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理解该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
二、了解该诗中运用的反复手法及梦一般的诗境。
教学重点难点:情感基调和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尹德说:文学创作都是艺术家的白日梦。诗人尤其是“醒着做梦的人”。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有这种特点。
三、简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华大学,抗战爆发以后随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共同迁往云南昆明。一九四二年,毅然随军远征缅甸。他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难,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引导初读:作者在诗中写了什么?(他梦到了什么?)亦即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五、阅读第一小节:
1、作者在这首诗中,交织着痛苦和希望两种情感,请阅读第一小节,你认为在这一节中,哪些意象是痛苦的,哪些意象是充满希望的?
2、明确:作者描绘了干燥的风,单调的水,忧郁的森林三种哀景,描绘了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爱情和鹰群、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三种哀事,展示了大地的苦难,又通过“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到处看见的人民、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三个意象,展示了大地的希望。
3、小结:这一小节是作者对大地的宏阔展示,虽荒凉贫瘠,但行列、人民使大地充满亮色,全诗笼罩了“赞美”的.基调。
六、阅读第二小节:
第二小节诗人由地到人,写了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阅读,思考。提示:这个农夫原来在田野里辛勤地耕耘,但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他家乡的宁静,他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征途。(引导学生理解:“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即“翻起溶解过他祖先的的同样的泥土”;“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即走上可能让他死亡的征途。)
七、这个农夫走了以后怎样呢?阅读第三小节,从诗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提示:他走了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难,家人无望地等待,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的家乡还是像原来一样的贫困荒凉。但是他走了,从不回头诅咒。
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对这个农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提示:舍家保国,义无反顾。
面对这个崇高的人,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面对的个人,作者激动(要拥抱每一个人)、悲伤(为了他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小结:这一小节中作者写了农夫走了以后的悲哀。
八、1、阅读第四小节前六行,思考:这几句写的是什么?
提示:注意作者反复强调的东西。这几句写的是人民的痛苦、大地的荒凉依旧。
2、面对这种现象,作者有什么感受?
提示:阅读以下三句,体会作者的感情。作者为了民族仍将有可能面临耻辱的历史而痛苦,徘徊――――
3、但最后的两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表明了作者的希望。
这里,作者既有对未来的忧郁,又有对前途的展示。大地依旧,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希望正在升起。
九、课堂总结:这首诗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构成了诗歌
的主旋律,表明了赞美的内容,这首诗像一个梦境,通过一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痛苦的希望交织的情感。
十、布置作业:熟读。找出自己仍不理解的句子。思考其中的道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的赏读,体会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准备:
1、亲自去观察广玉兰。
2、搜集有关具有坚韧不拔品质的植物的诗句。
3、文中的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有这样一种树,它高大挺拔、花朵高雅、叶子常青。它就是-----广玉兰[板书] 真美啊!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广玉兰》的第一课时。广玉兰的'气味幽香,花瓣纯洁。在陈荒煤先生的细腻描绘下广玉兰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用书中词语说说广玉兰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 二)、精读感悟
1、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幽香、纯洁的广玉兰。但比起它的幽香、纯洁。作者更爱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师: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来仔细欣赏广玉兰开花的不同形态。
2、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看到了哪些形态的广玉兰花?你最喜欢哪种形态的广玉兰花呢?把你最喜欢的这一种形态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自读,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出示四幅图]含羞待放
(1) 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个词看出来?[含羞待放]
(2) 你仿佛看到什么?这就写出了广玉兰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似的。你能读出害羞的语气吗?(指名读、男女生读)刚刚绽放
(3) 这个句子也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个词看出来?[迫不及待] 这个词写出了小蜜蜂什么心情?
(4) 为什么小蜜蜂那样迫不及待钻进花苞?猜猜看?[花香花美] (个别读、齐读)婴儿的笑脸
(5) 这句话把盛开的广玉兰比作什么?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是纯洁甜美的。) (个别读)
(6) (美吗?听到甜声,可没看到同学们的甜美的笑脸,谁能再读一读?)
(4) 有没有谁喜欢凋谢的广玉兰?(个别读)
(7) 为什么喜欢凋谢的广玉兰?你从凋谢了的广玉兰感受到什么?
(8) 对呀,这颗粒就是新生命的种子。这虽然没有其余几种形态花美丽。其实里面蕴含着一种美。生命之美、希望之美、力量之美。
(9) “数世同堂”是什么意思?周围数世同堂的家庭是怎样的? 放在这段话里怎么讲?
(10) 出示:这就叫数世同堂。有的话凋谢了,旁边又盛开着。这一朵刚开,那一朵含羞待放。不断有花谢,不断也有花开着。这就叫——生生不息。 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生命力]齐读。
5、师:同学们仿佛看到了美丽洁白、生命力旺盛的广玉兰花。下面请同学们看着图,引用文中的有关语句,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一种形态的花。
6、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们怎么不把它留在心间呢。选择最喜欢的试背。(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指名背诵。
7、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敢说这不仅仅是一株美丽的树,更是一株充满生机的树。
作者为什么把广玉兰写得如此富有神韵,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总结归纳:总分总结构、结尾呼应、并列关系、运用比喻拟人等。 的确,作者深受广玉兰,所以用心观赏,用心感悟。抓住特点,运用多种表达方法。才把广玉兰写得生动具体。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教学准备 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爸爸逗我玩》。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40分钟内完成500字左右的文章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初步体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初步理解诗歌意象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4、感受诗歌轻松愉悦的意境美,温馨圣洁的情感美,体验人间至真至纯的母子深情及诗人博爱的胸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教师以舒缓深沉的语气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在20xx年6月的《语文新圃》上刊载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说长大要当解放军,有的说要当老师,有的说要当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闯入老师的视线:“我的愿望是当一条狗。”老师又惊奇又好笑,接着往下看:“我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山村的夜很黑,听人家说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妈妈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经不在了。还听人们说,家里有狗,鬼就不会来了,可我家连狗也没有。我多想变成一条狗,夜夜守在妈妈的门口,那样妈妈就不再害怕了。”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①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这个小故事导入,并适时提问,既开篇就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情感,又切入主题,一石二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出声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
2、指明个别朗读。(穿插识字环节:匿、嗅、祷、摩、衍等)
3、思考讨论:诗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画面,用一句话概况)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在通读中扫除文字障碍,落实字词教学。
(三)美读探究
师:诗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该如何读出这孩子的个性与情感。诗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该怎样读出妈妈的心情?
1、小组合作品读,互相揣摩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指明个别朗读,读后点评。(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好,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不够好,请说出理由,并试着朗读。)
语言品味重点语句参考: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句中妈妈的话语要读出焦急的心情。从“暗暗”、“匿笑”中体味孩子的调皮、可爱。
②……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中“突然”表现孩子调皮、可爱的个性,同时表现要给妈妈带来惊喜的心情。“求”表现孩子撒娇的天性和恋母、爱母的情感。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句中“坏”字读出母亲又惊喜又嗔怪的语气,贬词褒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句中“不”字拉长读升调,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天真、得意的语气。)
3、听录音精彩片断朗读,对比再点评:录音读得好,还是学生自己读得好,说出理由。
(这环节有条件可尝试一下,鼓励学生说真话,敢于质疑专家,肯定自己。说不定学生的朗读更切近诗中孩子的真实情感。)
(四)助读感悟
师: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1、 生自主讨论交流。
2、 借助课文注解理解: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把儿童想象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既赞美了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着母爱的'光辉。
师:从文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生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2、 介入资料,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资料一、泰戈尔,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但是他是一位不幸的人,幼年丧母,青年失去心爱的人,中年妻子病逝儿女夭折。但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他仍然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他心中对生命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是何其博大!
资料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泰戈尔
设计意图:此环节修改,介入资料一、二,①意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解读文本,更加深刻体会诗人内心情感。②让学生在体会世界伟人博大胸怀的同时,得到情感心灵的熏陶和陶冶,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五)拓展抒写
1、结合实际,谈谈感悟:你从诗中悟到了什么,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2、真情表达,借物抒情:以“假如我 ”句式,写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体验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水到渠成进行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母爱犹如春风细雨随时沐浴着我们的身心,只是平时缺乏感受。
②以“假如我_____________”句式写话,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及时运用文中所学借物抒情的方法。
(六)作业延伸
1、学做诗人,请把课堂上所写的这句话,拓展成一首小诗,或一段话,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2、积累知识,收集有关母子之爱的诗文、名言或典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诗人。
设计意图:
作业①:为了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
作业②③:学习语文功夫在课外,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总结:同学们,母子深情是人间至爱。母爱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一声轻轻的叮咛,一丝会心的微笑,甚至烦人的唠叨,严厉的斥责……都是浓浓母爱的表现。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不懂得感受,不懂得珍惜。如今请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回报吧。
语文教案 篇5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课文写的是一位画家和一个小姑娘之间发生的事。在海滩上,画家请小姑娘看管衣服和画夹,自己游到礁石上捡贝壳;小姑娘冒着火热的太阳等了好长时间,画家才回来;画家想给小姑娘贝壳以表示感谢,小姑娘谢绝了。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圈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识记4个生字:肠、蜊、蛳、捅。理解并积累7个词语。仿写比喻句。
3默读课文,按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的美好心灵。
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交流预习情况。分节读课文,提出问题。
字词教学
课文4个生字都是形声字,可以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读音和字形,再通过比较理解字义。
本课的词语也比较浅显,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发现不懂的地方,合作想办法解决。
阅读教学
课文比较长,课始(或课前)可让学生预习课文。预习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以是读通课文,圈划自己不懂的地方和最感动的地方。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比如:结合“阅读芳草地”的第二题,根据提纲理清课文的层次。然后深入学习课文,通过小姑娘的言行理解她乐于助人、守信、做了好事不求报答等好品质。同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句子的语气。
练习指导
1“词句活动室”的第一题:小组合作,写出“一字打头”的成语,比一比哪一组写得多。要通过“游戏”、“比赛”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帮助学生积累成语。这类成语很多,如:一心一意、一本正经、一表人才、一波三折、一步登天、一尘不染、一帆风顺、一干二净、一鼓作气、一呼百应、一见如故、一箭双雕、一举成名、一举两得、一马当先、一鸣惊人、一目了然、一诺千金、一丝不苟、一团漆黑、一望无际、一针见血等。
2“词句活动室”的第二题:“照样子,填写句子。”例句中“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比喻心情非常激动;理解了之后,让学生想想谁在什么时候心情非常激动;最后,完成填写练习。
语言实践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提纲,把课文内容讲听。课文比较长,主要是训练学生学习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有时也可以把一个大段分成几个部分),想清楚以后在进行复述。具体讲的时候对学生要求不能太高,大致内容讲清楚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
“语言直播厅”是一道跨度很大的练习,重在培养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知新而温故”——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复习旧知识。在课内外学过的文章中,只要主人公的品质和“乐于助人”、“守信”、“做了好事不求报答”中的一个方面有关即可。假如主人公有其他美好品质,一般也可以允许。
资料
作者:庄之明原名庄志明。1937年出生。福建晋江人。著有短小说集《海菊花与宝石花》,中小说集《爱的萌芽》等。
词语注释:
一望无际:际,边。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
灵机一动:灵巧的心思一下子出现了。
古诗诵读
游子吟
唐·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
孟 郊 (751-814) 字东野,湖州武康(浙江德清)人。贞元进士,任溧阳县尉。其诗多寒苦之音,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孟东野诗集》。
注释
游子:离开家乡游走四方的人。吟:一种诗体名称。就像本书中所收的汉乐府《长歌行》中的“行”字那样,总是放在名的最后。密密缝:意为母亲担心儿子长久远游外地,生活没人照料,便密缝衣服使之不易破损。寸草心:比喻儿子自感报答母爱的孝心非常绵薄。因子女需母亲抚养方得成年,有如小草需阳光照射方得长高,故有比喻。三春晖:春季三个月的温暖阳光。比喻母亲的慈爱恩德。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握针线,正在为即将外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衫。她一针一线细密地缝着,仿佛是担心儿子不能按时归来,便把自己对孩子深深的关爱都缝进衣服里。作为子女,寸草般微薄的'教心又怎能报答这阳光一样伟大的母爱呢?
提示
这是一首颂扬伟大母爱的小诗。诗人是从一个很普通的生活场景开始对母爱进行描绘和颂扬的。这首诗看似浅显平淡,实际上含意深婉,又富有民歌特色,因此长期以来为人们所传诵。
谢亭送别
唐·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作者简介
许 浑 字用晦,一作仲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太和进士,官虞部员外郎。其诗长于律体。有《丁卯集》。
注释
谢亭:在今安徽宣州。相传是唐朝谢朓(tiǎo)所建。劳歌: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是古时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别时唱的歌。泛指送别歌。西楼:即谢亭。
译文
我在谢亭设酒为好朋友饯行。离愁别绪笼罩着每个人的心头。在送别的歌声中,船夫解开缆绳,小船起程了。我目送着船儿离去,只见经霜的枫叶染红了两岸的青山;湍急的江水载着那一叶小舟,渐行渐远,融入了天际……夕阳西下,暮蔼沉沉,凛凛的秋寒使酒醉的我醒来,可是知心的好朋友已远远离去。在这满天的风雨中,我孤独寂寞地走下了谢亭。
提示
这是一首送别诗。它以景写情,用自然的风光来衬托人的感情。
语文教案 篇7
一、复习回顾。
1.同桌互读检查,小组给生字找朋友。
2.叫几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当老师评价、纠错。
二、精读感悟。
1.指导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首先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可以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汇报交流。
2.自主学习第三、四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还写了两种“活化石”──大熊猫和中华鲟,小朋友们能自己读懂吗?试一试吧!也像刚才老师那样,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同桌合作,把读懂的内容向大家汇报,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开始吧!
(2)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小节。
(3)汇报交流:
A、“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你知道“熟悉”的意思吗?你对什么很“熟悉”?请说一句话。
B、“灭绝”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其他动物为什么会“灭绝”呢?
C、“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稀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中华鲟会“稀有”呢?
三、品读升华
师: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许多人还不了解他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并让大家都来保护他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读。
3.全班赛读。
四、演读展示。
1.师: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要给前来参观的.游人解说有关“活化石”的内容,你该怎么说呢?想试一试吗?
2.(师示范):我是银杏树,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果树,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长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了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了爷爷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孙树”。
3.(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活化石”介绍给游客。
4.各组派代表上台演说。
五、资料交流。
1.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对活化石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还有许多从远古时代生存至今的生物,除了书上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等活化石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化石的知识,赶快把你找到的资料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交流资料(先同桌交流,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资料上讲台交流,鼓励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识。)
六、课外延伸:
请你读一读:《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理解由生字带出的新词语。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文中角色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激发情趣:在鸟类中,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数量很多的小鸟,它们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好听的歌声,甚至不被人们关注,因为人们对它们太熟悉了。但今天我们学习的《麻雀》一课中讲述的这个故事却是我们不曾见过的,更是令人感动的'。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入情境。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和同桌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识记生字的字形,口头扩词、扩句了解字义。
3、联系上下文或理解由生字带出来的新词。
4、检查、反馈学生的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集体正音。
(2)、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绒”、“博”。
(3)、理解由生字带出的新词语。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默读质疑,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不好懂的词语、句子记下来。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课后第2题自学。
(1)、根据题中的三个内容,把课文分为三部分,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2)、初步想想,课文中哪些地方使自己感动。
3、全班讨论交流自学后的结果。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附:板书 13、麻雀
梧桐 绒毛 掩护 嘶哑 搏斗 庞大 危险
语文教案 篇9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理念。如何使儿童在读古诗的同时,真正感悟到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下面一个教学片断,我们会有所启发。
【案例片断】
(通过“自读———同桌检查纠正———齐读”等方式使学生把古诗读正确)
师:同学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生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
师:哪一组先来交流?
生:我们组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后半部分的意思: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们组来帮助他们小组的同学补充一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思是说远远看去,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们知道“白云生处有人家”是说白云的深处有一户人家。
师:是吗?(师随机板画山中云雾缭绕的地方有几座房子)
生(看了黑板上的画后举手):老师,我觉得不是白云的深处,应该是在山上有几户人家的房子。
师追问:那古诗为什么说是“白云生处”呢?(教室里一片沉默,片刻,有一名学生举手)
生:因为山很高,比天上的云还要高,所以是“白云生处”。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同学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像刚才结合图画来读懂古诗,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其他组还读懂了哪几句呢?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说霜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师:你说得不错,但这里的“霜叶”是指什么叶子呢?(教师随即出示书中的.插图)
生:“霜叶”指枫树的叶子。老师,我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思。
师:那你说说看。
生:我是从书中看出来的。作者在小路上走,看见傍晚路边的枫叶太美了,就停下车来。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自己读懂了这首古诗的意思。(这时,一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
生:老师,我不知道“寒山”是什么意思?
生:“寒山”是一座山的名字。
师反问:真的吗?
生:我认为不是。
师继续追问:那为什么要用“寒山”呢?(教室里鸦雀无声)
师启发:同学们你们想想,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季节的呢?
生:秋天。
师补充:而且是深秋时节,这里的“寒山”指的就是深秋时节的山。因为深秋时节,天气转冷,因此作者在这儿用了“寒山”。
生:第四行为什么说“霜叶”呢?
师:谁能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呢?
生:天冷了,早上就会下霜。所以说是“霜叶”。
师:说得准确一点,应该是被霜打过的枫叶。同学们,杜牧用短短的四句诗写出了深秋时美丽的景色,使我们看到了深秋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也来赞一赞这美丽的深秋,好吗?(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以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文中的小朋友屁股印上两道杠杠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要养成倾听的习惯,不能只听半句。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师: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来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放松放松,好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猜猜看”,老师说出上半句,看谁能猜出老师下半句想说什么?看你们想的和老师想的是不是一样的。(游戏可自己摄入)
这个游戏好玩吗?其实,大家刚才的补充的都是对的,但是只有少数同学猜中了老师要说的话,所以,我们只有用心的听别人把话说完,才能知道别人究竟想说什么。
(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就不这样,他听谁说话都只听半句,不等别人说完就以为自己知道了。后来,这个小朋友闹出了笑话。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1课《只听半句》。(看着老师板书课题)齐读。
二.出示目标(教学目标)
三.自主预习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翻到第105面,
1.自由地朗读课文。
2.听清楚读书的要求:字音要读准,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来帮忙。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出示无论??都??)
质疑问难:从这个词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2、从第一小节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听任何人讲话都只听半句的男孩。
再次质疑:课文中写了哪些人跟他说话了? 课文中写了哪些人和他说话了呢?(板书:奶奶、爸爸、老师、园丁)
3、课件出示他们的话,指导朗读。
奶奶:奶奶年纪大了,说话总是慢吞吞的。
爸爸:你有一个什么样的'爸爸?你来(严厉地、和气地、和蔼地)读读。
老师: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读老师说的话。有的老师很严肃,谁能严肃的读读。
园丁叔叔:谁能想象着用你见过的叔叔的样子来读读 师生配合读。
看着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省略号,说明什么?)
4、奶奶可能说什么呢?(天热了,你要多喝一点水) 评:你真是个会说话的孩子;哦,原来奶奶是这个意思 爸爸说??
你们的想法可真多,可是在生活中要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我们就要耐心地把话听完。可是,文中的小男孩是怎么认为的呢?(课件出示)师、男、女生配合读。
5、这可真是一个又顽皮又没有耐心的孩子。同学们想想,除了奶奶、爸爸、老师说的话他只听半句,在生活中还会有谁和他说话,他只听半句呢?
这真是一个只听半句的小男孩,你们在生活中会这样做吗?(不会)那你会怎么做呢?(我们要听别人把话说完。)
6、园丁叔叔想告诉他什么?谁能把园丁叔叔的话补充完整?
(1)如果他能耐心地听完园丁叔叔说的话,还会不会闹出笑话?
(2)小男孩闹出笑话的原因是因为?(他只听半句)
7、小结:
(看板书)是啊,奶奶讲话,他——只听半句;爸爸讲话,他——只听半句;老师讲话,他——只听半句;园丁叔叔和他说话,他也——只听半句;结果,闹出笑话,这怪谁呢?——只怪他听话只听半句。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听人说话
要听明白,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板书:我们要用心倾听,把话听完整。)
五.检测
六.拓展探究
你们说这个小男孩只听半句的习惯好吗?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精选)08-02
语文劝学教案09-21
【经典】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9-14
语文教案(经典)08-19
【精选】语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