祈求一个安宁的家园。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读对话,了解内容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交流: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练习用自己能掌握的方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在前几个单元中任选两篇概括)
二、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附:
关羽失荆州
关羽失荆州的故事来自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当时孙权欲夺荆州,叫陆逊“速为孤图之”。陆逊闻荆州军马整素,无奈装病。陆逊对吕蒙献计:“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惟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与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关公闻听陆口守将吕蒙病危,换了陆逊,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果然撤荆州大半兵赴樊城,致使荆州失守。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的由来
唐代张怀瓘的《书断》中记载: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版上,所以叫做“祝版”。后来改用纸写,但按习惯仍叫“祝版”。王羲之曾写过“祝版”,是写在木版上的。由于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因此字迹渗透入木,竟达三分之深,这就叫“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出自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周瑜手下老将黄盖为周瑜献计,欲用火攻曹营。并且黄盖愿意诈降曹操,行周瑜之诈降计。周瑜依计借故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黄盖写信给曹操诈降,曹操中计,火攻成功。
4.背歇后语。
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如: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趣味语文
1.自读两个小故事,读熟练。
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四、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读选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的杨梅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这里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接着,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渴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然后,作者抓住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生动、细腻地描写,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
教法建议
1.这篇文章短小,层次清楚。首先,让学生通读文章,看看课文写了什么。在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内容的同时,对学生着重进行三方面的能力训练,可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
①速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此层次侧重对摄取重要信息能力的训练。
②默读课文,复述课文的内容。此层次侧重对学生记忆能力、复述能力的训练。
③有感情地读课文描写的段落,让头脑的图像更清晰。这个层次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同时也对学生的绘画、描述等综合能力加以训练。
2.细读课文,抓住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一下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步,重在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透视能力。
3.细品课文,感悟语言。要让学生深入地读课文,寻找课文中能使自己产生联想的句、段,细品课文,植根于课文中,想于书外。这一步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悟性,因此,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要怕不着边际,不要给予简单的否定,教师要多给以鼓励,让学生联想的积极性高涨起来,联想的翅膀张开来。
4.研究课文,找出文中自己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加以评价,看好在哪里;也可以找出自己认为作者的败笔之处,评价败在何处,提出自己的最佳修改方案。这步训练重在学文。
词语注释
贪婪:贪图享受,不知道满足。
吮吸:原指把嘴唇聚拢吸取。本课指杨梅树吸收春天的雨水。
伸展:本课指杨梅树得到雨水浇灌,枝叶迅速生长。
甘露:课文是对春雨的比喻,有赞美之意。
细腻:细致光滑。
细雨如丝:形容雨很细小,像丝一样。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细腻——细微 贪婪——贪心 伸展——舒展 甜津津——甜丝丝
反义词:喜爱——讨厌 伸展——收缩 细腻——粗糙 柔软——坚硬
句段赏析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析 “细雨如丝”是春雨的特征。这既告诉我们杨梅树生长的季节和环境,又暗示了此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有赞美之意。“欢笑”在这里暗示杨梅树在旺盛地生长。这一段作者采用拟人写法,写出了雨中杨梅树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在茁壮成长,写出了杨梅树的可爱。
课后题解
2.答:杨梅的形状:“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长着小刺。”杨梅的颜色:杨梅先是淡红色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杨梅的味道:“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3.这段话确实写得很美。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体会,从准确用词方面,从拟人写法方面去理解,也可以着重说说哪一个词或哪几个词你认为写得好,为什么好,要说出理由来。
课文提示
吃过杨梅吗?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杨梅树的美丽,具体细致地描写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强烈的热爱之情。读课文,想想: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上“故乡的”?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写具体的?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具体呢?
难句解析
1.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细雨如丝”,这是春雨的特征。既告诉我们杨梅树生长的季节和环境,又暗示了此时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有赞美之意。“贪婪地吮吸”即不知满足地吸收春天的雨水,这是杨梅树枝繁叶茂的重要原因。
2.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四季常绿”,说明杨梅树是常绿乔木,冬季也不落叶。“在雨雾中欢笑着”,“欢笑”在这里暗示杨梅树在旺盛地生长。这里采用了拟人写法,写出杨梅树的可爱。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我”爱故乡的杨梅。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杨梅树的美丽可爱。
第三段(第3至6自然段):讲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写作特点
作者写家乡的杨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有顺序、有重点地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层次清楚,描写细腻。拟人手法的.运用,更使文章生动、有趣。
语言积累
细雨如丝 贪婪 吮吸 甘露 伸展 细腻 柔软 甜津津
1.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2.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阅读提示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的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江南盛产一种水果——杨梅(投影出示杨梅果图)。这是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写杨梅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板书课题)
二、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并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为什么喜爱杨梅?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明确。(因为故乡的杨梅有着它的可爱之处,所以,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第二自然段写杨梅树,三至六自然段写杨梅果。)
四、再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1.字的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注意强调“腐”的字形结构。
(2)区别字形组词:
汁一汗 狭一峡
2.词的交流。
(1)指名读生词。
(2)引导学生理解。
细雨如丝:指春雨轻轻的、细细的、象头发丝一样。
细腻:精细光滑。
甘露:原指甜美的露水。在本文中比喻春雨的甜美。
伸展:原指向一定方向延长、扩展。本文指杨梅树得到雨水浇灌,枝叶生长迅速。
贪婪:本文指杨梅树不知满足。
(3)归类。
对于词语的理解可按三种方法进行:①先理解单个词,再理解词语。如:细雨如丝、细腻。②先,再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甘露”等。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五、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及我爱故乡的杨梅,在全文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2)感情读文,要读出对故乡深深的爱
过渡:同学们能读出作者对故乡的一片深情,作者爱故乡,爱杨梅。细雨如丝的季节来了,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2.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交流第一个问题:
(这一段写出了雨中杨梅的可爱。)
交流第二个问题(重点):
提问: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两句)投影出示两个句子,指读第一句。
交流第一句话:
①第一句话中的“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杨梅树“贪婪地吮吸”表示什么?(板书:贪婪吮吸)
(春天的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贪婪地吮吸是说杨梅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天的雨水)
②在这句话中,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春雨比作甘露,而且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从表面看是说杨梅树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雨,而实际是在写杨梅树的什么?(长得快、茂盛、生长旺盛……)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说明作者非常喜欢杨梅)因此,我们在读这句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的欢快。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理解交流第二句话:
①文中的第二句话又是怎样写杨梅树样子的?(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板书:伸展枝条
叶子欢笑
②杨梅树真的会像人一样“伸展”和“欢笑”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找出答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园地》教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