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优选(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3-6段,能按问题找到对应的课文段落。
2、能按要求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
3、能区分倒影和倒映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习3-4段
1、自读3-6,思考:哪几段是写丑小鸭离家后的不幸遭遇。
2、自读3、4段,先自学生字,再填空:
来到哪里遇到什么不幸
水草地野鸭()
()里小鸟()猎狗()
()丛中天气()
3、再读课文3、4段,填空:
离开了水草地
白天()晚上()
()在芦苇丛中
4、朗读指导
5、丑小鸭离开家之后有哪些不幸遭遇?
三、学习5、6段
1、哪几段是写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了天鹅,很快乐?
2、自读,学习生字
3、学习第5段,巩固单元学习提示
A、齐读,思考: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B、回顾按事情发展写的段,应该怎样读?
C、自读,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哪几句说同一方面的内容?这段话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4、学习第6段
A、默读,用~~~划出说明丑小鸭快乐的句子。
B、训练有表情地朗读。
5、丑小鸭发现自己长成了美丽的天鹅,为什么那么快乐?
四、作业
1、课作5
2、齐读3-6段。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5、6段
2、懂得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会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丑小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理解、学用“极了”
1、课后作业第4
2、体会“极了”的`意思
3、用“极了”说一句话。
三、背诵、默写5、6段
1、背诵
2、默写
3、同桌互批
4、订正
四、总结明理
1、齐读全文
2、安徒生为什么要让大家读《丑小鸭》的故事?
3、你觉得自己是丑小鸭吗?为什么?
4、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丑小鸭,常常不受人喜欢,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5、假如,我们班上有只丑小鸭,学了课文后,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他?为什么?
6、小结:
树立信心,战胜困难,顽强生活,幸福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正确读写“白茫茫、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背诵文中的古诗。
3. 对照1、2自然段以及古诗,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
4. 懂得机智的前提是博览群书、勤于动笔、善于思考。
教学重、难点:
1. 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体会诗的“绝妙”。
2. 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纪晓岚的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学生背古诗,初步了解七言绝句的基本知识。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纪晓岚的逸闻趣事,初步了解他的聪明才智。
一、教师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借助《纪晓岚吟诗》这篇课文,去近距离接触这位从小就被称作“神童”的清代才子。一起读读课题。就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读好多音字,读通长句子。
出示句子:不久,水面上的鱼漂晃动一下,突然没入水中,老渔翁用力拉起鱼竿,钓上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大鲤鱼。
强调“漂”的三种读音,“没”的两种读音。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课题和课文预习)
三、学习3自然段,感受皇帝的故意为难
生自由读3自然段。
1、纪晓岚是在什么情况下吟诗的?
读第三自然段,抓住“当场、故意为难、必须”体会皇帝的刁难。
“故意为难”,说不好会有杀身之祸呀?在皇帝的眼里,纪晓岚能诗能文,如果当场做不出来,会有什么严重后果?(轻则让人耻笑,重则人头落地。)
2、如果是你,当场要完成这样难的任务,会有什么反应?而纪晓岚呢?
引导学生从“望着、来来回回、几步”体会纪晓岚用时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思敏捷。从“悠然、吟唱”体会纪晓岚的自信从容、厚实的文学功底。
指导朗读,读出“悠然、自信”
师过渡:这首诗符合皇帝的要求吗?皇帝怎么评价?
四、学习4、5自然段,初步感受诗的“绝妙”
自由读4、5自然段。
1、皇帝觉得纪晓岚的诗吟得怎样?
“绝妙”“不但……而且……”(板书:诗歌绝)(体会绝妙之一:符合七言绝句和10个“一”的要求)
2、第五自然段中连续用了4个“好”和四个感叹号,皇帝为什么说这话?
师过渡:在皇帝眼里,这确实是一首好诗,那纪晓岚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他只不过是就景取材,皇帝说好一幅“秋江独钓图”,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五、学习1、2自然段,感受诗的意境
生自由读文章1、2自然段。
1、读过一、二自然段,你脑海中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从“红红的落日、一道道波浪、白茫茫的芦花、归巢的水鸭、沉静的大地”感受到“秋江美”。
从“目不转睛、静静地、一动不动”体会钓者的专注(心静——人静——江面静,老渔翁完全进入忘我的'境界,静静地等待着),从“用力拉”感受老渔翁的钓技高超,从“拍、笑、”感受老渔翁的快乐、兴奋与激动(随着鱼漂的晃动,鱼儿上钩,刹那间水响鱼跃、鸟飞花扬,沉静被打破,也吸引了散步行人的目光)。
引导学生从老渔翁的“获鱼之乐”逐步体会他的“独钓之乐”。
老渔翁独占了一江秋,老渔翁又给秋江带来什么?(老渔翁在独享满江秋色时,自己又何曾不是江边行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呢?)
板书:秋江美 独钓乐
2、这段用201个字写出了秋江美、钓者乐,再读古诗,古诗只有28个字,从这两个数字,你有什么感觉?(绝妙之二:字字珠玑)
好好读读古诗,你还觉得诗好在哪?
教师引导:“一条鲤鱼一上钩”,对比“一人独钓一江秋“的绝妙。(绝妙之三:突出了钓者之乐。)
“一人独占一江秋”,秋景如何?给人无尽的遐思。(绝妙之四:写出秋江美,意境深)
再来读读皇帝的评价。皇帝仅仅是评价他的诗好吗?
板书:才子智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吟唱《秋江独钓图》。
六、回归整体,熏陶情感
1、总结,课文从景入手,由景到人,以事写人,突出了纪晓岚的机智镇定,才思敏捷。
2、他的机智来自于哪里?通过课外资料补充,体会纪晓岚的机智来自于博览群书、勤写多思,善于观察。
七、课外拓展
收集纪晓岚的逸闻趣事,讲给父母或亲朋好友听听。
板书:
22 纪晓岚吟诗
秋江美 诗歌绝 :合要求 才子智
独钓趣 用字妙
意境深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作者介绍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呼啸而来的洪水,他处事不惊、果断的进行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2、通过对文字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的含义”。
【课前准备】
搜集和了解生活中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我将以检测学生学过的词语入手(出示词语)(课件6),并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事情。这样可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同时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初步了解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感受危况,引生入境。
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课堂教学的重点就进入了教学重点的解决上。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我把引生入境作为一个搭建的梯子。入境入的就是当时的那种危境,那种似乎无路可退的死境。在这里,我首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进入,(课件7)文章讲述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境之下,请找出文中描写当时自然环境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在学生自主学习过后,进行讨论和体会,让同学读相关的句子,在这里,重点从以下几个细节引导学生体会环境,领悟写法,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你能不能读出当时情景的危急。在画,悟,读三步之后,我及时让学生说出形容形势危急的词语(并适时板书:洪水势不可当)这样对学生进行了一个词语积累和运用的综合练习。
引生入境的第二步:因为学生对洪水比较陌生,通过前面入情入境地品读、体会,学生已经在脑子里初步感受到洪水的可怕与疯狂,但并不能更深的触及学生的心灵,因此我适时出示洪水的图片(课件8、9)同时设疑:“同学们,假如这场疯狂的洪水冲进了我们的村庄,冲进了我们自己的家,你该怎么办?”这样设疑,学生能将自己真正融入这场洪水中,为下文理解人们的表现埋下了伏笔。同学们,在这洪水肆虐,万分危急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找出描写人们表现的句子,交流,体会。然后进行第二个语言文字的训练,人们的这种种表现,可以让你联想到哪些词语。(适时板书:人们惊慌失措)随着这两步教学的递进开展,此时的学生已经随着那泛滥的洪水,惊慌失措的人们进入了课文为我们铺展的这幅洪水图之中了。也为下一步的.教学做了有声有形的准备。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这一步与上面的教学环节是紧密联系的,当我这样过渡:在这个时刻,在这个洪水发出死亡的狞笑的时候,人们都慌了,可你看,却有一位老汉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此时此刻,他表现得怎样呢?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悟一悟。(出示句子10)教学的重点也自然的转移到了老支书的身上。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学生从“像一座山”感受到了老汉的沉稳、冷静,从“党员排在后边”感受到老汉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然后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猜测老汉的内心想法,学生会深刻体会到在生死关头老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在危急关头老汉为群众的安危而担忧,在紧要关头老汉用沙哑的声音发出了一道铿锵有力的命令,引导学生从三个感叹号来体会,学生纷纷入境地朗读,他们不是用声音,而是在心来体验呀!
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像一座山,巍峨屹立,岿然不动。这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这样的老汉怎能不受人拥戴呢?可是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经漫到人们腰际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位小伙子,谁知道他和老汉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激情的话语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文本、学生已经融入在了一起,这时话锋一转,将学生带入故事的**。接着我将配乐朗读老汉与小伙子对话的一个片段,将文中的“老汉”与“小伙子”改换成“父亲”与“儿子”这样更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出示片断11)
(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父亲凶得像只豹子。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父亲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儿子。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说:“你先走。”
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儿子被洪水吞没了。
父亲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我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揣测父亲与儿子的内心独白,(出示12)想一想,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
①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心想,儿子啊,
②儿子瞪了父亲一眼,心想,父亲啊,
③儿子推了父亲一把,心想,父亲啊,
④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心想,儿子啊,)
然后学生畅所欲言,真正领悟父亲“揪”和“推”与小伙子“瞪”和“推”的矛盾动作后的心理世界,更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又一次感受。
(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教学进行到这里,已经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此时教学难点的解决已经水到渠成。指课题,文中的那座桥已经垮掉了,可是我们心中的桥已经搭建起来了,这座桥是谁?他是一座什么桥?请用一句话把老汉和桥联系起来说一说。(教师适时板书:血肉之躯永不坍塌)在学生深入学文,研读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已感悟了老汉的高大形象,这时对“桥”的含义的理解就会迎刃而解,即突破了教学难点。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
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我引导学生浏览课文,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交流后,(出示13)表达方法: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4、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上教给学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会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六)课后练笔,延续情感。
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样做?怎样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洪水退后……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后进行小练笔,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机会,搭建了倾诉情感的平台。
【教学结束】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钓、带、河、了、边、空、条、意”8个生字;积累“钓鱼、三心二意”等词语,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三心二意”的词义;认识新笔画“横折折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汉字“了、条、广”。
2朗读课文时,能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3了解故事内容,能初步感受到三心二意是做不好事情的。
4能展开想像,练习说话“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么做”。
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三心二意”的词义。
2像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到三心二意是做不好事情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小狗喜欢吃肉骨头,小鸡喜欢吃虫子,小猫喜欢吃鱼。小猫长大了,它多想自己也能钓鱼吃呀!
2 出示课题:53《小猫钓鱼》。齐读,练习质疑。
(1)学习生字“钓”,拼读时注意三拼音,教师结合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识记生字。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提问梳理板书问题。
二 听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听清小猫和谁去钓鱼,怎样钓鱼,结果怎样?
根据提示听录音:
猫妈妈 小猫在 钓鱼,小猫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结果,连 也没钓着。
(1)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并学习其中的生字“带、河、边、条、意”。
(2)反馈交流。
抓住生字的不同特点,各有侧重地学习以下生字:带、河、边、条、意。
教学生字“边”时,学习新笔画“横折折撇”,指导学生书空,强调“横折折撇”一笔写成,并让学生说说“边”的笔顺规则。
2齐读填空练习。
三 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轻声读课文2~3小节,用直线划出写小猫三心二意的.句子。
(1)出示句子:一只蜻蜓飞来了,小猫看见了,就去捉蜻蜓。
一只蝴蝶飞来了,小猫看见了,就去捉蝴蝶。
(2)指导朗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引读课文2~4节,在语境中随机识记生字:了、空。
3当小猫看到妈妈钓着了两条大鱼时,它会怎么想,又是怎么说的?
(1)展开想像,练习说话:小猫心想: 。
(2)重点指导读好小猫说的话,配上动作,提示“真气人”后面是感叹号,读出生气的语气。演读——品读——齐读。
4猫妈妈听了小猫的话后,是怎么教育小猫的?
(1)指导读好猫妈妈的话,师随机小结:做事要一心一意
(2)此时此刻,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它会怎么做?
(3)自由组合说一说,也可以配上动作演一演。
四总结全文,复习巩固
1齐读全文,回归整体。
2游戏复习,巩固词句。
3指导描摹“了、条、广”。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⒈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要内容。
⒉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
⒈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⒉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过程方法:
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毛泽东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要内容,并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毛泽东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板书)
介绍毛泽东创作词的背景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持中共中央会议。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咏:这里有赞美的意思。
〖揭示课题,很干脆。解题也利落。“咏”,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不都是赞美的意思。〗
二、读一读
1、初读感知:
(1)读着这首词,你有什么感觉?你感到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要求用这样的句式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
(2)齐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2、精读感悟
(1)再读词文,理解下面的内容。
问题:①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1、2两句词的意思。
明确:严寒的冬天,漫天飞雪。但是,在毛泽东的眼里,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快要到了。
②“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什么意思?“花枝俏”,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后,板书:“花枝俏”。“俏”,是什么意思?梅花开得怎么样?请你用恰当的词语,形容梅花的“俏丽”。
③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开放。但是等到山花烂漫的春天来了,她却怎么样了?想象“山花烂漫”的情景。梅花在“丛中笑”,又是怎样的情景?梅花笑了,为什么?
明确并板书:百丈冰——花枝俏——坚强、勇敢
不争春——只报春——无私、高尚
山花开——丛中笑——豪迈、谦虚
3、赏析方法归纳
一首好的诗词就是一曲曼妙的音乐,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评,细细去欣赏,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七嘴八舌评诗词,可以从个别的字上,也可以从某个句子上,也可以从整首词上去赏析。
三、学习词的内容
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
间,不信请看这一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读着这句话,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提示:冰天雪地、悬崖峭壁、百花凋零、寒风阵阵、大雪纷飞,梅花傲霜斗雪,绽放枝头……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在冰雪之中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
如她是怎么向人们报告的呢?春天终于来了,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怎样的画面呢?
提示:百花盛开、异彩纷呈、满山遍野、万紫千红
3、这时梅花的心情怎样?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提示:她和百花在一起,这是自豪的笑,欣慰的笑,爽朗的笑
四、比一比,想一想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介绍陆游的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请大家想一想,陆游词中所写的梅花是怎么样的?
明确:“独自愁”“香如故”
3、引导比较。想一想,毛泽东在词中所赞美的“梅花”与陆游词中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明确:在陆游的词中,梅花在“独自愁”“香如故”,而毛泽东词中是“花技俏”。
4、同学们,毛泽东是在读了陆游的词,才写“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毛泽东在自己词的前面,有一句说明的话: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学生说说“反其意”的意思。
〖让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后,再讨论“反其意”的意思,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归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5、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陆词很悲伤、压抑,而毛词却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不必比较两首词的高下。)
五、小结:
毛泽东和陆游写的词,都是“咏梅”。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也不一样。可知,不同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愿梅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让我们在这段激昂欢快的乐曲声中再次朗读毛词《卜算子·咏梅》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
七、板书设计:
百丈冰——花枝俏——坚强、勇敢
毛词不争春——只报春——无私、高尚乐观、积极
山花开——丛中笑——豪迈、谦虚
陆词“独自愁”悲伤、压抑
“香如故”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任务:
1、学习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等词语。
2、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无奈惋惜和不虚度此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检查自习
1、 揭题
⑴、 板书课题:匆匆(提示不要匆匆忙忙的写漏掉了一点)
⑵、 围绕文题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在匆匆?
2、 了解作者:
⑴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信息
⑵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倾听配乐诵读,要求:边听边记,边听边思考,凡是书上你认为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课文主要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词语:“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
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2、 自己读一遍。
3、 指名读
4、 有不同想法吗?
5、 (特别指出:旋转的转,改变方向的时候读
6、 zhuǎn。读zhuàn而围着一点,可以组成什么词?)
7、 “徘徊”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猜词法、查字典等)
8、 “蒸”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注意姿势。
9、 指名屏幕上的.读句子。纠正全班齐读。
10、 “确乎”可以换成哪个词?(提示用换词的方法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领悟情感。
1、 想一想;文中哪些语句写出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呢?
2、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令你深受启发的句子,找到这样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3、 指名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同学们非常了不起,能从课文中看出这么多道道来,而且也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让你感受到的时光匆匆而逝的句子遍布全文。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
五、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1、以第一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出示句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
⑴第一段谁读懂了什么?
⑵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⑶师生互动,读议结合。带着体会有感情的朗读文段。
⑷回顾、总结品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
3、 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⑴学生默读2—5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细读并批注。
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中体会感情,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⑶朗读句段。
六、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今天学得非常出色,也给老师带来很多启发,我们更感慨时光流逝,让我们共同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2、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研读做准备。
3、布置课后作业
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⑵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
⑶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l 按照课后的第三题要求写几句话。
l 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冬至后万物萌动的生气勃勃的状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融入作者描绘的情境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与热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二十四节气歌吗?(课件出示)咱们一起读一读。在老师的引读下一起读。
设计意图:《二十四节气歌》应该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歌谣,上课开始齐声朗诵,能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其中的一个节气有关,冬至!谁来说说你对冬至有什么了解啊?(冬至)课件补充介绍冬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9课《冬至的梦》,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29 冬至的梦)
2、冬至会有什么样的梦呢?请同学们打开书170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用心读一读。难读的句子可以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3、看同学们刚才读得很认真,下面老师想请一些同学站起来读一读,我会随时叫停,然后请下一个同学继续读,希望大家认真听。(及时纠正错误字音)
课文我们读完了,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听谁读?为什么?
4、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篇散文,其实读是学习散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美美的读,用心的读,投入的读,当我们可以把一篇文章读到自己心坎里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这篇文章我们读懂了,读好了,读出滋味来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再次读课文,勾画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在旁边简单批注你的感受!
5、全班交流
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地方读一读?为什么喜欢这里?
预设一:第二自然段
(1)冬至的天气是怎样的?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从冬至开始,阳气慢慢回升,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是春天已经不远了。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做着自己温暖的梦、希望的梦。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话——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带着你的新体会,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2)都有哪些事物在做着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同学们想象一下,还有哪些事物也做着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一个省略号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这些事物在寒冷的冬天,看上去是那么冷清,但他们背后隐藏着的是什么呢?是生命的涌动,是迎春的力量,我们不禁为这种强大的生命力而震撼,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感受生命的血液在涌动。(感受到作者对生命力的讴歌。)
(3)在这样寒冷的冬天,如果让你去寻找春天的足迹,你觉得容易吗?那要怎样找啊?作者是怎样找的.?(动作:拨开、扒开,仔细)
作者多善于观察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这样对你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经过作者一番仔细寻找,他找到春天的足迹了吗?他的心情怎么样?你能带着欣喜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吗?
他们已经等不及了,谁等不及了?他们会说话吗?到底是谁等不及了?你觉得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板书:向往春天、热爱生活)
冬至过后,人们就开始期盼天气转暖、大地解冻、小河流水、枝条吐绿,一切事物在呼唤春天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所以说,冬至的梦里充满了——温暖、蕴藏着——希望,下面就让我们在读中品味这份温暖,在读中感悟这份希望。(配乐读)
(读得真好,老师相信你的心中也一定涌动这对春的向往与热爱)
这样优美的文字,就让我们把它记在心里,经常重温这份温暖与感动,但熟读才是背诵的基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齐读)
还有哪些段落或句子你感受特别深,我们接着交流。
预设二:第三自然段
(1)为什么要经过难熬的八十一天?从冬至开始数九,看大屏幕,《数九歌》。冬至的梦要历经九九八十一天才会迎来明朗温暖的春天。
(2)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我和“爷爷”对春天的期盼?
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突出这些词,谁想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我”和爷爷对春天的期盼。
第五自然段
(1)文中除了第三自然段提到了梅花图,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提到了梅花图,哪个自然段?从这个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2)齐读对联。
你觉得爷爷是怎样的人? 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饱含了“我”和爷爷向往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让我们再读对联,体会“我”和爷爷对春天的向往、热爱之情。
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作者和爷爷那样心怀希望,热爱生活。文中还有那些文字写得特别美,让你感受最深?
第四自然段
“哦,……!”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在冬夜里等待春天的过程是美好的,因为它让我们始终心怀希望,心怀向往,下面就让我们沉浸在这个梦里,去感受它的温暖、漫长,而又充满希望。
6、冬至的梦是多么美好,你能不能模仿文中的写法,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你心中冬至的梦。
课件出示:哦,我多么向往明朗的温暖的春天,我更深深地怀念那无数个漫长的冬夜里曾经做过的温暖的梦!
那是_________的梦,是_________的梦,是_________…… 是希望的梦,温暖的梦,难熬的梦,等待的梦,怀念的梦, 这还是童年的梦,是盼望着长大与自由的梦。配乐读!
大家仅仅通过读,就读到了作者的内心深处,可见读的魅力非同一般。作者为什么说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是希望的梦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第一课。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第八课。这篇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会写“骆、驼、峰、嶙、峋、翡、翠”七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认识偏旁“羽”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羽”字头的字;
(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能用“骆驼”、“翡翠”、“嶙峋” 在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9-10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
4学生已经认识“马”、“山”、二个偏旁。
5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编儿歌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电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PPT课件、桂林山水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山水是我国秀丽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那桂林山水的美到底美在哪儿,作者是怎样用他神奇的笔把这个“美”描绘出来的呢?今天,老师跟同学们一起,随作者去看一看桂林的山水。
二感知课文
课件播放桂林风光,听2、3自然段录音。
观赏了桂林的山、桂林的水,你能告诉老师你更喜欢哪一个?
三学习课文2、3段
四学习第四段课文,小结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识字: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3)形声字:认识形声字,初步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
(4)课文内容理解:有感情地将课文读给小伙伴听
(5)扩展阅读:扩展阅读桂林山水相关文章
八、帮助和总结
《桂林山水》这一方案,符合学生学情,与课本内容紧密相连,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很高,凸显了学习的主动性。同学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协助下,阅读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收集了桂林山水的图片、视频等。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查找资料能力、利用网络能力、筛选整理资料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了提高。
因为学生们上网学习偏少,对桂林山水的了解比较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学生合作性较差,探究能力不强,今后需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预设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学习古诗《所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第二课时
学习古诗《小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
3.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 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 朗读反馈。
6 .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巩固词语。
1. 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 去掉音节认读。
3. 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4、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六、.总结全文。
七、课后拓展:
和伙伴们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04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9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1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1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20
小学语文秋天教案08-1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