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9 09:40:2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5篇(精品)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5篇(精品)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点:

  1.通过开展赠言活动,旨在告诉学生,生活处处皆语文,从而使学生留心生活,注意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

  2.通过学习写赠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

  3.初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设想:

  1. 分小组研讨,让学生共同完成赠言。

  2. 公开评选,评出最佳赠言写作手一名,优秀赠言写作手七名;最佳赠言一条,

  优秀赠言七条,并编辑初一(11)班和初一(13)班“赠言集锦”。

  3.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讲解赠言的形式及写作技巧。

  教学步骤:

  一、 介绍什么叫赠言。

  二、 赠言的形式与写法。

  三、 学生搜集有关新年的各种赠言,或自己曾得到的赠言,体会赠言的'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学习写赠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学会欣赏及评价赠言。

  教学步骤:

  一、 简单复习赠言的写作形式及技巧。

  二、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赠言写作。(可互相讨论,共同完成)

  三、 分组选出优秀赠言,写到黑板上。

  四、 在全班进行公开评选,公开竞争。

  五、 评选出最佳赠言写作手一名,优秀赠言写作手七名;最佳赠言一条,优秀赠言七

  条。

  六、布置编辑“赠言集锦”。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体、生动。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醒狮,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难点:

  用拟人的手法进行自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习作5-教案教学设计棒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1.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自由读读两则例文片断,并思考:这两篇习作分别写的什么内容?你觉得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2.互相交流

  两篇习作片断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生动、有趣;

  3.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在齐读例文,并思考:在自述时,可以写那些内容呢?

  读后同座、小组交流

  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

  4.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再读读例文的阅读提示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借助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习作写的具体、生动、有趣。

  5.自己确定写作素材

  教科书、 小书包、 课桌 、电视机电冰箱等等

  6.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7.相交流,修改习作。

  完成习作以后,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修改自己的习作,班级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醒狮,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学生练习习作,教师巡视。

  讲评。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文章内容简析】:

  《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从文眼(课题:山中访友)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经验,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的结论、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生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①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

  ②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

  ③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

  栀(zhī)子湛(zhàn)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理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②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研读与赏析

  师: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精读段落:

  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自己意见。)

  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知识目标

  1、复习、区别音相近的声母。

  2、复习本单元内学过的9个字,并用它们组词。

  3、朗读本单元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新词,增加词汇量。

  4、读字、词语、句子,使学生能体会字、词、句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学会看图写句子,训练学生观察、思维、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独自朗读、背诵的能力。

  教学重点

  复习音相近的声母,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教学难点

  复习字词,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在学习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句,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及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学生练习为主、教师辅导

  教学准备

  小黑板、幻灯片

  第一课时

  (完成第一至四题)

  一、练习第一题

  1、自由读每个字的汉语拼音。

  2、把声母相同的归类。在全班汇报,教师出示小黑板进行纠正。

  3、照着小黑板上面的字读,如有错误通过比较、区别进行纠正,加深印象。

  二、练习第二题

  1、先把方格里的字读读。

  2、请同学口头组词。(互相交流)

  3、把词写在()里。同桌同学互相检查。

  答案:

  碧绿、碧玉、绿树、天山、山水、树阴、树叶、绿叶、绿阴

  三、练习第三题

  1、自由读题中要练习的10个词语。

  2、小组里朗读词语。全班齐读词语。

  3、简单说说词语的意思。

  四、练习第四题

  1、读题目要求,这一题共有四组,用字组词再造句。巩固学过的字词,理解字、词、句之间的'关系。

  2、学生逐题读字、词、句。目的是要把学过的字音读准。如“惜”读第一声,四个句子都是陈述句,读句要清楚,语气要平缓。先自由读,再指名读,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完成第五、六题及写字训练)

  一、练习第五题

  1、先读题目,再说说题的要求。(看图写句子)这是对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

  力的综合训练。

  2、看图。出示幻灯片。

  图(1)图上画的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怎么做?(先一步步说,再连起来说。)

  图(2)训练方法同上。

  图(3)图上画的是什么?(荷花和蜻蜓)开得怎样?(茂盛)蜻蜒在什么地方?(立在荷叶上)

  读句子,写句子。

  二、练习第六题

  先请同学读题目要求。(先朗读后背涌)

  1、先借助拼音把《画鸡》读通顺,字音要读准。

  2、简单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检查背诵。

  三、指导写字

  “柔”字上小下大,把“矛”字托住;“剪”字上大下小;“贵”字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中”的竖要短,“横”要长,“贝”写大些;“章”字“立”要扁写,“早”字把“立”托住;“照”字上大下小,下边的四点要写匀称;“碧”字上半部左右要匀称,下半部“石”字托住上半部。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结尾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发挥教材的优势。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 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根据以上提示,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11-20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6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9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04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1